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2-07-05 14:59:0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识字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识字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识字的教学反思

识字的教学反思1

  在教学导入时,我由《识字3》中粗心的宁宁引入,带来新朋友“苗苗”,这样既衔接前一课,又为新课的学习创设了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由“苗苗”带来她的相似朋友,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识字。当学生区分“猫”和“锚”的时候,所有的学生都知道猫是动物,所以它是反犬旁,而“锚”的理解,学生不是很懂,因此在我不能拿出实物的情况下,进行了板画,并且进行语言描述,告诉学生,这长有两个角的就是锚,对锚进行了相关内容的解说,这样,学生就知道了“锚”是铁做的,跟金属有关,所以它是金字旁,显然学生乐于接受这样的教学,既区分了字形,又了解了字的含义。所以,有了前面的教学,接下来在学习儿歌的时候,学生便能很快地理解了,并且在整个课堂里,学生说话的'氛围非常热烈,课堂中,他们都能立足文本,丰富自己的语言,在老师的引领下分清了“锚”和“猫”。

识字的教学反思2

  一,颜色

  春天和冬天的区别之一,就是颜色。所以,如果你想要好好地描述春天的句子的话,那就从颜色上入手。颜色,如何说,颜色的改变,就是从素白无生机,变成了绿色盎然,一片生机活泼。从淡白无色,转变成鹅黄嫩绿,这就是一种状态。

  例如:近处的柳树依然枯枝干叶,死气沉沉,可远远望去,鹅黄色的却铺满一片,那便是告诉我们,春姑娘来了。

  二,状态

  对于状态来说,也是一样的。状态是什么,就是指一种事物所面临的感觉。冬天的时候,所有的事物,都是寂静的,安静的,毫无气息的,可是春天的事物却变得有了复苏,有了生气。一个是静态的,一个动态的',这样,两者一对比,就能把春天的气息写出来。

  例如:昨天还是冰封千里,两岸森白的小溪,今天却在明媚的阳光下闪光着波光,两侧的冰雪也化了,正一滴一滴地融入到溪水中。几只水鸟快乐地游在水里,享受着活水带来的欢愉。

  三,气候

  气候就更不用说了,这点大家自然是感受多多,冬天的天气是紧裹衣领,春天穿得稍厚一点就冒热汗。所以,这点,就要写出来,还要包括风。冬天的风是冷刀子,刮在脸上生疼,春天的风是妈妈温暖的手,抚过我们的脸颊。

  例如:走在春风里,感受着春天妈妈温暖的抚摸,我仿佛感受到春姑娘在召唤,快来吧,看我鲜花做成的衣裳多么漂亮。冬姑娘却裹着一身银色厚衣,黯然地望向我们,伤心地离去。

  四,心态

  对于春天来讲,人的心态是不一样的。因为春天来了,人对于春天的喜爱是表现出来的。当然我们不能说全世界的人都喜欢春天,自然也有人喜欢冬天,但是,记得,我们对于春要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美好的事物的开端。

  例如:春天来了,带来了希望,带来了播种的快乐。我仿佛可以看得见,秋天那金灿灿的果实在向我们招手。春天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今日不播种,来日收虚无。

  五,变化

  对春天的感受,你有,家里人也有,身边的人也有,朋友们就更不用说,可能会与你去春游或者是踏青。自然,这些活动对于你们来讲,就是一个大的变化。在写春天的句子的时候,可以纯抒情,但是,如果有故事穿插在里面的话,会更有效果。

  例如:在班长的带领下,我们踏着青青的小草,闻着小道两旁花的清香,向活动地点进发。当听到流动的水声,我们知道,目的地到了,大家都很开心等。

  总结,对于描写春天的句子来讲,大家也在书本上看到过好多,千万要记得,不要去过多地背诵或者是在自己的作文里写那些句子,因为那些句子,老师也知道,所以,过多地写在自己的作文里,即使只出现了这一句是摘抄的,也会让你的作文大打折扣,所以,不如所有的文字全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来写,是再实在不过的了。

识字的教学反思3

  识字教学相对于阅读教学而言是比较枯燥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很高。但是如果教师能深入地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的有利因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一些游戏,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识字3》这篇集中识字的课文,它以对子作为文章的载体,描绘了大自然的美好景物。对对子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激发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也是文章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笔者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了五个小游戏,让学生学得轻松而且快乐,既学会了课文中的生字,也领会了对子的特点,初步学会了对对子,激发了学生对这种传统文化的兴趣。

