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必备】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
《长津湖之水门桥》是由陈凯歌、徐克、林超贤监制,徐克执导,吴京、易烊千玺领衔主演,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
该片为《长津湖》续集,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在结束了新兴里和下碣隅里的战斗之后,七连战士们又接到了更艰巨的任务的故事。
七连艰巨的任务就是炸水门桥。
1950年11月,宋时轮第九兵团消灭了北极熊团后并对美军截杀,美军仓皇后退。
1.4万名美军逃到古土里时,继续逃跑必须要通过水门桥。水门桥其实并不算是一座桥,而是一座水坝,坝顶可以用来进行公路运输。
水坝,是拦截江河渠道水流以抬高水位或调节流量的挡水建筑物。因挡水需要,水坝通常是混凝土浇筑的实心体,而桥是下有桥墩,上横桥梁的结构。炸桥只要把桥墩炸了即可,炸实心水坝显然比炸桥要难得多。七连在空中有飞机轰炸、地面有坦克大炮射击的阻扰下进行炸坝,其难度可想而知。
电影《长津湖》开头,伍千里带着哥哥伍百里的骨灰回到故乡,《水门桥》结尾,伍万里又将哥哥伍千里的骨灰带回故土,此象征着为国奉献、牺牲精神的传承。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正是无数的先辈们前赴后继、以命拼来的。
电影里每个角色都有其鲜活的个性,不同的情感,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情感——爱国,七连的战士在异国他乡,奔赴水门桥的途中朝着祖国的方向敬礼,那种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此情此景非常燃,据说电影里的这个镜头是演员们集体想起来的情景,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而集体主义思想更是永放光芒,战士们前赴后继、奋勇炸桥,浑身上下燃放的都是集体主义光芒。
战士们谁都知道,这是一场生还希望无几的战斗,但为着祖国不受屈辱,为着七连的荣誉,每个战士都视死如归。《水门桥》最大的泪点是七连在司令员面前点名的时候,唯一的幸存者伍万里(易烊千玺饰):“第七穿插连应到157人,实到1人。”七连以仅身还一人的集体牺牲完成了炸水门桥的任务。
《长津湖》电影里的伍千里、梅生、再到余从戎、平河、谈子为等等,所有的角色,在《水门桥》中全部牺牲,这就是战争的残酷。
战争的残酷必须铭记,但须注意,反思战争的不应该是我们。
我们看过很多美国的战争大片,美国的战争片喜欢加进反战的元素,这做法是对的,因为美国很少是被侵略国,他们更多的时候是侵略国。因此美国的战争片反思战争是“良心发现“,但可悲可气的是中国居然有一帮假洋鬼子还时时刻刻教导中国的网民和读者反思战争呢,这种逆向反思是极端错误的,说难听点这是汉奸思想。中国对战争无需反思。中国是战争的受害者,中国拿什么反思?
我说美国的战争片反思战争是“良心发现“,这里”良心发现“是加引号的,因为美国通过其影视作品的夹带私货进行文化输出,潜移默化渗透,让很多曾经被美国侵略、欺凌的国家(包括中国)的人们反思战争,恐惧战争,这就是他们的阴险之处了。
美国的文化输出的核心阴险之处就在于让汉奸及其贤子孝孙发出这样的质疑口吻:当战争来临时,你愿意将你的孩子送上战场吗?
