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教案

时间:2022-06-22 08:20:17 教案 我要投稿

《清明》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清明》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清明》教案

  《清明》教案 篇1

  一、设计思路

  诗歌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在幼儿园课程中不乏诗歌教学,但孩子是否能真正理解诗歌中的内容,是否能真正体会诗歌的意境,不得而知。于是我们班从一开学就让他们接触古诗词,幼儿对年代久远,与他们生活毫无关系的古诗词从一无所知到饶有兴趣。慢慢的我开始尝试将语言教育与音乐教育融合在一起,让幼儿随着音乐吟诵了古诗词,使幼儿大胆地,富有创造性地表现自我的认识与想像。本次教学活动利用我国的传统节日加上音乐的力量,使幼儿能更好的把握和理解《清明》所带给我们的`意境。

  二、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与古诗词的意境,学习在音乐的伴奏声中有节奏地吟诵古诗词,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作品。

  2、探索用动作表现音乐内容,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进行表演。

  3、尝试根据古诗情境进行绘画。

  三、活动准备

  1、幼儿在语言活动中已经会吟诵《清明》这首诗歌,并对清明节有一定的认识。

  2、材料准备:《清明》图片,音乐,纸,颜料等

  四、活动过程

  1、在情境中创编动作,初步用动作表现诗歌《清明》

  师:你们知道古诗里描绘的是哪个季节吗?猜猜诗人杜牧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评:古诗对幼儿来说是比较难以领会的,因此我决定用音乐,动作来帮助幼儿更好的体会古诗的含义)

  2、按节奏吟诵《清明》

  (1)教师朗诵《清明》,同时出示图片,幼儿欣赏。

  (评:在第一个环节中大部分使用听觉帮助幼儿理解,而在这个环节中我追加了视觉,运用图片帮助幼儿,更上一层楼。)

  (2)教师再次示范朗诵歌词,并以稳定拍的节奏配合拍手,幼儿跟随教师按稳定拍的节奏拍手。

  (评:稳定的节奏帮助幼儿稳,准地熟悉古诗。)

  (3)引导幼儿结合稳定拍,进行歌词的朗诵,注意重拍的运用。

  (4)教师用动作提示,与幼儿进行歌词的对答,教师说前半句,幼儿对下半句。如,教师说“清明时节”,幼儿接“雨纷纷”,以此类推。

  (评:以不同的方式帮助幼儿重复学习,记住古诗)

  (5)幼儿跟着音乐完整地朗诵,吟唱歌词。

  3、根据理解绘制图画

  幼儿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画出他们想象中的《清明》图

  (评:这个环节是自主性比较强的,希望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意愿,用画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4、交流欣赏

  幼儿介绍和欣赏小朋友的图画,加深对《清明》的理解。

  五、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清明》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幼儿了解清明节及其由来,掌握一些清明节的习俗,欣赏古诗的语言意境之美,有语言,社会,艺术整合而成本节教学活动。

  背景故事:

  传说春秋时期,晋文公受到迫害流亡在外,他在流亡过程中吃尽了苦头,受尽了侮辱,一些大臣受不了这些苦,相继离开了他,到后来身边只剩下几个人了。其中一个人叫介子推,,他对晋文公非常忠心。有一天,晋文公快饿昏了,介子推拿刀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在火上烤熟了让晋文公吃,就这样晋文公没有饿死。后来晋文公当上了皇帝,,他要封赏当年跟随他一起流亡的大臣,可是他把介子推忘了,有人提醒他,他心里感到非常惭愧,派手下人去请介子推进朝做官,介子推不愿意做官就没去,晋文公亲自去请介子推,当到介子推家时

