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4-04-22 13:50:03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2.通过拼一拼、摆一摆,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进行搭、拼。

  教学难点:

  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五个平面图形好朋友,你们能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吗?

  生:长方形、三角形、圆……

  师:现在我们看看下面这幅图藏着哪些平面图形?

  学生集体回答。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全答对了,这节课让我们快来试试用这些图形来拼一拼更多的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从平面图形组成的图画中找出基本的平面图形,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复习了学过的平面图形,同时也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

  首先,我们来看看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同学们按照要求把你手中的长方形折一折,折完后,你发现长方形的对边怎么样?(对边相等),那么,邻边是否也相等呢?(对角折一折,试一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再来看看正方形的边怎么样呢大家把正方形沿着虚线向对角折,再对边折,你们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怎么样?(都相等)。

  归纳:同学们有的用观察法、有的用比较的方法,得到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对边相等;长方形邻边不相等,正方形邻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相等。

  问:你能把长方形的纸变成正方形的纸吗?这样折一折、剪一刀就变成正方形了,能说明理由吗?

  设计意图: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给了学生充分思考及表现自我的空间。

  2.拼一拼。

  课件出示动画:

  用5个基本图形拼一拼,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每种平面图形的的.特征。

  要求同学拼一拼。

  (1)先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你能拼出什么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拼一拼,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生1:我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2:我拼出一个三角形。

  ……

  (2)再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你能拼出什么图形?

  请同学们拿出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自己动手拼一拼,看看能拼成怎样的图形?(学生独立拼组,同桌互相交流)

  把同学们拼好的图形展示给大家看一看。(能拼成一个长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3)是不是所有的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都能拼成正方形呢?

  学生展开讨论,集体交流,用另外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拼一拼,看一看,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完全相同的两个长方形都能拼成正方形。

  (4)拿出事先准备的4个同样的正方形拼一拼,看能拼成什么图形。

  选取两幅作品贴在黑板上,观察、思考,得出结论:用4个同样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分别拿出2个、3个同样的正方形再拼一拼,使学生明白:不是任意个数的同样的正方形都能拼成大正方形。

  设计意图:利用图形卡片的拼组,体会图形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对于学生的不同拼法,教师应给以鼓励,尊重学生的选择。

  (5)微课讲解,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整体分析和梳理。

  三、巩固练习

  1.用4个和4个拼一拼。

  同桌合作,用不同颜色的三角形卡片,试一试能拼成什么样的图案呢?比一比谁拼出的图案最漂亮!

  答案:略。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

  2.练习题。

  缺了()块。

  答案:8。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将下面的图形剪一次分成2块,然后拼成长方形。

  例:

  答案:

  设计意图:设计富有童趣又有挑战性的数学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有趣的活动中去探索,去体验,去创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了平面图形的特征。

  4.用10根小棒可以搭一座小房子,前面是朝左侧的。你能只移动2根小棒,使它的前面向右侧吗?试一试,把你搭成的图形画下来。

  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进行搭、拼。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平面图形的拼组,用我们认识的平面图形可以拼成其他的平面图形,我们一起来总结下吧。

  1.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更大的三角形。

  2.用两个同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3.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相等。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帮助学生理清整节课所学知识,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逐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2

  1教学目标

  理解“十几减8”的算理,学会“十几减8”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8”的题目。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2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十几减8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8的题目。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并且正确率高.

  难点:

  理解“十几减8”的算理,学会“十几减8”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8”的题目。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导入新课

  在前面的数学课,我们在游乐园帮助小丑叔叔卖了气球,还学习了十几减9的知识,小丑叔叔想考考我们,他设制了三道关卡。

  第一关填数游戏

  第二关击鼓传花

  第三关这里有12朵花,10朵是粉色的,2朵是红色的,从中间拿走9朵,你想怎么拿你可以用算式来表示你拿的过程吗

  你们还记得这种方法叫什么吗

  活动2【讲授】

  二、新授

  恭喜大家顺利闯过三关,今天我们继续去游乐园看看。

  课件出示例2

  ①从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②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③你能完整地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吗

  ④求还剩几个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减法)12-8=

  怎样做这一题呢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摆一摆12-8的过程(师巡视)

  已经摆完的同学挑战一下我不仅能摆,还能用算式把我摆的过程表示出来。

  再挑战一下,我不仅能写出来,我还能把我的想法说给我的同桌听,试一试吧!左边的同学先说,右边的'同学后说,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摆的,怎么想的,看谁说的好!

