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2-05-23 13:45:47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有关数学教学计划集合8篇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了。可是到底什么样的计划才是适合自己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计划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数学教学计划集合8篇

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期我担任的数学教学工作。七(5)班共有70名学生,通过小学的升学成绩来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好,不及格的同学较少;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学生的不良习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习等,都应得到强化。在近日的学习中,后面的学生掌握的非常不好,可能是刚开学还没有完全适应过来,或初中知识比小学的难度大一些。总之,我会和孩子们共同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二、教材基本结构分析

  本学期初一数学教学工作共分为6章。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第三章代数式

  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

  三、教材的重点、难点

  1、利用图形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认识并能字母表示算式,初步认识角并解决实际问题。

  3、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消元”思想初步理解化“未知”为“已知”和化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的化归思想。

  4、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总之在每一章中都要与学生一起认真的来研究学习。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七巧板游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4、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4、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

  5、在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全面发展。

  6、在教学中注意既要使用好教材,又要走出教材,同社会实践相结合。

  7、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发现中学习,在合作交往中学习。

  8、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9、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获得知识。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关注学生会不会提问题,会不会思考,是不是在学习方法中获得情感体验。

  10、关注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提倡和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并且对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做太多的限制。

  11、转变过去只看学生测试成绩的评价制度,建立开放的、多元化的评价制度。

  12、注重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时间,次数,认真程度,行为表现等进行评价。

  13、注重对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极其对探究结果的表达来评价。

  14、重在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所蕴涵的潜能,所表现出来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的一点小进步。

  15、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互相合作学习,根据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评价。

  16、用哲理的高度,站在系统的高度,思如泉涌的精神状态,八方联系,浑然一体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得松。成绩好,发展学生的素质。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第二周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第三―――七周

  第三章:字母表示数 第八―――十周

  期中考试 第十―周

  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第十――十三周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十四-十六周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第十七周

  第七章:可能性第十八周

  总复习、期末考试 第十八—二十周

数学教学计划 篇2

  教学目标 :

  (1)理解子集、真子集、补集、两个集合相等概念;

  (2)了解全集、空集的意义,

  (3)掌握有关的符号及表示方法,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培养学生的符号表示的能力;

  (4)会求已知集合的子集、真子集,会求全集中子集在全集中的补集;

  (5)能判断两集合间的包含、相等关系,并会用符号及图形(文氏图)准确地表示出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结合的数学思想;

  (6)培养学生用集合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子集、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 :弄清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

  教学用具:幻灯机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导入 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集合、元素、集合中元素的三性、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等知识.

  【提出问题】(投影打出)

  已知 , , ,问:

  1.哪些集合表示方法是列举法.

  2.哪些集合表示方法是描述法.

  3.将集M、集从集P用图示法表示.

  4.分别说出各集合中的元素.

  5.将每个集合中的元素与该集合的关系用符号表示出来.将集N中元素3与集M的关系用符号表示出来.

  6.集M中元素与集N有何关系.集M中元素与集P有何关系.

  【找学生回答】

  1.集合M和集合N;(口答)

  2.集合P;(口答)

  3.(笔练结合板演)

  4.集M中元素有-1,1;集N中元素有-1,1,3;集P中元素有-1,1.(口答)

  5. , , , , , , , (笔练结合板演)

  6.集M中任何元素都是集N的元素.集M中任何元素都是集P的元素.(口答)

  【引入】在上面见到的集M与集N;集M与集P通过元素建立了某种关系,而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集合在今后学习中会经常出现,本节将研究有关两个集合间关系的问题.

  (二)新授知识

  1.子集

  (1)子集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集合A。

  记作: 读作:A包含于B或B包含A

  当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时,则记作:A B或B A.

  性质: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②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置疑】能否把子集说成是由原来集合中的部分元素组成的集合?

  【解疑】不能把A是B的子集解释成A是由B中部分元素所组成的集合.