  ,发现他的门已经锁上了,介子推背着他的母亲逃进了绵山。手下人出了个主意:放火烧山,想以此逼出介子推。可是大

  火烧了三天三夜,也没见介子推出来,晋文公派人搜山时,发现介子推和他母亲已被烧死,他们紧紧抱着一棵烧焦的刘顺。晋文公厚葬了介子推母子,并把绵山改为介山。

  第二年春暖花开之时,晋文公去介子推墓前看望,发现那棵烧焦的柳树又发出新的枝芽,晋文公看到柳树枝就像看到介子推一样悲喜交加,上前折下柳枝编成环形戴到头上,以示对介子推的怀念,晋文公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以后每年的这一天他都来祭奠介子推。

  活动目标:

  1、欣赏杜牧的诗《清明》,学习七言诗的节奏。

  2、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让幼儿了解一些清明节的习俗。

  3、让幼儿体验诗的语言、意境之美。

  活动准备:

  1:反映古诗内容的课件,

  2:儿童歌曲《清明》

  3:沙锤每人两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放课件欣赏古诗《清明》

  二:基本活动

  1、介绍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有与家人结伴踏青游春,祭祖扫墓的习俗。

  2、介绍清明节的由来

  讲述背景故事

  3、朗诵古诗

  (1)按七言诗的节奏朗诵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2)教师朗诵,幼儿用沙沙的声音给古诗伴奏

  清明/时节/雨纷纷

  沙沙/沙沙/沙沙沙

  路上/行人/欲断魂

  沙沙/沙沙/沙沙沙

  借问/酒家/何处有

  沙沙/沙沙/沙沙沙

  牧童/遥指/杏花村

  沙沙/沙沙/沙沙沙

  (3)幼儿一边朗诵一边用沙锤给自己伴奏

  清明/时节/雨纷纷

  沙锤:哒哒/哒哒/哒哒哒

  路上/行人/欲断魂

  哒哒/哒哒/哒哒哒

  借问/酒家/何处有

  哒哒/哒哒/哒哒哒

  牧童/遥指/杏花村

  哒哒/哒哒/哒哒哒

  4:理解诗的内容体验诗的语言、意境美

  放课件欣赏美丽画面,提问:你看到图上有什么?

  幼儿回答(小桥,柳树,花,人,牛),教师讲解:清明时节,阳春三月,柳绿花红,更有霏霏细雨,绵绵不断,美丽迷人,在这样的日子里,人们合家团聚,游春踏青,祭祖扫墓,这是一个最见亲情的日子,但是总会有人在这样的日子里,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外面匆匆行走,春雨打湿他的衣服,这样的节日,这样的`美景,让行人却显得非常忧愁。在这忧愁的时候,行人生出一个念头:我要找一个酒馆,喝上几杯酒,避避雨,歇歇脚,暖暖被淋湿的衣服,排遣一下渐行渐浓的愁绪,就问路边的牧童,牧童信手向远处一指,在杏花深处,隐隐约约看到一个小村,挑出一幅酒帘。牧童,杏花,小村,酒馆行人感觉像是回到自己的故乡,心头涌起一丝暖意。

  5:吟唱古诗

  师:诗很美,诗是一幅画,更是一首歌,我们听来听歌曲

  《清明》,播放音乐,一起欣赏歌曲,吟唱古诗。

  三、结束活动

  春天是美好的,春光迷人的,让我们一起去享受这美好的春光吧!

  《清明》教案 篇3

  活动目的

  利用清明节扫墓的契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争做文明幼儿。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怀,发奋学习的精神,使幼儿受到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

  活动地点:

  烈士陵园

  活动时间:

  20xx年4月xx日上午

  参加人员

  活动对象:大班年级

  外出人员配备:

  1、每班2名教师、1名保育员、1名行政人员、1名实习生

  2、校医随行,带好药箱

  3、2名保安护送幼儿至亭林公园后返回学校

  活动准备

  话筒、花圈、录音机、人手一朵小白花

  活动程序

  1、全体师生步行前往烈士陵园

  2、仪式开始

  主持人清明扫墓致辞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我们站在哪里吗?(烈士陵园)

  你们看,这块高大的石碑上写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在这块石碑后面安歇的烈士(介绍一下烈士),他们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们的贡献永远被我们所铭记,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他们的'灵魂永垂不朽!而将来,建设、保卫祖国和家乡的重任就落到了我们小朋友的身上,等你们长大了能不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每个小朋友都很有志气,只要我们从小努力学好本领,长大了一定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是不是?

