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05 11:39:30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编六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编六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6人,男16人,女20人。大部分学生都是身体健康,活泼可爱,文明礼貌,上进心强。

  从前几个学期的成绩检测中来看,本班学生的总体成绩还是可以的,其中比较优秀的有李帅、李彩、吴坡等同学,也存在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特别是几个差生基础差得厉害,影响了全班的平均分和合格率。在这学期,对差生要狠抓知识落实,使他们的语文成绩能有切实的提高。

  学习习惯方面:本班学生多数都能做到上课认真听,勤举手,爱动脑,及时完成作业,特别是李帅、李彩是同学的好榜样,也有个别同学,作业总是不能及时完成,书写比较糊涂,还有几个小不点爱做小动作,总是不能集中注意听讲,这几个同学需要老师特别关注,需要老师特别耐心的教导。

  语文能力方面:在阅读水平方面,李帅、赵微等同学具有优势,理解感悟能力强,对文本的理解往往都与众不同,胜人一筹;在写作方面,刘静秀、左有政等同学表现突出,能写得通顺、详细,又不繁琐,而且能做到中心突出,有详有略;在书写水平上,白文冰、钱珍等同学自迹清楚,字写得清秀、漂亮,让人赏心悦目;在朗读能力方面,卢虹伶、蔡丽花都非常出色,音准,读通顺,而且非常有感情,总让其他同学羡慕不已。

  家庭状况和家庭教育方面:大部分学生都长在农村,虽说家庭并不富裕,但父母对他们还是百依百顺,造成许多孩子性格娇惯,比较自我的一面。还有一些学生父母远在外地,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看,因而家庭监督、家庭教育等方面比较薄弱,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这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总的来说,学生个个都是聪明活泼的,每个人都有他的发展前途,重要的四,教师要充分关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前进一大步。虽然我不能让他们成为最好的学生,但我会努力让他们变得更好。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听说能力训练为序编排的,本册有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从纵向看,每一条线索都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训练点;从横向看,按有机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几个训练点组成单元,力求做到每个单元听说读写训练的目标明确。

  三、教学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识字157个,能正确认读学过的多音字(本册多音字10个),能辨认形近字;会读写396个左右的新词语(不含单音词语),一部分学会运用。

  2、继续学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毛笔字临帖,坐的姿势,握笔姿势必须正确,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

  3、学会按要求预习课文;会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学会用“摘句法”,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归并课文的段落大意。

  4、学会把一件事的经过分几步写具体;初步学会把长文章缩写成短文,既能写具体,又能写简洁;初步学会写文章“开头”、“结尾”的写法,会写启事。

  5、会修改意思前后矛盾的病句。

  6、会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有的还会默写。

  7、会有条理、具体地说清楚一件事,根据要点清楚地介绍自己的家;简明扼要地介绍一本课外书;会说普通话,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阅读训练方面的重点是概括段落大意。

  ①用摘录句子的方法概括段落大意。②用自然段段意归并的方法概括段落大意。

  (2)习作方面的重点是把一件事写清楚。

  ①把一件事情写完整,即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②把事情的经过部分写具体。

  (3)听说训练方面的重点是有条理,较具体地进行叙述。

  2、教学难点

  本册教材的难点是给课文分段,并能概括段落大意。

  五、质量目标

  1、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本册教材的有关基础知识。

  2、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特别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高尚的道德情操。

  4、考核成绩。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随着课改的深入,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一定要努力体现教改趋势,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识记理解,运用创新,同时要注意学生的学习语文的情感倾向和习惯自律的培养,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效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体现逐渐由扶到放的指导原则,主要措施如下:

  1、要通过互借图书,推荐好文章,评阅好文章,摘录好词好句等方法,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强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适当增加习作的训练次数,加强习作方法指导,特别是在如何写具体,详细上多作辅导。

  3、开创更多的交流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相互学习,互相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做好培优辅差工作,使优生、差生都有潜力发展,都有机会提高。

  5、做好阶段性的质量检查与反馈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补救,提高教学效率。

  6、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字迹清楚、整洁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21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6个。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昆仑山、腾云驾雾、藏龙山、神奇、漫山遍野、光辉、一亩、一丈、凝成、镰刀、画、普通、石笋、丘陵、折射"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摘录、积累描写水池形状、色彩的句子。

  3、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成因,能想象五彩池的句子所描绘的具体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

  4、理解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五彩池的自然景观及池水显出不同色彩的原因

  教师准备:

