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颗钻石》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1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当我们仰望夜空,会看见满天璀璨的星星,它们闪闪烁烁,让我们产生了许多美妙的遐想。(配星空图)
2、在夜空的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我们称它们为北斗七星。
3、在这七颗晶亮的星星背后有一个美丽而感人的童话故事,它就是来自大文豪托尔斯泰笔下的`《七颗钻石》。(出示课题)齐读
二、质疑问难,走进课文。
1、每篇课文都是从课题开始的,看了这篇课文的题目《七颗钻石》,你的脑海中产生了什么疑问?
2、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这篇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那么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按要求预习。(课件出示)
①放声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读后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序号。
②拿出笔圈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一边画一边读。想一想是什么意思。
2、汇报交流生字学习情况。(课件出示)
钻石焦渴水罐反正递给绊倒唾沫瞬间涌出清澈新鲜
忍不住焦渴而死喜出望外匆匆忙忙
①带拼音指名领读词语,齐读。
②去掉拼音指名学生认读词语,男女生对读。
③去掉词语伙伴认读生字,开火车读。
④出示会认的8个生字带拼音读一读,去掉拼音认一认,说一说识记方法。
⑤多音字:咽和累的不同读音和组词。
⑥指导写字。罐舔累学生练写展示评价。
3、出示词语,说一说词语的意思。学生不理解的教师引导。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同学们现在我们把生字送会到课文中,你还认识他们吗?好,那就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什么时间,谁干什么,有什么变化,结果如何。
2、你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多么神奇的故事啊!默读课文,边读边用[ ]画出你认为变化神奇的句子。
3、交流语句,板书。
①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
②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银的。
③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④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随机板书:水罐:空→满→银→金→钻石、水流、星星
七颗钻石
水罐:空→满→银→金→钻石、水流、星星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认识“竟、匆”等几个生字,会写“渴、罐”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钻石、水罐,喜出望外”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1、能够表现课文第一段内容的课件。
2、课文插图和生词卡片。
3、随文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设置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播放课件)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谁来说一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2、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她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启发学生尽可能地展开各种想象,并说明理由。如,她会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然后再给自己的亲人喝;她会跑回家去,赶紧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
同学们的猜想都有道理,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七颗钻石》(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自读课文
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小组设计方式,保证每个组员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个人默读,画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并想一想为什么。
3、小组讨论故事中的神奇之处及原因。
全班交流
1、请各小组自选方式,汇报你们学习的第一题,即是否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可以派出代表拿生词卡片当小老师教读全班同学,或组员接读课文,或请老师和其他同学指定一生读某个自然段)
2、小组汇报课文中神奇的地方及神奇的原因,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或更正。
学生认为神奇的地方可能有以下几点,关于神奇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展开想象,体会到爱的力量,如:
a、“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从第1自然段中我们知道这是一场特大干旱,到处都没有水,而现在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多神奇啊!我想小姑娘一个人在深夜里勇敢地出来为母亲找水,一定找了很多地方,大河边、小溪旁、山泉下,可哪儿都没有水,她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上天被她的孝心感动了,给了她一罐水。
(教师板书:孝心感天)
b、“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水罐掉在地上应该是洒水或摔坏罐子,可现在罐子和水都好好的,真是神奇。小姑娘得到这罐水时,她自己渴极了也累极了,她多想喝一口水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呀。可她一心想着妈妈,在往回跑时被小狗绊倒。还是她的孝心使上天又给了她一个奇迹。
c、“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水罐由木头变成银的,实在是神奇!在那样干渴的情况下,母亲急需水,小姑娘也渴得要命,可她仍然把水分给了小狗一点儿,救了小狗一条命。小姑娘真的把动物当作了朋友,她的爱心又一次感动了上天,才有神奇的事发生。
(教师板书:爱心如银)
d、“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水罐由木做的变成银的,又变成金做的,神奇极了。母亲又渴又生着病,她多么需要这罐生命之水,可为了孩子,她放弃了水,也就放弃了生命,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使上天又一次创造了奇迹。
(教师板书:母爱似金)
e、“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水罐里能跳出钻石,能涌出救活万物的生命之水,七颗钻石能变成星星,真是神奇极了!小姑娘已经干渴到了极点,当她也忍不住要喝母亲让给自己的水时,却又强忍住渴,把水让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过路人。这种对陌生人的同情与爱,使天地为之动容,他们获得了水,还拥有了七颗星星。
(教师板书:爱心感动天地)
有感情朗读
1、自己选读认为这个故事最为神奇的段落。
2、我们来进行神奇故事接龙:老师读第1自然段,然后同学们自愿接读后面的段落。
第二课时
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全文
读读写写
焦渴而死清澈新鲜劳累竟然哀伤舔水反正
涌出喜出望外匆匆忙忙递给忍住凑上去咽唾沫
续编故事
1、(出示插图)同学们,《七颗钻石》这个故事太神奇了,仅一夜之间,这个木头水罐就在孝心、爱心、慈母心、同情心的感动下,变成了银的、金的,又跳出七颗钻石,变成星星,涌出生命之水。让我们认真观察图画,来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让它更美好,好吗?