  请表现好的同学上台来说一说,摆一摆。

  同学们更细化哪种方法呢

  我们请两位同学出两道十几减8的题

  谁能做!先说说你先算的什么后算的什么

  观察一下第一步都算的是什么

  第二步都算的是什么

  想一想求十几减8就是要求什么(同桌已逐渐讨论)

  小结十几减8就是求几加2。

  活动3【练习】

  三、巩固练习

  1.请大家把书翻到第13页,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

  2.课件演示。

  四、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3

  【教材分析】:

  《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系统整理,并观察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

  1.对本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归纳整理,沟通知识之间

  的内在联系,能熟练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发现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沟通联系,合理,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准备】:PPT课件,算式卡片,20以内退位减法表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课前谈话:今天的数学课上,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好朋友和我们一起学习。(课件出示)喜洋洋是只聪明伶俐,爱动脑筋的小羊,希望小朋友们和他一样,做个爱思考、爱学习的好孩子。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完了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在这个单元里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呢?请看大屏幕。

  12-9=3 17-8=9 15-7=8 15-6=9

  11-5=6 13-4=9 11-3=8 11-2=9

  问题:

  1. 我们在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时都用了哪些方法?

  2. 用破十法算,应该注意些什么?

  板书课题:“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

  二、整理复习,沟通联系

  (一)整理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

  1. 小组合作,自主整理。

  材料:

  (1)20以内所有退位减法的算式卡片。

  (2)一张表格

  问题:谁来说一说你们想怎样整理?

  提示:想一想组内怎样分工合作才能整理得又快又好。

  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1-2

  12-9 12-8 12-7 12-6 12-5 12-4 12-3

  13-9 13-8 13-7 13-6 13-5 13-4

  14-9 14-8 14-7 14-6 14-5

  15-9 15-8 15-7 15-6

  16-9 16-8 16-7

  17-9 17-8

  18-9

  问题:

  (1)说说你们是怎么整理的。

  (2)请同学们快速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并把它写在算式的后面。

  (3)在算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4)为什么会出现后一道题比前一道题差多“1”的情况呢?(无论横着看还是竖着看,算式的结果一个比一个多“1”或一个比一个少“1”。)

  (二)整理复习解决问题

  1.小丽得了12朵花,小林得了9朵花,小东得了10朵花。小丽比小林多得了几朵?

  12-9=3(朵)

  问题:

  (1)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要求这个问题怎么想?

  (3)谁能列个算式?

  (4)为什么用减法算?

  (5)解答正确吗?

  (6)根据所给信息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2.小月说:“我们一共折了14只纸船,其中黄色的有6只”。小军说:“我折了8只”。小月折了几只?

  14-8=6(只)

  问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得知道什么?

  (3)你怎么没用“我折了8只”这条信息啊?

  (4)能列个算式吗?

  (5)为什么用减法算?

  (6)解答正确吗?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大家对这一单元的内容都掌握了吗?

  四、布置作业:

  作业:第25页练习六,第4题。

  第26页练习六,第6题。

  板书设计

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及实践运用

  课前准备:

  口算卡、教学挂图(自制)、小红旗、小棒

  教学流程:

  一、沟通交流、兴趣导入

  1、教师出示口算卡,进行口算练习

  师:小朋友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10+20=20+10=10+()=30

  ()+20=30()+10=15()+()=30

  2、夺红旗比赛

  ①、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写数。师:小朋友,加油啊,写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写数。

  ③、诱导学生说说以上几个数的组成。

  3、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棒,老师很高兴,你们还想不想解决更好玩的问题呢?

  生:想。

  师:好,那就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二、提出问题,师生互动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谁能告诉大家,他们都正在做什么呢?

  生1:他们正在买东西呢!

  生2:……

  师:说得好!图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欢喝牛奶啦!这几天,小明表现得特别好,特别听爸爸、妈妈说的话,他妈妈很高兴,就带小明到商店去买牛奶。售货员阿姨先给小明妈妈30瓶牛奶,再给小明2瓶牛奶。现在,老师想问大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

  生2: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3:小明喝了2瓶,还剩多少瓶?