  1、与课文内容相配套的教学挂图(网络图片下载)或录像资料片断

  2、准备一幅中国地图,以备了解松潘、昆仑山的位置(或做在。课件中)。

  3、准备包括一二类生字在内的与教学需要相配合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九寨沟、五彩池的文字、图片资料。读通本课课文,读准、读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前熟读生字词比赛。

  1、教师激趣。

  今天在学《五彩池》这一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比赛一一按下面的方法,看哪一组读生字词读得最熟:(1)正确地读出生字(包括一二类生字);(2)读出这个生字在课文中组成的词语;每个人先:自己准备,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自己学习。四五分钟后,组织小组交流。:其间教师注意巡回辅导和督促,指导后进生。〉

  2、反馈与强化

  (方法:抽样学习小组共同读生字,并组词。例:昆,昆仑山。)

  (教师组织反馈方式可灵活,注意就生字词的音、形予以点拨和强化。)。

  二、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到过哪些景色美丽的地方?那儿有湖吗?说说好吗?湖水怎么样?什么颜色?。

  那么,你们见过五颜六色的湖水吗?(引出新课,板书课题:五彩池)。

  三、引导质疑。

  1、那么,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会想到什么问题?。

  (教师有。计划地归纳学生质疑的问题,有。计划地板书,形成引导学生阅读探究的主要问题。例如:真有这样的五彩池吗?它在什么地方?究竟像什么样?为什么那里的水会是五颜六色的?……)

  2、谈话:我们中国是一个美丽的国家(出示中国地图),有许多山川湖泊。看,这儿是我们的家乡×××一一直彩池呢?就在四川省松潘县以北的九寨沟,那儿景色特别美丽,真像仙境一样呢!我们去看看好吗?

  《五彩池》这篇课文写得也非常优美,我们如果一边读一边通过课文中的语句去发挥想象,就会感觉到好像看到了那个地方的景色一样。我们试着这样一边读一边想象,可。以轻轻地读出声音来。

  我相信你们一定可以通过阅读课文摘清楚你们提出来的那些问题。有实在想不明白的词句,可以用笔做上记号,等会儿和其他同学一起想想、说说,也可以向老师提出来。

  你觉得描写特别美的句子或段落,也可以做上记号,等会儿读给大家听。

  四、学生初步自主探究阅读。

  1、教师巡视。提示学生读课文时按上述要求用笔做适当的记号,也可以在课文旁边写出自己想到的内容。(要给学生比较充分的时间,要激励每一位学生都投入到潜心阅读的'境界中去。)

  2、引导和组织学生根据以下板书(或投影)的基本要求交流和讨论:(1)同学们一开始提出的那些问题弄懂了没有?还有什么不懂的词句或问题?(2)觉得哪儿写得特别好、特别美?五彩池独特的地方是什么?(3)读的时候你联想到了什么?

  五、反馈、点拔和强化。

  在第一、二自然段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喜欢?哪个小组先说说?

  (学生反馈,朗读。教师在此过程中引导全班学生着重读那些应该发挥想象的句子,如"奶奶是哄着我玩儿……去看看";"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有像莲花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并相机引导理解"腾云驾雾、漫山遍野、一商、一丈、石粉凝成"等词语。)

  启发、点拨要点

  (1)关于"腾云驾雾":同学们看到这个词语,想到看过的什么电视剧、什么镜头吗?

  (2)关于"漫山遍野":课本上有没有插图能说明什么叫"漫山遍野"呢?

  读这几句,联系插图或投影,引导学生既体会"漫山遍野"的意思,又想象"……好像是铺展着巨幅地毯上的宝石"一句的具体画面。读出赞美的语气。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一)、课文简析

  课文是一首外国叙事诗歌,写的是一个小伙子主动搀扶着一位被别人所忽视的、穿着破衣衫的素不相识的老妇人过马路的事。诗歌的形式不常见,每两行成一节,节内句子基本押韵,共十三小节。

  本文生字不多,内容较为浅显,而且是一篇带星号的课文,所以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形式读通课文,教师则帮助、指点学生在朗读时注意停顿、读出节奏、韵律。也可以让学生演一演。

  (二)、词句的简析

  词语:

  泥泞:烂泥淤积, 不好走。

  迟疑:拿不定主意。

  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保佑:迷信的人称神力保护和帮助。

  关照:关心照顾。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识记5个生字:融、泞、迈、虔、佑。理解并积累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知道诗歌写的是一个小伙子帮助“别人的妈妈”过马路的事,学习他关心老人的好品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