  3、幼儿代表献花圈

  为了表示对烈士们的崇敬与怀念,每年的清明节期间,我们都要来烈士陵园扫墓,今天我们xx幼儿园的大班年级组的老师小朋友聚集在这里缅怀革命烈士,下面,请小朋友代表敬献花圈。

  4、默哀3分钟

  让我们一起向革命烈士表示由衷的致敬,全体默哀3分钟。礼毕!我们小朋友还亲手做了礼物要送给烈士们,下面请老师和小朋友依次献花。

  5、近前瞻仰纪念碑、参观烈士塔、敬献小白花

  6、清明扫墓活动结束,集合队伍

  注意事项

  ①穿着整洁,行为大方。

  ②不准在烈士纪念碑下嬉戏打闹。

  ③要以崇敬的心情参加活动,了解烈士事迹。

  ④讲卫生,不准在烈士陵园里乱吃零食,乱丢垃圾。

  ⑤不要乱跑,不破坏绿荫草地。

  《清明》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组织幼儿去扫墓,让幼儿理解扫墓的意义。

  2、培养幼儿了解我国的烈士,尊重烈士的情感。

  3、教育幼儿爱国爱家,珍惜今天的.和平且富裕的幸福生活。

  4、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5、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白纸

  2、线

  3、彩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知道4月4日是什么节日。

  教师介绍:4月4日是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同时还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回去扫墓,缅怀先烈,祭奠祖先。

  2、引导幼儿知道为何人们会在清明节这一天去扫墓。

  教师介绍:清明节天气变暖,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在这草长莺飞的时节里是非常那个适合出门踏青郊游的。因此这一天也很适合去陵园墓地扫墓,也很适合组织开展清明节扫墓活动以及缅怀革命先烈等活动。

  3、教师组织幼儿集体手工制作清明节花圈。

  (1)教师扎一个小型的竹圈,然后写上挽联

  (2)幼儿用白色的纸做小花,然后将这些白色的花粘贴在老师制作好的竹圈上面,然后再贴上挽联。

  4、教师组织幼儿去扫墓。

  (1)在扫墓之前,教师先给幼儿讲解注意事项

  (2)扫墓的过程中要严肃不要讲话不要打闹,要表示自己对先烈的尊重

  (3)教师选出两名力气大、体力好的幼儿抬着小花圈,其余的幼儿排着队出发。

  《清明》教案 篇5

  活动名称:包青团

  音乐准备:《雨打芭蕉》

  活动准备:糯米粉等

  活动过程

  教师出示准备的材料,活动前把面团和馅类备好待用。让幼儿和家长以家庭为单位开始操作。

  教师解说词:

  小朋友们看老师拿的是什么呢?(青团)。那小朋友知道青团是怎么做的吗?那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来做一做吧!

  文化背景知识:

  每逢寒食节,人们便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冷食是事先做好无需加热的食品。在北方,老百姓喜欢吃枣饼、年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青团是江南一带的小吃,青色的',用清明前后才有的一种艾草的汁拌进面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那种味道,怎么形容呢,真是春天的味道。绿绿的松软的皮儿,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

  《清明》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思想情感目标:领略我国古代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品位古代诗歌丰富的内涵。

  2、知识目标:初步掌握评价性阅读的知识,学习简单的文艺评论的写法。

  3、能力目标:在活动中进行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训练,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播放课件(课文配套光盘中的图片+民乐《雨打芭蕉》),教师朗读《清明》。并请学生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

