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作文锦集五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书笔记作文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书笔记作文 篇1
《希利尔讲艺术史》讲述的是世界艺术史,分为绘画、雕塑和建筑三部分。我刚读完绘画部分。这本书的绘画部分介绍了西方,特别是欧洲的美术史。
希利尔重点介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和作品。绘画部分有29章,其中有10章在写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在这些文章中,我最喜欢希腊的愚人画故事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介绍。
希利尔认为:描摹出一幅画是很容易的。即使不描摹,看着一个东西描摹出一幅画也难不到哪去。成千上万的人都能画出一篮子水果、一瓶花或一处漂亮的风景,但这些画都只是简单的临摹而已。还有许多人可以临摹出伟大画家的'作品,有些甚至临摹得非常像,简直让人辨别不出真假。但很少有人能够全凭自己的画笔创作出一幅画,能够将各种零碎的碎片拼凑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只有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才能够算得上伟大的画家。
我认为:描摹出一幅画也是很不容易的,创作出一幅画就更难了。光和影每一刻都是在变化的,画家在绘画时会加入自己的感受和想象。美术作品的效果往往是摄影作品很难达到的。
法国画家柯罗曾经说过:“假定某一景色使我激动,我一定在潜心表现它时,丝毫不放过使我激动的东西”。你能在柯罗的《蒙特芳丹的回忆》感受到使柯罗激动的东西吗?我觉得这句话也可以用在写作上,我们在写作时应该丝毫不放过使我们激动的东西。
很多绘画作品真是太美了!我最喜欢英国画家康斯太勃尔的作品,例如《干草车》、《从主教花园眺望索尔兹伯里教堂》……
读书笔记作文 篇2
唐僧肉眼凡胎,看不出来世间事物的善恶是非,总是误会好心救他的孙悟空,甚至还遗弃他、怨恨他。念紧符咒……可是他忠诚,善良。可是他心肠太软,总是原谅可能害他的妖怪。
孙悟空神通广大,会七十二变,躲避三灾之法。可以打走西游路上的不怀好意的'妖魔鬼怪。他对师傅忠诚,如果师傅被抓了,他一定会想尽各种办法救出师傅,搬救兵、变蚊子……总之,西游路上不能没有孙悟空。
再说猪八戒,他缺点很多,好色好吃好玩撒谎……可是他的人缘很好,问路都是他问,他遇到困难被逼急了的时候,也会挺身而出,他很体贴师傅,他也很受人喜爱,写一个缺点很多的人却总是被人喜欢,这是很不容易的。
沙悟净,又名沙僧,相比之下,他的故事就没有孙悟空猪八戒多了,但他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如果没有他,西游路上就会少一个帮手,如果没有他保护着唐僧,西游路上就会多一丝危险,多一丝麻烦,多一丝困难……
《西游记》,这部历史名著,教会了我很多,比如只有团结才能做出大事,不要骄傲自满。
读书笔记作文 篇3
老师是知识的传递着者,他们把一生的心血、精力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奉献给了他们的学生。老师给我们指明了人生的方向,给了我们敢于飞翔的勇气和动力,给了我们飞翔的翅膀,给了我们放眼世界的`慧眼……
老师,苦心培育我们的老师啊!在这充满无私的爱的路上艰难跋涉、辛勤耕耘,教导我们如何做人,怎样处事,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当我们沉浸在取得成功的喜悦中时,老师们在叮咛:同学们别忘了继续努力,再接再厉哦;当我们遭受失败而失落时,老师们在鼓励: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就是从这里诞生和起步的,振作起来啊;我们开心,老师们感到欣慰;我们悲伤,老师们感到心痛。多少个平凡而难忘的日子啊!是您--光荣的老师,让我们学会如何面对成功和失败,如何感受生活和珍惜幸福,如何自我约束和不断地发展自己。您不仅带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们懂得感恩。这其中的点点滴滴,一个个动人的情景把我们的生活点缀得多姿多彩。
读书笔记作文 篇4
读《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
在结构主义的影响下,斯图尔特·霍尔通过《表征》一书阐述了了其“文化表征理论”。他从马克思主义生产循环观出发,探讨了文化循环的模式,并将“表征”看作文化循环的主要要素和环节加以论述。
(一)《表征》基本概念和要点的梳理
