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2-06-24 20:47:5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

  单元教学内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一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后学习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动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法学法:

  情景教学法、演示法。

  单元课时安排:

  12课时

  例1……………………………………………………3课时

  例2……………………………………………………4课时

  例3……………………………………………………2课时

  整理和复习……………………………………………3课时

  第一课时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内容:第10-----12页的内容(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理解数学的价值,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法学法:情景演示法。

  教学准备:挂图小鸟卡片房子卡片题纸一张一支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前几天,我们刚过完了“正月十五”,小精灵那天也参加了一次生动有趣的游艺活动,活动中有一些奖品,你们想去看看吗?(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仔细观察,小朋友正在进行哪些活动准备颁发哪些奖品?

  同学们,在这幅图里,我发现了很多的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和我一起解决吗?那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干什么?

  这是什么活动?让学生介绍。

  小明投了14个圈,有9个圈没套中,套中了几个?师:泡泡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你们能帮助他解决吗?如何列式?为什么要用14-9呢?14-9怎样算?把你的想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看哪一个小组的计算方法最多?

  2、小组交流,探讨算法

  指名回答,教师将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请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这道题。

  今后在计算的时候,你就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那边怎么那么热闹,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汽球图)

  3、选择算法,进行计算

  (1原来老师正在发奖品,数一数,老师手中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么列式?板书:15-9=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并让几个学生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2)顽皮的小泡泡又不见了,让我们找一找,它跑到哪里去啦?(指出谜语图)

  原来泡泡在猜谜语,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能试着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同桌互相说一说,并列式

  三、熟练算法,进行应用

  1、看图列算式(第12页)

  要求:看懂图意,独立列式,指名上台进行订正

  2、圈一圈,算一算(第13页)

  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圈?

  四、观察算式,找出特点,发现规律

  1、师: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2、除了这些,你还能写出十几减9的算式吗?谁能给这些算式排排队,让它一个也不少。(指名板演)

  3、再观察,你还能发现什么?

  那我们找到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处呢?

  4、抢答练习

  利用找出的规律,同桌进行练习

  如:学生A:13-9=学生B:4+9=

  五、游戏

  小鸟找房子(第13页的图)

  游戏要求:先让学生计算出小鸟身上的算式,然后和房子上的号码一一配对;

  游戏形式:小组合作,全班订正;

  游戏结果:有一只小鸟没有房子,同学们帮它建造一座。

  六、思维训练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有16个同学来猜字谜,已经来了9个同学,还差几个同学没有到?来猜字迹的有3个男生,6个女生,?

  八、课学小结:这节课学了十几减9的减法,你有什么收获?十几减9可以这样想,见到减法想加法,用“破十法”算也可以连续减……十几减9的差,要比被数个位数多1。

  教学板书:十几减9

  有15个气球,卖9个,还有几个?

  15—9=6

  有14个圈,套中9个,有几个没套中?比较算式

  14-9=5

  例1、12-9怎样想想9+(3)=12

  12-9=3

  210

  10-9=1

  11+(2)=3

  教学反思:

  整堂课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卖气球、套圈、猜字谜等)为主线展开教学,而这些情境又是学生所熟悉的,他们能在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根据信息轻松地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学得积极主动。同时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计算教学,学生能从中感悟到学习计算教学的必要性,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在学习新知处,我组织学生自主探索15-9=?,然后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可是教师的组织不够精密,导致探索过程过于混乱,以后要加强注意。

  第二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课

  完成第13页的第4题-第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要求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优良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同时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学法:反复练习。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多张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听算

  13-9=17-9=12-9=15-9=

  18-9=14-9=15-6=16-8=

  1)、集体订正

  2)、评讲:谁能说一说:18-9=?你是怎么想的?

  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一摆,并与你的同桌说一说(边摆边说)

  3)、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4)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再把18-9等于几说给你的小伙伴听。

  2、看图写算式(小黑板出示)

  ◎◎◎◎◎◎◎

  ◎◎◎◎◎◎◎◎

  (指名板演,全班齐练)

  板书:9+6=156+9=1515-6=915-9=6

  3、算一算

  第14页的第5题

  要求:先同组的同学互相的说一说,然后再列出算式

  最后集体订正,对于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口答

  教师拿出准备的数学抽拉卡片,教师随意抽拉,让学生口答出得数

  二、出示小黑板(第14页的第6题和第8题)

  要求:1)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

  2)再指名说图意

  3)再列式计算,并与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

  学生完成书中第7题

  回家写一个十几减九的算式,给妈妈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能说出几种方法就说几种,比一比,看谁说的方法又多又好。

  四、课堂小结:

  十几减9的差与被减数有什么关系?

  十几减9的差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

  板书设计:十几减9练习

  13-9=()12-9=()

  ()10()10

  ()()

  教学反思:

  讲十几减9的时候,学生根据情境图列出13-9=4这一算式时,我问大家是怎么想的,好多学生都是说根据9+4=13来想的。在我的启发下,有个学生根据情境图,说可以先从10里去掉9个,再把剩下的1个和盒子外面的3个合起来是4个……这时候算法多样化已经无从说起。在探讨13-9=4的计算方法时,我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估计不足,以致没有达到预期的算法多样化。

  对话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语言,可以是表情,也可以是动作。在让同学说说你所想到的方法时,往往只有几位同学能大胆发言,也许对学生来说,我缺乏他们所希望的亲和力,以至于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还要多多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才会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敢于争辩。

  第三课时十几减几

  教学内容:十几减几(第15页例2)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三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并且正确率高。

  教法学法:小组探究。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沟通联系

  出示口算:

  8+57+87+66+85+75+913-916-918-915-917-914-913+712-8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出示“鱼缸内金鱼的画面。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情景,调动学生的兴趣。

  2、同学们发现左边小猫嘴边有“13条金鱼,花的8条,黑的有几条?”的文字。同时右边小猫嘴边也有“13条金鱼,黑的5条,花的有几条?”的文字。

  3、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想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5、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

  6、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要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请同学们就出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7、有导向性的小结

  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

  三、巩固计算方法

  1、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一方面扩大练习的量,另一方面提高兴趣。

  2、为变化方式,把“做一做”第2题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说加法题后说减法题,互相练习,活跃气氛,提高练习速度。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练习三第1、2题完全放给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交流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差一点的同学。教师老师应加强巡视,主动参与一些小组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我们发现用“破十法”和“想加算减”的方法比较简便。

  板书设计:十几减几

  例213-8=(5)条13-5=(8)条

  310310

  25

  教学反思:

  我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上,通过“小猫钓鱼”这条情景主线编凑一个有关于小猫钓鱼的故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帮助小猫解决问题,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把计算教学的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很快小朋友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13条金鱼,花的有8条,黑的有(5)条,是用减法13-8=5计算的。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是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十几减几的口算。为了让学生体验算理,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让学生巩固“破十减”“连减”“想加做减”的不同计算方法。

  整节课下来,节奏还是比较紧扣,一环接一环。在上课时,可能由于自己对学生表扬、鼓励性的语言较少,讲故事时缺乏儿童化语言,难免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四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课

  (第16页的第3题--第17页的第7题)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方法进行正确熟练地计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方式和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多种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法学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计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12-712-412-314-816-98+9

  13-614-511-215-717-815-9

  评讲:说一说:11-215-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2、说得数,再写算式

  书中第16页的第3题:

  要求:每一个四人小组先在组里互相说出算式、得数,最后写出算式。(全班齐练,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二、游戏提高练习

  1、找座位

  (1)给每个学生一个算式卡片,同时出示5张贴有3、4、6、7、9卡片的椅子,让学生把卡片放到相的椅子上去,比一比,看哪些同学放得又对又快。

  (2)还有没有送出去的卡片吗?

  那你们想不想给他们找个家呢?请你们想个办法给它找个家。(学生活动)

  2、找朋友

  (书中第17页的第8题)

  活动要求:教师先将书中的题目出示在黑板上,然后请8个小朋友分两组比赛,看哪一个组的小朋友找的又对又快。(集体订正,对于做的又对又快的小组给予鼓励)

  三、完成作业

  P17:7

  四、思维训练

  育红小学一(1)班有20人去秋游,有17座的车2辆,有6座的车2辆,有4座的车2辆。

  1、可以怎样租车?

