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是高山观后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本是高山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本是高山观后感1
怀着对张桂梅校长的崇敬之情,我走进影院,观看了海清主演的电影《我本是高山》。在11月24日电影上映之前,已经引起了部分网友的争议,认为有些剧情经改编后与事实不符,好像有损张桂梅校长的形象,因此有些人颇为不满,这对一部未公开上映的电影来说,无疑将它推到了风口浪尖。不管怎样争议,我想既然花费心血和时间拍出来了,就看看吧,不能轻信他人言论就全盘否定。
电影开头是丽江华坪女子高中的开学典礼,空旷的烂泥滩上没有操场,也没有校门,只有一座新建的教学楼。台上坐着一些请来的县领导,台下是一群质朴、嘈杂、良莠不齐的农村女学生。她们黝黑的脸庞,粗拙的衣服,当地的方言,无不显示出云南丽江华坪山区贫困女生的教育现状。有的甚至连初中都没上完就辍学了,是张校长亲自走访她们的家庭,动员家长送她们来上免费女高的。山英和山月这对姐妹同时来到学校,开始了她们艰辛而曲折的高中生活。更为滑稽的是,一个女生带着她下蛋的大白鹅来到学校,她走了就没有人喂养它了。一会儿,喜剧性的一幕发生了。领导讲话时话筒出现了问题,张校长拿出了她平时一直带在身边的小喇叭,不料这只小喇叭在关键时刻也闹笑话,反而不停歇地唱出了歌。台下哗然,偏偏这只鹅也不听话到处乱跑,引起了学生的一阵骚乱,鹅毛满天飞。台上的领导一个个都气走了,县教育局长气愤地数落张校长,不小心踩在烂泥滩里,只好提着两只鞋子狼狈地离去。剩下满脸尴尬的张校长收拾残局,独自面对这些刚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女孩子们。
看到这里,我不禁疑惑:一个柔弱且多病的女子,身上怎能承担住这么多压力,她一个人是怎么解决各种困难,创办我国第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万事开头难,办学中的困难逐一呈现,没有校服,没有厕所,没有条件好的宿舍,缺少具有吃苦和奉献精神的老师,学生基础太差……刚开始,有的学生晚上溜出去玩耍,有的白天偷跑出去打工,有的家长不支持女孩读书,想早点把她嫁出去解决家中的经济困难。张校长默默地坚守在教育的第一线上,她的爱人因病永远离开了她,她无儿无女,那一群学生就是她的孩子。她每天举着小喇叭,早晨叫学生起床,晚上检查她们的入睡情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届又一届学生考上了大学,走上了工作岗位,而她的身体却不得不靠药物来支持,她的一双手不得不贴满膏药,她曾经年轻美丽的脸庞如今布满皱纹,她挺拔坚毅的身躯如今变得步履蹒跚……
1996年8月,一场家庭变故让张桂梅从大理来到丽江山区,原本只想忘却爱人过世的悲伤,她却看到了山区贫困孩子一张张渴望知识的纯真面庞。爱的本能让这位女教师在山区扎下了根。为了改善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她节衣缩食,每天的生活费不超过3元,省下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学生身上。张桂梅先后捐出了40多万元,她的学生没有任何一个因贫穷而辍学。她常年坚持家访,行程11万多公里,覆盖学生1300多名,为学校留住了学生,为学生留住了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她常常说,一个女孩子改变三代人的命运。她不想看到一个年幼无知的女孩,过早地成为一名无知的妈妈,再教育出一名无知的孩子。她吃穿用度非常简朴,对自己近乎“抠门”,却把工资、奖金捐出来,用在教学和学生身上。她以坚韧执着的拼搏和无私奉献的大爱,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20xx年,云南省政府奖励的30万元,她全部捐献给了一座山区小学用来改建校舍。20xx年起,她义务担任丽江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成为了54名孤儿的母亲。她全身心投入教学,将病痛置之度外,1997年4月,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腹腔迅速膨胀,疼痛难忍。她一面吃止疼药,一面把工作量加到了最大限度,她的生活中不存在星期六、星期天,全年休息的时间只有过春节的3天。当她知道自己生命垂危时,面对一纸无情的病检报告(当时医院诊断为癌症),她没让任何人知道,而是默默忍受着身体和心灵上生与死的煎熬。一直坚持到7月份,把学生送进中考考场后,才向领导说明情况,住进了昆明的一家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切除的子宫和肿瘤重达2公斤多。
没有人不为她扎根山区教育事业的精神所感动,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我多次被剧情打动,眼里闪烁着晶莹的泪花。回到家中,心中仍波澜起伏,激动不已,回味影片中的感人画面,久久不能平静。让我们一起再来重温那些令人泪目的镜头吧!
