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读书笔记

时间:2023-01-13 14:56:43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影响力》读书笔记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影响力》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影响力》读书笔记

《影响力》读书笔记1

  为什么我们总是被小贩、投资理财、保险、保健医疗机构的运营商当成好捏的软柿子?为什么我们老是会买些根本不需要的东西?《影响力》给了我们答案。《影响力》从顺从心理学角度、围绕左右人们行为力量的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稀缺六大原则、分析它们如何在购买、捐赠、让步、选举或赞成等请求之中、发挥巨大的力量。

  互惠:

  互惠原则最简单的解释就是给予、索取、再索取。人类祖先在互惠和有债必偿的信誉网里分享食物和技巧、得以生存繁衍。因此、人类社会必须保证社会成员全都被同化、遵守并信任这一原理。正如我们每个人从小就被灌输知恩图报、不能忘恩负义的思想和理念、互惠原则所向披靡、甚至适用于强加的恩惠、触发不对等交换。那我们对何拒绝互惠原则的请求者呢?倘若别人的提议我们确实赞同、就接受、倘若这一提议别有所图、就置之不理。

  承诺和一致:

  承诺和一致原则来源于人们言行一致的愿望。一旦我们作出了一个选择、或采取了某种立场、立刻就会碰到来自内心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按照承诺说的那样去做。因此我们在接受琐碎请求时务必小心谨慎、因为一旦同意了、它就有可能影响我们的自我认知。它不光能提高我们对分量更大的类似请求的顺从度、还能使我们更乐意去做一些跟先前答应的小要求毫不相关的事情。特别是每当人当众选择了一种立场、他便会产生维持它的动机、因为这样才能显得前后一致。

  社会认同:

  社会认同原理指出、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尤其适用于我们对正确行为的判断、特定情形下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正确时、我们的看法取决于其他人是怎么做的。然而问题来了、我们对社会认同的反应方式完全是无意识的、条件反射式的、这样一来、偏颇甚至伪造的证据也能愚弄我们。《纽约时报》皇后区的一起街道凶杀案说明了这一点、半个小时内、凶手公然对一名妇女三次袭击、而38位公民却漠然视之。原因就在于每个人都根据别人的反应进行判断、既然没人在乎、就应该没什么问题、旁观者群体没有帮忙、不是因为他们无情、而是因为他们不能确定。

  喜好:

  喜好原则很容易理解、我们大多数人更容易答应自己认识和喜欢的'人所提出的要求。然而、特百惠利用朋友聚会营销的方式告诉我们、我们完全不认识的人、可以想出上百种方法利用这条简单的原理、让我们顺从他们的要求。

  权威

  我们每个人从小就被灌输服从权威人物的命令、总是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实际的好处、部分是因为他们有智慧、部分则是他们能对我们奖惩。读后感很多情况下、只要权威人士说话、其他本来应该考虑的事情就变得不相关了。这点在我们日常工作中体现的较多、如领导决定某事了、下属一般不会去思考决定是否正确、而直接执行。

  稀缺:

  俗语“物以稀为贵”、说的就是机会越少、价值就越高、而对失去某种东西的恐惧、要比获得同一物品的渴望、更能激发人们的行动力。渴望拥有一件众人争抢的东西、几乎是出于本能的身体反应。如在拍卖会、众人争抢一件物品、物品往往被抬高价格。拍卖中的赢家看起来更像输家、而输家看起来则更像赢家。

  通过《影响力》一书的透彻分析、我们对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收藏、拍卖、谈判、粉丝、赠品、逆反心理等等。也许以后我们还是会被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稀缺等左右或是影响、但至少我们能更客观冷静的进行分析、从而做出更正确的选择。

《影响力》读书笔记2

  最近看完了一本书、《影响力》、感觉挺好的书、作者美国罗伯特·西奥迪尼、主要讲生活中影响力的逻辑、举例很多、还有如何回避、威胁等各要素、感觉对工作、生活中与人沟通、推动协调项目进展、有很多可以参考的方法。

  这本书很经典、《财富》杂志鼎力推荐的“75本商业必读书”之一、社会心理学相关的经典书籍、我觉得对提高情商有很大帮助。

  书里讲了影响力有关键作用的六大原则: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感、喜好、权威、稀缺;

  1、互惠、先给予、再索取、再索取;举例:商场、蛋糕店等、会有免费试吃、本来人们没有想法要买蛋糕或水果、但是看到有免费试吃、就过去尝尝、如果旁边还有服务人员、试吃之后、好多人感觉不错、就不好意思不买、哪怕少买点、尤其身边还有朋友、情侣在场的情况下、不能小气了、那就消费了。

  互惠也有的场景是、总有一些人、或机构、经常免费派发、赠送一些小东西给你、时间长了、你就觉得如果有机会了、碰到了、不消费一下也不好意思、那就心理上去消费一下、避免心理一直记着这个事情、觉得有亏欠。

  2、承诺和一致、就是前面答应了一些小事、后来被要求一些相关的小事、也不好意思拒绝、就跟前面保持一致了。书中举例:如果有人敲门说在你家门口草坪立一个牌子、写禁止超速(或酒驾)、你可能不答应。但是换个方法:有人上门先搞调查问卷:问是否支持保护环境、你一般都同意、并且签名。第二天那些人又来了、说保护环境背景下、想在你家门前立一个牌子、写禁止超速、调查显示:同意概率很高

  3、社会认同感、就是你看到周围有人群做了一些事情后、你觉得你也应该跟随。书中举例:酒吧前台调酒师面前有个罐子、每次开业时、自己先放里面几个纸币、让来人看到前面有人认可调酒师、并给了小费、你拿了酒后是不是也给点小费、喝完第一杯、再去前台买酒感觉酒也不错、是不是也给点、前面有人给了、你也会给点;一些寺庙、募捐的钱箱子里、看到有钱、你判断是前面人群捐赠的、你也想跟着捐点;你看到马路边有个烤鸭店前排长队、大家都说很好吃、你也想排队买一个尝尝。

  4、喜好;人们更喜欢偏向自己喜欢的人或事务;前面排了几个美女、发传单、你是不是更喜欢去自己感觉漂亮的美女前面拿传单;选举调研、大家也会偏向选举自己感觉长的比较好看的人、尽管大家都否则选举谁跟长相没有关系;有一个汽车推销员、努力做的事情只是让顾客喜欢他、不是直接推荐车有多好;同样差不多的.两个汽车、调研显示旁边有个美女车模的那辆车更受欢迎

  5、权威、在自己不熟悉的事情上、如果有个“权威”站台说他好、你就接受了、比如知名医疗专家健康专家说、吃苦瓜对肠胃非常有好处、可以预防重大疾病(可能作用微乎其微)、虽然你不知道苦瓜到底有什么作用;但是你接受了、有机会也多吃苦瓜了;甚至有的洗手液广告、专家说可以有效抑制细菌、你去超市买的时候、价格不太离谱的情况下、你也倾向于买那个抑制细菌的(可能作用微乎其微)

