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4-10-11 00:14:3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合集六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合集六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活动,在操作活动中体验快乐。

  2、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3、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能在日历上找到确切的日期。

  活动准备:

  1、教具:自制外型似房子的1月~12月的年历一份(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区分);大年历图一张。

  2、字卡:年、月、日;1月1日、6月1日、3月8日。

  3、学具:4张作业清单,XX年历人手一张,铅笔人手一份。

  4、经验准备:幼儿已知自己的生日。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概念。

  (1)教师讲述故事《年***一家》,提问:年妈妈有多少个日娃娃?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年妈妈给房子起了什么名字?

  (2)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字卡年、月、日,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概念。(一年有12个月,共365天)

  2、出示代表12个月的“房子”,进一步了解年、月、日。

   (1)教师:今天年妈妈和她的日娃娃们也来到了这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出示代表12个月的“房子”, 提问: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探索大月、小月和二月)

  (3)教师小结:一年里一共有十二个月,分别是: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房子住了31个日娃娃;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房子里住了30个日娃娃;那座最小的二月房子里只住了28个日娃娃。

  3、认识年历并学习查看年历的方法。

  (1)出示年历,引导幼儿观察数字代表的意义。提问:方框里的`红色数字x是什么意思?或者表示什么?再引导幼儿认读:x月x日。

  (2)鼓励幼儿查找具体日期,如:1月1日、3月8日、6月1日。

  (2)师幼共验证。

  (3)师幼共同小结查找具体日期的方法。

  4、幼儿分组操作,巩固查找具体日期的方法。

   (1)出示作业清单、操作材料,讲解操作要求。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师幼共同检验操作材料。

  活动延伸:

  回家后找到爸爸妈妈或其他家人的生日,并标记。

  附故事:

   年***孩子真多呀!她给孩子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日”。年妈妈到底有多少个“日”娃娃呢?数呀数呀,原来一共有365个日娃娃。这365个日娃娃住在一起吗?不,那么多的日娃娃挤在一起怎么能行呢?于是,年妈妈就为它们盖了12座小房子,让所有的日娃娃分别住到这12座房子里,并且给这些房子起名: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

  这些房子怎么看起来有的大、有的小?而且还有一座最小的房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 ,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房子住的娃娃多一些,每座房子有31个日娃娃。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房子里住的日娃娃少一些,每座房子里有30个娃娃。那座最小的二月房子里只住了28个日娃娃。

  年妈妈是那么地疼爱自己的孩子,它常常担心她的孩子因贪玩而找不到家。于是,房子盖好了以后,年妈妈就从一月房子开始数着自己的孩子的名字:一月、二月、三月……从早数到晚。当它数到第十二个月里的最后一个娃娃时,就要带她的所有孩子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再也不回来了。到那个时候就会有一位新的年妈妈,带着她自己的孩子又住进这十二座漂亮的月房子里,重复过着同样的生活。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本课题《格林童话的故乡》是六年级上册艺术教材第 六单元《莱茵河畔》中的第一课题的内 容。本课题通过对于莱茵河畔的德国这个国家音乐家巴赫的了解,从而感受巴赫的经典作品《小 步舞曲》的旋律,并能用活泼、轻快的声音演唱。这首《小步舞曲》为二段体结构,第一段旋律 以级进与跳进交替、连音与顿音相问,十分生动活泼;第二段与第一段没有大多的对比,只是音 区提高,力度增强,情绪更为明朗。巴赫的这首《小步舞曲》虽然简单,但由于曲调动听,不少 乐队把它编成管弦乐或轻音乐曲演奏,还被填上歌词演唱,成为巴赫最通俗的名曲之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德国音乐家巴赫和小步舞曲的相关知识,扩宽音乐视野,为学习歌曲服务。

  2.能够初步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小步舞曲》,体验歌曲丰富的情感内涵。

  3.通过欣赏和亲身体验感受相同乐曲不同乐器带来的不同演绎形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巴 赫及其作品的体验和感受,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教学策略】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是 新课标强调的教学理念之一。因此在教学设计中,以“主体、创新”为主题,面向全体学生,以 音乐审美为核心,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使 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愉快的接受新知识,学生通过聆听、感受、体验、发现、创造、表 现等多种方式来学习音乐,理解音乐,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和音乐实践 能力,开阔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今天让我们跟着音乐,踩着优雅的舞步走进音乐教室。 播放《小步舞曲》音乐)唱《师生 问好歌》,提醒坐姿,进行发声练习。