  游戏开路激发学习兴趣

  课伊始,老师说跟小朋友们做一个游戏:老师说天,学生对地,老师说上,学生对下,老师说前,学生对后……(上下前后大小左右多少来去黑白高低远近粗细远近古今明暗早晚有无出入宽容买卖南北首尾西东始终干湿公私美丑薄厚。)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因为简单易对,学生兴致勃勃。接下来老师问:“太阳对什么?黄狗对什么?”由一个字对它的反义词到两个字而且没有反义词,学生感到困难疑惑,好奇心萌发了。接着老师说:“学了今天的课文你就能找到答案了,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样一首有趣的对子歌吧。”学生对新课文就充满期待了。

  游戏让朗读趣味横生

  这首对子歌情境优美,语言精炼,读起来琅琅上口,利于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朗读是最有效的了解课文的方法,老师想通过由浅入深地读,有层次地推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真正实现通过课文来学语文的理念。但反复的单调的朗读会使学生厌倦,怎样让学生读的有趣味,笔者设计了一个朗读的游戏。在学生读正确读通顺后,设计了师生轮读,即老师读单数行,学生读双数行;师生分读即老师读“对”前面的内容,学生读“对”和后面的内容;拍手读,即学生一边读一边拍手打节奏。读“云”时自拍一次,读“对”时和同桌互拍一次,读“雾”时再自己拍一次。也可以在读“对”时轻轻地拍一下桌子,或者在空中和老师对拍一次。再让学生设计其它的有趣的方法,学生读的有趣味,读了还想读,就为课文的理解打下了基础。

  在游戏中领会对子的规律

  这首对子歌共三个小节,每个小节的最后两行隐藏着成语,共有五个成语,怎么样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并运用这个语言规律呢?先出示一个小节的内容,(第三小节)让学生寻找规律。有熟练朗读的基础,班级中会有聪明的学生发现了这个规律:如果把对字去掉,它就是一个成语。

  老师就引导学生做这个游戏,用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的五个句子,让学生尝试着把对字去掉变成成语。大部分的学生都可以做到,而且很有兴致。为了让学生理解“和风细雨、蓝天碧野、万紫千红、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这五个成语,老师又设计了一个“猜猜看”的.游戏。课文中有两页插图,前幅画的是山清水秀的情景,后幅画的是鸟语花香的景象。让学生把这两个成语贴到相应的图上去,并要说明理由。再用多媒体出示了另外三个成语的图片,让学生猜再说出理由。图片很美,环节很有趣,学生猜得不亦乐乎。猜中成语后出示成语,并学习成语中的生字。再引导学生做另一个游戏,出示这册课文前几篇课文中的成语,让学生在成语中加一个“对”字,变成对子。既复习了前几课中的成语,又复习了对子的这个特点。

  在游戏中复习生字

  当学生学完课文后,应当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生字,加深记忆。老师在这里安排了两个游戏。一个游戏是编了几句话,把本课的生字放进去,让学生来读这些句子。(比如:这是一个万紫千红的季节!阳光下,飞舞着许多蜜蜂和蝴蝶!余杭是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地方。让我们爱护自己的家乡,让家乡的水更清,天更蓝。)

  另一个游戏是师生做对口令的游戏。老师说:“我是李,我有上下两层楼,谁是我的好朋友?”学生可以对:“我是秀,我也上下两层楼,我是你的好朋友。”大家可以一起说:“对对对,李和秀,好朋友。”在游戏的过程中复习了本节课中的音近、形近的生字。

  在游戏中拓展延伸

  上课伊始的时候曾经跟学生做过对反义词的游戏。还提出“太阳对什么?黄狗对什么”这样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课文学习接近尾声时,学生已经领会到对子的规律,可以让学生试着对一对,并解开谜题。老师出示对子。大对(),多对(),黄狗对(),鸭子对()。()对小,()对少,()对香蕉,()对黄桃。在这个游戏的设计中,老师有意识在安排了一上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比一比》)的内容,课前还有意识地复习过。学生并不觉得难,学生做完这个游戏后,明白对子并不都是反义词,只要内容相对也可以。

  在这篇课文中,由于老师根据课文的特点有意识地安排了适当的游戏,学生学得有趣味,觉得轻松,也学得扎实而有效,老师也实现了想通过课文学语文的目的。

识字的教学反思4

  《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喜欢识字,识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在教学实践中,我将识字教学与儿童熟识的语言环境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以下是我对《酸的和甜的》识字教学的做法与反思:

  1、偏旁识字法

  在学生学过部分合体字的基础上,学生基本上了解了常用字偏旁所代表的含义。如木字旁:大多是与树木有关联的字:如松、柏、桦、树等,代表与水有关联的字:如河、清、湖、海等,在教学“葡萄”、“狐狸”这四个生字时让学生注意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都能说出“葡萄”是草字头,属于植物;“狐狸”是反犬旁,代表与动物有关联。

  2、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

  学生可以给认识的熟字加偏旁、去偏旁或换偏旁,这种连锁累积的数量是很大的。如学习“迫”字时,鼓励学生用加偏旁、去偏旁或换偏旁的`方法,学生于是用上了“白”加上“辶”;“伯”单立人换成走之儿;“帕”巾字旁换成走之儿等等,这种滚雪球似的方法既简单又实用,扩大了识字量。

  3、编一编

  有些生字可以通过编儿歌的方法来识记,重在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

  在教学“迫”时有学生用编儿歌“白大娘走回家了”;学“串”字时有学生非常有想象力,他是这样编的“一把剑劈开两张大嘴巴”,当时同学们都大笑起来。不过,我想孩子们对这个“串”字是记忆深刻,比一遍遍的读强多了;学到“待”时分析了字形左边是双立人,就像两个人,右边是寺庙的寺后,有学生马上想到了“两个人站在寺庙旁等待”像这样的方法教师则要多动脑,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并鼓励学生大胆去尝试。

  总之,我们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识字的方法,并提倡方法多样化,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方法去尝试识字,一段时间的尝试后,学生的识字方法会是五花八门,学得轻松快乐。

识字的教学反思5

  学生学过的字很快就会忘记,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利用游戏,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能够主动识字、快乐识字。

  如:做字卡:让学生把难记易忘的'字做成生字卡片,方便随时记忆。玩字卡:学生小组协作学习,通过玩字卡认读生字。摆——边摆边读,一人一张,不会的可请教小组同学;读——在小组长的组下,学生齐读自己的字卡,可找出难认字拿在手里或摆在一旁;考——学生互相考认字卡,自己不会的跟人学,别人不会的想法教;收——学生快速收字卡,边收边读。邮差送信:可选一位学生扮邮差,将生字卡片当成书信,随意发给多个孩子,然后读生字,手执所读字字卡的学生必须快速将字卡贴在黑板上,大家齐读生字。

  采用这些生动形象、趣味无穷的游戏学习方法,学生兴趣高昂,记忆深刻,识字效果极佳。

识字的教学反思6

  苏教版新教材的词串识字是一个亮点,它是以特定的时空物事为中心,选定相关词语,包含要学的生字,按意义连接,组成词串,再分行排列,末尾押韵,近似一篇“小韵文”,读起来琅琅上口。那一串串词组都具有鲜活的力量,能使学生在识字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这一课就是围绕大海这个中心把词语“串”起来的,经过精心组织,12个词之间产生了联系,并形成一个极为生动的语言环境。因此,我们不能为了识字而识字,要在认读字词的基础上,通过诵读、想象去体会、感悟,让学生由词语想到具体事物,由词串想到特写的画面,丰富学生想象的空间:

  一、创设情境进入课文

  课前我让学生收集大海的资料,上课一开始,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大海的了解,然后利用课件播放大海波涛的声音和图片。让孩子们课前对大海的文字了解有一些感性的认识。

  二、借助拼音引导自学

  学生已初步具备认读生字的能力,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利于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我是按照这样的程序让学生自学生字词:让学生借助拼音,结合观察字形,初步认读生字,由于一年级学生辨认字形不够精细,有些字比较难学,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如“风”是后鼻音,“晚”和“湾”声调的差别,“鱼”和“渔”字形和语义的区别等,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然后创设送生字宝宝回家的情境,让生字回到词语中,学生连词认读。接着再送词语宝宝回家,让词语回到课文中去,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串,小组互读纠正读音,多种形式展示朗读。

  三、词图对照,认知事物

  在学生能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给情境图贴词卡。

  师:词语宝宝特别调皮、贪玩,它们呀想玩耍去,它们会到哪儿玩耍呢?原来呀,它们要到大海上玩耍,词语宝宝到了大海上,怎么看不到它们了呢?快来找找它们,把名字给它们贴上了。(课件出示情境图)老师把这些词卡发给同学们,请你们给大海边的景物挂牌子。

  学生很兴奋,小手举得高高,师发词卡。拿到词卡的同学先把手中的词读给大家听,再想想该贴在哪儿。

  其中一位同学举着写有“海风”的'词卡不知所措。

  师:就是呀!“海风”在哪儿呢?我怎么也找不到?

