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作文

时间:2024-10-07 09:34:10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热门】读书笔记作文汇编8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书笔记作文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热门】读书笔记作文汇编8篇

读书笔记作文 篇1

  利用了数不清的午休时间终于读完了美国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著的《世界是平的》(TheWorldIsFlat——ABriefHistoryoftheTwenty-firstCentury)第二版(何帆肖莹莹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年9月第1版第1次)。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许多很好的观点如:

  “……给年轻人一个社会环境,在那里他们可以使自己美好的想象变成现实;给他们一个社会环境,在那里,如果你对别人不满,双方可以由法院根据法律判决,并且不需要用山羊贿赂法官;给他们一个社会环境,在那里,他们可以追逐自己的创新思想,成为自己国家里最富有的人、最有创意的人或最受尊重的人,不管他们是什么背景;给他们一个社会环境,在那里,任何牢骚和主张都可以见诸报端;给他们一个社会环境,在那里,任何人可以竞选公职。……结果会怎样?他们不会去想着炸掉整个世界,他们会希望成为这个社会的一员。……”

  “……国家权力来自社会底层,人们能够感觉到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处于这种社会环境中,人们会花时间思考下一步该做什么,而不是下一个该指责的对象是谁……”

  作者把平坦化的世界描述的是如此美好,以至于我以为世界真的变平坦了。但掩卷后我却产生了世界变得更加崎岖不平的感觉:这个世界上有的地方的人为减肥而节食,有的地方的人却尚未满足温饱;有的地方已经把人送上了月球,有的地方的人却还在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有的地方的人从平坦化中获益,有的地方的人还不知网络为何物;……

  作者以印度和中国的少数地方通过网络拉近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距离为证据得出了世界变平坦的结论,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即使是在印度和中国也只是少数人接近了与“平坦”世界的距离,享受着平坦化带来的益处;而更多的人则越来越被边缘化,与“平坦”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远。

  作者站在美国人的立场上;以美国人的利益为起点;用美国人的'思维逻辑来思考;然后来套用到印度、中国乃至其它发展中国家身上,是其错误的根源。在美国人口构成是两头小中间大,占人口主要成份的中产阶级决定了国家的经济、文化、思想意识等,“平坦”化会使大多数人获益。而在发展中国家社会结构是金字塔形的,能与发达国家搭上关系,能享受到世界“平坦”化的利益的只是金字塔塔尖上的少数人,虽然会有一些处在金字塔中间或中下层的人也能利用“平坦”化得益,并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把自己提升到金字塔的顶端,但其结果是使金字塔从塔尖到塔底的距离拉得更大,世界变得更加不“平坦”。

读书笔记作文 篇2

  传统的幼儿园绘画教学以幼儿习得绘画技能为目标,注重临摹训练。以画的象不象作为绘画的评价标准。教学内容也按老师意图基本固定,总体上可以说是一种带有封闭式的技法训练。在大力提倡创新的今天,这种封闭性之绘画教学显然是应摒气的,必须加以改革。那么,作为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者到底应做些什么呢?也就是说到底应该如何指导幼儿的绘画活动呢?

  一、更新绘画教育活动观念

  绘画活动要以幼儿发展为中心,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根本目的,教师要突破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传统绘画教学的束缚,挖掘绘画活动的素质教育功能,注重幼儿个性、创造力、成功感,绘画兴趣和习惯等有益于幼儿终身发展的大目标的培养,绘画活动内容要以幼儿发展为中心,不一定从技能开始,也不一定从临摹开始,幼儿画画完全是一种游戏,一种能获得快乐的活动。他们全然不知要画得怎样才好,只要自己快乐就行,所以教师要将选择内容之出发点由以老师为主的“我要他画什么”转到以孩子为主的“孩子想要画什么”上来。……

  二、善于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1、开展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提高幼儿绘画兴趣。

