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教案

时间:2024-12-01 03:16:59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水教案范文合集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水教案范文合集9篇

水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敢于质疑、乐于猜想、勇于创新的意识。

  2.使幼儿感知油水分离现象及粮食在油水中的沉浮现象。

  3.初步学习记录实验结果,并培养幼儿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活动准备

  凉白开水、花生油、一次性透明杯、粮食(玉米、大米、芝麻、花生、黄豆)分装在盘子里,筷子、画纸、笔等。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1.猜一猜:杯子里装的是什么?

  导语:“你们面前都有两个杯子,请你猜一猜杯子里是什么?”

  2.试一试:想办法辨别杯子里是什么?

  导语:“我不知道它们是什么,但我知道它们是无毒的.,用什么办法才能知道它们是什么呢?你来试一试。”

  3.说一说:杯子里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实验、观察油水分离现象

  1.猜一猜:油和水倒进一个杯子中,会发生什么事情?

  导语:“请你们猜一猜,假如把油和水倒人一个杯子中,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幼儿实验、观察。

  (1)把“水和油倒人一个杯中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2)用筷子搅一搅,再次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

  (三)实验并记录各种粮食放在水、油中的沉浮现象

  1.做一做:把各种粮食放在水、油中,并记录观察结果。导语:“今天,来了许多粮食朋友,你们看看都有谁?”“它们想在油、水中游泳,请你把它们一个一个放进杯中,每一种都要试一试,看看有什么奇妙的事情发生,然后把这些事情记录下来。”

  2.幼儿实验、观察(当粮食是单个时,芝麻会浮在油面上,花生、大米停在油、水中间,黄豆、玉米会沉入水底。当粮食相互粘连到一定程度时,会一起沉入水底。)

  提示:教师引导幼儿把观察到的现象用自己设计的记录方式记录下来。

  3.交流实验结果。

  (1)同伴间相互交流实验结果。

  (2)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

  (3)活动小结。

水教案 篇2

  设计意图:设计水是孩子生活中最常见的,孩子们都喜欢玩水,而“水”中也蕴

  藏了许多的知识。“抓住孩子周围的事物对他们进行科学教育”是《纲要》中所要求的,也是最容易让孩子接受和理解的,因此我选择并设计了本次活动。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尝试活动中,了解水是透明的,会流动的,有的东西在水中会被溶解。

  2、培养幼儿热爱科学,乐于尝试的精神。

  二、活动准备:

  1、“水”的字卡、两个玻璃缸、米、水、盆、小桶、小筐、玩具。

  2、每组一份白糖、盐、果珍。

  3、人手一条毛巾、半杯水、吸管。

  三、活动过程:

  1、教师以字宝宝“水”引出活动主题。

  提问:“水是什么样的?”引导孩子寻找水的秘密。

  2、(1)第一个秘密:水是透明的。

  教师出示装有水和米的玻璃缸进行演示,引导幼儿发现水是无色、透明的'。

  (2)第二个秘密:水是会流动的。

  第一步:教师用带有小洞的小筐装水,引导幼儿发现水是流动的。

  第二步:请幼儿玩玩具,自己动手操作并感受水的流动。

  (3)第三个秘密:有些东西在水中会被溶解。

  请幼儿选择糖、盐或果珍放入杯中并搅拌,引导幼儿发现它们在水中是可以被溶解。

  3、教师总结水的三个秘密。

  4、教师提问:“水”的作用?并渗透环保教育和品德教育,让幼儿从小懂得保护水和节约用水。

水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和观看初步,了解水在大自然中的变化:水会变成云、雾、雨。

  2、学念儿歌,学习表现象声词。

  活动准备:

  1、一本大书。

  2、和幼儿人数一致的图画书。

  3、图卡:云、雾、雨。

  4、幼儿事先收集资料:大自然中的水还可以变成什么?

  活动过程:

  一、出示绘本图书《水会变哦》,回忆书名及一些水在生活中的变化。

  请一名幼儿说说书得名称,水在生活中有哪些变化?

