【精华】实验工作计划4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我们的工作同时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中,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了。什么样的计划才是好的计划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验工作计划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验工作计划 篇1
一. 班级情况初级情况
2. 学生家庭情况特殊有
(1) 刘月(单亲):父亲已去世。
(2) 李海馨:其现在父亲是继父,家庭情况较复杂。
(3) 潘海喻:长期在姑姑家住,家族成员多做买卖。
(4) 刘笑菲;长期和爷爷生活在一起,父亲不在身边。
3.班中吃低保的家庭有:刘天龙 刘月 李海馨 马瑞雪
二. 带班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履行各项职责,配合政教处、年级组搞好各项工作,切实把初一年级的建集体、立规矩、养习惯的工作做到实处,使学生懂得如何做好一日常规。形成良好的班集体
三 常规工作
1. 班级建设,习惯养成。
2. 做好周小结。
3. 做好班干部、小组长培训工作。
4. 做好和家长联系、反馈工作。
四. 具体工作安排
1. 8月份:
(1) 做好家访工作。(全班人数1/3以上)
(2) 做好初一年级的衔接工作。
2. 9月份:
(1) 根据学生的特点,初步制订班纪、班规。
(2) 确定班干部人选。
(3) 开好一个主题班会。
3. 10月份:
(1) 争取在科技月中,在班内掀起一个学科学、爱科学的'高潮。
(2) 通过参观野生动物园,在班内提倡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3) 让学生制订复习计划,迎接期中考试。
3. 11月份:
(1) 做好期中总结,让学生充分交流学习体会,完善自我学习方法。
i. 建立一帮一学习小组。
(2) 组织学生进一步学习中学生规范,提出班级意见,提高班级的凝聚力。
4. 12月份: (2) 接中、外交流文化活动,确定一个国家让学生充分感受本国的历史、文化、人文特点、发展现状。
(3) 让学生做好期末复习计划。
5. 20xx年元月
1. 做好班级学期总结工作。
2. 做好假前教育工作。
实验工作计划 篇2
一、培养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兴趣
作为利用课本作为最重要的媒介来传授知识的学科而言,知识点描述的晦涩和繁杂常常是制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大障碍,很难令少年的他们产生很深厚的兴趣,对于教和学而言都是不利的因素。化学作为一门来源于实验的科学,实验本身正是一个很好地展示本学科趣味性的良好的桥段。由于化学是从初二到初三直接加入的科目,对于学生而言,陌生感是一定有的。
基于此,能否在第一节课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就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教师能否教好和学生能否学好。比如,在第一节化学课上,一个老师只是从概念的角度让学生们阐释什么是化学,化学要学什么,怎么学等等问题,是很难令学生们感到兴趣的。但是,如果一个化学老师在第一节课上先什么都不讲,只是倾斜一个广口瓶将一段燃烧的蜡烛浇灭,或者在一种无色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溶液就变成红色,然后告诉在场的学生们:“同学们,这就是化学,化学就是这么神奇和不可思议!”学生们会有怎样反映呢?惊讶,好奇,专心致志,初中生对于化学的兴趣就简单的培养起来了。
二、培养学生认真谨慎的科学态度
在所有学科的试验中,化学涉及到的往往都不是太过复杂的设备或者仪器。物理学常常需要巨大的电子对撞机,航天飞机甚至于地球物理学把整个地球当做其试验品,而生物学实验的对象常常是动植物活体,至少得是他们的尸体之类。然而,做化学实验,往往需要的仅仅是几个烧瓶、几根试管或者一个酒精灯。简单的实验工具也涉及到了一个问题,第一就是设备以玻璃器居多,一不小心容易造成破碎,所以实验起来,谨慎小心是最低级别的要求,其二是大部分化学试剂都是对人体有害的,比如最普通的浓硫酸、苯、甲苯等。
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在做化学实验时,防护工作一定要做到位,这在不知不觉中就培养了学生认真谨慎的科学态度。化学分析实验,要求实验的精度非常的高,这其中对操作精确和药品称量的精确也是科学的态度之一。有很多的实验对精度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比如化学滴定实验中,往往一滴的滴定液的差别在浓度上就有很多的差别。化学实验的态度是做科学最典型也是最基本的态度。学生对于实验的认真谨慎的态度不仅是对学习,对于生活也有很积极影响。
三、培养学生刨根问底的精神
化学反应的现象反应的是原子之间分离与重组的本质,对于诸如此类的本质问题的探寻是几千年来人类简单也是最严肃的哲学问题之一。初中化学知识涉及到了化学反应的本质问题,化学本身也就是探寻这些反应本质的一门科学。化学键、晶格结构、分子结构,这些物质或者材料本身最基本的成分,它们之间的变化在宏观上产生了神奇的化学反应现象。
为什么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一致但其物理性质大相径庭,前者是自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而后者却是最软的物质之一,这究竟是为什么?再有,组成柔软石墨的单层石墨烯的强度有大大超过了金刚石,这又是为了什么?对于这两个简单问题的解答涉及到了初中化学中分子结构的知识点。对这些问题的解答过程不仅是一个科学求真的问题,同时也涉及到了需要刨根问底的一些哲学问题。这种刨根问底的精神也正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源动力之一,是我国现实社会中缺乏的一种精神。对于青少年刨根问底精神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也就慢慢得实现了。
四、使科学的观念深入人心
科学与民主是引领现代社会前进的两辆马车,它们并驾齐驱,一个负责生产力,一个负责生产关系,是现阶段人类进步最重要的基石。在我国,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已经是对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要求。然而,现在仍然有很多利用老百姓愚昧大行不义之事的现象存在,比如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过去的.驱鬼,驱鬼师用自己的桃木剑在一张白纸上刺一剑,可以看到鬼被刺中后留下的血迹,人们就会觉得这个驱鬼师能通阴阳法力无边。其实,学过化学的人都知道,将酚酞溶液滴入碱性溶液后,碱性溶解就会被变红。