  学生:欣赏图片、音乐及教师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多媒体展示课文对本诗的评价。

  “纷纷”(在周汝昌先生心目中“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

  比较:纷纷之雪──大

  纷纷之雨──细

  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色

  比较: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

  夏雨:如倾如注

  秋雨:淅淅沥沥

  小结:揭示了春雨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体会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独特境界:春雨寒冷,侵袭了开发的花朵,春雨迷蒙,象烟雾般笼罩着柳树。纷纷所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通过对纷纷这个词语的品味,领会了诗歌所描绘的景:春雨的特点与境界。纷纷还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纷乱的心情,由何而来

  行人断魂:

  通过品味这两个词语,作者体会了诗歌的情: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愁绪。

  小结:通过品味纷纷、行人和断魂,我们体会了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

  遥

  联想:《红楼梦》:杏帘在望

  《小放牛》

  揭示了遥的妙处:不远不近的距离,包含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引起无穷想

  杏花村

  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增加了诗歌美感,引起无限想象。

  小结:诗歌到此戛然而止,可是通过对这两个词语的品味,我们发现诗歌言已尽而意未完,它留给我们一个广阔的想象余地。

  (二)、展示信息,引发思考

  学生:各小组演示课件,汇报收集整理后的材料。其他学生记录和自己所收集不同的观点。

  教师:总结评价,简要概括。

  活动依据:开放式教学活动模式,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从而让更多学生获得全面、主动、自由、和谐的发展。

  (三)分组活动,构图绘画

  学生:分四个小组活动讨论,根据自己的想象,给《清明》这首诗配一幅插图。并通过投影仪展示(一般的班级可只谈构思,如艺术班幼师班可展示绘画的草图,烹饪班可进行菜式的设计。)

  教师:做适当的优劣点评。

  活动依据:在课堂上把“话语权”交给学生,把“表达的舞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拓宽语文学习的思路,把语文学习和专业、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创造的快乐。

  (四)拓展探究,迁移提高

  教师:课件展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学生:找出这首诗的关键词进行评价,展开合理想象,口头描绘这幅图景。

  活动依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课堂教学要来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能。

  (五)小结

  教师提问:如何评价一首诗?

  学生:思考回答,总结规律。

  教师:多媒体展示小结。

  1、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与诗歌留下的'想象空间,正是作者赏析这首绝句的两个角度。而这两点也是我们赏析其它诗歌的重要角度。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正是通过塑造心物相契的艺术景象来表达情感,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因此,我们在赏析诗歌时,要抓住语言品味出景象的特点,进而领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品出诗歌的味外之味。

  3、一首好诗,要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而我们在赏析诗歌时,要想把握好诗歌形象,领会诗歌的不尽之意,必须张开想象的翅膀,填补诗的空发觉诗的深层意蕴。

  《清明》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描述画面的部分。

  2.基本读懂课文,了解《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及其在我国绘画史和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感悟我国古代人民的艺术才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的古代文化光辉灿烂,在浩瀚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灿的明珠(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跟随作者来领略《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绮丽风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正确读写下列生字词。

  汴梁、萌动、阡陌纵横、古柳参差、吆喝、握篙盘索、鳞次栉比、摩肩接踵、熙熙攘攘、 戛然而止、鸟瞰、惟妙惟肖

  2.指读课文

  读前设问:课文都描绘了哪些地方的景象?

  (板书:市郊、田野、汴河、两岸、街市)

  (三)自读课文,领悟特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读前设问:这幅画都画了什么?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读后明确:

  ①市郊、田野:薄雾、树林、农舍、农田、赶集的人们,运货的骡马、大船。景物清新,富有活力。

  ②汴河两岸:画了屋宇、古柳、茶肆、船只、拱桥、车马、行人及船工。一派繁忙喧闹景象。

  ③街市:酒楼茶肆、宅第店铺、货物、市招、士农工商。一派繁荣昌盛景象。

  3.设问: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什么?