  一同学着急地跑上讲台将“海风”挂在桅杆上飘动的小旗旁。

  师:是在这里呀,这是小旗呀,怎么就成了海风了呢?

  生:因为我看到了小旗子在飘,一定是海风吹的。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又爱动脑筋,真棒!

  这一设计将文字与事物相匹配,既巩固了对字词的认识,又理解了词义,认识了事物。特别是对“海风”的认识,我提出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和促进了学生的观察和生活经验的浮现。

识字的教学反思7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识字是低年级的教学的重点,识字教学的难点是字形,如何从儿童年龄特点和学习心里出发,激发识字兴趣,在教学第七单元《丁丁冬冬学识字》时,我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联想巧记识字形。

  如在教学“掰”时,我引导学生想象,要把玉米掰下来要用手,一只手的力气不够时,学生接着说出“要用两只手才行。”从而记住了“掰”字。又如“盲”,学生说“盲”就是人人的眼睛看不见东西,也就是“亡目”了,“盲”的上面是“亡”表示死的意思,在这里表示看不见东西,就是“盲”字。多么巧妙的联想,字形轻易地扎根于学生的脑海中。

  二猜字谜,乐记字形。

  如教学“眉”时,有的学生根据字形编字谜“眉毛下面的眼睛就是眉”。又如“躬”,有的同学说“小朋友看见老师就弓着身子向老师问好就是躬”。形象、生动,很有创造性。

  三理解字义,准确识字。

  汉字的科学性重要表现是写意性,写意的汉字来自社会生活,教学时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如教学“抢”时,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抢”字是提手旁?学生立刻思考认识到:抢东西一定用手才行,所以“抢”字是提手旁。又如“拿”字,我先让学生上台表演拿老师准备发给同学们的练习册的'情景,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在拿的过程,不能只用其中一只手,要把一双手合起来才是“拿”。

  这样,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识字,既有趣,又有效,其间不时闪出智慧的火花,更加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识字的能力,达到较好的效果。

识字的教学反思8

  在一年级下学期的识字教学中,我常常感到困惑,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识字量太大。我也知道要遵循“多认少写,先认后写”的原则,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我常常在想,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只有提高课堂识字教学效率,学生才能够认识教材中的认读字,才能较好地完成课程在识字教学方面所设定的战略性目标──大量识字。

  一、四人小组合作识字

  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断地尝试与总结,学生已经掌握了识字的几种主要方法: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熟字减偏旁。只有当学生干自己喜欢干的事就不会厌倦,而会觉得是一种乐趣、一种心理需求的.满足。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合适的方式识字。于是,在教学《要下雨了》时,学生以四人小组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常见的识字方法识字,还能用猜一猜、编一编、看图识字、生活中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在课堂上,我就给他们时间,让他们去发现、去交流,于是就有了一个小小的“识字方法交流会”。他们认真听着别人说,也表明着自己的发现。

  在交流过识字方法之后,学生基本记住了生字的音与形。这时候,就让他们给生字找好朋友,即生字组词。在本节课中,我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这一环节正是抓住了孩子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从他们的已有经验出发,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望,表现欲望。

  二、教学巩固字词,活跃课堂

  在巩固识字时,我从易到难运用课件逐步加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充分尊重学生及其独特体验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印象。整个一节课,教师创设了不同情境,让生字复现──复现──再复现,使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反复和生字见面。整个识字过程,教师是在有意地组织,学生是在无意地学习,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识字。

  三、存在不足

  1、但这种教学方法与课文的融合程度还不够紧密,包含的内容不够全面,而且所占用的课堂时间较长。

  2、教学方法还很传统,教学设计创新不够。今后要想更多的识字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更佳效果。

识字的教学反思9

  下面,我就我及我们大多数语文教师存在的识字教学问题,跟字理识字教学进行对比,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让自己的识字教学方法手段在字理教学的指导下开展得更好。

  我的识字教学现状:

  (一)机械教学,死记硬背,错别字多。

  这也许不只是我个人所存在的问题。我多年来主要从事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对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并不熟悉,更谈不上经验了。今年,我不得不从一年级语文教起。我最怕的就是识字教学了。但是,怕是不能躲过的。为了上好识字课,我也想了许多办法。上网看一些识字教学课堂实录,向多年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请教,还通过对以往去听识字教学优质课的经历,于是乎,把这些所谓的经验都集合起来,用到自己的识字教学课堂中去。可是,我发现识字课特别累。学生学得累,我教得累。正如许多语文教师做的一样,先借助