  6、稀缺、物以稀为贵;你想买一个二手车、去市场转了转、看到一个感觉差不多合适的、但是还想再看看、但是刚要走、又来一个看上这个车的人、也想买、这个时候商家问你要不要、因为你先来的、不要的话、就卖给别人了、说不定又来了第三个买家、反正这个车就一辆、卖了就没有这么合适的了、你就开始着急了、要不还是买了吧。但是可能后面来的商家可能是托。

《影响力》读书笔记3

  由于对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比较感兴趣、所以读了一本有关心理学的书籍《影响力》、作者是罗伯特·西奥迪尼。这本书主要分析了心理学原理在社会营销活动和社会事件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作者通过很多例子将原理阐述得清晰易懂、书中提出的现象和观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让我产生很多共鸣。

  作者先介绍了影响力的武器、之后揭示了六种顺从策略、即:互惠原理、承诺和一致原理、社会认同原理、喜好原理、权威原理、稀缺原理、下面就这六个原理谈一谈自己的感悟。

  第一、互惠原理。

  作者在书中举了墨西哥与克利须那协会“先施恩再乞讨”的例子、其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到类似的情况、比如微信群里帮填问卷可以领红包的现象。问题是:是什么让我们愿意牺牲宝贵的时间而只是因为区区几分钱的红包呢?

  其实我们无形中陷入了对方给我们的一个看似“恩惠”的圈套里、它利用我们内心的负债感“迫使”我们主动花时间填完问卷、让我们以“涌泉”来回报对方开始给予的“滴水”。书中将互惠原理总结为:给予、索取、再索取。商业社会的本质是交换、人与人之间能够保持一种长期的关系、肯定是基于礼尚往来、双方都能够从这段关系当中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个人认为在中国这个讲究“人情”的社会里、互惠原理可谓是所向披靡。因为互惠原理允许了这样的情况发生:一个人靠硬塞给我们一些好处、就能触发我们的亏欠感。法国人类学家马塞尔·莫斯在描述人类文化围绕赠礼过程产生的社会压力时说:“人有送礼的义务、接受的义务、更有偿还的义务。”由此可见、互惠原理很容易遭到利用、可以触发不对等交换、毕竟、亏欠感让人觉得并不舒服、并且人们都不愿被贴上“忘恩负义”的标签。

  当今社会我们都要在“互惠原理”下生活、按原则办事、以善意回报善意。但我们也要擦亮眼睛、对于别人强加过来的恩惠、超出原则底线的要坚决抵制、正如作者建议、一旦我们确定最初的恩惠并非出于善意而是另有所图、就是一个顺从的伎俩、那么我们也不必受它影响、完全可以置之不理。

  第二、承诺和一致原理

  它利用的武器便是:人人都有一种言行一致(同时也显得言行一致)的愿望。事实上、我们所有人都会一次次地欺骗自己、坚信自己做得选择没错。心理学家很早就认识到承诺和一致原理对人的行为有着强大的指引力量、它经常令我们做出明显有违自己最佳利益的行为。

  为什么人的一致性动机如此强大?在我们的文化里、言行高度一致展现了一个人个性坚强、稳定和诚实的优秀特质。因此、许多营销高手就会利用这些引我们入“歧途”。书中举了冥想术的例子、很明显是骗人的把戏、却有人愿意追随、其实是他们在付出金钱的那一刻便做出承诺、愿意相信这件事、之后也就矢志不渝地追随了。

  我们可以看到、承诺在这一过程中是关键、它相当于播放键、激活了难以抵挡的一致性磁带。这也就提醒我们:在接受琐碎请求时务必谨慎小心、因为一旦同意了、它就有可能影响我们的认知。它不仅能提高我们对分量更大的类似请求的顺从度、还能使我我们更乐意去做一些跟先前答应的小要求毫不相关的事前。尤其是你在众目睽睽下选择了一种立场、你便不得不去努力维持、显得前后一致。

  第三、社会认同原理

  美剧中经常会有“罐头笑声”、很多人都非常讨厌、但电视台高级主管却十分喜欢、因为实验发现用“罐头笑声”会让观众在看到滑稽节目时笑得更久更频繁、尤其对“糟糕的笑话”最为有效。这便是另一种强大的影响力在起作用:社会认同原理。通俗一点就是“别人都在做的事前肯定错不了”、它为我们判断如何行事提供了一条方便的捷径。

  人们对社会认同的方式完全是无意识、条件反射式的、这样以来、偏颇甚至伪造的证据也能愚弄我们。正如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所说、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书中展示了“看客袖手旁观”的经典例子、与国内老人摔倒无人扶的.情景是类似的。在人们自己不确定或意外性太大的时候、最有可能等待看别人怎么做、也就形成了:我们和大多目击者一样、因等待其他人采取行动而显得“冷漠”。所以当我们需要紧急救助的时候、最佳策略是减少不确定性、让周围人注意到你的情况、最好指定一个人告诉他你需要什么帮助。

  反过来、当我们作为旁观者时、我们需要谨慎判断情况、若明确是自己有责任插手的紧急事件、应义不容辞提供帮助。我们生活在群体中、而群体通常是“无意识”的、个体很容易被引诱、放弃了自主的思考投身于领袖思想的怀抱里、人云亦云。因此、我们在群体中要有意识地减少由于社会认同造成的影响、面对明显是伪造的社会证据、保持警惕。

  第四、喜好原理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不管是在观点、个性、背景还是生活方式上。所以我们更容易答应自己认识或喜欢的人的要求。相似性、接触与合作、条件反射和关联都能增强我们对某种事物或人的喜好。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制造商总是急着把自己的产品与当前的文化热潮、与流行艺人联系起来。生活中、我们不需要识别出所有导致好感的因素、将注意力放在效果而非成因上、这是作者提出的拒绝方法。将交易与交易者区分开来、防御感性偏见对我们理性决策造成的影响。

  第五、权威

  书中开篇举了著名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的电击实验、我在阅读完之后感到十分心寒。受试者面对权威还是选择将电压加到最大、尽管他们内心是惶恐的、但仍不敌权威的压力。惊人的实验结果强有力证明了:人们对权威根深蒂固的责任心在很多情况下使我们丧失理性的独立思考、选择不假思索地服从。

  尽管服从权威大多数能做出适当行为、但盲目服从产生的例外情况也不在少数。避免受到权威地位的误导、有效的方法就是先发问:这个权威是真正的专家吗?这些权威及资格是否与眼前的问题相关?最近红黄蓝幼儿园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单从权威角度看、年幼的孩子们受到来自老师的权威压力下、加之缺乏相关自我保护的意识、最后酿成悲剧。因此、拒绝权威下的顺从、除了对权威资格的质疑、更重要的是相关知识的了解。

