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8-30 11:39:45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7篇【荐】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教案7篇【荐】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增进与邻居、社区的互动情谊。

  体验角色扮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儿歌读本、儿歌掛图、互动式教育光碟。

  活动过程

  1 、将第4週完成的宝贝学习单「我家附近的地图」,分发给每位幼儿,请幼儿分享最常在附近的哪些地方遇到邻居(公园、小吃店、便利商店、

  倒垃圾的地方……)?家人都如何和邻居互动?

  2 、翻开儿歌读本「隔壁人家」,请幼儿欣赏画面,指出这户房子的样式,亲戚家有谁住这种房子,并养小动物的。

  3 、教唱儿歌「隔壁人家」〔附〕,藉由内容引导幼儿,怎麼样正确的和邻居相处。

  4 、请幼儿发表自己遇到邻居的时候,都以何种方式打招呼,最喜欢和邻居一起做什麼事?(骑脚踏车、玩玩具、游泳……)

  5 、团体讨论自己认识的.好邻居,说明他们受欢迎的原因。彼此学习分辨什麼行為受欢迎(有礼貌和人打招呼、轻声开门关门、互相帮忙……)?什麼举动不受欢迎(乱丢垃圾、破坏公共设施、随意从楼上泼水下来……)?老师将幼儿的发表记录下来,张贴於教室中。

  6 、角色扮演游戏——到邻居家作客,请幼儿轮流当爸爸妈妈、小主人、小客人,再针对各组的互动方式,选出最适合且有礼貌的方式,并记录下来。

  评量

  1 能和邻居和睦相处。

  2 能参与角色扮演游戏。

  活动结束

  回家调查住家附近垃圾车都是几点的时候会来。

中班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在“我是中国人”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对“旅游去”的活动非常感兴趣,尤其是暑假期间大部分小朋友都有外出旅游的经历。他们互相交流着各自去过的地方,回忆着愉快的旅游经历,意犹未尽。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她们都知道去旅游一定要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还要买票。因此针对幼儿的这一热点话题,我设计了此次活动。

  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算出算式题上的得数(票价),等幼儿基本了解游戏规则后,再请幼儿进行第二次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要求幼儿算出算式题的同时还要将票价和相应的交通工具连起来,让幼儿体验算式题在生活中的基本运用,激发幼儿学习加法式题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计算加法式题得出票价,将票价和相应的交通工具连起来,并理解加法式题的意义。

  2.体验式题在生活的运用,有学习加法式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包、算式题卡和答案卡。

  活动过程:

  一、交流讨论

  1.我们都去过许多好玩的地方旅行,每次去旅行我们都会乘各种交通工具,你们都乘过哪些交通工具呢?(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

  2.每次乘飞机我们都要买票,每种票子的价格都是不一样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算一算各种交通工具的票价,一起旅行去。

  3.游戏反复进行,等幼儿熟悉玩法后,教师可以邀请幼儿来扮演某种交通工具的司机,并发出指令。

  小结:原来只要我们算出算式题卡上的答案,就可以乘坐相应答案的交通工具去旅行啦!

  二、模拟旅行——我的火车就要开——体验假发的不同,乘坐的.交通工具也不同。

  关键提问:(游戏前教师发给幼儿每人一张算式题卡)

  1.教师扮演某种交通工具的司机,发出指令:“嘿嘿!我的火车就要开,开到北京去,有票的乘客请上来!”(教师出示答案卡3)

  2.持有该算式题卡得数“票子”的幼儿(即:1+2=、2+1=、3+0=、0+3=),凭票子上车,直到所有的交通工具都开走,游戏结束。

  3.游戏反复进行,等幼儿熟悉玩法后,教师可以邀请幼儿来扮演某种交通工具的司机,并发出指令。

  小结:原来只要我们算出算式题卡上的答案,就可以乘坐相应答案的交通工具去旅行啦!

  三、第二次模拟旅行——游戏前教师发给幼儿每人一张算式题。

  关键提问:

  1.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好玩的游戏,可以帮助其他有需要的朋友们选择旅行的交通工具。

  2.要求

  请大家来算一下黄色车票上的算式题的答案用笔写在旁边,答案就是车票的价格。

  看看每种交通工具上的数字,结合算式题卡的答案,就可以选择相应的交通工具了。

  用线吧车票和各种工具连接起来。

  找一找没有价格的空白车票,写上算式题,帮助乘客补票。

  3.幼儿操作

  小结:原来在生活中运用加法,能便于大家解决很多困难。

  四、活动延伸

  1.游戏可以改成“我的汽车就要开”,模拟在上海各地旅游。

中班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喜欢阅读故事,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懂得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3.能理解每个工作既能发挥螃蟹的特点,却又因为螃蟹的泡

  泡,而妨碍工作的原因

  教学准备

  螃蟹的图片、幼儿用书、《自然界的声音》

  教学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互相问候

  线上活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教师播放录音,请小朋友听听录音机里有什么声音。

  2.教师发书

  二、感知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看螃蟹的图片:你们知道关于螃蟹的知识吗?让小朋友边说边看

  2.交流:螃蟹身上最厉害的是什么?为什么螃蟹要不停地吐泡泡呢?

