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教案模版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教案模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教案模版1
一、教材分析
本课蚂蚁搬家以蚂蚁搬家的故事为题材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蚂蚁搬家是一节通过创设情境渗透德育意识、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精神的典型课目。
以故事蚂蚁搬家为前提引导学生思考,主动投入地学习。通过蚂蚁搬家对昆虫外形特征的描绘,激发学生对昆虫的喜爱和探究兴趣。本课主要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集体绘画创作,在学习讨论中,使学生明白团结合作的意义。
本课蚂蚁搬家有如述说一个寓意深刻而又生动有趣的童话,天真的孩子会凭着自己的'观察、体验和丰富的想象进行无拘无束的表达。
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下:16课 蚂蚁搬家
二、教学目标
认识、了解昆虫的外形特征,运用绘画形式进行创造表现。
树立集体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设计
本课是一节表现性绘画课,应鼓励学表现。教学设计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生在交流活动中学习昆虫的造型表现方法节设置、作业方式都考虑到德育的暗示作知识,又陶冶性情,进一步发展完善人格。
教学过程的设置考虑如下:
创设情境——学习讨论——提供指导小结内化
可以利用多种媒材呈现故事起因,设根据蚂蚁的表情、动态及周围环境看图说话,理解题意,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用语言描绘或用行为模拟蚂蚁搬家的情景,师生互动,展开学习讨论;根据学情分析提供指导:可运用尝试教学法,对尝试作业进行具体点评,也可运用直观教学法,引导学生了解蚂蚁的外形、结构特征,提供画蚂蚁的方法。
学习活动的开展,可考虑集体合作表现的方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表现,在共同创作、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合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采用自评或互评的方式进行作业评价,以集体讨论的方式进行课后延伸,提高学生认识,内化情感。
讨论题:你从蚂蚁搬家的故事中学到了什么?
作业要求:相互协作进行集体绘画创作,能抓住蚂蚁基本特征刻画动态,能大胆想象描绘出蚂蚁采用什么方式搬东西及所搬的各种物品。
四、教学建议
教师可设计CAI辅助教学,也可自制教具“活动的蚂蚁纸模型”,启发学生了解蚂蚁的结构和动态,为学生画蚂蚁提供更多的参考。
在集体作业时,教师可将大白纸放置在拼摆好的桌子上,也可将纸粘贴在墙上作业。注意教学组织,发现有的学生挤到一堆而有的地方留空很多时,应马上进行调整,作业时应相互鼓励、相互包容。
可带学生到室外进行观察、实验,在地上扔些剩饭粒或饼干屑,引来一群蚂蚁,对它们进行观察,激发学生对昆虫世界的探究兴趣。
小学教案模版2
教学目标
1、拓展科学知识,了解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
2、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及运用的说明方法;
3、结合实践,激发探索大自然的情趣。
重点
理解课文严密而精巧的结构
难点
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
教具
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时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欣赏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和图片,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
“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天,百花争艳,繁花似锦。花儿以其五彩斑斓、明丽照人的色彩给予我们以视觉上美的享受。可是,你是否想过,花儿为什么会这样色彩明艳、丰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老一辈生物学家和著名的科著作家贾祖璋爷爷的一篇科普小品《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二、初读感知,明确目标
大家对课文都有预习,请同学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一篇介绍有关花卉色彩形成的事理说明(体裁)文。
2、学习这类文章,我们的学习目标是。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事理说明文的有关知识,得出本课学习目标“找对象,抓特征,析方法,理顺序,品语言”。)
一是要积累语言,拓展科学知识,了解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二是要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及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三是要结合实践,激发我们探索大自然的情趣。
三、积累语言,整体感知
1、正音正字
充沛(pèi)碱(jiǎn)性萎(wěi)谢芙蓉(fúróng)
褪(tuì)色三棱(léng)镜靛(diàn)紫灼(zhuó)伤
裸(luǒ)子花瓣(bàn)花萼(è)蜜腺(xiàn)
分泌(mì)粉蕊(ruǐ)虞(yú)美人花卉(huì)
2、感知内容,把握整体
⑴请在课文中划出帮助我们理解内容和结构的关键句子,理解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学生找出,老师板书大纲)
追问:为什么作者要在课文段落中反复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开头?有什么作用?