  第六、稀缺原理

  物以稀为贵、机会越少见、价值似乎越高、这是大家普遍认同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渴望拥有一件众人争抢的东西、几乎是处于本能的身体反应。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拍卖场里、人们会不由自主地不停举牌。很多企业就是利用所谓“限量版”、“饥饿营销”的方式吸引大众、营造一种产品稀缺而珍贵的现象。

  总体来看书中列举的六种顺从策略、本质上都利用了人们懒惰、走捷径、贪婪、无知的特点、但也正是这些糟糕的特质证明了人类的进化——融入社会、作为社会的个体活下去。《影响力》的初衷是帮助人们辨清社会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陷阱、个人觉得、作者提供的几种方法还可以教人自布陷阱。当然我们需要明白的是:顺从技巧、既可为善也可作恶、关键在于使用人的动机。

《影响力》读书笔记4

  《影响力》是西奥迪尼非常经典的书,这本书当时买来是因为连岳在公众号上的推荐。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因为每个人在生活中多多少少都要去影响别人或者受他人的影响。

  了解影响力产生的几个原则,我们就对自己的行为以及他人的行为有清晰的认识。而且我记得当时连叔说《影响力》这本书对销售特别有帮助,所以马上下单,但是买回来以后,这本书就一直放在书架上,没有动过。

  前几天跟剑飞老师聊起来阅读的计划,剑飞老师建议我要多看一些销售类的书。他提议我可以去豆瓣,可以去京东看一下销售类图书的排行榜,我看了一下豆瓣的评分,《影响力》这本书可以达到8.6分。赶紧从书架上把这本书拿下来,作为我第一本阅读的销售书籍。

  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每天要做出非常多的选择,有很多人在影响我们的行为和选择,我们自己的行为也在多多少少的影响着身边的人。

  很多时候我们的反应都是单一触发性的反应。比如我们做的一些选择和行为,都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做出的判断,因为这个世界太复杂了,信息也越来越多,我们无法全面的去分析,如果要全面的分析每一件事情,那么我们的精力和时间也不够。而且我们的大脑通常会比较偷懒,在《思考快与慢》里,卡尼曼也提到,我们人类的行为大部分是依靠系统一来做出的直觉判断,因为这样是最省力的。

  那么在我们作出判断的时候,我们通常会受到哪些影响呢?有哪些心理原则在默默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

  《影响力》这本书的作者西奥迪尼归纳出了六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互惠原则。

  当你给别人提供了便利,或者让别人得到了好处以后,别人一定会想方设法的回报你。因为在我们从小的教育当中,知恩图报是一个很好的品德,这是根植在我们大脑深处的,当我们得到了他人的好处,我们一定会在下一次对方需要帮助或者对方提出要求的时候,会尽量的满足他。

  所以在销售过程中为什么很多时候商家会使用优惠券,赠送小礼物,就是利用了互惠原则,你在选择购买商品的时候就会具有一定的倾向性。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多的是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互惠互利,双方的关系才能更加的持久。为什么大家都要思利他,一方面这是一个好的品德,另外一方面你在利他的时候其实最终也是利己。

  第二个原则是承诺和一致性。

  书中提到,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遵循言行一致的。因为这也是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言行一致也是好的品格,当我们作出承诺的时候,我们的行为,一定会依照我们做出的承诺去做。而且书面承诺要比口头承诺影响力更大,因为在做书面承诺的时候,我们比口头承诺付出的`努力越多,付出的努力越多,那么它对承诺者产生的影响力就越大。

  所以为什么我们在目标的时候或者下一个决心的时候,不能只是口头说说,我们一定要写下来,当我们写下来的时候,我们就更加明确自己说过的话,做出的承诺,所以我们就会更加确定,或者更加想要去实现自己的承诺。

  在销售过程中如何让对方做出一定的承诺,并且作出书面的承诺呢?可能做口头承诺更容易一些,如果要做书面承诺,那就要去设计一些小的环节,譬如在每次沟通完了以后进行沟通记录,然后发给对方确认,形成相对正式的承诺,对方也会更加重视,并且能够更快的推进项目的进度。

  第三个原则是社会认同感。

  很多时候我们会依照他人的方式去做事情,是因为很多事情我们不确定,当我们不确定的时候我们就没有办法判断什么是正确的,通常我们就会依照大多数人的选择做决定。另外我们还会遵从的社会认同就是相似性,一旦看到和我们差不多的人做出了选择,我们第一反应认为这些选择就是正确的。

  这一点我还没有想到在销售过程中应该如何运用,很多电视广告就是利用了社会认同感来进行产品的宣传,但是在我现在的销售过程中,我如何利用这个原则?我需要慢慢的去观察,去思考。

  第四个原则是喜好。

  喜好是对他人的好感度,也会直接影响我们的选择和判断。通常好感因素有外在魅力,熟悉感,还有关联性。这里面的外表魅力是代表一个人的某个正面特征,正面特征可以主导其他人看待这个人的眼光。可见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这些古话还是有道理的。

  另外当我们进行单纯的赞美,就可以获得好感,有时候不需要特别准确,只要是积极的评价,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其实都能让人产生同等程度的喜欢。当然理解这个心理原则,不代表我们要去阿谀奉承或者夸大其词,我们要真正的去发现他人身上的优点,然后真诚的表示赞美就能够获得他人的认同和喜欢。

  熟悉感来自于和他人的相似点,如果有相同背景,哪怕是出生地一样,或者是你的家人和对方有什么联系,但凡带有一点关联性就会让对方产生熟悉感,熟悉感能帮助你和他人建立起更好的关系。

  第五个原则是权威。

  权威的影响力特别大,从小到大,我们都是在父母的管教,还有老师的管教下长大的,我们天然的对权威有一定的畏惧感。一旦我们认为对方是一个权威,我们的行为就不受自己的意志的控制。

  权威的三个象征符号是头衔,衣着和身份标志。那我们如何正确的运用权威的影响力?一方面是要让自己更专业,专业除了真正的去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外,另外一方面是外在的呈现上也要尽量做到专业,衣着其实也是个很好的补充,很多时候有些场合就是要穿着更加的正式,更加的专业,能够让你树立起更加权威的形象。

  第六个原则是稀缺。

  稀缺在生活中越来越常见了,很多时候我们会看到,一家网红店门口排了长长的队伍,然后你总是买不到,比如上海之前很火的喜茶,听说要排两三个小时才能买到一杯饮料。这就是商家制造的稀缺感,人们往往对得不到的东西的渴望程度越高。

  影响力到底在生活中应该怎样更好的应用呢?一方面当我们要去影响他人的时候我们可以考虑这六个心理原则,适当的设计一些方案。另外在生活中我们也要提高自己的觉察能力,识别他人是不是在利用这样的影响力原则来影响我们做决定和选择。

《影响力》读书笔记5

  《影响力》这本书解释了影响人们日常决策的一些心理学方法、分析人们无意识顺从别人的心理学原因、读罢收获颇多。对于我们来说、合理运用书中给出的一些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一些事情。