  二、迁移幼儿生活经验,了解云、雾、雨及水和大自然的关系。

  1、和幼儿讨论:天上的云、雾、雨是不是水变来的'?怎么变的?幼儿可以根据经验来发表意见。

  2、让幼儿观看视频,了解水如何变成云、雾、雨,根据所理解的内容大胆表达水是如何变成云、雾、雨的。

  三.仔细阅读,整理幼儿对书中出现的经验提出问题。

  1、雨下得太多成暴雨发生洪水了怎么办?

  2、有重要的活动不想要下雨怎么办?(例如幼儿园运动会、奥运会)引导幼儿思考。

  四、阅读全文

  1、教师领读,幼儿跟读完成朗诵全文。

  2、在朗读过程中,注意培养幼儿对作品中描写水变化的优美语言和重点语句的敏感。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来表现儿歌中的象声词:用轻声念淅沥淅沥表示下小雨了,大声念哗啦哗啦哗啦表示下大雨了。

水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汶河,了解河水被污染的原因。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分析综合能力。

  3、让幼儿进一步体会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做好出发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包括喝水、入厕、检查衣服、鞋子是否穿好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强调参观汶河的注意事项,并提出参观要求:"认真看、仔细听,积极回答问题,随时听从老师的口令。"

  二、引导幼儿有顺序地参观河水、河边的植物等,然后让孩子们讨论:"汶河的河水是什么颜色的?水上飘着什么?河岸上种了些什么植物?发现了什么问题?"水上、岸上垃圾到处都有,花草树木也被乱踩乱折,呈现在孩子们面前的是一片狼藉的景象。

  师幼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人们乱扔垃圾、不注意爱护花草树木、不爱护周围的环境等)。

  三、引导幼儿为保护汶河献计献策不往河边、河水里乱扔垃圾;爱护岸边的花草树木,不践踏,不攀折;不让小宠物在河边和河里大小便;不往河里乱排污水等等。

  四、分发环保袋,师幼共同把垃圾带回家。

  [活动延伸]

  1、让幼儿做保护河流的宣传员,号召大家都来保护水资源,从而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

  2、定期组织幼儿去汶河,用实际行动来保护汶河。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水教案 篇5

  一. 本周教学内容: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二. 重点、难点:

  1. 本节的重点是水的离子积,氢离子浓度、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2. 本节的难点是水的离子积,有关溶液pH的简单计算

  三. 具体内容:

  (一)水的电离

  1. 水的电离

  2. 水的电离程度

  3. 电离平衡常数

  4. 水的离子积

  5. 需注意的

  6. 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

  1. Kw在电解质溶液中的存在

  2. 溶液的酸碱性与c(H )、c(OH-)的关系

  3. 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4. 溶液酸碱性的表示

  5. pH的测量

  (三)pH的应用

  1. 医疗上

  2. 生活上

  3. 环保领域中

  4. 农业生产中

  5. 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

  (四)酸碱质子理论

  A. 溶液pH的计算方法

  B. 实验测定酸碱滴定曲线

  1. 实验

  2. 酸碱指示剂在中和滴定中的应用

  【典型例题

  [例1] 将pH=4的酸溶液与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可能是( )

  A. 等于7 B. 大于7 C. 小于7 D. 无法确定

  解析:考虑弱电解质电离的特点和pH的计算。

  [例2] 今有HA、H2B、H3C三种弱酸,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反应规律,它们之间发生下列反应:HA HC2-(少量)=A- H2C-;H2B(少量) 2A-=B2- 2HA;

  H2B(少量) H2C-=HB- H3C,回答下列问题:

  (1)相同条件下,HA、H2B、H3C三种酸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

  (2)A-、B2-、C3-、HB-、H2C-、HC2-六种离子中,最容易结合质子(H )的是_____,最难结合质子的是_____;

  (3)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 H3C OH-(过量)_______________;

  ② HA(过量) C3-________________。

  解析:掌握酸碱质子理论。

  [例3] 1体积pH=2.5的盐酸与10体积某一元强碱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碱溶液的'pH等于( )

  A. 9.0 B. 9.5 C. 10 高中语文.5 D. 11.0

  解析:考查与pH有关的计算。

  [例4] 有人曾建议用AG表示溶液的酸度,AG的定义为AG=lgc(H )/c(OH-)。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在25℃时,若溶液呈中性,则pH=7,AG=1

