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案

时间:2022-07-30 18:18:05 教案 我要投稿

《品德与社会》教案集合八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品德与社会》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品德与社会》教案集合八篇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身边生活的调查,了解社会生活需要各行各业,并明白它们与工农业生产部门之间的关系。

  2.了解社会生产部门中的各行各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的关系,并认识到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各行各业也在不断变化着,相应地,人们会随着行业的变化,可以变换行业。

  3.引导学生运用调查了解的探究学习方式,了解和思考社会现象。

  4.让学生感受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课前准备:

  1.给学生分发调查表,让学生了解家里或周围的人正在从事的行业。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互动,生成话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谈论一个话题:生活中的各行各业。看了这个话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师相机归纳小结:生活中有多少行业的人在为我们服务?他们的工作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师:今天,我们就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来进行探讨。

  二、唤醒生活记忆,拓展生活经验

  (一)他们为我做什么?

  1.感受一天中有多少行业的劳动者为我们辛劳

  师:刚才同学们问了,生活中有多少行业的人在为我们服务?

  我们不妨从一天的生活说起,今天早上你们吃了什么?

  (学生交流早上吃的早餐)

  师:早餐真丰富!当你手捧香浓的牛奶,品尝可口的'小菜时,你有没有想过,它们经过多少人的手才到我们手里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看一段录像,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当我们还在睡梦中时,有多少行业的劳动者已经开始了忙碌?

  2.观看录像(出示课件)

  晚上在路上各种车辆在行驶;

  很多奶点的工作人员开着小型车进配货场领奶,从大车上卸奶,装到小车上;

  送奶员来自己的牛奶供应点领牛奶,骑上自己的三轮车送奶;

  送奶员到达自己服务的小区,保安查他的证件,允许他进入小区;

  送奶员把牛奶放进了奶箱;

  环卫工人清理垃圾;

  蔬菜批发市场呈现出忙碌的景象;

  运菜的人在赶路;

  运菜的人把菜摆在摊点上;

  小区内清洁工把扔在外面的垃圾放进垃圾箱;公路上,洒水车在洒水,清洁工在扫街道。

  3.交流讨论

  师:刚才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观看录像的感受)

  师: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好!

  4.说自己日常生活

  师:从白天到夜晚,还有哪些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请说一说你亲身经历的事。

  (学生可能会说,我们穿的衣服先有农民种棉花,再由工人纺纱织布,然后裁剪,最后做成衣服;还有人运到商场,有人卖衣服,然后我们的爸爸妈妈去买;在学校不懂的问题,教师会教我;有的同学家离学校很远,他们坐车来学校,司机会帮助他们;出去游玩时,导游会给我们讲解,安排路线;邮递员给我们送报纸,让我们了解很多信息;我们住的房子先由设计师设计,然后由建筑工人修建楼房,还有装修公司的工人来我家装修……)。

  师:生活中有这么多不同行业的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我们试着把这些不同的行业分分类。

  5.学生填表

  (学生在书上填表)

  师:同学们,你们想对这些默默为我们付出的人说点什么吗?请闭上眼睛默默地在心里说吧!

  (学生虔诚说心里话)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上节回顾

  二、反思思考:假如……

  师:在我们身边有这么多行业的人默默无闻地为我们忙碌着。也许我们并没意识到他们的存在有多重要,假如有一天,他们都停止了劳动,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选一个你喜欢的方式来表达!

  (学生交流,他们可能会说假如农民都不种地了,全世界的人都吃不到粮食,有钱也买不到粮食,都会饿死的;假如自来水厂的工人停止劳动,我们就会没水洗澡,没水喝,都要渴死了;假如所有的警察都不上班了,我们的生活会是一团糟;假如所有的医生都不上班,病人会痛死的;假如学校没有老师,我们会没文化,也不会从老师这里懂得做人的道理;假如没有解放军保卫我们,就不会有幸福与和平……)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师:是的,我们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人,他们每个人都很重要。

  三、挖掘课程资源,进行访问活动

  师: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中,有的我们经常见面,却很少关注他们;有的我们满怀好奇,却没办法见面。你们想不想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

  (一)确定沟通方法

  师:有什么办法?