  此外、明白了生活中让我们无意识顺从的手法的运作机理、亦可帮助我们抵制住这些诱惑和陷阱。应该说、这本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没有抽象高深的理论、而更多的是生活中常见的.案例、读完对我们的生活会有很大帮助。

  这本书列出了六种影响力的武器、分别为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以及稀缺、这六个武器巧妙利用人们心理深处的漏洞。人类在上万年的进化当中、形成了一种“自动反应机制”、这类似于动物的本能反应、只不过人类这种反应机制是在总结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机制可以帮助人们快速地处理问题、但是缺点之一是人们看到某种“触发事件”往往会不假思索地作出决定、原因是我们觉得这么做往往是正确的。

  举几个例子来说、别人给我们施与恩惠(不管多么微不足道)、我们会觉得有必要给予报答、有时候报答的程度远远超过别人施与的程度。我们觉得“知恩图报”理所当然、一方面因为我们接受的教育告诉我们知恩图报是美德、另一方面、我们的“自动反应机制”会让我们不假思索地认为应当报答。推销员利用我们这种反应机制可以很巧妙地让我们接受他们的购买建议、比如超市会让我们免费试用一段时间、或者先给我们一些小礼品、我们一旦接受了这些恩惠、往往会购买他们的商品、这就是本书中所说的互惠原理。

  另一个例子是关于稀缺原理、它表明人们对于变得稀缺的东西往往会高估其价值、这一原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比如超市里经常挂着清仓大处理、限时抢购等标牌、它是想告诉我们东西在变得越来越少、我们下意识的认为这些东西变得更有价值、因此一个常见的现象就是超市生意异常火爆。

  这两个例子都说明我们生活中的很多行为都受到以上六种影响力武器的影响、读完这本书、我们会清楚的知道自己无意识犯的错误并学会怎样抵制这些诱惑。一言以蔽之、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随波逐流、多用自己的理性来判断周围的事情、而不是过于依赖别人的行动、这就是这本书教给我们的。

《影响力》读书笔记6

  前言:该书为著名社会心理学家西奥迪尼所著,是一本通俗的社会心理学读物。本书语言较少用专业性术语,读起来不会觉得枯燥乏味且从实际案例出发,深度剖析影响力的逻辑。

  正文:书中介绍了六种影响力的武器,分别是互惠、承诺与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稀缺、其实,这些都是利用了人性的弱点。

  1

  互惠

  互惠原理认为,我们应该尽量以类似的方式报答他人为我们所作的一切。简单地说,就是对他人的某种行为,我们要以一种类似的行为去加以回报。互惠源于我们内心的负债感和感恩图报的心理。当别人给我们一些小恩小惠,就能提高我们照其要求做的概率。

  2

  承诺与一致

  承诺与一致深深地扎根在我们心里,无声无息地影响我们的行动。人人都有一种言行一致的愿望。一旦我们做出了一个选择或采取了某种立场,就会碰到来自内心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按承诺说的那样去做。在这样的压力之下,我们会想方设法地以行动证明之前的决定是正确的。

  为什么人的一致性动机如此强大?其实,依照人们普遍的感觉,言行不一是一种不可取的人格特征。信仰、言语和行为前后不一的人会被看成表里不一,易遭人诟病。另一方面,言行高度一致大多跟个性坚强、智力出众挂钩,它是稳定性和诚实感的核心。

  3

  社会认同

  社会认同原理指出,我们进行是非判断的标准之一取决于他人是怎么做的,尤其是我们要决定什么是正确的时候。而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是:当我们自己不确定、情况不明或含糊不清意外性太大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觉得别人的行为是正确的。

  提个技巧:当我们需要紧急救助的时候,最佳的策略是减少不确定性,让周围的人注意到你的状况,搞清楚自己的责任。尽可能精确地说明你需要什么样的帮助,而不要让旁观者自己判断,因为尤其是在人群里,社会认同原理有可能会使他们认为你的情况并不紧急。

《影响力》读书笔记7

  在谈感想之前、我想先分享一下刚工作半年的神奇经历。承蒙学校及领导的厚爱、我在一踏上工作岗位就接到了一年级一班班主任的工作。虽然这项任务只有短短的三个月、却极大地锻炼了我的能力、也让我和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次出现在他们面前时、都是明星般地待遇。孩子们里三层外三层地把我团团围住、让我动弹不得。另一方面、经过了一个学期的磨合、我和所教信息学科四五年级的孩子们也成功地打成一片、亦师亦友、赢得了他们的喜爱。

  在阅读《影响力》之前、我没有用心去思考过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只是单纯依着自己的性子、亦或是凭借对孩子们好的一颗本心出发。而现在的我明白了、这是自己在影响力的基本原则上坚持并做下来的成果。

  对于教育而言、最重要的是承诺和一致。法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孩子们来到学校第一次见到老师、第一个选择是信任自己的老师。

  在这一个方面、让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晟轩这个孩子。有一天他曾向我求助、有一个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处理。由于当时还有其他孩子在、我觉得他的问题不那么着急、便敷衍的说老师等会再帮你解决。多次求助无果后、他不再来找我。再次提醒我想起这件事的、是好几天后发生在晟轩身上的事。当时、由于孩子间发生了口角、昇轩和高年级的孩子打了起来。事后我问道、“晟轩、老师平时怎么教你的、遇到问题第一件事能不能动手。”

  晟轩自知理亏、低下头说:“不能、第一件事是找老师。”而后、我听到他不经意间说道:“但是上次老师也没帮我解决、是我自己想办法的`呢!”

  听完这句话、我当时就愣住了。可能是不经意的随口一句承诺、却是孩子的整个世界。之后我一方面批评了他随意动手打人的行为、另一方面肯定了他懂得自己解决力所能及问题的行为、对自己言而无信的行为进行了自我批评。说到就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以理服人并以情感人、这些都是我和孩子们相处中收获的最宝贵的财富。

  另一个我想提到的是、社会认同这个因素。对于孩子们而已、老师和同伴对自己的看法尤为重要。一名优秀的教师、想要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就要学会从多方面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善于运用榜样的模范作用。不仅仅是教师、更重要的是孩子们之间互相的影响力。还记得在我接过班级一个月后。不少老师反映我们班的孩子在有和没有老师在教室的表现截然不同。我为此百思不得其解、救助经验丰富的黄主任之后、她给我的回答是——班级缺少能站出来的领头人、没有学生榜样。

  我不禁回头反思这一个月以来、我处处亲力亲为、反而让他们过于依赖老师、失去了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通过对孩子们性格的初步了解、我把全部55个孩子分成11个小组、每个组有一个特别的名字。通过自评、组评、师评、家评等多种维度的相互认可、组与组间、孩子与孩子间形成了良性竞争、班内风气也越变越好。

  我很庆幸自己能在工作伊始就遇见《影响力》、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反思总结。我也非常感谢这次机会、能让我和同行们、学弟学妹们一起分享自己“新师”乍到的两个小感悟。最后、我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作结——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样一个信念在时刻提醒着我们、老师和孩子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一同前行。

《影响力》读书笔记8

  有一些有意思的事情,经常在我们身边发生,甚至会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有没有去探究这到底是为什么?比如:

  1)为什么无人问津的东西,价格乘以2以后,反被一抢而空?