  B. 在25℃时,若溶液呈酸性,则pH<7,AG<0

  C. 在25℃时,若溶液呈碱性,则pH>7,AG>0

  D. 在25℃时,溶液的pH与AG的换算公式为AG=2(7-pH)

  解析:考查对溶液酸碱性的认识和对定义的理解、运算。

  [例5] pH=3的两种一元酸HX和HY溶液,分别取50mL加入足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收集到H2的体积分别为V(HX)和V(HY),若V(HX)>V(HY),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X可能是强酸

  B. HY一定是强酸

  C. HX的酸性强于HY的酸性

  D. 反应开始时二者生成H2的速率相等

  解析:考查对溶液中弱酸的浓度和离子浓度的区别。

  [例6] 在25℃时,某稀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 )为10-13mol/L,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溶液一定呈酸性 B. 该溶液一定呈碱性

  C. 该溶液的pH一定是1 D. 该溶液的pH可能约为13

  解析:考查对水的离子积的理解和影响因素。

  [例7] 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

  A. pH=7的溶液

  B. c(H )=c(OH-)的溶液

  C. 由强酸、强碱等物质的量反应得到的溶液

  D. 非电解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

  答案:B

  解析:考查溶液中性本质的分析。

  [例8] 在25℃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 )=1×10-12mol/L,则该溶液的pH可能是( )

  A. 12 B. 7 C. 6 D. 2

  答案:AD

  解析:掌握溶液pH计算的根本原则。

  【模拟

  1. 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在室温下,平均每n个分子只有1个分子发生电离,则n值是( )

  A. 10-14 B. 55.6×107 C. 107 D. 55.6

  2. 如果25℃时Kw=1×10-14,100℃时Kw=1×10-12,这说明( )

  A. 100℃时水的电离常数较大

  B. 前者c(H )较后者大

  C. 水的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

  D. Kw和温度无直接关系

  3. 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不变的是( )

  A. HCl溶液 B. NaOH溶液 C. Na2SO4溶液 D. 氨水

  4. 将0.1mol/L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中c(H )和c(OH-)都减小

  B. 溶液中c(H )增大

  C. 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

  D. 溶液的pH增大

  5. 用pH均为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当氢氧化钠恰好完全中和时,消耗盐酸和醋酸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1和V2,则V1和V2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V1>V2 B. V1<V2 C. V1=V2 D. V1≤V2

  6. 在313K时,水的Kw=3.8×10-14,若在313K时,c(H )=1.0×10-7mol/L的溶液( )

  A. 呈酸性 B. 呈中性 C. 呈碱性 D. 无法判断

  7. 水的电离过程为H2O H OH-,在不同温度下其平衡常数为:K(25℃)=1.0×

  10-14,K(35℃)=2.1×10-14,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c(H )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 在35℃时,c(H )>c(OH-)

  C. 水的电离度α(25℃)>α(35℃)

  D. 水的电离是吸热的

  8. 准确量取25.00mL KMnO4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 )

  A. 50mL量筒 B. 10mL量筒

  C. 50mL酸式滴定管 D. 50mL碱式滴定管

  9. pH=13的强碱溶液与pH=2的强酸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液的pH=11,则强碱与强酸的体积比是( )

  A. 11:1 B. 9:1 C. 1:11 D. 1:9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Cl溶液中无OH-

  B. NaOH溶液中无H+

  C. NaCl溶液中既无OH-也无H+

  D. 常温下,任何物质的水溶液中都有H+和OH-,且Kw=c(H )?c(OH-)=10-14

  11. 进行中和滴定时,事先不应该用所盛溶液润洗的仪器是(已用蒸馏水洗过)( )

  A. 酸式滴定管 B. 碱式滴定管 C. 锥形瓶 D. 量筒

  12. 中和相同体积、相同pH的 、NaOH和NH3?H2O三种稀溶液,所用相同浓度盐酸的体积分别为V1、V2和V3,则( )