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也可以共同合作编故事。
3、指名学生说自己编的.故事,教师注意在学生说的过程中点拨。
(如,七颗星星在空中闪闪发光,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辉。小姑娘把水罐轻轻地放在地上,清澈新鲜的水源源不断地流出来,很快成了一条小溪。溪水流进了大河,干裂的土地得到了滋润,裂开的口子愈合了,旱倒的草木庄稼又站了起来,树木重新长出绿叶,各种动物有了水有了食物,又活跃起来了。世界重新变得生机勃勃。人们走出家门,痛快地在小溪里取水喝,人们望着小女孩、母亲、过路人和那条在他们身边蹦来跳去的小狗明白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随文阅读
比较一下这篇文章和课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星星银元
从前有个小女孩,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她无依无靠,四处流浪。除了身上的衣服和好心人送的面包外,一无所有,但她非常虔诚和善良。
一次,她在野外遇到一个乞讨的穷人,就把手中的面包全部给了他。穷人感激地说:“你是个好心人,一定会有好报的!”往前走了没多久,又遇到一个小男孩光着头在哭。风呼呼地刮着,小女孩取下自己的帽子给了他。小男孩戴上帽子后,立刻不哭了。小女孩又往前走了一会儿,她看见一个小孩子没穿外套,在风中冻得直发抖,她又脱下自己的外套给他穿上。小孩子说:“姐姐,你真是一个好人。”再走一会儿,小女孩又看到一个没穿上衣的穷苦人蜷缩在一块石头后面,冻得发紫的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小女孩心想:这人太可怜了,反正我还有一条裙子,就把衬衫给他吧。于是毫不犹豫地把衬衫给了他。
天渐渐地黑了,她来到一片森林。这时又有一个小孩子请求小女孩把裙子给他。小女孩为难了,但她又一想:反正天已经黑了,谁也看不到我没穿衣服。于是,她又把裙子给了小孩。
当她一无所有地站在森林里时,突然天上的星星哭了,它们纷纷落下来,一些落在小女孩的身上,小女孩马上有了一套缀着金线的裙子。而落在地上的变成了亮晶晶的银币。小女孩把银币分给了穷苦人。
引导学生阅读“综合性学习提示”内容,小组交流开展活动情况。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朗读;体会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激发他们对待生活要充满爱心。
教学重难点:
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教具准备:
课件、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课件)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罕见大旱灾。这些就是旱灾造成的,你们看到了什么?是啊,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呢?(生:水)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童话故事《七颗钻石》,请同学们打开书80面,自己默读课文,看看水罐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
2 、点学生回答。
三、研读探究
1、自己读课文的第二段,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空水罐变成了有水的罐子?体验小女孩对妈妈的孝心
生答:对妈妈的爱。(板书:爱)
师:那么,你从课文中,那些词和句子体会到了小女孩对母亲的爱心呢?
生:小姑娘哪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师:想一想,小姑娘都去过哪儿呢?(生自由回答)
师:小姑娘去过这么多地方,可是哪也找不到水。她太累了,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想不想再读读这句话?
(自由读,点人读,齐读。)
师:你还从哪儿看出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心?