在导言部分,作者重点探讨了文化、语言、意义以及它们之间和与表征系统之间的关系。霍尔认为,文化本身就是一种表意的实践,它的决定性产品就是:意义。语言是在一种文化中表达思想、观念和情感的“媒介”之一;意义得以产生和循环的最具优势的一个“媒介”就是语言。关于表征、意义和语言之间的关系,霍尔说,“表征意味着用语言向他人就这个世界说出某种有意义的话来,或有意义的表述这个世界。”表征的实践就是把各种概念、观念和情感在一个可被转达和阐释的符号形式中具体化。意义为了在某一文化中有效的循环则必须进入这些实践领域。意义的产生是通过语言进行的,同时这是一个双方的、互相影响的过程,表征的功能不是单向的,而更像是“对话”,是互相交流共享的过程。
第一章中霍尔对表征运作的理论和过程做了详尽的阐述。 霍尔认为,文化产生意义过程的核心,存在着两个相关的“表征系统”。第一个表征系统中所有的事物能被联系于人们头脑中拥有的一套概念或心理表象,使我们能赋予世界以意义。第二个表征系统依靠的是在我们的概念图与一系列的`符号之间建构一系列相似性,这些符号被安排、组织、代表或表征那些概念的各种语言。各种“事物”概念和符号间的关系是语言中意义产生的实质所在。而将这三个要素连接起来的过程就是我们称之为“表征”的东西。可见,意义是在表征系统中被建构的,是一种意指的实践。 也可以说,“表征”建构了我们的意义世界。“表征”的具体运作方式有三种:反映论途径、意向性途径和结构主义或构成主义途径。其中,霍尔重点论述了结构主义的两种观点——语言符号学和“话语”。前者主要植根于索绪尔语言学到罗兰·巴尔特的符号学,是从符号的角度阐释文化和表征,被看作一种“诗学”;后者则是从福柯的“话语”理论出发,探讨了知识与权力的关系,认为话语建构了意义以及何效的主体一位置,而被看作是“政治学”。
受索绪尔符号的意指作用和符号的任意性特征的启发,霍尔提出,被表征的系统建构出来的意义是由信码建构和确定的。信码是我们所说和听的可理解性成为可能,并且在我们的概念和语言间建立起课转换性,这一可能转换性把意义由说传者送到听者并使之得以在一种文化内有效地传播。
巴尔特强调结构语言在文化符号中的作用,而形成了直接意指层和含蓄意指层的构成分析。直接意指层涉及意义的第一个层级,是单纯的、基础的层级,能指与所指之间是描述性的。含蓄意指层是普遍的、综合的、芜蔓的,在这一层级中,所指同文化、知识、历史密切交流,是根据社会意识形态、普遍信仰、结构概念及社会价值体系等更广泛的领域来解释各种完成了的符号,这是代表了“他性”的信息和意义,巴尔特称之为“元信息”或“神话”。符号学应该透过文化文本的表面意思,达到其底层及各种隐喻层背后的意思。
福柯转向了话语的研究。话语是一组陈述,它为谈论一个特别的话题提供一种语言,是一种以特定方式建构该话题的东西。阐明一个话题和一个调查领域的方法就是知识。与巴尔特不同,对福柯而言,知识不能被简化到纯粹“意义”的或“语言”的领域,因为所有知识都是作为一种有历史境遇的社会实践来运作的:所有的知识都是权利/知识。各种话语并不是简单的反映“现实”,而是他们在一种特殊语境中建构现实以使之符合于各种特定的权利关系。福柯认为是话语自身建构了使它因此而有意义和有效的主体——位置,无处不在的权利是隐藏之意义背后的直接动因。
(二)我的思考——关于符号力量和传媒神话
只要人们具有话语的力量,就一直存在着叙事的力量。媒体使用人人都能理解的简易编码或者信码,把不同阶层的人集结起来,创造了一个文化活动的场所,制造了名典,制造了潮流,制造了新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这可以说是传媒的叙事神话和符号权利。霍尔认为媒介是表意的工具。媒介通过表意过程构建现实,制定“形势定义”,给受众提供一个世界的图景。巴尔特通过具有意大利特色的“潘尼拉”的广告说明广告符号传播一种民族主义。20xx年丰田汽车的“霸道”广告在中国引起了轩然大波。广告中的丰田汽车停在两只石狮子之前,一只石狮子拾起右爪做敬礼状,另一只则向下俯首。广告语即为:“霸道,你不得不尊敬”。这则带有强烈民族性广告一出现就引起了国人的强烈不满。我们暂且不追究商家设计这则广告是否考虑到了民族性,但是在中国人的眼中,这则广告确实传播了一种民族倾向,中国受众拥有共同的文化信码,因此会带有强烈的民族情感解读这则广告的背后的“隐喻”。另外,小说或电视被形态化的文学形象或荧屏形象不仅在文本世界言说,而且在现实世界中强化观念、建构现实。从《恰同学少年》、《毛岸英》到《潜伏》、《雪豹》,电视荧屏上风起云涌的红色经典和谍战大片,实质是对中国民族精神和民族主义的表征。媒体的文本内容具有一种隐含作用,也就是巴尔特所说的含蓄意指,或者说霍尔的表征。在媒体中,“现实”是被建构出来的,它的隐喻作用也是自我建构出的,它在说服我们“需要”做出变化以其适应或赶上我们生活其中的新时代。
读书笔记作文 篇5
妈妈做为我们组的指导老师,带着我们读书,经过一周的.时间阅读了《会飞的教室》这本书,在这本书中我有了自己的收获。
人在逆境中不断成长,正如戴马亭一般,虽然成绩优异,却家境贫寒,但正是这种缺憾,给予了他学习的动力,使他在学习中、成长中练就了冷静清醒的特性,越是困难越要勇敢向前。
这就是我要学习的。
【读书笔记作文】相关文章:
读书笔记作文07-22
读书笔记10-12
读书笔记05-16
读书笔记作文15篇08-29
【精选】读书笔记作文6篇08-26
【精选】读书笔记作文4篇12-19
《活法》读书笔记12-02
《简爱》的读书笔记08-11
《项链》读书笔记09-25
边城读书笔记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