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4-10-11 05:23:50 教案 我要投稿

(优)中班科学教案3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学教案3篇,欢迎大家分享。

(优)中班科学教案3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一、活动目的

  1. 感受生活中各种常见的漩涡,了解这些漩涡的共同特性。

  2. 尝试运用手工或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看到的漩涡。

  3. 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索欲望。

  4. 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5 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

  二、活动准备

  1.资源准备教师演示包:(1)漩涡图片(2)实物:彩色纸、剪刀、橡皮泥、毛线、水彩笔、筷子、勺子、竹签、大小、高度不同的容器、长短不同的搅拌器皿(3)记录活动表格幼儿资源包:(1)实物:彩色纸、剪刀、橡皮泥、毛线、水彩笔、筷子、勺子、竹签、大小、高度不同的容器、长短不同的搅拌器皿(2)记录活动表格亲子活动包:(1)容器、搅拌器皿、沙。

  自行准备:(1)课桌。(2)示频仪、电源插座。(3)黑板。

  2.经验准备教师:需要了解漩涡的形成。

  幼儿:幼儿收集各种不同的搅拌器皿以及容器,会填写简单的表格。

  3.环境准备在科学区准备各种不同的搅拌器皿以及容器。

  三、科学词汇漩涡:水流急转所激起的螺旋形。

  四、方法词汇观察:观察怎样制造漩涡。

  操作:用不同的`物体制造漩涡。

  记录:哪个物体能制造出又大又漂亮的漩涡。

  五、活动建议

  1.导入活动律动导入:让幼儿跳转圈舞,感受漩的动作。

  2.引导幼儿讨论幼儿已经认识了漩涡,请幼儿说说在哪儿见过漩涡?你看见的漩涡是什么样的?你觉得漩涡像什么?

  3. 幼儿作业组织幼儿用各种材料直观的表现出自己看到的漩涡。1.画密密麻麻的螺旋线,拿剪刀顺着螺旋线剪,剪一个漂亮的漩涡。2.用毛线摆螺旋线。3.把橡皮泥搓成长条,把长条摆成螺旋线。

  水中做漩涡。先问幼儿会在水中制造漩涡吗?然后请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制造漩涡?(1)用手搅。(2)用嘴吹一吹。(3)用筷子搅水。然后用老师准备的材料,尝试制造出一个又大又漂亮的漩涡,把结果记录在表格内。

  4.过程关注。

  在幼儿进行制造漩涡时,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操作时不把水弄到衣服和地面。

  5.教师小结。

  原来用长而细的搅拌器皿在大而深的容器中能制造出又大又漂亮的漩涡。

  6.活动延伸(1)区域延伸在科学区提供一根葱和有色的水:运用漩涡的知识看看葱在漩涡中会怎样。

  (2)家庭亲子活动延伸水中的散沙如何成堆:水中有很多沙子,怎样把它们捞出来?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自身的探索活动,初步认识沙子和石头的特征,知道沙子和石头是多种多样的。

  2、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发现沙、石的用途以及它们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3、学习用沙、石来表现各种造型,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知道准备:

  1、平时散步、参观、春游及秋游活动时,引导幼儿观察用沙、石做的`各种建筑,看石人、石马、石子路,看工人用水泥、沙子造房子,帮助幼儿积累经验。

  2、游戏中让幼儿玩沙,科学桌上放置幼儿捡的各种石头。

  物质准备:每人一块石头,每组一个盆,放上水,供给幼儿的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石头,黄沙(粗的和细的),玩沙工具若干,有关石头建筑的图片,沙盘两个(分别装干沙和湿沙

  活动过程:

  一、出示石头和一盘沙,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

  二、教师引导进行探索活动,师生共同讨论,形成初步概念。

  1、探索活动:沙、石的由来。

  ⑴提出问题,让幼儿讨论,“是先有石,还是先有沙?”

  ⑵做沙、石的实验。

  将一团捏在一起的湿沙,用吹风机吹,观察其变化。

  教师小结:小球上的沙,由于湿度的变化和挤压,可变成岩石,而在岩石经过风吹、日晒或水浪的冲击可变成大石头。大石头可在变成小石头,小石头可变成粗沙。粗沙进一步又可变成细沙。所以,可以说沙是石头变的,石头也是由沙变的。

  ⑶让幼儿再次做上述沙、石实验,验证是否正确。

  2、探索活动:认识石头。

  ⑴让幼儿自己玩自己的石头(每人一块,颜色、大小、形状不一),

  ⑵启发提问:

  ① 石头是什么样的?(硬硬的)

  ② 摸上去有什么感觉?(粗糙、光滑)

  ③ 你手里的石头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

  ④ 把石头放在水里看看有什么变化?