生: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学生抓住重点词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来读
点人读,齐读,读出对妈妈的爱
2、学习第三段,体验小姑娘对小狗的爱心
师:正是小女孩对妈妈的爱,空空的水罐,变成了装满水的水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三段,找出最使你感动的`句子,同桌互相读一读,说一说,这些句子为什么使你深受感动?
3、体会小女孩对小狗的关心
师:能带着对小狗的关心,把这句话读一读。(点人读,齐读)
4、体验母亲对小女孩的爱心
师:读得真不错,还有哪些句子还使你深受感动。
生:母亲说:“反正我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这句话说明了母亲对女儿的母爱。
师:母爱真伟大,你能带着对母爱的理解,读一读这句话吗?
(点人读,齐读)
5、体验小女孩对过路人爱心
生:(读“这时,小姑娘……递给过路人”)
师: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小女孩想喝水。
生: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
师:你能读出小姑娘想喝水的情景吗?(点人读,齐读)
师:她手捧着救命的水罐,她想的都是谁啊?(小组讨论)
师:多么善良又富有爱心的小姑娘啊!她想到了所有的人,却唯独没有想到自己,你想不想对小姑娘说点什么呀?(想)
师:(指名学生)你想说点什么啊?
师范读。
师:带着对这句话的理解再读
(生自由读,点人读。)
7.体会七颗星星的象征意义。
师:正是小姑娘的一次次爱心的付出,以及母爱感动了上天,让水罐跳出了七颗钻石并涌出了巨大的水流,孩子们,让我们带着美好的感情,齐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拓展
同学们,这就是童话的魅力,它能够把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通过童话故事来得以实现。让人们沉浸在美丽的童话世界中。同学们,我们现在每天都能够快乐和幸福的生活,不正是因为有了爱吗?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关心我的人,讲一讲和他们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呢?生自由说。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一、理解爱心的神奇力量,学会关爱他人,成为能献出爱心的人。
二、了解童话作品夸张、想象的特点。
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爱好。
教学重点
一、爱心的神奇力量。
二、丰富的想象。
教学构想
奇思妙想旨在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不应该由教师去讲解,而应由学生在学习了课文后自己去品味、感悟。在品味、感悟的基础上在发挥能力。《七颗钻石》是一篇童话,没有文字障碍,一定在学生自己阅读、朗读的基础上,讨论童话的主题。
课时:
一节
教学流程
讨论————朗读————想象————感悟
朗读设计
一、学生朗读
目的:初步感知、感受课文内容。
可以提的问题: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回答。(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二、教师范读
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
可以提的问题:感悟、认识小姑娘的爱心,学生可以考虑,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好?
三、学生朗读
目的:深入理解课文。(学生喜欢的句子、文段。)
可以提的问题:认识小姑娘爱心的宝贵,争取做一个具有爱心的人。
朗读层次
1、浅显了解
2、深入知道
3、品味含义
目的: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小姑娘高尚的心灵和纯洁可爱的形象。
教学环节
导入:每个同学都热爱自己的父亲、母亲,热爱自己的家人。比如关心爸爸妈妈下班累不累,爸爸妈妈下班后给他们倒一杯水,给他们拿拖鞋等等。
讨论: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入对课文内容的学习。
讨论的内容
1、爸爸妈妈是怎样爱我们的,举例;
2、作为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是怎样表达对父母的爱。
同学们的童年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童话故事则是陪伴我们的一位良师益友,为我们编织美丽的生活花环,给我们无穷想象的空间。大家都熟悉安徒生和格林,熟悉他们的《睡美人》、《白雪公主》、《灰姑娘》、《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姑娘》等。展示学生绘画作品(作品都是学生心目中最美最喜欢的童话人物),按作品顺序依次说出喜欢的理由。
什么是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通俗易懂、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世界,一个与你们有着同样年龄的小姑娘她有着对妈妈的爱心、对所有人的爱心。(对作者的了解,请同学们看课文下的注解。《七颗钻石》这是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主要作品有《塞瓦斯托波尔故事》《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板书:
童话七颗钻石
朗读
学生朗读课文
目的:感知课文内容。学生分散朗读,四人一组,每人一节,一生读,其余三人听,再推选代表在全班朗读。
问题: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朗读前要求学生注意:1、在课本上注音。2、思考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读准加·字的音:干涸(hé)水罐(guàn)绊(bàn)倒舔(tiǎn)净
一瞬(shùn)间咽(yàn)了一口唾(tuò)沫(mo)
讨论,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教师补充:这是写一个干旱之年,一个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和母亲两次让水的感人故事,所以,我们在朗读时,要有感情有表情的朗读。
教师范读
目的:理解文章大意。(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
问题:为了认识小姑娘的爱心,学生考虑,自己认为这篇童话哪些地方写得好。
讨论,出示三题,学生分小组讨论解决。
课文导读
1、水罐是神奇的,神奇在哪里?
