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4-11-10 08:53:0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集合五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集合五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自己去吧

  预设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2、 认识12个生字,会写"自、己、东、西"4个字,认识新偏旁。

  3、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准备头饰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在学习中领悟要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难点:

  懂得妈妈为什么要让小鸭、小鹰自己学习本领的道理。

  第一教时

  一、导入

  小朋友,我们都已经长大了,一定能做许多力所能及的.事,谁来说说你们最近学会做哪些事情了?你是怎么学会的?在学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困难?你是怎样解决的?

  二、今天,我们来认识两位朋友,他们也想学本领。(。课件演示:小鸭、小鹰)想不想知道他们想学什么本领?(。课件动画,并出示部分课文内容:小鸭说:"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妈妈说:"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小鹰说:"妈妈,我想去山那边看看,您带我去好吗?"妈妈说:"山那边风景很美,自己去看吧。")

  三、自学这两句话

  1、 自由朗读,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 和小伙伴交流。

  四、检查自学情况

  1、 指名朗读课文(随机指导生字:正音、记形)适时评议,指导朗读。

  2、 书写生字。

  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受这两句话。(任选一项)

  1、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句话有感情地读一读。

  2、 找学习小伙伴合作朗读。

  3、 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

  4、 ……

  六、汇报朗读、表演。

  第二教时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朋友,他们要学本领,还记得吗?(。课件演示)

  二、出示课文中的前两句话。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

  三、学习新课

  1、 提问:那么小鸭、小鹰有没有学会呢?

  2、 出示课文句子,读一读。

  3、 提问:

  1)妈妈为什么要他们自己去?

  2)你想象一下,他们会怎样学?会遇到什么困难?(任选一个说一说)交流。

  4、指导朗读。

  5、你们为什么读得那么高兴?

  6、他们学会了本领为什么会这么高兴?它们回怎么想?怎么说呢?妈妈又会怎么说呢?

  7、 了小鸭、小鹰你会对他们说什么?

  四、拓展(准备头饰)

  1、 选择一段课文进行背诵。

  2、 选择一段课文用讲故事的形式讲一讲。

  3、 小伙伴合作,把故事演一演。

  五、交流,评议。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自读课文,能自主地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一个善意的谎言背后的真情。

  3、培养乐于助人的真诚情怀。懂得“放弃自己的一点私欲,能够成全一个美好的愿望”和“每人一点点善意的付出,会给这世界增添许多美好和欢乐”的道理。

  重点难点:

  学会自觉地在字里行间体会文章真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九条,(指“要诚实……”几个字)这里告诉我们什么?(小学生要诚实,不能骗人,骗人不好)可生活是很复杂的,并不是书上的几句话就能概括得了的。

  有时欺骗并不会遭到谴责,也许反而会得到感激,比如我们将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一场得到感激的欺骗。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

  交流:你发现了谎言了吗?

  残疾青年编造了一个美丽的谎言。

  二、细读课文

  1、过渡:对,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其实会读书的同学能从课文中就发现蛛丝马迹,会发现摊主的心思,再读读课文,好好找找看。可以圈点关键地方。

  2、交流:

  (1)、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一愣”为什么?“一亮”又说明了什么?)

  (2)、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道……(为什么“茫然”?为什么要“命令”?)

  (3)、“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摇着轮椅,想阻住我的去路, “你放下!等碧云来提!”(为什么“急”?从“拼命”“想阻住”可以看出什么?)

  3、他这样的煞费苦心又赚不到钱,为什么还要这样费尽心机?(为的是让我能读到书)

  4、你觉得“我”体会到他的良苦用心了吗?从哪看出?(第13、15节的两次哭)

  5、小练笔:

  那夜,静悄悄的,只有偶尔传来几声小虫子的鸣叫,一切都和往常一样。只有我躺在床上,辗转难眠……

  6、过渡:这时候,再来读一读课题,你从摊主这善意的谎言中,这虚设的“那匹马”的背后,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三、感情朗读

  真会读书!但真正会读书的人不仅会读进去,还要能读出来,读出什么来?读出感情来。这件事是“我”上小学五年级时发生的,可是现在想起来还是历历在目,还是禁不住热泪盈眶,可见情之深意之切,如果我们能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通过朗读把他的情感表现出来,那才叫会读书!文章很长,这样吧,自己先取一段认为最能打动你的文字来读读,先练习练习。

  (学生练读,指名读。师相机评点)

  四、情理交融

  读书的最高境界是读有所悟,就是说要读出道理来,悟出人生哲理来。你们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悟?明白了什么人生道理?