  小班幼儿受年龄之限制,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同时对一项单一的活动兴趣不能持久。所以在这学期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让幼儿对绘画活动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比如:“手掌印画”、“拓印图形”、“纸团压印”、“泡泡画”,以及“涂色”等活动。我们把这些称之为玩色活动。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去接受色彩的刺激,对色彩产生一种情绪表达的需要和欲望。

  2、在教学中运用趣味形象语言提高幼儿时绘画兴趣。

  小班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不会边观察边画,往往急于求成,画出的作品往往粗糙、散乱,有的孩子则表现得无从下手,有畏难情绪。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尽可能地运用形象性之语言概括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帮助幼儿掌握绘画要领,使其大胆地作画。

  三、正确评价幼儿的作品

  幼儿绘画教学是以“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为目的的,决定了我们对幼儿作品的评价标准,必须建立在尊重幼儿创作意图和绘画心理的基础上,只要是幼儿能够解释的作品我们都应该给予肯定,评价的目的在于激了幼儿绘画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之能力和才干,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幼儿发展,因而教师要用肯定的方式评价幼儿的绘画活动,多鼓励、多表扬而没有否定和批评。教师要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激励性评价,充分挖掘幼儿绘画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肯定,如对小班小孩子说“画得真有趣”、“与别人不一样”,或者说:“如果怎么怎么样就更好了。”千万不能打击幼儿的积极性。

  总之,一堂成功的绘画教育活动,应让幼儿在看看、说说、画画中得到智力、个性的发展,获得成功的满足。

读书笔记作文 篇3

  今天,我们和五(1)班的同学换了书看,我们借五(1)班《人鸦》看,他们借我们《伊索寓言》看。

  翻开这本书,一个个的故事让我大开眼界,我细嚼慢咽的诅嚼书中的知识,我一页一页的看,值到现在,我看到了58面。我欢欢喜喜的在心里默默记住这本书,以后想看再买看看。

  书中的寓言短小精炼、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寓言深刻,是在世界范围内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经典作品之一,它不凡的思想和艺术价值,使之成为世界文学史上永远熠熠生辉的瑰宝。

  这本书里的主人公是动物,有狐狸、狼、狗、狮子、老鼠等动物。这里的故事都是小故事但蕴含大道理,我很喜欢这位“益友”,当然也很感谢作者伊索给我们写的书。

  这本书让我深受启发的是《两只打架的.公鸡》,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傲慢有时候会带来灾难,不妨做个谦卑的人。我很喜欢这个故事,不知你们喜欢不喜欢?

  这本书的主人——张悦洋,在书中记道:勤劳的蜂蜜爱跟花朵交朋友,奋发的种子爱跟土壤交朋友,刚强的矿石爱跟烈火交朋友,有为的f孩子爱跟好书交朋友······我真心谢谢你给了我怎么多的“蜜”采。

读书笔记作文 篇4

  谁能在石头上轻松睡觉?

  当一个人决定离开床的舒适,去石头上睡觉是,他就已经摆脱了某种惰性,而带来许多种可能。有一天,顽石也会留下他的温度。无可厚非,在这个世界世界上,我们都是在石头上睡觉的人,关键是你是选择怎样入睡的。

  看杨澜的新书《一问一世界》让我看到了这个世界,以及一个个鲜活的人以及他们背后的故事。

  一直很敬佩杨澜,惊异于她独到的视角,她的勇气,她的美丽以及这么一个小小的女人造出的这么一个大大的世界。是的,她说不上漂亮,但每一个见过她的人都被她的美丽所吸引。

  整本书是将三件事交织一起展开写作的。第一件事是杨澜本人从事电视行业的心路历程;第二件事是《杨澜访谈录》节目团队的组建、人员分工配合和团队成员做节目所付出的辛酸和努力;第三件事是与这些被采访的“大佬”过招,杨澜以及她的团队如何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何对嘉宾巧妙的提问,如何精益求精的创造这个有价值的节目。从杨澜20年的职业生涯,我看到的这个社会的变化以及他们那一代人看问题的角度。

  “你真的那么有远见吗?”这是杨澜在书中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远见,源于思考,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掌握和对未来趋势的预测。它决定于人们能否在正确的时间作出正确的决定。纵观那些赫赫有名的大企业家以及政治家,之所以成功,是他们富有远见,之所以远见成为远见,是因为他们成功。成功就是世间最大的硬道理。谁不想赢?

