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6篇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29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爱的奉献”。所以《掌声》有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感受爱,更要让学生学会奉献爱。
《掌声》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掌声的激励下,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课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言简情浓,透过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词句,展现了两次“掌声”带给英子的内心变化过程。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关爱、鼓励和尊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设计思路:
1.与文本对话,注重品味 (复习导入,整体感知英子的前后变化)。
2.与人物对话,深化体验 (细细品读,品词析句,互动交流,深化主题,情感升华)。
3.与自己对话,联系生活,升华认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懂得课文中两次“掌声”的含义。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掌声的深刻内涵,了解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珍惜别人的爱,奉献自己的爱。
教学重点:
1.通过对描写两次掌声的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英子的心理变化过程。
2.感悟“掌声”的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谈学法:
1.朗读感悟法。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识获得是自主习得的过程。”因此,要在自主阅读、自由品读、自悟表达中体会情感,让学生在扎实的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2.想象体会法。挖掘教材空白处,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抒发内心情怀,发表独立见解,揣摩人物内心,产生情感共鸣。
3.联系生活法。将课堂与生活有效整合。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演示
2.启发点拨
3.创设情境
4.抓重点词和读写相结合
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课前交流,引出掌声。
第二个环节:复习导入,引出英子变化后的段落,揭示英子变化的原因。 第三个环节:解读2、3自然段,创设情境,品词析句感受英子的心理变化。 第四个环节:升华主题,引出课文最后一段,揭示掌声的内涵爱的主题。 第五个环节:观看短片,学会给他人掌声,学会奉献爱。
第六个环节:作业设计展示,结束本课教学。
设计理念
本课时的教学主要着眼于“情”扎根于“读”。抓住课文中提到的两次“掌声”为线索,以 “英子掌声前后的内心变化过程”为突破口,运用“以情促疑,直奔重点;以情激情,多元感悟;以情导行,情理相融”三大模块,紧扣文本,以情会文。指导学生用“抓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用心去学,动情去读。围绕一个“爱”字,深入体验感悟,张扬情感,让课堂充满真情,构建学生精神成长的摇篮。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今天来听课的老师真多呀!你们用什么方式欢迎他们呢? (生鼓掌)
师:掌声这么热烈,真是一群热情好客的孩子。这么多老师来听课,大家的心情紧张吗?
生:(大部分说)不紧张。
师:好啊!这么自信,不过老师第一次给你们上课,我有点儿紧张,你们怎么鼓励我呢?
(生齐热烈地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的支持,你们是想用掌声告诉我什么呢?
生1:兰老师加油!
生2:老师别紧张,我们会支持你。
师:听到你们的鼓励,我的心情平静了许多。现在老师想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叫“掌声比恩赐更重要” ——
“一个街头卖艺人,琴声悠扬,让人感动,吸引了不少行人。拉完一曲,周围的人纷纷向钱罐里丢钱,转眼工夫,钱已装满了罐子,但卖艺人脸上并没有一丝欣喜的笑容。后来,一个旅游者抬起手来为他鼓掌,卖艺人眼里竟流出了感动的泪水。
师:故事讲完了,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呢?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掌声比金钱更重要。
生2:老人需要的是别人对他的肯定,需要的是掌声。
师:是呀,这个卖艺人听到掌声后眼里流出了感动的泪水,可见,卖艺人寻找的是知音,期待的是掌声。
正式上课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阅读了单元导读,知道了这单元的主题是一个什么字? 生:“爱”
师:同学们记忆力真棒!是的,爱的力量是很大的,用掌声表达出来的爱更是非同一般。就像刚才老师讲的故事一样,掌声比恩赐更重要。在我们的生活中,掌声无处不在,它代表着欢迎,饱含着鼓励和赞赏,它还曾经改变了一个小女孩的命运,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那个关于掌声的故事。
生: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小女孩,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英子,她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因此她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身体的`残疾让英子躲躲藏藏,失去了快乐,她变得非常的(自卑、忧郁)。
二、品读现在,感受自信,揭示英子变化的原因
可是后来,英子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英子的变化呢?同学们快看看书,看谁先找到?
生: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能读读吗?
师:原来英子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现在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此时的英子还忧郁吗?
生:不忧郁
师:性格变得?
