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工作总结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企业信息化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企业信息化工作总结1
一、x年度信息网工作总结
1、丰富报表内容,扩大信息交流量。 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指标项目的最新规定,在原信息网报表基础上,增添了新的指标项目,如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七项指标及综合效益指数;PVC按其生产工艺方法,确定了产量、成本、销售量、库存和销售价格等指标。最后确定83个指标项目,这些项目能全面反映企业经济技术运行情况,扩大了信息交流量。
2、积极组织扩大网员单位。 总结以往工作经验,采取积极主动的工作方式吸收网员单位,通过信函、电话、传真及会议交流的方式与企业联系,扩大网员单位。现网员单位近150家,每期季报报送单位达120家左右,其报送烧碱总产量占全行业的近93%;98年年报报送企业共146家,其烧碱总产量占全国总量的97%;99年年报报送单位168家(另有20家企业的数据由国家石化局和有关省厅提供),其烧碱总产量占全国总量的99.2%,信息网所汇总的数据具有行业代表性。
3、按期、保质完成交流工作。 全国氯碱经济技术信息网网员单位多,信息量大,为方便管理,充分发挥其效能--准确、快捷的特点,采用了计算机管理,根据报表内容编制了数据库程序,处理报送信息,缩短了资料汇总时间。 企业上报资料,对其上报数据的准确性,我们严格把关,通过电话询问企业,及时修改,保证了上报数据的准确性。99年信息网按时共完成12期的全国重点氯碱企业月报交流汇总和4期全行业企业季报交流汇总工作(其中第四期为99年度年报)。
4、加强信息网网员联络交流工作,增强信息网凝聚力。 1999年6月组织召开了全国氯碱经济技术信息网交流会,会上总结了98年度信息网网务工作,讲解指标项目,统一填报口径,各网员单位在会上交流了本企业计划统计工作的经验,并提出完善信息网工作的各自观点。每年一次的信息网交流会,缩短了企业与信息网的距离,对于企业的建议和意见,我们认真采纳,有效地提高了信息网的工作质量。信息网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各网员单位的支持和帮助。
5、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地为企业和上级领导部门服务。 随着国家机构改革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氯碱信息网为企业和国家领导部门架起了桥梁。每年一次的信息网交流会我们请来国家石化局领导传达最新信息。每月的交流汇总资料,我们如实向上汇报,反映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等,信息网在99年的争取电价优惠政策和扭亏脱困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6、信息网工作现存在的问题。 信息网网务工作的顺畅,需得到每个网员单位的支持。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因企业机构调整、人员的'变动,报送中断。望联络员因工作需要岗位变动时,将交流报表交部门领导,重新安排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并将更换人员告知协会。在企业报送的交流材料中,我们还发现,所报数据有些未按要求填写,如只报本年数,去年同期数不报;烧碱成本、售价未折百等。个别企业的报表中单位名称、填报部门、填报人均不填写,这给我们汇总工作带来了困难。有些企业未按照报送,待行业汇总工作结束后,我们才收到报表。以上报送中存在的问题,望企业注意,配合我们共同做好信息网的基础工作。
二、全国氯碱经济技术信息网下一步工作重点。
1、采用计算机联网,缩短报送时间。 信息网下一步将采用两种报送方式:
①未具备联网条件的企业,采用原上报方式,将月报表样按要求填写清楚,邮寄或传真至协会;
②具备计算机联网条件的企业,通过INTERNET网将上报内容发送至协会。
2、加快信息反馈速度。 改变以往单一方式,即邮寄方式。首先可通过INTERNET网将汇总资料发送到每个企业;其次再将汇总资料打印成册邮寄至企业。这样就缩短了反馈时间,增强了信息资料的时效性。协会今年下半年工作重点之一是成立协会网站。协会网站的内容丰富,其中之一包括经济技术信息交流一栏,全国氯碱经济技术信息网各网员单位可拥有密码,上网查寻信息网汇总资料及协会其它网上信息。
企业信息化工作总结2
一、圆满完成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工作。
在市信息办及其他32家成员单位配合下,历时一年多时间,圆满完成了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任务,升级后的系统于20xx年4月30日正式运行。
(一)系统升级改造主要工作
为按时按要求完成系统的升级工作,中心年初通过多次调研,实现了与市工商局“金信工程”数据自动采集,达到企业基本信息每日自动更新的要求,为升级工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随后完成了市国税、地税、质监、劳动、法院的数据自动采集部署。
在使用 “金信工程”基础数据的同时,完成了原“4.30”系统成员单位数据和重点人群数据向新系统的移植,成功移植67余万条数据,成功率达96%。对缺少质监码或国、地税码的数据,进行了两次清理比对,成功入库49万余条。
积极拓展数据采集面,通过与成员单位多次协商和交流,根据各成员单位工作实际,首先完成了环保局、卫生局、文化局的区(市)县数据采集试点工作,使系统数据采集从以前单一地从市级部门采集向市级以下的二级部门纵向延伸,使数据采集更加及时、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为保证区(市)县数据采集的安全性,为上述三家成员单位办理了数字安全证书40个,并分别召开了3次操作人员培训会。在此基础上,中心对其他成员单位的区(市)县级数据采集进行了可行性调研。