  2、怎样租车空座位最少?

  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练习课,同学们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方法都能正确得到答案,计算时你应在众多的方法中,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板书设计:练习课

  教学反思:

  在引导学生提问,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中,教师只把学生的问题和自己心中的问题相比靠,认为和老师想的一致的就是可利用的,完全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其实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具体的、动态生成的过程,虽不能完全确定,但却是可预测、可引导的、大多可为教学所用的。学生的问题中蕴涵着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及时扑捉这些信息,为教学所用可收到意外的效果。另外,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教师要善于倾听。

  第五课时用数学

  教学内容:用数学(P19:例3)完成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会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数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教法学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二幅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我们学习了退位减法,不知同学们学的怎么样?老师要检测一下大家。闯关游戏:

  一、口算:

  18-9=17-9=

  13-4=15-8=

  二、大括号小问号:

  教师课件展示,要求同学们说清题意,说清问题。

  第三关:隐身的小问号,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春天到了,教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郊外进行春游活动,同学们来到郊外,非常开心,吃过饭后,便玩起了游戏。

  一、说一说

  出示主题图:(例3的主题图)

  1、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

  2)13个同学玩捉迷藏的游戏,这里有6个同学

  3)有16个同学来踢球,已经来了9个人。

  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吗?比一比,看谁提出的问题最多,试一试(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3、想一想,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如:第1小题:8+68-6

  问:你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算,说说你的理由?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全班说一说。还有没有与他不一样的算法吗?

  (其它各题与以上相同)

  B:出示“做一做”的主题图

  学生观察:

  问:(1)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的同学听。再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2)你能够根据你所看到的说成一个数学小故事吗?试一试(四人小组互说)

  (3)指名说

  (4)你们有根据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5)除了刚才的这些问题,你还能提出其它的问题来并且列出算式吗?讨论一下,互相说一说。

  二、练一练

  1、完成21页:1题

  出示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编出一个数学小故事吗?四人小组互说,然后指名说

  (2)你能根据你编的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

  (3)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名板演。

  (4)你能说说它们各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吗?

  2、21页: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都很出色,我们可以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教师真为大家感到骄傲!

  板书设计:

  学数学、用数学

  例3:1)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8+6=148-6=2

  2)13个同学玩捉迷藏的游戏,这里有6个同学13-6=7

  3)有16个同学来踢球,已经来了9个人。16-9=7

  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问题?

  有17只小鸟,飞走了8只,还剩几只?

  17-8=9(只)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应出孩子们的问题意识较浅薄。对于课本所呈现的信息,来进行处理形成问题的能力不足。另外,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欠佳,主要是由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存在以下问题:缺乏小组合作,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征而未照顾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学设计简单,教学方法与孩子的学习相悖,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进一步强化训练。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整理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小数乘、除法。

  2、理解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结果与第二个因数和除数的关系。

  3、应用运算定律能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简便运算。

  4、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会用循环小数表示商。

  5、能用进一法和收尾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要对本学期所学和知识进行总复习。今天这节课我们首先复习小数乘除数计算。[板书课题]

  二、整理复习

  1、口算:

  (1)120页第1题

  填书。

  (2)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简要小结。

  2、在计算中理解法则。

  (1)4.05×2

  1.84×3.7

  7.55÷0.25

  15.75÷0.63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计算小数乘法和除法要注意什么?

  3、简便运算

  (1)123页第2题

  填书,集体订正时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乘法的运算定律。

  (2)用简便方法计算。

  0.25×32×1.25

  10.1×85

  2.85×5.2+2.85×5.8—2.85

  3.6÷0.25÷0.4

  3、计算结果有几种取近似值的方法?

  4、什么叫循环小数?

  二、在判断中辨析概念。

  1、两个因数都是两位小数,它的积是两位小数。

  2、M×0。98的积一定小于M。

  3、3.636363是循环小数。

  4、2.5×17+2.5×13=2.5×(17+13)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5、小毛看一本120页的故事书,每天看35页,要看4天。

  三、在运用中掌握方法。

  师:学会小数乘除法,还要学会运用知道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1、120页第2题

  学生审题,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说一说怎样想的。

  2、123页第4题

  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3、李老师用200元买字典,每本40.8元,可以买几本?

  4、工地上有171吨货物,用载重8吨的汽车要运多少次?

  四、复习小结

  今天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

  六、作业。

  P123页第1、3题,P125页第13、15题。

  课后反思

  本课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完成了计算部分的复习(包括口算、笔算、对计算结果取近似值)、相关概念的判断。第二课时完成简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复习。

  在第一课时,建议笔算选取学生易错的几类题型进行针对性练习。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错误:转化成整数后是两位数乘三位数的小数乘法。如:1。4乘1。32;整数乘小数,且整数未尾有0的乘法。如:140乘1。3;商中间有0的小数除法,如:89.44÷43。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3

  《找规律》就是一节很好观摩课。通过听课学习,谈谈一点心得:

  一、严谨的治学态度。

  自从金老师接到上课任务以后,就开始着手备课,对于一个有多年教龄,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来说,对于上这样一节空开课,应该是小菜一碟,可金老师却很认真对待,安排好时间,提前备课,做好充分准备。从一开始时间的不确定,到最后定下来,金老师没有任何怨言,她以学校大局为主,对学校的大型活动让路,包括学校的教学、家长开放日、同一天的语文科组公开课冲撞等,金老师都自己排好时间,改动原来设定的时间来迁就、方便全科组的老师集体听课学习,她不从个人方面着想,不是抱着应付了事心态,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实在感动。

  二、设计游戏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课开始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金老师设计“找规律”这一案例,老师设计了让学生做游戏“猜一猜”,让学生猜下面出现的是什么水果,有意识地按规律呈现。老师的`问题“你是怎样知道的?”,让学生在猜测中意会,学生也马上会用流利的准确的语言回答“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学生积累感性经验,从而初步感知规律。这一环节以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同时人人能够参与,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思考、尝试的机会,在猜想中感知到规律的存在,帮助理解知识。

  三、转变学习方式,强调合作与交流。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本节教学内容的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所以在教学设计上,金老师多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特别是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图形排列并展示,通过课前感知规律——情境中发现规律——操作中深化规律——体会中创新规律——生活中应用规律这五个环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进行教学。金老师能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借助课件创设学生喜爱的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探索规律的各种活动中,自主探究、主动地去发现,创造规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注重知识梳理,归纳规律

  从新课开始,金老师引导学生学习例题,到课堂练习各个环节,都能及时让学生说出按什么的规律来排列,整体上大部分学生都能准确地说出规律所在,其实也就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新课导入就引导学生说出按什么顺序排列,例题在黑板板书以及课件演示都清晰地每组的规律归纳出来,例如彩旗是“红黄为一组”、小花是“绿紫为一组”、灯笼是“紫红为一组”等等,通过引导、归纳、板书,使学生掌握规律,并能把规律完成进行表述。

  课堂上还充分感受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学生学的轻松,老师也从容组织课堂教学,课间穿插拍手找规律、听音乐等,都是与本节课内容相关,又使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放松,可见金老师匠心所在。一节课下来没有感到压迫、紧迫感,气氛轻松愉快,心情愉悦。

  听完这节课,除了学习金老师有点之外,本人也有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1、可以再调整一下课堂节奏,使课堂组织更显紧凑,增加密度,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有规律的现象,更彰显课堂的有效教学。

  2、在提高方面,金老师设计了让学生涂熟练,设定了一条星状手链,让学生涂颜色。当时我们几个听课老师同时讨论:如果再放开一点,只要求设计一条精美手链,我想会更发挥孩子积极性,更开拓孩子想象力,从、颜色、图形、排列等,聪明的孩子思维能得到更大发展,使整节课的深度得到提升,使孩子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一节纯粹的数学课。值得学习,值得借鉴。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4

  一、教学内容:

  (一)数与代数

  1、海底世界——数数

  2、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1)1—10各数的认识

  (2)0的认识

  3、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1)10以内数的加法

  (2)10以内数的减法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4)探索规律

  4、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1)11—20各数的认识

  (2)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5、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1)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2)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

  (二)空间与图形

  1、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长方体、正方体、柱和球的认识

  2、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

  (1)左右、前后、上下方位的认识

  (2)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

  (三)统计与概率

  1、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1)按指定标准和自选标准分类

  (2)比较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2、我又换牙了——统计

  (1)简单的数据整理

  (2)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的初步认识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

  2、教学广场找规律

  3、数学广场简单组合问题

  4、实践活动大蒜有几瓣

  5、雪山乐园——总复习

  二、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2、空间与图形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2)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对20以内的数有关知识的理解

  (2)加深对分类与比较及统计方面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0以内数的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难点:统计

  四、具体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注意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构成“情境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

  2、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4、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启发学生从兴趣习惯、合作交流、知识技能、问题意识、发挥潜能等多方面的自我评价与反馈中,逐步培养学生建立自信、认识自我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

  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安排:(1课时)

  课时目标: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八认识几何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名称。

  2.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教学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活动经验。

  3.培养观察、表达、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八认识几何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名称。

  教学准备:学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学具、橡皮泥一盒

  教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各一个,PPT课件

  板书(场地)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体 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及预期达成目标一.课前活动

  比眼力

  (出示两幅图)

  师:认真观察,找一找两幅图有几处不同?