  学生:给课文标上小节号、圈出生字,完成预习题。

  【课前预习】

  读通课文,完成:

  1.圈出带点字正确的读音

  融化(róng lóng) 泥泞(nín nínɡ) 虔诚(qiǎn qián) 年迈(màn mài)

  2.形近字组词

  右( ) 虔( ) 泞( )

  佑( ) 虚( ) 拧( )

  3.抄写词语

  衣衫 融雪 泥泞 虔诚 关照 保佑 老迈 迟疑 小心翼翼

  4.理解词语

  我用 的方法理解了“虔诚”,意思是

  我用 的方法理解了“迟疑”,意思是

  我用 的方法理解了“关照”,意思是

  5.填上合适的动词

  ( )脚步 ( )街道 ( )双脚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一)当你走在路上有没有帮助过不认识的人?

  (二)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讲的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却写得感动至人,我们一起去品味一番吧!

  板书课题: 17 别人的妈妈。这是一首叙事诗(板书叙事诗)。

  打开书,轻声读读课文,并说说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这首外国叙事诗的内容浅显易懂,所以在揭示课题后就可以让学生自主地从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入手,进行概括,从而对课文有整体的感知。】

  二、预习检查。

  (一)小组交流检查。

  (二)集体交流。

  1.读字组词。2.分节读课文。

  (三)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哪些地方不明白?

  三、学习课文

  (一)读读议议,说说小伙子对老人的关心。

  1.“别人的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她遇到了什么困难?根据诗歌中所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理解“老迈、迟疑”。想象老妇人在十字路口时的动作神情及目光中的话语。

  2.面对“站在十字街口迈不开步的”的她,人们的表现是怎样的?

  行人:

  孩子们:

  小伙子:

  3.小伙子是怎样做的?找一找青年人帮助老人的动作,并把它圈起来。

  引读:终于,人海里( )出青年,他快步( )到老妇人身边。

  他( )着她的手细声说道:“大妈,我扶您过街道。”

  小伙子( )着脚步不稳的老妇,小心翼翼地( )过马路。

  从小伙子的表现中,你感受到这是一个 的小伙子。

  4.想象说话:过马路后,老妇人和青年之间说些什么?

  5.“别人的妈妈”祝愿这位小伙子将来能够办大事,你认为怎样的人将来才能办大事?

  【设计意图:从青年人帮助老妇人的一连串的动作中,可以反映青年人的品质。本环节就是通过找、圈、读等一系列练习活动,帮助学生感受青年的形象。言为心声,除动作外,语言也能反映人物的品质,让学生想象老妇人和青年之间的对话,其目的在于对青年人关心老人的品质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使青年人的表现与马路上其他人的表现产生鲜明的对比。】

  (二)指导朗读。诗歌朗读要注意节奏,韵律。

  四、说一说,演一演,

  (一)根据提示,小组合作,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词用喜欢的方式读读演演这首诗。(老妇人的外貌、遇到什么困难及她当时的`动作、神情、目光;面对“站在十字街口迈不开步的”的老妇人,人们的表现是怎样的—行人、孩子们、小伙子;过马路后,老妇人和青年之间说些什么;回家后老妇人又做了什么?)

  合作方式:分角色读、男女生读、轮读……

  (二)组织演示:先自己根据诗歌内容在小组中说一说(以“别人的妈妈”的口吻复述课文)然后推选小组成员演一演。

  【设计意图: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词用喜欢的方式读读演演这首诗,不但可以让学生在活泼的形式中进行感悟,而且很好地落实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复述课文。】

  五、作业:

  (一)熟读诗歌,填空:

  一天,老妇人 ,人们 ,一位青年 。

  (二)改写句子,使句子意思不变。

  1.送走了大妈他快步赶上朋友,朋友们问他是否认识那老妇。

  送走了大妈他快步赶上朋友,朋友们问他:“ ”

  2.他说不认识,是别人的妈妈,她年纪大了,走路时会眼花。

  他说:“ ”

  (三)选做:将叙事诗改写成一篇叙事作文《别人的妈妈》

  提示:从天气的恶劣,可以想象马路上泥泞不堪的样子;从老妇人的脚步老迈迟疑,可以想象她走路艰难的样子;从老妇人求助的目光中,可以想象她仿佛在说些什么……

  附板书 17 别人的妈妈 关心老人、关心需要帮助的人

  老人 穿着破旧、脚步迟钝 求助 祷告

  行人 穿过 没有注意

  孩子 擦过 没有停步

  青年人 走、牵、说、扶、问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

  1、通过朗读感悟课文的主题:小学生上课要专心学习,不受外界干扰。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会认“外、鸟、叫、你、我、课”等10个字会写“小、不、了、下”4个字。

  教学重点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意义。

  教学难点 :找出书中压韵的字、音节知道什么叫压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引入

  1、幻灯出示课本插图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画面上都有什么?