还有,过去有人声称自己功夫了得可以将手臂放入滚烫的油锅之中而不见伤,那其实是因为油锅里有相当比例的醋,由于醋的沸点低,所以沸腾了温度也不会很高,很容易将人唬住。反对愚昧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这也是初中化学课程开始的一个最大的初衷。将科学的观念深入人心,是每一个从事科学研究和科学教学的人的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普及化学知识,课堂小实验就是一个最好的方法,老师也可以结合过去的民间的一些愚昧的行为为切入点来讲解,一定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实验内容安排:
1、水的沸腾;
2、胆矾的研碎;
3、胆矾与氢氧化钠反应;
4、石灰石与盐酸反应;
5、氧气和二氧化碳性质比较;
6、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7、探究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有什么不同;
8、固体的取用;
9、液体药品;
10、酒精灯的使用;
11、给物质加热;
12、检查装置气密性;
13、洗涤仪器;
14、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5、氧气的检验;
16、硫在氧气中燃烧;
17、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18、分解重水制取氧气;
19、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20、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21、品红的扩散;
22、探究分子运动现象;
23、水的净化与沉淀;
24、过滤;
25、区分硬水和软水;
26、制蒸馏水;
27、氢气的燃烧;
28、探究水的组成;
29、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30、碳酸钠与稀硫酸;
31、镁条燃烧;
32、木炭的吸附性;
33、木炭还原CuO;
3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
35、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36、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
37、燃烧条件的探究;
38、灭火的原理;
39、粉灰爆炸;
40、生石灰与水的反应;
41、甲烷燃烧;
42、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
43、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44、探究金属活动顺序;
45、探究铁制品锈蚀条件;
46、金属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47、蔗糖溶解;
48、碘和高锰酸钾的溶解比较;
49、水和乙醇互溶;
50、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
51、乳化现象;
52、氯化钠在水中溶解;
53、KNO3在水中溶解;
54、不同的硫酸铜溶液;
55、配制氯化钠溶液;
56、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实验工作计划 篇3
一、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本着素质教育,能力培养,全面完成教学任务而开足实验,上好实验课。
二、教学目标
1、严格按大纲要求,根据进度表安排好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积极培养学生的学科思想及科学研究的方法、步骤。
3、利用现有条件,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为丰富学生的生活作出贡献。
三、实验室实验计划
9月1-3日
加热碳酸氢铵
铁丝生锈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燃烧火柴使高锰酸钾溶液退色
加热试管中的火柴头
材料的性质
灼烧葡萄糖、面粉、砂糖
9月6-10日
观察蜡烛燃烧现象
化学变化的现象
常见仪器的使用介绍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铜、镁对比实验
9月13-17日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捕捉”空气
9月20-24日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9月27-30日
电解水、点燃纯净的氢气
硬水、软水的鉴别蒸发
过滤
10月1-8日
10月11-15日
探究物质的可分性
水与酒精混合实验
探究微粒运动
压缩空气和水实验
10月18-22日
10月25-29日
11月1-5日
实验工作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二、研究目标
三、研究任务
1、构建《就地取材、盘活课程资源,有效使用小学教材的研究》理论框架和操作模式。
2、立足生活实际,对各种资源进行收集、筛选、整理,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到课堂教学设计中,创新一个个教学设计,盘活课程资源。
3、立足教材,研读《课程标准》,深入挖掘教材,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原有认知,联系生活实际取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例,有效地使用教材。
4、立足课堂,确立“课堂即实验室”的意识,在课堂中检验“盘活课程资源,有效使用教材”的成效。
5、本着“边实验、边研究、边总结”的原则,针对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新问题,进行专项实验研究。记录阶段性检测的有关数据,整理反映课题实验的资料与相关文本,总结阶段性实验和研究成果并加以推广。
6、及时认真填写能够反映整个课题研究轨迹的《实验手册》。
