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技术工作总结

时间:2024-10-22 18:37:02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服装技术工作总结15篇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服装技术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服装技术工作总结15篇

服装技术工作总结1

  在厂部工作的这些年里,对成品检验标准一直有自己的总结,我认为只有用更为科学的检验方法对羽绒服进行检验,才认真的对待每一个成品应有的态度。

  羽绒服较其他行业服装行业相比,它所需要的'科技含量很高,在制作方面也要比其他服饰更加繁琐。在多年来的实践工作中,通过我对羽绒服的了解,总结出了一些在成品检测方面更为科学的实践经验,并且这些经验在我平时的工作中均得到验证,事实证明,我所总结的经验在羽绒服成品检验方面是行之有效的。现在就对经验做个详细的总结汇报。

  1、检测方法1.1、检验工具:钢卷尺;天平和案秤;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T250);

  1.2、成品规格测定

  成品主要部位规格按本标准9.1条规定;

  成品主要部位的测量方法按本标准表1和图2规定;

  表1

  序部位名称号1234567衣长胸围测量方法由前身肩缝最高点捋平量至底边,或由后领中垂直量至底边。扣上钮扣(或合上拉链)前后身摊平,沿袖窿底缝下2cm水平横量(周围计算)。领大领下口捋平横量。袖长由袖子最高点捋平量至袖口边中间。连肩袖由后领中沿肩袖缝交叉点量至袖口边中间。总肩宽由肩袖缝的交叉点摊平横量。裤(裙)由腰上口沿侧缝捋平量至裤脚口(裙底边)。长腰围扣好裤扣,沿腰口中间捋平横量(周围计算)。注:特殊需要的按企业规定。

  表2.成品主要部位的测量方法

  2、整烫外观

  2.1、各部位熨烫平服、整洁,无烫黄、水渍、亮光。2.2、覆粘合衬、涂层部位不允许有脱胶、渗胶、起皱。

  3、外观测定

  3.1、色差测定,被测部位应纱向一致,采用北空光照射,或用600lx及以上的等效光源。入射光与被测物约成45°角,观察方向与被测物大致垂直,距离60cm目测,与GB/T250样卡对比。3.2、装外观疵点样照或男女单、棉服装、男女儿童单服装外观疵点样照对比。

  3.3、针距密度在成品缝纫线迹上任取3cm测量(厚薄部位除外)。3.4、纱向(条格)斜测定:

  经纬纱(条格)倾斜与水平(垂直)线最大距离斜率(%)=─────────────────────×100衣片宽(长)

  以上这些科学的羽绒服成品检测经验成果,与厂部多年来的培养是分不开的,没有厂部给我创造这么好的学习工作环境,就不会有现在对服装技能如此熟练的我。厂部的今天也与在生产一线奋斗的我们紧密联系的一起,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为厂部的未来发光发热。

服装技术工作总结2

  随着炎热夏季的到来,11年又过去半年,在这半年里我们经历了心智的洗礼,秋、冬装订货会,我们在努力,在繁忙,但也在不断的成长。

  一、设计制样的状况

  今年的秋冬季产品策划较往年有了较大的改变,画稿的量少而精,改变以前图稿量多,款类少的状况,让我们技术部大大减少了许多样板、样衣重复打、重复做的压力。但是还有存在一些设计师拿着设计图稿却不知设计意图,先打着再说,打好了再找感觉的状况依然存在,这也让版师造成许多困惑和重复劳动。

  希望:设计师对自己跟踪的图稿有清晰的思路和准对性。改变画的是这样图稿,要的是另一件产品的状况,来提高版师的制版效益。

  二、现在技术部的状况

  随着品牌的快速提升,服装风格的改变,目前的几位版师制版技术已经远远跟不上公司的需要,打一个版套几个款的现象已经过去。每一个款式都需要用立体和平面相结合的方式来处理板型,但会需要一定的时间,缺少样板师是目前技术部的状况,招聘和调整版师是当务之急。还有作为技术部综合的技术含量不够。工艺单,生产样板,时间上的安排,和大货生产的质量跟踪等等都在不断的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作为负责人整天在忙于救火,没有及时去杜绝将会发生的隐患。借用邵总的一句话:每天跳在河里与大家一起游泳,却没有站到岸上去审视将会发生的每个问题。

  我希望在制板师来的及制版的情况下,我能有时间跳上岸,站在一定高度来整理每一件事情,把事情做完整,提高综合技术力量,让技术部在公司真正发挥技术作用。

  设计策划是品牌的门面,技术力量绝对是品牌产品的灵魂,有最华丽的外观,没有好的技术支撑的话,最好的产品也是不堪一击的,现在我们的产品感觉上已经有了一定的高度。可我们的技术力量还是远远不及,处于瓶颈状态,这也是作为技术部的负责人所担心的,目前还是有点力不从心的。

  我希望公司领导能给于技术人员一些学习和快速成长的机会,(光提供样衣还是不够的)。及时培养一批能力超强的.班师来支撑品牌的发展,来迎接市场的挑战。

  三、管理方面

  曾经听人讲过一句话“你对下属当贼一样去防的话,这支队伍迟早会变成小偷队伍,如果你把他们当成神来敬的话,他们个个都会承担起神的责任和义务。尽管目前管理的不是很如愿,有时候也会把自己陷入一个很困惑、很无助的境地。

  我还是希望通过努力,寻找有效的方法,让技术部的每一位员工像神,一样对公司、对部门、对自己负起责任,尽心尽责,努力工作,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让技术部能成为一个努力、积极、认真、向上、和谐型的团队。

  四、是服装质量

  今年的各季服装在工艺质量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与当今的市场竞争,和品牌提升的速度来比的话,那可能还是差了一定的距离,有板型的问题,有工艺的问题等等,感觉到责任蛮大,压力也很重。

  希望在以后的产品生产中类似的问题不再重复。我们一定会引起重视,在各季下单的样衣中,一件一件从里到外审视工艺的合理性,和美观性,不合格的重做。

  五、相关人员的质量意识

  要提高服装质量,首先要提高各个服装制作相关人员的质量意识,要先从我做起,依次是我们的各位板师,样衣师,还有工艺师,对自己手上的作品。要有很强的质量责任感,每一件产品质量都会关系到公司存亡的责任意识。对每一道工艺的合理性和美观性进行设计考虑和制作监督,这也希望设计师能够配合,可能也会因为设计需要的造型和分割,破坏整个工艺的合理性。一定要把样衣做到位,这样也能让大货生产工人有一个工艺品质要求的参照。