  因为B的子集也包括它本身,而这个子集是由B的全体元素组成的.空集也是B的子集,而这个集合中并不含有B中的元素.由此也可看到,把A是B的子集解释成A是由B的部分元素组成的集合是不确切的.

  (2)集合相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记作A=B。

  例: ,可见,集合 ,是指A、B的所有元素完全相同.

  (3)真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 ,并且 ,我们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 (或 ),读作A真包含于B或B真包含A。

  【思考】能否这样定义真子集:“如果A是B的子集,并且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那么集合A叫做集合B的真子集.”

  集合B同它的真子集A之间的关系,可用文氏图表示,其中两个圆的内部分别表示集合A,B.

  【提问】

  (1) 写出数集N,Z,Q,R的包含关系,并用文氏图表示。

  (2) 判断下列写法是否正确

  ① A ② A ③ ④A A

  性质:

  (1)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若 A ,且A≠ ,则 A;

  (2)如果 , ,则 .

  例1 写出集合 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它的真子集.

  解:集合 的`所有的子集是 , , , ,其中 , , 是 的真子集.

  【注意】(1)子集与真子集符号的方向。

  (2)易混符号

  ①“ ”与“ ”:元素与集合之间是属于关系;集合与集合之间是包含关系。如 R,{1} {1,2,3}

  ②{0}与 :{0}是含有一个元素0的集合, 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如: {0}。不能写成 ={0}, ∈{0}

  例2 见教材P8(解略)

  例3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加以改正.

  (1) 表示空集;

  (2)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3) 不是 ;

  (4) 的所有子集是 ;

  (5)如果 且 ,那么B必是A的真子集;

  (6) 与 不能同时成立.

  解:(1) 不表示空集,它表示以空集为元素的集合,所以(1)不正确;

  (2)不正确.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不正确. 与 表示同一集合;

  (4)不正确. 的所有子集是 ;

  (5)正确

  (6)不正确.当 时, 与 能同时成立.

  例4 用适当的符号( , )填空:

  (1) ; ; ;

  (2) ; ;

  (3) ;

  (4)设 , , ,则A B C.

  解:(1)0 0 ;

  (2) = , ;

  (3) , ∴ ;

  (4)A,B,C均表示所有奇数组成的集合,∴A=B=C.

  【练习】教材P9

  用适当的符号( , )填空:

  (1) ; (5) ;

  (2) ; (6) ;

  (3) ; (7) ;

  (4) ; (8) .

  解:(1) ;(2) ;(3) ;(4) ;(5)=;(6) ;(7) ;(8) .

  提问:见教材P9例子

  (二) 全集与补集

  1.补集:一般地,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即 ),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 ,即

  .

  A在S中的补集 可用右图中阴影部分表示.

  性质: S( SA)=A

  如:(1)若S={1,2,3,4,5,6},A={1,3,5},则 SA={2,4,6};

  (2)若A={0},则 NA=N*;

  (3) RQ是无理数集。

  2.全集:

  如果集合S中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全集通常用表示.

  注: 是对于给定的全集 而言的,当全集不同时,补集也会不同.

  例如:若 ,当 时, ;当 时,则 .

  例5 设全集 , , ,判断 与 之间的关系.

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教学分析

  本册教材共九个单元:

  1、简易方程

  2、多边形的面积

  3、因数与倍数

  4、认识正、负数

  5、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6、对称、平移与旋转

  7、分数加减法

  8、统计

  9、可能性

  素材的选取具有现实性、科学性和时代性,坚持情境串带动问题串整合经验课程与学科课程,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优化知识结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拓宽学生的事视野。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引领他们了解大自然与生活的一切离不开数学,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二、教学目标

  (一)通过亲历学习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的道理。

  (二)进一步认识身边的事物,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秘初步掌握数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经历数学研究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三)增强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研究需要科学的思想与方法作指导,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克服困难才能攀登科学高峰。

  (四)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倍数与因数、多边形面积计算、正负数,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复杂的分数加减法、对称平移与旋转、可能性的统计知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使学生学会分析等量关系并能列方程解应用题,能区分应用倍数因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质因数等意义解决数学问题。