  2)为什么我们明明不喜欢某个人,却对他提出的要求无法拒绝?

  3)为什么一些二手车经销商在收购旧车时,会故意高估旧车的价格?

  4)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什么才是最有效的求救方式?

  5)为什么面值一元的错版纸币,其价值远远超过了面值的几百倍?

  诸如此类的问题,在罗伯特.西奥迪尼的《影响力》这本书中,你会找到答案。这位心理学大师讲最容易使人产生无意识反应的力量归纳成6种影响力的武器,告诉我们这6种力量是如何产生作用的,并且教授我们在这6种力量面前如何保护自己。

  这6种影响力的武器分别是:

  1.互惠原理

  2.承诺和一致原理

  3.社会认同

  4.喜好

  5.权威

  6.短缺

  了解了这些原理,就明白了许多营销策划案背后的原理和逻辑。比如说,商场里很多时候会做免费试吃活动,或给你寄送免费试用产品,为什么呢?他利用的就是影响力的“互惠原理”:给予是一种责任,接受是一种责任,偿还也是一种责任。

  针对每一种影响力的武器,书中都列举了大量的案例加以分析阐述,同时也告诉我们如何识别这些武器,并告诉你如何回击。

  我想,这本书不仅对销售人员及其有用,对我们其他职业的读者而言,也是非常受益的'。有这些“武器”傍身,就不会被精明的商家“诱骗”了。当然,生活中处处需要我们通过运用影响力的武器去影响别人,改变自身的习惯。

  寥寥草草写了几句,并不深刻,有时间还会去细看,回味,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影响力》读书笔记9

  其中有许多东西是我们平日里经常能够看到的,还有一些是我们虽然见过,但是迷惑不解的,我想这本书还是很不错的,它解答了我的一些疑惑。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在经济方面它的实用性。

  我们生活的现代社会太复杂了,而我们理解到的信息也太复杂,要想自由自在的活下去真的不太容易。有时看似我们是自由的作出抉择,其实早已身不由己。善于利用这种规律的人简单的掌握着他人的动向,透过人们内心的负债感(互惠原理)或是文化上的观念给人以压力,迫使他们按照自我的需要进行活动。从这个方面来看,人们要想持续清醒的头脑,持续清晰的决定力,或者说不被人欺骗,实在是有些困难,因为有时候就算明白自我会被骗,人们还是会踏进这个圈套,仅仅是因为期望遵守承诺,被人尊重,或是为了偿还一点点小小的人情,文化的习惯要求我们这么做,于是我们这么做了,但是却被骗了,但是没有办法,我们务必这么做,否则就将面临自我巨大的心理压力。更搞笑的是,我们在实施互惠的同时,有时免不了自我也会变成互惠的“猎物”。

  书越读越有意思,我必须会好好读完这本书。边读边反观生活中的现象,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收获,以此来更好的改变自我的工作和生活。互惠是人们身边一种有效的影响力的武器,就是看你如何去利用它,或者说如何去应用它,关键是如何创造性地应用它,因为很多人都在用它来谋取利益。

  丹尼尔平克这么评价罗伯特西奥迪尼:任何关于说服和影响力的写作都是站在西奥迪尼的肩膀上的。这句话不得了!所有的,什么概念?妥妥的是影响力的泰斗和权威呀!必须好好看,而且要看好几遍才对!这次有很荣幸的跟我们处方A线的小伙伴们一起学习了这本权威。

  这六个原则的影响力不是发明和创造的,而是发现的!是本来就存在的。只是一小部分人掌握了,或者很好的运用了。西奥迪尼在3年实际潜伏和观察中,总结出来,然后用科学的方法和实验去验证了。这就是科学的方法,因为这六个原理可以被证明,而且是反复的证明。

  印象中自己在大学图书馆读过它。但这次再拿到它,陌生感远远大于熟悉感。很多实验有印象,部分原理有潜移默化的在使用,但更多的是眼前一亮:自己用的太差了。作为一名营销人员,不应该啊!

  一边看一边在思考,作者开场就强调一个论点:这些影响力策略只是提高了改变的比例,并不是100%。所以你有时候反问,为什么不能改变我?这是正常的!那是因为,你不是普罗大众。

  关于互惠原则:

  我就想到刚刚参加公工作的时候,我们的产品推广会选择用“品牌提示物”,都是些笔、笔袋、便签纸之类的东西!我就想:傻X,谁用因为你给我一支笔,然后用我们20xx多一支的产品啊!市场部是不是吃了SHI啊!......现在知道,是我吃了。多愚蠢,多么幼稚的认知和行为啊。想到互惠原则,自己未来的拜访和营销设计,还可以多多的设计类似以小博大的方案。

  承诺与一致原则:

  又是反思!这一次是培训销售技巧的时候。我们再三强调:你记住,你一定要拿到客户的承诺!客户一定要答应选择合适的患者处方和使用。无论如何,都必须要拿到这个承诺。用什么方法没关系,他一定要答应你。我想:你傻X吧!答应了就要帮助你啊?答应了就要兑现啊?很多人不耿直撒!谁都答应啊。结果并不理想啊!现在才知道。对的,不是每个人都会答应你,也不是答应了每个人都会选择兑现,但是,比例提高了啊!我不会因此错过那些可以兑现承诺的人啊。

  社会认同原理:

  最有效的销售技巧“别人也在用,大部分人都在用”,你选择一定不会错!就算你要特立独行,这样的人也毕竟是少数人。大部分人还是在基因里面都是从众的。

  喜欢原则:

  人们都喜欢答应自己喜欢的人的请求。妥妥的'解释了为神马要做好客户关系!就算你的利益或者你的条件差一点,但是你为人出事更好,亲和力更好!你的业绩自然更好。以后用人,自然有倾向性;以后做人,向着更积极的方向发展。

  权威:

  这从实际的角度,将具体我们能做的事情的原理讲了出来。头衔、身份标识、衣着都体现了权威,权威更加增加了你的影响力。为什么我们将要职业着装,为什么我们的业务人员一定要正装甚至是商务装,你一个大裤衩就杀出去,谁理你?在我们的基因里面,我们对于那些权威的,都是服从的!是否是奴隶社会带来的呢?或者我们还是个猴子的时候就有呢?也许吧!反正现实就是这样!你只有利用或者规则,而不是视而不见。

  稀缺:

  物以稀为贵,人为造成的也算!我们怎么去运用?怎么去识破这些局?哪些伎俩实际上就是利用的这个原理?饥饿营销是不是?都值得我们反思。在以后的工作中,拜访中,如何给客户营造这种稀缺感,需要我和我的团队同事不断的思考和开发。