  六、 工艺设备的更新

  随着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对于一新的面料,新的工艺,也会需要一些新的设备来支撑,有一些工艺不是单靠换一个压脚,和换一根机针就可以的,比如说今年的工艺缝分都用了包边处理,这种工艺如果做好了,很漂亮档次高,处理不好的话,会弄巧成拙,各缝分起吊,烫不平,外观很不好看特别是很薄的真丝面料,更是如此,曾经去厂里时问到一个车工,他说我能在这个机器做成这样已经不错了,我们原来厂里有专门的滚边机器,做出来的要多漂亮就多漂亮。还有杨师傅在我们做工艺单的时候会经常说,能不能不要包边,外观比靠边还难看。

  我希望在要求工厂质量提升的同时,也希望有设备的投入,去看看缝纫设备展览会,选一点好的设备。我想这样的投入和效益是成正比的。

服装技术工作总结3

  本人xxx,1984年来厂部参加工作至今,现在在厂部担任机缝车间组长一职。

  多年的从事服装行业,让我对服装缝制的工艺尤为熟练和精通,下面我就总结一些在工作中总结的一些经验,并作详细的说明与汇报。

  在胸围相同的情况下,为什么冬季服装的袖笼要大于春、秋季服装的袖笼,而春、秋季服装的袖笼又要大于夏季服装的袖笼?

  翻阅众多的裁剪书,都可得到这样的结论:在计算袖笼深的公式“KB+C”中(B表示胸围,k为比例系数,C为常数),冬季服装的C要比春、秋季服装的C大,而春、秋季服装的C又要比夏季服装的大。这相当于冬季服装的袖笼比春秋季服装的袖笼大,而春、秋季服装的袖笼要比夏季服装的袖笼大。针对这个问题,略作如下的定量分析。内部穿着层次较多的是冬季服装,内部穿着层次较少的是春、秋季服装,内部穿着层次不存在的是夏季服装,这样的说法是笼统而含糊的。因它没有定量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实际上,不管什么季节的服装,相同胸围下的袖笼大小最终与人体穿着层次的厚薄有关。假设人体的净胸围为B,成品胸围为B,净腋围为N,成品腋围(即袖笼大)为N,穿着层次的厚度为x。当x为0时,上装穿在人体上的胸部、腋部都有一定的空隙量,如图53-1所示。图中,成品胸围与净腋围的间隔称胸围空隙量,并设其为m,其计算式为:m=BB/2π;成品腋围与净腋围的间隔称腋围空隙量,设其为n,显然,胸围空隙量m必定大于腋围空隙量n,其计算式为:n=NN/2π。按照一般夏季服装的制图结果,腋围空隙量约为胸围空隙量的0.385倍,即NN/2π=0.385x(BB/2π),整理后变成(NN)=0.385(BB)。也就是说,腋围放松量是胸围放松量的0.385倍。如果胸围放松量(BB)=12(厘米),则腋围放松量(NN)=0.385x12=4.62(厘米)。在穿着层次的厚度x为0的条件下,这点放松量基本上能保证腋部的自由运动。当穿着层次为一件羊毛衫时,则其厚度x约为0.32厘米,则将其套在净胸围上后必然使胸围放松量减少2πx=2X3.14X0.32X≈2(厘米),而剩下的为12-2=10(厘米),同时使腋围放松量也减少2πx=2(厘米),而剩下4.62-2=2.62(厘米)。由此可见,胸围所剩下的10厘米放松量还有一定的胸部活动余地,而腋围所剩下的2.62厘米放松量几乎小于腋部活动的最小余地(对于无弹力的面料,腋围的最小放松量应为3厘米)。其中,还不考虑由于缝头的竖起而引起成品腋围变小的因素(有衬头的服装尤为明显)。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先将前、后身的袖笼开深,以求得腋围放松量的增大,以满足穿着层次的'增加。这就是春秋季服装的袖笼大于夏季服装的袖笼的原因所在。

  如果胸围放松量(BB)=28(厘米),再将上面的一件羊毛衫考虑进去,此时胸围的有效放松量应是[B(B2)]=26(厘米),腋围的有效放松量应是0.38x26≈10(厘米)。当穿着层次又增加了两件厚绒线衫,其厚度为2x=2X0.64=1.28(厘米)时,则将其套在羊毛衫外后必然会使胸围的有效放松量减少2πX1.28≈8(厘米),而剩下26-8=18(厘米)。同时使腋围的有效放松量减少8厘米,而剩下2厘米。显然这2厘米的有效放松量无法满足腋部的自由运动。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只有先将前、后身的袖笼开深,以求得腋围有效放松量的增大。这就是冬季服装的袖笼大于春、秋季服装的袖笼的原因所在。

  根据上述分析方法,我们还可以推出袖壮、袖口、领围、裤笼门、横档、脚口等一类围度部位都具有类似于腋围一样的特性的结论。

  以上是我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未来我会继续努力工作,争取为厂部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服装技术工作总结4

  本人xxx,1991年参加工作至今,现在在厂部担任机缝车间主任一职。

  在工作中我擅长女衬衫的制作,在女衬衫的制作中我总结了不少的工艺经验,以下就是我对女衬衫的缝制工艺做的总结汇报。

  衬衫的缝制工艺

  一、女衬衫的工艺流程

  做缝制标记→收省→烫门里襟挂面、烫省→缝后肩缝→做领→装领→做袖袖克夹→装袖、缝合摆缝和袖底缝→装袖克夹→卷底边→锁眼→钉钮→整烫。

  二、收省

  1、缉胸省,后肩省要对准上、下层眼力标记正面相叠,由于靠近领圈的一条省缝丝绺比较直,而靠近袖窿的一条省缝丝绺处比较斜,所以缉对要将丝绺比较直的省缝放在上面缉。

  2、胸省右片由上缉下,左片自下缉上:肩省左由上缉下,右片由下缉上,省尖缉尖,两片长短一致省尖处留线头0.4cm打造后剪短。

  三、烫门里襟挂面,烫省

  1、烫门里襟挂面,门襟挂面宽窄按眼刀,从上向下烫。

  2、烫省,从肩头省根向省头烫,胸省缝向门襟方向烫倒后省向背中方向烫倒,尖部位的胖形要烫散,不可有折裥现象。

  四、缝合肩缝

  后片省处要归拢,前衣片胸省处要拔宽,前后片肩头正面相叠,前片放上面,两省缝对齐,省缝均朝领圈方向坐倒,缉线1cm,然后拷边。

  五、做领

  1、领面比领生略放大,领面,领生丝绺一致,拼领面、领里的后领中缝,缉线0.6cm,拼好后烫分开缝。(如放一般薄布衬,衬头丝绺与领面,领里一致,用搭缉法拼中缝)。

  2、粘衬领角处修去粘上领面。

  3、领面领角处稍归拔,使角有窝势,自然向里卷曲,与领里正面相叠,后领中缝对准,可在外口毛边用少许薄浆粘合,烫平、缉线0.8cm,或按粘衬上的条线标记缉线,注意领角处不可缺针或过针。