镜头一:山英和山月姐妹俩一起来读书,姐姐学习好妹妹山英学习不好,因为家穷山英便产生了打工的念头。张校长第一次在工地上找到她,气急败坏地将她带回去施以“惩罚”,让她双手举碗站在太阳下暴晒。大家都担心她会出意外,但等她鼻孔里掉下一只蚂蟥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张校长为了帮她驱除蚂蟥故意为之。山英第二次辍学是因为接受不了姐姐被丈夫毒打致死,她去了一家酒店打工。有耐心、爱心的张校长又一次领她“回家”,高考前夕,山英的家人再次来到学校,为了让哥哥娶上媳妇,家人故伎重演,想再次逼迫山英退学。张校长声嘶力竭地要制止他们的行为,希望家人给山英一个上大学的机会。在全校同学的支持下,山英终于保住了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
最激动人心的一幕是电影结束时,高考成绩出来了。老师们为孩子们一个接一个打电话查询成绩,张校长和一位老师正艰难地在石崖上攀登,当他们终于走到有手机信号的地方时,得知山英的分数超过一本线一分。二人高举手电筒,站在山英家对面的悬崖上,大声喊叫着山英的名字,向她报喜。山英提着煤油灯,来到距离老师几十米的对面山崖,也大声回应着,传达着她终于考上大学的喜悦之情。无法可想,三年的艰辛付出终于取得了可喜的回报,张校长及她的老师们是多么激动、多么开心啊!字幕上打出一行字,华坪女高的第一届毕业生高考上线率百分之百,这个数字对那些曾经鄙视她们的人是有力的回击!
镜头二:张校长最爱听的歌是《红梅赞》,每天吃饭时她的喇叭里播放的就是这首歌。“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听得久了,有的学生抱怨这首歌不好听,她们喜欢听周杰伦的《双截棍》。可张校长依然重复播放她最爱的歌,并许诺只要学生们会唱《红梅赞》,她就学会《双截棍》。有一次,劳累过度的`张校长倒下了,她睡在了医院里的病床上,戴上了氧气罩。梦中她见到了思念的丈夫,就在她准备跟丈夫同去时,她听到了一群女孩站在医院楼下唱《红梅赞》。她们身穿红色的校服,留着张校长剪的短发,齐声高唱,用她们的心、她们的情大声呼唤着张校长。她们终于用歌声唤醒了张校长,她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她们的情超越了师生情,张校长像爱女儿一样爱学生!
镜头三:当张校长找到山月的家时,只看到门上贴着的大红“囍”字,再也找不到山月的身影。无意中一抬头,看到了房梁上山月写着的“我本是高山”几个字,点明了电影的题目。影片中多次出现重重叠叠的高山镜头,张校长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山里的女孩走出大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她了解到孩子们的眼界狭窄时,和老师带领孩子们一同爬上大山,沐浴着金色的阳光,为孩子们介绍山的那边都有哪些著名的大学。鼓励她们勇敢地走出去,跨过一道道山,走进一所所知名大学的校园。考试时,张校长亲自陪同孩子们坐车进考场,在车上她们大声朗诵着校训:“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一遍遍朗诵响彻上空,这是华坪女高全体师生的铮铮誓言,从那一张张热血沸腾的年轻躯体里爆发出来,如高飞长空的雄鹰发出的阵阵呐喊。
总之,电影整体效果较好,对于网上抨击的有违事实的剧情,我觉得不至于太糟。干吗非要把生活中的真实内容照搬进电影呢?我想用《感动中国》的颁奖词做结尾:“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张校长,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您,您身上具有的桂与梅的香气、品质永远激励着后人,您是丽江孩子最好的张妈妈!