  拼音读准字音,然后观察字形,接着根据情况说一说字的意思,再讲一讲结构,还得教数字的笔画,组词,然后这样读一个汉字:(以“山字”为例)“声母sh,韵母ān,shān。‘山’字这样写:一画竖,二画竖折,三画竖,‘山’字共三画,‘山’字独体字,‘山’,‘大山’的‘山’。一个汉字教下来,累个半死,还得赶课,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可是我也没办法啊,这都是学别人的呢。这样累人的识字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汉字的识记主要靠反复读写来增加对汉字的记忆,但是学的汉字越多,写错别字就越多。面对这种情况,我也很着急。通过字理识字教学的培训,我知道了这都是由于没有给学生讲清楚汉字的字理,没有进行生动有趣的字理辨字析词造成的。

  (二)没有充分考虑汉字的特点,识字教学效率不高。

  我目前的识字教学方法,大多根据教学参考的提示,根据教学要求来进行操作的。在识字教学当中,很少考虑到汉字的特点,而是把汉字的教学分成几个步骤来生硬地灌输给学生,学生读起来困,写起来易错,记得不牢,分辨形近字同音字不清,造成教学效率大打折扣。比如在教象形字“火”字时,虽然课本上有“火”字的演变历程,但是这个演变的历程仅仅成为我讲述这个汉字变化的经过,而没有把形成这个字的原因和写成这个形状的特点给学生讲清楚,结果学生对“火”字的最后一笔容易写成点,这都是在教学之前,没有充分考虑到汉字的特点造成的。

  (三)在识字过程中,没有让学生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

  汉字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很少也不知道怎么说明汉字的文化内涵。只是为了识字而进行教学,更没有要文本教学中把汉字所包蕴的深厚文化内涵让学生体会到。这样的识字教学,往往停留在语言文字的理解的浅表层面上,学生对汉字在文本中的作用就不会进入深层次的理解,更不会运用到自己的语言训练中去。例如在上《雨后的森林》这一课时,认识“林”这个字时,只是让学生体会到了树多了成林,认识“森林”一词时,只是启发学生知道许许多多的树木在一起,形成很大很大的树林,就叫森林。却没有利用字理,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的教学体验,现在想起来真可惜。

  (四)识字教学缺乏“规律”意识,识字量难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

  我的识字教学与大多数教师的识字教学一样,都只根据每一节课的识字教学目标,要认识几个汉字就认识几个汉字,没有对汉字运用字理知识进行串字教学。在这次培训课中,黄亢美教师给我们上的串字教学,利用汉字的偏旁和字理,进行串字教学。先把一个汉字的字理,偏旁部首的`含义弄清楚,再根据相同偏旁相同进行归类识字,这样的识字是根据汉字的规律进行识字教学的。而且非常有趣,学生印象深刻,学生一节课的识字量,大大超过了课文的要求,为后来的识字打下良好的识字基础。

  那么,针对我目前识字教学存在的以上问题,结合这次字理识字教学的培训,我对今后的识字教学作出如下打算:

  首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识字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字义以及在语境中运用的能力。那么,要进行字理识字教学,我自己就先得弄清楚什么是字理识字。这次培训,让我知道了 “字理识字”主要是根据汉字本身的字理,将字的音、形、义充分的讲解,使学生从汉字构造意义上理解字的音、形、义。我在今后的识字教学中,要抓住字形这个重点,以汉字形、义、音的关系作为切入点,让学生站在理性的高度来学习汉字,让他们不仅知道汉字怎么写,而且知道为什么这样写。这样,让学生把握汉字的组构规律,加强对汉字的理解识记,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具体地说,每节识字课的教学程序可以借鉴别人的一些成功的定理识字教学模式,比如按照“明理—辨形—发散—运用”这一基本模式展开,始终贯彻“立足字理,训练思维”的宗旨,有意识的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 3 思维习惯,逐步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让学生从一年级起就尝到定理识字的甜头。

  第二,根据字理识字的特点,采取多样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今后的识字教学中,我必须重视象形字的形象,丰富学生的形象感知,促进理解,强化记忆。利用实物、图片、幻灯和简笔和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展示象形字的形象,并按“溯源——对照”的基本模式进行了字理分析,给学生大量、系统的直观刺激,使其在脑海中留下鲜明的印象,增强感性认识。

  第三,结合丰富多彩的教学教学方式,活跃课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今后的字理识字教学中,我要结合丰富多彩的识字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学习,我知道了通过猜字谜(老师编学生猜或互编互猜)、利用实物把抽象的汉字具体化、动作表演、编儿歌、比赛等形式,可以使学生进入各种各样的角色,既活跃思维,又激发了兴趣和潜能。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往往会全神贯注,争先恐后,积极思考,从而主动的学会生字。