  二、导入新课 话故事伴随我们成长,它使我们的童年更加美好,这就是

  德国著名的儿童文 学作家格林兄弟(出示图片,大家齐声回答:格林兄弟) 。提问:你看过他们的哪些主要作品? 鸭、睡美人、白雪公主等)德国还有许多著名的音乐家,今天就让我们认识格 林童话故乡的音乐家们吧!

  三、走进巴赫

  1.说起德国的音乐家,我们在上学期已经了解了谁? 学生回答:德国的音乐家,乐圣一一贝多芬。) 设计意图:学生联系上学期所学的知识,说出乐圣--贝多芬就是德国音乐家,学生立刻对格林童话的音乐家产生了探究心理,对德国音乐家产生了无限遐想,这样自然地 将学生带入艺术活动中,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审美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德国有位伟大的作曲家一~巴赫。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巴赫的介绍

  资料,请你简要 介绍一下。 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巴赫的资料。)

  【设计意图: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联系新知识的学习,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巴赫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很全面,陆老师也 收集一段巴赫的视频介绍,大家想看看吗?( 学生 观看视频介绍。)

  4.伟大的巴赫离我们现在已经有将近300年的历史,但他的乐曲成了世界名曲。下面我们来 欣赏一首《小步舞曲》。

  5.指导学生谈谈欣赏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音乐是听觉艺术,感受与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丰富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知识面及综合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 欣赏巴赫的经典作品小步舞曲,让学生感受德国古典音乐的旋律,学生自主说出欣赏后的感受, 觉得乐曲很优雅、轻快,三拍子的。

  6.你知道什么是小步舞吗?小步舞是一种古老的舞蹈,最初产生于民间,

  后传入宫廷,很 快在欧洲贵族社会中流行。这种舞蹈速度平缓,动作典雅,因为其步伐小且欢快而得名。节拍都 是三拍子的。当时不少有名的作曲家都写过

  小步舞曲,其中以巴赫的这首小步舞曲和贝多芬写的 一首小步舞曲最为有名。

  四、学唱歌曲

  1.这首经典的舞曲有人给他填了词,成了一首动听的歌曲。

  2.演唱歌谱。这首《小步舞曲》的旋律大家已经很熟悉了,那么你能跟着

  琴声亲自唱一唱 吗?先请同学们看歌谱,在演唱过程中,要注意歌曲中的一些

  音乐符号。歌曲分为几段呢?第 段中哪两句是相似的乐句,那两句是相同的乐句。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之一,引 导学生自主发现难点,说出歌曲中一些音乐符号及意义,分析歌曲的结构,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而且使课堂更形象更生动。】

  第二段第一乐句的高音要有气息控制,还要注意变化音的音高。完整演唱歌谱。

  3.唱词,指导学生用圆润的声音唱,高音有气息的支持,唱得轻松。

  4.采用不同形式演唱:分组、个别演唱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姿势、发声方法唱好歌曲的高音乐句,听准变化音的音高提 示力度的`变化等。采用不同的形式演唱,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和 法去练习,力求通过巧妙而有效 的教学手段,及时检测和反馈问题,帮助学生解决教学重、难点。】

  五、比较不同版本的小步舞曲改编版

  师:都说好音乐要一起分享,老师这里还有几首歌曲,听听看,都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生聆听3种改编版的并说感受。

  六、欣赏《小步舞曲》

  1、第一次欣赏弦乐版本的《小步舞曲》

  师:咦?是什么乐曲有这么大的魅力?让各位艺术家对它流连忘返?对这首乐曲你想知道什么?

  生说想法

  师罗列5个问题:作曲家是谁?哪国人?音乐的情绪速度?乐曲分为几个乐段?你能记住一段主旋律吗?