作为一个中国人,这句话应该加问号?但凡想加问号的,就是战争逆向反思的思想作祟。侵略者发动战争,被侵略者反制战争,奋起还击,不是理所应当的吗?说到底美国的“反战“片文化输出的目的'是让其他被美国侵略、欺凌的国家放弃对美国的自卫和反击,乖乖巧巧地缴枪投降。
炸水门桥的战士们以实际行动告诉侵略者,中国人是不可欺、不可辱的,中国人民绝不会在美帝面前颤抖。
或许观众对电影《水门桥》有一点遗憾,《水门桥》电影的最后,第三次炸桥(12月6日),将桥和原桥的根部彻底炸毁,炸的很彻底。
但,当天受困美军报告总部,要求制造8套M-2桥梁,美国强大的后勤部开始运作,日本三菱重工连夜制作了8套M--2型钢木标准桥梁,用C-119运输机在7日凌晨运往目的地。美军收到之后,经过一夜的施工,桥梁竟又被修复,此后美军得以仓皇逃脱。
因此炸水门桥的战斗没达到以往电影中的“大团圆”式的胜利,但我觉得电影告诉观众真实的历史,这就是如今的中国自信,特别是文化自信的表现——正视缺憾。通过三炸水门桥,干扰和阻碍了美军的军事行动,破坏了美军的军事计划,打击了美军的嚣张气焰,取得了小胜,而战争的胜利就是集小胜为大胜。
三炸水门桥的战斗,也是给了我们一个沉重教训,让我们意识到后勤保障的重要性,抗美援朝战争后期的战役中,我们吸取教训,完善后勤保障,部队现代化建设逐步推进。
最终美国鬼子乖乖坐到谈判桌前结束战争,正是无数次水门桥这样可歌可泣的战斗,一次次打击了美帝的气焰,一次次挑动和聚集了美军和美国人民的反战情绪。“美帝国主义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讲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讲理,要是讲一点理的话,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这是至理名言。
所以,不要小觑水门桥的这场战斗,对于这场战斗我们必须要反思,我们要反思为什么美国鬼子最终还是跑了。但对于战争,我们无需反思,需要反思战争的是侵略者!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2
抗美援朝是上个世纪的一件大事。“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果断决策下,我们英勇的志愿军战胜了装备特别精良的美国王牌军,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军威。抗美援朝的胜利,给中国带来了一个稳定的发生环境,对中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战。
有关抗美援朝的事迹,相信除了经历过惨烈战斗的志愿军战士们以外,大多中国人所了解的“抗美援朝”都是资料或者耳闻,随着时间流逝,这场英勇而激烈的战斗会被大家逐渐遗忘,这无疑是对那些用生命换来和平的英烈们最大的遗憾和不公平。
忘记历史,忘记苦难,忘记先烈就意味着背叛。
《长津湖之水门桥》,把抗美援朝战斗中的一段战役用电影的形式搬上银幕,让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可以坐在电影院亲身感受战争激烈与残酷的场面和战士英勇不屈的.精神。
因为春节节期间,《长津湖之水门桥》电影档期几乎场场爆满,为了避开观影高峰,我跟闺蜜8号晚上在万达影院看了这部期待已久的电影。
在观看之前,因为看了很多关于电影的宣传片,只是很想了解战役更多故事情节,但看完之后,那种激烈而残酷的场面和志愿军英勇不屈的精神让我震撼感动,终生难忘,这应该是拍摄电影的初衷吧!
电影开头,战士伍千里抱着参加抗战而牺牲的大哥伍百里的骨灰,给父母跪下,眼泪滴落在地板上,虽没有语言,却似乎看到一种复杂心理,有对战争的痛恨,有对父母的不舍,更有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这时候,收到紧急入队的通知,画面转到伍千里一个人站在小船里的背影,四周山水平静,这短暂的安宁氛围瞬间被美军的飞机打破,残酷的战争开始!画面的转变,也是和平与战争明显差别的切身感受。
在美式轰炸机震耳欲聋的轰炸下,偷偷跟着伍千里跑到部队的弟弟伍万里,亲眼看到好友张小山被炸身亡的惨烈场面,易烊千玺扮演的伍万里当时的惊恐,悲伤,绝望,心如刀绞全部写在脸上,让观看者佩服他的演技,更让人不觉泪目。