我本是高山观后感2
当我看到这个电影名时,最初的想法是这是一个张桂梅校长的人物纪录片。要知道我本不是特别喜欢人物纪录片的,但也正是当我以这种偏见看这部电影时,当房梁上出现那用粉笔以正楷写下的我本是高山后,我的偏见被击碎了一地。而这种带着偏见去看的震撼也是以平常心看所远远不能企及的,就好像你带着恶意去揣测,却被别人满满的善意迎头痛击。而我的偏见被击碎后,再来看这部电影,中途让我泪目了无数回,这也是我推荐这部电影的原因。而让我一个八尺男儿落泪的.不仅仅是她们上学环境的艰苦;是张桂梅校长躺在医院昏迷不醒时孩子们齐唱的《红梅赞》;是高考成绩出来时隔着悬崖像山月喊出的那句“你考上了!”等等让我觉得这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电影。
我本是高山观后感3
看完张桂梅校长带领带领第一届华坪女高学生考上大学,走出深山,展望美好未来,受益匪浅。
坚定的信念是我们要向张校长学习的精神之一,做为一位老师,她向我们深深的展示了一个平凡教师的职业坚守,一直坚守着作为教师的本心,心系学生、心系工作,始终如一的坚守在岗位上,带领着身边的同事们一起为山区的女孩们点燃希望之灯,走出大山,拥有灿烂的人生。
爱国、爱党、爱学生,从张校长的身上真正的体会到了大爱无私,奉献自己的一生,作为一个公民、共产党员对祖国无私的爱,是当仁不让的时代楷模;作为一名老师,对学生深深的爱为之动容,特别在电影中看到张校长拖着病体翻越高山带山英回学校以及奶奶父亲哥哥来带山英回来时,给山英撑起了一片蓝天,让我不禁泪流满面,给学生垫交学费、给患病孩子交医药费、接济有困难的学生,自己反而节衣缩食,一直拖着身患多种疾病的病体,无微不至的关爱着每一个孩子,耐心引导,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见到外面的.世界,拥有缤纷的色彩。
作为一名老师,入职学校几年以来,也一直在不断的前行,学习了张校长的精神,接下来会不断的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素养,发扬奋斗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更加的关爱学生,相信每一个孩子就像电影中所说的:“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用坚定的信仰,善良而大爱的心带领孩子们一起努力向前,争取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登上高山之颠,展望美好未来!
