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多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时间:2024-04-20 16:42:0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夏夜多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1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一个夏天的夜晚,公园里静悄悄的。一只小蚂蚁不小心掉进池塘里,大家想一想是谁救了他?

  二、出示头饰,板书。

  出示睡莲姑姑。师:她怎么救小蚂蚁的?(学生表演睡莲姑姑说的话。)

  出示小蜻蜓。师:他如何帮助小蚂蚁的?(学生表演小蜻蜓送小蚂蚁回家。)

  出示萤火虫。师:他做了什么呢?(学生表演萤火虫飞来“点起小灯笼”。)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对上一节课的内容有所回顾,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也起到上下文衔接的重要作用。】

  三、出示字幕,质疑解疑。

  教师表演引读:小蚂蚁爬上“飞机”......

  学生表演补充:萤火虫在前面点起了(亮晶晶的)小灯笼。

  师:“飞机”是真的吗?在课文当中指的.是谁?把小蜻蜓比喻真的飞机,所以加上“”号。

  教师表演引读:蜻蜓飞呀飞,飞过......

  学生表演补充:飞过(青青的)假山,飞过(绿绿的)草坪,飞到一座花台前,小蚂蚁到家了。

  师:小蚂蚁高兴吗?为什么?到家了,大家都帮助他,睡莲姑姑、小蜻蜓,还有萤火虫。帮助小蚂蚁回家,他们也很高兴。看到他们互相帮助你高兴吗?

  再读:读出夏夜的美,读出小蚂蚁到家的喜悦心情。

  教师表演引读:星星看见了......

  学生表演补充:(高兴地)眨着眼睛。

  师:星星看见了为何高兴地眨着眼睛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师生共同表演:啊,(多美的)夏夜呀!

  师:夏夜哪儿美,课文中怎么说的?只是讲了夏夜景色美吗?在夏夜景色美的烘托下,还体现了哪儿美?体现了小动物们相互帮助的品质美,这深深打动了星星,他高兴地眨着眼睛。

  四、了解学生掌握课文的情况。

  1.出示习题,填上恰当的词语。

  多美的()

  高兴地()

  绿绿的()

  青青的()

  亮晶晶的()

  弯弯的()

  静悄悄的()

  呜呜的()

  师:我们来看一看课文中怎么说的。

  2.出示习题,你会连线吗?

  3.指导“我会写的字”。

  教师板书讲解:她,女字旁,女同学用“她”来代替最合适,还有谁适合?妈妈、阿姨、姥姥、女老师等。为了区分男、女,男同学用哪个“她、他”?都有谁合适用“他”呢?爸爸、叔叔、爷爷等。

  师:请用“送”、“过”组一个你最想组的词语,说一句你最想说的话。

  师:请你说一句话,要求是句子中带有“时”、“让”这两个字,看谁说得通顺、流利。最后学生在书上书写生字。

  五、运用新词语,我说夏夜美。

  师:刚才同学们词语搭配得很恰当,句子说得很通顺、流利。你能用课文中的词语描述一下我们身边的夏夜美景吗?看谁描述得最美。

  教师出示图片:星空、花园、池塘、街道。学生也可以不受约束,自由表达。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示、补充,使学生从中受到启示,让语言更加完善。)

  六、总结。

  师:大家描述的夏夜真美呀!让我们期待夏夜的到来吧!让我们身边经常有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让月亮笑起来,让星星高兴地眨着眼睛,这样夜色会更美。

  教学反思:我通过谈话导入,让学生记起昨日所学,这节课的重点在于朗读,我设计了几个课文头像,选取几个学生戴上头像扮演相应的头像,学生显得特别兴奋,因为好玩又好看的头像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珍贵的礼物,我对于表演的好的学生,我会将头像奖励给他,结果在下台之后,别的学生读的时候他也一样读的特别认真,我想这就是一种激励。之后是作业巩固阶段,我让学生在名词前加上合适的形容词,这一环节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体现小动物们的高贵品质,学生从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2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夏夜的景美,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

  2、 会写送、过2个字。

  【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4幅头饰、词语卡片。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小蜻蜓想练飞行,谁把词语读正确了,蜻蜓就能顺利地飞过去了。

  课件出示词语:

  睡莲、蚂蚁、蜻蜓、萤火虫、哭声、趴在、一根水草、非常、感激、谢谢、爬上来、着急

  谁会帮忙?