  (二)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经历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理解掌握多边形的特征及面积机计算方法,区分对称平移与旋转,了解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三)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培养迁移类推能力,学会计算分数的四则运算。初步了解简单的统筹方法和优选法,能运用分析现实问题。

  (四)继续探究统计的复杂知识,并能合理科学地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指导学生掌握研究的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措施

  (一)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绿色多元课堂教学。

  (二)加强直观教学,多联系生活的实际,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充分利用教具与电教教材,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

  (三)加强素质教育,重视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耐心帮助每一个学困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做到人人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四)善于引领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形象直观或具有简单联系的具体问题。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多维目标。

  (五)注意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努力激发他们主动发现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六)善于借鉴学生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水平,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探究活动,层层上升,逐步推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一学期我担任一年级2班数学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在幼儿园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养成不够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要让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准备课:数一数,比多少;位置:上、下、前后、左右;1-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 ;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2、教材编写特点:

  (1)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己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是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8)安排实践活动,是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二)能力方面。

  1、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符号感和初步的数学思想。

  4、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工整的良好习惯。

  3、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等。

  四、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五、教学进度。

  1、准备课 4课时;

  2、位置6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4、认识图形 (一) 3课时;

  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5课时;

  6 、1—20各数的认识10课时

  7、认识钟表3课时

  8、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0课时;

  9总复习 10课时

  20xx年上期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课时 数一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情境演示、启发式教学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1~10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设计

  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以谈话的形式开始。师生相互介绍,老师简单介绍本校情况,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消除陌生、胆怯的心理,对学校、老师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师生相互介绍。

  2、在我们身边哪里能看到国旗?

  3、教育学生:国旗是国家的标志的象征,要热爱、尊重国旗。(给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的国国旗法》的相关内家)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数一数

  1.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此处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知道,学校。

  师: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

  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生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

  生2:这里有一座大楼。

  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 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三、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四、数身边的事物:

  师: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比多少

  教学内容:教材第6页的内容,以及第7页"做一做",第8页练习一的第3、 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理解“多”“少”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会正确地进行"多、少"的比较。

  教学难点:会比几个物体的多、少。

  教学用具:将第6页的主题图做成动画课件;学生准备学具卡片。

  教学方法:情境演示、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情境动画。

  小朋友们爱看动画片吗?谁能根据我们看到的动画课件,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呢?

  2、学生讲故事。

  兔妈妈看到小兔们一天天长大了,就决定盖一间大房子,小猪也来帮忙。小兔搬砖,小猪扛木头,它们终于盖了新房子!

  你怎么知道是小兔要盖房子? 〔从房子上面的头像知道的)

  你观察得真仔细!你们看水中的小鱼也在为它们加油呢!

  同学们讲得真好。小猪、小兔互相帮助,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

  观察动画片,组内交流。说一说动画片里的物体的个数。

  2、小组交流。

  (我知道有4个萝卜,3个苹果;我知道有3只小猪,4只小兔;有4根木头,4个小凳;我发现1只兔子搬1块、没有多余的砖或兔子)

  同学们说得很好,兔子和砖是一一对应的,这时我们就说兔子和砖同样多。你们记住了吗? (板书:同样多)

  看舂,动画片里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谁愿意说说?

  1只小猪吃1个苹果,小猪和苹果同样多;1只小兔吃1个萝卜,小兔和萝卜同样多;我还发现1只小猪扛1根木,还剩1根木头)

  你发现了谁多谁少吗?(木头多,小猪少) (板书:多 少)

  很好,还可以怎么说? (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

  同学们真聪明,刚才同学们讲的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知识。I

  (板书课题:比多少)

  3、同桌互相说一说。

  动画片中还有什么与什么同样多?什么比什么少?什么比什么多?