  师: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吧!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和“还剩多少瓶?”的问题板书,逐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教学30+2

  师: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一共买了32瓶牛奶,用加法计算。

  师:说得真好,那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呢?谁来说说?

  生:妈妈拿了30瓶,小明拿了2瓶,问“一共有多少瓶?”就把妈妈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来,一共是32瓶。

  师:你真棒!那谁来告诉老师,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列式(板书):30+2=32

  3、教学32-2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妈妈一共买了32瓶牛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下多少瓶?应该怎样列式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2=30

  师:谁能告诉大家,32-2=30,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算法,鼓励学生上讲台摆演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

  4、教学2+30

  师: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现在老师想再出一道题考考大家,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板书:2+30=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汇报。

  三、知识点拔

  师: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师:我们以前已经知道“3+2和2+3”的结果是相等的,只是变换了一下数的位置而已,所以“2+30与30+2”的结果也是一样的。这也是我们以后将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

  四、实践操作

  1、摆一摆,算一算

  ①、教师先摆小棒,学生认真观察后写出算式,并计算

  a、先摆3捆(每捆10根),再摆6根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摆演,集体纠正。

  b、先摆3捆与5根,然后拿走5根(教法同上)

  ②、教师先写好算式,让学生摆

  a、30+5=b、6+40=c、46-6=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板演,让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自主评价,集体纠正。

  ③、“小老师”写算式,学生摆小老师写算式,学生跟着摆,小老师评价。

  2、看图列算式

  ①、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如图:

  先摆摆出

  再摆拿走

  一共□○□=□还剩□○□=□

  请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最后集体纠正。

  五、巩固与拓展

  1、数学小游戏(小马过河)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现在,大家愿不愿意用自已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帮助别人做一件好事呢?

  生:愿意!

  师:真是好样的!你们个个都乐于助人,都是好孩子。(边说边贴出游戏图)

  师:“三月三”快到了,马妈妈叫小马把节日的礼物送给外婆,可是外婆家又住在智慧河的那一边,小马必须算完这些题,才能到达外婆家。小马遇到困难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图上的题目,最后的三道题为开放题,没有固定答案,应让学生多说一说,要鼓励学生用小棒进行演算。

  师:同学们的数学学得真好,轻轻松松就能用自己的知识帮助小马做一件好事,小马和外婆都非常感谢你们,还祝你们“三月三”快乐。

  2、小结

  你们今天过得快乐吗?为什么?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5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初步感知数位、数序及数量多少的含义。

  2、经历运用数的知识进行达和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

  3、初步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合作探索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估计豆子的数量。

  教学难点:

  1、数位、基数、序数概念的渗透。

  2、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一:数出规定数目的豆子,初步体验估数。

  (给每组发一袋豆子)今天的数学课就是在数豆子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看谁会观察、会思考。在数豆子的时候,同学之是要互相合作,互相谦让,还要小心,千万不要让豆子掉在地上。数出30粒豆子。活动规则:

  ①请你数出30粒豆子,你打算怎么数?

  ②把这30粒豆子放在手中,感觉一下,然后轻轻地放在盒子的右边。

  ③用刚才的感觉再抓一把豆子,如果你觉得抓得多了或者是少了,可以重新抓一把,然后放在盒子的中间,看看和右边的豆子是不是差不多,再数一数是多少粒豆子。

  ④再用刚才的感觉重新抓一把豆子,放在盒子的左边,看一看三堆豆子是不是差不多。教师小评。刚才大家在数豆子的时候,都数得非常开心,同学之间合作的非常愉快,而且大家还记得我们的`活动规则,非常好!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心中有了一杆秤,像那样抓的一把豆子大约是30粒,你们可要记住了。

二、师生互动。

  活动二:在师生互动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估数。

  (1)师生互动。你们数得真开心,老师也想抓一把豆子(教师顺手在一个小组内抓了一把豆子)。怎样才能知道这一把豆子大约多少粒?(可以数一数有多少粒豆子)这是个办法,还有别的方法吗?。