  开火车读、齐读。

  小结:谢谢你们,是你们的认真朗读帮助我飞到了终点。

  通过创设情境,在游戏中复习认读词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为体会文中助人为乐的精神埋下伏笔。

  二、读悟课文

  1、课件出示夏夜情景图:

  一个夏天的夜晚,公园里静悄悄地。

  2、课件出示:

  小蚂蚁往水草上爬和哭的动作。

  3、小蚂蚁的哭声被睡莲姑姑听到了,出示对话场景一:

  睡莲问:小蚂蚁,你怎么啦?

  小蚂蚁说:我不小心掉进池塘,上不了岸啦!

  快上来吧!睡莲弯弯腰,让他爬了上来。

  小蚂蚁非常感激,连声说:谢谢您,睡莲姑姑。

  睡莲说:今晚就在这儿住下吧!你瞧,夏夜多美啊!

  小蚂蚁摇摇头,说:我得回家。要不,爸爸妈妈会着急的。

  ⑴ 自己去读读看,相信你们一定会读得很棒。

  ⑵ 同桌分角色练读对话。

  (说的话用红字标出)

  ⑶ 交流:老师也很想读读,睡莲姑姑是长辈,老师来读,你们来当小蚂蚁。

  睡莲姑姑的话该怎么读,谁来给我提个醒?

  在学生的提醒下随机指导朗读:

  ① 读第一次对话:

  睡莲问:小蚂蚁,你怎么啦?

  (是关心、奇怪、吃惊的语气)

  小蚂蚁说:我不小心掉进池塘,上不了岸啦!

  (伤心、难过、哭着企求)

  小结: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思,想象着自己就是童话中的人物,把你的理解通过你的朗读把他表达出来,这样的朗读就会有声有色。

  ② 找学习伙伴合作练读第二、三次对话。

  ③ 师生分角色合作读。你们真会读书,还会联系对话中的提示语弯弯腰、非常感激、连声、摇摇头来读好对话。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带着个人的理解感悟去朗读,去思考。让学生去提醒别人怎样读好对话,会抓提示语读,会想象画面读,会合作朗读,体现了学习主体性。

  4、他们的对话被小蜻蜓听见了,出示对话场景二:

  他问:睡莲姑姑,有什么事吗?

  小蚂蚁想回家,可我没办法送他。

  蜻蜓说:让我来送小蚂蚁吧!

  睡莲问:天这么黑,你能行吗?

  萤火虫说:我来给你们照亮。

  ⑴ 自由练读。

  ⑵ 你最喜欢谁,你就选谁的话来读。

  ⑶ 指名分角色读。

  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

  ⑷ 赛读。

  小结:是呀,睡莲姑姑、蜻蜓、萤火虫都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最好的方法来帮助小蚂蚁度过难关。

  此环节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读,通过自由练读、选角色读、分角色合作读、赛读,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评价点拨理解,使学生对小动物们的美好心灵的感悟在读中步步深入。保证了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己去读书、去思考、去探究。

  5、他们是这样说的,那又是怎么做的`呢?