2、发生了哪些变化?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般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3、最让你感动的情节是什么?
提示:小姑娘为母亲找水、给小狗喝、给过路人喝。三个情节比较得出爱心的主题。
板书:空木水罐————有水————端正地放着————银水罐————金水罐————七颗钻石————巨大的水流
想象
1、细读小姑娘为母亲找水的情节,圈出感人的词来。让我们来猜测一下,小姑娘找不到水,心情是怎样的?累的倒在地上,会做什么样的梦,好梦?恶梦?或联系自己口渴,要喝水,但到处找不到水最后渴醒了发挥你的想象,说说梦中的情景。
3、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心深深的感动了我们,也一定感动了否则,等他醒来时水罐里怎么会有水呢?这小狗和过路人都是真的?还是上帝的化身同学们想一想,是上帝的话他又是怎么想的'呢?写出上帝的心理活动。
板书:夸张、想象
讨论:正因为上帝对小姑娘的考验不再犹豫了,所以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般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七颗钻石飞到天上,变成北斗七星。这是全文最让人振奋的情节。(大熊星座即北斗星,在北天排列成斗(或勺)形的七颗亮星。用直线把勺形边上两颗星连接起来向勺口方向延长约5倍的距离,可找到北极星。故此两星又名指极星。北斗星是指示方向和认识星座的重要标志。)
感悟
品味朗读,《七颗钻石》透过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寄托了一个道德期盼:要尽量为别人着想。引导学生阅读这篇作品时,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小姑娘纯洁可爱的形象;透过喜出望外真想但就赶紧咽了一口唾沫等词语,感受小姑娘美好的心灵。同时,可以从题目上去加深对课文思想的理解。为什么不用一罐水而要用七颗钻石作标题?钻石和星星都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在短文中,它们正是纯洁心灵的幻化物。全班齐读第四节,启发学生来参与片段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大熊星座真的是这样来的吗?作者为何要这样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美好愿望?
提示:爱心像北斗齐七星那样普照人间,愿每个人都拥有爱心。
板书:爱心永恒普照人间
列夫托尔斯泰利用想象的翅膀,带给我们一个美丽而感人的爱心故事,我们不得不惊叹作家奇妙的想象本领,其实,我们大家的想象也是很丰富的,接下来,让我们也来腾飞我们的想象。
当堂作文训练
1、故事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假如你是作者,你会怎样写下去呢?试给故事续写一结尾。
2、课文开头是一片荒芜的旱灾景象,试想,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人们、大地将会怎样?反映久旱逢甘露的幸喜之景。
3、试想,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会成怎样的世界?