  第四,遵循汉字的构形规律教学生字,可以进行“串字”教学。 通过培训和学习,我知道了字理识字教学要重视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求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进行。象形字、指事字是最基本的字,教好了这些字再教会意字、形声字。如:“日、月、水、火”等字用象形规律来教,“上、中、下”用指事规律教,“尘、歪、明、众”等用会意规律教,“睛、清、蜻、睛”等用形声规律来教。如学习会意字“明”,因为学生先学生了象形字日、月,知道这两字的意思,所以学到“明”字,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字义,记住了字形。汉字字字有理,运用字理识字,大多数汉字要解析字理。在讲解字的构形理据时,我还将用富有獐儿童情趣的形象生动的语言,字字句句送 4 到孩子们的耳朵里,让学生有想象、思维的过程,从中学到根据字理理解字义,分析字形的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总之,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任何事情都必须按其发展的规律来办,这样才会收到最好的效果。采用字理这样的识字方式,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和心理规律,孩子们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当然轻松。依据汉字的构字原理和规律进行识字教学,是中国古已有之的传统识字方法,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到清代的诸多识字教本,都非常注意从构字原理上析解汉字,如今的字理识字更明确、更直接、更集中地强调“字理”,减少了死记硬背的内容,提供了更多易于联想的线索,使学生更快更牢地识记汉字。“减负”从某种意义上说,实际上是要求转变一种学习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是提高学习质量,指导学生建立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我应该抓住这种有效的识字方式,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质量。

识字的教学反思10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担任一年级语文教学的老师有许多困惑,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就是:识字量太大。在实际教学中,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我常常在想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只有抓主课堂,切实提高课堂识字教学效率,学生才能够认识教材中的认读字,才能较好的完成新课程在识字教学方面所设定的战略性目标——大量识字。

  于是,在教学中,只有当学生干自己喜欢干的事就不会厌倦,而会觉得是一种乐趣、一种心理需求的满足。在交流会上,他们一个个像小记者询问着别人,也阐述着自己的`发现。

  《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用浅显的文字,生动、形象的语言形式描写了下雨前的一些自然现象。在让学生理解“小鱼游到水面上来,因为水里闷得很”一句中的“闷得很”时,我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

  “你有过‘闷’的感觉吗?”学生在生活情境的回忆中,体会到被子捂住透不过气,感冒鼻塞喘不过气的闷与小鱼的“闷”意思相同。然后让学生进行一次情境体验:假如自己是一条小鱼,潜在水下,有什么感觉?游到水面上,又有什么感觉?学生纷纷说先是闷、难受,后来舒服多了。有趣的体验使学生轻松愉悦地与小鱼感同身受。随即请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学生对重点词句的领悟可谓水到渠成。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充分尊重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基础上的教学效果是不错的。

识字的教学反思11

  《识字1》,其实就是一组以“传统节日”为中心的词语串。我想,编者的意图是运用这种形式来识字,不但可以十分便捷地让学生掌握那些需要他们识记的汉字,而且能够为今后的阅读和写作做好必要的储备。

  因为——当学生凭借着反复诵读将原本貌似独立、实际具有相似关系的词语整合成一体,并存贮于脑海时,他们便拥有了以下的可能:若再碰到“春节”这个概念时,他们的头脑中就会蓦然浮现诸如饺子、拜年……之类的实物图象;若需要描述一下“清明”时,他们也就会通过“扫墓”“踏青”具像的勾画去再现“清明”的风貌。

  有了这样的`认识,我的教学就循着词串教学的规律进行——

  1.有节奏地诵读。

  提醒孩子们特别重视词语间的停顿和整个词串的诵读节奏。示范、感受、练习,读出诗韵。

  紧接着是边诵读边想像,提醒孩子们一边诵读,一边去想与词语相对应的图像。目的是把表面孤立的图像整合为一体,以便在学生的头脑中建构、存贮起可供日后解决问题时,能够激活、选择、匹配、重组的相似模块。

  2.一笔一划地练。

  一方面继续提醒学生认真领会与把握正确执笔的基本要领;

  另一方面就是不厌其烦地指导“描红”字帖,指导学生认真“读帖”,提醒学巩固常见基本笔画的名称,基本笔顺规则,偏旁的名称,以及如何描红、如何临帖的操作程序和要领。

识字的教学反思12

  新课程改革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而是充满活力的、不断生成的、开放式的教学。怎么样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呢?从以上《识字2》这一课的教学片段可以看到,我努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主动质疑,学会质疑,善于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从而使整堂课充满着活力。