  (2)教师给每个小组都抓了同样多的豆子,要求学生选用刚才的方法或者是其他的方法来进行估数。教师巡视,学生小组活动。

  (3)在计数器上拨数并写数。请在计数器上拨出你们小组数出的数,拨好后小组间互相看看拨得是否一样,各小组的组长进行监督,不一样的就调整一下。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教师在小组中间活动,指导个别小组拨数。怎么写这个数呢?请你试着写一写。学生在纸上写数,教师巡视,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在黑板上写数。教师给予评价。练习拨数、写数。我们一起来看22这个数,谁来拨出这个数?谁来试着解释一下这个数?学生汇报:左边的2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右边的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写一写“22”。问:计数器上右边起第三位是什么位?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27页的“练一练”。

  (1)做一做,填一填。

  (“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2)根据计数器写数。

  (“练一练”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想一想,试一试。

  (“练一练”第4题)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集体交流。

  (4)找找生活中的100。(“练一练”第5题)指名学生说一说。

  四、小结

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6

  教学目标

  1、学会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并理解算理。

  2、初步学会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略

  教学准备

  课件、珠子

  教学过程:

  (1)课时

  一、创设情境

  1、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珠子。

  师:这里有几种颜色的珠子?

  生:两种,红色和黄色

  师:猜,哪种颜色的珠子多?

  学生猜。

  师: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到底是谁多?

  生:数一数

  生:摆一摆

  师:怎么摆?

  (指名演示)——“同样多”

  二、探究新知

  1、12个红的,8个黄的

  师:现在呢?(红的多)

  那红色的比黄色的多几个?

  生:多4个

  师:你怎么知道?

  生:用一小棒分开(指名演示)

  师:现在能一眼看出来红色的比黄色的多几个吗?

  生:能

  师:怎么看出来的?生说

  师:你看,这个时候红色的分成了几部分?

  哪两部分?

  (和黄色一样多的这部分及多出来的这部分)

  师:谁听明白了?

  生重复说

  师:那你看,把这些一样多的拿走,剩下来就是比黄色的多的几个。

  生2:也可以算一算12-8=4(老师板书算式)

  通过刚才的.摆一摆,我们知道了:从红色珠子里拿走和黄色一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黄色多的部分,就可以用减法计算。

  2、下面我们来摆一摆,小朋友袋子里的珠子,哪种颜色的多。

  学生操作。

  展示反馈:你哪种颜色的珠子多?多多少?算式怎么列?你是怎么想的?

  哪种颜色的珠子少?少多少?算式怎么列?你是怎么想的?

  3、比较

  求……比……多几与求……比……少几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只是问的角度不同,意思一样。因此都用相同的方法计算。

  4、揭题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新知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

  三、巩固深化

  1、松鼠弟弟说我有20个松果,松鼠哥哥说我有25个,松鼠哥哥的松果比弟弟多几个呢?谁能把式子列一列。

  25-20=5(个)

  2、小女孩有34本连环画,小男孩有30本,小男孩比小女孩少几本?

  34-30=4(本)

  还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

  3、P74T1

  4、这是一个班里4个小朋友的作业情况,从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知道了什么?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四、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在我们身边你有没有发现这样的例子?想一想,说一说。

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7

  一、教学内容

  数的组成。(教材第35页例2)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重点难点

  重难点: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棒、计数器。

  学生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看图数数。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数出有几瓶牛奶,有几瓶酸奶的。(学生相互交流,点名回答)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00以内数的知识。

  板书课题:数的组成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35页例2。

  (1)让学生摆出七十根和四十六根小棒,一名学生台前演示,其他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摆。

  师:怎样摆能一眼就看出是七十根和四十六根?

  引导学生明确:摆七十根时,摆成七捆,每捆十根;摆四十六根时,先摆四捆,每捆十根,再摆六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七十里面有几个十,四十六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七十里面有7个十,四十六里面有4个十和6个一。

  (2)老师任意摆出一个两位数和一个整十数的小棒,让学生先观察,再与同桌互相说说是多少根小棒,各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同桌进行以下活动:一人用小棒摆出一个两位数,另一人说出这个两位数及这个两位数的组成。(两个人交替进行)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35页下面的“做一做”。(学生独立思考完成,集体订正)

  答案:3 5

  四、课堂小结

  你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了吗?