我本是高山观后感4
我在观看了此电影后,心中久久不能平复,被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所感动,眼睛湿润了,触动了内心最深处的敏感神经,多少次鼻子一酸,忍不住热泪盈眶,耳边反复回响“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间藐视卑微的懦夫。”这是云南华坪女子高中的誓词,也是张桂梅的誓词。
张桂梅老师让大山的女孩们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前有光。读书,是孩子走出大山的.唯一希望,大山阻断了人们看外面精彩世界的视野,隔绝了与外面丰富世界的联系,将人紧紧囚困在山间沟壑里,让人处于认知的底层和社会的下层,而她用希望之光,照亮了孩子们的追梦的路。通过19年的努力实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教育奇迹,身体力行,让1645名贫困女孩迈向了大学之路,实现了华丽转身,用行动向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不忘本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课。
她的行为和事迹不仅仅给我们树立了一个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光辉形象,而更多的是用坚定的信仰诠释了一位共产党员的使命,用深沉的爱诠释了一位党员教师的本色,用无私的奉献诠释了一位党员追梦人的担当,为我们树立了新时代四有党员好老师的标杆和旗帜,她燃烧自己的生命照亮了大山中女孩通向自由的路。
我本是高山观后感5
这部影片感人肺腑,讲述了坚毅女孩和热心校长共抗命运的励志故事。画面交织着爱、青春、热血和命运,令人动容。
张校长的“燃灯精神”,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的内心世界。她以实际行动传达出:只要有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就能扭转乾坤。她创建女校,给予山区女孩读书的`机会,点亮她们对未来的憧憬之光。
影片中的女孩们同样表现出惊人的韧性,共同跨越人生道路上的障碍,为选择增色添彩。她们在挑战中磨砺自己,历经风雨终见彩虹,令人钦佩不已。
观影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爱与毅力的力量,以及实现梦想的决心。这部电影打动人心,激发思考,让我们明白生活中无论遇到多大的难题,只要有决心和勇气,就能克服一切。
总而言之,《我本是高山》是一剂正能量的良药,充满希望和勇气。它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相信我们也能创造自己的奇迹!
我本是高山观后感6
电影《我本是高山》以“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桂梅及她的感人事迹为原型进行艺术创作,是一部现实题材作品,同时也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张桂梅是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校长,她以真诚质朴的情感、坚毅的勇气、执着的精神,坚持一个不落地帮助这些大山里的女孩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这份责任和日复一日的坚持感动着观众。
影片对一个有大爱、有理想、有信仰的基层共产党员在面对困难甚至是苦难时绝不放弃的精神有着充满情感的表达。我们可以在影片中一个个丰富的故事讲述里,在演员的深情表演中,一次次被真实的力量感动。尽管观众对张桂梅的事迹已经有较为详尽的了解,但仍会在观影过程中沉浸在情景交融的氛围里,受到感染、受到鼓舞。
用艺术作品改变现实、改变社会,让文艺作品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是文艺家们的.创作初衷,《我本是高山》达到了这样的效果。该片关注社会问题,通过对张桂梅这一典型人物的塑造,尽可能客观反映现实生活并给予人们生活的启示。
补齐短板,提高全民综合素质依然是教育的艰巨任务。张桂梅自觉用她的方式践行着她的信念,值得我们尊敬。《我本是高山》来自生活,通过艺术创造让张桂梅这个榜样更具魅力和感染力。强调女性的自立、自尊、自强,从她到她们,在传承中让女性更具光芒,并成为照亮别人的光。
我本是高山观后感7
今晚,我去横店影视城观看了电影《我本是高山》。这部影片真实地讲述了张桂梅校长艰难困苦而又辉煌灿烂的教育历程。观看后,我的心绪久久不能平静,感情很复杂。这部影片很感人,有的情节让我感动得掉眼泪。提到张桂梅老师,我就想起“燃灯校长”这称号。观看这部影片之后,我对这称号深信不疑了。