  (学生交流:采访、打电话、写信、上网发E-mail)

  师:想不想现在就去采访?

  师: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次模拟的小队采访活动

  (二)讨论活动计划

  师:要保证采访成功,要制定采访计划

  (媒体出示小队采访计划,学生讨论分工)

  师:小记者们,出发吧!

  (学生分组到教师办公室、学校餐厅、校园、门房、商店采访)

  交流采访收获

  师:请每组派一位同学上来介绍你们组采访的情况

  (实物投影访问记录,学生汇报采访情况)

  师:通过采访活动,你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采访后的感受)

  师:我们一起大声地为辛勤工作在不同行业的人们说声:“谢谢你们!”

  四、问题拓展延伸,走向生活

  师:同学们,活动进行到这儿,你又产生了什么新问题?

  (学生交流,师归纳:有这么多行业的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师:今天的活动虽然就要结束了,但我们和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相处是长久的。在生活中,让我们面带微笑,带着问题去面对每一个劳动者。我们还要努力学习,今后更多地参与社会、关注社会,让拥有的知识和本领去创设更加美好的生活!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感受诚信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多方面的联系。

  2、以诚信为标准分析和评议身边的各种行为现象。

  3、思考失去诚信可能带来的后果。

  教学准备:

  了解学生上次家庭作业完成的情况。

  教学活动:

  一、导入

  请几个学生发言,谈谈对上一节课家庭作业中“进一步的思考”的想法。

  二、阅读与讨论

  1、教师朗读教科书第7页上方的课文。

  说明:前面两个课题中所学的内容,毕竟在生活中不是经常发生,而是比较特殊的事情。实际上,正如课文中所说,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诚信问题。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从我们身边的一些小事开始的。

  2、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页的几幅插图及说明文字,展开自由讨论。

  3、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你遇到过这样的或类似的`事情吗?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三、阅读与思考

  请学生自己阅读并且思考教科书第8—9页中的内容,然后自由讨论,要求每个学生的发言要结合第8—9页中的一项内容。

  思考及讨论主要围绕以下题目展开:

  1、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2、这样的做法,给自己带来了什么?

  3、这样的做法,给别人带来了什么?

  4、这样的做法,给社会风气带来了什么?

  四、教师

  教师用教科书上“诚信是做人的核心,诚信是做人的根本”这句话进行,鼓励每个学生做一个诚信的人。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生活着许多华人,他们和我们有着同样的血脉、同样的根。

  2、知道海外华人虽身在异乡却有着割不断的中国情节,他们时刻关注着中华民族的繁荣兴旺,并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各个国家里的中国城资料和海外华人的故事。

  2、教师准备相关音乐,制作课件;指导排练相关节目。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教学。

  1、同学们,我给大家推荐一首传唱多年的歌,来,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2、听着音乐你想到了哪些人,歌曲表达了他们怎样的心声?

  3、揭示课题:是啊,每当听到《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我们就会自然地想起那些生活在海外的.华人,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中国城——华人的“家”。

  1、理解中国城

  (1)由来: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炎黄子孙的足迹已随着祖国的强大而遍布世界各国,在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独立的华人区,著名的有意大利的“中国城”、美国的“唐人街”等等。(课件展示)

  (2)、解释中国城:所谓“中国城”、“唐人街”,是指一些颇具规模的商业中心——以经营中国产品、中国饮食为主,以中国式建筑为格调的城区。

  2、展示交流中国城资料

  (1)、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展示关于中国城的资料,师巡视发现有特色的资料(图片、文字资料、影碟、录像等)。

  (2)、抽生在班内交流。

  3、小结:风格各异的中国城,充分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等,中国城就是华人温暖的“家”。

  三、中国城——中国心!

  1、探究活动:海外华人为什么要建中国城?过中国节?