  (指名说)

  我也像大家一样,运用我的密笈悟出了这样的道理:1、放弃自己的一点私欲,能够成全一个美好的愿望。2、每人一点点善意的付出,会给这世界增添许多美好和欢乐。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学习目标

  ①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③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④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实物投影,有关田园风光的图片、文字。

  A案

  第一课时

  ●导入课题,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了解乡间那充满温馨和诗意的田园生活吗?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①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②同桌互读课文,并交流生字新词的读音。教师重点指导巢字的音和形;冠率的音、形、义。

  ③指名分段读文,教师指导朗读重点句子。想一想,乡村生活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④组内互读课文,交流个人感受。

  ⑤仔细观察插图,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课文描写最美的一处乡村风景,并联系课文想想自己的理由,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出来。

  ●教师小结,再现全文

  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再读一读全文吧!

  ●写写生字,记记新词

  cháo shì mì tǎng

  1.归( ) 装( ) ( )食 ( )若

  2.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乡村生活是多么淳朴自然,又富有情趣。能否将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一同来感受美、品味美。

  ●品味语言

  ①组内品读,交流感受。

  ②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a.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拟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觉生动、自然)

  b.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对比的手法使人感觉别致生动、亲切可爱)

  c.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体现了宁静、和谐的农家生活画面)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乡村淳朴、宁静的生活以及作者朴素自然的表达方法。

  ③体味语言,感情朗读。

  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试着有感情地朗读。

  ④体会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进一步深化主题。

  a.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怎样理解这句话?

  b.同桌交流。

  c.全班交流。

  ●积累语言

  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边读边想画面。

  ②仔细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并把它们背诵下来。

  ③认真抄写或默写你喜欢的部分。

  ●阅读链接

  ①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②想一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说说你的感受。

  ③全班交流。

  ④有感情地朗读,并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

  B案

  第一课时

  ●看图引题

  ①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并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哪些风景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试着说一说。

  ②今天,通过课文学习,老师将和你们一同走进这充满生机的田园生活。

  ●看图读文

  ①自学生字新词,同桌交流,教师指导。

  ②边看图边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③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画面,然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a.乡村生活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b.乡村生活自然亲切、优美恬静。

  c.乡村生活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这浓郁的乡村生活的?抓住了哪些生活的场景?

  ④默读课文,自由学习,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⑤小组合作交流。

  ⑥全班交流,教师指导解疑。

  ●教师吟诗小结

  是啊!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不信你听!

  屏幕出示:长藤绿叶瓜架,

  春雨竹笋鲜花。

  雄鸡悠闲自在,

  小桥流水戏鸭。

  夕阳鸟儿如画,

  纺织娘高唱甜蜜,

  最美乡下人家。

  ●学生整体感知

  你认为教师自创的这首小诗怎么样?你有什么感受?发表一下你的感受吧!

  ①可以像老师这样吟诗。

  ②可以试着读读课文。

  ③可以作为导游向大家介绍乡下人家。

  第二课时

  ●回顾课文

  ①我们已经感受了乡下人家生活的恬静、自然、亲切,谁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课文,展示给大家听。

  ●指名读文,交流欣赏。

  ●精读课文

  ①自由朗读课文:你认为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画出来,反复读,并联系课文说说自己的理由。

  ②小组合作交流。

  ③全班交流,教师指导朗读并对语言文字进行训练,体会写法。

  如: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如果将探出头来换成长出来,会是什么感觉?试着读一读,并体会一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品味语言

  ①有感情地读一读你划分出的段落,边读边想象画面。

  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积累语言

  把你认为写得最美、最生动的句子抄下来,并试着背诵。

  ●拓展语言

  ①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②想一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说说你的感受。