  (一)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创新

  首先,我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敢读、敢说、敢问、敢答。如“你们也想读一读这么好听的儿歌吗?(生:想!)那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读吧!”“那这篇韵文,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好不好?”“你的想法真的很棒!”等等话语,无不在激励学生。有了一个轻松、和谐、质疑的环境,孩子们才会大胆地想、尽情地说,不断地进行创造性思维。

  其次,教师少问,鼓励学生多问。课堂上,让学生多问,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本课教学中,教师的提问精而少,如片段二中只有两处重点提问──“你从这篇韵文里读懂了些什么?”和“那这篇韵文,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好不好?”而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质疑,让他们学会提问。例如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提出“你觉得哪些字、句子比较难读”,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虽然一年级儿童年龄小,但是他们的好奇心却是最大的,也最爱问“为什么”。在大致理解课文内容后,我又提供给学生质疑的空间,让他们说说: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提的问题虽然涉及到词语的理解比较多些,但这也反映了他们的真实学习情况。而叶健斌小朋友提的问题着实让我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他是个很好问的孩子,平时上课总喜欢给大家提些意见和建议。对于他的好问,我一直鼓励和支持。我想,在上述案例中,他能提出“给韵文加题目”的建议,这也得益于平时我经常鼓励学生质疑。学生敢于质疑,说明他们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了。有时即使是离题或“冒犯”老师的问题,也应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有问有答。

  再次,要善于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思维是最没有束缚的、是最活跃的。他们的脑子里装着许许多多奇异的火花,只要得到一个小小的思维空间他们就会发挥想象,开始创新。上述案例中,当一个学生提出要给韵文加标题的建议后,我就抓住这个闪光点,引导全班学生去深入思考,开阔思维。于是,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歪着脑袋在思考到底取什么名字好。接着,个个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还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如有的说──我想给它加个“懂礼貌”的`名;有的说──我想让它叫“三字歌”,因为这则韵文跟我们念过的“三字经”很像,都是三个字三个字在一起的,所以就叫“三字歌”;还有的说──我想给它取名为“好孩子”。最后经过讨论,决定采用“好孩子,人人夸”这个题目。

  (二)用“活”教材,不断生成课程资源

  《识字2》是一篇识字课文,它是以识字写字教学为重点的。但由于本篇课文思想教育意义强,所以我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己感悟。学生在理解感悟的过程中自行发现,自主质疑,自行建构了文本的意义,这就是课堂教学不断生成的课程资源,我们老师就应该用心引导,使这部分课程资源被利用起来。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创新点,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本课教学中,这个创新点是由学生自己挖掘的。没有叶健斌小朋友的“好问”,就没有了“给韵文加标题”的“创举”。而我只是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质疑的环境,让他们大胆地想、尽情地说,不断地进行创造性思维。

  “在儿童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语文学习不应该仅仅是读和背,更重要的是鼓励孩子们不断创新,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有生机,才有活力。

识字的教学反思13

  《识字五》是由五则谚语组成。它的教学目标是在识字和写字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收集谚语的兴趣。结合本课的教学环节,谈谈我想体现的教学思想。

  一、创设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新课程和新教材中均指出: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在首位。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这样,学生乐学,便会积极投入其中。于是,我创设了愉悦可持续型的氛围,让学生走入“谚语王国”,先去认识我们的老朋友,再学习新谚语朋友。识字中,通过和字宝宝交朋友,并坐上“识字列车”一同去游览“谚语王国”。这种教学情境的`设立,学生有了一种“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的感觉。他们主动地学习,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奠定了基础。

  二、趣味识字,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是探究者,体验者,发现者。我努力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过程,成为共同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通过我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有所发现和收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我运用直观形象的课件,创设谚语王国的情境进行识字教学。先通过学生自主识字来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在鼓励他们同桌合作识字,并全班交流识字方法,识字过程体现循序渐进,先认读带拼音的,再进入“快乐列车”的游戏中认读不带拼音的字,后半步通过“蚂蚁运食忙”的游戏让学生趣味识字,加强巩固。

  3、让学生在轻松、宽松的氛围中学习探究,体会了主动探究、合作探究的快乐。学生体验了成功带来的喜悦,同时识字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还学生真正“读者”的地位,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发展语言。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经历感知、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活动中,从而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进而有所感悟和生成。整个过程为弘扬学生个性,激发灵性服务。