  师总结过渡:教室的窗前,绿树成荫,两只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唱歌,好像在招呼小朋友出来玩呢!教室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 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质疑: 师:看到题目后,你想知道什么?

  三、初读课文:

  1、看大屏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课件出示课文原文)

  2、指名读,不同形式练读。

  3、读完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四、识字:

  1、课文里有几个生字小朋友想考考你,看你认识不认识它们,你敢接受挑战吗?(你们真勇敢!)

  2、出示6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和4个要求会写的字,不同形式读。(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3、看着拼音你们会读,那不看拼音还会不会?(课件出示去拼音的生字)

  4、我们又认识了几个生字小朋友,老师告诉你,把它们放到课文里,你会读得更流利,你们相信吗?试试看。学生练读。

  5、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老师告诉你,一个小圆圈“。”一个小问号“?”都表示一句话。谁能最快地数出来这首诗一共几句话?(4句)

  6、同学们认真观察每句的最后一个字,看哪位同学最聪明,能发现规律。(课件提示学生最后一个字)

  7、生: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ao,

  师:你们真棒!老师告诉你们:这叫“押韵”。诗歌都是押韵的,这样读起来更好听,就像唱歌一样。你们愿意再读一遍吗?(课件出示课文)

  8、学生练读后指名读。

  五、细读课文

  1、 师:小鸟在窗前唱歌,教室里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为什么叫小鸟轻点叫?把它们赶走不行吗?(带问题感悟、指导朗读)

  2、 反复练读,(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

  3、 深化主题:

  师:这位小朋友做的好不好?你想学习他什么?

  4、 师总结:他上课专心听讲,不受外面环境的影响,真值得我们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卡片出示6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和4个要求会写的字,指名认读。

  2、指名朗读课文。

  二、写字

  1、 师:刚才有几个生字娃娃悄悄告诉老师,看你们学得那么认真,想和你们交成永远的好朋友呢! 你们愿意吗?

  2、 师分别出示生字卡片(小、下、了、不),先抢读,后不同形式练读。

  分别练习组词、说话、意思找反义词、记忆字形方法。

  3、 师:你想学会写它们的名字吗?

  师范写,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该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5、 投影学生作品,指名说一说他写的好在哪?不好在哪?应该怎么改?

  三、巩固延伸

  1、 同学们,你们喜欢逛超市吗?一进门先要做什么?(生:提篮子、推小车)

  2、 老师今天也推来了几辆小车,我们要进行一次,词语搬家比赛,找自己喜欢的.词语放到 小推车里,看谁找的又快又多?

  3、 学生找词,师巡视指导。

  4、 指名汇报。

  教学后记:

  投影学生作品,指名说一说他写的好在哪?不好在哪?应该怎么改?这是我根据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的。让他们来说比老师的说教要好的多,以后我还要尝试做。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伟大的友谊》拟采取从中心入手,再分层展开,最后概括的教法。

  一、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初读课文,捕捉中心。

  提问:什么是真正的友谊?重点讲读第七自然段。

  直接揭示:在共同创造马克思主义的奋斗中“时时刻刻设法给对方以帮助,都为对方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到骄傲。”这就是真正的伟大的友谊。

  二、在突出中心的前提下,分层展开讨论:

  ① 马克思与恩格斯是怎样设法给对方帮助的?

  讲读第二、三自然段。重点明确恩格斯对马克思在生活上的帮助。突出“竭尽全力”。

  ② 马克思与恩格斯怎样为对方的.事业成就感到骄傲?