  ③全班交流。

  ④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布置综合性学习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课题:《初春》1课时

  课型:

  上课日期:

  作者:

  单位:

  新授

  《初春》1课时

  课前预习:

  自读诗歌,积累文中生字、生词,了解作家王宜振相关资料。

  相关课程标准:

  新课标明确的要求:“培养鉴赏诗歌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内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同时还要求:“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并尝试诗歌的创作”。

  学习目标:

  1.品读诗歌,学会分析本诗的语言特点,理解诗的主题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2、学习用比较思维阅读文章的方法。

  3、培养诗歌阅读能力,培养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评价任务:

  1.识记字词、作家作品常识。

  2.用比较思维阅读文章的方法。

  3. 理解作者感情,领略自然景物的美。

  教学重点:

  品读诗歌,学会分析本诗的语言特点,理解诗的主题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难点:

  品析重点句子,感受作者独特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朱自清先生喜欢春天,因为春天美在

  2.林斤澜先生钟情于北国春风,是因为北国春风 。 (学生回忆课文,填空)

  二、 和朱自清先生的《春》对比,学习王宜振的《初春》

  (一)、整体感知,读《初春》

  1.从诗中勾画出作者着力描写了初春的哪些景色?(学生边读边画) 明确:毛毛雨、小树、新芽、新叶、蝴蝶、蜜蜂、蛙鸣、风筝等。

  2.为什么这首诗有一种强烈的清新感?

  明确:本诗都是以儿童的眼光观察春天,描绘春天,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

  3.朱自清先生的《春》和王宜振的《初春》有哪些相相似之处?(学生对比阅读两篇文章)

  明确:(1)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文字风格都细腻、清新、俏皮。

  (3)都五官开放,多角度描写。

  4.读《初春》思考:语言风格 想象特点

  明确:语言风格:清新活泼

  想象特点:想象的导向都是美化,美好的事物都是孩子气的,天真的.

  (二)、读三、四节,体会诗歌想象的特点(学生找想象的诗句品读)

  明确:石子---蝴蝶;书中倾听----蜜蜂歌唱;池塘中的蝌蚪----美人的雀斑,甚至想到了夏天的情景。

  小结:这样的想象奇特而又大胆,在这样超常的,陌生的想象中传达着初春景色的美好。

  (三)、这四节诗中我们感受到了初春景物怎样的特点?(生读诗中相关语句) 明确:小、嫩、新、美

  “把春天吹得摇摇晃晃”一句让我们产生怎样的联想?是春天在摇摇晃晃吗? (是作者陶醉在这“小、嫩、新、美”初春的美景中,陶醉的摇摇晃晃。) 小结:这样的想象仍然奇特而又大胆,超常而又陌生.

  (四)、小诗让我们产生新鲜感的原因(生读诗,探究)

  写作视角:以儿童的眼光观察春天,描绘春天,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以亲切,清新,可爱取胜。

  语言特色:想象中的语言,拟人,比喻,想象奇特而又大胆,超常而又陌生,文字新颖而亲切;以新取胜。

  小结:

  这篇文章作者写了春天的景物和人物在春天的活动,表达出春天的喜爱之情。 三.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诗歌《初春》,知道了它写了什么,还知道作者是怎样写的,希望同学们课下这样的方法写写有关春天的文章。

  板书设计:

  毛毛雨新芽初蛙鸣 风筝儿童心理

  春蝴蝶 蜜蜂爱春之情

  蝌蚪教学反思

  本课词的学习完全放手,让学生通过预习提纲自学。在短短的五分钟时间学生主动、投

  入,每个学生都在认真的按要求学习。总之,我会认真反思,再次修改,认真学习理念并落实,争取有所提高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画》这篇课文中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语的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根据刚入学的小学生认知特点和年段训练的重点,在教学本课时,要教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汉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因此,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 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首谜语诗,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谜语诗。

  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 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展示山水画,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图画,然后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桌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最后进行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这样,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像,体会感情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像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引导分析。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句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见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句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句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引导学生猜出谜底: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朗诵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课间玩谜语竞猜游戏。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集合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07-29

教学设计方案10-31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1-02

教学设计方案(热)08-26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0-18

(精)教学设计方案09-19

美术教学设计方案10-14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0-04

【通用】教学设计方案11-27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5篇12-21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集合五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集合五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自己去吧

  预设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2、 认识12个生字,会写"自、己、东、西"4个字,认识新偏旁。

  3、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准备头饰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在学习中领悟要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难点:

  懂得妈妈为什么要让小鸭、小鹰自己学习本领的道理。

  第一教时

  一、导入

  小朋友,我们都已经长大了,一定能做许多力所能及的.事,谁来说说你们最近学会做哪些事情了?你是怎么学会的?在学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困难?你是怎样解决的?