讨论,承第三个题目转入总结。
是啊,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有了爱心,我们才感到温暖,我们不但要沐浴爱心的温馨,更要懂得对别人付出爱,正如一首歌里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愿你们都能成为充满爱心的人,相信拥有爱心会让你充满神奇的力量。
板书设计童话七颗钻石
(想象)空木水罐————有水————端正地放着————银水罐————金水罐————七颗钻石————巨大的水流
主题爱心永恒普照人间
在组织学生谈体会时,可以先小组再全班。不管是就文说文还是联系生活说文,都要加以肯定。
内容简评七颗钻石
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
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小姑娘咽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般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中心意思:这篇童话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和她的母亲出于爱心多次让水而感动了上帝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的美好愿望。
写作特点:最主要的特点是丰富的想象。在作者笔下,水罐变得非常神奇,随着作者的想象而发生一次又一次的变化。但这些变化都非常符合读者的愿望,所以使人感到,这一切都是可能、而且是应该发生的。
归纳:小姑娘的水罐在不同的情况下五次展示了它的神奇
(找水)1、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心神奇1: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
(绊倒)2、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心神奇2:罐子端端正正地放着,水还满满的
(狗喝水)3、小姑娘对小狗的爱心神奇3: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母亲让女儿喝)4、母亲对女儿的爱心神奇4: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爱之所至)
(素不相识的人)5、把水罐递给过路人喝神奇5: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涌出巨大的水流,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大熊星座。
(小姑娘崇高的爱心)水罐写得这样神奇到底是为什么?是为了说明爱心的巨大力量
阅读课文,按要求作答。
1、为什么不用一罐水而要用七颗钻石作标题?
钻石和星星都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在短文中,它们正是纯洁心灵的幻化物。
2、括号中选择最恰当的词,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____________(干涸、干燥、干旱)了,草木丛林也都____________(打蔫、干枯、枯竭)了。许多人及动物都______________(焦虑、焦躁、焦渴)而死。
3、这篇童话第一段环境描写突出了什么?
说明旱情之严重,告诉人们:水,已经成了生存之水,生命之水。
4、小姑娘的水罐在不同的情况下五次展示了它的神奇:(小姑娘的水罐是神奇的,神奇在哪里?学生在课文中找出。)
第一次:小姑娘找不到水累倒了,醒来时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
第二次: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
第三次: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第四次: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第五次:水罐里变出了七颗大钻石和一股巨大的水流,那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变成了大熊星座。
5、作者把水罐写得这样神奇到底是为什么?提示:是为了说明爱心的巨大力量。
6、体会下面这个句子表达了怎样的美好愿望。
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答:表达了作者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的美好愿望。
7、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在草地上睡着了。也许她做了一个梦,请你发挥想象,用100多字把小姑娘的梦描述出来。(想象合理即可,有奇思妙想更好。)
8、大熊星座即北斗星,凭借它,人们夜里不会迷失方向;作者说它是小姑娘的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变成的,请说说你的理解。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交流
1、交流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简单交流。
2、交流作者。
二、读通课文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通字音,看准字形。
2、小组开火车读课文。
三、认字
1、读准字音:
“竟”“匆”为后鼻音,“绊”“咽”为前鼻音“葱”“凑”为平舌音,“瞬”为翘舌音。
“咽”为多音字。
2、开火车认读。
3、记忆字形。
4、组词竞赛。
5、开火车认字组词。
四、写字
1、重点指导:
⑴ “渴”“沫”“涌”左边相同,都是三点水。
⑵渴—竭、哀—享联系记忆。
⑶ “累”下边不是“系”,“舔”右下部不是“小”字。舔──添。
⑷ “凑”的左边不是三点水,“沫”的右边不是“未”。
2、学生书写。
3、听写。
第二课时
一、通读课文,提问
1、接力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了解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2、学生全班交流。
二、理解课文
1、第一自然段教学:
⑴齐读第一自然段。
⑵由泡泡中的提示语“我能体会到当时水是多么重要”引导第一自然段表达的主要内容。
⑶抓住“干涸”“干枯”“焦渴而死”等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水的重要。
2、主体部分教学:
对课文主体部分的教学可借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为线索来进行。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主要体现为: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⑴从空木水罐到有水木水罐: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⑵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等词句,体会小姑娘的心情,感受小姑娘对母亲的爱。正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再次显示出它的神奇。
⑶水罐变成银的:引导学生由第一自然段“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想象:小狗可能是因为渴极了走不动。
⑷水罐变成金的:小姑娘的母亲认为自己快要死了,把水让给小姑娘喝。水罐又一次变化的原因是母亲对小姑娘的爱,可见水罐的神奇并不在于小姑娘本身,而在于爱心。只要有人献出爱心,水罐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⑸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抓住“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等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了解小姑娘当时多么想喝水,从而体会她把水让给别人是多么动人的行为。
3、重点理把握“爱心”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比较几个故事情节:
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分水给小狗喝,母亲让水给小姑娘喝,小姑娘把水让给路人喝,从而得出“爱心”主题。
三、升华内容
理解课题。思考:为什么课文不用“神奇的水罐”“水罐的变化”“一罐水”等作题目,而用“七颗钻石”?