  4、将缝头剪窄、剪齐,使领边沿平薄容易汤煞。按缉线把缝头向领衬一边扣倒,边烫边折转,对于难以烫煞的衣料,可以稍蘸一些水在缝边上,熨烫定型,领角折尖,(折比较尖的'角OF在领角尖端涂少许门浆糊,再熨烫粘住)两角对称一致,然后翻出领头,领角要翻足。

  六、装领

  1、上领。把挂面按止口折转,领头夹中间,对准叠门眼刀,领脚与领圈缝头对齐,从在襟开始缝0.6cm,缉至距离挂面里口1cm处,上下五层剪眼力,眼力深处不能超过0.6cm,不要剪断线,然后把挂面和领面翻起,领里和领圈要平齐,继续缉线,后领中缝与后将中线对准在左右肩缝向后身坐倒,左、右眼力相距一致,领圈不能缉还或归拢,如领子略大于领圈,只需在领圈直丝处稍稍拉伸,但斜丝处不能拉伸。

  2、压领,先把挂面翻正,叠门翻出,领面下口扣转0.6cm扣光后的领面盖将第一道上领缉线,注意领面要留外有里外匀窝势,从眼刀部位开始缉线,不要缉牢领里,由于领面是斜料,缉线时要拉紧下层,推送上层,使上下保持松紧一致,左右肩缝和背中线不能偏,防止领面不平或起连。

  七、做袖子

  1、缉袖衩,方法有两种。方法一:

  ①将袖衩一边缝头扣转0.6cm。

  ②袖衩的另一边正下与袖衩反面相叠,放齐、缉线0.6cm,开衩转弯处袖子缝头0.3cm,在转弯处不可打裥或毛出。

  ③将袖衩翻转,在袖子正面将扣光毛缝的被衩一边盖过第一道线,缉袖又止口0.1cm,注意不能缉住反面袖衩,不能起连。

  方法二:

  ①将袖衩缝头都扣转0.6cm,然后对折,衩里比衩面略放出0.05至0.1cm。

  ②将袖子衩口夹进袖衩正面压缉0.1cm止口。

  2、封袖衩,袖子沿衩口正面对折,袖口平齐,袖衩摆平,袖衩转弯处向袖衩外上斜下1cm,缉来回针三道。

  八、袖口抽细裥与袖山头抽吃势

  1、用较稀针距在需要抽线的部位沿边缉线,缉线不要超过缝头,因此缉线一般不折掉。

  2、为便于纽裥的固定,袖口抽纽裥可用双线抽裥。

  3、袖山头抽线。一般薄料的袖山头不用抽线,厚料的袖山头采用抽线,在山头眼刀左右一段横丝绺略少抽些,斜丝绺部位抽拢稍多些,山头向下一段少抽,袖底部位可不抽线。

  4、在缉线的同时,可以用右手食指低住压脚后端的袖片,使之形成袖山头吃势,再根据需要用手稠节一下各部位吃势的份量。

  5、另一种抽细裥的简便方法很实用,只要在缝纫机压脚前插上一根缝针,造成压脚部位高低不平,就会产生缝线抽缩,形成细裥,但缉薄料时要防止产生轧痕。

  九、做克夫

  1、袖克夫正面相叠,袖克尖面拉转1cm缝头,两头分别缉线袖克夫尺寸按规格要求。

  2、烫转两边缝翻出后烫平,烫煞袖克夫夹里比袖克夫面放出0.6cm缝头

  十一、卷底边、锁眼钉钮

  (一)卷底边

  1、缉底边挂面,挂面向正面折转,沿底边缉线一道。

  2、缉底边。挂面翻出,折转底边贴边,贴边扣转毛缝从挂面底边处开始缉线0.1cm止口,不毛出,不漏落针,不起连,也可用手工缝针缝牢。

  (二)锁眼钉钮。

  锁眼。门襟锁横扣眼五个。扣眼进出位置在搭门线向止口偏0.1cm,眼大根据钮扣大小,一般为1cm。

  十二、整烫

  1、熨烫前喷水均匀,若有污渍,要先洗干净。

  2、先熨烫门里襟挂面。遇到扣眼只能在扣眼旁边熨烫,不宜把熨烫,不宜把熨斗放在扣眼上熨烫,衣服上的扣子,特别是塑料扣,不能与高温熨斗接触,否则会烫坏钮扣。

  3、熨烫衣袖,袖克夫,袖口有折裥,要将折裥理齐。压烫有细裥则要将细裥放均匀,要烫平,然后再烫袖底缝,烫袖克夫用手拉住袖克夫边,用熨斗横推烫袖底缝,烫袖克夫用手拉住袖克夫边,用熨斗横推熨烫。

  4、熨烫袖子,先烫领里,再烫领面,然后将衣领翻折好,烫成圆弧状。

  5、熨烫摆缝,下摆贴边和后衣片。

  6、衣服扣子扣好,放平,烫平左、右衣片。

  以上就是我在多年的工作中对于女衬衫的制作工艺流程的总结,在生产工作中,该总结在女衬衫的流水制作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那些对女衬衫制作工艺不是很熟悉的员工起到指导作用。

  在今后的生产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工作,团结同事,分享经验,为厂部更好的工作。

服装技术工作总结5

  本人xxx,1995年来厂部参加工作,现在在厂部担任机缝车间组长一职。

  在工作中,我时刻不忘身为组长所肩具的担子和责任,充分发挥领导带头作用,与同事们共同努力完成厂部下达的各项生产任务。不断地勉励自己要勤奋学习,提升自己的工艺技术,完善自己的缝制工艺,只有自己做得好,才能对那些刚刚从事服装缝制行业的'新员工起到更好的带头作用,带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在多年的实践生产中,我对衬衫的制作工艺上刻苦钻研,下面就对其进行详细的汇报总结。