  A. V3>V1=V2 B. V3>V2>V1

  C. V1>V2>V3 D. V3<V1=V2

  【试题答案

  1. B 2. AC 3. C 4. D 5. A 6. C 7. D 8. C 9. D 10. D11. CD 12. A

  【试题解析

  1. 根据每55.6mol水中有1×10-7mol水电离,而分子个数比与物质的量成正比,所以列比例计算即可。

  2. 温度较高,Kw较大,所以选A;Kw较大,即水的离子积较大,说明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说明正向为吸热方向。

  3. 湿润的pH试纸,相当于溶液被稀释,使得酸性和碱性存在误差,但是C是中性溶液,不受影响

  4. 弱电解质溶液存在着电离平衡,加水稀释,平衡发生移动,c(H )减小,而c(OH-)增大,pH增大,平衡右移。

  5. 因为盐酸是强酸,全部电离,醋酸是弱酸,部分电离,所以全部的氢离子(包括没有电离的)醋酸中多,所以所需体积少。

  6. 根据水的离子积的公式,计算出c(OH-)=3.8×10-7mol/L,比氢离子浓度大,因此显碱性。

  7. 升高温度,K增大,说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都增加,但是是同等程度增加,所以离子浓度仍一样,但电离程度增加,平衡正向移动,说明正向是吸热反应。

  8. 由于量的体积精确度为0.01mL,故应选用滴定管,而KMnO4是强氧化剂易腐蚀碱式滴定管的橡皮管,所以选C。

  9. 混合前,碱中c(OH-)=0.1mol/L,酸中c(H )=0.01mol/L,因为算得溶液中OH-剩余,为10-3mol/L,其等于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D酸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再÷溶液体积(V1 V2)。

  11. 锥形瓶里的待测液,物质的量一定,如润洗则多;量筒是粗量仪器,没有必要润洗。

  12. 因为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还有一部分分子未电离,所以所需的酸多。

水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在孩子们的生活视野中,经常能看到大人们在使用着各种各样的工具,自己也经常在使用着工具,对于工具性能作用知之甚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孩子最喜欢集中在盥洗室里玩水,用小杯子装水,把小毛巾弄湿后又拧开等,捕捉到孩子的这一活动兴趣点,因此,特意设计了《水宝宝搬家》的综合教案,旨在通过创设帮助水宝宝搬家的游戏情境,让幼儿不断体验、尝试、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去装水、运水,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感受工具的使用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合适的工具帮助水宝宝搬家,体验活动的乐趣及成就感。

  2、鼓励幼儿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漏斗、勺子、杯子、果冻壳、薯片罐、调羹、筷子筒、酒提、网篮等,录音机、磁带(玩水音乐片段,离场音乐)

  2、环境创设:①在日常活动中,为孩子提供玩水器具,让幼儿来园或自由活动时间玩水,自由操作探索。②请家长在家也给幼儿提供玩水的机会。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老师带领幼儿进活动场地在塑料板上入座。

  2、师:今天呀水宝宝要搬新家了,等会儿我们一起去帮帮忙吧!请小小搬运工们把袖子卷起来。(教师检查幼儿是否把袖子卷好)

  3、提要求:等会儿要把水宝宝安全送到新家,不能把它们丢在半路上,否则水宝宝会迷路的。

  二、第一次徒手运水

  1、师:老师这里没有工具,怎么办呢?(引导幼儿用手捧着运水)

  2、幼儿运水,教师参与运水,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幼儿运水情况,问:你怎么了?

  3、幼儿搬运几次后,教师引导幼儿:看来用手运水是不行的,我们要想想其他办法了。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运水呢?(幼儿可以自由说说自己的办法)

  4、师:小朋友想得办法真好,嘿,何老师给我们送来了我们想要的工具了,我们快去试试吧!

  三、第二次用小工具运水

  1、幼儿用小工具操作运水,老师边参与幼儿一起运水,边仔细观察幼儿活动情况,并作适当引导。

  2、集中幼儿:小小搬运工们快来休息一会儿。

  提问:你们刚才是用什么工具帮小宝宝搬家的呀?