  2、介绍作曲家——巴赫

  师:我要向你们隆重介绍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巴赫,1685年出生于德国。他的作品包罗万象,尽管作品中的大部分已经流失,但仍有500多部被保留了下来。巴赫被人称为是不可超越的大师。

  3、教师钢琴范弹《小步舞曲》,

  师:其实,最早的《小步舞曲》是由古钢琴来演奏的,古钢琴也就是钢琴的前身,我们来听听古钢琴的音色,同时数数刚才我们演唱的《我们大家跳起来》的这一片段在《小步舞曲》中出现了几次?

  生聆听后说感受并校队

  师:小步舞曲顾名思义就是为小步舞而谱写的乐曲,你知道小步舞曲有适合在哪些场合下播放?

  生说感受

  七、学跳《小步舞曲》

  1、介绍小步舞的来源

  师:同学们,知道吗?《小步舞曲》不仅仅是一首钢琴曲,而且还是法国宫廷的一种礼仪文化的体现。它原是活泼欢快的法国民间舞曲(土风舞),大约1650年传入宫廷,逐渐地变为速度徐缓、庄重典雅的宫廷风格,流行于上流贵族社会。

  2、手指上舞蹈

  师:老师今天也想让同学们体会一下法国宫廷礼仪。

  师范跳邀舞的礼仪,再示范小步舞。

  生观察小步舞的特点再感受小步舞。

  师:由于我们的场地有限,我们让脚步移到我们的手上。

  3、表现音乐

  A段图谱,B段手指舞蹈。

  4、小结

  师: 现在,走遍世界各地,到处都能听到巴赫的音乐。其中,许多作品早已被列为艺术院校培养学生的必修教材和国际重大音乐比赛的参赛曲目。希望同学们有空的时候再去听听巴赫的其他作品。最后,让我们在吴国钧老师填词下的《我们大家跳起来》中结束今天的课程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课 题:1.1集合-集合的概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 一些简单的集合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1.集合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 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 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 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本章学习的基础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 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

  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 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

  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 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 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 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 ”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

  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5.教材中例子(P4)

  二、讲解新课:

  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

  (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

  (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由一些数、一些点、一些图形、一些整式、一些物体、一些人组成的.我们说,每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或者说,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定义: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集合(简称集)

  (2)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2、常用数集及记法

  (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 记作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 记作N*或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 记作Z ,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 记作Q ,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 记作R

  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 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 记作N*或N+ Q、Z、R等其它

  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

  的集,表示成Z*

  3、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

  (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 或者不在,不能模棱两可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重复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一定的顺序(通常用正常的顺序写出)

  5、⑴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⑵“∈”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

  三、练习题:

  1、教材P5练习1、2

  2、下列各组对象能确定一个集合吗?

  (1)所有很大的实数 (不确定)

  (2)好心的人 (不确定)

  (3)1,2,2,3,4,5.(有重复)

  3、设a,b是非零实数,那么 可能取的值组成集合的元素是_-2,0,2__

  4、由实数x,-x,|x|, 所组成的集合,最多含( A )

  (A)2个元素 (B)3个元素 (C)4个元素 (D)5个元素

  5、设集合G中的元素是所有形如a+b (a∈Z, b∈Z)的数,求证:

  (1) 当x∈N时, x∈G;

  (2) 若x∈G,y∈G,则x+y∈G,而 不一定属于集合G

  证明(1):在a+b (a∈Z, b∈Z)中,令a=x∈N,b=0,

  则x= x+0* = a+b ∈G,即x∈G

  证明(2):∵x∈G,y∈G,

  ∴x= a+b (a∈Z, b∈Z),y= c+d (c∈Z, d∈Z)

  ∴x+y=( a+b )+( c+d )=(a+c)+(b+d)

  ∵a∈Z, b∈Z,c∈Z, d∈Z

  ∴(a+c) ∈Z, (b+d) ∈Z

  ∴x+y =(a+c)+(b+d) ∈G,

  又∵ =且 不一定都是整数,

  ∴ = 不一定属于集合G

  四、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元素、属于、不属于)

  2.集合元素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3.常用数集的定义及记法

  五、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略)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复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边听边想: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2、戴头饰表演这故事。