  (1)、四人小组内探讨,各选两人分别负责记录、发言,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想法又多又合理。

  (2)、汇报探究结果,师相机给予适当的点评。引导学生感受海外华人的浓浓的思乡情结,理解海外华人的一颗中国心。

  2、小结激情:欣赏中国风格的建筑,感受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品尝中国风味的饭菜,用汉语谈笑聊天……在中国城里,华人们仿佛回到祖国温暖的怀抱。

  3、想象中国城的幸福生活

  (1)、假如你是一位久居异国的华人,当你走进中国城,你会有什么感受?可能想到什么说些什么?

  (2)、生自由发言,师给予适当的追问、点评,再次引导学生感受海外华人浓浓的思乡情结,理解海外华人的一颗中国心,明白中国城——华人的“家”的真正含义。

  四、你在他乡还好吗?

  1、过渡引入:海外华人和我们有着同样的血脉、同样的根,他们在异国他乡生活过得怎样,始终是我们难舍的牵挂,有一首歌曲表达了我们的心声。

  2、播放音乐《你在他乡还好吗》,学生欣赏完后说说自己对这首歌的体会和感受。

  3、介绍了解到的海外华人的生活情况,体会他们在海外生活的酸甜苦辣,进一步体会他们的思乡情结。

  4、演唱歌曲《我的中国心》,引入第二课时。

  五、板书设计

  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人

  中国城——华人的家

  中国城——中国心

  你在他乡还好吗?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道人类对生活的探究、对我们所生活的地球的探究是永无止境的,无数探险者以他们坚定的意志、勇敢的努力,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在探险者队伍之中有很多人的身影,他们是我们民族、国家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72~75页。

  教学准备

  地球仪、世界政治区、两半球图和反映从事地球科学探究人员光辉事迹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人类生活的地球时丰富多彩的,人类对地球的了解还有很多不够,还有很多未知,所以人类对地球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阅读教科书第32页第一段的文字。

  2.与思考。阅读教科书第32页的课文,并欣赏图片。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讨论和交流阅读。

  要求:(1)了解我国北极探险的重要事件。(2)了解北极地区的概况。(3)了解科学考察工作的特殊与艰苦。

  3.阅读与讲解。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教师适当加以讲解。

  教师强调:“科考队员是执着、无畏的勇敢探索者。他们是我们民族、国家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思考与讨论要点:(1)北极地区的环境特点,因纽特人的生活特点。(2)考察队的科学家们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家考察船成功地进行了北极科学考察说明了什么?

  4.教师。

  第二课时

  1.导入。“上节课,我们循着探险者在北极的足迹了解了我国科学家的勇敢和无畏。那么,在地球的另一极是什么样什么样的状况呢?让我们随着两名中学生一起到南极去看一看吧。”

  2.识图练习。从地球仪、世界政区图或两半球图上找到南极洲的位置,查找与我国的距离。

  3.阅读与思考。阅读教科书第33页的`课文,欣赏教科书上的南极长城站的图片。自由讨论。

  要点:(1)南极地区的环境特点。(2)考察队的科学家们乘坐我国的“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成功地进行了南极科学考察说明了什么?(3)“雪龙”号为什么要把科考站的垃圾装运回国呢?

  4.讲解与讨论。教师提问:除了南极、北极,地球上还有一个第三极,那里的环境有什么特点呢?的探险者在那里有什么作为吗?”

