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06 08:20:0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设计

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可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从而更深入地认识平面图形,并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建立空间观念。

  4.通过设计一种互动的拼图形式手工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他们对于图形的好奇心,并通过活动中的成功体验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使学生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学生用:四种立体图形、四种平面图形、剪刀、纸。

  教师用:四种平面图形、课件

  教学过程:

  师 生 活 动

  设 计 思 想

  动手

  操作

  感知

  “面在

  体上”

  1.导入新课。(出示由各种平面图形拼成的小汽车。)

  师:小朋友,你看到这辆漂亮的小汽车是由哪些形状拼成的呢?快来认一认、指一指吧。(例如: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请用中文回答。

  教师将学生回答后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师:今天我们就是要来认识这四个图形。

  2.感知“面在体上”。

  a、分给每组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师:小朋友们,你们桌上有四个图形在藏着哦!快来找找看吧!我来告诉你们我是从哪里找到这些图形的。第一个图形是一个正方形,我在书本上找到了它。第二个图形是一个三角形,我在铅笔盒上找到了它。第三个图形是一个圆形,我在水杯上找到了它。最后一个图形是一个长方形,我在橡皮擦上找到了它。快快一起来找找看,看你们能不能找到更多的图形藏在哪些物体里呢?

  各组合作操作。小组汇报。

  在几何形状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如何从三维图形中找到相应的二维图形。例如,在长方体上我们可以找到上面是长方形的面;在正方体上我们可以找到是正方形的面;在圆柱上我们可以找到是圆形的底面;在三棱柱上我们可以找到是三角形的侧面。这个过程也可以通过课件演示来展示给学生们。教师可以总结这个过程并在课件演示中呈现。

  师:从长方体的顶面上找到了一个平面矩形;从正方体的侧面上找到了一个平面正方形;从圆柱的底面上找到了一个平面圆;从三棱柱的侧面上找到了一个平面三角形。

  b、师:老师想将这些几何体上的四个图形拿下来,放在纸上展示,你有什么好主意吗?(生:可以在边缘处画出图形的轮廓,然后将其剪下来。)

  师:那请你们四人小组一起合作,每位成员画一个独特的图形。完成后,请将它们剪下来。

  学生动手操作。

  师:这四个刚剪下的图形和我们以前学习的立体图形是不一样的。它们之间存在一些不同之处。首先,立体图形具有多个面,而这些图形只有一个面。此外,立体图形可以站立,而平面图形不能。以上所述为原创内容。

  教师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图形只是一种薄薄的形状,类似于这样的图形,我们称之为平面图形。(板书:平面图形)。

  为了满足一年级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知需求以及他们现有的知识基础,我们设计了一个创意的学习活动。我们展示了一辆由各种平面图形拼成的.汽车,并要求学生找出他们已经认识的图形。这个活动旨在引入新课程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今天所学的图形其实是来源于我们之前学过的立体图形中的一个面。

  在上一步“寻找”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从形体出发”的理解,并在思考如何搬运的过程中展开了设计。在绘制图纸的过程中,我们让学生亲身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差异。

  我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更好的揭示了体和面的关系,帮助这一环节的教学。

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可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从而更深入地认识平面图形,并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建立空间观念。

  4.通过设计一种互动的拼图形式手工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他们对于图形的好奇心,并通过活动中的成功体验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使学生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学生用:四种立体图形、四种平面图形、剪刀、纸。

  教师用:四种平面图形、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感知“面在体上”

  1.导入新课。

  (出示由各种平面图形拼成的小汽车。)

  师:孩子,你看到这辆漂亮的小汽车了吗?它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请你指出并告诉我。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教师将学生回答后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师:今天我们就是要来认识这四个图形。

  据了解,虽然没有正式的学习过平面图形,但是为了满足一年级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知需求以及他们现有的知识基础,我们设计了一个创意的学习活动。我们展示了一辆由各种平面图形拼成的汽车,并要求学生找出他们已经认识的图形。这个活动旨在引入新课程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感知“面在体上”。

  a、分给每组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师:小朋友们,你们桌上有四个图形在藏着哦!快来找找看吧!我来告诉你们我是从哪里找到这些图形的。第一个图形是一个正方形,我在书本上找到了它。第二个图形是一个三角形,我在铅笔盒上找到了它。第三个图形是一个圆形,我在水杯上找到了它。最后一个图形是一个长方形,我在橡皮擦上找到了它。快快一起来找找看,看你们能不能找到更多的图形藏在哪些物体里呢?

  各组合作操作。

  小组汇报。

  从长方体的顶面上找到了一个平面矩形;从正方体的侧面上找到了一个平面正方形;从圆柱的底面上找到了一个平面圆;从三棱柱的侧面上找到了一个平面三角形。

  课件演示──面从体上分离的过程。

  教师小结。

  课件演示。

  师:从长方体的顶面上找到了一个平面矩形;从正方体的侧面上找到了一个平面正方形;从圆柱的底面上找到了一个平面圆;从三棱柱的侧面上找到了一个平面三角形。

  这一过程的设计主要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平面图形”这一抽象的概念,对他们而言在理解上有很大的难度。因此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今天所学的图形其实是来源于我们之前学过的立体图形中的一个面。

  b、老师:我想将这四个几何图形从这些立体结构上取下来放在纸上,你能帮我想想怎么做吗?