  二.动手动脑,感受新知。

  1.师: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认识它们,(出示立体图形图片)。你要是认识它们就和它们打声招呼,说出它的名字。(生说说立体图形的名字,师贴在黑板上)

  2.把这四种图形分成两类,你怎么分?

  学生分一分说一说。

  3.课堂活动二:

  感受立体图形。

  (1)看一看

  师:(拿出长方体实物)请大家也拿出自己的长方体,先数一数它有几个面。(引导学生有顺序的`数)

  学生自己数正方形的面

  (2)比一比

  1.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同

  同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全班交流,评价。)

  2.展示学生的比较方法。

  3.课件展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4.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比较圆柱体和圆

  (3)课堂活动三:摸一摸

  师:闭眼睛,摸一摸,四种立体图形,有什么感觉?再说说他们的名字

  三、课间活动

  四、课堂活动四:

  认识和欣赏生活的图形

  1.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实物,让孩子们与所学四种立体图形连线。

  2.数一数

  3.认一认,数一数

  五、总结,评价这节课,你和哪些图形成了好朋友?评价你的表现(你能到到几个水滴娃娃?)

  六、课堂活动延伸

  用你认识的立体图形设计一幅画。

  在比眼力、比记忆力的游戏活动中导入新课,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

  几何图形很抽象,而抽象知识需反复感知才能逐步转化为理性认识。我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背景,充分利用学生的学具,激发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学习活动中,初步感知四种立体图形的特点。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

  一年级孩子的注意力只有20分钟左右,课间活动可以让他们缓解疲劳,重新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形式简单的课后练习,却给学生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要求,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都会很有帮助。

  自我评价让孩子们学会思考自己,感受学习中成功的快乐和失败的教训。简单的评价形式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

  教学反思:

  这一节充满童趣的数学课,教学时采用大量的课堂活动,有比眼力、比一比、摸一摸,将教学内容进行组织,提供给学生愉快的学习环境。

  活动是思维的载体,是低年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教学中开展的每一次活动都为学生获取知识搭桥铺路。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通过独立思考、与同学进行交流,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掌握了一些数学思维方法,同时,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结合生活实际举例活动和认识交通标志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虽然放手让孩子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但是因为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结构特点,本节课也有不到之处,说立体图形的特点时,孩子们想到的不够全面、说得不够准确,我也及时给予指导,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该培养他们探索性学习的能力。

  通过本课教学,使我感受到,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一定要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出发,让他们在玩中学,动中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获得各种能力。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1~92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

  2、使学生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会正确读、写整时。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会认整时,会正确读、写整时。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学具钟、实物钟、头饰、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声音

  师:小朋友,竖起你的小耳朵,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呢?

  2、出示主题图

  师:听到闹钟响起后,乐乐在干什么呀?请你们打开书本91页看看。

  (思想教育:我们要向乐乐学习,听到闹钟响,就马上起床)

  师:请你们认真观察,你还发现了什么?

  3、出示课题

  师:这些钟表的身上隐藏了许多小秘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

  1、联系生活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样子的钟?

  师:老师收集了各种各样有趣的钟,你们想欣赏吗?

  2、同位说钟面

  师:欣赏完那么多有趣的钟表后,请你们拿起桌面上的钟,跟同位说一说钟面上有什么?

  3、学生介绍钟面

  师:谁愿意大声地把你的钟面介绍给大家呢?

  生:汇报(板书:12个数字12个大格)

  师:时针长得怎么样?分针长得怎么样?

  生:汇报(板书:时针分针)

  4、动画钟自我介绍

  师:看到大家介绍得那么开心,动画钟也要把自己介绍给大家,请听。

  5、归纳小结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还有时针和分针。

  (二)、认识整时

  1、出示主题图

  师:我们都认识了钟面,那怎样看时间呢?(板书:认钟面、看时间)请你观察一下,乐乐是什么时候起床的?

  2、讨论

  师:同位说一说,你是怎样看出是7时的?

  生1:我是这样看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生2:我是这样看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生3:我是这样看的,钟面上有分针和时针,而且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3、练习

  师:你们都说得很好,老师现在想考考你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生:愿意

  出示钟表图:8时、6时、3时

  4、小结方法

  师:看看这些钟的分针,你发现了什么?

  生1:分针全部指着12。

  生2:分针全部指着12。

  师:像这样,分针指着12的这些时间,就是整时。

  刚才你们用了什么巧办法一下子就认出这些钟面上的时间呢?

  生1: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

  生2: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

  归纳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

  (三)认识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

  1、创设情境

  师:我们既认识了钟面,又学会了看时间,那怎样写时间呢?(板书:写时间)刚才老师听到小红和小明在争论,他们看着这个钟,都写了一个时间,他们都说对方写错了,现在,请你来当一回小判官,看谁写得对?

  2、学写时间

  师:文字的表示方法怎样写呢?

  生:先写7,再写时。(板书:7时)

  师:电子表的表示方法又怎样写呢?

  生:先写7,再写两点,最后写两个0。(板书:7:00)

  师:(指着电子表的表示方法问)你在哪里见过这种记时方法?

  3、练习

  (1)写8时、3时、6时(书本91页最后三个钟)

  师:你们真了不起呀,谁会写这些时间呢?(三名学生到白板板书)

  师:请你们拿出这张纸,在纸上完成,看谁写得又快又好。(同时进行)

  (2)连线(书本94页第1题)

  三、质疑问难

  四、课间休息:唱《两只老虎》

  五、巩固练习

  1、游戏:找朋友(书本94页第3题的时间)

  师:看到大家表现得那么棒,现在老师请大家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谁想出来玩?

  2、拔时间

  (1)拔8时

  生:嘎嘎嘎,谁是我的'好朋友?(找不到朋友)

  师:这只小鸭子真可怜,找不到自己的朋友,请你们在学具钟上拔出小鸭要找的时间。(全体学生拔8时,同桌互相检查。)

  (2)同位互拔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会拔8时了,你们想不想出一个时间考考你的同位会不会拔呢?

  (3)拔一个喜欢的时间

  3、书本92页“小明的一天”

  (1)看图说图意(课件出示7时图片)

  (2)写时间(书本92页)

  五、总结全课

  老师要你们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告诉爸爸妈妈,你会告诉爸爸妈妈你学会了什么呢?

  六、作业设计——小小设计师:

  运用你知道的钟面知识,设计一个你喜欢的钟面。

  七、板书设计(附后面)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通过体验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1.初步体验统计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统计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感受统计的必要

  1.昨天我们聊到了一件事,就是六一那天我们去哪举行入队仪式,都可以选择去哪来的?(课件出示)

  2.你昨天选择的是哪?还记得吗?

  3.可是,我们班只能去一个地方,你想让我选择哪?她让我去海洋馆?你们同意吗?你想让选择哪?听她的,行吗?

  4.想去哪的人都有,到底选择去哪呢?(板书内容)

  你有什么好办法?

  举手,什么意思?(2)投票,什么意思?

  5.你们的办法虽然不一样,但是我听明白一件事,就是看看喜欢去哪的人多,(板书内容)就去哪?