  3、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作一些小结,如:网蓝、筷子筒是不能装水的;漏斗会漏水但只要把小洞堵住也可以运水等。

  4、教师引导幼儿把小工具里的水装到大工具里运水,告诉孩子们这样节省时间和力气,表扬想出这好办法的孩子,并请其他孩子也用这个办法去尝试一下。

  四、第三次运水

  1、幼儿再次操作运水

  2、鼓励孩子在运水过程中,要有合作精神。

  五、结束部分

  1、体验成功感:孩子们,我们帮水宝宝搬好家了,快过来参观一下水宝宝的新家。今天多亏我们小朋友那么能干,想出那么好办法,水宝宝才能那么快住进了新家,水宝宝要刘老师对你们说“谢谢”,我们跟水宝宝说再见吧!

  2、今天,我们也累了,快点把工具整理一下,我们回家休息去喽!

  六、延伸活动

  教师根据活动情况,出示一张记录表格,让幼儿选择合适小图片进行摆放。

水教案 篇7

  【设计理念】

  本节语文课虽然我要面对不熟悉的八年级学生,但语文课的主要内容工具性和人文性不能忽略。另外,听说读写也应该作为最基本的能力要素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和提升。鉴于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深入解读文本,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点拨升华”的方法。通过学生多角度解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全班交流法,本着启发式原则,突破教学重难点,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学习。在本文中,还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速读、跳读和感情朗读的训练,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另外,作为一课时来设计,绝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依托学生的理解能力,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旨在使学生有一点收获即可。

  【教材分析】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洗尽历史铅华的周庄,卓然独立,风姿绰约,周庄在水,在水周庄。课文“水韵”悠长,蕴涵在长街曲巷、黛瓦粉墙、橹声灯影里的宁静,素雅、悠远的古典情韵和当代水乡的溢彩流光中。蕴涵在四个画面里:小桥流水人家图、春雨迷蒙水墨画、冬天雪后动感版画、春夜七彩梦幻图画

  【重点难点】:

  1、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周庄水韵”的整体感和局部感。

  2、品味语言,习得写作经验。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课文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美文《周庄水韵》,这里有独特的景色,清新的语言,更有创作的快乐。

  【设计意图】:文本对学生的吸引力是大于老师的语言的,从这点来说,直接入题省时省力。

  二、一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下面我们进行第一项活动,理解文意,欣赏美景。老师建议你这样理解文意:速读课文,并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并说明拟这样题的理由。

  1、学生自己读课文、拟题;

  2、交流、说理由;

  3、、将自己拟的题目写在标题旁边,进行比较。找几个同学板演自己的标题;

  3、抓住学生拟的题目里的“水”,告诉学生最简明、准确、概括性强的标题还是“周庄水韵”,尤其是一个“韵”字,韵味十足,将周壮水的情致都表达出来了!

  【设计意图】:本文围绕着“水韵”来选材做文章,学生拟题的过程本身就是对文章内容的一种梳理再创作。即使有些只是抓住一小节一小部分,在准备理由的过程中也是一种能力的'提升。并且通过交流研讨,学生在自评他评对比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自己不足,学会方法。

  三、二读课文,欣赏周庄水韵

  了解主要内容后,下面我们进行第二项活动,品味语言,丰富积淀。老师建议大家这样朗读课文,你就是作者,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你写完文章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带点微笑,我自己写出的文章,我要朗读它。

  1、朗读课文;

  2、读课文时发现哪里的语言最美呢?批注,注意理由;

  3、交流赏析(注意引导学生朗读);

  4、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简单小结,四幅画面的安排设置:小桥流水人家图、春雨迷蒙水墨画、冬天雪后动感版画、春夜节日七彩梦幻图画

  语言使用的技巧方法: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②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描写景物。③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④运用比喻等修辞法描写景物。

  【设计意图】本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清新隽永,读来令人身临其境。而品系语言不仅让学生可以体会到景色之美,深入解读文本,更能够学会写作方法,进行语言积淀。

  四、三读课文,概括周庄印象

  作者笔下周庄韵味十足,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拟题),一篇文章来描摹(品味到的语言),还可以写几句话来宣传。下面,让我们跳读课文,提取有用信息,放飞思维,快乐创作。

  1、学生跳读课文,提取信息,

  2、整理思路,提笔成文。

  【设计意图】周庄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我不希望学完本文后学生依然是一头雾水,另外,写作也是语文基本素养中重要一环。这环节设计,使学生的提取信息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语言概括能力有所体现。

