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时间:2021-12-07 10:04:2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

  我们常教育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一种美德,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正因为如此,我上此课意在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学会互相帮助。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就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

  教学中我紧抓主线:“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这句话作为开头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进而走进课文。

  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我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都围绕文章的旨意,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感受。

  首先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上,引导孩子读,注意李丽从头到尾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表现得比较自私,不肯借绿铅笔又不好明说,找了一个又一个借口推托。

  再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恰当的语气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我将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走进林园园的内心世界,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但个别学生积极性不高,让学生找重点词“吞吞吐吐”来体会“舍不得”时,由于我的指令不够清晰,还是要经过多次提示才能找到。

  然后在读和理解的'基础上,我才提出问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有同学说:因为她觉得不好意思,没有借给李丽同学绿铅笔;有的说: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有的说她因为羞愧而脸红??这个环节还是比较成功的,使学生受到了一定的思想教育。

  课后我进行了拓展练习,课文的语言训练点是“-----------吗?”“---------吧。”所以我抓住“脸红”让孩子们领会林园园的“知错就改”,预设“过了一个星期,李丽正要给花涂颜色的时候,发现自己的红铅笔不见了,她

  再次向林园园借,她会怎么说?”孩子们纷纷举手,一个孩子说:“你把红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可惜时间已经很短,说话的训练面不广。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有些环节我忽略了课堂的生成,流于形式,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在这方面应加以探究以改正不足。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2

  本课需要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生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 对课文大致了解,为第二课时感情课文打下基础。

  第一课时重点是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首先通过自由读文把生字划出来,然后自己借助课文中的拼音识记一遍,然后找“小教师”领学生字,进行巩固。在指导朗读时,先是让学生自读课文,因为他们刚学完生字,自己读可以把生字融到课文中读,体会字意。

  然后,找同学读课文,生生、师生互评,对于林园园与李丽的对话进行重点指导,过程中安排了挑战读,对读的好的`给予鼓励,读对话时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提示应读出相应语气。

  本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师重在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师生合作较融洽,不足之处,朗读的参与面小,鼓励性的语言和物质奖励,没有发挥较好的作用,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在这方面应加以探究以改正不足。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3

  《蓝色的树叶》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李丽在美术课上,画树叶时绿铅笔找不到了,她向林园园借,但李丽没接她的绿铅笔。李丽用蓝铅笔画了树叶。林园园看见了画蓝树叶,脸红了。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促悟的方式让学生来理解课文,突出文中的重点,突破难点。尤其是要理解园园为什么脸红了,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就要让学生先理解,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圆圆的`铅笔呢?

  首先,我让学生朗读课文,想一想,林园园想不想把自己的铅笔借给李丽呢?为什么?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大多能通过林园园的做法和回答中,感受到,其实林园园是不想把铅笔借给李丽的,因为,她已经画完了,还说没画完,尤其是,即使说画完了,又提出了很多的要求,让人感受到是不想借给的意思。

  其次,针对学生的理解,我又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心里,通过分角色朗读人物的对话进行感悟,通过注意对话中林园园的语气,如:吞吞吐吐;提出的要求:不要.....不要..... ;人物的表情:皱着眉头等,进一步体会林园园是在为舍不得借铅笔给李丽找各种借口。

  最后,在突破教学难点时,我设计了问题进行讨论:林园园看着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从“脸红”这个词中可以看见林园园以后会怎样呢?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与朗读中感受到,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同学也明白了,今后自己应该怎样做?

  为了让学生能学有所得,我避免了像提出学了这一课你明白了什么?这样千篇一律的问题,而是让学生进行反思,在以往的生活中,你有没有像林园园这样的事呢?学生纷纷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我欣喜地看到,学生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对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道理的教育也就水到渠成。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4

  一、以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

  这节课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我没有给学生设下框框,也没有给学生过多的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自由发挥,相互补充,老师只是站在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上学生争取参与各种读说的训练,主动性、积极性很高。“读、思、议、说”的`时间占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四分之三以上,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原则,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二、加强朗读教学,“以读为本、以读促悟”。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接近,在教学手段上,我注意以读为本,不断鼓励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通过初读、再读、品读、选读、分角色等形式,让学生体会感悟出李丽自始至终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很自私。并结合文末小泡泡中的提示,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5

  《蓝色的树叶》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没有借的一件事。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整体感觉上得还不错。

  本课教学,识字环节较扎实,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如: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较好。不仅读准字音,了解字形,也明白了字意,并能在此基础上,运用词语说句子。教学时,注意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指导学生朗读。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也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