  (课外还可多分几组表演)

  二、读字读词

  1、读下面词语,给带点的字注意:

  咬住蚊子想挣断甩着游水高兴壁虎爬到墙角伯伯阿姨转身。

  2、读要学会的6个生字。

  3、指导学生识字形:

  虎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部首是虎字头。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三、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第2题和《课堂练习》第3题。

  2、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中的第4题:

  ⑴ 先读句子,找出要用的`词语。

  ⑵ 比较三组词语不同点,想为什么各有不同,与它们所在的地方有什么关系。

  ⑶ 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先想这地方,再写句子。

  四、指导学生阅读《课外阅读》中的《小壁虎》

  五、总结语(略)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学习目标

  1. 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能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流利的表达,内容比较充实。

  2. 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写好后与同学交流,学习彼此的长处,互相修改习作。

  3. 学习掌握透过字面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说话、作文中运用。

  4. 积累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二、课前准备

  1. 实物投影仪

  2. 观察、记录自己喜欢的动物(外形、脾气、怎样进食、嬉戏、休息),或收集照片,描画动物。

  3. 查找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三、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祥、尽职的母鸡……在喜爱他们的作者笔下,一只只小动物栩栩如生.同学们,你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吗?在于动物的相处中,你一定觉得很有趣吧!今天,我们通过交流,共同分享这些乐趣,好吗?

  (二) 全班交流

  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名称。

  (三) 分组交流

  1 :分组: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

  2 出示要求:

  a) 具体说出动物的特点;

  b) 表达真情实感;

  c) 认真听,进行评议。

  3 分组交流。

  四、全班汇报

  汇报提示:

  1 形式:可结合展示“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或表演,进行发言。

  2 内容:可从外形、脾气、进食、嬉戏、休息等方面说说特点。

  评价提示:

  可采用问答、发表看法、评选等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互动。

  五、拓展延伸

  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把自己的“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等材料组合成一份手抄报,向大家展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 学会“桥、加、利、米、进、入、国、车”8个字,会认“造、重、量、童、钟、担、汽、通”8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4、 通过“说说画画做做”,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把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桥展现出来。

  教学重难点: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谈话导入,板书课题:奇妙的桥,相机学习生字“妙”,生词“奇妙”。

  个别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游戏识字。

  1、 大家想去看看这些奇妙的桥吗?赶快读一读课文!圈出生字。

  2、 检查生字。

  3、 过生字桥。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读课文,要求把语句度通顺,把自然段标出来。

  2、 老师范读,学生认真听,想想课文讲了什么?

  3、 指名回答。

  四、学习1、2自然段,感悟朗读。

  1、 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指名读。

  (4)说说你见过的桥是什么做的。

  (5)齐读第1自然段。

  2、 学习第2自然段。

  (1) 如果有一座桥是用玻璃做的,想想会是怎样的呢?

  (2) 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

  (3)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4) 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觉玻璃桥的奇妙?指名读。

  (5) 分小组,边读边想,如果你站在这座桥上,会怎么想?

  (6) 说说感受。

  (7) 一起读2自然段。

  (8) 齐读1、2自然段。

  五、学习写字。

  1、 出示要求会写的字,你们还记得它们吗?齐读生字。

  2、 找找有几个独体字。

  3、 你有好办法记住它们吗?说一说。

  4、 范写生字。

  5、 学生练习写。

  6、 展示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复习讨论学习第2自然段的学习方法。

  三、自主学习3、4自然段。

  四、说说画画做做自己想造什么样奇妙的桥。

  五、学写生字。

  1、 出示“桥、进、国”。齐读。

  2、 你有好办法记住它们吗?说一说。

  3、范写生字。

  4、学生练习写。

  5、展示作业。

  板书设计:

  奇 玻璃桥 12米 8米 18吨 晶莹透亮

  妙 纸 桥 15米 3米 完全不必担心断裂

  的

  桥 盐 桥 万丈 通行无阻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07-29

教学设计方案10-31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1-02

教学设计方案(热)08-26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0-18

(精)教学设计方案09-19

美术教学设计方案10-14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0-04

【通用】教学设计方案11-27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5篇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