  ⑴ 出示课件配乐欣赏:

  师旁白:小蚂蚁告别了睡莲姑姑,爬到小蜻蜓的背上。他们飞呀飞,飞过静静的池塘,飞过青青的高山,飞过绿绿的草坪,飞到一座花坛前,小蚂蚁到家了。

  ⑵ 说说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6、多美的景色,多感人的故事,那就赶快来读一读吧。

  ⑴ 自由朗读课文13~16节。

  ⑵ 质疑理解:

  飞机就是小蜻蜓。

  ⑶ 课件出示:

  他们飞过青青的假山,飞过绿绿的草坪,飞到一座花坛前,小蚂蚁到家了。

  指名读、赛读、背诵积累。

  在动态优美的环境中,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一起跟随着走进这如诗如画般助人为乐的童话王国。他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夏夜的景美,更是人物的心灵美。此时无声胜有声,还有比这含义更深的说教吗?老师营造了和谐平等的对话氛围,学生感受到了动物们的真情帮助,完全被夏夜的不同一般的美所陶醉。读中感悟,以读促情。通过反复的读书练习,紧紧抓住了记忆的关键期,形成全面丰厚的积累。

  6、分角色表演:

  如果我们把这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搬到舞台上表演,需要哪些演员?

  ⑴ 四人小组分角色排练:

  由小组长分工,哪个小组特别认真奖一个头饰上台表演。

  ⑵ 指名小组上台合作表演:

  其他同学会看、会听、会评,你认为他演得好,伸出大拇指来夸夸。

  7、编对话:

  小蚂蚁到家了,他会怎么说?朋友们呢?

  8、出示句子:

  星星看见了,高兴地眨着眼。

  老师采访学生:

  小星星,你能告诉大家,你高兴什么?

  9、齐读最后一句:

  啊,多美的夏夜呀!

  各有各的读法,各有各的理解。再齐读课题。

  小结:夏夜不光景美,而且小动物们的助人为乐心灵更美,让月亮笑起来,让星星高兴地眨着眼睛。

  语言学家曾说阅读是读者对文本的再创造。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头脑中的内部语言进行二度创造带头饰表演、编对话、被采访。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合作表演,体会童话世界的趣味性和人文性。把美丽的童话搬上舞台,学会揣摩语言、运用语言、表现语言,学生就喜欢读书,主动地要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三、书写指导送、过

  1、 观察两个字的共同点。

  2、 注意看,怎样写好走之儿,说说关键笔。

  3、 师范写,生书空。

  4、 学生摆好姿势描一个,写一个。

  四、课堂拓展阅读

  迷人的夏夜

  夏夜,静悄悄的。花儿睡了,小草睡了,树木也睡了。

  水池里,睡莲花闭上了美丽的眼睛。绿绿的大叶子上,停着一只蜻蜓,像一架小飞机停在机场上。

  池边的草地里,青蛙呱呱唱歌,纺织姑娘在拉琴,金铃子在摇铃。

  天上,月亮婆婆笑弯了眉,星星眨着调皮的眼睛。风儿轻轻地吹着。

  萤火虫提着小灯笼,在空中飞呀,飞呀,一闪一闪,一闪一闪!

  夏天的夜晚多迷人啊!

  拓展课外阅读是语文标准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们为学生订阅的《同步阅读》,既有趣味性,又与课文相配套,有针对性选择朗读,进行课堂拓展和课外延伸,大大提高了教学的密度与效率。

  【反思】

  这是我在市新课程骨干教师研讨班上的一节课。故事讲的是在一个美丽的夏夜,一只小蚂蚁掉进池塘,是睡莲、蜻蜓、萤火虫帮助它回到了家。通过课件情境图的渲染,我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读书和与童话故事里的小动物间的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感悟夏夜的景色美,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文章篇幅较长,怎样把握人物的对话语言,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由自读自悟、选择喜欢的角色朗读、找学习伙伴合作读、小组分角色读、带头饰表演读等,引导学生去提醒怎样读好睡莲姑姑的话,使学生完全处于学习的主动状态,自主发现朗读要联系对话的提示语,会想象画面走进人物的心里去读。由此,场景二的对话朗读,就让学生带着个人的理解、感悟去赛读。同时通过动态的课件演示,创设情景,展示动物们怎样帮助的过程,使朗读更加充分,又能逐步深入。最后在表演中、在课堂拓展阅读中感受文本语言的魅力,提升阅读的兴趣。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相关文章: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04-14

《夏夜多美》教学反思04-03

夏夜多美说课稿01-03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1-08

《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5-09

《太阳》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6-23

《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1-10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搭石》07-28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第二课时08-01

《小河与青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4-09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夏夜多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1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一个夏天的夜晚,公园里静悄悄的。一只小蚂蚁不小心掉进池塘里,大家想一想是谁救了他?