  男式衬衣

  翻立领,单贴袋,直摆。

  1、规格设计

  号型衣长(L)胸围(B)肩宽(S)170/92A72.511347领围(N)袖长(SL)袖口(CW)4059

  2、制图

  3、放缝与标记

  4、粘合衬配置

  5、工艺样板制作小样板的设计:

  (1)袋位定位板

  (2)贴袋净样板

  (3)领净样板:领面,领座取净样

  (4)袖克夫、袖衩净板;

  (5)扣眼位样板

  6、样板的校对

  (1)袖子吃势量

  (2)领角大小

  (3)贴袋规格及位置等

  以上是我总结的男衬衫的制作工艺,这些总结的成绩有个人的努力,也有同事们的帮助,更有厂部的培养和关爱,综合大家的努力才有我今日素质的提高。

  未来,我会建立新的目标,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向着那个新目标奋斗拼搏。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能优势,为其他员工做一个好的表率,带动大家一起为厂部的明天努力。

服装技术工作总结6

  本人王士云,1998年来厂部参加工作至今,现在在厂部担任机缝车间组长一职。

  在多年的实践生产中,我对于袖子的裁剪与制作工艺已经研究了很久,摸索出了很多实用的经验总结,下面我就一一整理出来,并作详细的汇报总结。

  二片式袖为何要有前偏量或后偏量?

  大小袖片的拼缝为何不放在与手臂里、外弯线相对应的位置上,而要偏离里、外弯线一定的距离(偏离里弯线的距离称前偏量,偏离外弯线的距离称后偏量,如图46-1所示),其目的是为了不使袖拼缝过分醒目。

  当然,偏离的同时还必须考虑袖的弯势形状。如果成型后的袖具有里、外弯势,则偏离量不宜太大。否则,即使采用了工艺归拔,也是很难取得这种效果的。

  一般前偏量总是控制在3厘米左右,后偏量控制在1.5厘米至3厘米之间。当然利用收肘省或袖口裥,也能解决袖子的外弯势问题。

  但此时的后偏量可放宽到3厘米以上。如果成型后,袖的外弯线呈直线形,不具有弯势,则偏离的距离可以达到最大值。一片式袖的情况就是如此。

  根据传统习惯,男装袖一般(仅在上部)有较小的后偏量,而女装的袖大多有后偏量。

  平面制图中的袖长是否与测量中的袖长绝对一致呢?

  在无特殊情况下,二者是一致的,但在有些情况下,前者必须大于后者。否则,成型后的袖的长度将小于实际的测量长度。这是由下列五个因素所造成的。

  ①垫肩的因素:垫肩的厚度越大,则袖长所增加的长度也越大。因此,制图中的袖长约为:测量长度≠垫肩厚度。

  ②穿着层次厚度的因素:穿着层次的厚度就是指该件上装里面穿的所有内、外衣累计的厚度,显然,此厚度越大,则袖长所增加的长度也越大,因此,制图中的袖长约为:测量长度+穿着层次的厚度。③袖山头收缩的因素:袖山头隆起的高度越高,则袖长所增加的长度也越大。因此,制图中的袖长约为:测量长度+4x收缩量。④袖口收碎裥的因素:碎裥的.收缩量越大,则袖口鼓起的程度也越大,从而袖长所增加的长度也越大。因此,制图中的袖长约为:测量长度+0.2x碎裥量。

  ⑤面料缩水率的因素:假设缩水率为K,K越大,则袖长所增加的长度也越大。因此,制图中的袖长约为:测量长度长应为:测量长度+Kx测量长度。

  上面所考虑的因素都是相互独立的,如在两个以上因素同时出现时,那么,制图中的袖长应为:测量长度+n个因素所增长度。其中,n为2、3、4、5。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②、③、④、⑤的结论对于腰节长问题同样适用,如腰围处收碎裥的连衣裙,为什么在平面制图中的腰节长要长于测量中的腰节长等类问题,都可以根据上述的结论予以完美解释。

  以上是我在多年的工作中,独立摸索钻研出的工作经验,未来我会继续努力工作,为厂部做出更多的贡献。

服装技术工作总结7

  本人赵小梅,1998年来厂部参加工作,现在在厂部担任机缝车间组长一职。

  今年是我到厂部正式参加工作的第十四个年头,在职校学习毕业后,我就来厂部工作至今。

  在多年的流水生产工作中,不断的积累经验,为了更好更快的完成厂部下达的生产任务,对自己的工艺技术时刻保持严谨的态度,从未懈怠,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不断完善对流水生产中袖山头弧线总长度计算的研究,并整理出来,供该工序的车间同事们做为参考和指南。现在我就把多年的研究成果总结出来,并做出详细而清晰的汇报说明。

  怎样计算袖山头弧线的总长度?

  无论是一片式袖子还是二片式袖子,它们的袖山头弧线都可被认为是在袖斜线上、下波动着的.,如图35-1所示。

  这种具有上、下波动的几何规律性将给计算袖山头弧线的总长度带来极大方便。

  从图35-1可以看到,不管怎样,袖山头弧线(A∩B∩H)始终长于袖斜线总长(AH),并且它们之间的差肯定不是一个固定值。否则这问题就能轻易地解决。

  既然这个差不是一个固定值,那必定是一个可变值,现设其为x,于是就有:

  袖山头弧线总长(A∩B∩H)=袖斜线总长(AH)+x(I)

  显然,这x的大小与袖山头弧线在袖斜线上的波动幅度有关。波动幅度大,则表明袖山头胖度大。波动幅度小,则表明袖山头胖度小。

  袖山头胖度的大小与袖开深的大小有关,因此,这x的大小最终与袖开深的大小有关。

  通过理论计算得出了x的变化值为:0.2e0.7厘米,其中e为袖开深。将x=0.2e0.7厘米代入上面的(I)式中可得到如下袖山头弧线总长的近似计算式:

  袖山头弧线总长度=袖斜线总长(AH)+0.2e0.7厘米。当然,这计算式是以一片式袖子为例而推导出来的。对于二片式袖子,其计算式为:袖山头弧线总长袖斜线总长(AH)+0.2e0.3厘米。这二片式袖子是以小袖片的劈势只有1厘米为标准的,如图35-2所示。如小袖片劈势每增减1厘米(不包括原有1厘米),则袖山头弧线总长度就相应增减0.6厘米。

  根据以上计算方法,我们完全能将袖山头弧线总长度控制到任意需要的尺寸。

  以上为我多年来总结的工作经验,在过去的工作中,我的这一计算方式在实践中得到了认证和肯定,使其在裁剪计算中更为精确。

  新的时期已经开始,未来我会确立新的目标,并且用实际行动去实现它,那么就是要继续努力工作,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只有用这样的方式时刻鞭策自己,才能为厂部做出更大的贡献。为了厂部的明天,我会努力奋斗的!