  这六个原则都不难理解,难的在于我总是认为是不是有比这个更加高级的影响力策略。实在是浪费了。能够把这最权威的影响力用到极致,才是王道。

  李小龙说,我不怕练习了十万次招式的人,我害怕把一种招式练习十万次的人。接下来把每一个影响力做成课件,跟团队同事一起学习分享进步。

  影响力这本书出的出发点是站在如何去破解那些无形中改变你的策略。你想学会的不是去破解,估计是想学会如何去下套!有木有?这样看来,更应该看看新书《先发影响力》,强烈推荐每一位营销人员都认真学习一遍,把这些实战的6个影响力技巧运用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影响力》读书笔记10

  大家好、我是来自梦想晨读会六年级的陈荣花、今天的文章先从一则生活实例开始、老练的卖瓜子售货员一开始不会抓足称的瓜子、而是会称一下后发现不足、再抓一把瓜子放称上去、让顾客前后对比产生实惠感。

  不知道你们在买东西的时候有没遇到类似的情形、仔细一想、生活中这种例子真的很多、每当此时我们的心理会发现一种微妙的改变、在这一前一后对比之中、我们对售货员开始产生一种好感、觉得自己赚到了实惠、并自我暗示下次还来光顾该店家。

  读了《影响力》这本书后、我顿时明白销售员不过是利用了简单的对比原理。书中说的对比原理在生活中和工作中百试不爽、跟老公提要求、可以提一个大要求、接下来再提一个小要求会更容易被满足、其实小要求就是自己的目的;跟领导或同事提要求、可以提一个全面的方案、可以提一个简单的方案、其实简单的方案通过了就万事大吉了。

  所谓对比、就是两个事情、两种请求进行对比、然后达到自己目的的一种心理学运用。所谓“对比原理”、就是基于先前发生事件的.性质、相同的东西会显的不同、即对比物不同、我们的感受不同。

  只要我们留心生活可以发现、对比原理处处皆有、你会发现日常与人沟通中、隐隐感觉到的一些道理、背后是有大量的心理学依据的。

  比如、你去商店买套装和毛衣、营业员先给你套装、买完价高的套装、你再也不会觉得一件毛衣的价格有多高。房产销售员先带客户看一两套很破却昂贵的房子、等你看到漂亮而没有那么昂贵的房子时、你不会犹豫的。

  如果你现在路上走着、有人向你推荐一个价值5000元的音响、大部分的人都不会去买这样的音响、都会觉得5000元的音响太贵、并且也不能显著地改善自己的生活。

  现在你花10万买下了一辆车、汽车销售会对你说、有套5000元的音响很适合你这款车、和已经掏出去的10万元相比、5000元太便宜了、于是你很有可能就买下了这套音响。

  如果有朋友找你借钱、最开始向你借1千被拒绝、而后说500、你可能就借了、因为你以为对方已经从借1千降低到借500了、还不同意真的就说不过去了、其实很有可能500才是对方想借的数目、这就是对比形成的退让接受、影响力这本书中给这个现象取了个名字叫“拒绝—撤退”。

  因此、在营销中我们要使我们的顾客很容易地做出购买决定、不能让顾客在两个商品纠结、患得患失。例如:把A、B两个功能相似的产品陈列在一起、可以把A打造成主攻产品、B打造成助攻产品、在B的对比下、就很容易把A卖出去。

  精明的卖玩具老板会把一模一样大小的玩具标价一样、促使大玩具畅销、实际上只是把小玩具价格故意虚标高到大玩具的价格、以小玩具做对比、让顾客购买不纠结;促销活动时、商家们必定会把原价标在旁边、做对比。

  以上种种案例销售员得以成功销售和业绩飙升、其实是利用了对比原理、而普通大众总是一不小心就会掉入了卖家的对比陷阱里。

  影响力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说服力、是关于如何说服别人和自己为什么会被说服的。《影响力》是防骗防营销的好书、当然更是一本市场营销的好案例、每一个做市场营销的人应该懂得心理学和社会学。在生活工作中我们学会善于利用对比原理的影响力、我们就会让别人喜欢上自己、从而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和目的、同时学会拒绝不怀好意的说服、防止自己陷入他人的圈套。

《影响力》读书笔记11

  《影响力》的四章内容分别是: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稀缺以及不能称之为一章的尾声即时的影响力、第四章的主题是社会认同、一章我觉得整本书最不好理解的内容。

  在人人想法都差不多的地方、没人会想得更多—沃尔特·李普曼(来源于《影响力》第四章开篇)、社会认同原理大概就是我们在对事件作出回应的时候、只是遵循社会依据、并没有附加自己的思考。

  电视台引导鼓掌的声音和笑声、这甚至已经发展成一项职业。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对同一个事情也会有不同的看法。芒果台的快乐大本营可以说是很多人的童年记忆、当然我小时候也是一枚忠实的粉丝、但最近陪着老妈看的时候、总是感觉到一种迷之尴尬、谈话或者游戏与嘉宾的化学反应都是由主持人非常生硬地带动观众。

  以前的食物都是靠味道取胜的、现在开家店、你不找个百十个人或者美食博主po个照片啥的、你还想火、怕是想去雷峰山。砸钱在宣传上当然是可以理解的、但凡事过犹不及。

  不管是电视的收视率还是网红食物的高利润都说明了社会认同原理得到了非常普遍的应用并且作用力还很大。

  如果人所处的当前环境不明、不知事情的'发展趋势、自身判断力有限的情况下、是很容易参照别人的做法的。举个例子就是、之前在公交车上碰到群刚下课的小学生、就一直在说着weare伐木累。大多数小学生在小学阶段才刚刚开始接触英语、很容易模仿节目里的口音、这其实是一种错误引导。邓超出于对节目的综艺效果考虑这样做其实也没有错。这个时候父母就需要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

  类似的还有发生事故时、在一定程度上、人越多、旁观者越多。在文中叫做“多元无知”。电视上总是报道这样的事件为人性的冷漠。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人们会看别人的“眼色”、他不去救、我为什么要去救、等会那个人反过来敲诈我怎么办。这样的想法数不胜数、无解。读后感我们也左右不了别人的想法、当有一天你是当事人发出求救信号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其中一个人、比较详细的描述他的特征(那个穿着蓝色上衣拎着公文包的人救救我好吗)。

  在这章、文中提出了“模仿自杀”这个概念。这个需要特别讲一下、因为涉及到这个的次数较少。根据数据统计、在自杀的事件被新闻报道之后、事故(包括自杀)的发生概率也随着上升了、这说明死亡事件出现之后、一部分有相同想法想要结束自己生命的或者杀害他们生命的人觉得自己的想法突然变得合理起来了。并不是我一个人这样做的、我也不是第一个、我杀了自己或者杀了别人应该也是合理的、那么多人和我一样呢。所以新闻报道了这样的事件之后、我们更要注意自己的安全、领事馆告知广大游客短时间不要去有飞机失事航班的国家是有理由的。