  相较于杰出的男政治家和男企业家,我更敬佩那些在江湖中的女人们。在这个时代,女性作为劳动力和消费者的影响与日俱增,已经成为21世纪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三大动力之一。女性的“权利”与“权力”需要被重新定义;女性的“成功”与“成长”需要有不同的选择。无疑,杨澜就是这样一位女性,接受杨澜采访的女性也都是这样的女性。有人说,如果有更多女性能够参与到世界政治中,特别是成为领导人的话,世界将更加和平。我并不确定女性是否更爱好和平,但是可以肯定的说女性正在参与改变的不仅是职场规则、政策决定,更重要的是,改变既有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从而改变人类的未来。什么是幸福?“我相信幸福要靠运气,但更要考能力:梦想的能力、创造的`能力、感受的能力和分享的能力。总之三个字:幸福力。我要的幸福是丰富而有价值的生命,是充满爱和温暖的感情世界。”杨澜于她自己做了最好的诠释,她就是一个幸福的女人!

  看过《杨澜访谈录》的人都知道,节目嘉宾本身是一个影响一个时代的人物,采访的过程并不只是单纯关注嘉宾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而是侧重于人性本身,尊重生命个体,彰显个性基调,这也是杨澜一贯坚持的观点,也是《杨澜访谈录》的价值观。是人,他就会有喜怒哀乐,也会有自己的七情六欲,当你站在空空的舞台,当所有人都走了,灯还亮着,那时的你会不会觉得一切都是过眼云烟。就像哲学家周国平写过的:有趣的是,你们想象不出这是个多么无趣的时代,。我朝四周看,看看人人都在忙碌,脸上挂着疲惫、贪婪或无奈,眼中没有兴趣的光芒。我看见老人们一脸的天真,聚集在公园里做儿童操和跳集体舞,孩子们却满脸沧桑。······我看见许多有趣的事物正在毁灭,许多无趣的现象正在蔓延。是啊,我们不得不慢下我们匆匆的脚步,回过头再去思考这个社会,去思考我们赢的价值。我相信有些人已经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就如杨澜那样用问题打开一个个世界,去思考,去改变着这个世界。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我们都是在石头上睡觉的人。但是谁能够在石头上轻松地睡觉?两种人:找到适合的石头的人或让自己适应某一块石头的人。而杨澜就是这两种人兼具的人,无疑,她赢了!她赢得的是她自己!

  一沙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读书笔记作文 篇5

  书名:印度丛林大逃亡

  作者:玛丽波奥斯本

  出版社:天下远见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日:20xx年2月27日

  内容提要:

  有一只叫泰迪的狗被施了魔咒,安妮和杰克要去非常远的印度找出第三样礼物,才能破解泰迪身上的魔咒。他们到了丛林,遇到了许多动物,也包含了可怕的老虎和大蟒蛇,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找到了第三样礼物,他们继续寻找,希望能赶快破解小狗身上的魔咒。

  读书心得:

  读完这本书,让我体会到杰克和安妮勇敢冒险的辛苦历程,不管遇到什么凶猛的.动物,都能拿出他们的锦囊妙计来一一克服,令我非常佩服,我也希望能像杰克和安妮一样勇敢,不要把胆子放在家里,没带出来。