  3.讨论:有一只小螃蟹想去找工作,你觉得什么样的工作适合他?

  三、自主阅读

  教师请幼儿把书翻到故事《小螃蟹找工作》看看小螃蟹的.工作

  和我们猜的是不是一样的,请幼儿进行交流

  教师适时的介入个别幼儿的阅读,提出问答题:小螃蟹干了什么工作,干的怎么样?小螃蟹为什么要换工作?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四、共同阅读

  1.师幼共同阅读故事,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说出故事内容小螃蟹做理发师好吗为什么不做了?以下依次进行

  教师小结:每个都有自己的优点,发挥自己的长处,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五、完整欣赏

  教师播放故事音带,幼儿看书小声跟读

  六、结束活动

  交流小结,播放音乐,教师收书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熟悉乐曲,听辩敲锣、打鼓、放鞭炮的音乐。

  2、引导幼儿学习模仿敲锣、打鼓、放鞭炮的动作,初步跟上音乐节拍。

  3、复习游戏“找朋友”,鼓励幼儿人人参与游戏,体验参与游戏的快乐。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活动准备:

  1、图片敲锣打鼓放鞭炮、大公鸡;

  2、电视机、录音机、磁带各一;

  3、实物锣、鼓;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律动:高人走、矮人走。师生一起跟随音乐的高低变化模仿高人、矮人走,自由进入活动室。

  师:老师请小朋友去看电视,大家跟随音乐学高人走矮人走到座位上,听一听什么地方是高人走、什么地方是矮人走的音乐?

  2、复习歌曲:大公鸡。请幼儿在音乐伴奏下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两遍,并提醒幼儿唱出大公鸡洗澡时的高兴心情。

  师:看,电视里来了谁?对,是大公鸡,谁知道大公鸡用什么洗澡?让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来告诉大家。

  师小结:天气虽然很冷,但我们小朋友也要象大公鸡一样,要经常洗澡,做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孩子。

  二、基本部分:学习律动《敲锣打鼓放鞭炮》

  1、看一看,想一想

  (1)逐一出示小朋友敲锣打鼓放鞭炮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师:电视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看她手里拿的什么?

  幼a:有个小女孩在打鼓。

  幼b:小朋友在敲锣。

  幼c:在放鞭炮,声音很响很响的,她把耳朵都捂起来了。

  幼d:有个人在放鞭炮,小朋友高兴的跳起来了。

  师:锣、鼓敲了以后才能发出好听的声音,谁愿意来试一试,大家仔细听,会发出什么声音?

  幼a:哐哐哐哐

  幼b:咚咚咚咚

  幼c:嘭啪嘭啪

  (2)集体徒手模仿动作。

  2、听一听,做一做

  (1)欣赏音乐敲锣打鼓放鞭炮。

  幼儿自由讨论后教师提问,引导幼儿听辩慢慢的敲锣、快快的打鼓、“嘭”、“啪”放鞭炮的音乐。(二遍)

  师:老师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大家仔细听,哪里是敲锣的音乐,哪里是打鼓的音乐,放鞭炮的音乐你听出来在什么地方了吗?

  幼a:我听到了放鞭炮的声音了。

  幼b:放鞭炮的声音在最后,很响的。

  幼c:敲锣的'声音在一开始的地方,敲的很慢。

  幼d:在敲锣后面的是打鼓的音乐,打的很快的,我喜欢听。

  (2)幼儿跟着音乐一起模仿敲锣打鼓放鞭炮的动作。

  a。集体练习(二遍)师:来,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敲锣打鼓放鞭炮。

  b。弟弟妹妹分组练习(二遍)

  c。一边模仿声音一边模仿动作表演(二遍)

  3、想一想,找一找

  (1)请幼儿找出敲锣打鼓的图片

  (2)两张图哪一张象慢慢敲锣的声音,哪一张象快快打鼓的声音。(请幼儿找出)

  师: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4张图片,等会儿就找一找,哪张是打鼓的图片,哪张是敲锣的图片,这里还有两张,看一看哪张象慢慢的敲锣的声音,哪张象快快的打鼓的声音?