  讲读第五至七自然段。重点明确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在事业上的互相帮助。

  ③ 为什么说他们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

  讲读第八自然段。重点明确“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四十年,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

  三、指导分析课文结构,认识过渡段的作用。

  讲读第四自然段,重点讲过渡段的作用。

  这一段很重要,前面分句“在生活上……”承上;后面分句“更重要……”启下。这个句子把上下紧密连接起来了。

  四、通读全文,概括: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四十年,为了共同目标,建立了伟大的友谊。表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时间长,友谊深。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注意“膘、颈、咒、沮”等字的读音;“龄、祭”字的写法;注意“载、兴、荷”等多音字的不同意义。

  2、理解字词。能够辨析“宽广、宽阔”“繁重、沉重”等近义词的意义及用法。

  3、复习汉语拼音字母表的顺序以及字母的大小写。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本单元 课文,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会默写《示儿》。

  二、教学重点:

  1、 两篇看图学文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2、古诗二首要让学生弄懂诗的内容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怎样观察事物,抓住特点表现中心,根据事物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写作顺序。

  看图学文

  1、马踏飞燕

  一、教学要求

  1、通过了解“马踏飞燕”的特点,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卓越的创造才能,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从几个方面观察事物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运用图文对照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继续培养观察能力。

  2、图文对照,理解内容。

  三、教具准备:

  1、绘有铜奔马的挂图。

  2、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 预习,图文对照学习课文1—4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明确本组学习内容、要求。

  1、默读导读,了解本组学习内容和要求。

  2、指名口述。

  师强调:在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要重视综合运用学过的语文基本功,进步提高阅读能力。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了解生字和易读错的字(如:匀称、仿佛、高亢、膘肥身健、安然无恙、风驰电掣、颈、收缩、卓越)是否读准,相机正音。

  2、指名说说铜马主要有哪些特点。(外形美;是一匹奔马;虽然只有右后蹄着地,却能保持平衡。)

  3.读读画下来的最感兴趣的句子。

  三、出示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挂图,指导按课文叙述顺序进行观察,口述图意

  1、观察、说说铜马的外形,感受铜马的造型美。

  2.观察、说说从哪儿看出是一匹奔马,且奔跑的速度很快,感受铜马的动态美。

  3.再观察、说说从姿势上看,骏马是怎样保持平衡的'。

  四、听课文,看挂图,看看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匹铜奔马的外形、奔跑的姿势以及如何保持平衡的。

  五、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从第一自然段里知道了什么。

  (2)理解“东汉时期”(距现在大约有1800年,年代久远)“艺术珍品”(有很高艺术价值、十分宝贵的艺术品)。

  (3)齐读,读出赞美之情。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观察骏马图。

  (2)具体讲铜马的外形有三句话,每句主要讲的是什么?(第一句概括他讲铜马雄健有力;第二句从头、尾讲它的姿势;第三句从它张开大口,想象骏马嘶鸣。)

  (3)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从概括到具体,由静到动,句与句联系紧密。)

  (4)在讲读过程中,着重理解以下词语。

  骏马:跑得快的马,好马。

  膘肥身健:膘,原指肥肉。这个词是讲铜马肥壮、健美。

  匀称:本课指铜马身体各个部分比例和谐。

  坚韧:本课指铜马的四只蹄子坚实有韧性。

  高亢:本课指马的叫声高而洪亮。

  (5)个人练读,齐读。力求能随着朗读浮现出铜奔马的形象。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随着朗读观察奔马。

  (2)教师引读,帮助学生理解骏马奔跑速度之快。

  师:这是一匹……速度之快呢?

  生:作者构思……正在快速奔跑。

  师:快到什么程度呢?

  生:作者匠心独运……风驰电掣般地飞奔。)

  (3)奔马速度快,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抓重点句:“让马的右前腿……,左后腿……”“让马的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连飞燕都来不及躲闪”“飞燕竟安然元恙”。)

  (4)在理解中抓以下词语,可让学生,结合句子理解。

  构思奇妙:本课指设计者的想法新奇、巧妙。

  匠心独运:形成与众不同的想法或设计。

  安然无恙:恙,原指“病”。没受到一点儿损伤。

  风驰电掣: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么快。

  (5)个人练读。齐读。读出奔马“快”的感觉。

  (6)小结写法上的特点:①先用一句话概括,再具体描述。②先问后答,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教师引读:铜奔马……怎样才能保持平衡?

  学生朗读。

  (2)指名读。教师用教鞭随着朗读指图,帮助学生理解铜奔马是怎样保持平衡。

  (3)齐读。读出对设计巧妙的赞美。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11-23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07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04-21

小学语文教案【荐】01-26

【精】小学语文教案01-24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01-25

小学语文教案[实用]11-04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07-20

小学语文教案【集合】09-12

小学语文教案【精】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