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作文

时间:2022-02-04 18:29:54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实用】读书笔记作文汇总六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最关键的读书笔记不能忘了哦。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书笔记作文6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读书笔记作文汇总六篇

读书笔记作文 篇1

  虽然汪二嫌丢人,认为这总不算什么好事。但为了幸福,他还是勇敢地娶了自己的嫂子。而汪大嫂这个人物,则是我欣赏的人。她有自己的主意,会为自己打算,明白不管是出门还是被卖都不会比和汪二成亲强。

  她敢作敢为,有了身孕后就选择成亲,即便她会为此遭到很大的`非议。她的做法比一些坐以待毙的人强多了。

读书笔记作文 篇2

  《明日之学校》一书不是一本教育学,它只是对课堂工作的一种描述,并从理论方面作些说明。尽管这样,我在本书中深切地体会到作者的哲学的印记。因为实际上本书所描述的是“今日之学校”,称它为“明日之学校”,意味着在杜威看来,它们是代表新学校未来的共同的趋势。

  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对印第安那葛雷学校的详细记述。葛雷是新兴的钢铁城市,但葛雷学校不是专门为钢铁公司培养工人,或者满足工业某一类专业训练的要求。沃特认为,问题不是要传授各个人具体工作需要的知识,而是要保持和激发少年时期的自然兴趣和热情,使每个学生能控制自己的身心,并保证他成功地做一个人和一个公民。葛雷学校的课程与印第安那一般公立学校所规定的一样,但是它力求把工作和社会的需要密切联系起来。“从做中学”是葛雷学校的基本要求,“所有儿童应当在适当的条件下忙着工作、学习和游戏”。

  在《明日之学校》的最后几章里,杜威对通过工业进行的教育和有关问题作了广泛的论述。现行教育的许多问题和方法是在过去社会条件下产生的。在贵族制和封建制国家里,初等以上教育的课程和方法是为有闲阶级设计的;手工劳动是由奴隶和农奴承担的,对这些人的训练是一种奴隶式的教育。在这种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关于知识和心智的观念是,身体的运用,尤其是手和感官的运用越少,就意味着这种智力活动的级别越高;真正的知识和思想完全是心的运用,而无需躯体任何部分的运用。于是,只有极少运用躯体的学科才属于自由的、高贵的学科。按照这个标准,哲学、神学、数学和逻辑是第一等的学科,其次是文学、语言、文法、修辞,等等。即使我们称之为艺术的那种东西,也被贬入下等的学科。因为绘画、雕刻、建筑的成就需要技术和手工的`训练,教育应当训练人去欣赏艺术,而不是去创造艺术。杜威指出,虽然产生上述这些观念和思想的政治和工业条件已经开始消退,但是在有闲阶级对于一切劳工阶级享有理所当然的巨大优越感的时候形成的传统的东西,却仍然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长期保留下来。

  为了跟上时代的变化,杜威要求“学校教学的所有项目都应该在学校与维系人们的社会活动的网络的联系中反映出来”,“除非把广大工人当做他们使用的机械上的盲目的大小齿轮一般,否则,他们就必须对他们所使用的材料和器械的整个物质和社会的事实有所了解。”他呼吁真正的问题是要对所有的教育进行改造,以适应随工业革命而来的科学、社会和政治生活条件的变化,那么已经在进行的具有这种广阔的目的的各种实验,就应被看做特别值得同情和明智的考察的。

  在最后的一章里,杜威对所描述的学校的相似之点作了概括:重视所有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他的品质和能力;运用自然的方法,“从做中学”;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用这些活动取代通常孤立的书本学习,以取得积极的道德效果;强调发现学生感兴趣的工作,但不是在狭隘的意义上看待兴趣,一味迎合儿童,把传统的教材裹上一层糖衣,而是提出问题,使他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解决问题,目的本身将提供他坚持单调乏味的工作所需要的刺激。尽管这些学校的类型、结构、课程和方法有很大的差异,可是通过分析,它们显示出上述相似之点。相似的东西比相异的东西更为重要,因为它们表明了正在进行中的教育革新的方向。

  全书最后归结到了“民主的教育”这个问题上。杜威认为,在最近150年间发生了改变人类生活和思维习惯的两大变化,一个是民主观念的发展要求教育上相应的变革;另一个是通过科学发明带来的变化,也必须在课堂中得到反映。把公立学校划分开来,结果表明一部分学校追求传统的过多的书本教育;另一部分为应付从事手工劳动的人进行过多的“实际”教育,这是与民主精神完全不相容的社会宿命论的计划。杜威的结论是,以机会均等为理想的民主教育,把学习和社会应用、观点和实践、工作和对于所从事的工作的意义的认识,从一开始并且始终如一地结合在一起。在这里,杜威再次表现出了他的教育理论中的主要东西是社会改良主义。