张桂梅老师是丽江华坪女子高中的校长。她一手创办,并咬紧牙关苦苦支撑。其办学的艰难程度超出常人的想象。张桂梅校长硬生生地坚持下来。排除万难,迎难而上,她身患20多种疾病,但是她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教育事业。不计得失,无私奉献。说实话,这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难能可贵的教育情怀。我也是从事教育事业的普通老师,教育学生的甘苦难易只有亲历教育一线的人才知道。张桂梅老师强烈的事业心确实值得我们尊敬和钦佩。苦苦守望大山的教育,苦苦呵护大山女孩的希望。翻山越岭去家访,想方设法劝返学生,日复一日地督促教育学生。这些细节最能打动人心。山英山月两姐妹时时牵动着张校长的心。后来,成绩较好的山月退学,嫁人后被丈夫活活打死了。面对这个令人发指的悲剧,张校长悲伤难过,心中愧疚无比。妹妹山英的读书便是张校长全力以赴的事。几次辍学几次劝返。家人夜间闯入学校来带山英回家,张桂梅校长据理力争,怒斥山英家人的愚昧无知。最后,凭自己的努力,山英终于考上了大学。最后一次家访,张校长携同一个老师和山英在夜间隔山崖大声遥报高考喜讯的'情节是整个故事的高潮。苦尽甘来,山英激动得放声大哭,向她已故的姐姐大声报喜。这个情节看得我热泪盈眶。这真是感人至深的情节啊!由此,我想到“知识改变命运”的说法。说实有话,这句话也是影响我努力学习、刻苦读书的至理名言。我也是通过读书这条路从农村走出来的人。做学生的时候,我也对这种说法深信不疑,并以此为动力不断努力读书,并养成终身受益的读书习惯。张桂梅校长的思想意识拯救了大山里的很多女孩。让她们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张校长的一句话说得很好:“读书的女孩可以改变三代: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华坪女高一届又一届高中生的成长历程浓缩了张校长心血和汗水。她们的高考成绩是一步一步干出来。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这本身就是一条艰难险阻的创业之路。其中,离不开张桂梅校长艰辛努力的付出,离不开张桂梅校长持之以恒的执著,离不开张桂梅校长百折不挠坚强的意志,离不开张桂梅校长爱岗敬业的事业心。有耕耘就会有收获,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张桂梅校长富有励志色彩的教育故事能证明这一点。张桂梅校长实属不易——坚持独立办学不容易,拯救大山女孩更不容易。张桂梅校长感人肺腑的事迹让我明白:教育事业是苦乐相伴、痛并快乐的伟大工程,这一工程需要老师有高尚的情操和难能可贵的教育情怀。这一点,张桂梅做到了。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影片的这一台词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台词可算是这片影片的主题词,这一台词可以作为座右铭让我们铭记于心。我们可以这么理解:热爱学习却失去学习机会的山月本就是高山,自强不息的大山女孩本就是高山,张桂梅校长和她的老师们所从事的伟大的教育事业本就是高山。
难能可贵的教育情怀,让人高山仰止的师德风范。这就是我观看这部影片最有意义的内心感受和思想启示。
我本是高山观后感8
我本是高山,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信念。这部电影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高山要攀登,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
影片中的`张校长和女孩们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未来的渴望。张校长的创办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为大山里的女孩们提供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只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和坚定的信念,就能够改变世界,改变命运。
这部电影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信心。它让我认识到,只要有爱和勇气,就能够创造奇迹,改变命运。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都要坚信自己的能力,勇往直前,攀登自己的高山。
我本是高山观后感9
影片《我本是高山》予我深思,讲述了硬核女校长张桂梅与初出茅庐的新教师们,引领百余名山区女孩逆袭命运的故事。此片不仅是爱、青春与热血的颂歌,更是对毅力与付出的'礼赞。
张桂梅以"燃灯者"的精神,在云南丽江创建华坪女子高中,为偏远山区的女孩提供走出困境的机会。她的情怀与奉献激励了一批迷茫的少女,使她们认识到命运可以选择。
片中展示了女孩们直面艰难挑战时的坚韧与勇毅,她们并肩跨越一道道障碍,奋力拓宽人生的可能。此片深深触动我对教育力量的认识,它能扭转个人命运,助人追逐梦想。
《我本是高山》教诲我:只要矢志不渝,任何逆境都可翻盘。这部作品充满温情与力量,震撼灵魂、感动人心。我坚信,只要敢于拼搏,必能书写属于我们的传奇。
我本是高山观后感10
大学学费又涨价了。
开学以后,以及教师节,中小学生争先恐后给老师送礼物,不送礼会得到放任自流的特珠关照。
幼儿园老师暗中虐待学生,负面新闻层出不穷。
终于,如一股清流喷涌而出,一朵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茁壮成长并且盛开,这就是云南丽江大山深处的张桂梅老师。
老师,女教师,一位原本也是如花似玉的'姑娘为了大山深处的教育事业,满脸风霜。
学校可以全免费,教育可以这么办。大山深处的女老师张桂梅给城市的人们开了眼界。
女学生辍学,张桂梅翻过几道山梁进入学生家,从学生父亲手中几乎抢过女孩子,承诺住宿全免,并且还将自己手中仅有的零用钱给了孩子父亲。
作为观众,泪水情不自禁往下掉落湿了衣襟。
大家都在追求物质享受,拼命捞钱,却有人主动往外送钱?