  二、出示头饰,板书。

  出示睡莲姑姑。师:她怎么救小蚂蚁的?(学生表演睡莲姑姑说的话。)

  出示小蜻蜓。师:他如何帮助小蚂蚁的?(学生表演小蜻蜓送小蚂蚁回家。)

  出示萤火虫。师:他做了什么呢?(学生表演萤火虫飞来“点起小灯笼”。)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对上一节课的内容有所回顾,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也起到上下文衔接的重要作用。】

  三、出示字幕,质疑解疑。

  教师表演引读:小蚂蚁爬上“飞机”......

  学生表演补充:萤火虫在前面点起了(亮晶晶的)小灯笼。

  师:“飞机”是真的吗?在课文当中指的.是谁?把小蜻蜓比喻真的飞机,所以加上“”号。

  教师表演引读:蜻蜓飞呀飞,飞过......

  学生表演补充:飞过(青青的)假山,飞过(绿绿的)草坪,飞到一座花台前,小蚂蚁到家了。

  师:小蚂蚁高兴吗?为什么?到家了,大家都帮助他,睡莲姑姑、小蜻蜓,还有萤火虫。帮助小蚂蚁回家,他们也很高兴。看到他们互相帮助你高兴吗?

  再读:读出夏夜的美,读出小蚂蚁到家的喜悦心情。

  教师表演引读:星星看见了......

  学生表演补充:(高兴地)眨着眼睛。

  师:星星看见了为何高兴地眨着眼睛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师生共同表演:啊,(多美的)夏夜呀!

  师:夏夜哪儿美,课文中怎么说的?只是讲了夏夜景色美吗?在夏夜景色美的烘托下,还体现了哪儿美?体现了小动物们相互帮助的品质美,这深深打动了星星,他高兴地眨着眼睛。

  四、了解学生掌握课文的情况。

  1.出示习题,填上恰当的词语。

  多美的()

  高兴地()

  绿绿的()

  青青的()

  亮晶晶的()

  弯弯的()

  静悄悄的()

  呜呜的()

  师:我们来看一看课文中怎么说的。

  2.出示习题,你会连线吗?

  3.指导“我会写的字”。

  教师板书讲解:她,女字旁,女同学用“她”来代替最合适,还有谁适合?妈妈、阿姨、姥姥、女老师等。为了区分男、女,男同学用哪个“她、他”?都有谁合适用“他”呢?爸爸、叔叔、爷爷等。

  师:请用“送”、“过”组一个你最想组的词语,说一句你最想说的话。

  师:请你说一句话,要求是句子中带有“时”、“让”这两个字,看谁说得通顺、流利。最后学生在书上书写生字。

  五、运用新词语,我说夏夜美。

  师:刚才同学们词语搭配得很恰当,句子说得很通顺、流利。你能用课文中的词语描述一下我们身边的夏夜美景吗?看谁描述得最美。

  教师出示图片:星空、花园、池塘、街道。学生也可以不受约束,自由表达。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示、补充,使学生从中受到启示,让语言更加完善。)

  六、总结。

  师:大家描述的夏夜真美呀!让我们期待夏夜的到来吧!让我们身边经常有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让月亮笑起来,让星星高兴地眨着眼睛,这样夜色会更美。

  教学反思:我通过谈话导入,让学生记起昨日所学,这节课的重点在于朗读,我设计了几个课文头像,选取几个学生戴上头像扮演相应的头像,学生显得特别兴奋,因为好玩又好看的头像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珍贵的礼物,我对于表演的好的学生,我会将头像奖励给他,结果在下台之后,别的学生读的时候他也一样读的特别认真,我想这就是一种激励。之后是作业巩固阶段,我让学生在名词前加上合适的形容词,这一环节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体现小动物们的高贵品质,学生从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2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夏夜的景美,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

  2、 会写送、过2个字。

  【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4幅头饰、词语卡片。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小蜻蜓想练飞行,谁把词语读正确了,蜻蜓就能顺利地飞过去了。

  课件出示词语:

  睡莲、蚂蚁、蜻蜓、萤火虫、哭声、趴在、一根水草、非常、感激、谢谢、爬上来、着急

  谁会帮忙?