服装技术工作总结8

  本人xxx,1999年参加工作,从职校毕业后一直从事服装加工行业,现在在厂部担任厂长一职。

  在工作中,我发现服装行业在不断的发展、进步,而且其速度是突飞猛进的。服装行业从过去传统的手工也,发展为如今具有科技含量的高标准产业。从事这一行业,让我无比的光荣,因为中国的服装行业,就如同咿呀学步的婴儿,逐渐走向成熟。

  现在就我多年的工作经验中,对服装行业中服装缝制流水线工序作业的研究和优化进行一些经验总结,并逐一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汇报。

  1.现代服装工程的特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服装业已经进入了不同于以往的现代服装工程时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服装企业的发展重点主要凡在规模和产量上,到了九十年代,服装产品质量和设计水平的竞争成为关键,而如今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以后,实现了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低成本、快交货和优质服务成为目前服装企业追求的综合目标。

  从追溯服装工程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服装工程从最初阶段加工机械的性能研究,到后来的连接加工工具和作业内容的管理方式研究,接下来的`趋势是朝着服装生产管理的特点方向进行生产组织和管理,采用最新的管理思想来组织现代化的生产线是现实需求的供与应。

  2.服装缝制流水线工序作业研究的

  在服装生产过程中,缝制车间中的缝制流水线的平衡对于服装的生产效率起了关键作用。在服装的生产过程中如果流水线不畅就会发生误工误时的现象,导致生产组织的失败。服装缝制流水线的工序安排妥当了可以大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管理的水平。

  在合理地安排流水线地基础上要算好节拍时间,节拍时间就是生产流水线上生产两件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或产品在各工序间每移动一次所需的间隔时间。

  (1)可以通过将两个不同的工序合并,可以安排一个工人在一个工位内负责两个不同的工序,也可以安排一个工人在两个不同的工位负责两种工作。

  (2)调动工作量:由于某些工序的工作量不是过重就是过轻,则可考虑将工作量划分注意使工作内容相近,以重补轻,达到平衡。(3)挑选有水准的工人:工人的操作速度及表现率总是有差异的,熟悉工人情况,可分给他们刚好能符合工序要求的工作。

  (4)运用动作研究去减轻某些工作量过重的工序,尤其是针对瓶颈工序,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使其工作量有所减轻。3、缝制流水线的优化3.1缝制流水线的概述

  服装缝制生产流水线的流程设计和作业人员的编排是否合理,是影响服装缝制车间生产效率的关键所在。以男式休闲茄克缝制为案例,工厂管理者如能依照服装流水生产负荷平衡理论,对生产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研究,在生产安排、流水线布置以及作业人员的编排上采用合理的组织形式,就可以实现生产流程的重组和优化。3.2缝制流水线的平衡

  缝制流水线生产平衡是指在整个服装生产过程中,将服装缝制划分成若干工序及先后次序,根据每道工序的难易程度和加工时间,合理地安排每个工序的人力、设备,使每道工序的速度、产量、加工质量等方面都保持均衡,没有忙闲不均的现象,防止出现瓶颈工序。流水线的平衡既是相对的、又是动态的,影响流水线平衡的因素有很多,流水线要达到完全平衡是很困难的,服装缝制生产线的平衡优化设计不能生搬硬套,工厂管理者要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以及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合的生产方式。3.3缝制流水线过程的时间和空间组织

  服装从产品开工到完成所需的标准天数,称为标准生产周期。生产周期可分为产品的生产周期、零部件的生产周期、和工序的生产周期三类。在生产过程中的时间组织有加工时间、搬运时间、检查时间、停放时间、宽裕时间、无效时间。

  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是指企业内部各生产阶段和生产单位的组织和空间布局,为了使生产过程达到连续性、协调性和节奏性的要求,必须从空间上把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合理地组织起来,使它们密切配合,协调一致。

  一般来说,在生产过程中如果时间和空间组织达到平衡,那么生产效率也会相对有一定的提高。以上总结,就是我多年来在生产一线上工作多年的汇报,虽然我一直从事服装流水生产,但是对于这一行业我还有诸多工艺上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去掌握,俗话说:“学无止境”,未来我会在厂部继续认真工作,发挥作为一个厂长的带头作用,带领管辖区内所有的同事一起为厂部的明天奋斗!

  xxx

20xx.xx.xx

服装技术工作总结9

  本人季青梅,200x年来厂部参加工作,现在在厂部担任机缝车间组长一职。

  从20xx年至今,我在厂部正式工作已经是第十个年头了,在厂部工作这些年来,我从一个对服装缝制不是很了解的新手,通过厂部多年来的培训和领导的不断栽培,通过自身的努力,勤奋学习各类服装缝制工艺,渐渐地我的工艺水平逐渐成熟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忘厂部对我的教诲,把自身所长与同事们一同分享,在分享经验的过程中,不仅团结了彼此的友谊,并且收货了自身素质的提升。

  在这中,我充分了解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所以在每天的流水生产工作中,我都会积极发挥自身的领导带头作用,团结同事们共同努力,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厂部每天下达的各项生产任务,服从上级领导的安排,努力的忙碌在生产一线上。

  在工作中,我也积极的去摸索各种服装生产工艺上的经验总结,用实践生产来检验自己的总结,通过检验过的总结,我会与同事们一同分享经验,与同事们共同进步。

  下面我就整理出一些独立完成的工作,并作详细的总结。

  为什么开门领的领脚转折点定在颈肩点或方领圈的角点(当角点明显偏下时)上都是不合理的?