战士们穿着单薄的衣服在零下41度的冰天雪地里,寒冷侵袭加上食物被炸,只能啃着冻成冰球的土豆充饥,伍千里用身体捂化开土豆给弟弟吃,这个场面让人非常感动,本应该在父母跟前安享天伦,尽德尽孝的年纪,为了保家卫国,承担了流血牺牲的使命,与现在吃穿不愁生活安逸的年轻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同样感动的画面还有很多,年轻战士杨根思在长津湖战役中率领三排打退了敌方8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时候,他毅然决然地抱起炸药冲向地方与敌人同归于尽。杨根思牺牲前写下的三个“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导演特意给这三句话一个特写镜头,足以让每一个中国人热血沸腾,并凝聚成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
朱亚文扮演的“梅生”本来已经回家,但听到国家有难,没有多想,骑着单车赶到部队,为了不让妻儿担心,把自己的军功章还有女儿的照片带在身边,他的一句台词“战场的二次恐惧,书上说的,像当新兵的时候害怕,那感觉一模一样”道出了一个人正常的心理反应,但那种不可退让,没有选择的坚挺意志和为大家舍小家的爱国情怀却至情至深流露出来。
整部影片最戳中泪点的是吴军饰演的牺牲的场面。伍千里邀请雷公战争结束之后一起去他家生 雷公从之前的嘴硬拒绝到最后改口,“也不是不可以”。一句话折射出雷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战斗再次打响,雷公搬走标识弹的时候,嘴里哼着“人人都说,那个沂蒙山好。”,最后不幸被美军炸弹击中,临终时一直在喊“疼,疼死我了,......别把我一个人留在这里”。至今那个悲惨壮烈的场面仍萦绕在我的脑海里,那是一种切骨揪心的疼。而伍千里拿出小本子,要把雷公的名字用红色笔迹圈出来,却万分不舍而失声痛哭的画面,让我一下子泪奔,哭得不能自已。
电影尾声,美军南逃沿途看到的场景,一排排志愿军战士俯卧在零下四十多度的阵地上手握武器,始终保持着准备作战的姿势,仿佛跃然而起的“冰雕”群像,这个已成为一座丰碑,一个文化符号的冰雕连不仅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肃然起敬,更让每一位发动战争的侵略者胆战心惊。
长津湖被称为史上最惨烈的战斗之一,这部电影拍出了战争的残酷,拍出了志愿军的英勇无畏,拍出了中国军队敢打必胜的精神,拍出了战士们保家卫国的信念,更让每一个中国人都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的生活。
然而,有人评论说电影场面过于血腥,那是没有看到真正的战斗场面比电影更惨烈更血腥。也有人说,如果中国军队不支援朝鲜,就不会牺牲那么多人,但最后的结果一定会让你亲自体验战争的残酷,战争后流离失所,满目疮痍的凄惨,而不是坐在电影院里观看战争。
“如果我们不打这场战争,就会让我们下一代来打,我们现在是替下一代打”这才是全剧最让人触动心弦,感人肺腑的一段话,是呀,如果没有这些英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或许我们真要面对那些真实的血腥战争,哪里还有现在幸福安逸的生活?难道不值得珍惜,不值得敬佩吗?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3
活着真好——这就是我看完电影后的第一感慨。
枪炮声,爆炸声,听了一个多小时,我脑瓜嗡嗡的。156人的七连,只剩下伍万里一个。战争真的惨烈,我心情沉重不想说话。跟着散场的人群走回电影院的前台,听见小哥哥小姐姐热情洋溢地喊“欢迎光临万达影城,这边可以买票”“请出示健康码”,再往外走就是四楼上各家饭馆在招揽食客。熙熙攘攘的人群慢慢往前走着,说着,笑着。嗯,我又回到繁华热闹的现实中了。
71年过去了,我们现在吃得饱穿得暖。因为国家防控疫情有力,我们还可以戴着口罩出来逛街,看电影。这繁华是不是正如你们所期待的那样?
第一部电影《长津湖》,过年期间我在iPad上看了个开头,就是伍千里抱着伍百里的骨灰回家探亲那一段。因为网络问题,卡住了,我也就没再看下去了。《长津湖》当时上映的时候观众都说哭的很难受,我怕这个,就没去看。
这次是公司倡议,所以我和我妹一起去电影院看了这一部。