  三、巩固运用,深化拓展

  1、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① 一个同学先摆,同桌需摆得和他同样多。

  ② 同桌合作,一个摆得多,一个摆得少。

  同学们合作得真好,想一想,怎样摆,老师一眼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或者同样多? (数一数,写上数。对齐摆,长的表示多,短的表示少,一样长的表示同样多) 他们的方法都好,你们是怎样摆的呢?我们应该多动脑,多思考,讲究方法。

  2、说说生活中1'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谁能用"同样多""多些""少些"说说生活中的事?

  (我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的手指同样多。我家女的比男的多,男的比女的少??)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说得这么好,原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拿出一串红、白相间的珠子,让学生判断哪种颜色的珠子多。 ,

  ① 生在组内说说。

数学教学计划 篇5

  本学期我在学校的校本课程教学中担任了趣味数学的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和数学思维能力而进行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我自己从中也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首先我感觉达到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 、学生做到了“ 五会”即“会看、会听、会说、会想、会做”,在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动一动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判断等来 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2 、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考、观察、动手操作、创新等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3 、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并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其次我在趣味数学的教学中,比较注重帮助学生掌握进行数学思维学习的方法和程序,教会学生思维性学习。实践表明:经过思维性学习策略训练的儿童在解决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数学能力与创新精神明显地高于一般儿童。他们的创新能力与动手动脑情况都比没有进行这方面学习时有较大的提高。我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专门的思维性学习训练法,如鼓励学生回忆与自由联想、区别不同的问题并找出彼此的关系,琢磨不寻常的思想和奇异的猜想,鼓励提出主张,更多地注意视听对象,鼓励采用不为人知的.方法去使用熟悉的物体,鼓励编故事、讲笑话、做智力游戏等。进行数学联想训练,逆向思维训练,自编应用题训练,转化思维训练(如把代数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或相反,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图形问题等),比较型猜想训练、归纳型猜想训练、演绎型猜想训练等,这些都是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这些方法,不可急于求成。

  在教学实践中我还认识到:课堂教学必须及时抓住教学过程中教学对象的注意、思维和意志状态。我们提倡教学过程的及时反馈,就是教师要以自己的教学机智,良好的观察力、判断力,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以及知、情的发展,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及时给予肯定。比如关注儿童的注意是否最佳状态;关心学生的思维程度;关注学生意志力水平等。

  总之,在趣味数学教学过程的优化是多种因素形成合力的综合体现。只有把教学过程诸要素有机联系起来并和谐地运用,才能使教学过程产生一种巨大的能量,使教学过程各个环节有序、可控。只有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达到优质、高效,使受教育者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生动活波、积极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

数学教学计划 篇6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一班现有学生39人,二班现有学生41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虽已发展了有意注意,但还是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分心。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上课不专心听讲,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

  2、学生一般对上课所讲的内容不容易感兴趣。如果教师讲得有趣,学生肯定会全神贯注。

  3、学生虽然已上了三年级,但有的学生还未养成上课听讲的良好习惯。

  4、有的学生不适应教师的讲课形式或不喜欢任课教师,而“迁怒”于听课。

  5、有的差生平时受到教师的关注少一些,而教师的批评正是一种关注,潜意识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不认真听讲。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分析,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熟练的进行相关的口算,会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以及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理解积变化的规律以及商不变的性质。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意识。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24时计时法。

  4、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了解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了解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与相交的位置关系,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在测量活动中,体会“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到直线的垂线段最短”,理解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5、结合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经过。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1、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他人的指导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材内容(包括实验)及重点、难点分析

  第五册教材包括四大方面的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统计与概率。

  数与代数:万以上数的认识,年月日,小数的初步认识,计算器,三位数乘

  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空间与图形:观察物体,平行与相交

  实践与综合运用:影响秋千单位时间内摆动次数的因素,纸与我们的生活。

  统计与概率:认识条形统计图。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些内容是教学重点。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比较抽象,是教学难点。

  五、落实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采取的措施和改进意见

  1、创造性的使用和处理教材。教学选取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新颖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信息窗”“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充分体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重视有效的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

  3、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口算和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4、应用题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过程,准确的把握数量关系,逐步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5、要充分利用数学学具,重视学生操作,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