  6.那要想知道去哪的人多,我们就要先看看每个地方有多少人喜欢去?

  二、体验统计过程

  (一)整理数据

  1.老师昨天把同学们选择的地方都打在了表格里。(出示表格)

  你能一眼看出每个地方的有多少人喜欢吗?

  2.那怎么办呢?

  (1)数一数:怎么数?分类数一数,这个办法我们倒是用过,可以试试!

  还有其它办法吗?

  (2)分四类:什么意思,说明白点?谁再说说!

  我来重复一遍,看看是你说的意思吗?

  (3)这个办法,我们还真是很少用,今天我们就来体验一下?

  1.请你们拿出1号题卡。我读一个,你们就在相应的位置,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记录一个。

  师生共同经历分类整理的过程。

  2.汇报数据:

  (1)快数一数,每个地方有多少人喜欢去?

  (2)谁来汇报?有跟她数据不一样的吗?

  监控:A数据正确。

  B数据不正确

  总数不对,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够快速判断出谁错了?(算总数)

  他的总数和咱们班人数没对上,她一定错了。

  他的是不是就一定对了呢?咱们班有这么多人呢,借助别人的结果检验自己的,这个办法不错。

  总数都对:你有什么办法,能够判断出谁错了?咱们班有这么多人呢,大家互相借鉴一下,借助别人的,反思自己的,会学习。我们看看电脑给我们的正确答案是什么?(电脑出示答案)

  1.刚才同学们通过分类记录数据,知道了每个地方有多少人喜欢去?你们这么快就完成了任务,我特想知道你们刚才都是用什么来记录的?

  (1)你用什么记录的?为什么选择画对钩?

  (2)你为什么选择画正字?

  小结:我们在学习百以内数的认识时,学习了5个5个的数,它把这个知识用到了今天的学习中,真有想法。

  画正字记录的方法数起来确实比较方便,今后,你们也可以试着用用这种方法。

  (二)描述数据

  1.刚才我们一起合作,找到了这样一组数据。

  (1)其实为了区分地点和数据我们一般可以画上线(课件演示:把边线画出来)可以加上边线。

  区分每个地方,还要竖着画出线。

  这一列代表什么?这一列呢?这样就是一个统计表了。

  (2)看着这个统计表,你都能读懂什么?

  (3)从这个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喜欢去哪的人最多吗?(手势)

  喜欢去哪的人最多呀?我们应该选择去哪?

  好,我们班就选择去游乐场了。

  2.但是有个问题我们必须要考虑:如果六一那天游乐场设备检修,我们选择去哪也比较合理?说说你的想法?

  喜欢去游乐场的人最多是我们的首先选择去游乐场,万一出现问题,我们还可以选择人数第二多的,去海洋馆。

  3.研究统计图

  统计里还有一种表达数据的方式,能让我们一眼看出谁最多,谁第二多,想看看吗?

  (1)直接出示条形统计图,你能一眼看出谁最多,谁第二多吗?怎么看出来的?

  (2)看这个图,你还能读懂什么?(频数范围、表示的人数、横向表示的地点)

  (3)每个地方有多少人喜欢去,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4)(添加辅助虚线)看来左边的数还真有用,它能一下子让我们看出每个地方有多少人喜欢去。

  这么方便的表达数据的方式,叫统计图。

  (三)分析数据

  1.读懂数据:体会统计图表各自的.优越性。

  这些数据我们既可以用统计表表示出来,也可以用统计图表示出来,下面我们就看统计图和统计表,来回答几个问题,看谁反应快。

  (1)喜欢去哪的人最少?你看的哪?怎么一下子就说出来了?喜欢去哪的人第二少?看的哪?

  嗯,统计图挺好的!

  (2)喜欢去天安门和喜欢动物园的一共有多少人?这回你看哪算的?怎么又看统计表了?

  统计表也挺好的。

  (3)他俩到底谁好呢?

  小结:看来统计图和统计表各有各的好处,要解决的问题不同,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很重要。

  总结:结合选择去哪举行入队仪式这件事,我们收集整理了数据,用统计图和统计表表达了数据,而且通过分析数据决定选择去游乐场,这个过程就是在进行统计。(板书课题:统计)

  (四)巩固练习

  1.我们班的问题处理完了,咱们看看一班同学的情况。(展示统计表)

  为了让一班的张老师也能一眼看出他们班的情况,帮他们把这些数据在统计图里表达出来,会吗?(拿出2号题卡,自己根据这些数据涂色。)

  2.反馈学生的统计图,提出意见。

  (1)出示正确的。这个同学涂的对吗?

  (2)出示错误的:先出示数据不对的:有问题吗?你想提醒我们点什么?

  再出示没对齐的:有问题吗?你又想提醒大家点什么?(如果有改正的,直接出示,提醒:虽然他错了,但我仍然想表扬它,因为它非常有反思能力,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出示不太好看的,他也对齐了,数据也对了,你想对她提点建议吗?

  (3)怎么画才能又对、又快、又好呢?

  小结:对齐、对准数据和地点,做出标记钩边线。再涂色,就能涂得对、快、好。(边说、边展示涂色方法)

  3.来,现在我们给一班老师点建议,他们班应该选择去哪?

  小结:通过统计,我们班和一班都确定了要去的地方,你们可以把这种方法和其它班交流交流,让他们也尽快确定要去的地方。

  三、拓展延伸

  1.选择去哪入队,我们用到了统计的方法,想想:我们还可以统计什么,为什么统计这个?

  (1)统计班里同学们的视力(2)喜欢吃什么蔬菜(3)每天下午都谁参加课外班

  2.不仅是这些,老师也收集到了一些信息:(展示图片)

  总结:看来真是这样,统计在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用统计的方法来研究问题,用数据来说话,可以使问题解决得更加合理。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22—2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培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的数的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圆片若干个,实物展示台。

  学具准备圆片若干个。

  教学过程:

  (今天,咱们的课题导游是一只漂亮的小狐狸。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第22页瞧一瞧,小狐狸给大家带来的数学问题是什么?(有几枝铅笔)

  一、创设情境,体会加法意义。

  1、师:大家现在都是小学生了,每天都要背着书包来上学。老师要提醒大家每天做完作业后要自己整理书包,把第二天要用的书和笔盒带上,小朋友们每天写字要用什么?对要用铅笔,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几枝铅笔想请小朋友们帮助算一算,一共有几枝。小朋友们愿意帮忙吗?

  2、教师先拿出两支铅笔,再出示3支铅笔,让学生口述这一过程,再提问一共有几支?

  3、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出来的?

  4、师: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5、引导认识加号,感受加法。

  6、说一说算式里数字的含义(教师进一步让学生对算式的含义进行扩展。)

  生1:还可以表示把2个苹果和3个苹果合起来。

  生2:可以表示把2本书和3本书合起来是5本书。

  .......

  7、摆一摆。

  (1)教师引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

  师:小朋友们来个比赛,比一比谁拿得又快又对,拿的圆片个数要和老师拿的一样多。

  (老师利用实物展示台摆圆片,先摆一个,再摆三个,学生看后依照老师的样子摆。)

  师:很多小朋友拿的非常迅速,你们能对刚才摆的,提个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生:先拿出1个圆片,又拿出2个圆片,一共有几个圆片?

  师:某某同学已经学会了提问题,真是不错,那其他小朋友是不是也会呢?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同桌说完,老师还可以再请一两名学生做个反馈。)

  师:同学们会解答这个问题吗?

  生:1+3=4

  师:这“1”、“3”、“4”分别表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把抽象的算式放到具体的情况中理解)

  (2)放手让学生自己摆一摆,讲一讲,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师:现在小朋友自己按照课本摆一摆第2、第3小题的要求摆一摆,边摆边说出过程,最后把算式补充完整。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8、提出自己的身边的加法的问题,加深对加法含义的体验。

  师:刚才小朋友们通过摆一摆,说一说,了解到了把两部分合起来可以用加法来计算。那咱们身边,比如教室里,能不能找到加法问题呢?

  (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

  学生反馈:

  生1:我的笔盒里有3枝笔,笔盒外面有1枝笔,合起来一共有几枝笔?