去之前也做了点儿功课,看了UP主“沙盘上的战争”对长津湖战役的解说。得知这部电影的原著是兰晓龙写的《冬与狮》,我也花了一天时间把小说看完了。故事是离家十年的千里带着百里的骨灰回家探亲,因9兵团要入朝作战被紧急召回。小弟万里悄悄跟着,直到登上火车前一刻千里才发现。毕竟是秘密行动,要是把万里扔下火车,摔不死也得被哨兵打死,没办法只能让万里成了第七穿插连第677个兵。千里一直说打完了仗要送万里回家,这是他的执念,至死都是。
《长津湖之水门桥》电影一开始就是我们志愿军的炮营被美军飞机轰炸,之后也有多次美军飞机携带燃烧弹轰炸我们志愿军,我们只能分散开躲藏以减少伤亡。我们没有空中力量,一直在挨打。要躲敌机,就无法自由行军和规模集结。大部队拆成小建制,无法抓住战机给敌人致命一击。
七连打下机场后,余从戎跟伍万里说那是他们的新装备,可以直上直下,眼里都是羡慕。伍千里说我们迟早也会有的,还会比他们的好。还有一个情节:他们对着夕阳朝着祖国的方向列队敬礼,呼喊“新中国万岁”。1950年,新中国还是弱的。在志愿军心里,他们对祖国满怀深情,充满期待,坚信未来的中国一定是繁荣昌盛的'。
你经历过最冷的天气是多少度的?我是很怕冷的,所以我无法体会电影里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天气,志愿军战士是怎样熬过每一天的。这么冷的天气,什么不做都有冻饿而死的危险,他们还要跟重度机械化的美军王牌陆战一师作战,他们就是神!无法停止的冻伤减员、艰难的后勤、几乎没有的补给,参加这场战争的人是不是也清楚他们活着回家的可能微乎其微,那他们为什么还要打呢,不只是因为军令如山吧。《冬与狮》小说中谈子为说:“我们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打,我们只知道我们不得不战。我们祖国站起来了,伤痕累累,穷困不堪,并不理想。但是她给我最大的理想。好好工作,好好生活,这是她给我的理想。为了这个理想,我想好好打仗,好好打完眼前不得不打的仗。我们的儿孙应该有骄傲,我们该给我们的儿孙以骄傲,我们的儿孙该谦逊务实,但心中骄傲。”
我不知道七连他们绝望过没有,或许绝望多次又重新振奋多次也有可能。接收到炸毁水门桥的任务,历尽艰苦终于到了。10米宽的桥面经过反复3次爆破,已经炸坏了9米多宽,桥基和周围可以拿来修桥的树木志愿军战士都给毁了。按照逻辑推理,撤退美军肯定是过去不去了,只等大部队过来围歼他们,我们就胜利了。可谁也想不到的是:美军居然紧急从三菱重工订制了8节车辙桥组件,空投到战场,其中6件被美国成功回收(施工只需4件)。车辙桥组件从空投地点被运到水门桥,并立即开始施工,当晚6时左右完工通车,美军死里逃生。这就是虚弱的农业国与强大的工业国之间的差距。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凭着强大的爱国心和意志力,用肉身与钢铁对抗,确实血腥也确实残酷,但我们也赢了。谁敢说志愿军不是最可爱的人?
与抗日战争相比,我们对抗美援朝的了解好像不多。第一代领导人的决策是对的,御敌于国门之外,在朝鲜战场上把对新中国满怀恶意的美帝国主义痛击。看到伍千里他们炸毁水门桥的时候,我自私地想,幸好不是在中国作战,这水坝以后还是要用的。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看完电影,我对《英雄赞歌》这两句歌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幸我们出生在和平年代,远离硝烟与战火,不能回到过去帮他们打仗,那就在现在好好工作,为建设富强民主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吧。他们为了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完了,换来我们的和平与安宁。我们也应该为我们的儿孙奋斗出一个更加辉煌灿烂的前程。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4
《长津湖》的上映,不仅让我们关注到了那段历史,更深切的感受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惨烈。我们在感叹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时候,也不会忘了无数革命先辈做出的伟大牺牲。
《长津湖》的下部《水门桥》,在官宣后收获了不少期待,其实在电影的最后有一幕伏笔。
这其实就是“水门桥战役”中牺牲的“冰雕连”战士。水门桥的战役比长津湖战役更加惨烈,这究竟是个怎样的故事?