  1、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多读书,多思考,多交流,多表达。

  2、读书指导具有层次性。利用图标“我能读准。”“我能读流利。”“我能读好。”来推进教学。

  3、质疑问难,培养创新精神。

  4、读书形式多样。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尽管我非常投入地走进课堂,但是细细回味课堂中的每一环节,许多疏漏和处理不当的地方便呈现出来。读书指导上有点不到位,过渡型语言不简洁明了,有些不准确。

  1、时间分配有点不合理,造成前松后紧的课堂节奏。

  2、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机智。

识字的教学反思14

  历时一周半终于把识字一学完,由于学前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了学生在识字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一年级上册要求认识的字学前差不多都会认了,但有的学生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再加上学习能力的差异,如果要统一地从头学起、从零开始,学生一定不喜欢,这样就会影响教学效果。能不能将认识较多字的学生作为我们识字教学中的有利条件,让他们成为我们最有利的教学资源呢?我进行了尝试:

  1、培养合作能力,实现优势互补。

  刚入学的儿童基本不会与他人合作,现在一般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不愿意与他人交往。但是通过我一个半月的培养,学生已初步形成同桌合作习惯。在识字教学时,我通常先让学生尝试读课文,不会读的除了请教老师以外,还让他们请教同桌。所以现在孩子们的座位还在不断地变化着,尽量实现异质互补,会的教不会的,达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学了一篇课文后,可以让小组里的同学互相听读课文,辨识生字,并告诉他们:如果你的同学读得好,请你夸夸他;如果你的同学需要帮助,请你帮帮他。这样做,既让识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会让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获得帮助,还在育人方面让孩子们知道助人为乐的快乐。

  2、聘任“小老师”,实现多元评价。

  我今年担任的是个寄宿班,家长直接管不上,面对这样的学生,要检查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字情况存在一定的困难,我采用了聘任“小老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刚学的生字,就让他读给老师听。对于确实读得好的,就聘任其为“小老师”,其他同学都可以到他那儿认读生字。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每一位识字过关的同学都可以被聘为“小老师”。因此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就积极地到老师、“小老师”处认读生字,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3、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真正体会到识字教学本身的.枯燥、乏味,再加上刚入学孩子的心理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识字课堂具有趣味性,是充满快乐体验的课堂。

  我运用了变字魔术师(利用“加-加”“减-减”等方法,变幻出新字。例如:“口、日、人、了”等字,请学生加一笔或两笔,这样学生既巩固了旧字又认识了新字)。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件,让学生观看那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实践证明利用课件进行识字教学,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欲望。

  通过阅读课标我知道低年级字词句的训练直接关系整个小学阶段学习语文能力的获得与发展,科学研究也表明儿童年龄越小,语言发展能力越强。因此,低年级语言文字水平训练的高低,关于小孩一生的语言能力,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方式,构建愉快识字教学,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化被动为主动,体现在课堂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才是开展识字教学的真谛。

识字的教学反思15

  1、游戏贯穿始终,让学生在玩中学。

  识字课因没有阅读课的内容丰富,情节吸引人,容易让孩子感觉乏味,所以从一开课我就用字盘玩游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又设计了开火车、摘苹果的游戏,整节课让游戏贯穿始终,使孩子们在有趣的游戏中轻松愉快地获得了知识。

  2、情境创设,令识字课富有情趣。

  要让孩子喜欢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识字中顺应孩子的心理,创设新奇有趣的识字情景,便能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识字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体验识字的乐趣。一开课我就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我们教室里来了一个新伙伴,它是谁呀?从而自然引出“青”字,并通过青蛙介绍新朋友突破了“忄”和“目”的难点,接着通过变魔术引出本课需要掌握的形声字,把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带入了新课。

  3、书写指导循序渐进,步步到位。

  书写指导我分六步进行:

  ①观察情、晴、睛的字形

  ②复习“青”的写法,在田字格上写2个。

  ③自学生字笔顺(派生字笔顺表)

  ④师范写“情”(实物投影仪)

  ⑤学生描红,师巡视,纠正写字姿势。

  ⑥学生临写每个两个。做到了循序渐进,由扶到放,步步落实到位。

  4、不足之处:

  首先,“目”与“日”容易混淆,我忽略了比较,致使部分学生“睛”“晴”区分不开。其次,没有对本课中出现的`部首进行字义的分析,部分学生没能很好的悟出形旁与声旁的联系。再次,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掌握不够好,最后的指导写字没能很好的完成。

【识字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识字教学反思04-10

识字五教学反思03-29

《识字7》教学反思07-13

《识字3》教学反思10-05

《识字五》教学反思04-08

识字7教学反思04-10

识字2教学反思04-15

《识字4》教学反思04-15

一年级识字教学反思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