四、研究措施:
采取课题组、子课题研究小组、实验教师个人子课题研究三级课题研究管理方式,做好对实验内容的系统分析研究。
(一)、强化对实验教师的培训,夯实实验教师的.理论基础。
(二)、召开课题研究专项会议,总结课题研究的成绩,解决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总课题组开学前两周必须集中研讨制定阶段研究计划,召开每学期初一次的学期课题研究项工作安排会,落实研究措施,明确研究方法,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2、课题组每月要召开一次有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的工作会议,切实落实工作任务。每学期结束,各课题组要。
3、课题组每学期开一次课题研讨会,主要是提出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认真分析问题,从而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目的。
4、期末,课题组开一次期末总结交流会,各子课题组组长汇报小组阶段研究成果,提出存在的问题,并上交阶段研究总结,书面汇报课题进展情况,将重要阶段成果和重要突破予以记录,并交由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负责存档。
(三)、开展课题研究专项活动,展示交流研究成果,推动课题研究的进展。
1、每学期教学中期,学校总课题组搞一次课题研讨交流、成果展示活动,主要任务是展示成果,研究问题,深化研究。
2、每学期围绕子课题每位实验教师至少上汇报课一次,课题组提前一周向实验
(四)、课题研究与教学管理有机融合,以科研促教研。
(五)、加强对子课题研究小组及实验教师的管理,促进实验教师的成长。
1、实验教师要根据课题组实施阶段的计划制定子课题研究实施阶段的计划,计划要具体要有操作性。实施阶段末要写出研究总结,总结要客观、实际、全面。
2、实验教师要做好课题研究实施阶段的中测、后测工作。做好问卷设计,开展调查研究。对测验要进行统计、分析,针对问题制定解决的策略,要有详细的分析报告。
3、每位实验教师要按课题研究的任务目标上好课题研究课。每节实验课要有教案,教案后要有总结反思内容。
4、每个子课题研究小组要定期召开各种形式的研讨交流活动。
5、研究小组每月至少组织一次研讨交流活动。研讨交流本阶段课题研究的做法和体会,以供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并要做好活动纪录,要留存好过程性资料。
6、研究小组长应在每个月末把课题研究的重要活动和阶段成果上报给总课题研究组负责人,内容包括活动的开展情况、阶段研究成果资料、相关电子软件、图片资料和其他文字资料等。
7、实验小组和实验教师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档案资料是课题研究过程性检查和结题验收工作中的重要必备内容。
五、具体工作安排
20xx.6—20xx.xx
1、继续修改、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及实施细则;
2、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实施阶段计划;
3、课题组成员制订课题研究实施阶段计划;
4、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研究课题研究的内容、研究办法及研究方向;
6、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交流总结,讨论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7、课题组成员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每位成员上一节课题研究汇报课;
8、开展教学设计、成功案例赏析;
9、开展课题研究反思交流活动;
10、召开子课题研究小组会议,汇报交流子课题研究的进展;
11、召开课题组会议,进行学期阶段性总结。
20xx.9——20xx.xx
1、召开课题组会议,交流总结,讨论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2、课题组成员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每位成员上一节课题研究汇报课;
3、组织实验教师搞好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4、举行有关理论知识讲座;
5、开展教学设计、成功案例赏析;
6、开展课题研究反思交流活动;
7、征集研究论文,进行交流,评选出优质论文;
8、课题组成员进行学期总结,撰写研究论文和课题研究总结。
9、召开课题组会议,进行学期阶段性总结。
20xx.2——20xx.xx
1、召开课题组会议,交流总结,讨论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2、开展教学设计、成功案例赏析;
3、开展课题研究反思交流活动;
4、征集论文、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叙事、教学片段、反思等,编写成论文集、案例集、教学设计集、教学叙事集、片段展示集、反思集;
5、各实验教师按学科特点,对实验班级及非实验班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测试,并记录好测试结果。通过调查、问卷为实验前后测实验因子与非实验因子的对比分析提供依据。
6、课题组成员进行实验研究阶段总结,召开实验研究阶段总结会。
六、阶段研究成果
(1)“就地取材、盘活课程资源,有效使用教材”论文集;
(2)“就地取材、盘活课程资源,有效使用教材”案例集;
(3)“就地取材、盘活课程资源,有效使用小学数学教材,“问题情境”片段展示集;
(4)“就地取材、盘活课程资源,有效使用教材”教学设计集;
(5)“就地取材、盘活课程资源,有效使用教材”反思集;
(6)“就地取材、盘活课程资源,有效使用教材”后测报告集;
(7)“就地取材、盘活课程资源,有效使用教材”专题调研报告集;
(8)“就地取材、盘活课程资源,有效使用教材”理论框架和操作模式。
【实验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小学实验工作计划09-08
实验室工作计划05-16
实验室工作计划12-02
有关实验工作计划4篇12-25
关于实验工作计划四篇07-26
化学实验室工作计划11-28
物理实验室工作计划08-24
化学实验室工作计划03-13
关于实验室的工作计划09-04
化学实验室的工作计划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