  其中,最令我感到奇怪的那一段是书中的隐士看不到,竟然还可以知道神奇树屋在哪里,真是不可思议。为什么安妮问他问题时,他要故意转移话题呢?该不会泰迪的魔咒就是他下的,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作者笔下的两位主角安妮和杰克,为了他们心爱的小狗充满了勇敢冒险、不怕困难的精神,这正是我要学习的。我要抱着一颗努力向上的心,学习自己没有的优点,以后,不管遇到任何事,我都要不畏艰难、勇往直前,以达成最后的目标。

读书笔记作文 篇6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作为万里相隔的亲人之间维系感情的方式,自古至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而一对父之间的通信,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得到如此多的认同,这就是《傅雷家书》不同于普通家信之处。

  我长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无法体会到那种互通家书时因距离而产生的淡淡的忧愁和丝丝的甜蜜。我非常向往这种感觉,因此我拜读了这本《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摘编了1954年-1966年傅雷暨夫人写给儿傅聪、傅敏等的中外家信185封,其中大部分是写给出洋在外并最终成为著名钢琴演奏家的大儿傅聪的信件。洋洋万言,字字意涌动,阅者无不为傅雷教的精神感动。信中有对过去教过于严格的悔赎,有对儿进步的表扬和鼓励,有对音乐和艺术的指导和探讨,有对党和国家建设及运动的看法和意见,有对儿生活的嘘问和关心,“贯穿全部家书的情义,就是要儿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看一部家信录,就是看一片傅雷的“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冰心世界,我们不光明白了傅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翻译名家的原因,更会从中学到如何育成才的人生真谛。

  我对书中这样一段话感慨良深:“说到不完整……你提到的perfection(完美),其实perfection(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perfection。……我们一辈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代人的追求,无非是perfection,但永远是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由此我想到一个故事。以前有一面破碎的镜,碎成了好多片,其中有一片想去找到剩余的,以重新组成原有的镜的面貌。一路上它由于自己有棱有角,滚得非常慢,从而领略到了一路的可餐秀色。当它千心万苦地找到了所有碎片,“破镜重圆”时,它成为了一个整圆,滚得非常快非常快,一路上的风景在刹那间掠过。其实我们都在追求完美,而恰恰是我们现在的不完整,把我们带到了追求完美的境界,促成了其他一方面相对的完整。而真正当有一天,所谓的完美在身上发生时,我们倒有可能失去非常多。

  傅雷教是以严厉而著称,我以为他们父的关系固然是不太好的,而读了此书之后,想法有了极大的改变。傅聪至海外留学,与父亲的联系自然只能依靠书信,于是父之情便在一封封家书中表露无疑。他们通过书信一起讨论艺术,研究乐曲的内涵,交流对事物的看法,虽然没有母通信时那种嘘寒问暖,但他们之间的默契却是其他无论什么都无可代替的。掩卷后对书回想起来,最大的感触就是傅雷对艺术甚深的造诣。傅雷对于艺术尤其是乐曲的领会,颇有一番自己的见解。这便使我不禁想到,大凡在文学上有所建树的人,在艺术领域也有着较高研究。也许便是因为文学和艺术是相同的吧。不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人读完了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果;而风格迥异的各类乐曲,也会带来相似的结果。秀美的散文,带来的是有如欣赏了欢快的咏叹调后的愉悦;沉重的小说,带来的便是如同悲恸的交响曲给人的震撼;诙谐的杂文,带来的会是歌剧般幽雅的场景和事后无尽的思考。细读完这本《傅雷家书》,感觉是像戏曲那样给人以不俗的氛围和回味的余地。

  《傅雷家书》全书是一个父亲在循循善诱,读来非常亲切,既饱含了对儿的深情,也有着父亲独有的不可抗拒的威严。

  读《傅雷家书》,感受的是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父之间的感情因为艺术的崇高而得以升华,成为一份取之不尽的人类精神的养料。

读书笔记作文 篇7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书笔记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十九世纪有两奇人,一个是拿破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海伦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心被海伦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