(二)升级后系统主要功能及特点
系统升级改造后,新增了成员单位定制企业信息,便于及时了解企业信用状况;增加了企业自主申报其认证、资质、业绩等信息功能;强化了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可以提供企业注册资金分布、行业分布、开业注销趋势、纳税额等统计分析;实现了企业基础数据按日更新,数据项由100余项扩展到2300余项。系统升级后较之以前,平台数据覆盖面、数据时效性、数据采集手段和服务功能都有较大提升。通过系统升级改造,改变了原来各个成员单位只能在政务外网内放置前置机上传数据的方式,对非自动采集单位实现统一入口,通过政务外网或互联网均可报送数据,从而为进一步扩展数据采集打下了基础。
(三)升级后系统数据量
20xx年1-6月系统升级改造中移植历史数据67万余条,成员单位上传数据量92.8万余条,市环保局、卫生局、文化局的区(市)县部门提交数据2453条。信用记录达189万余条,较升级改造前上升了约32.75%。截至20xx年11月1日,系统采集企业信用数据224万余条,重点人群信用数据32750条,开通自主申报企业21户,网站日均访问量稳定在9000余次。
二、初步完成中介机构信用信息子系统开发工作。
20xx年初,中心按照中介机构子系统建设需要制定了《成都市中介机构信用子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并与市场处共同召开了中介机构子系统成员单位会议,明确了“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分步实施、监管互动、服务民众”的建设指导思想,制定了中介系统成员单位数据采集项目录,确定了建设进度。目前,系统开发已基本完成,11月召开中介系统联络员会议和操作人员上机培训,采集历史数据,12月系统进入试运行阶段。
三、深化系统应用推广工作。
按照小维副市长加强系统应用和推广宣传的指示,中心积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大力推进系统应用,挖掘系统使用价值
1、制定完成《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联席会议工作目标考核暂行办法》, 并下发到各成员单位,推动各成员单位的系统应用。
2、开发完成系统简化版本,以系统数据的统计分析为重点,并在简化版网站上,为市领导提供我市企业的开业、注吊销、提警示等统计分析信息。
3、加强了与深圳、重庆、湖南、宁波等兄弟城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交流和互动。为增强省市和区域间企业信用信息的互通,拓宽信息覆盖面,提高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影响力,中心率先促成了与其他地区的信用信息区域联动机制。目前,我市企业信用信息网已与深圳信用信息网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并与重庆、湖南、宁波等省市签订了互联互通协议。
(二)不断推出和完善信用产品及服务
1、进一步完善了企业公共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该指标体系评选、公示20xx年度企业“公共信用aaa级”企业95家,对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我市企业的整体诚信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2、积极推广企业基础信用报告的应用。20xx年5月4日向四川科特空调净化有限责任公司出具了第一份企业公共信用基础报告,该企业使用信用报告顺利参加了招投标活动。根据相关工作要求和企业申请,20xx年1-10月中心已查询83批次共1067家企业,共出具企业公共信用基础报告88份。
3、开通自主申报系统,并积极向企业和公众推行。20xx年3月30日,成都锦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成为第一家正式开通自主申报的企业。目前开通自主申报20余户,待开通35户。
4、加强与市品牌办的联系,积极参与到推进品牌战略发展的工作中,在系统首页开设了品牌战略专栏,自主申报页面开设品牌展示平台,加大平台的影响力,促进品牌战略子系统的建立。
5、按照《成都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20xx-20xx)》关于加强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建设要求,设计和开发了为下步电子商务平台交易双方服务的认证标识。通过标识,交易双方可以方便地查询该企业的主体身份信息和信用状况。
(三)积极开展调研系统应用深化调研工作
1、积极探索建设行业协会诚信子系统的可行性。通过对餐饮、食品、家具和家禽等行会的走访调研,编写了《成都市行业协会诚信子系统建设调研报告》并已报送市政府审阅。
2、积极为我市的品牌战略服务。通过走访调研,完成了《品牌成都子系统建设方案(初稿)》,计划依托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数据,建立品牌成都相关企业的信用信息集中查询和披露的信息平台,扩大品牌宣传力度。
3、随着3g无线网络的发展,为方便社会公众对企业信用信息的查询,对系统wap网站建设的'可行性进行了调研并初步形成了实施方案。
(四)积极拓展多样性的推广宣传方式
1、按照市领导有关指示和工作实际需要,中心起草并报送了《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宣传推广方案》,经市政府批准同意,目前宣传方案已正式实施。
2、通过参与成都电台“成都面对面”访谈节目、在年检窗口、机场和“3.15”活动现场等地发放宣传单8000余份、开通网上论坛及博客等方式对系统进行多种方式宣传。
3.以“信用助发展”企业评选、“传递就业关怀、放飞创业梦想”、“送网进企业”等主题活动为载体,走进工业园、校园和协会组织,宣传系统功能,服务企业发展和大学生就业。