  对于开门领的裁剪制图,人们只注重驳领的.松斜度和基点的定位

  方法,而不大注意领脚转折点的定位,如将转折点定在颈肩点上和方领圈的角点上,如图23-1所示的现象时有所见。

  从图23-1(甲)可以看到,转折点定在颈肩点上后,会使前领圈与前领底线完全重合,在颈肩部位毫无“平面重叠”。

  由此可以认为,这种情况完全不符合人体颈根部的双曲面展开性质的要求因而是不合理的。

  从图23-1(乙)可以看到,当方领圈的角点处在正常位置时,可以将转折点定在角点上, 但当角点渐渐向下移动时,再也不能将转折点定在角点上了。否则在颈肩部位会过早出现“平面重叠”。一旦这样,则成型后的驳口线上段部位将上翘,从而人体的前胸不相紧贴。因而简单地将转折点定在角点上是不妥当的。

  在此,我来介绍一种较为合理的转折点定位方法,如图23-2所示。

  以上总结,在过去的生产过程中起到了一些作用,对该工序操作的员工们起到了辅助作用,有助于更好更快的解决该类问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工序的生产效率,为厂部创造出了一定的价值。

  未来,我会继续努力工作,并且总结出更多的工艺方面的经验,时刻不忘作为一名机缝车间组长身兼的责任和义务,充分发挥领导带头作用,做好一个好榜样,带好一个好头,想尽办法带动同事们的工作积极性,为生产提升效率,为厂部做出更多的贡献,来报答厂部对我的栽培和领导对我的信任。

服装技术工作总结10

  本人xxx,生与1975年1月27日,1995年正式参加工作,至今已有18年工龄,现在在厂部担任技术科科长一职。

  技术科在厂部一职是一个特殊而独立的部门,在技术科里面的每一位科员,她们的服装工艺技术都要远远超出机缝车间每一位机工。因为在技术科,只要以制作样衣和后续检验为主要工作任务,所以对每一位制作样衣的科员,都要求在工艺技术上做到精益求精。俗话说:“差之分毫失之千里”,技术科就是在那分毫上下功夫的部门,如果在样衣制作中没有做到做工严谨,在后续的流水生产中可能就会产生更大的偏差,这样做出来的流水怎么给厂部交代,怎么会让客户满意?

  样衣的制作过程,不仅考验每一位科员的工艺技术水平,更加考验作为技术科科长的我,考验整个技术科的做工水平。所以我认为从客户提供布料开始,布料物料的进场检验、样衣的制作过程及后续的服装成品检验,始终贯穿着服装流水生产程序之中,而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多年的实践工作中,我总结了一些关于布料物料进厂检验及样衣制作过程中的技术准备工作方面的汇总,下面我就逐一汇报这几项总结内容。

  1.布料物料进厂检验

  布料进厂后要进行数量清点以及外观和内在质量的检验,符合生产要求的才能投产使用。把好面料质量关是控制成品质量重要的一环。通过对进厂面料的检验和测定可有效地提高服装的正品率。

  物料检验包括松紧带缩水率,粘合衬粘合牢度,拉链顺滑程度等等。对不能符合要求的物料不予投产使用。

  2.技术准备

  技术准备是确保批量生产顺利进行以及最终成品符合客户要求的重要手段。

  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由技术人员做好生产前的技术准备工作。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的`制作三个内容。工艺单是服装加工中的指导性文件,它对服装的规格、缝制、整烫、包装等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对服装辅料搭配、缝迹密度等细节问题也加以明确。服装加工中的各道工序都应严格参照工艺单的要求进行。

  样板制作要求尺寸准确,规格齐全。相关部位轮廓线准确吻合。样板上应标明服装款号、部位、规格及质量要求,并在有关拼接处加盖样板复合章。在完成工艺单和样板制定工作后,可进行小批量样衣的生产,针对客户和工艺的要求及时修正不符合点,并对工艺难点进行攻关,以便大批量流水作业顺利进行。

  样衣经过客户确认签字后成为重要的检验依据之一。

  以上总结,均为我参加18年以来,身为技术科科长所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些经验在18年的工作中得以检验,在技术科样衣制作上均发挥了其作用,使样衣制作在投入流水生产之前,更加严谨,做到让厂部放心,让客户满意。

  在厂部工作的这些年,我无时无刻不会忘记厂部给予我的帮助,在工作中,厂部定期会组织技术学习,让我在学习中得以提升自己的制作工艺水平。只有自己的工艺技术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的教授每一位科员,并且为厂部做出更好的样衣,让厂部放心。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发挥技术科科长的带头作用,努力工作,积极进取,争取为厂部的未来创造更多的价值。

服装技术工作总结11

  本人季茂琴,1990年参加工作,现担任机缝车间主任一职。在厂部工作期间,参加厂部安排的各项学习,不仅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的积累经验,而且在以生产羽绒服为主的工作中,总结了一套判断成品品质等级制定标准。在制作完成的成品检验中,按照这一标准检验出的成品,均得到厂部及客户的满意,减少了因为检验阶段出现问题时出现的种种问题。现在我就把自己总结的标准,做一下详细的说明。

  目的:

  为了规范羽绒服成衣验货方式方法及验货标准工作次序以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统一验货准则,确定判断成品品质等级特制定本标准。

  1.判定原则

  抽检合格率在95%以上(含95%)判定为合格;

  计算公式:

  2.依据所设定的标准为依据

  不良品质的百分比在设定的标准内为可以接受;

  不良品质的百分比超出设定的标准时为不接受(拒收);不接受分为三类:重检返修,由生产厂家自行重新整理,如需公司代为重整时,生产厂家须负担重整费用;

  退厂返修:经检品中心检验判定为不合格的货品,需要退回生产厂家,重新检验返修;

  拒收:退回原生产厂商自行处理,并负此产品的赔偿责任;

  3.品质不良包括:

  做法、做工、尺寸不符、包装、,色差,附件、主辅料、绣花、印花及订扣牢固度、扣位不正等不符合制作标准而影响美观及功能性的视为不良品。

  尺寸有差异时,由验货人员直接判定是否为不良品;不良品不可修改或无法处理完整时,必须列入次品处理;※人为疏失,由生产厂商负责,赔偿方式另行规定;※非人为疏失,则视不良情形而定,由原提供商负责,赔偿方式另行规定;

  4.抽样规定

  被检货品在300件以内,全检;

  被检货品在301件500件以内,抽检50%;被检货品在501件1000件以内,抽检20%;被检货品在1001件20xx件以内,抽检15%;被检货品在20xx件以上,抽检10%;

  抽检合格率要求达到95%以上。接受5%的轻微次品率,工厂送货到仓库必须有QC签字的“验货合格、可以出货”的验货报告单;但抽查中发现挂牌错,破洞,洗水唛错,装箱错误,明显部位3处疵点以上的问题时,检验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加大抽检数量。

  5.尺寸抽检

  尺寸抽检要做到每色每码都必须抽到,每色每码必须抽检5件以上,,如发现有严重偏差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加大抽查数量。6.面料

  按国家有关纺织面料标准选用符合本标准质量要求的面料。

  7.辅料

  7.1衬布:采用适合面料的衬布,其尺寸变化率应与面料相适宜。

  7.2缝线:采用适合所用面辅料、里料质量的缝线。钉扣线应与扣的色泽相适宜;钉商标线应与商标底色相适宜(装饰线除外)。

  7.3纽扣及附件:采用适合所用面料的钮扣(装饰扣除外)及附件。钮扣及附件经洗涤和熨烫后不变形、不变色、不生锈。

  以上总结,就是我多年来凭借工作经验汇总出来的判断成品品质等级特制定本标准。这套标准,在成品检验工序中一直发挥着作用,并且沿用至今,为此,我要特别感谢厂部多年来的培养,让我在工作中学到了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发挥自身所长,为厂部的未来出力。

服装技术工作总结12

  本人王来凤,1996年来厂部参加工作,现在在厂部担任机缝车间组长一职。

  在多年的服装缝制工作中,我不断的总结各种经验,下面我就逐一进行汇报总结。

  圆装袖与套肩袖相比较,哪一种平面分解合理?