  海伦凯勒原来是位健康活泼的小女孩,在19个月大时,因一场急病导致失明、失聪和失语,从此小小的海伦凯勒变得暴躁、任性和孤独。直到七岁,,她在充满爱心与耐心、曾经接近失明、当时只有20岁的莎莉文老师费尽心思的引导下,走出了黑暗与孤寂,感受到了语言的神秘,领悟出了知识的神奇。从此,海伦凯勒求知若渴,凭着自己惊人的毅力,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下,以优等的成绩完成了哈佛大学四年的学习,成为人类历史上

  寂静,令人惊叹不已.文章主要是从大学二年级开始一直到40岁.我觉得这里的起端是从自己的作文被妇女报买去,而因自己想不出该怎么写开始的.也许是自传,我怎么也读不出里面的中心点是什么.但是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却令我感动.慈母去世,让她陷入伤心,也使她回想起童年时母亲对她的无微不至的.母爱,勾起了她对自己年幼无知时做的一切后悔事.也看出了她跟母亲之间的亲情,就像自己的心灵窗户——眼睛一样是不可分割的.

  在书中,海伦说:“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人类生命的音乐!”。的确,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知识使海伦创造了这些人间奇迹!

  海伦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运的,正是因为有了知识,她才如此幸运。在她19个月失去视觉和听觉后,就与这个世界失去了沟通,失去了联系。

  这个的幼小生命不知道如何排谴与世隔绝的孤独感,她古怪、粗暴、无礼,直至她的莎莉文老师走进了她的生活,教会她认字,才使她张开了心灵的眼睛,得以与人沟通。一接触到了知识,孤独的海伦意识到只有知识才能铺就一条通向光明之路。当海伦感悟到“水”——这个她所认识的

  是知识给了她生活的勇气,是知识给了她接受生命挑战的力量,使她能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是知识使她产生了一种的信仰:现实环境固然可怕,但人类应该抱持希望,不断奋斗。生命的意义何在,人生的价值何在?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我们似乎从未想过或不敢想象未来的世界,每日懒懒地生活,懒懒地工作,遇到困难就怨天尤人,抱怨上天不公。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时间如流水飞逝,过去的日子不再重现,当我们回首往事,是否值得留恋?是否值得纪念?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用知识点亮自己心中的灯,我相信,这个世界将是一片光明!

  海伦,用她艰难却幸福快乐的一生,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她的一生是人类的奇迹,她的自传,使我汗颜,也使我警醒。

  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只有聋人才珍惜失而复得的听觉?只有盲人才珍惜重见天日的幸福?让我们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去充实生命、去享受生活!海伦说:“我努力求取知识的目的在于为社会人类贡献一点力量。”

  知识的力量多么巨大,它能使一个残疾人,变成一个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社会的人。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海伦.凯勒一样,在有生之年把对知识的渴求,看作对人生的追求,每天都抱着这种追求,怀着友善、朝气、渴望去生活,我们的人生将会增添多少欢乐、多少幸福啊!

  海伦的一生,是生活在黑暗中却给人类带来光明的一生,她用行动证明了人类战胜生命的勇气,给世人留下了一曲永难遗忘的生命之歌!

读书笔记作文 篇8

  司汤达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他三十几岁才发表作品,并且英年早逝,然而他精准的人物心理分析和凝练的笔法却触动着每一个人。

  我重新阅读这本曾让我的心灵如此激动,其情节却几乎被我彻底遗忘的作品。三年前我在此书中最欣赏的人倒是行为颇为狂热的德·拉 莫尔小姐玛蒂尔德。她居然能剪下一边的头发给自己非同一等级的情夫,农民的儿子于连·索雷尔。至今我还能清楚地记得读到玛蒂尔德高唱“我爱得太多,我要惩罚自己”时内心极度的激动。