看到张桂梅胸襟上的党徽时,我找到了答案。只有共产党员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张桂梅对教育良性健康发展是不够的。要有上亿个张桂梅,每个人内心都有张桂梅情结才好。
电脑从娃娃抓起,教育从师范学校、师范学院抓起。道德、法制并举,缺少仁爱之心的不能录取师范。
任重道远!但愿电影《我本是高山》能够唤醒广大教育工作者心灵深处的良知,真心实意以张桂梅为榜样,前赴后继做张桂梅那样的人,庶几,电影才算没有白拍,海清才算没有白表演,剧本才算没有白写。
我本是高山观后感11
《我本是高山》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它讲述了一群坚强的女孩和一群充满热血的老师们共同努力,改变命运的故事。影片中,张校长以她的“燃灯精神”创办了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给困守大山的女孩们提供了读书改变命运的机会,这种奉献精神让人动容。
影片中的女孩们来自大山深处,她们面对的是贫困和无助,但是在张校长的带领下,她们变得坚强起来,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她们携手跨过前进路上一个又一个的阻碍,努力丰富着人生一个又一个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她们不仅学会了知识,更学会了坚持和勇敢。
影片中的'老师们也是非常感人的存在,他们充满热血,对教育充满热情,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女孩们的引路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女孩们,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改变命运。
整部电影充满了爱、青春、热血和命运的元素,让人感动不已。它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它也告诉我们,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有人愿意为此奉献,就一定能够改变世界。
《我本是高山》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电影,它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温暖和力量。它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这部电影让人深受感动,也让人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我本是高山观后感12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张桂梅老师在遥远的丽江,写下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平静的大山里建立起了一所免费公办女子高中,近十五年以来,培养了两千多名女大学生。山水相逢,来自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张桂梅和西南的这片大山地区产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牢牢守在了一起。
如果没有华坪女高,脱贫攻坚的步伐也会在这片山区展开,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改善,但是重男轻女的陋习是十几年所不一定能消除的,同样的,脱贫攻坚在20xx年左右也不会从细处进入这几百名女孩的家庭,她们的命运就不会被华坪女高改变。
在物质生活很充裕的今天,我们的社会整体观念反而更加淡薄,先富带动后富的过程中,企业家、公众人物会优先用经济方式对贫困区域进行帮扶,往往会忽视个人的感受和长远的影响,教育永远都以一种最细水长流的方式滋润着一方水土,张桂梅老师看到了这一点,对于每一个人,这种教育刻不容缓,对于20xx年到20xx年这样一个亦显漫长的时间里,只有教育能一代一代的给这片土地上的女孩们以希望。
假设没有华坪女高,假设在创办初期,这些女生分流到了丽江一中等学校,可能她们也会遇到一个个好的老师,帮她们树立起理想之风帆,但更有可能的是,格格不入的生活,落后的学习进度,使得个人无法激发最大的学习热情,这样一个集体,闪闪发亮了一年又一年,步入正轨,又红旗飘摇。
创办女高,难的是开始,难的也是坚守,特别是20xx年的开始,那个时候很多人的.生活还是很苦,难的也是十五年如一日的坚守,一个老师,一批老师,克服重重困难,毅然决然的带领大山女孩走出大山,张桂梅老师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我付出的几乎是生命。
海清扮演的张桂梅老师,已经是当前演艺圈里最能接近人物形象原型的了,网上所说的酗酒母亲情节丑化女性形象,这一点没有这么严重,为了描述学生和家长的和解,效果是一致的。另一个问题张桂梅老师的精神支柱是患病身故的丈夫,还是党和人民,将张桂梅老师和西南地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是70年代支援西南大三线的时代背景,是患子宫肌瘤后华坪百姓为她捐钱的感动,所以这些都是内心的力量源泉。
每一个时代的故事,都会有影视来呈现,将张桂梅老师的故事搬上荧屏,我们最安心和饱含深情的是,张老师依然工作在教育第一线,华坪女高的教学生活仍在红梅赞的歌声里向前。
我本是高山观后感13
电影《我本是高山》根据张桂梅的真实事迹改编,讲述了她在大山深处以“教书救人”为己任,引领女孩们热烈生长、打破命运牢笼的动人故事。这部影片让人感动,也让人思考。
张桂梅是一个普通的山村教师,她的工作并不轻松。在大山深处,女孩们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比如贫困、早婚、辍学等等。然而,张桂梅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她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努力改变这些女孩们的命运。她用知识和爱心点亮了她们的心灵,让她们看到了希望和未来。