  根据画法几何的性质,对任何一个几何体,两个曲面的交线是该几何体表面最理想的平面展开线。

  人体的腋围线可近似地看作是手臂表面与上身表面相交所得的公共线(即交线),因此,腋围线必定是人体表面最理想的平面展开线,反映在服装结构图中,就是衣身的袖笼线和袖山头弧线。这种服装的展开结构称为圆装袖结构。

  与此相比,如果按图中,49-1所示的分解线作为人体表面的平面展开线,则这种分解方法就不如前一种分解方法合理。

  因为,在它的`展开线中,AB(包括后背的一段)并不是两个曲面的交线。这种服装的展开结构称为套肩袖结构。

  人们为什么选择圆装袖结构而不选择套肩袖结构作为上装的基型(或原型),就是这个道理。

  为什么袖笼在肩缝点的切线与前肩缝夹角应小于90度?而与后肩缝的夹角应大于90度?

  许多裁剪书上都指出袖笼在肩缝点的切线与前、后肩缝都必须保持直角即90度角,如图54-1所示。

  一般来说,这是无可否定的。但严格地说这样的处理还不尽完美。因为,首先是人体的手臂在腋围处向前运动的机会要远远地多于向后运动的机会其次,是人体背阔总是大于胸阔,从而使腋围线上半部所在的平面略向前偏斜。

  所以,我们有理由断定,袖笼在肩缝点的切线与前、后肩缝的夹角分别小于90度和大于度。

  根据大量的实践证明,该切线与前肩缝保持85度、与后肩缝保持95度为最恰当,如图54-2所示。

  这种处理方法对于结构严谨的上装尤其适用。

  以上是我多年来总结出的一些经验总结,在过去的流水生产工作里均起到一定的作用,那也成绩已成为过去式,未来式对我来说要继续努力,充分发挥自身的领导带头作用,认真工作,勤奋学习,与同事们一同努力完成厂部每天下达的各项生产任务,来报答厂部多年来对我的栽培与信任。

服装技术工作总结13

  服装培训学校年度工作总结服装培训学校年度工作总结学校全体师生在上级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理念,大力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回顾过去一年,我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具体总结如下:

  一、办学规模

  服装培训比上年又有新的发展,共开设5门专业,

  1、服装设计班(包括设计、打板);

  2、红帮裁缝班;

  3、样板设计专业;

  4、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班;

  5、高速电动车班。合计招生人数261名;培训失业、失地人员合计1600余名。由于开设专业比较齐全,适应了各类人员学习服装专业知识的需要。

  二、教育科研面向企业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to的加入与xx市“十五”规划对建设服装大市的要求,本校依托高等服装院校,联合服装企业,使服装教学与生产趋于同步。

  1、加强专业建设:

  我们与上海服饰学会进一步挂勾,引进教材,聘请专家,连续三年来我们邀请华东大学(原中纺大)服装学院许树文、王建萍教授等三位专家来校讲课,开设高层次专业。

  2、优化师资队伍: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挑选一批高素质的有一定能力经验的教师,本校教师大学资质,有新思路的年轻教师与实践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有著名的服装教授,服装设计师,高级技师,虽然教学风格不尽相同,但善于保持轻松的教学气氛,努力调动学生积极性,许多教师都担任过本市著名服装企业设计师与打板师实践经验丰富。本校还定期邀请服装企业技术骨干来校研讨,了解企业需要使教学与企业接轨,立足课堂,走出校外为学生省去许多实习期。

  三、坚持培训贴近实践,开展校企挂钩

  校企挂钩一直都比较重视,而我校开展校企挂钩,不是为了分配方便,也不想企业资助什么,而是为了贴近企业实际,提高教师的实践教育水平。我们挂钩企业,不是生产设备先进,产品比较单纯的大型企业,而是挂钩时装、休闲装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产品变化快,批量少,技术科、质监科人员配备多,技术力量相对雄厚。符合我们的特色教育和学员实践,提倡教师每周去一次挂钩企业掌握产品订货单,生产工艺单的要求,打好完整的工业样板,尽量保证与企业的零距离。学校定期邀请服装企业技术骨干来校指导授课,了解企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学员的色彩效果图。

  四、培训工作要坚持诚信,服务工作要点滴做起

  培训本身是一项技术服务工作,参加培训的学员,急需要求学到一技之长的技术,在企业能站稳脚跟,有一席之地,对学校、对老师要求比较高。今年本校积极配合江东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开展失业人员、失地人员服装缝纫工技能培训,共开班20余班次,培训1600余

  人。下岗再就业人员都有一肚子冤气,有的40多岁。甚至50多岁,他们习惯兢兢业业,按部就班做些长期来固定作业,现在要重新培训,自寻岗位,任人挑选,心里十分不平衡。失地人员他们长期在自己家门口从事多种农业劳动,过惯悠悠自得的田园生活,要他们改行换业心中不自在,这些我们应该理解。所以,我们反负责培训的工作人员思想统一到诚信服务上来,我们开设了三个报名处,都安装了空调和饮水机。挑选最优秀、最耐心的教师负责培训教育。教师坚持不放松,不断提高自身实际知识和工作能力。教学内容有章可循,教学计划和培训内容及时修改不断补充,严格按学习和管理程序办事。

  五、教学成就

  本校致力与两方面人才培养,

  1、培养现代服装企业设计、打样人员,教学更贴近企业需要,毕业生直接进入企业的技术部门,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2、培养有一定开拓水平的服装设计人员,如开设女装设计中心、时装厂,这些人员能起到一定的引导市场潮流作用,本校毕业学生就业率达到98%,优职率在60%以上,有近40%以上学员进入企业白领阶层,10%人员开设了自己的服装设计中心、服装加工点及时装厂,xx有一定知名度的霓裳设计中心、依依服饰中心等都是本校学生创办,xx大型服装企业雅戈尔、杉杉、罗蒙、培罗成等都有

服装技术工作总结14

  本人仇歧红,1988年来厂部参加工作至今,现在在厂部担任机缝车间组长一职。

  在多年的流水生产实践工作中,我对男衬衫领子的制作工艺研究了许久,并且有一定的独到的工艺技术,所以,下面我就对多年来的研究进行整理,并作相应的汇报总结。

  男衬衫领领脚的前端为何要有宽窄及长短之差?