  1,导入新课时,老师问:"你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说见过绿色的,黄色的.,红色的树叶,此时还应引导学生联系季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春天有绿色的树叶,秋天有黄色的树叶,半绿半黄的树叶……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2,整节课之中,让学生自由读文过多,要在读书的形式方面多变化。低年级的孩子,不太适合这种集体的自由读文,教师也不便于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

  3,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要进一步细化。在几名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小声的说""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词,是训练低年级的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4,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学生读书时拖音,低着头读书,不认真听别人发言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改掉。

  5,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学习,善于发现问题,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如指导: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这句话时,我只是让学生抓住"小声地"这个词,让学生用小声的语气去读,忽视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可以这样设计:老师大声地读这句话,让学生听一听老师读得行吗学生如果说行,让学生再去读这句话,细细理解到底该怎么去读,通过反复读,学生发现应用小声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学生自己发现了问题,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学习兴趣被极大调动,更加乐于学习。

  6,进行品读环节的教学,应注意找准切入点,以切入点的突破来贯穿全文。如本课的切入点就是"林园园看着主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引导学生抓住林园园的表情,心理变化特点,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在深入理解人物对话,心理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内心体验,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6

  《蓝色的树叶》是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一节美术课上,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没有借的一件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在课文的教学中,我由“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为什么不由得脸红了?”为突破口,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对话,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走进林园园的内心世界,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课后我进行了拓展练习,为了防止孩子们一味的批判林园园,我将文中的泡泡语“我想对林园园说……”换成了“如果你是林园园,看到李丽没带绿铅笔,你会怎样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本课的教学,我感觉识字教学比较到位,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如:小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的比较扎实,书写美观、格式正确。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1、在引导学生读好对话时,引导还要细致一点。在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要注意分析其中的原因。如“小声的说”“吞吞吐吐”等词,是训练低年级学生通过语言揣摩人物心理的好机会,可以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教师范读或读得好的`学生的朗读,很容易就能读得准确。

  2、在设计“读读说说”这一环节有些脱节,如课后练习的“读读说说”我若是放到学生在理解了人物对话后直接引出“读读说说”效果会更好一些,也顺理成章的进行了语言提升这一训练。

  3、有些环节我忽略了课堂的生成,流于形式。如在处理人物对话时,没有及时抓住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

  4、在读人物对话时,教师虽然注重了提示语的指导,但学生读的并不是很到位,教师应进行必要的范读,才能让学生掌握方法、技巧。

  总之,这节课在我自己看来上的很失败,我还应积极向其他教师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钻研教材,学习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用新的理念来丰富自己,不断地进步,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7

  《蓝色的树叶》,主要讲李丽的绿铅笔找不到了,向林园园借,而林园园找了许多借口,并不乐意借:先是以自己没有画完为借口,接着以怕弄断为托词,后来又嫌李丽画的内容太多而不乐意。读到这里,一个活生生的小气鬼出现在孩子的眼前,这与我们平时所倡导的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思想大相径庭,这就是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意义所在。文中的林园园无疑是个反面典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感悟到:同学间应该互相帮助,团结协作。

  王燕骅老师举到过这么一个例子,整堂课,按照老师课前的预设顺利地开展着教学活动。就在学习第五自然段即将顺利揭示中心的时候,意外发生了。老师提的一个问题“看着李丽画的这些蓝树叶,你想说什么?”打乱了这堂课的和谐。按照课前预设,学生会对林园园说:“你应该把绿铅笔借给李丽。”可没想到,第一个学生站起来就说:“我想对李丽说,你可以用红铅笔来画呀!枫叶是红的!”

  顿时,教室里议论纷纷:“是呀!为什么一定要画树叶呢?”“可以画白云、蓝天、高山嘛!”……有的小朋友甚至嘀咕开了:“李丽真笨啊!”“她不动脑筋。”……我并没有预料到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看着学生七嘴八舌的样子,老师只能委婉解释道:“你们真聪明,能自己解决困难!可现在李丽没有想到这些办法,那如果你是她的同桌,你会怎么办呢?”尽管在老师的努力下,有的学生又回到了主题: “我应该帮助她。”

  其实,反思以下这堂课和这篇课文,我们完全可以从这两个角度去处理文本:一是站在被借者的角度上,即林园园的角度上。作为林园园,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主动去帮助别人。二是站在借者的角度上,即李丽的角度上。这也就是学生所议论的:当碰到困难时,首先应该自己先想办法解决困难;实在解决不了,再去寻找帮助。换言之,也就是抛弃了李丽在文本中扮演的弱者角色。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8

  看着课题,想着讲过的课,像散步在秋风过后的落叶小路上,回头看着自己走过的路,感慨万千:

  讲课以前,我把本课看的很重,不止因为它是篇经典课文,也是我小学记得最清楚的课文之一,但我却没讲到自己满意的程度。心里好失落。

  有几处是我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第一:总是在说服自己已经完成一件事,就不必再看了。

  就如课件的制作来说吧,明明改了三次,以为万事大吉了,在电脑上演示一遍也好了;但就是这么不小心的自以为是,导致生字拼音的出示出现了混乱,讲课开始进入极其紧张、被动的状态。心情的传染像多米诺的骨牌一点一滴的传染开来,当我看到班里一个挺爱操心的孩子也在着急时,马上意识到自己要失态了。于是,果不其然,教学在分段阅读时出现环节错误,后面的板书竟紧张的忘了书写。也许学生会一生都记得这节紧张的公开课吧,好好检讨自己了。

  第二:不切实际的要求,让孩子们陷入困境。

  当我问到:你从故事里学到了什么道理时,有的孩子说的其实已经不错了,但性情使然,我认为他们还可以说的.更好的。于是,不断的问,不断的鼓励着,好像越鼓励他们,我心里越没了底儿,直到全班的小精灵们都沉默以对,这才认识到自己好像过了。拔苗助长的遗憾仍旧弥漫我心头。

  第三:在不可能离奇的地方说出离奇的话。

  知道东方夜谈的无影,明白痴人说梦的荒谬。但就在关键的总结

  全文时,竟说了一句连自己都奇怪的话:“大家应该向谁学习?”本课的林园园和李丽都不建议去模仿,一个小气带点自私,另一个上课不带绿铅笔,这种问题连成人都无法回答。他们是二年级的孩子啊,难为他们了,离奇老师的那句不可能回答的问题,也许孩子们都会在若干年后回忆起:印象深刻的语文课啊!我要悔过了。

  第四:干枯的评价语言,让我这个语文老师汗颜。

  听了许多公开课,网上的名师也听了许多。水平高的老师出口总不重句,包括评价的语言。那是因为孩子们都像一片片美丽的树叶吧,他们都有自己的样子,所以老师就是拿显微镜找出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然后让这美丽舒展到极限。名师们把“评价的美”分成无数不同的份,分给了身边的小天使,让他们的羽翼上描绘上了无尽的自信。而我在评价学生时,都是“好”,哎,世上的美丽不是一个好字了得的。

  说了这节课的许多不足,当然也要说说比较顺利的地方:

  课文的填空导入,是这节课的点睛之处,不仅顺利的导入了新课的学习,还激发了学生质疑的兴趣,对后面教学环节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里,我会多反思,向成熟的教师行列进发。希望以后的课堂教学里自己能把握每一次成功的机会。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9

  我读过一本书,书上说,有一位大学教师,在学生读文的时候,如果读不出什么感觉来,那么就请学生们再读,再读,再读。直到读出点什么为止。我在预习的时候要学生读文三遍,课上在问学生读出了什么时,可是学生们不知道怎么回。我就他们再读,举手的不多,那么再读,举手不多,那么再读。反正到最后学生们举手的越来越多了。在学习本课的时候,我没有学字,只是不停的让学生读,感觉人物的.心情和语气,然后读出感觉来。一生在读“把绿铅笔借我用一用行么?”这句话时,提示语是“小声的”可是他没有小声,反而更大声了。其他学生哈哈大笑,都说他读得错了,这么大声,老师一定不让这么大声的说话的。看来孩子们已经能够注意到提示语的作用。可是大部分学生要在教师的暗示之下才能领悟。这方面要再加训练。为了达到多读的目的,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加强预习的指导和检测。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0

  今天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蓝色的树叶》,结束时,我问:大家学这篇课文有什?感受呀?他们都扬起一张张笑脸,大声的说:“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要团结友爱”。对呀,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要做到是很不容易的。我们个人心中都装着自己和他人这两样东西,在许多情况下,这两样东西都在进行着斗争,斗争的结果,要是自私,要是无私。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就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从课文内容看,李丽从头到β都非常有礼ò,林园园则表现得比较自私,不肯借绿铅笔又不好明说,找了一个又一个的借口推托,林园园的行为明显不对,但生活中这样的事是很多的`。课文结β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我问:林园园为什脸红了?马上有同学说:因为她觉得不好意思,有借给李丽绿铅笔……等等类似这样的话。从这些话中我感受到了这篇文章的带给他们心灵的触动这也许就是文学的魅力。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在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堂上我一直将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重点,通过朗读对话中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让学生自主体会,并努力让学生走进故事中,对具体的事例进行沟通和交流,组织学生对三次对话进行分析,让学生走进语言,加深对语言的感悟,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1

  《蓝色的树叶》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没有借的一件事。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整体感觉上得还不错。