  二、今天,我们来认识两位朋友,他们也想学本领。(。课件演示:小鸭、小鹰)想不想知道他们想学什么本领?(。课件动画,并出示部分课文内容:小鸭说:"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妈妈说:"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小鹰说:"妈妈,我想去山那边看看,您带我去好吗?"妈妈说:"山那边风景很美,自己去看吧。")

  三、自学这两句话

  1、 自由朗读,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 和小伙伴交流。

  四、检查自学情况

  1、 指名朗读课文(随机指导生字:正音、记形)适时评议,指导朗读。

  2、 书写生字。

  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受这两句话。(任选一项)

  1、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句话有感情地读一读。

  2、 找学习小伙伴合作朗读。

  3、 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

  4、 ……

  六、汇报朗读、表演。

  第二教时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朋友,他们要学本领,还记得吗?(。课件演示)

  二、出示课文中的前两句话。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

  三、学习新课

  1、 提问:那么小鸭、小鹰有没有学会呢?

  2、 出示课文句子,读一读。

  3、 提问:

  1)妈妈为什么要他们自己去?

  2)你想象一下,他们会怎样学?会遇到什么困难?(任选一个说一说)交流。

  4、指导朗读。

  5、你们为什么读得那么高兴?

  6、他们学会了本领为什么会这么高兴?它们回怎么想?怎么说呢?妈妈又会怎么说呢?

  7、 了小鸭、小鹰你会对他们说什么?

  四、拓展(准备头饰)

  1、 选择一段课文进行背诵。

  2、 选择一段课文用讲故事的形式讲一讲。

  3、 小伙伴合作,把故事演一演。

  五、交流,评议。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自读课文,能自主地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一个善意的谎言背后的真情。

  3、培养乐于助人的真诚情怀。懂得“放弃自己的一点私欲,能够成全一个美好的愿望”和“每人一点点善意的付出,会给这世界增添许多美好和欢乐”的道理。

  重点难点:

  学会自觉地在字里行间体会文章真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九条,(指“要诚实……”几个字)这里告诉我们什么?(小学生要诚实,不能骗人,骗人不好)可生活是很复杂的,并不是书上的几句话就能概括得了的。

  有时欺骗并不会遭到谴责,也许反而会得到感激,比如我们将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一场得到感激的欺骗。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

  交流:你发现了谎言了吗?

  残疾青年编造了一个美丽的谎言。

  二、细读课文

  1、过渡:对,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其实会读书的同学能从课文中就发现蛛丝马迹,会发现摊主的心思,再读读课文,好好找找看。可以圈点关键地方。

  2、交流:

  (1)、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一愣”为什么?“一亮”又说明了什么?)

  (2)、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道……(为什么“茫然”?为什么要“命令”?)

  (3)、“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摇着轮椅,想阻住我的去路, “你放下!等碧云来提!”(为什么“急”?从“拼命”“想阻住”可以看出什么?)

  3、他这样的煞费苦心又赚不到钱,为什么还要这样费尽心机?(为的是让我能读到书)

  4、你觉得“我”体会到他的良苦用心了吗?从哪看出?(第13、15节的两次哭)

  5、小练笔:

  那夜,静悄悄的,只有偶尔传来几声小虫子的鸣叫,一切都和往常一样。只有我躺在床上,辗转难眠……

  6、过渡:这时候,再来读一读课题,你从摊主这善意的谎言中,这虚设的“那匹马”的背后,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三、感情朗读

  真会读书!但真正会读书的人不仅会读进去,还要能读出来,读出什么来?读出感情来。这件事是“我”上小学五年级时发生的,可是现在想起来还是历历在目,还是禁不住热泪盈眶,可见情之深意之切,如果我们能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通过朗读把他的情感表现出来,那才叫会读书!文章很长,这样吧,自己先取一段认为最能打动你的文字来读读,先练习练习。

  (学生练读,指名读。师相机评点)

  四、情理交融

  读书的最高境界是读有所悟,就是说要读出道理来,悟出人生哲理来。你们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悟?明白了什么人生道理?