  解决这个问题应首先了解男衬衫领最基本的外观要求:

  ①当正视时(穿在人体上观察),左右门、里襟处的领脚相互间不能有上、下偏差。

  ②门襟一面的领脚前端不能向外翻翘(其它的外观要求不一一例举)。

  要使得男衬衫领领脚能满足上述第一个外观要求,除了工艺制作上的措施外,必须在制图时将门、里襟处的领脚处理成一宽(里襟)一窄(门襟),宽窄之差约为0。3厘米,如图14—1所示。

  为何要这样处理呢?

  其一,门襟一面的领脚处在里襟一面的翻领下,这样,领脚容易被翻领顶下去。

  其二,由于人体颈部正面处的颈窝表面呈内弧形,当衬衫穿在人体上后,里襟的领脚处在外周上,门襟的领脚处在里周上,显然,外周长于里周,如图14—2所示。况且,门、里襟的两段领脚之间不可能贴得很紧,多少总有一点空隙,这使得上述现象更为严重。

  同样,要使得衬衫领领脚能满足上述第二个外观要求,除了工艺制作上的措施外,必须在制图时,将门、里襟的领脚,处理成一长(门襟)一短(里襟),长短之差约为0。3厘米。

  这主要是为了要加长门襟处的领脚,使其被里襟一面的翻领挡在里面,不至于向外翻翘。

  上述总结,虽然是我独立钻研完成的,但是其中少不了厂部对我多年来的悉心教育和栽培,是厂部给我从事服装制作这一行业的工作平台,让我在工作中能学习到更多的服装缝制方面的工艺技能。

  同时也少不了同事们的'共同努力,是多年来与同事间的交流,使我工艺技术水平进步的其中一个必要条件,取他人之所长,避他人之所弊。同样是我多年来学习的方式。在未来的工作里,我定不会辜负厂部多年来对我的恩惠,努力工作,勤奋学习,团结同事,刻苦钻研。充分发挥作为机缝车间组长的领导带头作用,积极带动同事们一起努力,保证每天都会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厂部下达的各项生产任务,为厂部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努力拼搏,努力奋斗。

服装技术工作总结15

  我叫xx,1986年参加工作至今,现在厂部担任车间主任一职,在厂部工作的这些年中,面对每天的流水作业,总结了一套服装生产基本工艺流程,下面就对我所总结的工艺流程经验做下详细的汇报总结。

  服装生产基本工艺流程包括裁剪、缝制、锁眼钉扣、整烫、成衣检验、包装入库等七个工序。

  1、裁剪

  裁剪前要先根据样板绘制出排料图,“完整、合理、节约”是排料的基本原则。

  2、缝制

  缝制是服装加工的中心工序,服装的缝制根据款式、工艺风格等可分为机器缝制和手工缝制两种。在缝制加工过程实行流水作业。

  3、锁眼钉扣

  服装中的锁眼和钉扣通常由机器加工而成,扣眼根据其形状分为平型和眼型孔两种,俗称睡孔和鸽眼孔。睡孔多用于衬衣、裙子、裤等薄型衣料的产品上。鸽眼孔多用于上衣、西装等厚型面料的外衣上。

  4、整烫

  服装通过整烫使其外观平整、尺寸准足。熨烫时在衣内套入衬板使产品保持一定的形状和规格,衬板的尺寸比成衣所要求的略大些,以防回缩后规格过小,熨烫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80℃~200℃之间较为安全,不易烫黄、焦化。

  5、成衣检验

  成衣检验是服装进入销售市场的最后一道工序,因而在服装生产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影响成衣检验质量的因素有许多方面,因而,成衣检验是服装企业管理链中重要的环节。

  正确的检验观至关重要,质量检验是指用某种方法对产品或服务进行一种或多种特性进行测量、检查、试验、度量,并将这些测定结果与评定标准加以比较,以确定每个产品或服务的优劣,以及整批产品或服务的批量合格与否。

  与所要求的质量相比,生产出的产品性质会参差不齐,有一定的`差距。对于这种差距,检验人员需根据一定的标准来判定产品合格与否。

  通常执行的标准是:属于允许范围内的差距判定为合格品;超出允许范围内的差距判定为不合格品。

  6、包装入库

  服装的包装可分挂装和箱装两种。箱装一般又分为内包装和外包装之分。

  内包装指一件或数件服装入一胶袋,服装的款号、尺码应与胶袋上标明的一致,包装要求平整美观,一些特别款式的服装在包装时要进行特别处理。例如扭皱类服装要以绞卷形式包装,以保持其造型风格。

  外包装一般用纸箱包装,根据客户要求或工艺单指令进行尺码颜色搭配。包装形式一般有混色混码、独色独码、独色混码、混色独码四种。装箱时应注意数量完整,颜色尺寸搭配准备无误。外箱上刷上箱唛,标明客户、指运港、箱号、数量、原产地等、内容与实际货物相符。在我总结的服装生产基本工艺流程中虽然只列举了裁剪、缝制、锁眼钉扣、整烫、成衣检验、包装入库,其中七道最基本的工序,但是每一道工序在流水生产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道都不可缺少,更不可能颠倒。在服装流水生产中,如果熟练的运行这套基本的生产工艺流程,会在生产中起到地基的作用。

  在多年的工作中,是厂部培养了我,让我在工作之余学习了更多的服装生产上的工艺技术,让我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各种生产经验,运用这些总结来的经验,发挥经验中的价值,是我对厂部多年来悉心培养的汇报。今后我会在工作中更加完善自身修养,不断学习进取,不断在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作用,为厂部的基础工作做一份微薄的贡献。

【服装技术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服装年工作总结01-01

服装工作总结06-25

员工服装销售工作总结08-13

卖服装工作总结12-16

服装销售工作总结【精】12-01

服装导购转正工作总结11-09

导购服装销售工作总结11-26

服装销售工作总结【集合】07-27

服装跟单工作总结07-14

服装销售工作总结和计划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