  ⑶教师帮助幼儿整理,形成认识:

  “你听了其他小朋友的发言,你发现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石头是多种多样的,颜色有……,形状有……)

  教师小结石头的特征。

  ⑷讨论:石头有什么用?

  铺路、铺地、筑防洪堤、做假山、石桥和石凳、石栏杆(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幼儿看),还可用来做工艺品。

  教师小结得出结论: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石头。

  3、探索活动;认识沙。

  ⑴请幼儿到大沙盘了玩沙。

  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它与石头有什么不同?

  ⑵让幼儿玩干沙和湿沙。

  教师提问:感觉有什么不一样?你发现了什么?(干沙捏不拢)

  ⑶给幼儿看各种不同的沙子。

  让幼儿触摸粗沙、细沙,问他们有什么不同感觉。

  ⑷讨论:

  ① 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沙子?(土地上、海边、电视上的大沙漠里……)

  ② 沙子有什么用?能为人们做些什么?(造房子、给小朋友玩建筑游戏……)

  幼儿创造性活动请幼儿集体用沙子和石头来建筑美丽的公园(分成小组进行)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有些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2、了解自然界中死海能使人漂浮。

  3、激发幼儿对自然之谜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知道有些物品会浮于水面,有些物品会沉在水底。知道盐、糖、味精。

  2、物质准备:熟鸡蛋每人一个,糖、盐、味精、水杯每人两个,Ppx

  活动过程:

  一、小实验导入

  老师带来了几样东西,这些东西在水里会怎样?幼儿猜想并实验验证。

  二:教师实验:魔术“鸡蛋浮起来”

  师:那么,鸡蛋放在水里会怎么样呢?

  师:你们看,我要变魔术了!

  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这是我的魔术粉,

  (师往杯子里加魔术粉,慢慢搅拌,直至鸡蛋浮起来)

  师:鸡蛋有了什么变化。

  师:我这里有盐、糖、味精,我的魔术粉就是它们三个好朋友中的其中一个,你知道那个是盐哪个是糖哪个是味精呢?

  幼儿辨别。教师小结从形状颜色味道几方面可以分辨盐糖和味精。

  三:幼儿实验

  1、实验要求:现在老师要让你们自己去发现哪个是我的魔术粉。

  我分别为一二组、三四组、五六组的小朋友准备了味精、糖、盐。

  请小朋友把鸡蛋放进水里,加进桌上的魔术粉,轻轻搅拌。

  2、幼儿一次实验。老师指导,桌上有水的用毛巾擦一擦。

  3、幼儿讲述实验结果

  分别请第一二组、三四组、五六组的小朋友告诉老师,你们的鸡蛋浮起来了吗?你们在水里放了什么?

  师小结:什么能让沉下去的鸡蛋浮起来呀?盐。

  师:鸡蛋在盐水里可以浮起。

  4、幼儿二次试验

  师:小朋友,你们想让你们的鸡蛋也浮起来吗?

  师:好,我帮你们把魔术粉全换成盐。

  请你们把水杯放到盆子里,去换一杯清水。

  师:下面就要靠你们自己来做实验了,看看谁的鸡蛋最先浮起来。

  师:你们的鸡蛋浮起来了吗?

  师小结:原来呀,放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沉下去的鸡蛋浮起来,我们还发现盐放得多,鸡蛋就浮起来的快,盐放得越少就浮起来的越慢。

  四:播放Ppx,揭开死海的秘密

  师:那么,在很多盐的水里,人能浮起来吗?

  有一位不会游泳的阿姨却能浮在水面上,她浮起来的'秘密是什么呢?

  师小结:这个有很多盐的海叫死海,死海为什么会有这些奇迹之处能让人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海水里含有很多盐,是普通大海含盐量的七倍。

  五:结束

  像死海不沉这样的大自然的秘密还有很多很多,等着小朋友去探索呢,我们把鸡蛋带走去犒劳一下我们的小肚子吧!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08-23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9-09

中班科学教案08-02

中班科学教案11-20

【推荐】中班科学教案08-07

【荐】中班科学教案08-17

中班科学教案【精】11-14

中班科学教案【热门】07-27

【热门】中班科学教案11-06

中班科学教案【推荐】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