  (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并学会判断问题的对错及思考解题的方法。)

  生2:教室一边墙上有2张画,另一边也有2张画,合起来有几张画?

  .......

  师:只要小朋友善于发现,在我们身边能找到许多加法的`问题。

  9、试一试

  (1)引导学生说明图意,并根据图意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组织学生结合图意与同桌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

  1、第1题,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让其先根据算式摆学具,直观地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

  2、第2题,让学生根据图意,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小组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学生可能会列出不同的算式,教师在集体反馈时注意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渗透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列出不同算式的数学思想。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十位”和“个位”。

  教学难点:

  写数,体验计数单位“十”。

  教学过程:

  一、

  1、拍手数数20以内的数。

  从1数到20,从20数到1。

  2、说出下列各数分别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13、10、17、19、20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数11~20各数,并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我们不仅要学会数数、读数而且还要学会写数。那么这些数怎么样写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写法。)

  二、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数位。

  出示数位表。

  2、利用计数器写数。

  出示计数器。

  观察: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

  (计数器右边起第一档叫个位,右边第二档叫十位,十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几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几个一,合起来就在个位上写几。)

  让学生写出11,请一名学生板演。

  师:写数时要注意先写十位上的'数,要从高位写起。

  出示小黑板,小棒图。

  师:这个数是多少根小棒?(生:11根。)

  师: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请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一写。

  3、课件演示17的写法。

  完成后,四个人一组摆小棒,写数。

  讨论:20个位上的0该不该写?为什么?

  教师小结:要写0,因为个位的0起着占位的作用,表示个位一个也没有。

  三、

  1、用数字卡片摆出下面各数。

  十六、十一、十九、十四、十七、二十

  2、教材第75页“做一做”。

  同学们,你们的收获一定不少,你能与大家分享吗?

  教学反思

  本节课要求学生会正确书写11~20各数,初步认识数位“个位”、“十位”。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数位”,我是这样说的:我们小朋友在教室里都有座位,数写出来的时候,每个数字也要“坐”个位置,数字所占的位置我们就把它叫做“数位”(对孩子们只能这样讲了),学生似乎有点理解,再教学“个位”、“十位”就显得容易了许多。但学生对于十位是以“十”为计数单位难以接受,不明白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2表示2个“十”,他们理解是:十位上的1表示10,2表示20,还停留在以“一”为计数单位。在练习时,我问大家:17这个数中的1在哪个数位上?表示多少?7呢?大多

  数学生回答是:1在十位上,表示10,7在个位上,表示7。在他们头脑中还没有形成以“十”为单位这个概念,没办法,只有慢慢来。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会观察会看钟面的结构,认识电子表和钟表表达的整时,会读、会写整时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操作钟表认识钟面的结构,获得看整时刻的方法,并能用语言比较清晰的说明看时间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时间,感受时间的宝贵,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按时作息。

  二、目标分析

  学生不仅要会看钟面和电子表认整时,还会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有所感觉。知道什么时间该做怎么,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本册只认识“整时”,将来会在二年级上册“认识半时”。因此,本单元对学生的后继学习起着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在钟面上认识整时、书写整时,并总结出看整时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几时过了一点”和“快到几时”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

  小钟表、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认识钟面

  1.课件出示谜语

  我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你猜猜看,我这个好朋友是谁?”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揭示课题。

  2.自主介绍钟面

  (1)认识钟面

  要求学生观察钟面,把看到的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钟面上有12个数。

  有表针:时针与分针。分针又细又长、时针又短又粗。

  (2)由学生介绍大的钟表(教具)

  学生从大钟表上找出时针、分针。发现钟面上的指针总是在不停地运动。发现表针旋转的方向。并用手势表示转动的方向。

  (3)认识分针、时针

  有学生介绍又细又长的针叫作分针;又粗又短的针叫作时针。分针、时针转得快慢不同,但是转动的方向一样。

  【设计意图】利用动静结合的课件,再次强化认识时针和分针。学生在指一指、转一转的活动中感受动态的.时间。为认识半时,理解时针在两个数的中间,表示过了几时没到几时做好铺垫。

  (二)认识整时

  1.读写整时

  教师逐一出示钟表(课件)。

  师:看钟表请思考,钟面上表示的时间你们认识吗?

  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指导学生读时间和写出时间。

  7:00读作:7时

  10:00读作:10时

  1:00读作:1时

  4:00读作:4时

  师:结合钟面表示的时间,想想你们在做什么?

  【设计意图】认识每一个整时都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渗透生活中处处离不开钟表。

  2.整时时刻和钟面连线

  在学生反馈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问题。

  3.发现钟面表示整时的特点

  师:钟面表示的时间叫作整时。观察钟面,整时的时候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随着学生的观察,教师引导学生依次看四个整时。让学生总结出:分针指向12的时候,时针指向7是7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0是10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是1时。最后让学生说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4.动手拨出时间

  (1)学生自主拨出时间,同学之间交流。

  (2)展示学生拨的作品,同学们进行评价。

  (3)教师出示钟面,要求学生说出时间,并写出时间。

  重点强调12:00钟面出现的特殊现象。

  5.从电子表中再认识整时

  (1)出示电子表12:00(课件)

  师:电子表现实的时间和我们写出的时间是一样。

  出示7:00、10:00、1:00、4:00卡片贴到黑板上,让全体学生读一读。请你们观察整时的电子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总结:

  整时:多少分

  (2)完成教科书第86页第2题。

  (三)巩固练习

  1.判断哪个钟面表示整时,并说出理由

  2.说一说钟面上的时间接近哪个整时

  总结:两个钟面都接近10:00,第一个钟面不到整时,第二个钟面超过整时。

  3.有序排列时间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用不同的语言描述时间,学生在比较、排序中强化对整时和接近整时的认识,为今后学习几时几分做铺垫。

  4.猜时间

  师:我们一起做猜一猜的游戏。生活中有这样的钟表,钟面上1个数也没有,不好看时间。(课件中出示实物照片)请你们大胆猜一猜钟面上的时刻?

  先让学生猜这个钟表表示的时间

  在出示这个钟表提示学生

  5.做一做(数学书第85页做一做)

  师:小明晚上9时睡觉了,如果是早上9时,小明又会在干什么呢?

  (四)欣赏古代计时工具

  师:这些古代计时工具,非常有用。钟表能帮助我们安排一天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希望每一个同学都用好小钟表,学会抓紧时间。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欣赏古代计时工具的过程中,保持对认识时间的兴趣,体会钟表的作用大。

  (五)全课小结

  师:时间在滴滴答答的声音中悄悄地走了,但是又悄悄来了,我们先记住整时,今后还要认识几时几分呢。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1

  设计说明 :小学生在入学前就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生活中也到处都是这些形状的物体,但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抽象出直观的立体图形,建立表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不容易。本节课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图形。一年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比较弱,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针对上述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在设计上主要有以下两大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学生通过摸一摸、分一分、说一说、比一比、看一看、摆一摆等活动,获取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培养了自学能力。 3、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用学生喜欢的动画形象喜羊羊引入新课,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思维活跃起来,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课前准备 :积木 教具 箱子 两个盒子 学生准备 积木 球 各种形状的小纸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今天,喜羊羊想请同学们到图形乐园去玩一玩,你们愿意吗? 师:图形乐园里的景色可真美,喜羊羊最喜欢玩积木了,你们喜欢玩吗?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认识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师:观察这些不同的图形,想知道它们能变成什么吗?

  【 设计意图:本节课以“玩积木”引入,选取的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内容。这一情境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为接下来的各种体验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探究新知

  展开活动,提出问题

  师: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堆这样的积木,现在,你们就一起玩一玩吧!(分小组活动)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玩到这里。为了便于下一次玩的时候挑选起来更加方便,我有一个建议,能不能把你们手中的积木先分类,再整齐地摆放回去呢?(出示课堂活动卡)

  师:小组汇报,请同学们将积木分组的情况一一展示。(有的按颜色分组,有的按大小分组,还有的按形状分组……)

  师:这节课我们就按他们分的这种情况来研究。(出示按形状分组的情况)

  【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让学生自己玩。这是随意的玩,是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的玩。这时,学生眼中的积木仍旧是玩具。收积木时,老师建议学生把积木分类摆放整齐,这时学生开始关注积木的形状。】

  三、引导体验,合作探究

  (一)球的认识。

  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很多同学都喜欢球。请每人拿一个球,放在桌子上。

  师:(问一名学生)你拿的是什么球?(小皮球)你呢?其他同学呢?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手中不同的球,说一说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我们把这样的形状统称为球。

  师:除了刚才你们手里拿的这些形状是球,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球?