  (3)集体听音乐表演(二遍)

  三、结束部分

  1、复习游戏《找朋友》。鼓励幼儿能在音乐伴奏下进行游戏,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师:敲锣打鼓放鞭炮真呀真开心,让我们把电视机关掉,来跳个舞吧,赵老师知道我们小朋友来到北珊湾幼儿园,来到小三班,认识了好多新好朋友,想不想找你的朋友一起做游戏、跳舞?好,下面让我们跟着音乐去找你的朋友跳起来吧。

  2、随此音乐边拍手边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大公鸡是中班幼儿生活中常见和喜欢的动物。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洗澡需要用到的物品,换洗衣服是谁洗的,接着我出示大公鸡的图片,引起幼儿兴趣,让孩子们总结出它的羽毛五颜六色就像穿了一件花衣。然后请幼儿欣赏音乐,仔细听听大公鸡是用什么洗澡的。让幼儿自主倾听,原来大公鸡是用沙洗的。最后引导幼儿在歌唱、表演、做动作以及和同伴的互动中,激发幼儿爱护、喜欢大公鸡的情感。

  通过游戏活动,加深了他们对大公鸡的熟悉,进一步了解了大公鸡的生活习性,知道了大公鸡是怎样洗澡的,丰富了他们的知识的同时,也为以后学习有关动物、了解大自然的活动打好了基础。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能有创意的使用不同美工材料表现自己喜欢的昆虫。

  体会独立完成任务的快乐。

  活动准备:

  昆虫制作方法。

  广告颜色、蜡笔、图画纸、筷子、粗毛线、椰子叶、陶土(或自制面团)、剪刀、白胶、水彩笔。

  日常用品:牙刷、竹筷、叉子、汤匙、塑料袋、报纸。

  活动过程:

  请幼儿观看幼儿用书《昆虫大集合》,并一起讨论:

  --书上有哪些昆虫?

  --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它们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请幼儿选出自己想做的昆虫模型,并鼓励其进行独立思考:用什么材料做?可以怎么做?

  鼓励幼儿按昆虫的不同特征,尽情创作--蝴蝶、蜻蜓类细长形的昆虫:用纸或塑料袋剪出蝴蝶形或其他昆虫造型,粘贴在日常用品如牙刷、竹筷、叉子、汤匙上,即可组成昆虫造型;再画上眼睛,装上触须,将更逼真。

  --运用圆形的容器如冰淇淋、果冻盒子、贴上圆点和6只脚,就是瓢虫了。

  --鼓励幼儿使用不同材质进行制作,完成后大家一起分享作品。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愿意大胆地猜想,并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

  2、感受故事中艾玛的心情变化,知道每个人都有和别人不同的地方。

  乐于参加交流,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导入

  播放PPT1

  师:今天我们中3班来了一群好朋友,我们来看看他们是谁?(大象)

  师:哦,大象想请小朋友一起跳个舞。我们一起来。(两遍)

  二、欣赏PPT,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师:看看这些大象哪里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胖有的瘦)

  教师小结:这些大象有的年轻、有的老、有的胖有的瘦。

  他们长得都不一样,但他们全是一种颜色,是什么颜色?(灰色)

  2、引导幼儿观察PPT2

  师:你们看,这是一只什么颜色的大象?(彩色的)

  师:他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艾玛。我们和他打个招呼。

  师:艾玛是一只彩色的大象,它的`身上有黑色白色蓝色红色黄色橙色粉红色绿色紫色。小结:原来艾玛是一只五颜六色的大象,他和其他大象的颜色不一样。

  3、出示PPT3

  师:看,艾玛和朋友们在干什么呢?

  师:艾玛和它的朋友们在玩,他们玩的很开心,艾玛是他们的开心果。你们知道开心果是什么意思吗?(开心果就是给别人带来开心、快乐的意思)

  小结:艾玛跟其他大象虽然颜色不一样,但他给朋友带来了快乐,大家都非常喜欢他!

  4、出示PPT4

  师:玩了一天大象们都累了,他们都睡着了,艾玛睡了吗?为什么?(艾玛有心事)

  师:他想干什么呢?艾玛是怎么走的?为什么?(艾玛轻轻地走,怕走的太吵,吵到别的大象)他要去哪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5、出示PPT5

  师:哦,艾玛刚进森林就遇见了许多小动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小动物?