四、课后延伸
课后选做题。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课文重点词句;
2、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想象、联想能力;
3、展开丰富的想象,根据情境进行写作练习。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悟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爱好;
2、让学生感悟到“爱”的博大,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感悟“爱”的博大
具体课型: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课前准备:
1、自己上图书馆或互联网查找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了解其人其文;
2、熟悉《七颗钻石》,思考课后“探究练习二”;
3、每人收集一则“爱心故事”。
4、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北斗七星夜空图)师提问,指名生回答。
2、(出示课件)简介作者:
3、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位伟大的作家所写的一篇神奇而感人的童话故事,一同去感受它的魅力吧!请打开课文23、《七颗钻石》(板出课题)。
二、回顾文本检查预习
1、师:(出示字词课件),经过预习,你觉得哪些字词比较难记?
2、指名读生字、词语,相机区别干涸与干枯的.意思。
3、全班读生字、词语。
三、走入文本、整体把握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复述故事内容,能够完整的展现故事人物和情节;
(2)有什么新问题请把它写下来。
2、交流自读情况。
3、师生共同评价。
4、小结、过渡。
三、深入文本、探讨交流
1、课件出示问题:(要求小组合作学习)
2、交流:
问题一: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是怎样的呢?你从文中哪些自然段中知道?
1、指名学生回答
2、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3、指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说说自己从哪些词句体会到旱灾特别严重。
4、点评。
5、再指名其他学生说说。
6、课件出示旱灾严重图片,让学生感受旱灾的。严重所在。
7、指名学生感情读第一自然段。(体现朗诵指导的层次性)
8、小结、过渡。
问题二:小姑娘找水过程中,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她对妈妈的爱?
1、交流(抓住“却”“找呀找”“一座座”“一滴一滴”)。
2、点评。
3、指名学生感情读第二自然段。
5、发挥想象:
假如你是这位小姑娘你一滴一滴的终于把水罐接满了,此时你心里想些什么呢?(指名学生说说(交流)点评、感情读句子,抓住“太好了”)
6、过渡:这水罐从空的变成了装满水的罐,发生了多次变化,其中有一次是最神奇的,请默读课文,画出水罐变化的句子。说说你认为是哪一次变化最神奇?(指名学生读句子,相机感情读、引入以下问题)
问题三:课文中提到的过路人,他是普通人吗?他有可能是谁?
1、交流(指名学生说、点评、引导理解小姑娘对过路人的爱)
2、同桌分角色朗读(一生读过路人说的话,一生读小姑娘的话)
3、学生角色朗读
4、师小结。
5、过渡。
6、想象:此时大地上有了充足的水了,会变成什么样呢?(出示课件,生看,交流,点评,指名读文,生点评)
问题四:小姑娘的水罐神奇在哪里?为何水罐会发生这些神奇的变化?
1、小组代表说说
2、学生点评、引导学生理解
3、小结:这个罐子之所以神奇是因为它周围的人都充满了爱心,是“爱”让这个罐子变得神奇起来。
问题五:作者为何要把水罐写得这样神奇?他想歌颂什么?
1、课件出示表格,学生填表。
2、学生汇报填表情况。
3、师生点评。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播放音乐,师总结。
2、同学们,你身边肯定也有许多充满爱心的人,许多充满爱心的事,请把你知道的和“爱”有关的事讲给我们大家听听。(交流、播放图片、音乐)
五、布置作业激情升华
1、童话中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
2、请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为自己的星座来历创作一个童话故事。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钻石婚祝福语09-04
鲁迅《风筝》教学设计-教学设计07-08
《彩球的设计》教学设计04-07
教学设计09-04
aieiui教学设计 《aieiui》优秀教学设计优秀06-23
农业教学设计12-07
穷人教学设计01-08
《麻雀》教学设计01-09
桥教学设计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