  明确:春日中,各种各样的巧手造出产品在出售,从很远很远地方赶来的农人、商贩日夜在这里交易。表现了汴梁城市场繁荣、人民丰衣足食。充分表达了作者喜悦之情,赞美之意。

  4.朗读练习。

  读2、3、4自然段。(读出各自特点,饱含作者赞美之情。)

  5.图画中画了这么多内容,它究竟是什么样呢?读第5自然段,了解图的'整体特点。从哪儿可以看出这充分表现了画家概括生活、提炼素材的非凡才能和绘画技艺的高超?交流:(以鸟瞰方式构图,图长且窄;人和物众多;笔笔精到,惟妙惟肖。)

  朗读本段。

  (四)领悟画的重要地位

  自读首尾两自然段,谈《清明上河图》的地位。(绘画史上的价值,历史价值;在世界艺术长廊中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五)总结

  1.本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对祖国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到自豪。)

  2.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背诵喜欢的片段。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情朗读,感受《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美。通过自学课文,小组讨论交流理解重点难点,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通过学生自读自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感情朗读,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特点、历史地位和图画对北宋风俗世情的表现;理解重点句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体会图画表现出来的美。

  《清明》教案 篇8

  【设计思路】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来到,万物凋零的寒冬就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真正地开始了教学反思。在清明节期间,组织幼儿系列教育活动,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向革命烈士致敬默哀或扫墓等活动追念革命烈士的高贵品质,树立继承先烈遗志、认真学习、长大建设祖国的.理想。

  【活动目的】

  1、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2、初步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等。

  3、敬仰怀念革命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1、用古诗导入活动内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

  小朋友你们知道几月几日清明节吗?(4月4日清明节)

  2、教师讲述清明节的由来。

  现代英雄:抗洪救灾、抢险救火、保卫国家生命财产等等许多现代英雄也献出了生命。

  6、放哀乐、人民英雄纪念碑画面,请家长与幼儿起立,向英雄们行礼、默哀,表示怀念。

  教师讲述清明节的一些习俗供幼儿了解。

  《清明》教案 篇9

  一、宣传培训工作

  1、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区教育局联合印发“致全体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宣传教育对象为全体学生和家长。

  2、市、区森林防火指挥部联合致全体市、区机关干部的一封信,宣传教育对象为全体市、区机关干部及其家属。

  3、从3月8日起,组织宣传车不间断地到各乡镇、街道宣传森林防火工作。

  4、3月21日下午召开全区森林防火工作专题会议,对森林防火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5、组织乡镇、街道分管领导、林业站长、森林消防队长、森林消防队伍骨干举办森林防火知识培训。

  6、通过电视、报刊、广播等新闻媒体,加强宣传。

  二、巡查、督查工作

  1、清明节期间,区森林防火指挥部组织二十三个巡查组深入到乡镇、街道巡查,制止野外违章用火行为。

  2、清明节前后,区几大班子领导到所联系的乡镇、街道督查森林防火工作。

  3、视天气情况,区政府颁发森林防火。

  三、案件查处工作

  1、区森林警察大队加大火灾案件查办力度,对肇事者给予刑事、行政、经济的处罚。

  2、区法院、检察院要加强对森林火灾案件的起诉及审判工作,从重从快处理。

  四、森林消防队伍建设

  1、抓好全区森林消防队伍的组建和培训工作。

  2、重点抓好区属五支森林消防队伍的装备更新、保险等工作。

  五、乡镇、街道工作

  1、做好上级有关森林防火文件、会议精神的传达、贯彻和落实。

  2、配合区里宣传车的巡回宣传,做好两封“公开信”的发放工作,有条件的乡镇、街道也可自己组织宣传车巡回宣传。

  3、组织全体干部走村串户宣传森林防火工作。

  4、在主要路口设卡,劝导、收缴火种,杜绝火源。

  5、组织人员做好森林防火重点地段、重点监控的'人群(老、弱、痴、残)的排摸和监管工作,落实专人对重点地段和重点人群的监控。

  6、建立巡查员制度,要求每个村都要配好防火巡查劝导人员。

  7、及时调整充实森林消防队伍。

  《清明》教案 篇10

  活动准备:

  各种类型的风筝各一个。

  活动过程:

  1、让幼儿猜谜语:风筝。引出活动主题。(天上一只鸟,用线拴得牢,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风筝)2.教师启发提问: ①小朋友放过风筝没有?你的风筝是什么样的?②除了自己的风筝外,你见过的风筝有哪些?(老鹰、燕子、蜻蜒、金鱼、五星等)

  2、.出示各类风筝让幼儿欣赏。如鸟形风筝:仙鹤;虫形风筝:蝴蝶;水族风筝:金鱼;人物风筝:孙悟空;器物风筝:宫灯;变形几何图形风筝:五角星等。

  ①教师边出示各类风筝边让幼儿观察它们的色彩、结构,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②让幼儿了解风筝的制作材料(纸、竹等)和制作方法(扎、糊、绘画),并自制一个风筝。

  3、画风筝。将燕子风筝的轮廓发给幼儿,请幼儿发挥想象自己制作,画风筝,画好后进行展示。

  4、游戏"放风筝",让幼儿体验放风筝的乐趣,锻炼跑的能力。

  幼儿园大班清明节教案:清明节上荡秋千

  教案前言:清明节的风俗很多,一般的人们会放风筝、插柳等,今天我们要讲解的是清明节荡秋千,荡秋千大家都知道吧?通过本次幼儿园教案让孩子们学会荡秋千,并认识清明节荡秋千的意义,让清明节的意义更深入孩子的`内心。

  教案目标:

  1、培养幼儿的勇敢精神,增进其身心健康;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

  2、让幼儿了解秋千的来历。

  教案准备:

  在幼儿园内用木头、绳子、踏板架一牢固的秋千,“熊猫荡秋千”的挂图。

  教案过程:

  1、出示“熊猫荡秋千”的挂图,引出课题。教师边出示挂图边问:“小朋友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清明节)

  “节日里,动物园里的小熊猫也玩起了有趣的游戏,它们在干什么?”(荡秋千)

  2、介绍秋千的来历。

  让幼儿知道秋千是我们的祖先借以攀树取食和避兽宿息的一种工具。后来演化为秋千活动。

  3、介绍秋千的玩法,引起幼儿的兴趣。组织幼儿荡秋千。

  ①两手握绳,坐或站在两绳之间的横板上。

  ②当站着荡时,两腿并拢,并屈膝前荡;坐着荡时可有人在后边将秋千上的人往前推。

  ③要求幼儿排成一路纵队站在一旁,每人荡2—3分钟,荡过的小朋友站至队尾。教师边指导边表扬表现勇 敢的小朋友,鼓励胆小的幼儿。

  4、命题画:“小猴荡秋千”。

  画出小猴荡秋千的各种姿态。

  总结:

  秋千,古字两字均有“革”字旁,千字还带走字,意思是揪着皮绳而迁移。早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获得高处的食物,在攀登中创造了荡秋千的活动。最早称之为“千秋”。传说为春秋时代北方的山戎民族所创。

  《清明》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的日子及习俗。

  2、通过活动感受体验哀思的情绪。

  3、敬仰怀念革命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

  5、感受节日的气氛。

  活动准备:

  课前与家长联系好参与本活动,电脑课件,实物:各种图案的彩蛋、每幼儿一个熟鸡蛋,彩笔、帖纸、橡皮泥、剪刀、胶水等

  活动过程:

  一、用古诗导入活动内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小朋友你们知道几月几日清明节吗?(4月5日清明节)

  二、教师讲述清明节的由来。

  三、课件:边放课件教师边讲述,让幼儿了解老革命烈士的先进光荣事迹。

  四、观看课件:老师带孩子们扫墓的画面。引导幼儿表述自己的`心情。

  五、放哀乐、人民英雄纪念碑画面,请家长与幼儿起立,向英雄们行礼、默哀,表示怀念。

  六、与幼儿交谈:清明节有那些习俗?