  开火车读、齐读。

  小结:谢谢你们,是你们的认真朗读帮助我飞到了终点。

  通过创设情境,在游戏中复习认读词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为体会文中助人为乐的精神埋下伏笔。

  二、读悟课文

  1、课件出示夏夜情景图:

  一个夏天的夜晚,公园里静悄悄地。

  2、课件出示:

  小蚂蚁往水草上爬和哭的动作。

  3、小蚂蚁的哭声被睡莲姑姑听到了,出示对话场景一:

  睡莲问:小蚂蚁,你怎么啦?

  小蚂蚁说:我不小心掉进池塘,上不了岸啦!

  快上来吧!睡莲弯弯腰,让他爬了上来。

  小蚂蚁非常感激,连声说:谢谢您,睡莲姑姑。

  睡莲说:今晚就在这儿住下吧!你瞧,夏夜多美啊!

  小蚂蚁摇摇头,说:我得回家。要不,爸爸妈妈会着急的。

  ⑴ 自己去读读看,相信你们一定会读得很棒。

  ⑵ 同桌分角色练读对话。

  (说的话用红字标出)

  ⑶ 交流:老师也很想读读,睡莲姑姑是长辈,老师来读,你们来当小蚂蚁。

  睡莲姑姑的话该怎么读,谁来给我提个醒?

  在学生的提醒下随机指导朗读:

  ① 读第一次对话:

  睡莲问:小蚂蚁,你怎么啦?

  (是关心、奇怪、吃惊的语气)

  小蚂蚁说:我不小心掉进池塘,上不了岸啦!

  (伤心、难过、哭着企求)

  小结: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思,想象着自己就是童话中的人物,把你的理解通过你的朗读把他表达出来,这样的朗读就会有声有色。

  ② 找学习伙伴合作练读第二、三次对话。

  ③ 师生分角色合作读。你们真会读书,还会联系对话中的提示语弯弯腰、非常感激、连声、摇摇头来读好对话。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带着个人的理解感悟去朗读,去思考。让学生去提醒别人怎样读好对话,会抓提示语读,会想象画面读,会合作朗读,体现了学习主体性。

  4、他们的对话被小蜻蜓听见了,出示对话场景二:

  他问:睡莲姑姑,有什么事吗?

  小蚂蚁想回家,可我没办法送他。

  蜻蜓说:让我来送小蚂蚁吧!

  睡莲问:天这么黑,你能行吗?

  萤火虫说:我来给你们照亮。

  ⑴ 自由练读。

  ⑵ 你最喜欢谁,你就选谁的话来读。

  ⑶ 指名分角色读。

  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

  ⑷ 赛读。

  小结:是呀,睡莲姑姑、蜻蜓、萤火虫都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最好的方法来帮助小蚂蚁度过难关。

  此环节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读,通过自由练读、选角色读、分角色合作读、赛读,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评价点拨理解,使学生对小动物们的美好心灵的感悟在读中步步深入。保证了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己去读书、去思考、去探究。

  5、他们是这样说的,那又是怎么做的`呢?