  (指名说)

  我也像大家一样,运用我的密笈悟出了这样的道理:1、放弃自己的一点私欲,能够成全一个美好的愿望。2、每人一点点善意的付出,会给这世界增添许多美好和欢乐。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学习目标

  ①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③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④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实物投影,有关田园风光的图片、文字。

  A案

  第一课时

  ●导入课题,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了解乡间那充满温馨和诗意的田园生活吗?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①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②同桌互读课文,并交流生字新词的读音。教师重点指导巢字的音和形;冠率的音、形、义。

  ③指名分段读文,教师指导朗读重点句子。想一想,乡村生活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④组内互读课文,交流个人感受。

  ⑤仔细观察插图,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课文描写最美的一处乡村风景,并联系课文想想自己的理由,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出来。

  ●教师小结,再现全文

  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再读一读全文吧!

  ●写写生字,记记新词

  cháo shì mì tǎng

  1.归( ) 装( ) ( )食 ( )若

  2.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乡村生活是多么淳朴自然,又富有情趣。能否将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一同来感受美、品味美。

  ●品味语言

  ①组内品读,交流感受。

  ②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a.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拟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觉生动、自然)

  b.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对比的手法使人感觉别致生动、亲切可爱)

  c.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体现了宁静、和谐的农家生活画面)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乡村淳朴、宁静的生活以及作者朴素自然的表达方法。

  ③体味语言,感情朗读。

  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试着有感情地朗读。

  ④体会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进一步深化主题。

  a.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怎样理解这句话?

  b.同桌交流。

  c.全班交流。

  ●积累语言

  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边读边想画面。

  ②仔细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并把它们背诵下来。

  ③认真抄写或默写你喜欢的部分。

  ●阅读链接

  ①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②想一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说说你的感受。

  ③全班交流。

  ④有感情地朗读,并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

  B案

  第一课时

  ●看图引题

  ①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并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哪些风景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试着说一说。

  ②今天,通过课文学习,老师将和你们一同走进这充满生机的田园生活。

  ●看图读文

  ①自学生字新词,同桌交流,教师指导。

  ②边看图边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③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画面,然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a.乡村生活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b.乡村生活自然亲切、优美恬静。

  c.乡村生活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这浓郁的乡村生活的?抓住了哪些生活的场景?

  ④默读课文,自由学习,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⑤小组合作交流。

  ⑥全班交流,教师指导解疑。

  ●教师吟诗小结

  是啊!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不信你听!

  屏幕出示:长藤绿叶瓜架,

  春雨竹笋鲜花。

  雄鸡悠闲自在,

  小桥流水戏鸭。

  夕阳鸟儿如画,

  纺织娘高唱甜蜜,

  最美乡下人家。

  ●学生整体感知

  你认为教师自创的这首小诗怎么样?你有什么感受?发表一下你的感受吧!

  ①可以像老师这样吟诗。

  ②可以试着读读课文。

  ③可以作为导游向大家介绍乡下人家。

  第二课时

  ●回顾课文

  ①我们已经感受了乡下人家生活的恬静、自然、亲切,谁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课文,展示给大家听。

  ●指名读文,交流欣赏。

  ●精读课文

  ①自由朗读课文:你认为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画出来,反复读,并联系课文说说自己的理由。

  ②小组合作交流。

  ③全班交流,教师指导朗读并对语言文字进行训练,体会写法。

  如: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如果将探出头来换成长出来,会是什么感觉?试着读一读,并体会一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品味语言

  ①有感情地读一读你划分出的段落,边读边想象画面。

  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积累语言

  把你认为写得最美、最生动的句子抄下来,并试着背诵。

  ●拓展语言

  ①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②想一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说说你的感受。