  运动习俗:踏青、荡秋千、打马球、放风筝、蹴鞠、插柳等。

  饮食习俗:吃冷食、吃鸡蛋等。

  七、制作彩蛋

  1、出示彩蛋请幼儿观察与自己带来的鸡蛋有什么不同?用什么制作的?

  2、幼儿与家长共同制作彩蛋(方法形式不限,画画、涂色、剪纸粘贴、橡皮泥制作小动物等)。

  3、幼儿到台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作品。

  《清明》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2.对古诗吟诵有兴趣,尝试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活动准备:

  挂图、课件、视频。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观察、讲述。

  1.师: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情呀?

  2.幼儿讨论交流。

  3.师:现在老师要请大家再看一幅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上怎么了?

  (二)幼儿观看VCD教材,引起兴趣。

  1.教师讲解: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春天里有一天叫做清明节,你们说清明节都要干什么呀?(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总结:清明节时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古时候有一位叫杜牧的'诗人,在清明节这天写了一首诗歌,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4.教师向幼儿介绍这个老人就是行人,这个小孩是牧童,这幅图描绘的就是行人在清明节向牧童问路的情节,这首古诗说的也就是这个情节。

  (三)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请幼儿欣赏。

  2.教师再次朗诵,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慢慢地跟读。

  4.教师请几个小朋友出来表演,可以边念边对照图片,教师在一边进行指导提醒,可以轮流请几批幼儿。

  5.请幼儿再次朗诵诗歌1-2遍。

  (四)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们,你们回家可以把这首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和邻居的小伙伴分享哦。

  《清明》教案 篇13

  动作建议:

  1、A段八拍一个乐句,乐句的前四拍是4下剪的动作,后四拍则变一个造型。

  2、教师在B段中的示范动作尽量要优美。用教师自己的体态去感染孩子。

  3、教师B段音乐中,做前、后、左转、右转吊线暗示,教师鼓励幼儿理解后应尽快按暗示的方向变化身体位置和姿势。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欢快气氛,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扮演角色“放风筝”的快乐。

  2、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掌握B段音乐老爷爷收放风筝的动作。

  3、倾听音乐,根据音乐的变化完整表现出放风筝的情景。

  【活动准备】

  1、音乐《放风筝》、风筝图片的PPT

  2、幼儿有过放风筝的`经验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从前有一位老爷爷特别爱扎风筝,他扎的风筝啊栩栩如生、造型各异。

  (播放PPT,幼儿观察)

  老师出示四只不同种类的风筝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爷爷都做了哪些风筝呢?”

  2、感受A段音乐,学习变风筝造型。

  过渡语:你们看哪些风筝来了?它是怎样出来的。

  (1)教师根据音乐变风筝造型,幼儿观察并发现教师变造型的规律。

  指导语:老师的风筝是怎样变出来的的?

  (2)幼儿边听音乐边按节奏变风筝造型。

  3、感受A、B段音乐,初步表现放风筝的情景。

  (l)继续讲述情境:你们猗猜后来风筝们飞上天了吗?可是没有老爷爷的线他们怎么飞得起来呢。不过就在这时老爷爷回来了,他不但没有生气,还带着这些风筝在天上自由自在飞翔,这些风筝都很聪明,老爷爷风筝线往哪边扯,他们就往哪边飞。他们飞啊飞直到,天黑才砸家呢。

  (2)倾听音乐,幼儿当风筝,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坐在座位上随音乐节奏自由模仿风筝向不同方向飞的动态。

  4、和幼儿一起玩放风筝的游戏,完整表现放风筝的情景

  (1)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玩放风筝游戏1-2遍。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按节奏、飞得有美感的“风筝”,并请其示范。