《影响力》读书笔记12

  西奥迪尼的经典作品《影响力》、豆瓣读书评分8.6分、简介上写的是:该书从实践技巧的角度、深度剖析影响力的逻辑、交换、说明、树立榜样、回避、威胁等各要素、全方位地提高你影响他人的能力、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

  《影响力》这本书结构上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案例丰富、确实是很实用、很通俗、很好理解的一本书。在阅读的过程中、让我屡屡生出“原来如此”的感叹、解释了很多我们生活中常常遭遇的事情、原来都是难以察觉的“影响力”。

  第一章影响力的武器

  书中说:“文明的进步、就是人们在不假思索中可以做的事情越来越多。”这里提出了一个词叫作“自动化固定行为模式”、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被这些逻辑支配着行为、比如在下文会详细讲到的互惠、对比、承诺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稀缺。

  让我想到之前辅导老师跟我说过、“面试的时候、如果你前面那个同学表现不好的话、要是你相应地比他稍好一点的话、面试官也会觉得你很棒”、这就是对比原理的影响。

  第二章互惠

  互惠原理认为、我们应该尽量以类似的方式报答他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简单地说、就是对他人的某种行为、我们要以一种类似的行为去加以汇报。如果人家施恩于你、你就应该以恩情报之、而不能不理不睬。

  安利公司有一种名叫“臭虫”(BUG)的免费试用手法。“臭虫”由一系列安利产品组成、销售员把他们提到消费者的家里、安利公司的机密《操作手册》指导销售员说:把“臭虫”留在消费者那里、“一天、两天甚至三天、不收任何费用、也不要他负担任何义务。你只要告诉他、你希望他试试这些产品。没人会拒绝这种请求的。”等试用期结束、安利的客户代表回来、便顺利地拿到了客户希望购买的产品订单。

  第三章承诺和一致

  承诺和一致原理认为、一旦做出了一个选择或采取了某种立场、我们就会立刻碰到来自内心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的言行与它保持一致。在这样的压力之下、我们会想方设法地以行动证明自己先前的决定是正确的。

  为什么我们会极力遵循承诺一致呢?或许是满足我们的心理需要、安全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信守承诺是我们一直尊崇的、也是我们一直要求自己要做到的。但要知道、言行一致不等于固执己见、要避免愚蠢的死脑筋。

  第四章社会认同

  “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

  书中有一个例子:发生紧急情况时、若现场有大量旁观者、伸出援手的可能性反而最低。我想这应该是“社会性冷漠”事件的原因之一、旁观者群体没能帮忙、不是因为他们无情、而是因为他们不能确定。他们会根据他人的行为来判断自己怎么做才合适、尤其是在觉得这些人跟自己相似的时候。而一旦有一个人率先提供帮助之后、周围的人也都慢慢开始帮忙。

  第五章喜好

  我们大多数人总是更容易答应自己认识和喜爱的人所提出的要求、对于这一点、恐怕不会有人感到吃惊。令人吃惊的是、有些我们完全不认识的人却想出了上百种方法利用这条简单的原理、让我们顺从他们的要求。

  我们会对好看、有魅力的人充满好感、乐于帮助他们。同时、我们也会更喜欢和我们相似的人、比如共同的兴趣爱好会使我们更容易成为朋友。我们会喜欢受到别人的`夸奖、哪怕是适当的恭维也会增加我们对他的印象分。同时、在接触和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会增进彼此的理解、为共同目标而努力会增进彼此的感情。人们深明关联原理的奥妙、并努力把自己跟积极的事情联系起来、跟消极的事情保持距离、哪怕他们并非事情的起因。

  第六章权威

  “很多情况下、只要有正统的权威说了话、其他本来应该考虑的事情就变得不相关了。”人们会不由自主地屈从于权威、为的还是安全感吧。更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利用了权威原理带来的影响力、却根本不曾拿出一个真正的权威、仅仅看起来像权威就足够了。

  如何拒绝?关键就是要用不太费劲的方式判断什么时候该遵循权威指示、什么时候该保持独立的见解。

  第七章稀缺

  “机会越少见、价值似乎就越高”、我们常说物依稀为贵、人们对失去某种东西的恐惧似乎要比对获得同一物品的渴望、更能激发人们的行动力。这应该就是保住既得利益的愿望、是心理逆反理论的核心。每当有东西获取起来比从前难、我们拥有它的自由受了限制、我们就越发地想要得到它。

  尾声即时的影响力

  尽管只靠孤立数据很容易做出愚蠢的决定、可现代生活的节奏又要求我们频繁使用这一捷径。我们来不及了解所有信息、只会去利用所有信息里最具代表性的一条。虽说这条孤立的信息通常都能给我们正确的指导、但它也能让我们犯下显而易见的愚蠢错误。

  我们不得不防。

《影响力》读书笔记13

  如何利用影响力武装自己?

  我们日常会通过机械记忆、后天培养潜意识或思维习惯的方式、养成一种自动化模式的行为。就好比、我们思维+行为已经录制了好几盘磁带、特定的环境与影响下会自动按下“播放键”。

  充斥我们生活里的事物会更加复杂、变数更大、我们必然要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捷径应对、解决它们。因为这样模式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在很多的时候都是最有效的。但是往往也有很多人利用我们这样的方式、通过各种技巧引导、甚至影响我们的行为与思想。

  本书、通过以下7个技巧告诉我们如何创造出影响力、也诠释了人性的弱点。

  1、对比原理

  人类在认知方面有个原理、叫“对比原理”。

  它会影响我们对前后两件事情之间的差异的判断。

  简单地说、如果两件东西很不一样、我们往往会认为它们之间的差别比实际的更大。(先看贵的、再看便宜的;先看差的、再看好的)。

  2、互惠

  给予、索取、再索取!说白了就是先给你一些小的好处之后、再向你不断压榨与索取。

  中国也有句古话叫: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因为小恩惠会让内心产生:还债感、义务感、甚至是亏欠感!

  例如:商场免费试吃、试用一旦体验了很难拒绝去购买。

  倘若别人的提议我们确实赞同、那就不妨接受它;倘若这一提议别有所图、那么就置之不理。

  所以、成年人要懂得:接受与拒绝(拿起与放下)

  3、承诺和一致

  人人都有一种言行一致的愿望(除非这个人原本就是骗子)。

  一旦做出选择之后、我们一次次的骗自己坚持自己做的没错。

  因为承诺操纵了一个人的自我形象!