  五、小结

  做周庄人是幸福的,做欣赏周庄的人也是幸福的。

水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在尝试活动中,了解水的三个特性。

  2、能仔细观察和比较,乐于尝试。

  3、懂得保护水。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1、两个透明碗(一个碗内有水和叶子;一个碗内装大米,大米里有塑料玩具),一盆水,塑料杯清水,白糖、盐、颜料、石子、红豆、搅拌棒(吸管)。

  2、塑料小篮、清水、毛巾、塑料玩具、小勺子、颜料盘。

  活动过程:

  1、教师导入课题

  (1)出示一杯清水师:瞧,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好朋友——水。它的秘密可多啦,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水的秘密。

  (2)幼儿猜猜水里、米里有什么。

  师:小朋友看看这两个碗,一个碗内有水;一个碗内装大米,你们知道米里、水里都藏着什么东西吗?

  幼:有的说水里有条叶子;有的说水里有叶子在飘来飘去。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有的说一看就知道;有的说透过水看到的。

  师:看看米里有什么?

  幼:有的说只有米;有的说什么也没有;有的说看不出。

  教师从米里拿出塑料玩具。

  小结:师:小朋友们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了水是透明的,透过水我们能看见水里的物体。

  评:以探索秘密引出课题,萌发幼儿的好奇心,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以具体形象的猜一猜活动,让幼儿自己感受水是透明的。

  2、幼儿进行尝试操作。

  (1)水活动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小篮子,请你们用篮子盛毛巾和塑料玩具,看看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

  幼A:毛巾没有掉出来,在小篮子里。

  幼B:塑料玩具一直在小篮子里面,没有像水一样流出来。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毛巾和塑料玩具是固体,不会流动。

  师:现在我请一个小朋友用小篮子来盛水,看一看它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呢?

  幼A:水从篮子里流出来了。

  小结:师:小朋友们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水是液体,会流动;评:提供材料,幼儿在自己的尝试操作中感知与比较水是会流动,教师及时肯定幼儿的结论,使幼儿有了成功的体验,为下一尝试活动奠定了基础。

  (2)溶解实验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实验呀?好,在动手做实验之前呢,小朋友们要仔细看看老师是怎么操作的。

  3、老师演示白糖溶解的实验师:通过老师刚刚白糖溶解的实验,小朋友们在做实验时需要注意:

  (1)回到座位上拿出记录表和笔,根据记录表的顺序开始操作;

  (2)每个小朋友只能舀一小勺的材料,把材料放进去时用搅拌棒搅拌均匀;

  (3)每做完一个实验要用笔记录下来;

  (4)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小朋友们要小声讨论,不影响其他小朋友,有问题的请举手。

  (5)在做实验时,老师会放音乐,等音乐停止,钢琴曲响起时,无论有没有做完实验,所有小朋友都要拿着记录表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水的颜色及实物在水中的变化。建议幼儿相互交流实验结果。

  师:谁来告诉大家,在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幼A:盐放在水中没有了,红豆沉到了杯底。

  幼B:颜料放在水中,搅一搅后没有了,水变成了淡红色,小石子还在水中。

  幼C:盐、颜料放在水中都没了,水变颜色了,红豆、石子都在水里。

  师:小朋友观察得可真仔细。

  师:好,现在小朋友们跟着陈老师一起来验证刚刚所得的实验。

  小结:师:通过我们刚刚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盐巴、颜料放入水中不见了,它们和水分不开来了,这几样东西被水溶解了;而石头和红豆经过搅拌,它们能和水分开并可以将它们取出,所以它们是不被溶解的;最终,我们得出了结论:水是能溶解的。

  师:在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东西能被水溶解。

  幼:有的说果珍,有的说阿华田,有的说味精,有的说化肥,有的说感冒冲剂。

  (提供多种材料,引让幼儿尝试操作,并引导幼儿自己观察、比较,讲述自己的发现。既为幼儿间的互动提供了机会,又使幼儿的主动活动得到了充分体现,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能力,也理解了溶解的含义。让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4、引导幼儿保护水师:水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小鱼儿们要生活在水里面,我们要喝水。可我们经常在电视看到一些河水发黑、发臭,鱼儿都死了,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所以我们怎样保护水呢?