  (3)请个别幼儿上来当老爷爷放风筝。

  (4)重点练习如何当老爷爷来指挥风筝飞舞。

  (5)幼儿两两合作,一人当老爷爷,一人当风筝玩游戏。

  引导幼儿评价:合作得怎样?动作是否优美、是否有节奏、是否看了主人的指挥

  5、出示中国龙的图片,引导幼儿如何集体合作变中国龙风筝。

  过渡语:今天老爷爷扎了一条巨龙风筝,你们能把这个大家伙变出来吗?

  (1)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变成一条龙,如何飞起来。

  (2)教师当老爷爷,放飞“中国龙”。

  我的小花园

  大班音乐——《我的小花园》

  一、目的:1、通过图谱教学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2、唱准弱拍起唱的歌曲,发展幼儿的节奏感。

  3、感受歌曲清新、优美的特点。

  二、准备:1、花园情景图一张,节奏谱若干,图谱一张;

  2、录音机一架 ,磁带一盒,钢琴一架。

  三、过程:(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律动《新疆舞》入室

  2、发声练习《逛公园》,要求愉快地演唱并唱准弱拍起唱的乐句 。

  3、节奏练习:

  我 的 花 园 种 满 了 什 么 ? ( 鲜 花 )

  0/ /0/

  ——————

  0X / X XX X/X0

  ——————

  这 里 有 什 么 颜 色 的 花 ? ( 白 花 )

  0 / / 0

  —— ——

  0X /XXX /X 0

  ————

  那 里 有 什么 颜 色 的 话 ? ( 红 花 )

  0 / / 0/

  —— ————

  0 X /X X X X/ X0

  —— ————

  (二)结合图谱,理解内容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观察。

  2、师有表情地示范清唱一遍歌曲,表现歌曲清新、优美、舒畅的特点。

  3、提问:听了刚才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三)学习歌词,掌握节奏。

  1、幼儿完整跟读。

  2、分句朗诵并根据歌词用体态节奏表示。

  3、幼儿根据图谱按节奏完整朗诵歌词。

  (四)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1、按旋律朗诵歌词。

  2、提醒幼儿注意休止符,唱准弱拍起唱的乐句。

  3、认识图谱中“”(连贯)“”(放声唱)“”(弱拍起唱)的符号。

  4 、重点练唱弱拍起唱的句子,引导幼儿利用打拍子的方法帮助掌握并唱准音。

  5、幼儿练唱,采用合唱、轮唱、分组唱、个别唱等形式学唱歌曲。

  (五)幼儿复习舞蹈《拾豆豆》。

  (六)律动《兔子舞》出室。

  《清明》教案 篇14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知道清明节是几月几日。

  2、让幼儿通过各种活动,了解清明节的意义。

  3、了解民族的传统风俗,体验春天的美好。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活动准备:录象、图片、纸花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让幼儿知道清明节的.日期。

  二、引导幼儿观看录象,体验清明的气氛。

  二、.教师讲解清明节的意义。

  1、清明时节气候转暖,雨水增多,草木蔓生,陵园墓地不 免要荒芜,需要整理;

  2、清明前后,山青水秀,桃红柳绿,人们借此大好春光,出去郊游;

  3、为怀念 古人介之推,而现在已将清明节扫墓作为缅怀革命先烈的主要活动了。

  三、组织幼儿.制作小花。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烈用生命为我们换来的。为了纪念他们,今天我们一起来为我们的烈士们制作小白花来缅怀他们。

  四、教育幼儿爱祖国。

【《清明》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清明节教案12-06

大班教案《清明节》12-28

有关清明节教案11-19

关于清明节的教案12-30

小班《清明节》教案01-06

清明节小班教案02-17

小班清明节主题教案11-20

小班《清明节》教案(13篇)03-07

小班清明节教案13篇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