  师:请同学们把球放在桌子上。

  师:老师刚才提的要求是把球放在桌子上,可是我发现有的同学总是用手扶着球,这是为什么?(怕它掉在地上)

  师:为什么球放不好就容易掉在地上?

  师:对,球是能滚动的。(板书球是圆形的,易滚动)

  【设计意图:通过把球放在桌子上,使学生发现球易滚动这一特征。从实物到图形名称再到立体图形球是圆形的,易滚动的认知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的功能展示出抽象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二)圆柱的认识

  师:(拿起一个圆柱形的积木,放在硬纸板上,滚一滚,问学生)这块积木也能滚,它的形状是球吗?(不是)为什么不是?

  师:球是圆形的,易滚动请同学们拿一个圆柱形的积木,先摸一摸,再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教师用教具演示上下两个面一样大) 师: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圆柱。(板书:圆柱)

  师:生活中你见过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吗?

  (三)正方体的认识。

  1.教师指着图画中堆积在一起的形状相同的积木,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形状。

  师:拿一块形状是正方体的积木,用手摸一摸,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通过摸,感觉到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2.列举学生不同的发现。 (学生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

  师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的?能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吗?

  师:还有的同学说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大,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样大?小结:通过数,知道了正方体有6个面。用心观察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

  [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数一数,体会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平的,并且大小一样,亲身感受正方体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

  (四)长方体的认识。

  师:(教师指着图画中长方体的积木)这些积木的形状是正方体吗?

  师:请你从桌子上的积木中任意拿出一块,用刚才研究正方体的方法来研究一下这样的积木有什么特征。

  汇报交流。

  (1)每个面都是平的。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摸一摸)

  (2)长方体也有6个面。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数一数)

  请你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

  (3)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一样大。(学生发现这一特征后,教师用教具演示长方体的这一特征)

  师:这些积木的形状叫什么?(长方体)

  师:我们把这种图形称为长方体。(贴图并板书)

  教师举起两块长方体(一般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们的形状。

  教师再举起一块长方体(特殊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的形状。(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总结出的研究正方体的方法独立研究长方体的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师:下面请同学们收学具,各组把积木装回袋子里。看来我们在玩积木的过程中也能学到数学知识。

  想一想,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四、巩固练习

  师:看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展示各种图形)

  五、课堂小结

  【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六、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球 会滚动

  圆柱 会滚动 能直立

  玩、看 、摸发现 正方体有6个面,是平的

  长方体有6各面,是平的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认识物体”这部分内容是小学几何图形学习的开端,也为后面“分类”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认识物体”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生“看一看“、 “分一分”、“玩一玩 ”、“摸一摸”、“搭一搭”等活动,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直观几何体的不同形状,并知道相应的名称,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学生在这部分内容之前都接触过各种各样的物体,已经有形状方面的初步感知和体验,所以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不会太困难,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要建立他们初步的空间观念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辨认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并知道他们的名称。

  2、 过程与方法:学生动手实践,让他们经历对熟悉实物的' 分类、观察、触摸等过程,从而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初步了解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各种活动增强孩子的参与意识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并正确判断。

  教学设想: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体的基础上教学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内容,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组织生动活泼的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感知和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上课伊始,创设学生喜爱的智慧老人送给同学们装满礼物的神秘的百宝箱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情趣和探求新知的欲望。

  接着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找一找、玩一玩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操作感知、汇报交流。活动中让学生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整个课堂教学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具准备:

  1、准备颜色、大小不一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

  2、多媒体课件

  3、大小不一的物体模型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这节来了一位新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PPT示智慧老人)智慧老人还给大家带来了礼物,想看看吗?

  (2)FLISHI 播放带子里的礼物;各种形状的实物(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拄)让学生说一说,都有什么礼物。

  (3)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分一分吗?学生观察并分。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物体。

  (二)观察、探究认识物体

  1、揭示概念,形成表象。用课件演示:从长方体形状的实物中抽象出图象的过程,让学生知道这个图形就是“长方体”;

  再用同样的方法认识“正方体”、“圆柱”、“球”这几种图形。

  板书名称并粘贴这集中物体的图,反复让学生熟悉物体名称。利用课件的优势将立体转化空间图,水到渠成,自然明了。

  2、动手操作,分一分。让学生将学具袋中的物体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分一分,在与同桌交流,在全班汇报。通过动手分一分,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

  3、摸一摸,感知特征。学生动手摸这几种物体,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集体交流。让学生经历了整个验证过程,这样使孩子在获得结论的同时,了解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

  (三)联系生活,应用新知。

  4、游戏,猜一猜。教师准备各种物体的袋子,让一名学生闭眼摸出指令的物体。在同桌利用学具袋互相猜一猜。比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玩中巩固知识。

  5、课中休息2分

  6、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你见到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设计这样的活动,既丰富孩子对物体的感性认识,同时可以增加孩子的生活知识。既突破了学科的局限性,又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教材整合观。

  7、找一找,连一连。PPT出示一些实物和这4中几何体的图形,实物与所对应的立体图形相连。既巩固了新知,又建立起四种几何体在头脑中的表象。

  8、数一数,填一填。PPT出示四种几何体组装的机器人,数出四种几何体各有多少个,并填一填。数一数的活动既体现了知识的灵活性,又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感知到数学具有创造的魅力,使学生感到数学无处不在。

  9、看谁做得精彩,作业:回家与家长利用这4种几何体体搭建你喜欢的物体。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他们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四)总结反馈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3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46-48页的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做系统的分类整理。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认识单位是角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索的意识。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难点: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四、教学准备:

  课件、人民币若干、玩具、帽子,布置模拟文具店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今天的数学课,看看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人民币)

  生:钱。

  师: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钱?

  生1:交学费。生2:买文具。生3:乘车……

  师:看来钱在我们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那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

  生:人民币。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反思>欲望是人为某种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向往,它既是开启思维闸门的钥匙,又是思维的指南针。要使教学达到“启其蒙而引其趣”的目的,就要创设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悬念情境。上课伊始我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通过简单的问话制造悬念,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主题当中,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顺利引出了本节课的课题。

  二、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1)检查课前准备情况,认识目前流通的人民币。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认识了人民币,你们都准备了吗?好,从抽屉内把钱袋拿出来,同桌互相认一认,看谁认得最多?

  同桌认人民币,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都认得很不错,现在我要考一考你们到底认识哪些人民币?(出示1元纸币和硬币)

  师:谁认识这张人民币?你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认的吗?

  生:我是看的数字。

  生:我看的是汉字。

  师:这枚硬币你认识吗?

  生:认识,是一元的硬币。

  师:这两个1元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什么地方不一样?

  生:制作材料不一样。

  师:一个是纸币,一个是硬币。

  师:左上角的图案是什么?

  生:国徽。

  师: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代表着国家的尊严,许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因此,我们应该爱惜人民币,不要在人民币上乱涂乱写乱画。继续看:课件出示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认50元时教师指盲点:这些小黑点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是给盲人摸的。

  师:你的生活常识真丰富,这些小黑点是盲文符号,盲人是通过摸点数来判断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人民币上印盲文符号体现了我们国家对盲人的关怀。(课件出示以上人民币)

  师:李老师真佩服你们,认得又快又准。除了刚才你们所说的认识人民币的方法外还有没有用其他的方法来认的?

  生1:我看的是人。

  师:喔,你看的是人头像。还有用别的方法来认的吗?

