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5-02-24 06:11:46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5篇(优)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科学教案5篇(优)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对彩虹现象感兴趣,能自主发现生活中的“彩虹”。

  大胆探索,感知自然界彩虹产生的原理。

  尝试利用喷水壶制造彩虹现象。

  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本活动适合在天气晴朗、有太阳的环境中开展。

  课件准备:“彩虹”组图;《为什么会出现彩虹》认知音频及图片。

  材料准备:装有水的雾状喷壶。

  活动过程

  师幼谈话,鼓励幼儿初步交流关于彩虹的已有经验。

  ——你见过彩虹吗?

  ——你看见的彩虹出现在哪里?

  ——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出示组图“彩虹”,引导幼儿欣赏并感知不同的彩虹。

  1.出示图片“彩虹-1”,认识彩虹。

  ——彩虹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颜色?

  2.出示组图“彩虹-2”,感知不同的彩虹。

  ——除了在天空中,你还在哪里见过彩虹?

  小结:彩虹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除了在天空中会出现彩虹,肥皂泡上、喷水池边、水晶上、光盘上等都会出现彩虹。

  发放装有水的喷壶,组织幼儿到户外寻找彩虹,感知彩虹尝试的条件。

  1.组织幼儿带好喷壶,到户外寻找彩虹。

  1)教师用喷壶对着阳光喷水,引导幼儿发现空气中隐隐约约出现的彩虹。

  2)鼓励幼儿尝试用喷壶制造彩虹。

  2.组织幼儿回活动室,集中分享用喷壶制造彩虹的方法。

  ——你制作出彩虹了吗?

  ——你是用什么方法制造出彩虹的呢?

  播放认知音频及图片《为什么会出现彩虹》,感知自然界彩虹产生的原理。

  ——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呢?

  ——为什么用喷壶朝着阳光喷水,会出现彩虹呢?

  小结:原来用喷水壶朝着阳光喷水,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水珠,就会出现彩虹。所以我们常常能在雨过天晴时看到彩虹。

  温馨提示

  彩虹是因为阳光射到空中接近球形的.小水滴,造成色散及反射而成。阳光射入水滴时会同时以不同角度入射,在水滴内也以不同的角度反射,造成我们所见到的彩虹。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在科学区,投放雾状喷壶、废旧光盘、吹泡泡的用具、三菱镜等材料,鼓励幼儿继续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造“彩虹”,在探索中了解制造彩虹离不开“光”。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一、活动题目

  哪种布擦瓷砖最干净?

  二、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感知不同质地布料对污渍的吸附力的不同,找出吸附力最好的布。培养幼儿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小窍门,激发幼儿的兴趣及观察比较的能力。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每组一个小托盘,盘内有棉布、绸缎、毛毯头各一块,清水一盆,带有污渍、油渍的瓷砖场地,四张桌子,八个盘子,每人一张记录卡、一支水彩笔;课前家长与孩子了解洗涤剂的危害性,并在家里找一找有哪些废旧布料。

  五、活动内容及过程

  引入:炊事员阿姨工作辛苦,请小朋友帮助炊事员阿姨擦瓷砖。

  摸一摸,说一说,每块小布头有什么感觉?

  (1)毛毯头毛茸茸的,很软。

  (2)绸缎滑溜溜的。

  (3)棉布很软很细。

  探究的问题:哪块布擦瓷砖最干净?

  幼儿讨论。

  (1)绸缎擦得干净,因为它光滑、干净。

  (2)毛毯头擦得干净,因为它有毛吸水分。

  (3)棉布擦得干净,因为我看我妈妈就用它擦。

  试一试:找出擦瓷砖最干净的一块布。用各种小布头擦带有污渍的瓷砖。

  说一说我的发现。

  (1)毛毯头擦得最干净,因为它的毛长,能把水和脏东西吸起来,而且还能吸油。

  (2)绸缎擦得不干净。

  (3)开始时我用这块绸缎擦瓷砖不干净,我又用棉布擦,也不太干净,最后用毛毯头擦干净了。

  应用。

  今天小朋友们不仅做了好事,而且还发现了一个秘密:毛毯头擦瓷砖最干净。我们把这些小布头拿到家里,帮爸爸妈妈擦一擦家里的物品,看一看擦什么更有效。

  六、注意事项

  1.不用任何洗涤剂情况下尝试用各种布擦瓷砖。

  2.给幼儿提供的废旧布要干净卫生。

  3.幼儿进入伙房地面不要有水,提供的水不超过30℃,锅要冷却才可进人。

  4.提示幼儿分别用每一块布去尝试,边尝试边做记录。

  5.操作前让幼儿理解什么是“比较干净”,什么是“最干净”。

  6.为幼儿准备另一处带有污渍的瓷砖场地,以备幼儿再次探索时使用。

  七、拓展性方案线索

  利用不同的布料擦不同质地的物品,结果会不同。

  1.用这几块布(棉布、绸缎、毛毯头)擦地板,哪块布擦得最干净?