  本课教学,识字环节较扎实,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如: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较好。不仅读准字音,了解字形,也明白了字意,并能在此基础上,运用词语说句子。教学时,注意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指导学生朗读。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也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

  1、导入新课时,老师问:“你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说见过绿色的、黄色的、红色的树叶,此时还应引导学生联系季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春天有绿色的树叶,秋天有黄色的树叶,半绿半黄的树叶……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2、整节课之中,让学生自由读文过多,要在读书的.形式方面多变化。低年级的孩子,不太适合这种集体的自由读文,教师也不便于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

  3、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要进一步细化。在几名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小声的说”“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词,是训练低年级的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4、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学生读书时拖音、低着头读书、不认真听别人发言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改掉。

  5、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学习,善于发现问题,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如指导: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这句话时,我只是让学生抓住“小声地”这个词,让学生用小声的语气去读,忽视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可以这样设计:老师大声地读这句话,让学生听一听老师读得行吗?学生如果说行,让学生再去读这句话,细细理解到底该怎么去读,通过反复读,学生发现应用小声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学生自己发现了问题,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学习兴趣被极大调动,更加乐于学习。

  6、进行品读环节的教学,应注意找准切入点,以切入点的突破来贯穿全文。如本课的切入点就是“林园园看着主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引导学生抓住林园园的表情、心理变化特点,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在深入理解人物对话、心理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内心体验,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2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感兴趣,轻松易懂。所以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通过读和讨论以及对自己现实生活的回忆来体会人物内心丰富的感情,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从中受到启迪。

  其中在学习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透彻的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我采取先让学生理清故事头绪,再通过朗读、默读、讨论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走入两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明白,林园园通过这次的事情一定会看到自己的不足,她也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不要因为一件事情全盘否定一个人。要知道林园园脸红正是因为她知错了。同时也让所有的学生记住蓝色的树叶,学会关心和帮助别人。通过先说清故事,再体会人物心理的办法,学生很容易的理解到为什么会有蓝色的.树叶,林园园又为什么会惭愧的脸红,而且在拓展部分,也通过自己的实例解说了相互帮助的重要性,明白了今后自己该怎样做。但在广泛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只有大多数同学说到,有少数同学还是未能明白。可见,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广泛发言这一点,我做的还不够,还需要多注意。

  另外,因为讲述课文走的是故事情节和人物感情两条路线,因此,在时间和内容安排上有些繁琐,层次不是很清楚。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多探索如何有机的将两者融合在一起,以起到过渡顺畅,升华自然的境界。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3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这是《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感兴趣,轻松易懂。所以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感受。在读和理解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并着重指导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走进林园园的内心世界,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课后我进行了拓展练习,“我想对林园园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进行说话训练。整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挺高的,但有些环节我忽略了课堂的生成,流于形式,让学生生硬的理解字词,学习效果不大好。没有达到教学目的`。

  课后,我对自己在备课中所欠缺的环节重新梳理了一遍,再次上这篇课文时,我觉得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了,学习效果明显的有所改观。是的,学生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一个“激励、唤醒、鼓舞”,饱含了多少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4

  本课的教学我注意做好如下几方面:

  字词教学: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在读句子中识字,在游戏中识字,在猜谜语中识字。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想象词语的意思。

  朗读课文:我把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通过朗读对话中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让学生自主体会,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加深感悟课文语言。

  语言积累:我让学生走进故事中,对具体的事例进行沟通和交流。组织学生通过对三次对话的分析,让学生走进语言,加深语言的感悟,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5

  今天教学《蓝色的树叶》一课,问孩子们如果你是李丽,没有绿铅笔画树叶怎么办?孩子们的答案可谓是多种多样,让蓝色的树叶变得多彩起来。

  有的学生说:“我可以用黄色和蓝色调出绿色。”是呀,简单的三原色规律孩子们在美术课中学到了,就灵活的运用到这里来了。也有的.学生说:“我可以画成黄色树叶,让季节变成冬天。”季节的转换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问题,多么丰富的联想呀!还有的学生说:“我可以用绿色卡纸剪出树叶的形状,然后再粘贴上。”哈哈,想象真是大胆呀!纸贴画都运用于此了。更有学生说:“我可以都不用颜色,用我的手掌做树叶,变成黑白的图画。”“放上绿色水分颜料吹成树叶的形状。”吹画都冒出来了。

  看来在我的孩子们手下不会再有单调的色彩和作画方法,因为树叶都变得那么多姿多彩。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04-17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02-07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09-10

树叶贴画教学设计03-08

让教学反思12-15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04-27

生物教学教学反思07-17

秋天的树叶09-29

北京的教学反思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