  生:看图案。

  生:看颜色。

  师:认识人民币的方法有很多,同学们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

  师:请你们再仔细观察这些人民币,它们的单位名称都是什么?(元)

  师:元是人民币的基本单位,这些都是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板书:元)

  课件出示1角、2角、5角、出示5角纸币和硬币

  学生回答:1角、2角、5角。

  师:这些人民币的单位是什么?(角)

  师: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角)

  出示1分、2分、5分、(生齐答或指名答)

  师:它们的单位名称是什么?(分)

  板书:分

  师:你们在生活中用过分币吗?(没有)

  师:是不是,它就没有用了呢?(生摇头、疑惑,不出声)

  师:分币在市面上已经不流通了,但并不代表它没有用了,还有很多部门进行商业活动时要用到它。比如银行在计算利息时最小的单位就是以分来计算的。

  师:所以我们说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反思>认识人民币相对学生来说比较简单,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我在课前布置学生认识人民币,这个环节教学只做检查,让学生介绍认识人民币的方法,教师适当补充,不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了下一步的分类做准备,在认识人民币的同时我在这里引出人民币的单位名称元、角、分。国徽是国家的标志,在介绍人民币上的一些图案时重点介绍的目的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些老师建议我应该向学生介绍人民币的一些防伪标志,我认为没有必要,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它们还做不到,大人都无法分辨人民币的真伪,何况小孩子。对于“分”的教学学生认为是古老的东西,生活中没有用到“分”,但我们不能因此而省掉这部分的教学,而应该解除学生心中的疑惑,介绍“分”的历史和作用。

  (2)教师指导学生对人民币进行分类

  师:同学们不仅会认人民币,那你们会把人民币进行分类吗?

  师:好,下面4位同学一个小组在一起合作,将桌子上的人民币分一分,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分类方法最多?开始!

  学生活动后交流展示分类方法。

  师:哪两位同学愿意合作上来分一分?(指名到投影仪上操作并说分类的方法)

  1、将硬币分成一类,将纸币分成一类。

  2、把元币分成一类,角币分成一类,分币分成另一类。

  3、可能还有按数字分的;按旧版和新版分的......

  师小结:同学们的点子真多,想出了这么多分类的方法。有的按数字分,有的按单位名称来分,有的按制作材料的不同来分,这些都是你们合作成功的果实,老师为这份成果而欢喜,更为你们积极参与的精神而叫好!李老师也将刚才的人民币进行了分类,我们一起来看看。

  老师用课件展示这种分类的过程和结果。

  (1)先展示以元为单位的12种人民币,其面值是7种。(按从小到大排列)。

  师:数一数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一共有几种?

  生数后答:12种。

  (2)再展示以角为单位的6种人民币。

  师: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几种?

  生数:6种。

  (3)最后展示以分为单位的3种人民币。

  师: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几种?

  生:3种。

  师:比一比以哪种为单位的人民币最多?哪种最少?

  生: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最多,以分为单位的最少。

  师:充分说明在商品买卖中使用较多的是以元为单位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反思>分类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人民币的印象,归纳出我国人民币发行的种类面值和图案,知道商品买卖中使用较多的是以元为单位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在第一次教学中学生的分类方法没有按单位名称分的,第二次试教认识人民币时我让学生观察出了人民币的单位名称后,才有学生按单位名称分类。所以说知识的铺垫很关键。

  三、师生做换钱游戏。

  1、换2角和5角的游戏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一张2角可以换几个1角,一张5角可以换几个1角?

  师拿出2角,再拿出5角:谁来找我换?(点两组同学上前换钱后出示课件)

  师:一张2角可以换2张1角,1张5角可以换5张1角,一张5角可以换几张1角和几张2角,请同桌的同学动手换一换,看有几种换法?(课件)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汇报2种换法,课件展示结果。

  2、换1元的游戏

  师:有两个小朋友看到我们在做换钱的游戏,可高兴了!你们想不想看看他们在干什么?

  课件:‘你到哪里去’,‘我去买一把尺,但不知道钱够不够’。‘你带了多少钱’‘10个1角的硬币,尺要一元钱’

  师:同学们你们说小华带的钱够不够?

  生:够。

  师:为什么

  动画演示1元=10角配上声音‘10个1角就是1元’‘哦,这就好办了!’

  板书:1元=10角(学生齐读)

  [反思>通过不同层次的换币活动,使学生体会每种面值人民币的实际价值,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积累生活经验,为自主探索购物时怎样付币做准备。动画课件加深了学生对人民币的单位元角之间十进关系的理解,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四、模拟购物

  1、师生活动

  师(出示一个玩具)我这里有一个玩具想卖给你们,这个玩具值1元钱,谁愿意来买?(一名学生拿了一枚1元的硬币,老师将钱给同学们看,同学们确认是1元钱后,老师再将玩具卖给了那名同学)

  师:如果同学们手上只有面值是2角的人民币,你应该带上几张呢?(很多同学拿出了5张2角,也有同学拿一张2角的,经过老师的提问后马上更正了。)

  师:如果同学们手上只有面值是5角的人民币,你要带几张?(有拿2张5角纸币的,有拿2枚硬币的)

  师:除了刚才的3种买法外还可以怎么买?请你把钱举起来,拿对的同学我卖给他!(学生上来买,把钱展示给同学们看)

  [反思>我认为这部分的教学学生特别感兴趣,针对大部分一年级学生生活实际购物体验不多的情况,特别在课堂上安排了这个游戏,在游戏中学生为了买到玩具,能按老师教学思路动手动脑,将课堂所学知识联系实际,高兴之余产生成就感,活跃了课堂气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第一次试教时我限制了学生的付币方法,要求是先拿2角的,再拿5角的。

  2、学生活动

  师:我们的活动是不是很有趣?同学们想不想用你们手中的钱去买东西?好,让我们到文具店去看一看吧!(文具店情景图)我们先来了解这几种商品的价格!(橡皮、尺、铅笔、练习本、)

  师(指讲台前的模拟文具店):我们来到了文具店,这里肯定有大家想要买的东西吧!我请一名同学上来当售货员,**我跟你准备了一顶帽子。(给售货员戴上帽子)师问“售货员”:你当售货员的责任是什么?(把钱看清,既不能收多,又不能付多)同学们听明白他的话了吗?

  师:李老师先来当顾客,我想买一把尺和一个练习本多少钱?我还想买一支铅笔,需要加多少钱?这个售货员不错,找她买东西放心!(请一名顾客示范买东西)

  师:下面的同学想不想到这里来买东西?(想)李老师有一个要求:只能买1元钱的东西,小组内的4名同学先在一起商量,1元钱可以买哪几样东西,商量好的小组小组长就可以带上钱上来买了,其他的同学当法官,看他们买对了没有?拿对了就说‘可以卖’,拿错了就说‘不能卖’。还要提醒你们,上来购物的“顾客”可要遵守秩序排好队哟!想好的小组就可以上来买了!

  (学生购物,教师指导)

  师:每个小组都买到自己满意的东西了吧!高兴吗?去看看小明拿着钱在干什么?

  生:存钱。

  师:你们有存钱的习惯吗?

  师:你们手中的钱除了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外还可以干什么?

  生:捐给贫困地区的小朋友。

  师:对,捐给贫困地区的小朋友,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像小明一样把自己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办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你学到了什么?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还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知道1元=10角,还学会了买东西,你们真能干!这节课每一位同学的表现都很出色,我想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你们,愿意接受吗?下一节课我们将会继续探讨有关人民币的问题,下课!

  [反思>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街购物的机会很少。为了弥补学生学习上的不足,我在这里设计了一个模拟超市,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学会使用人民币,用多种付钱的方法去买东西,开拓思路,体现了开放性,趣味性;在掌握多种方法的基础上,找到最简便的付钱方法,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并体现了实用性。由于学生人数比较多,课堂上不可能每一个同学都上来购物,但又不能把课堂变成少数学生的课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把学生分成了8个组,由学生先在小组内商量1元钱可以买哪几样东西,为了不出错,小组内的每一位同学都会积极思考心里计算哪几件商品的价格是1元钱,当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建议时,它们就会考虑,谁的更合理些或者说谁设计的买法让大家最满意,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让学生学会了小组合作学习,他们还懂得了互相谦让。8个小组的代表上去购物时,其他的学生当“法官”让她们监督售货员,他们也不会马虎,都在认真地计算。“小小文具店”活动,让学生仿佛处在真实的购物环境中,利用自己手中的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我在此准备了许多的物品,任意让学生购买。而学生在买的同时,经历了用一定数量的钱买单一物品;用一定数量的钱买多种物品。这些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买东西的乐趣,使学生在模拟买卖物品活动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这是学生本节课中最大的收获。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4

  一、教材分析

  此教学内容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中《找规律》的第一课时。本课时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我在课堂中结合了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为了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试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养发现和欣赏数学规律的意识,提高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

  三、本课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炳辉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关键:通过找一找、摆一摆、画一画等认识简单规律和创造规律,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四、设计理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就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一学生喜欢的“做游戏”为引子,通过“找简单的规律——摆规律——画规律——找生活中的规律——动手创造规律”等活动。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

  五、本课采用的.教法和学法

  学法:小组合作、讨论、动手操作。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六、教学准备和采用的教学媒体

  教具:小旗,胶带等。

  学具:学生摆的学具若干等。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利用游戏,感知规律

  1、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玩个游戏好吗?(好)那先看看老师怎么做,然后你们再接着做下去!比一比,看谁看的仔细、听的认真。

  口念:石头剪刀布 石头剪刀布 石头剪刀布,接下来老师会说什么?为什么?