  ③全班交流。

  ④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布置综合性学习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课题:《初春》1课时

  课型:

  上课日期:

  作者:

  单位:

  新授

  《初春》1课时

  课前预习:

  自读诗歌,积累文中生字、生词,了解作家王宜振相关资料。

  相关课程标准:

  新课标明确的要求:“培养鉴赏诗歌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内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同时还要求:“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并尝试诗歌的创作”。

  学习目标:

  1.品读诗歌,学会分析本诗的语言特点,理解诗的主题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2、学习用比较思维阅读文章的方法。

  3、培养诗歌阅读能力,培养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评价任务:

  1.识记字词、作家作品常识。

  2.用比较思维阅读文章的方法。

  3. 理解作者感情,领略自然景物的美。

  教学重点:

  品读诗歌,学会分析本诗的语言特点,理解诗的主题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难点:

  品析重点句子,感受作者独特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朱自清先生喜欢春天,因为春天美在

  2.林斤澜先生钟情于北国春风,是因为北国春风 。 (学生回忆课文,填空)

  二、 和朱自清先生的《春》对比,学习王宜振的《初春》

  (一)、整体感知,读《初春》

  1.从诗中勾画出作者着力描写了初春的哪些景色?(学生边读边画) 明确:毛毛雨、小树、新芽、新叶、蝴蝶、蜜蜂、蛙鸣、风筝等。

  2.为什么这首诗有一种强烈的清新感?

  明确:本诗都是以儿童的眼光观察春天,描绘春天,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

  3.朱自清先生的《春》和王宜振的《初春》有哪些相相似之处?(学生对比阅读两篇文章)

  明确:(1)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文字风格都细腻、清新、俏皮。

  (3)都五官开放,多角度描写。

  4.读《初春》思考:语言风格 想象特点

  明确:语言风格:清新活泼

  想象特点:想象的导向都是美化,美好的事物都是孩子气的,天真的.

  (二)、读三、四节,体会诗歌想象的特点(学生找想象的诗句品读)

  明确:石子---蝴蝶;书中倾听----蜜蜂歌唱;池塘中的蝌蚪----美人的雀斑,甚至想到了夏天的情景。

  小结:这样的想象奇特而又大胆,在这样超常的,陌生的想象中传达着初春景色的美好。

  (三)、这四节诗中我们感受到了初春景物怎样的特点?(生读诗中相关语句) 明确:小、嫩、新、美

  “把春天吹得摇摇晃晃”一句让我们产生怎样的联想?是春天在摇摇晃晃吗? (是作者陶醉在这“小、嫩、新、美”初春的美景中,陶醉的摇摇晃晃。) 小结:这样的想象仍然奇特而又大胆,超常而又陌生.

  (四)、小诗让我们产生新鲜感的原因(生读诗,探究)

  写作视角:以儿童的眼光观察春天,描绘春天,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以亲切,清新,可爱取胜。

  语言特色:想象中的语言,拟人,比喻,想象奇特而又大胆,超常而又陌生,文字新颖而亲切;以新取胜。

  小结:

  这篇文章作者写了春天的景物和人物在春天的活动,表达出春天的喜爱之情。 三.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诗歌《初春》,知道了它写了什么,还知道作者是怎样写的,希望同学们课下这样的方法写写有关春天的文章。

  板书设计:

  毛毛雨新芽初蛙鸣 风筝儿童心理

  春蝴蝶 蜜蜂爱春之情

  蝌蚪教学反思

  本课词的学习完全放手,让学生通过预习提纲自学。在短短的五分钟时间学生主动、投

  入,每个学生都在认真的按要求学习。总之,我会认真反思,再次修改,认真学习理念并落实,争取有所提高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画》这篇课文中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语的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根据刚入学的小学生认知特点和年段训练的重点,在教学本课时,要教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汉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因此,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 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首谜语诗,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谜语诗。

  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 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展示山水画,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图画,然后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桌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最后进行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这样,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像,体会感情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像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引导分析。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句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见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句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句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引导学生猜出谜底: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朗诵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课间玩谜语竞猜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