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教研室工作总结

时间:2024-11-10 08:00:54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心理学教研室工作总结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理学教研室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理学教研室工作总结

心理学教研室工作总结1

  本学期心理学教研室全体教师,围绕教学、科研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

  一、教研室日常工作

  1、本学期开学前,根据教学计划安排了本学期的专业课及公共课的教学工作,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并按部就班进行,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2、按照系教学工作计划,我们利用一周的时间,统一安排、集体组织了跨专业听课活动。通过跨学科听课,我们普遍感到受益匪浅,不仅增进了不同专业的相互了解,也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人际沟通和交流。同时,不同专业教师采取的各具专业特色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形式等也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

  3、按照系教学工作计划,召开了心理学专业三个年级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本期教学、管理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会后,我们针对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与相关老师进行了沟通和交流。

  4、学期中间,按照学校和系里常规管理的要求,对教研室教师的教学进度、教案、作业批改等工作进行了中期检查,以此督促教师,按要求顺利完成各项工作。

  5、按系里工作计划,圆满完成了20xx届毕业生毕业论文答辩工作。

  6、圆满完成了20xx毕业班、非毕业班专业课、公共课的命题、改卷工作。

  7、完成了20xx版人才培养方案初稿的修订工作。

  二、与浙江大学马教授合作研究工作

  1、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研讨工作

  4月24日下午,我院召开201年心理学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研讨会,我校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生导师马老师进行了现场指导。学院院长田学岭教授及心理学全体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田学岭院长首先介绍了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情况。教研室负责人魏军锋详细介绍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模块、专业方向模块、课程设置等情况。马老师介绍了浙江大学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情况,并结合自身经验和我院实际,对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方向模块和模块课程设置进行了指导。提出在心理学专业模块课程中设置商业心理学模块。

  2、科研交流

  马老师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作了题为《人因工程与安全心理研究》的学术报告。马老师首先运用详实的数据分析了当前安全管理的严峻性,介绍了工效学和安全心理学的基本含义,提出组织环境(制度和管理)、系统要求(工程设计)和人因失误(心理资源与行为)是影响人机系统安全的三个因素。具体分析了“事故金字塔”、“冰山原理”、“多米诺模型”、“瑞士奶酪模型”、“人因失误类型”等人因失误的基本理论,并着重介绍了导致人因失误的三种基本类型——技能型失误、程序型失误和知识型失误。马老师结合他的团队与大亚湾核电站合作的培训项目,认为防人因失误的有效方法是训练行为达到技能型行为,控制程序性失误,从而提出可以从敏感性训练、行为矫正和思维训练等方面进行防人因失误系统干预。

心理学教研室工作总结2

  20xx年是改革年。一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强有力的领导下,教育学心理学的教研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1、常规工作

  (1)制定《教学研究室工作规程》、《青年导师制度暂行办法》等制度,推动教研工作有序进行。

  (2)保质保量完成学校、学院、系部交给的日常工作。政治学习有序开展,业务进修积极性高,效果好。

  2、队伍建设

  (1)加强引导,带领教师从事与教学直接相关的项目研究。所报课题与专业建设的关联度得到明显提升,项目研究对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学生发展的联动作用日益显现。其中,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网络背景与文化视野的研究性学习应用研究》已经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在这个课题的'引领下,先后设置《研究性学习背景下的学前儿童教育活动设计》与《研究性学习背景下的毕业教学环节设计与实践》两个教学改革项目。主持编写教材《研究性学习背景下的学前儿童教育活动设计》,引导学生走出书斋,走向社会,深入幼儿园实际,从事时政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实践意识与实践能力得到了强化与发展。

  (2)重视培训,为专业发展积蓄人力资源。先后输送了4位教师参加“蒙台梭利”等专项培训,对课程教学、基地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引进力量,努力建设示范专业所需要的师资队伍。与南京师范大学达成意向,拟聘两位教师为本专业客座教授。

  (4)强调科研,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以高教类期刊为目标,引导教师发起冲击。顺利完成学校下达的科研指标。与20xx年相比,申报项目的数量与质量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5)加强指导,不断明确主攻方向。已经实施多年的“教学—科研双结对”初步显示出效果。出台《教学研究室工作制度》、《青年教师导师制度》,教师的团队意识进一步增强,主攻方向日益明确。特别明显地表现于《研究性学习》、《学前儿童教育活动设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领域。

  3、课程建设

  (1)多出精品课程,建设效果明显。截止06年12月,本教研室已经拥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校极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1门。

  (2)立足核心课程,形成合理梯队。把专业课程分为“精品课程”、“核心课程”与“一般课程”三类,大力强化核心课程建设,为冲击精品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3)强化实践课程,满足实际需求。汲取“双元制”、“三明治”、“千层饼”模式的精髓,大力强化实践课程与课时的研发。对所有课程都提出了实践课时的比重,《研究性学习》等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课时比重达到1:1。

  4、教学改革

  (1)引导教师全面卷入教学改革。20xx年,紧扣教学发展需要,本教研室教师申报各类教学改革项目4项。

  (2)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实现有效对接。主动介入毕业教学领域的指导工作,起草《学前教育专业毕业教学工作规程》等一系列文件,“实行双导师制”、“推行小先生制”、“强化过程监控”、“实现双向评价”,有效引导学生走出书斋,走向社会,深入幼儿园从事实证研究。(3)主动介入教育实习探索的经验总结工作。由原来的分散实习改为现在的先集中后分散模式,进一步体现出三明治的特征,明显提高了实习效果。在集中实习过程中,本教研室教师的足迹遍布全省,通过听课、座谈、观察、问卷等方式取得了极其宝贵的信息与经验。并以《首轮全面集中实习经验总结》为题,对实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为下次实习工作的改进奠定了理论基础。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以及广大教师的卷入,对课程建设产生了良好的互动。众多信息与体验开始反馈到课程建设与改革当中,课程与教学的效果正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心理学教研室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教研室工作总结03-13

教研室工作总结06-01

英语教研室工作总结01-28

体育教研室工作总结范文09-27

小学教研室工作总结15篇05-11

教研室年终工作总结03-26

教研室工作计划06-23

教研室个人年终工作总结12-14

教研室年度工作总结范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