  2.用这几块布擦洗手间的坐便,哪块布擦得最干净?

  八、背景资料

  用毛毯头擦拭物品很干净,为什么呢?原来毛毯除了具备以上特点外,它还是绝缘体,并且纤维丝相对于其他棉布等要粗。在擦拭物品时,与物体相互摩擦,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而带电,产生较大的静电场,能吸附灰尘等轻小物体。用毛毯头可以做成椅垫、玩具等。

  活动点评

  从活动题目看,通过幼儿的探究活动培养幼儿的劳动观点,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和对事物的观察和比较能力,活动题目明确,活动内容立意新,培养目标明确。

  从活动过程看,能紧紧围绕“用哪种能把有污渍的.瓷砖擦干净”这一问题展开实验。活动中的探究层次可再明确些。如探究的问题提出后可提出探究的条件,现在没有洗洁精和肥皂等物品,只有不同的布,请幼儿试一试,用哪块布能把脏瓷砖擦干净。这样就把探究的条件固定了,避免幼儿在活动中使用其他清洁物品干扰探究效果。活动中用的瓷砖可选择污渍相近的瓷砖场地。活动的形式可以两人一组或一人一组。

  可以增加第二个探究活动,题目是“哪种方法除污渍快”。材料可使用毛毯头、洁洁灵、污渍瓷砖或地板。活动过程可采用洁洁灵和不用洁洁灵的对比实验,看看哪种方法快。可选择脏一些不易擦掉污渍的瓷砖,通过实验可让幼儿感知科技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好处与方便。

  该活动可拓展到家庭和社区,有条件的幼儿园可组织幼儿在家庭、社区搞一些有意义的象征性劳动,让幼儿接触社会,他们会很高兴的,因为他们会感觉到用了他们的小手使我们周围的环境更干净、更美好了!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影子是人们几乎每天都能见到的一种物理现象。它时大时小、时隐时现的变化易引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对影子的形成及其位置、成像大小和与光之间的关系,需要多途径引导幼儿进行探究。为此在活动中借助图片,创设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幼儿讨论:为什么白天小姑娘躲在妈妈的身后,影子就不见了?为什么小猫的影子比小姑娘的影子大?不断出现的疑问与实验相结合,能更好地调动幼儿的参与性,使幼儿产生继续探究、操作的愿望。

  【活动目标】

  1、感知影子现象,初步了解影子的形成。

  2、大胆探索、发现影子的变化及其与光的关系,能用简单的符号记录并交流实验结果。

  3、感受活动的乐趣,产生继续探究影子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带幼儿观察影子,玩“踩影子”等游戏。

  2、可参考《身边的科学》自备4幅图片,“幼儿学习材料”——操作材料⑤,记录表。

  【活动建议】

  1、猜谜、谈话导入活动,引发幼儿兴趣。

  (1)迷语:有个好朋友,天天跟我走;有时走在前,有时走在后。我和它说话,就是不开口。

  (2)提问:影子是什么样的`?你还见过谁的影子?

  2、结合图片,设置问题情境,初步了解影子的形成。

  (1)出示图片1,引出情境主题。

  教师讲述图片内容:小姑娘有一个影子朋友,她的影子朋友总是和她形影不离。可是,最近她遇到了一件烦心的事。

  (2)出示图片2,引发幼儿讨论。

  教师结合图片提问:为什么晚上关了灯以后,白天小姑娘躲在妈妈的身后时,影子就不见了?

  小结:有光的地方物体才有影子;没有光的地方物体就没有影子。

  3、通过讨论和操作,探究影子的位置和光的方向有何关系。

  (1)结合图片3,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提问:为什么小姑娘的影子有时跑到这儿,有时跑到那儿?

  (2)教师出示操作材料⑤,讲解操作要求及记录方法。

  (3)请幼儿合作进行自主探索,从不同方向照物体,记录影子出现的位置。请幼儿展示记录表,交流实验结果。

  小结:影子总是出现在光的反方向。

  4、继续合作探究,感知影子成像大小的原因。

  (1)观察图片4,引发幼儿讨论。

  提问:为什么小猫的影子比小姑娘的影子大?