  首先说说于连。我始终觉得他是个高洁的人,我不想在那些指责于连虚伪、不择手段的人面前为这个二十二岁就匆匆离世的孩子辩护在神学院,于连的聪明在于炫耀,而其他人的聪明才是深刻的,他们懂得利用自己或真或假的愚蠢并获得成功。换言之,知道社会有着阴阳两面并坦率地谈论这一现象的人并没有了解生活,只有那些对社会的阴面了然于胸且能与其他人心照不宣地对此避而不谈佯装不知的人才能游刃有余。

  三年过去了,我还在谈论虚伪和高洁,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有了成功和失败。 “虚伪而成功”或“高尚而卑贱”是他的两种选择,但是对另一些人来说只有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是像于连这样的说说而已。所以他们在生活中无需痛苦地与自己的天性作斗争,而是只需贯彻自己的本能。这与才智也没有关系,而只是取决于人的处世态度。

  于连的心里充满感情,这些感情总是跟他的计划格格不入。是谁在瓦勒诺先生的宴会上为穷人流泪;是谁将自己的虚荣之爱变成了真正的激情之爱;是谁逐渐对自己宣称不屑的市长家的孩子们生出感情;是谁对失势的彼拉神甫不离不弃,……这些作法跟他必须建立在完全的冷酷无情基础上的成功大计南辕北辙,因此,我认为,促使于连死亡的恰恰不是他的功利心,而是他功利心不足。在他决定投身这场功利之战之后,他就不应当再想名誉、人性或者女人的真正垂青,而应当去想什么手段最能够帮助自己实现目标。这样的他跟瓦勒诺和福利莱等“社会成功人士”多么不同啊。

  不是社会原因造成了于连的死亡,不是瓦勒诺等人因为嫉妒他而杀死了他,瓦勒诺的成功恰恰说明于连是有机会成功的。但是他做出了最坏的选择,于连从不会从利益出发考虑问题,他只知道真情、荣誉或者虚名。这样的人在任何社会都不能轻易发迹,因为就算在于连苦苦思念的拿破仑时代,善于克制的人也肯定比过于敏感、感情过剩的人更容易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将追求大众眼中的成功作为自己的目标是这个青年一生最大的悲剧。他既想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又想获得社会的广泛承认用司汤达本人在书中对于连的评价就是“他永远也成不了一个好教士,成不了一个干练的行政官员。像这样容易激动的心灵顶多适于产生艺术家。”所以,从于连的失败来看,他的性格也已经注定他在跟多数人相处时会有问题,甚至受到旁人的误解和排斥,正所谓“过洁世同嫌”。

  一部小说是沿着大路来往的一面镜子。

  我对德·莱纳尔夫人的看法也跟初读时截然相反。我甚至想到,也许过于年轻的人没有能力欣赏质朴,而只能崇拜夸张的激情。那时我无力区别平和和平庸,高傲和高贵。德·莱纳尔夫人那种柔和的、充满了自我牺牲的爱情曾被我忽视。现在,我才知道这种真诚自然是多么可贵,知道于连为什么会将他源自虚荣的感情变成对她的真正爱情,因为她爱得这样纯真,爱得这样没有矫饰,被她爱上是一种光荣。

  死亡驱走了一切虚荣,演给别人看的戏应当落幕了,伟大也罢,卑微也罢,于连只能在市长夫人那里获得完全属于他个人的关注和爱,因此也就只能将爱情回报给这个女人。对于玛蒂尔德来说,于连的死是光荣的,她报之以她梦寐以求的英雄主义的落葬仪式;而对于德·莱纳尔夫人来说,他的死意味着她的生命不再有意义,她不再顾及上帝与名誉,报之以自己的殉情。

【读书笔记作文】相关文章:

读书笔记作文07-22

读书笔记10-12

读书笔记05-16

读书笔记作文15篇08-29

【精选】读书笔记作文6篇08-26

【精选】读书笔记作文4篇12-19

《活法》读书笔记12-02

《简爱》的读书笔记08-11

《项链》读书笔记09-25

边城读书笔记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