读书笔记作文 篇3

  “……斜坡的右边坐落着一幢结实的平房,它是整条街的第一家。平房的墙上涂着肮脏的粉红色油漆。这所房子的占地面积虽然很大,但是实际上里面被分隔成许多拥挤的小房间,到处都是人,而且每个人看上去都怒气冲冲。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陌生味道。”

  年幼的高尔基来到外祖父家,“这个家里充满仇恨,人与人之间总是彼此戒备、地方、攻击,连孩子也不例外”。外祖父常常毒打高尔基和外祖母,正如格里高利所说,这个家庭容不下好人。高尔基的童年乌烟瘴气,充满令人窒息的肮脏和绝望。

  高尔基的自传,反映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社会政治生活,那个时代与其说是堕落的',还不如说是无聊的。那是一个无聊的时代,而高尔基本人则代表俄罗斯旧社会中新一代的年轻人,为光明的未来而在黑暗中煎熬、奋斗。

  但这本书的魅力并不在于它所描写的社会的黑暗和腐朽,而在于主人公身于这样一个黑暗背景中所为我们展现的心路感受和成长历程。他非但没有在这样的泥潭中堕落,反而因这逆境而成为一个光明磊落的人。

  像垃圾堆中绽放的一朵百合,垃圾的肮脏不会使百合蒙羞,只会让百合变得更加洁白更加令人惊叹。从垃圾堆中走出的高尔基是一个纯洁的人。

  逆境可以毁灭一个人,但也可以塑造一个全新的形象。逆境不是我们堕落的借口。本质正直的人不会因为逆境而遭到毁灭,反而会像一颗打磨过后的钻石,变得更加流光溢彩。反之,本质本来就很差劲的人,即使身在一个无忧无虑的家庭当中也会堕落。物质上的富有无法使人变坏,它只会使人暴露出他们本身就存在的问题和瑕疵。

  在其他人无聊、抱怨、堕落、互相争斗挑衅的时候,高尔基在观察,在学习,然后从观察和学习中总结经验。就这样,他比所有人进步得都要快,快得令他周围的大多数人感到恐慌,因为他比他们都来得美好。外祖父说他长得跟他父亲一个样。但是,相似的又岂止是容貌?从书中的总总迹象可看出,高尔基的父亲是一个受过教育的好人,虽然他死了,但是他灵魂中美好的一部分遗传给了高尔基,使高尔基在逆境中受着父亲的影响。

  除了逆境,还有什么条件塑造了高尔基呢?是外祖母,以及许许多多和外祖母一样的人。他们是老一代的少数憧憬着未来的人,他们渴望学习,渴望改变,却因为种种障碍而前行不得。于是他们把希望投在了年青一代的身上,投在了高尔基的身上。在许多人痛骂读书的所谓“坏处”时,是他们鼓励高尔基读书,是他们向高尔基传授自己的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高尔基从他们的手中接过了即将熄灭的希望的火炬,代表着年轻人渴望挣脱束缚的希望奔向光明的未来。

读书笔记作文 篇4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令色的意思是花言巧语,曲意逢迎,通俗点的说法叫“拍马屁”。

  “拍马屁”源于蒙古文化,蒙古族是马背民族,蒙人常以养得一匹好马为荣,有时人们牵着马相遇时,常要拍拍对方马的屁股,摸摸马膘如何,并附带随口夸上几声“好马”。

  可见,“拍马屁”本是一种风俗,并无贬义。然而蒙人建立元朝之后,趋炎附势者为巴结权贵,不管其马优劣如何,便争着拍马屁股恭维一番。

  久而久之,“拍马屁”便成了谄媚逢迎、阿谀奉承的意思。

  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都会出现几个马屁大师。90年代初,有人专门编了本书叫《马屁大观》。编者从各种正史野史、民间小说中摘选了数百则“拍马屁”的故事,马屁大师们轮番登场,各成一派,可谓百屁争鸣,拍出了风格、拍出了特色。

  不过,也有几条漏网之鱼不在《马屁大观》之列,但与书中的马屁大师们相比却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武周时期的宰相杨再思,绝对是个集拍马屁之大成者。

  当时,武则天的面首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依仗武则天的宠爱而权倾朝野。有一次,二张的哥哥张同休在司礼寺宴请百官,酒酣之时竟然当着百官之面取笑当时担任内史之职的杨再思说:“杨内史长得真象高句丽人。”

  这句话如果放在今天,特别是受韩流影响的年轻人们,绝对会认为是夸自己长得帅或长得美。但当时唐王朝是当之无愧的天朝大国,高句丽这种附属小国在汉人的眼里就是“蛮夷”,所以说别人长得像高句丽人的意思就是,你丫长得真丑。

  面对这种赤裸裸的打脸,杨再思不但不怒,反而十分开心,还立即按照当时高句丽的民族习惯,将剪纸贴在头巾上,反披着紫袍,摇头晃脑地跳起了高丽舞,在座的百官无不鄙笑。

  还有一个例子。当时张昌宗以美貌著称,时人都称他面似莲花,杨再思却说这个比喻不好,说:“不是六郎(张昌宗小名)似莲花,而是莲花似六郎才对”,一句话让张昌宗心花怒放,大赞这家伙会说话。