  板书设计

  数的组成

  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反思

  1.教学时首先说说生活中的100以内的'数,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生活中的数是学生都熟悉的,利用此素材作为教学的内容,不但贴近了学生的生活,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自己检验数的正确与否。除了一个一个地数以外,还可以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选用不同的方法数数,比较哪些方法更准更快。然后合作探究,进一步认识100以内数的组成。学生动手操作,同桌合作数数、摆小棒,汇报交流。建立10个一是十,100个一是一百,10个十是一百,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三十五,八十是由8个十组成的等意识。

  2.本节课让学生动手操作,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容易接受。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

  结绳计数

  “结绳计数”是远古时代的人们最常用的记数方法,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发明阿拉伯数字,人们在计数的时候,就只能借助外物的帮助了。所谓“结绳计数”就是用打绳结的办法来计算物体的数量。传说中,古代的国王们出去打仗的时候,因为没有日历,就采取在绳子上打结的办法计算天数,当绳子上所用的结都被打开的时候,也就是战争该结束的时候。

  当然,除了“结绳计数”外,远古时代的人们还发明了很多其他的办法,比如用利器在骨头上刻下痕迹来计算数字。由于“结绳计数”这一方法最为方便可行,所以成了人们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

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8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

  二、教学目标

  1、在掌握十几减9计算的基础上,主动探索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2、初步学习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8,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的思考方法。

  3、学生在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掌握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8。

  四、教学难点

  经历十几减8的思维过程,理解算理。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玩过风车吗?课件出示教材第13页主题情景图。

  (2)看图,小熊在干什么?从图上你还知道什么数学信息?学生交流看到的信息。

  学生交流:小熊一共有12个风车,小朋友要买8个,还剩几个?

  (3)根据这些信息,怎么解答?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一部分,用减法计算。也就是求还剩几个,即从总数里减去小朋友要买的。

  列式:12-8=

  (4)你会计算12-8吗?

  (二)探究新知

  1、自主探究教材第13页例2。

  (1)请同学们拿出风车摆一摆,怎样计算“12-8”?可以仿照十几减9的方法吗?有哪些方法可以计算?

  (2)学生在小组内操作活动,合作交流。教师巡查并指导。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计算。

  (3)学生汇报。

  利用展示台展示,一边说一边展示。老师把不同的方法进行板书。

  方法1:8加4得12,12减8等于4。

  方法2:12可以分成8和4,12减8等于4。

  方法3:12减2得10,再减6等于4。

  方法4:12分成10和2,先用10减8剩下2,再把2加上2等于4。

  (4)上面的方法你看一看,比一比,选出你喜欢的方法。再用它来计算下面的算式。

  出示算式:14-8=16-8=11-8=

  2、你还知道哪些十几减8的算式?学生说。

  老师板书算式;指名学生口算,并说出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同学们说的很好。在计算时我们一般采用“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进行计算。

  现在也会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了。我们来玩个“找座位”游戏。

  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练习三第1题,看谁找得最快。

  3、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是怎样进行计算的呢?在计算的时候要看着减法想与它相关的加法,再想出减法题的得数。例如:计算11-8时,想8加3得11,所以11减8得3。

  还可以在计算的时候把十几拆成10和几,减的.时候要先用10去减,减得的差再加上剩下的“几”就是最后的差。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P13做一做的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完成教材P13做一做的第2题。

  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

  3、完成教材P13做一做的第3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分享你知道的?集体交流。

  (五)板书设计

  十几减8

  11-8=3   14-8=6

  8+3=11 10-8=2

  11-8=3 2+4=6

  教后思考

  根据已学过的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来学习十几减8就不难了。教学时让学生积极讨论,探究,模仿已学的方法理解十几减8的算理。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更重要的是,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靠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享受成功的喜悦。

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注重让学生通过与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与合作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

  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培养学生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5= 9十3=

  9十2= 9十8=

  9十7= 9十6=

  二、教学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

  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

  有以下四种计算方法

  (一)点数法

  (二)想加法,算减法

  (三)平时法

  (四)破十法

  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对又快呢?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10

教学目标:

  1、在动物餐厅的情境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探索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规律。

  2、掌握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会比较。

  教学重难点:

  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森林里新开张了一家动物餐厅,小兔当任经理,小猴和小狗都跑去当了服务员。这一天,餐厅来了许多客人,经理说:“快,快,拿盘子,比谁拿得多。”小猴和小狗急急忙忙用双手去拿盘子。小猴说:“我拿了21只盘子。”小狗说:“我拿了18只盘子。”请你来当当裁判,谁拿得多?