  ⑴ 出示课件配乐欣赏:

  师旁白:小蚂蚁告别了睡莲姑姑,爬到小蜻蜓的背上。他们飞呀飞,飞过静静的池塘,飞过青青的高山,飞过绿绿的草坪,飞到一座花坛前,小蚂蚁到家了。

  ⑵ 说说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6、多美的景色,多感人的故事,那就赶快来读一读吧。

  ⑴ 自由朗读课文13~16节。

  ⑵ 质疑理解:

  飞机就是小蜻蜓。

  ⑶ 课件出示:

  他们飞过青青的假山,飞过绿绿的草坪,飞到一座花坛前,小蚂蚁到家了。

  指名读、赛读、背诵积累。

  在动态优美的环境中,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一起跟随着走进这如诗如画般助人为乐的童话王国。他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夏夜的景美,更是人物的心灵美。此时无声胜有声,还有比这含义更深的说教吗?老师营造了和谐平等的对话氛围,学生感受到了动物们的真情帮助,完全被夏夜的不同一般的美所陶醉。读中感悟,以读促情。通过反复的读书练习,紧紧抓住了记忆的关键期,形成全面丰厚的积累。

  6、分角色表演:

  如果我们把这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搬到舞台上表演,需要哪些演员?

  ⑴ 四人小组分角色排练:

  由小组长分工,哪个小组特别认真奖一个头饰上台表演。

  ⑵ 指名小组上台合作表演:

  其他同学会看、会听、会评,你认为他演得好,伸出大拇指来夸夸。

  7、编对话:

  小蚂蚁到家了,他会怎么说?朋友们呢?

  8、出示句子:

  星星看见了,高兴地眨着眼。

  老师采访学生:

  小星星,你能告诉大家,你高兴什么?

  9、齐读最后一句:

  啊,多美的夏夜呀!

  各有各的读法,各有各的理解。再齐读课题。

  小结:夏夜不光景美,而且小动物们的助人为乐心灵更美,让月亮笑起来,让星星高兴地眨着眼睛。

  语言学家曾说阅读是读者对文本的再创造。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头脑中的内部语言进行二度创造带头饰表演、编对话、被采访。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合作表演,体会童话世界的趣味性和人文性。把美丽的童话搬上舞台,学会揣摩语言、运用语言、表现语言,学生就喜欢读书,主动地要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三、书写指导送、过

  1、 观察两个字的共同点。

  2、 注意看,怎样写好走之儿,说说关键笔。

  3、 师范写,生书空。

  4、 学生摆好姿势描一个,写一个。

  四、课堂拓展阅读

  迷人的夏夜

  夏夜,静悄悄的。花儿睡了,小草睡了,树木也睡了。

  水池里,睡莲花闭上了美丽的眼睛。绿绿的大叶子上,停着一只蜻蜓,像一架小飞机停在机场上。

  池边的草地里,青蛙呱呱唱歌,纺织姑娘在拉琴,金铃子在摇铃。

  天上,月亮婆婆笑弯了眉,星星眨着调皮的眼睛。风儿轻轻地吹着。

  萤火虫提着小灯笼,在空中飞呀,飞呀,一闪一闪,一闪一闪!

  夏天的夜晚多迷人啊!

  拓展课外阅读是语文标准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们为学生订阅的《同步阅读》,既有趣味性,又与课文相配套,有针对性选择朗读,进行课堂拓展和课外延伸,大大提高了教学的密度与效率。

  【反思】

  这是我在市新课程骨干教师研讨班上的一节课。故事讲的是在一个美丽的夏夜,一只小蚂蚁掉进池塘,是睡莲、蜻蜓、萤火虫帮助它回到了家。通过课件情境图的渲染,我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读书和与童话故事里的小动物间的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感悟夏夜的景色美,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文章篇幅较长,怎样把握人物的对话语言,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由自读自悟、选择喜欢的角色朗读、找学习伙伴合作读、小组分角色读、带头饰表演读等,引导学生去提醒怎样读好睡莲姑姑的话,使学生完全处于学习的主动状态,自主发现朗读要联系对话的提示语,会想象画面走进人物的心里去读。由此,场景二的对话朗读,就让学生带着个人的理解、感悟去赛读。同时通过动态的课件演示,创设情景,展示动物们怎样帮助的过程,使朗读更加充分,又能逐步深入。最后在表演中、在课堂拓展阅读中感受文本语言的魅力,提升阅读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