  阅读教科书第34页的课文,欣赏教科书上的珠穆朗玛峰和登山英雄的图片。

  教师讲述登山英雄攀登珠峰的光辉事迹。

  5.教师本课,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要准备好与本课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和资料。

  2.要准备好地球仪、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

  3.教学中要注意训练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家庭作业

  1.阅读教科书第35页介绍的两位探险家。

  2.完成教科书第35页“我最佩服的探险家”。

  建议

  1.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并记录下来。

  2.对学生的书面作业给予,并且可以择其优秀者在后面的课上宣读。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代的文明起源于农业文明,知道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对土地的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46~47页。

  教学准备

  1.收集世界古代农业文明的资料。

  2.搜集有关我国农业文明的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我们已经知道了,既然人类早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是从农业生产开始的,那么世界人类的早期文明当然也就必然是在农业的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2.阅读与讨论。欣赏教科书第20页古埃及的历史图画、古希腊的陶器和第21页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的照片,并讨论“这些画面告诉我们什么?”通过讨论知道:古埃及人民在4000多年前犁田种植农作物的生动景象,造就了尼罗河流域发达的农业,享有古代世界谷仓的美誉。壁画中反映了古埃及发达的农耕、种植情景。古希腊陶器上的图画反映着古希腊很发达的耕作、种植农业,由于古希腊地处欧亚大陆交界地带,所以古希腊的农业文明对欧洲和世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地处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又名“五色土”,取华夏大地上五种颜色的土壤供奉在社稷坛上,表明我国古代对土地的崇拜。旧北京还设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和蚕坛专门进行供奉和祭祀,说明由于农业着人类的衣食之源,对农事的崇拜足以证明我国的古代文明源于农业,而正是这种高度发展的华夏古代农业文明,对世界的发展曾经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3.全班探究。阅读教科书第20页老师的话、第二段课文和豆博士的话,思考并讨论:“为什么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都创制了历法?这些历法各有什么特点?”通过讨论知道:“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为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都创制了历法。种植农作物必须了解气候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因此历法的`创立是为了农业发展的需要,是农业文明的成果。”古埃及的历法是太阳历,是现在公历的前身;古巴比伦历法的特点是月和星期的划分;我国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把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安排进历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4.自由讨论。让学生展示他们搜集到的资料,并结合书上的图片、资料一起讨论,教师也可以资料。

  “你知道的丝绸和茶叶吗?知道的丝绸和茶叶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吗?”通过讨论明确:丝绸和茶叶是古代品质最好、外销数量最多、最具特点的农产品。大量的优质丝绸、茶叶,通过丝绸古道远销到西亚和欧洲,把古代的丝绸文化和茶文化传播到了世界。

  “你见过用丝绸制作的服装和饰品吗?你知道丝绸是用什么制成的?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丝绸的事情?”通过讨论知道:“养蚕在我国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前,我国人民就已经开始种桑养蚕了,悠久的养蚕业促进了丝织业的发展,丝绸以其质地轻柔、美丽、穿着舒适,成为我国历史悠久、质量最高的纺织品。千百年来,丝绸不仅美化着我国人民的生活,而且走向世界,为我国带来了崇高的声誉。”

  “你的家人有饮茶的习惯吗?你知道有哪些饮茶的习惯和风俗?”通过讨论知道:“茶是地地道道的饮料。我国茶的发展历史悠久,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和黑茶(沱茶

  砖茶),有很多著名品种。喝茶的习惯也很多,像茶道、喝功夫茶等。”

  5.教师,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教师应当搜集一些资料,如果学生准备不足,可以做适当的补充。

  2.启发学生利用生活中已有的相关资料,如本地有没有对土地崇拜的文化遗迹、与饮茶有关的资料等。这样的资料应当充分利用。

  家庭作业

  就本课题的学习,采访父母和长辈,加深对丝绸文化、饮茶习惯的了解。

  建议

  对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收集资料的能力进行简单。

  课文说明农业文明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尼罗河流域发达的农业,造就了辉煌的埃及文明。埃及文明的两项成就。启发学生思考农历的科学性。古希腊的农业文明对欧洲影响深远。土地是农业文明的基础。本页照片及文字介绍了我国农业文明的若干成就。质地轻柔、色彩艳丽的各色丝绸,是蚕宝宝吐出的丝纺织而成的,丝绸是农业对世界的伟大贡献。饮茶习俗产生了茶文化,伴随着茶文化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茶具。的茶具种类很多,制作考究,造型典雅。(参照教材第20、21页)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了解世界各国所具有的特色鲜明的社区,进一步加深对社区区的认识和理解。