四、做好联席会议办公室及相关综合协调工作
加强沟通协调,召开了系统升级建设协调会、征求意见会、演示汇报会、中介机构子系统建设工作会、成员单位联络员半年工作会等各类会议,推动了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做好办文和办事工作。完成政务信息、汇报材料、情况简报、信箱回复、领导讲话以及市局要求的其他工作材料等;做好系统网站日常信息更新工作。共在门户网站各地诚信建设动态、信用新闻200余篇,在“金信工程”系统报送和采用政务信息15条,保证了网站新闻的及时性、广泛性和可读性。按照市局贯标和档案管理工作要求,建全了档案管理制度,做到及时收集、呈阅和归档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如新兴课题调研、电子商务与诚信平台对接调研等。
20xx年的工作思路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服务我市经济建设发展、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为目标,以推进平台应用拓展,打造网站诚信品牌为主线,进一步提升平台服务水平和影响力,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一、研究拟定成都市企业信用体系的规划和建设,促进成都软环境的提升。
根据《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使用管理办法》(政府令157号)和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中心职能职责要求,计划于20xx年底开始着手调研和制定我市企业信用体系规划,并于20xx年全面开展该项规划及建设,推动和完善我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我市软环境的提升。
二、优化完善新系统,增强系统使用价值。
(一)完善系统数据,固化《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数据采集目录》及指标体系,加强企业信用系统的信息标准化建设工作,为与其他市级信息平台共享互通打好基础。
(二)完善系统功能,逐一走访成员单位,针对系统存在问题和成员单位的合理需求,协调开发公司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数据和应用。同时做好系统服务功效的评估工作。
(三)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扩大系统影响力,在与重庆、湖南、宁波等地签订互联互通协议的基础上,尽快完成系统相关开发工作,实现与数据库层面的交换和查询功能,建立包括深圳在内的五省市区域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联盟及联网互查工作机制,逐步实现企业信用数据共享和交换。同时要加强区域间、城际企业信用信息交换标准及安全问题的研究,建立和完善有关规范标准。调研建立手机企业信用网站的建设方案,完成wap网站建设。
三、推进数据采集工作和中介机构子系统应用。
(一)定期通报数据情况和进一步完善考评机制,督促成员单位按要求每月报送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积极做好企业自主申报业绩的宣传、开通和指导工作,丰富系统数据资源。
(二)总结和推广三家试点单位经验和做法,稳步推进区(市)县数据采集和共享工作开展,争取再完成2—3家成员单位区(市)县采集工作,逐步建成“全域成都”企业信用信息系统。
(三)加强与市中介机构联席会议办公室沟通协调,进一步完善中介机构子系统建设并积极推进系统应用。
四、推进平台及信用信息应用,服务社会。
(一)加大信用数据的挖掘和整理工作,通过完善企业公共信用评价体系、完成《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推广现状调查》调研报告、定期出具成都市企业信用状况分析报告等措施,为政府、社会和企业提供服务,深化信用信息在行政机关日常监管、政府评优评先和招投标等更广泛领域的应用。
(二)为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发展服务,加强对企业的走访工作,了解企业发展需求,特别要结合我市电子商务产业的推进,为完善信用系统和更好服务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新举措。结合我市电子商务的发展,在我市企业网站上推广认证标识。
(三)推进行业协会诚信子系统建设工作,继续完善对我市一期8个行业协会组织的调研工作。积极争取建设经费支持,在经费保障的前提下,充分考虑行会和社会公众需求,全面开展行会子系统需求调研工作。加强与行会主管部门联系,从工作实际出发,确定子系统数据采集、披露模式和标准,逐步完成系统开发工作,为行业协会诚信建设和规范发展服务。
(四)继续做好与品牌战略推进办公室的联系工作,将诚信成都与品牌战略更好地结合,完成品牌成都系统建设,运用系统平台功能,推进品牌战略,促进产业发展。
五、通过实施宣传方案,提升平台知晓度。
(一)组织实施《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宣传推广方案》,拓宽宣传渠道,借助专业的推广机构进行网络推广,提高系统访问量和企业自主申报数量,有效提高系统知晓度。
(二)以诚信主题、3.15活动、4.30周年活动等为载体,结合走访企业、协会,做好调研工作,继续加大系统宣传推广力度。
(三)通过多种手段和调查方式,加强宣传推广效果的评估工作。
【企业信息化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工作总结03-11
工作总结10-24
it工作总结10-19
it工作总结04-21
工作总结04-17
小学音乐工作总结工作总结03-14
导诊工作总结06-06
结算工作总结 06-08
安保工作总结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