  (2)介绍操作材料,鼓励幼儿两两合作实验,实验后进行交流。

  小结:当物体距离光近的时候,影子就变大;当物体距离光远的时候,影子就变小。

  小班绘本公开课《想吃苹果的鼠小弟》视频+课件PPT+说课+教案反思音乐动画小班语言幼儿园班本课程《全国爱眼日》课件PPT主题故事教学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名称:

  《认识球体、圆柱体》 领域:科学、艺术 执教班级:大班 执教人:孟爽 活动目标:1.萌发探索几何形体的兴趣。2.能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区分球体和圆柱体。3.认识球体、圆柱体的不同特征。

  重难点分析:

  重点:

  认识球体、圆柱体。

  难点:区别球体、圆柱体。

  活动准备:圆纸片和球体物体(乒乓球、皮球、篮球)若干;球体、圆柱体的积木每组一筐;木棒每人一根;圆柱体薯片盒、露露盒、电池等各一。

  活动过程:

  ㈠ 导入

  出示圆纸片和球体物体,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东西,咱们一起来玩吧”。(给幼儿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自由动手操作。)

  ㈡ 展开

  1.认识球体。

  ⑴在操作活动中初步感受球体的特点。

  操作一:引导幼儿分别转动圆纸片和乒乓球(或者其它球体),通过观察感知两者的不同。

  操作二:引导幼儿摸一摸乒乓球的表面,感受球面的特点。

  ⑵在操作的基础上总结球体的特征。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它摸起来怎么样?”

  小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无论怎么转动看上去都是圆形的,表面摸起来到处都是鼓鼓的、圆溜溜的、光滑的,像这样的物体就是球体。

  ⑶联系实际,请幼儿说说日常生活中玩过的、吃过的、看见过的哪些东西像球体。

  2.认识圆柱体。

  ⑴出示圆柱体学具,幼儿操作比较。

  师:“这是什么形状呢?请小朋友来玩一玩、摸一摸、滚一滚、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和小朋友说一说!”

  ⑵在操作的基础上总结圆柱体的`特点。

  提问: “你有什么发现?他摸起来怎么样?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吗?上下两个圆一样大吗?”

  小结:这样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是平面的,四周都是圆圆的,很光滑,像柱子一样的物体,我们叫他“圆柱体”。

  ⑶经验拓展。

  ①请幼儿在筐子里找一找,哪些东西是圆柱体,引导幼儿了解这些物体尽管大小、高度不同,但都是圆柱体。

  ②启发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形状像圆柱体。

  3.游戏活动:“赶小猪”

  玩法:球体、圆柱体的物体制作成“小猪”状,幼儿手持一根木棍,自由驱赶“小猪”,体会求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的道理.

  ㈢ 结束

  1. 教师评价活动。

  2. 延伸:区域内投放各种球体、圆柱体供幼儿自由探索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巩固对球体、圆柱体的认识。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名称:成长的烦恼

  活动目标:

  1、在交流分享中体会成长过程中的烦恼,能积极想办法解决自己的烦恼。

  2、尝试着让幼儿关注自己的情感,形成快乐、积极的生活态度。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准备:了解烦恼的含义;

  (2)幼儿绘画:我的烦恼;

  (3)PPT课件。

  关键点:愿意想办法解决自己的.烦恼。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发讨论

  1、观看PPT《你是我的朋友吗?》

  2、提问:(1)珊迪的烦恼是什么?为什么有了朋友还不高兴呢?如果一直这样烦恼下去会怎样呢?

  (2)你有什么办法帮助珊迪解决烦恼?

  3、: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会有许多烦恼,遇到烦恼我们要想办法使自己开心点,还要动脑筋解决烦恼。

  二、交流烦恼,分享讨论

  1、(1)你有烦恼吗?(个别幼儿交流自己的绘画)(2)你是怎么解决自己的烦恼的。

  2、:有的小朋友遇到的是学习上的烦恼,有的是与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时遇到的烦恼,有的是爸爸妈妈吵架了而烦恼。其实,解决烦恼的办法有很多,如:不怕烦恼和困难,对自己有信心,多想想办法,自己独立解决,或向同伴老师父母求助一起解决等。

  三、提出问题,经验迁移

  1、是不是所有的烦恼都能一下子解决的?如果一时解决不了该怎么办?(转移注意,忘记烦恼,快乐地面对现在的生活。)

  2、:不是所有的烦恼都可以消除,但总有很多方法能帮助我们排除烦恼、忘记烦恼,这样我们也能快乐起来。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11-16

大班科学教案11-09

大班《风》科学教案11-17

大班科学教案01-07

大班科学教案【荐】10-19

大班科学教案:蜗牛08-17

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09-16

大班科学教案【实用】10-29

[优秀]大班科学教案01-01

大班科学教案[必备]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