  6、作业布置力求少而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作业批改要及时,并努力做好批改记录,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反馈和矫正。

  7、对后进生要多给与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其上进心。鼓励学生间的相互帮助,使后进生乐于接受。

  8、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多读书,多查阅资料,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多听课,多评课,汲取先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项基本要求,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意参透教学思想和方法,针对学生实际,不断研究数学教学,改进教法,指导学法。

  数学目标要求

  1、理解集合及充要条件的有关知识,掌握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二次不等式、绝对值不等的解法,掌握函数的概念及指数函数,对函数和幕函数的性质和图象。

  2、理解角的概念的推广和三角函数的定义,掌握基本的三角函数公式和三角函数巅峰性质、图像,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3、理解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并会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

  4、掌握平面向量时有关概念和运算,掌握直线和圆的方程的求法。

  5、掌握空间几何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及其判定方法。

  6、掌握概率与统计初步里的计数原理,理解三种抽样方法,会求简单问题的概率。

  二、教学建议

  1、深入钻研教材。以教材为核心,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掌握知识和逻辑体系,细致领悟教材改革的精髓,逐步明确教材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

  2、准确吧握新大纲。新大纲修改了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层次,把握新大纲对知识点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觉不自觉地对教材加深加宽。同时,在整体上要重视数学应用;重视教学思想方法的参透。

  3、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材,以学生为账户提,构建新的认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的.氛围。

  4、发挥教材的多种教学功能。用好章头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阅读材料的功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组织好研究性课题的教学,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之所需;小结和复习是培养学生自学的好材料。

  5、加强课堂研究,科学设计教学方法。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双方亲切合作,交流互动,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根据材料个章节的重难点制定教学专题,积累教学经验。

  6、落实课外活动内容,组织和加强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加强对高层次学生的竞赛辅导,培养拔尖人才。

  三、教学进度

  高一上学期

  高一下学期

  周次内容

  周次内容

  1-4复习初中知识和集合1-3数列

  5充要条件

  4-6平面向量

  6-7不等式7-9直线的方程

  8-10

  函数10期中考试

  11

  期中考试11-12圆的方程

  12-14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13-15

  立体几何

  15-18三角函数16-18概率与统计初步

  19-20期末、总复习、考试19-20

  总复习与期末考试

  总结:制定教学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数学教学计划 篇8

  活动时间:周四下午的第三节课

  活动形式:课内辅导为主,课外自学为辅;讲解,自主学习和分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指导思想:

  教育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力争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作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展示数学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探索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数学素养上有较大的发展与提高,为学生进一步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引领学生走进神奇的数学的海洋。

  工作思路:

  1、处理好课内和课外、基础与兴趣之间的关系。

  2、精心准备,上好每一节兴趣培养课,注重知识的现性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不能强制要求训练和辅导。

  4、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合理安排各个知识的先后顺序。

  5、贯彻集体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形式。

  6、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切实[培养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

  7、通过兴班的活动,切实调动学生与数学的`感情,对今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有帮助。

  活动内容:

  第一周:小数乘法的拓展趣题

  第二周:小数乘法简算拓展

  第三周:对称、平移与旋转趣味题

  第四周:平移、旋转的实际应用

  第五周:小数除法的拓展

  第六周:小数除法趣味题

  第七周:第三单元后的聪明小屋

  第八周:简易方程的数量关系练习

  第九周:简易方程的再次拓展

  第十周:第四单元后的聪明小屋

  第十一周:多边形面积的拓展

  第十二周:第五单元后的聪明小屋

  第十三周:因数与倍数的拓展

  第十四周:第六单元后的聪明小屋

  第十五周:统计知识的拓展

  第十六周:第七单元后的聪明小屋

【数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计划08-25

数学教学计划11-14

数学教学计划11-15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09-01

数学个人教学计划01-18

关于数学教学计划01-10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11-15

趣味数学教学计划03-21

初中数学教学计划02-28

精选数学教学计划4篇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