  杨再思为官一任,基本碌碌无为,但凭着炉火纯青的马屁术,一直官运亨通,在政治斗争中始终屹立不倒。

  不过,历史的审判向来公正,后世史学家用如椽巨笔将这个“马屁精”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不但中国人,老外也爱“拍马屁”,特别是日本人,竟然将“拍马屁”演变成了一种文化。

  日文的“拍马屁”翻译成汉文叫“磨芝麻”,寓意对待上级或长辈要毕恭毕敬,就像双掌互搓磨芝麻的样子。

  日本人受汉人礼治文化的影响,视“敬”如命。我们经常能看见电视中,日本人谦卑地九十度鞠躬,只敢看对方的脚,大声喊“哈伊”。

  中国人原来也讲究这个。古代称身份高贵的人为“足下”,就是说您身份尊贵,我只能看你脚下那块地方。

  现在中国人已经不再讲究这个了,但日本人还保留着这一传统。日本的社会强调上级对下级、前辈对后辈的绝对权威,对大部分日本上班族而言,磨芝麻是职场必备的技能,因此也就有了“马屁文化”。

  有日本职员曾总结过职场的“马屁套路”,上司开玩笑冷场的时候要帮腔,说的有趣的笑话要在别的场合要再次提起,“上次那个笑话太有意思了”。另外,诸如“某某桑,我非常仰慕您…您太伟大了…我在您面前太渺小”这样恭维话要经常说。

  在我们看来,这些话不仅肉麻而且做作,不过在日本,几乎人人都很吃这一套,甚至还出现了“拍马屁”的.职业。据说东京两个大学毕业生在路边摆了个小摊,提供拍马屁服务,口号还挺文艺:“感觉一下你潜藏的魅力吧,纵容一下自己”。结果一开张,生意火得不行,让人不禁感叹生财有道。

  这么一看,日本的社会风气好像也不咋样(咦,我为什么要用也?)。

  不过,相比言语,日本人更看重能力和态度。日本人不反对“拍马屁”,但反感“只会拍马屁”。所以,在日本职场,马屁精终究还是马屁精,有能力的马屁精才是好员工。

  其实,因为现实生存的需要,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拍马屁的时候,这无可厚非。马屁精不可怕,可怕的是只会拍马屁的“二十四K纯马屁精”。

  在中国古代,无论是昏君还是明君,身边都不乏溜须拍马之人。但越是昏庸的君主,身边的“二十四K纯马屁精”就越多。

  古代君王头顶上的冠饰叫冕,冕的两边各用一条丝绳挂下一个饰玉,称作瑱,因为可以塞住耳朵,所以又名充耳。充耳的目的,就是让君主不要去听一些谄媚之言,充耳不闻就是这个意思。

  可惜的是,人们在加冕之时,只顾享受冠冕堂皇,却忘了耳边的警示。

  所以,身居高位者,赞美之言可以听,但一定要有自知之明,如果听到那些和自己没关系的“马屁”,要果断扬起蹄子,一脚踢开。

  踢开他们,才能看见真的自己,才能发现真的生活。

读书笔记作文 篇5

  《高老头》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在这里,金钱至上和唯利是图的道德准则早就腐蚀了人们不安的灵魂,蒙蔽了人们良知的双眼。父亲在教育女儿的时候只是教育其不断地向上流社会爬,却忘了告诉她们如何成长为完整的'人;本是纯洁的青年大学生在社会这个大染缸中,欲望慢慢膨胀,最终成为腐蚀其灵魂中最致命的伤;在这样的社会中,爱情也成为了金钱的牺牲品,西班牙侯爵的离开,便是很好的印证;法律的不完备给像伏脱冷这样的潜逃犯提供了法律空子,搞得社会上人心惶惶。动荡的社会以及浮躁的心态,给了19世纪的法国一记狠狠的耳光。

  巴尔扎克曾说“拿破仑用剑没有办到的,我要用笔来完成。”正是基于对社会的细致观察,作者对社会的批判才会更加深刻。

读书笔记作文 篇6

  曹操从小胸怀大志,善用谋术。他二十岁时在洛阳当上了一个小官,叫北都尉。洛阳城中住的皇宫国戚,达官显贵很多,他们经常违法作乱,但城中没有人敢管。曹操一上任,就叫人做了几十根五色棒,放在门前,表示无论是什么显贵,只要触犯了法规、禁令,就要挨棒子。有一回,宦官蹇硕的'叔父犯了夜行罪,偏偏碰上曹操巡夜,给拿住了,蹇硕的叔父根本不把曹操放在眼里,拒不认罪,被曹操用五色棒活活的打断了气。这件事后,曹操的威名一下子传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