  一旦做出承诺、形象就有了来自2方面的压力:①自我形象与行为一致性②按照他人对自己的感知来调整形象。

  公开承诺往往具有持久的效力:当众选择了一种立场、他便会产生维持它的动力、因为这样才能显得前后一致。

  所以:一开始就拒绝、比最后返回要容易

  4、社会认同

  社会认同原理: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

  不确定因素:一般在我们自己不确定、情况不明和含糊不清楚、意外性大的时候、我们最有可能觉得别人的行为是正确的。

  例如:城市中老太太摔倒、旁观群体没能帮忙、不是因为他们无情、而是因为他们不能确定。当然这个扶老太太的.案例、放到了农村又截然不同、农村相识的亲邻必定会出手帮助。

  因为城市和农村是有区别的城市:混乱、人口众多、相识度低;农村:简单、人口稀少、相识度高。社会认同原理发挥作用:我们会根据他人行为来判断自己怎么做才合适、尤其是我们觉得这些人跟自己相似的时候。

  所以:在人人想法都差不多的地方、没人会想的太多!

  5、喜好

  影响人喜好的因素:外表、相似性、恭维话术、熟悉感。

  长得好看的人明显占有极大的社会优势。他们更招人喜欢、更有说服力、更频繁得到帮助。每当我买衣服或鞋的时候、导购都会夸:我穿这个好看、漂亮、合适的时候、往往我都招架不住付了账单。

  所以:一旦有人利用喜好推销、我们需把注意力放到效果上。

  6、权威

  权威始终会给人高压的感觉、很多情况下只要有正统的权威说话、其他本来应该考虑的事情就变得不相关了。

  我们对权威人物下意识反应有一点很重要特性:一旦处于“按一下就播放”的模式、只要拿出权威象征的符号就能将我们降服。

  头衔、衣着、身份标志、这些比当事人的本质更能影响人他人行为。

  比如:知道对方是教授、或者某个领域的KOL、我们自然会放弃思考。

  所以:教化下的敬重、导致我们会跟着权威走、要懂得理性思考。

  7、稀缺

  对失去某种东西的恐惧似乎比对获得物品的渴望、更能激发人们的行动力。参与竞争稀缺资源的感觉、有着强大的刺激性、就像“抢购”。渴望拥有一件众人争抢的东西、几乎是处于本能的身体反应。有时候喜悦并非来自对稀缺商品的体验、而是来自对它的占有。稀缺的东西并不因为难以弄到手、就变得更好吃、更好听、更好看、更好用了。也正是因为这样: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你晓得会失去它、自然就会爱上它了。

  自动反应:我们在对某人或某事做判断的时候、并没有用上所有可用的相关信息。相反、我们用到了所有信息里最具代表性的一条。

  尽管只靠孤立数据容易做出愚蠢的决定、可现代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又要求我们频繁使用这一捷径。随着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我们利用快捷响应的频率也越来越快。

  可以肯定、别人对我们耍这类手腕的频率也会越来越快。比如:利用社会认同、我们需要把认知精力节省下来、去应对生活里铺天盖地的其他信息、做出更合理的决定。

  《影响力》应该是一本讲述人性的弱点的书:告诉人们为什么会顺从、妥协和认同。告诉我们为什么会迷信权威?该如何具备一些理性的知识、防范落入不良企图的圈套中。

《影响力》读书笔记14

  今天开始重读《影响力》、并且把读书笔记整理成日更文章。《影响力》里介绍的第一个原理就是“互惠原理”、所谓互惠原理、就是人会尽量以相同的方式回报他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即我们在接受别人给予的好处时、会觉得有义务在将来回报。

  互惠原理是人类能进化得比其它物种快的一大因素、因为互惠原理的存在、使得援助、送礼、防御和贸易体系成为可能。互惠原理及与之形影相随的负债感在人类文明中无处不在、在这个世界上恐怕找不到一个不认同这条原理的社会组织。

  互惠原理如此广泛又坚挺、是因为遵守它合乎社会规范、而违背它则会被唾弃、嘲弄、而根据进化的'原理、可能大多数违背它的基因都无法延续下去了吧。

  文中举了大量的例子来说明互惠原理的功效:在“顺便”给被实验者带了一瓶可乐之后再向其推销彩票的成功率比未主动带可乐的情况高得多;黑尔?克里希纳会社在向路人募捐之前先赠送路人一朵花、结果募集的资金直线上升;1985年几乎是世界最贫穷的国家埃塞俄比亚的红十字会给墨西哥地震受害者捐了5000美元、原因是在1935年其被意大利侵略时、墨西哥给其提供了援助。

  别人给的好处使得受惠者有种负债感、而这种负债感使得受惠者会做出与恩惠不存在时截然不同的决定。而且其力量十分强大、强大到可以完全掩盖受惠者对施惠者的喜恶。

《影响力》读书笔记15

  《影响力》里介绍的第二个原理是:承诺和一致,意思是我们都有一种要做到(而且显得)与过去的行为相一致的愿望。一旦我们做出了一个决定,或选择了一种立场,就会有发自内心以及来自外部的压力来迫使我们与此保持一致。在这种压力下,我们总是希望以实际行动来证明我们以前的决定是正确的。

  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这个世界崇尚前后一致,而认为做不到前后一致的人是混乱的、不道德的、智力缺乏的`、不能坚持的......

  在“承诺和一致”的影响下,我们甚至会做出一些明显违背自己利益的事情来:在一场偷盗实验中,研究者的同事在海滩上随机找路人作为实验对象,把海滩浴巾铺在实验对象旁边,并在浴巾上躺下,还随身携带着收音机。随后自己朝海滩走去并把收音机留在原地。几分钟后,扮成小偷的研究者走过来假装要偷走收音机,而20个实验对象中会站出来阻止小偷的只有4个人。可是如果研究者在动身前往海滩前对实验对象说一句:注意一下我的东西,则会挺身而出阻止小偷的实验对象从4人增加到了19人。

  承诺和一致原理的惯常使用方法是,先让对方做出一个与你想达到的目标相吻合的,但是远比你的目标更微小、更容易达到的承诺,并且这个承诺最好是公开的、书面的。这就给对方贴上了一个标签,或者俗称戴上了一个高帽子,而后再提出自己真的的要求,这时对方为了维护自己之前树立的形象,就会答应你的要求。

  比如为了让市民参加公益活动,在招募期前一周先做个单纯的“市场调查”,只是市民如果有时间,你会不会参加公益活动。因为这只是一个假设的问题,不需要付诸行动,一般人都会为了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回答:我愿意。此时,他其实已经做了一个承诺。而如果你再夸他一句:你真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效果会更好。而后在一个星期后,是真正的招募时间,再向他提出具体的公益活动要求,他为了维护自己原先树立的形象,往往过答应你的要求。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更简单直接的应用:你想要一个人怎么表现,你就怎么夸他。这同样能起到一定的“承诺-一致”效用。

【《影响力》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影响力》读书笔记09-02

《影响力》读书笔记15篇10-01

《影响力》读书笔记(15篇)10-02

《影响力》读书笔记集锦15篇10-05

《影响力》读后感04-09

《影响力2》读书心得12-30

影响力读后感07-07

《影响力》读后感04-28

读书笔记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