生:乐观、开朗
师:以前英子因为腿脚落下残疾,从来不敢让人家看见她走路的姿势,现在竟然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说明她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师板书(开朗 自信)
师:看到英子的变化同学们高不高兴?
生:(高兴)
师:好,那咱们读出高兴的心情,把你们的情绪酝酿到脸上,笑起来才会漂亮。(师起头,生齐读)
师:现在的英子和原来判若两人,是什么让英子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老师这里有一封英子的来信,同学们想看吗?(出示课件信的内容)谁来为我们深情地读一读,其他同学用你们的火眼金睛找找看是什么让英子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
生1:读
师:同学们大声告诉老师是什么让英子变化这么大?
生:掌声
师:原来是掌声使英子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那课文哪些自然段写的是同学们送给英子掌声这件事呢?
生:2、3自然段
三、聚焦“掌声”,品词析句,揭示掌声的内涵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2、3自然段,同时划出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英子的感受,开始吧!
师:好,同学们先划到这儿,哪位同学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
生: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同学们把这句划起来)
师:同学们,轮到英子讲故事的时候,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那一刻英子的心情你们能体会出来吗?谁来说说,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忧郁 自卑)
(出示课件)
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 地)把头低了下去。“
(忧郁 紧张 自卑)
师:还有吗?如果上台同学们就会看见她走路的姿势,而英子最怕就是别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因此这一刻英子的心理一定特别的?..?
生:紧张
师:如果你就是英子,当时你会想些什么?
生:如果上去,同学们一定会嘲笑我的。
师:你道出了英子的担忧。
生:如果不上去,老师又会不高兴。
师:你的内心很矛盾,是吧?
师:是呀!从英子低头的这个动作我们体会到了她的紧张和忧郁,男生能把英子紧张、忧郁的心情读出来吗?
男生读: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师:这个英子还不是很紧张,女生能读得更好吗?来试试吧。
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师:好,还划了哪个句子?
生: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师:现在我请大家都来当一回英子,老师则是英子最知心的朋友,你们愿意把心里话告诉我吗?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理解其特点与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掌握鲜艳、疾飞、锐利等词语意思。读懂反映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学思路:
针对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怎样理解词语,在本课教学时应力求落实此项目的训练,在教学环节安排上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两种方法:、联系上下文。教学时以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为线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应注意启发学生弄清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是有关系的。如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注视着水面?那是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地抓住苇秆的小爪;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那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翠鸟为什么在疾飞中能叼起小鱼?与翠鸟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有直接关系。同时也要告诉学生,翠鸟的捉鱼本领不只是因为身体某一部分有特点,而是由于它身体各部分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学生预习课文,理解词语。
1、初读课文,介绍翠鸟的生长环境。
(1)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
(2)理解词语鲜艳、疾飞、锐利。
2、让学生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教师重点指导,学习生字。
(1)读课文有关句段,找出生字的词语和句子,指导理解字义。
(2)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时告诉学生这是理解词语的第一种方法:读一读,查一查()
(3)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加深理解。指导学法:联系句子理解词语。
二、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划分自然段。
2、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作业。
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从上节课中我们知道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怎么办?()除了以外还可以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将用另外的方法来理解不懂的词语。
二、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1、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有几句话?
完成填空练习:
一双()的爪子;一双()的眼睛;一张()的嘴
(2)说一说翠鸟的外形(联系图画和课文)
(1)爪子、眼睛和嘴;
(2)翠鸟的颜色:(头上、背上、腹部)
(3)齐读描写翠鸟身体的句子。用曲线画出表示颜色的.词。
(4)从上到下说一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
理解词语鲜艳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并告诉学生这种方法叫做:联一联,想一想)。
(5)提示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从几个方面写的?(喜爱、习性、颜色、形状)
(6)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翠鸟活动特点。
(1)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有几句话。
(2)画出表现翠鸟活动特点的词语。
理解疾飞的意思:先,然后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也是理解词语的方法。
(3)指导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翠鸟的捉鱼本领。
(1)读读课文,想想翠鸟怎样捉鱼。
按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
(2)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翠鸟它一动不动是因为它有一双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翠鸟能发现小鱼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翠鸟能叼走小鱼是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3)指导理解:尽管还是、像一样、只有还在还在的句式,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4)读第二、三自然段。
翠鸟之所以能贴着水面疾飞是因为它小巧玲珑。
(5)从图和文可以看出翠鸟外形、动作怎么样?(美、快)
4、学习第四自然段,重点理解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1)我们为什么想捉一只翠鸟?又为什么要打消了这个念头?