  二、知识探索

  1、小组合作学习:

  比一比,谁拿得多?说说你是怎么比的。

  2、汇报交流。

  3、小结:十位上2比1大,所以21﹥18。

  4、试一试:26、31、67、49、89、90。

  5、二次小组学习:

  比一比下列计数器上的数。(第6页填一填)

  6、汇报交流。

  7、小结:

  十位上的`数相同,就比个位上的数谁大就谁大。

  三位数比两位数大(位数多的数比位数少的数大)。

  8、比大小。(第6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后校对。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第7页第2题)

  2、按规律填数。(第7页第3题)

  (1)按顺序填数。(说说表格有特点)

  (2)读出个位是5的数,读出个位是0的数。

  (3)说说有什么特点。

  (4)根据填好的表,把下图中缺的数填上。

  (实际是根据规律填数)

  3、按规律画图。(第7页第4题)

  四、小调查。

  我们学校一年级有几个班?每班各有多少人?哪班学生人数最多?哪班人数最少?

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11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例6及相关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比较,使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会运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

  3、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正确运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在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具准备:

  例6的投影片、小小养殖场和巩固练习l以及游戏题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按顺序写敷.

  2、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

  62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

  35 87 70 62 15 6

  4、谈话导入

  教师:快来看!他们在玩跷跷板。小老虎们玩得多高兴呀!小熊看到了,它也想玩,它找来了好朋友小兔,可是他们怎么也玩不起来,为什么呢?

  教师:轻重是比出来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进行比较。在数学上我们会经常比较什么呢?

  5、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说一说数的大小。

二、新授。

  1、投影出示例6

  在操作中初步直观感知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

  教师:红球有几个?(58个)蓝球有几个?(15个)黄球有几个?(10个)

  [大家一起从15数到58,数的过程体会到15到58要经过好多的数。

  教师告诉学生,58比15多得多,15比58少得多,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红球比蓝球多得多,那篮球比红球少得多。

  请一个同学从10数到15,从中感受到l0到15比较接近,我们就可以说15比10多一些,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黄球比蓝球少一些.]

  教师问:红球和黄球比呢?

  小结比较方法:①直观观察比较 ②借助推理进行比较

  2、投影出示小小养殖场。

  [小组讨论:小小养殖场,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的多,谁比谁少一些.

  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鹅比鸭少一些,鹅比鸡少得多,鸡比鸭多的多等等。]

  三、巩固练习。

  1、小娟有37张邮票.(投影片出示)

  [本题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中交流。(1)小明可能有几张邮票?(2)小红可能有几张邮票?]

  2、第43页做一做

  [4人小组根据题意每人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

  3、练习九

  [第4题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学生,集体订正.

  数学游戏题:猜一猜瓶子里有多少个珠子?]

  4、下面各数中,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得多,谁比谁少一些?

  15 17 45

四、课堂总结

  在比较的过程中,我们认识了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我们也利用它们把比的结果说的更清楚了。下课后,请同学们也在生活中多运用运用它吧。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让孩子会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等词描述两个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数感。这部分内容是以前教材所没有的。教材提供给孩子比三种颜色的球的场景,引导孩子交流得出蓝球比黄球多一些,通过启发孩子思考还可以怎样说,得到相对的另一种表述黄球比蓝球少一些,并初步学习应用多一些少一些描述两个数量间的多少关系;通过红球比黄球多得多的另外一种表述,让孩子试着在理解少的多含义。

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12

  1教学目标评论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巩固数的组成。

  2、进一步巩固数位的概念和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3、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练习,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学情分析评论

  1、六、七岁的一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数的认识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是缺乏在生活中的运用。因此让他们更加巩固认识100以内的数认识很有必要。

  2、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应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以活动为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重难点

  重点: 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难点: 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评论

  一、导入:跳跳虎悄悄地告诉我一个秘密,在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智慧岛上,藏有一个智慧宝箱,听说打开宝箱的人就会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今天跳跳虎想带着大家一起寻找宝箱,你们愿意吗?但是智慧岛上机关重重,让我们一起闯关吧!

  二、练习

  1.第一关:填一填

  我们来到游乐场,闯入第一关填一填,在做题之前,你想提示大家注意什么问题?