  (生:沿着表面的边缘描出图形。)

  师:那请你们四人小组一起合作,每位成员画一个独特的图形。完成后,请将它们剪下来。

  学生动手操作。

  师:那么你认为我刚刚剪下的这四个图形与我们之前学习的立体图形是否相同?它们有哪些不同之处呢?请用中文回答,并将原始回答粘贴在回复中。

  (生:立体图形是由三维空间中的各种曲面组成的,而平面图形只有一个平面。立体图形以其多个面的特点而闻名,而平面图形只有一个面。与平面图形不同,立体图形具有空间存在的性质,可以在地面或其他平面上站立。这些特征使得立体图形在实际应用中更加广泛,例如建筑设计、工程制图等。

  在上一步“寻找”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从形体出发”的理解,并在思考如何搬运的过程中展开了设计。在绘制图纸的过程中,我们让学生亲身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差异。

  教师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图形只是一种薄薄的形状,类似于这样的图形,我们称之为平面图形。(板书:平面图形)。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数学”不如“做数学”。学生对动手操作都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和参与意识,以上设计的操作情境,是为了使学生的思维发端于动作,以动诱思,以思促动,帮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面在体上”。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但对体和面的关系理解得还不透彻,因此我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更好的揭示了体和面的关系,帮助这一环节的教学。

  (二)动手操作,认识平面图形

  1.认识长方形。

  师:我们首先来了解长方形,请你从学具袋中找出长方形。请你观察一下、数一数、折一折,与组内讨论一下,你发现了什么?请将之前的内容修改为原创内容,并用中文回答。

  学生汇报。

  (生:有一个四边形,它有四条边和四个角。这个四边形的两条边相等且较长,另外两条边也相等但较短。学生描述了这个四边形,但他的描述可能不完整。老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补充更多的描述信息。

  课件演示长方形的这些特征,老师进行小结。

  这一过程通过看数、折、看等活动,让学生自已发现长方形的特征。

  老师手中拿着一个长方形,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无论我怎样移动它的位置,它始终保持着长方形的形状。让我们一起来确认一下,无论我们如何调整它的位置,它都依然是一个长方形哦!

  通过让学生观察和辨认环境中的各种长方形,帮助他们理解长方形的特征和性质。让学生通过感知这些特征,能够判断出某个图形是否为长方形。

  师: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吗?(学生说)

  看生活中的长方形,课件演示。

  让学生感知图形就在身边,从生活中来。

  请你用6根小棒搭一个长方形。

  学生展示。

  进一步帮助学生感知长方形的特征。会用6根小棒搭长方形的学生一定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2.认识正方形。

  出示正方形,请学生从学具袋中找出正方形。

  师:请你用刚才的方法试一试,然后说一说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

  (生:一个图形有四条边和四个角,这些边的长度都相等。学生描述的内容可能有所遗漏,老师需要给予引导。

  课件演示正方形的这些特征,老师进行小结。

  老师改就手中正方形的位置,请小朋友认一认还是不是正方形,得出无论怎么放都是正方形。

  师: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吗?(学生说)

  看生活中的正方形,课件演示。

  请你随意用几根小棒搭一个正方形。

  3.认识三角形。

  出示三角形,请学生从学具袋中找出三角形。

  师:请你仔细观察,然后说一说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

  (生:有三条边,三个角,学生的说明可能不完整,老师进行引导。)

  课件演示正方形的这些特征,老师进行小结。

  老师手中的三角形位置发生了变化,现在请小朋友们来观察一下,这个图形还是不是三角形。经过观察,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无论老师怎么放置这个三角形,它始终保持着三个边和三个角的特征,因此它仍然是一个三角形。

  师: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吗?(学生说)

  看生活中的三角形,课件演示。

  4.认识圆形。

  出示圆形,请学生从学具袋中找出圆形。

  师: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的吗?(学生说)

  看生活中的圆形,课件演示。

  出示一个球,这个是不是圆形的呢?这是一个球体,它与我们今天学的平面圆形有什么不同呢?(触摸一下:圆形是平坦的,而球体是凸起的;球体还可以被拍打,但平面圆形不能被拍打。)

  在本课程中,小组活动是设计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能够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从而在小组学习中相互补充和互相学习。同时,这个过程也必然涉及到动手操作。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方式更具体和形象化,因此让他们亲自动手去尝试和发现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知识才能被他们所接受并更好地理解。

  (三)巩固深化,进一步加强认识。

  师:老师这里有很多的图形,请你在看见它时,大声的喊出它的名字。

  课件出示各类图形(平面的与立体的)。

  为了使练习不那么枯燥乏味,我设计了一种新的形式和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练习中更加熟练地认识到这四个平面图形,并且在练习时也能保持兴趣,就像在与自己的朋友一起玩耍一样。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你又学习了哪些形状呢?现在是时候和它们告别了。老师呼唤一个,你来找出它并与它说再见,然后把它放回学具袋里。请

  这一过程不仅能够检验学生是否已经理解了这四个图形的概念,还能培养学生整理学习用具的良好习惯。

【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09-21

《认识图形》的教学设计06-17

《认识立体图形》的教学设计11-01

小班数学教学设计《认识图形宝宝》05-16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04-12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07-28

《组合图形面积》教学设计03-04

图形与变换教学设计04-11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