(2)为什么作者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结合前后内容,指导理解。)
三、课后小结。
1、通过学习翠鸟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什么?翠鸟不仅外形美,而且有本领。(会捕鱼会隐蔽保护自己)。
2、在这节课上还学会怎样理解词语。
附:板书
6、翠鸟
第三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指导背诵第一自然段。
按三层意思去背诵。第一层意思讲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第二层意思讲翠鸟身上羽毛颜色非常鲜艳。先总说,再一步步就头部、背部、腹部分别具体说。第三层意思讲翠鸟小巧玲珑。
2、指导背诵第二、三自然段。抓住贴着、疾飞、停在、注视、等待指导理解背诵第二自然段。抓住悄悄地露出、吹小泡泡;锐利、眼睛、蹬开、飞过去、叼起、贴着、摇晃、荡漾等词句,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本课生字较多,可归类学习。
(1)旧字带新字(部件法)。
艳、腹、褐、衬、灵、待、锐、泡、饲、疾、逮。
(2)重点指导
翠:上边羽和羽进行区分。
赤:上边是土字。
希:注意上边 第一笔为撇 ,下边是布字。
2、出示卡片,读一读生字新词。
四、指导课后练习。
1、重点指导第2、3题。
(1)按课文原文体会括号里所填词语的意思和作用。(填的是翠鸟捉鱼动作的词语)
(2)指导理解词语,用鲜艳、疾飞、锐利各说一句话。
① 用和联系上下文方法解释第3题词语的意思。
② 找出这鲜艳、疾飞、锐利三个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教师点拨。
③ 指导学生模仿课文例句,用鲜艳、疾飞、锐利各说一句话。
五、作业:
写生字词。熟练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怒、暮、燥”等8个生字。会写“斗、艳、内”等14个字。能正确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等19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掌握词语,并用欣赏的心情朗读和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特点。
【教学重点】
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懂得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教学媒体】
1、生字词卡片。
2、教师搜集各种鲜花开放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3、学生整理自己知道的花草名称,观察自己所喜爱的植物开花的时间。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语言引述:鲜花是我们都喜爱的'。它装扮着我们的世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交流一下你知道哪些花,喜欢什么花,为什么,好吗?
2、直观感受:老师搜集了一些有关花儿的资料,想欣赏一下吗?(展示多媒体课件)
3、读题引疑:这些花儿不仅美丽,而且在它们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出示课题,读题读后有什么疑问吗?
二、逐段朗读,探究发现
1、朗读、理解第一自然段。
⑴ 自读第一自然段,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新词,读通句子。
⑵ 朗读展示。营造乐读的氛围,激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多人次多形式地读)
⑶ 引导发现。朗读了这么多遍,同学们对这些花儿一定有许多新的发现,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交流要点:一是花儿开放的样子不一样,二是开放的时间不一样。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引导。若学生发言先说花儿开放的样子不一样,可顺势让学生接着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句,然后说说这方面的感情发现并结合指导有感情朗读。若学生先说到花儿开放的时间不一样,也可让学生先找出各种花的不同开放时间。)
⑷ 感情朗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惊喜、诧异、喜爱等)再入情地朗读全段课文。
⑸ 再引生疑。读了这段课文,同学们又会自然地生发出哪些问题呢?(主要是“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会不同”)
2、顺势深入,探究解惑。
⑴ 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⑵ 交流并朗读“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有着密切的关系”和“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等句子。
⑶ 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和牵牛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
三、据理推测,合理想象
1、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熟悉的花什么时候开放,推测一下这是什么原因。
2、全班交流。
四、当堂作业
1、学习生字,交流学法。
⑴ 出示生字卡片,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⑵ 书写生字。
2、填写句子,体会表达。
填写课文中用不同说法来表达鲜花开放的句子,并自己仿一句。
五、课后延伸
1、学生自由结合,继续搜集各种花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看谁搜集的资料翔实,丰富,为下节课的拓展活动作准备。
2、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新词。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学会其中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尊严、逃难、款待、朴实、狼吞虎咽、例外、骨瘦如柴、喉结、赞赏、思量、疲惫不堪、面呈菜色、僵硬、许配等词语。
2.能通过把哈默与其他难民进行比较,从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等描写中体会到人物自尊的品格。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不同人物的形象。
教育:通过对哈默、杰克逊这两个人物的认识,从中懂得人不仅要有自尊,还要懂得尊重别人。
发展:培养学生的阅读、想象、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懂得什么是尊严。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杰克逊对女儿说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解决办法:采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教学方法】
诵读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
幻灯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课题入文,学习生字词,能读,会写,识记。
2.初读课文,能读通、读顺。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请你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年轻人、杰克逊)
【设计意图】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高年级的重点能力训练目标,学习内容的解读应该有一个由整体到局部,由初知到深化的逻辑过程,所以在进行深入的探究之前,我让学生回顾全文的主要内容,同时也锻炼学生用凝练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欣赏人物--品味表现人物品质的语句。
(一)、找准切入点,表层解读年轻人。
1.师:这一节课吴老师和大家再次走进这个故事。一个寒冷的冬天,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者(出示:逃难者)问:看到这三个字,在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那文中又是怎样描写这些逃难者的呢?