  请大家拿出题单,动手填一填。汇报:谁上来填第一组,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表扬(你很有条理)和他结果填的不一样请举手

  第4组:2个+15。表扬:你很会思考,满十进一,方法用的很好。

  2.按规律填一填:

  刚才我们顺利的.闯过第一关,要进第二关,必须要来乘坐刺激的过山车,要想让过山车开动,我们必须按规律把这些数填完整,在填数之前,你们要先判断什么?顺数还是倒数,几个几个数。请大家动手填一填。

  汇报:和它们填的不一样的请举手?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语言准确)

  过山车已顺利开启,你们做的好进入第二关准备了吗?

  3.送小鸟回家

  我们进入爱心城堡,这里有一群迷路的小鸟,我们只有把这些小鸟按要求送回各自的家,才能顺利过关。

  汇报: 小鸟给大家爱心竖起大拇指。

  4.第三关:比一比

  离开爱心城堡,我们来到池塘边进入第三关:比一比。

  青蛙兄弟俩正在捉虫子。小青蛙说:我捉的虫子比38条多一些,大青蛙说我比小青蛙多的多,但比90条少些。小朋友,你们能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吗?

  动手画一画,和上面小朋友画得不一样的小朋友请举手。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5.第四关:拨一拨:

  小朋友对100以内的数大小比较掌握得非常好,所以我们才顺利的进入第四关:拨一拨

  看:这一关的题目是,在计数器上拨4个珠子,可以表示什么数?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题目的?像这样只用4个珠子,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再在个位上拨3个珠子,组成13。谁上来拨一拨?还有其他答案吗?

  小结:不同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不相同。

  6、想一想 试一试?

  用三张卡片中的两张组成两位数,2 5 8

  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7.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地闯关成功,我们一起打开宝箱吧!

  你们每一队派1个代表上来,领取你们的神奇力量吧!

  三、小结:

  你们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13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42页《比较大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交流中经历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多种方法。

  2.归纳并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3.能正确运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能正确应用“>”“<”“=”。

  难点:理解并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法与学法:引导与探究法。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5○7 20○12 15○15(学生思考,交流)

  再大一些的数,会比较大小吗?这节课老师与大家一起学习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二.新知探究。

  1.出示情景问题,比较十位数字不同的两位数。

  (1)大家当裁判:谁赢了?

  小红和小明跳跳绳,小红跳了42下,小明跳了37下。谁跳得多?用什么符号连接?

  (学生独立思考)

  (2)交流比较的方法。

  预设:

  (1)根据数的顺序来比较。42在37的后面,所以42>37。

  (2)42根小棒比37根小棒多,所以42>37

  (3)根据数的`组成来比较。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37由3个十和7个一组成。4个十比3个十多,所以42>37。

  出示小棒图,一对一对应摆放,发现42够4个十,37够3个十,第4个十就不够了,4个十比3个十多,所以42>37。

  小结:十位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谁的十多谁就大。

  (4)42够减37,所以42>37.

  42>37,换个说法什么?(37<42).

  2.比较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位数。

  如果老师把42改成32,32和37哪个数大?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预设:

  (1)32<37,因为2小,7大。所以32<37。

  为什么直接比较个位数字?

  (十位数字相同)

  小结:十位数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个位上的数小的,这个数就小。

  (2)按顺序,37排在32大后面,所以32<37。

  (3)用计数器,十位上珠子一样多,个位上珠子多的数就大。

  用计数器,怎样比较42和37?

  数学上规定:满十进一,42十位上有4颗珠子,37十位上只有3颗珠子,所以32<37。

  3.归纳比较的一般方法。

  同学们,刚才大家比较数位上的数是比较大小常用的方法。齐声朗读。

  比较数的大小,一般先比较十位上的数,十位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十位数字的数相同,就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个位数字小的,这个数就小。

  三.课堂检测。

  1.在○里填上“>”“<”或“=”

  2.在○里填上“>”“<”或“=”。

  41○45 68○78 69○69

  57○56 80○90 98○89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用已经学过的旧知,解决了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个新问题,比较的方法有多种。再练习中大家要选择自己能理解的,最简单的方法。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42>37. 32<37