  2、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社区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准备

  1、让学生搜集反映世界各国独具特色的社区图片、照片以及相应的文字资料。教师也需做同样的搜集工作。

  2、一张加大的世界地图一级与小组数目相同的世界地图若干张,学生人手一份水彩笔。

  教学过程:

  1、导入。“书本6~7页位为我们展示了一组世界上不同国家的社区图片。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看看教科书都为我们呈现了哪些国家的社区,同桌间可以相互交流。

  2、小组交流:将课前搜集反映世界各国独具特色的社区图片、照片以及相应的文字资料分小组交流,并在地图中找到大致地址。

  3、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介绍本组同学所搜集的资料,然后请其他小组的`同学在地图中找找它的大致方位,在再给予正确与否的判断。回答正确后教师将图片贴在较大的世界地图上。

  4、个人制作:画一画自己生活的社区

  5、布置作业观察社区有哪些设施,特别注意观察增添了哪些新设施,并思考这些设施为人们生活带来了什么?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的历史及变迁,进一步增强对于历史的亲近感。

  2.通过编写简单家史,学习一些历史学方法。

  〖教学准备

  检查学生为写家史所做的准备。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询问学生家庭作业完成的情况、家长们对教科书上呈现的家史发表了什么看法,以及对写家史提出了哪些建议等,并请几个学生谈一谈。

  2.阅读与观察讨论。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28~29页上的四幅家庭照片、小文写的家史以及“我家的大事与国家的大事”对照表,让学生说一说从这四幅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照片中人物的年龄、衣着、容貌、家庭成员数量等的变化入手谈感受,可以结合下面的历史年表,让学生估计每幅照片拍摄的年代,根据历史年表列出的国家大事,想像照片中的家庭生活在哪个年代。

  3.讲解与讨论。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27页的课文,教师说明:“我们每个同学都可以像小文那样,为自己的家庭编写家史。要编写得好,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教科书上为我们列举了一些方法,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根据教科书第27页列举的.确定历史时间、收集和资料、完成三大步骤,逐一与学生进行讨论,并对他们不甚清楚和不明确的地方加以说明、解释。

  4.个人。每个学生根据课前的准备,开始编写自己的家史,教师巡视并给予帮助。教师需要提醒学生看一看教科书第27页豆博士的话。

  5.。教师就学生写家史的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对于在课堂上没有完成家史的学生,请他们课后继续完成。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有不同的人种,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2)探讨人种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学会尊重、欣赏、接纳、树立人种无优劣的观念。

  教学重点:

  不同肤色的居民;人种的分布;有趣的文化现象。

  课前准备:

  搜集黄、白、黑种人的图片。

  教学难点:

  从有趣的文化现象,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测评

  谈话:你知道世界上人的肤色都相同吗?

  板书课题:不同肤色的居民

  二、教学达标

  1、讲述:世界上的人类,根据他们的外表、物征,主要可以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2、如图:观察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

  3、讨论:他们的长相……

  他们的头发……

  提问:人是什么人种?(黄种人)

  讲述:每个种族有不同的特点和各自的优势,我们的.世界也因此多姿多彩。

  :人种族虽然不同,但是并没有优劣之分,都是平等的,不同种族的人都是我们地球村的兄弟姐妹。

  三、巩固练习

  1、比较一下,不同的人种有什么特征?

  2、世界上的人类,根据外表特征主要分()、()、()人种?

  四、布置作业:

【《品德与社会》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07-25

实用的《品德与社会》教案四篇07-03

实用的《品德与社会》教案4篇06-28

《品德与社会》教案模板汇编10篇08-13

关于《品德与社会》教案范文10篇08-14

关于《品德与社会》教案模板7篇08-08

《品德与社会》教案模板汇总6篇08-02

《品德与社会》教案模板汇编六篇06-29

《品德与社会》教案集锦5篇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