  幼A:不把脏东西丢进河里。

  幼B:工厂里污水不能放到河里。

  幼C:看到河里有垃圾把它捞上来。

  师:小朋友的办法可真多,好了,现在我们把刚才水杯里的水倒到水桶里,可千万不能乱倒呀。

  (评:教师适当引导,使幼儿了解水污染的危害,激发幼儿保护水,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总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探索了水的秘密,做了关于水的实验,从中我们发现了:

  一、水是透明的;

  二、水是液体,会流动的;

  三、水能溶解;

  最后因为水是我们最重要的朋友,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水,所以我们要保护好它,不让它受到污染。对不对?

  教学反思:

  活动中始终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教育原则,每个环节都让幼儿先行探索、理解,教师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再进行引导。事实证明,孩子们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才能真正“学会”。

水教案 篇9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1.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重点: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预习

  初读课文,借助字典,扫清生字生词

  二、导入

  1.作者简介

  赵丽宏,上海人,当代作家、散文家、诗人,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1951年2月出生于上海,种过田,学过木匠,做过乡村邮递员。1977年考入华东师大中文系,1982年毕业后在《萌芽》月刊从事文学编辑工作。1987年成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20xx年被华东师大文学院聘为客座教授。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等共40余部。

  2.周庄简介

  周庄——江南第一水乡,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的昆山市境内,始建于公元1086年。原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宋代迪功郎周君在此设庄,舍宅为寺,百姓感其恩德,故称此庄为“周庄”。由于周庄“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故历代免遭战乱,900多年来仍保留独特的古朴的.江南水乡风貌。

  “三分水,二分桥,一半是旧城”。水巷、拱桥、石板街、古屋构成了周庄水乡特有的风貌。镇内河汊纵横,四条水道将古镇分割为“井”字型,形成八条长街;小小周庄,就有14座石桥,分别建于元、明清三代;镇上的建筑,古色古香,粉墙花窗,傍水而建,全镇近千座民居中明清及民国初年建筑占一半以上;这些形成了周庄独特的风景。

  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赞叹:“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名副其实。

  三、朗读课文

  下面,就请同学来朗读这篇优美的《周庄水韵》,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江南水乡——周庄。

  为突破难点,应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第四自然段,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理清文章思路

  分析文章结构

  文章可分两部分

  一(1—3自然段):叙述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

  二(4—6自然段):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

  五、探究:

  1、作者从几个方面来写周庄给他的总印象?

  水中倒影:漾动的彩绸

  小河泛舟:接连掠过的拱桥 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

  “井”型河道:古镇缀为一体

  2、作者第一次和第二次所见到的周庄景象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飘忽朦胧——水墨画 第二次:纯净、简单、明快、对比强烈——版画

  3、第三次所看到的节日夜景和前两次又有什么不同?

  前两次:宁静、含蓄、朦胧、庄重的周庄

  第三次:极力渲染周庄的节日热闹气氛,是一幅色彩斑斓,气氛热烈的油画。

  作者语言功底深厚,为我们展示了三幅风格迥异的周庄风景图。

  4、作者描写古镇的节日夜景,是按怎样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时间顺序:坐船从古镇的这头到古镇的尽头

  空间顺序:水中——屋脊——天空——屋脊——水中。从下到上再从上到下。

  5、此文与《巴东三峡》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巴东三峡》:按时间、空间顺序记叙作者游历的全过程

  《周庄水韵》:记叙对象的空间相同,但随时间的转换,景色各异,三次游周庄的所见和感受都不相同。

  六、作业

  1、字词积累听写并解释

  2、课后练习一、三。

【水教案】相关文章:

水教案07-30

关于水的教案11-03

关于水教案08-10

《水》主题活动教案07-25

大班宝贵的水教案09-03

音乐教案《美妙的水歌》09-12

《水》幼儿园大班教案10-13

大班安全水好玩也很危险教案10-16

水的作用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02-04

大班有趣的水教案锦集五篇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