  十位数字不同十位数字不同

  十位数字大的,个位数字大的,

  这个数就大。这个数就大。

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14

  设计说明

  本教案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并能熟练地运用这两种算法进行十几减8的计算。基于上述情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1、重视课前的复习铺垫。

  在学习新知之前,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复习题,唤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印象,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自然而然地进行知识的迁移,有助于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2、重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掌握。

  在上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对“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有所了解。在学习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时,不需要教师再做更多的讲解,而是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用各种方式来表示自己的算法,从而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同时,更深入地理解算法,更牢固地掌握算法,达到对这些算法熟练应用的程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复习题。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2=10+□=8+□ 15=10+□=8+□

  16=10+□=8+□

  2、口算。

  11-9=14-9=13-9=

  15-9=17-9=18-9=

  指名填空或说出得数,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

  在学习新知之前让学生进行相应的口算练习,唤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巩固以前学过的计算方法,为学习新知、实现知识的迁移做好准备。

  ⊙探究算法

  1、课件出示教材13页例2情境图。

  (1)观看课件,说说情境图中提供了哪些信息,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12-8。

  2、探究12-8的算法。

  (1)提问:你能用学过的算法计算12-8吗?

  预设

  生1:我用“破十法”计算,因为10-8=2,2+2=4,所以12-8=4。

  生2:我想到了8+4=12,所以12-8=4。

  (2)将自己的算法用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预设

  生1:我能用小棒摆出自己的算法:先摆出1捆零2根小棒,再从1捆中拿掉8根,把剩下的2根与原来的.2根合起来是4根,所以12-8=4。

  生2:我能把自己的算法画出来:先在左边画10个圆圈,右边画2个圆圈,表示12,然后从左边的10个圆圈中划掉8个,剩下的2个与右边的2个合起来是4个,即12-8=4。

  生3:我会用算式表示自己的算法:10-8=2,2+2=4。

  生4:我先画出8个五角星,再接着画出4个就是12个了,所以12-8=4。

  (3)引导学生填空: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0-8=2,2+□=4;8+□=12,12-8=□。

  3、出示课堂活动卡。

  4、回顾算理,总结算法。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你能说说我们是怎样计算十几减8的吗?(板书课题:十几减8)

  预设

  生:我们可以运用“破十法”计算,也可以运用“想加算减法”计算。

  师:“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是十分重要而且有效的计算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经常用到,所以大家一定要把这两种算法掌握好。

  设计意图: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有所认识,所以这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种算法。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把自己的算法表示出来,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有利于巩固学生对算法的掌握。

  ⊙操作巩固,应用算法

  1、完成教材13页“做一做”1题。

  让学生先在图中圈一圈,再填出算式的得数,巩固对“破十法”的理解。

  2、完成教材13页“做一做”2题。

  引导学生分组计算,思考每组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巩固“想加算减法”。

  3、完成教材13页“做一做”3题。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完成后集体订正。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布置作业

  教材15页1、2题。

  板书设计

  十几减8

  12-8=4

  破十法:10-8=2想加算减法:8+4=12

  2+2=4 12-8=4

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15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及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若干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小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请听他说了些什么?你们能帮上贝贝这个忙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结交好友为开头引入本课,唤起学生的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一个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操作感知: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设计意图】学生对各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经历认识各类物品特点的过程。)

  (3)出示课件,揭示概念。课件出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图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4)齐读图形名称。

  (5)板题:认识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从实物到图形名称到立体图形的认知,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的功能,展示出抽象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生成,解决本课重点。)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别出示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辩认。

  2、学生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3、亲身体验,感知特点。

  (1)学生选一个喜欢的物体做好朋友,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圆的。(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4、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5、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四、游戏“看谁摸得准”。

  1、老师与一生做游戏(示范)。

  2、小组游戏。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设计意图】游戏是大家都喜欢的活动,易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多种感官加深对各种形状形状物体的体验。

  五、巩固练习(第37页1、2题)。

【设计意图】给每个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在数数的过程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六、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或者参与运球游戏。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球能任意滚动。

  2、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分小组进行合作完成,既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逐步体验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七、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好朋友?他们的样子你都记下了吗?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数学教案03-13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06-11

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02-01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教案12-23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02-01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6-12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04-03

一年级下册语文《快乐的节日》教案07-16

一年级语文下册乌鸦喝水教案07-16

一年级体育下册教学计划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