出示:默读课文,用线画出描写逃难者的句子。
3.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句子
句子(一)
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1)请学生齐读这两个句子。
(2)理解词语:“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3)问:那你能从这些描写逃难者的词语中感受到什么?
(4)指导朗读这两句话。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材设计理念]
(我的发现)这项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两种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学习自主识字,并认识七个生字。
(日积月累)这项活动主要目的是积累语言、练习读、写基本功、巩固识字。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两种识字方法,认识“评、访、挤”等七个生字。
2、正确地读词语,初步理解,感受春天的美景。
3、正确地读写句子。
4、熟练地读背短文,简单地了解短文意思。
[课前准备] 复习第一单元生字、课文。预习语文园地一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你发现了什么?
2、指名读,说说上面三行有何规律,下面两行有何规律?
3、分男女生读
4、巩固生字,并口头组词,选择词说句。
二、日积月累
1、我会读
a、齐读词语
b、出示“春天公园图”,用上词语说一段话。(师范说,指优等生说)
2、我会写
a、先自己读一读拼音,想想是什么句子。
b、指名读句子。
c、写句子,注意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d、同桌评比,谁写的句子又对又美。
3、读读背背
a、自由读,不认识的`字请同桌帮忙。
b、四人小组赛读,谁读得准确又流利。
c、指名读,说说短文写的是什么?
d、齐读,注意不要唱读。
e、小组赛背
三、课外延伸
课外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古诗去读一读、背一背。
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第二教时)
[教材设计理念]
教材在安排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是对前面课文熟悉的基础上,穿插了综合实践活动,使口语交际更有凭借,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使学生对这单元的知识更深有感触,更有话可说,激发学生对春天的无比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唱一唱、说一说、画一画美丽的春天,激发学生爱春天之情。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春天的歌曲、图片。
教学过程:
一、展示台:歌唱春天
1、放一放收集到有关春天的歌曲
2、唱一唱你会唱的春天歌曲
二、我看到的春天
1、指名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春天。
仿照《嘀哩嘀哩》句式说说: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大地上——
2、四人小组交流收集到的图片、资料。
3、派代表全班展示、交流
三、我听到的春天
自己找伙伴介绍自己听到的春天的声音,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我画的春天
1、自由画春天
2、小组交流你画的什么,为什么这样画。
3、评一评谁画得好,讲得好
4、派代表在全班展示交流
5、放入自己的成长袋中
五、识字擂台
1、四人小组赛
2、优胜者赛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畔、御、侯”等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7个字。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寒食》《泊船瓜州》。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什么样?
二、学习《寒食》一诗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导学习第一句
出示:春城天处不飞花
(1)把诗句划分成词语
春城/天处/不/飞花
(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看注释)
(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
4、检查出示(斜……御柳……汉宫……)
5、指导朗读
(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6、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泊船瓜州》
1、回顾上首诗的学习方法。
2、分小组学习
3、汇报交流
4、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在这样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你独自一人在外漂泊,心里会怎样想?(回家)带着这样的思乡之情再读。
5、背诵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07-29
教学设计方案10-31
美术教学设计方案10-14
教学设计方案(热)08-26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0-04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1-02
【通用】教学设计方案11-27
(精)教学设计方案09-19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0-18
教学设计方案(15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