电影中,张桂梅不仅教书育人,还带领女孩们参加各种活动和比赛,让她们展现自己的才华和魅力。她用尽全力去鼓励她们,让她们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命运,可以追求更好的生活。在她的带领下,这些女孩们逐渐变得自信、坚强,他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部电影让我深受触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是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改变命运。张桂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改变命运的力量,只要我们努力去追求,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总的来说,电影《我本是高山》是一部非常感人的影片,它让人看到了希望和温暖。张桂梅用她的`爱心和坚持,改变了许多女孩们的命运,也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和思考。希望这样的故事能够继续传播,让更多的人受到鼓舞,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本是高山观后感14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题记
张桂梅老师,如同崖畔的桂,雪中的梅,在灿漫山花中倔强地绽放着。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却用真爱点亮了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的希望之光,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奉献之歌。
电影中的女孩们都来自大山深处,面对的是贫穷和无知,但她们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击倒。相反,她们在张桂梅老校长的带领下,勇敢的去面对挑战,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她们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证明了自己也可以改变命运,也可以拥有美好的未来。
电影中的情节让我感受到了爱、青春、热血和命运。女孩们之间的友情和团结让人感动,她们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彼此,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而张校长则是她们的.精神支柱,她用自己的信念,影响着每一个女孩,让她们懂懂得了奋斗的意义。
电影中的故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无论身处何种困境,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改变命运,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时,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不断努力,为自己的未来奋斗。
我本是高山观后感15
《我本是高山》这部电影让我深受触动,它讲述了一群坚强的女孩在张校长的帮助下,逆境成长,改变命运的故事。电影中展现了张校长的“燃灯精神”,她不仅是一位校长,更是一位引领女孩们走向光明未来的引路人。
电影中的女孩们来自大山深处,面对的是贫困和无知,但她们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击倒。相反,她们在张校长的带领下,勇敢地面对挑战,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她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证明了自己也可以改变命运,也可以拥有美好的未来。
电影中的情节让我感受到了爱、青春、热血和命运。女孩们之间的友情和团结让人感动,她们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彼此,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而张校长则是她们的精神支柱,她用自己的坚持和信念,影响着每一个女孩,让她们懂得了奋斗的意义。
电影中的故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无论身处何种困境,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改变命运,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时,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不断努力,为自己的未来奋斗。
总的.来说,《我本是高山》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电影,它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谛,让我明白了努力和坚持的重要性。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鼓舞人心的励志作品,更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情感之作。我会将电影中的精神内化于心,不断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我本是高山观后感】相关文章:
高高山上一条藤教案10-24
我的1919观后感04-09
我的1919观后感08-01
《我的1919》观后感09-02
我是证人观后感07-16
我的战争观后感09-29
我的姐姐观后感10-12
《我的战争》观后感12-26
《我的长征》观后感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