明确:内容上点出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六个科学原因;结构上串联全篇,使结构严谨,脉络分明,节奏明快。
⑵根据所找关键句子,为课文划分层次。
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以抒情笔调赞叹花朵的红色所起的作用,提出说明的中心——“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第二部分(2-10)从不同角度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第三部分(11)概括花儿红的原因,总结全文。
作者紧扣标题,按“设疑(现象)——解释(本质)(分说)——小结(总说)”的方式巧妙地安排材料。
三、合作探究,理清思路
请细读课文,分四人小组讨论完成课文结构图。(分小组讨论完成,投影小组成果)
四、探究质疑
1、在理解了课文内容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文章的说明顺序。
⑴第2—6段,以横向说明的逻辑顺序从物质基础、物理学原理、生理需要等角度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第7—10段,以纵向说明的时间顺序从进化观点、自然选择、人工选择等角度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⑵从物质基础到物理原理、生理需要、进化观点,是花色形成的内部原因;而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是花色形成的外部原因。
⑶第10段列举牡丹、大丽花和虞美人三个典型事例,也有着一定的顺序。作者依据从古代到近代,从中国到外国的顺序来举例。
2、分析文章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请在课文中找出运用了说明方法的'句子,并简要分析。
明确: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列数字、作诠释等。
3、对于课文内容,你还有其他什么疑问吗?在预习中产生的问题得到解决了吗?请提出。
(引导学生质疑、解惑,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问题提示:
文章介绍的是花儿为什么呈现各种色彩的科学知识,为什么作者却说“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而且以它为标题?
明确:“红”是花最鲜艳、最耀眼、最成功的色彩。以“红”借代花的各种各样的颜色,含蓄有味;“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当时一首流行歌曲的名字,用它做标题,通俗形象,又吸引人。
五、语言品味
说明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准确、严密。请同学举例说明本文语言表达的准确、严密(提示:找修饰语、限制性词语)。
例:第4段举例说明白花细胞液里花青素含量的变化会引起花色由白变红,“有些”限制“白花”,表示不是所有的白花都会变色;“特殊”修饰“例子”,表示添色木芙蓉是极个别的;“一般”修饰“花”,表示特殊情况除外。“萎谢之前”“早晨初天的时候”“中午”“下午”“初开时”都是在时间上作了限制;“少量的”是数量上的限制;“微”“淡”“深”“渐渐”是对程度的限制。这些修饰和限制语的恰当运用,准确而严密地说明了事理。
又如:文中在说明事物的特点时,多处恰当地运用了近义词。讲花的初开用“浓艳”,形容色泽的深度;讲人对花红的感觉用“鲜艳”,形容色泽的亮度;说明花瓣由绿色开始逐渐进化而出现的“黄色、白色或其他颜色”用“比较显眼”,修饰进化途中“最成功”的“红色的花”则用“最耀眼”等。
六、课后拓展
1、对课文中存疑的内容,在课后查阅资料,开展调查研究,写出相关的花卉知识短文来,可向校刊或报刊投稿。
2、选择两三种自己喜爱的花,亲自栽培,定时观察,注意花的点滴变化,并坚持写好观察笔记。
3、课后收集有关花的诗句,整理成读书笔记。
【小学教案模版】相关文章:
活动方案模版09-06
个人简历模版06-02
个人简历模版01-06
销售合同模版05-17
个人简历模版15篇02-23
小学美术教案05-13
小学影子教案04-04
小学电子教案04-01
争吵小学教案07-22
小学体育教案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