  动作:拍手、叉腰 拍手、叉腰 拍手、叉腰,接下来的动作是怎样的?为什么?

  2、小结:对,刚才我们所做的动作和发出的声音都是就有规律的。(板书:规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找一找生活中这样的规律。(板书:找)

  出示课件:找规律(生齐读)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师:(出示课件“联欢会”)元旦马上就到了,瞧,这是同学们布置的教室,多漂亮呀!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图中哪些物体的排列有规律?请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1)、二人小组讨论联欢会上的规律。

  (2)、学生汇报:

  a、小旗的规律:

  学生汇报:小旗的规律是:一面黄旗,一面红旗,……

  师:还有谁发现了小旗的规律?你能在黑板上贴出小旗的规律吗?

  学生说,生在黑板上贴黄旗、红旗图片

  学生再次完整的说小旗的规律:一面黄旗,一面红旗,又一面黄旗,一面红旗,又一面黄旗,一面红旗

  师:先是一面黄旗和一面红旗,后面跟前面是一样的,我们就把一面黄旗和一面红旗称为是“一组”。(板书:一组,齐读:一组)

  为了更好的看出谁和谁是一组,我们用圈把一组圈起来。(圈出一组)

  当我们要找图形排列的规律的时候,只要找到一组是什么?再看是不是按照一组一组重复地排列(板书:重复排列,齐读:重复排列),至少重复三次这样的排列,我们就说他是有规律地排列。

  问:那在这行当中谁和谁为一组重复排列?(要求语言表述完整)

  如果再挂一面小旗的话,会是什么颜色?再挂一面呢?为什么?

  b、灯笼的规律:灯笼的规律是?

  如果再挂一个灯笼,是什么颜色?

  c、花朵的规律:

  d、小朋友队伍的规律:

  3、小练习(分层次设计)

  师:你们可真厉害,找到了这么多规律,老师这还有几个这样的难题,你们愿意帮老师吗?(愿意)一起来看看。

  ① 问:图中的物体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那按这样的规律横线上应该出现什么图形?

  ② 星星的后面藏着什么图形?为什么?

  如果后面再排一个圆是什么颜色?再排一个呢?

  ③问号后面藏着什么图形?为什么?

  (三)、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1、动手操作,摆一摆规律

  师:同学们的眼睛真是太厉害了,个个都是火眼金睛。那我们的小手,请把你的小手拿出来,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你能用你灵巧的小手摆出有规律的图形吗?请拿出学具袋里的学具,同桌2人合作摆规律,看哪一组同学摆出的规律最有创意。

  (学生操作,师巡视,最后反馈了3组有特点的)谁来当当小评委,说说他摆的规律。

  老师表扬下面摆的有创意的同学。

  (提示:收起学具,看哪一组的同桌收的快)

  2、涂一涂规律:

  师:你能用你灵巧的小手为图形涂上有规律的颜色吗?请你拿出水彩笔,为学习单上的图形涂上你喜欢的规律,看谁涂的漂亮,比一比,看谁是最有创意的设计师。

  ① 学生画规律,师巡视,并注意表扬动作比较快的同学和提醒速度(画好的同学坐端正,同时也要注意时间,比一比哪个同学的动作最快。)

  ② 汇报展示:(选几幅有代表性的)请小作者介绍自己的规律

  ③ 下面的同学,请你给你的同桌说说你涂的规律是什么?

  3、找一找生活中的规律

  师:有规律的东西是很美丽的,在我们生活和学习中,有很多这样的事物,你能找一找吗?

  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生活中的规律,请同学们欣赏。

  4、动手做一做——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规律:

  师: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可真好,你们为自己鼓鼓掌吧!你能让你的掌声有规律吗? (一个同学做,全班齐做)

  师:谁也能用这样的动作或声音来表示规律呢?(请一到两个同学来表示规律)

  (四)、总结收获,课后延伸:

  1、师:这节课你开心吗?为什么?

  师:今天我们班的同学可真能干,不仅学会了找规律,小手能摆出有创意的规律,还能画出美丽的规律,真了不起。有规律的事物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够多仔细观察,发现更多美丽的有规律的事物。

  2、你能根据我们今天学习的规律,为妈妈设计一条有规律的漂亮的手链吗?

  (五)、板书设计

  找规律

  一组 重复排列

  展示区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科书第27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初步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简单的分类计数的方法。

  2.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3.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初步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分类和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

  难点:让学生体会到分类的含义、方法及目的。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吸铁石、气球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课件出示文具店图片)

  同学们,你们去过文具店吗?这有两家文具店,一家是小熊文具店,一家是小鹿文具店,你愿意去哪家买东西?你是怎么想的?(指生汇报:小鹿文具店,因为小鹿文具店更整齐。)

  小鹿文具店是怎么把物品摆放的这样整齐的?(把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像小鹿文具店这样,把同类的物品放在一起,就叫做分类。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分类与整理。(板书课题)

  二、探索发现

  1.生活中的分类现象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分类的现象吗?(指生汇报:垃圾分类、超市分类。)

  2.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1)(课件出示气球图片)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你能把这些气球分分类吗?可以怎么分?(指生汇报。板书:形状、颜色。)(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老师给同桌同学都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下面就请同桌两名同学为一组,把气球按照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想一想怎样让别人清楚地看出你的分类结果。哪组完成的最好,老师会把你们组摆的拍下来,展示给大家。(教师巡视,将学生作品进行拍照。)

  ①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投影展示学生作品(一堆一堆)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

  ②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刚才的同学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呢?(学生汇报)

  你的方法可真好。现在张老师也把这些气球按照一列一列地摆分分类。(教师操作,学生说。)

  谁还记得,刚才我们是怎样摆的?(一列一列地摆,从下往上摆。)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可以在下面画一条线,第一列都是圆形气球,在下面画个圆形气球。第二列都是葫芦形气球,在下面画个葫芦形,第三列画个心形。像这样的用象形图像表示分类结果的图,就叫做象形统计图。

  从这个象形统计图中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指生汇报:圆形气球有5个,心形气球偶4个,葫芦形气球有3个。)

  ③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

  这个同学记录方式你能看明白吗?

  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桃心形状的气球有几个?他用一个数据来表示这一列的数量。(和图对应)

  (3)动手操作,再次体会分类的方法

  刚才我们是将气球按照形状分类,现在你能把这些气球像老师这样按照颜色分分类吗?摆好后,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指生汇报)

  出示:红色的气球有多少个?黄色的气球有多少个?蓝色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多?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少?

  【设计意图:在分类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理解分类的实际意义。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有利于学生认识和体会分类的含义及目的,突出分类的实际意义,为学生完整地体验统计的过程做足准备。】

  三、巩固发散

  1.完成练习七的第3题

  2.完成练习七的第2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分类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的关系。】

  四、评价反馈

  今天你有什么新收获?

  【设计意图:在充分练习的基础上再次引领学生回顾分类计数的全过程,为下一课时的教学打好基础。】

  五、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

  形状

  象形统计图

  颜色

  列

  从下往上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设计12-09

一年级数学减法教学设计09-08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11-26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03-03

数学教学设计模板07-24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6-28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5篇07-09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5篇)02-25

数学分数教学设计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