长津湖战役,在中国志愿军将士们不畏牺牲的战斗下,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全歼美军大名鼎鼎的“北极熊团”,并将美军层层截杀,美军不得不狼狈撤退。他们从柳潭里,到新兴里,到下碣隅里,到古土里,顺着长津湖一路向南,但这一路上到处都是中国志愿军的埋伏和阻击。
当美军撤退至古土里时,各部队人数总计1。4万余人,各型车辆达1400多辆,时任美军陆战一师师长的史密斯考虑到古土里比下碣隅里要小得多,不能让这么多美军士兵挤在一起,于是下令部队经由真兴里到兴南港,从海上撤退。而在美军南撤到新兴里的线路上,有一个关键点位,是美军南撤途中的必经之地,那就是水门桥。
水门桥位于古土里以南5。6公里,架在两座山体之间。桥的跨度虽然只有8。8米,但下面是断崖,海拔高度差有730米。距离对于全副机械化武装的美军来说不算什么,这个断崖才是他们最担心的。
长津湖水库底下引水涵洞里的水到这里汇入四条巨大的管道内,以极陡的坡度伸向下山入河。四根管道之上的那座桥,就是水门桥。
跨过水门桥,再越过黄土岭,就意味着美军彻底逃离了长津湖地区,而前面又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带,非常有利于美军机械化部队撤退。
所以,我军想要将美军陆战一师彻底歼灭在长津湖地区,就必须炸掉水门桥,以此来切断敌人的退路。
时任第九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的宋时轮将军下达严令:即便是有天大的困难,也要不惜一切代价把水门桥炸掉,将美陆战一师阻隔在原地,予以全歼。
12月1日,志愿军一支侦察小分队就穿插到了附近,这些在风雪长途奔袭而来、冻得瑟瑟发抖的士兵思维却依然敏锐,尽管这座桥在当时毫不起眼,但他们严格按照指令对桥梁进行了破坏,但两天后,美军的工兵又重新修建起了一座木头桥。12月4日夜,中国士兵把自己埋藏在风雪和黑夜里,他们巧妙地躲过探照灯、照明弹和更多的警卫,悄无声息地把更多的炸药安装在了被严密守卫的水门桥上。在成功爆炸后撤离的同时,还不忘破坏了周围可用的木料。但没过多久,美军的工兵部队又在原桥残留的桥根部,架设了一座钢制的M2车辙桥。该桥主要由钢制和木制的车辙板组合而成,可以架设其30米到50米跨度,桥面可通行40吨的M26重型坦克。看到敌人如此快速地架起水门桥,宋时轮有些着急了,第二十七军第八十师组成了两个连队的“敢死队”,200多名志愿军战士,一人带着几十公斤炸药,迅速向水门桥赶去。
12月6日,战士们借着夜色向敌人发起了突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将美军二次恢复起的大桥连同基座全部炸毁,毅然决然的中国军人甚至连原桥的根本的基座都炸得干干净净。面对志愿军的频频出手,美军的心情可谓是七上八下,特别是第三次炸毁水门桥,让他们感受到了深深的绝望。也直到此时,宋时轮认为美军这次再也不可能通过水门桥了!
然而,这个身经百战的将军,还是低估美军的基建能力了。面对穷追不舍的志愿军,美军拿出了解决方案,驻日美军迅速向日本三菱重工下达命令,连夜赶制了8套M—2型钢木标准桥梁套件,然后用8架运输机,经过1000多公里的飞行后,投送到了美军的防御阵地上。
修桥只要4套就够了,但以防万一,美军要求多空投4套。结果,其中一套落入了志愿军阵地,一套落地后严重变形,其他6套,都被美军成功接收。
12月8日下午4点,一座全钢结构、可以通过包括坦克在内的全部重型机械车辆的“水门桥”,出现在了被志愿军炸断的桥基之上。2个小时之后,陆战一师先头部队抵达水门桥,开始过桥。
在美军陆战一师过桥的那一刻,史密斯师长却突然犹豫了起来。尽管现在水门桥重新建好了,但美军通过水门桥时,肯定还会遭到中国军队的伏击。为了慎重起见,史密斯决定先派出一个小分队前去侦查,然后再让大部队视具体情况紧随其后。
从古土里到真兴里陡峭的'山麓上,只有一条仅能供一辆汽车通行的小路,在这条小路的旁边有一处高地——1081高地。我军深知,只要占领1081高地,就能封锁美军的退路!我军早已派出部队占领了这个高地,美军也派出部队准备在1081高地与我军展开激烈的厮杀,但实际上,美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1081高地,因为那一年的寒流特别冷,气温降至零下三、四十摄氏度。中国的士兵衣着单薄,有的人甚至没有鞋,他们以战斗队形在自己的阵地上,坚守到了最后一刻,但战斗还没开始,很多战士都被冻死了,成为了悲壮、感人的——“冰雕连”。
严寒的天气,连志愿军战士连拼死阻击的机会都没有给!
1950年12月24日,美军第十军从兴南港装船撤离,次日志愿军占领兴南,历时近一个月的“长津湖战役”正式落下了帷幕。据战后统计,美军在长津湖地区受到了重创,其陆战一师满编人数2。5万人,战斗伤亡约7000人,其中被俘和失踪人员为2500人左右,冻伤减员达7300余人。
这就是伟大的中国志愿军,虽然第九兵团未能在长津湖一战中全歼美军,且冻死冻伤万余人,但我志愿军官兵身上那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以及超越生命极限的信念,却是值得后世称颂和弘扬的。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相关文章: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03-08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04-03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07-22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4篇02-10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5篇06-28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3篇(精华)02-25
《长津湖》观后感01-28
长津湖观后感09-19
长津湖观后感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