  动物们对艾玛说:早安,艾玛。艾玛现在心情怎么样?(不开心,自卑)他为什么不开心呢?(和其他大象颜色不一样)

  6、出示PPT6、7

  师:你们猜了那么多他不开心的原因,那他到底为什么不开心,我们接着往下看。他走啊走啊,走到了一颗果树边

  师:树上结满了什么颜色的果子?(灰色)

  师:艾玛用他长长的鼻子勾住了果树,然后干嘛了?他摇啊摇把果子都弄在了地上。

  师:他把这么多灰色的果子摇在地上干什么呢?(把颜色涂在身上)

  师:地上面铺满了果子,艾玛干什么啦?他躺在铺满果子的地上滚来滚去还用长长的鼻子吸住果子往身上扔,他为什么要这样子呢?他把果汁都涂在了身上,艾玛变成了什么颜色?(灰色)

  艾玛把自己染成了灰色,他就回家了。

  7、出示PPT8

  师:艾玛又走到了来时的那个森林,这次动物们对艾玛说:早上好,大象。

  师:为什么他们叫艾玛大象却不叫他艾玛呢?(因为他们也不认识他是谁了)

  师:这时艾玛的心情怎么样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开心的,艾玛在笑)

  师:艾玛心情很好,为什么?(因为他和别的大象颜色一样了)

  8、出示PPT9、10

  师:艾玛回到了大象朋友旁边,谁也没有发现。那我们来找找看呢?

  9、出示PPT11(播放雨声)

  师:下雨了,发生了什么事情?(雨水把艾玛身上的灰色冲掉了)

  师:哦,这下大家发现艾玛了。

  出示PPT12

  师:他们的心情怎么样?(很开心)为什么?(彩色的艾玛又回来了)

  师:大象们决定每年的这一天都举办大象化妆节,你们觉得艾玛会把自己化装成什么颜色?(灰色)那其他大象呢?(彩色的)我们一起去看看。

  10、出示PPT13

  师:你们找到艾玛了吗?(灰色的)

  师:这个好听的故事名叫《花格子大象艾玛》

  小结:一开始,艾玛不喜欢自己是彩色的,想要变得和其他大象一样是灰色。但是后来他还是变回了原来的自己,因为自己是开心果,总能给好朋友们带来快乐。

  三、完整欣赏故事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把这个好听的故事完整的听一遍。(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四、幼儿参与讨论

  师:艾玛和他的好朋友长得不一样,那你和你的好朋友长得一样吗?(幼儿讨论)

  师:那你们都喜欢自己吗?(喜欢)

  小结:我们每个人都长得不一样,喜欢的东西不一样,会做的事情不一样,但不管别人喜不喜欢你,我们自己要学会喜欢自己,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中班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图画,理解儿歌内容,初步学念儿歌。

  2、让幼儿了解过马路的交通规则,学会自我保护。

  二、活动准备:

  “念儿歌、读童谣”幼儿用书人手一本。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阅读树“念儿歌、读童谣”,引导幼儿自主阅读,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1、引导幼儿翻开“念儿歌、读童谣”中“哥哥走”页面,进行自主阅读。

  (出示“念儿歌、读童谣”)今天苏老师带来了一本书,你们看是什么书啊?(阅读树“念儿歌、读童谣”)小朋友想看吗?

  2、请小朋友翻到18—19页,这里有一幅图,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把你看到的说给大家听听。

  3、幼儿自主阅读,教师提出阅读要求,请小朋友安静阅读,认真仔细的观察画面。

  4、你们从里面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他们走在哪里?(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把自己看到的说出来)还有谁看到不一样的?(引导幼儿再次仔细观察,进一步引导幼儿大胆讲述)

  教师小结:哥哥拉着妹妹的手在过马路,一走走到了马路口,红灯亮了我们停,绿灯亮了往前走。

  (二)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1、小朋友还看到这幅画里有字宝宝,知道这些字宝宝说的是什么吗?这些字宝宝说的是一首好听的.儿歌,讲的就是哥哥和妹妹过马路的事情,儿歌的名字叫《哥哥走》。听听儿歌里是怎么说的?

  2、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儿歌《哥哥走》请幼儿安静倾听。

  3、提问:

  (1)儿歌的名字叫什么?(哥哥走)儿歌里是怎么说?(引导幼儿完整表达,并大胆的说出自己听到的内容。)

  (2)还有谁听到不一样的?(鼓励幼儿根据儿歌内容来回答)

  教师小结:教师根据孩子们的回答用儿歌的内容作出小结。我们再来听听,还有谁听的不一样?

  4、教师再次有感情的朗诵儿歌,请幼儿认真倾听。

  谁还听到和原来不一样的?(鼓励幼儿大胆回答)

  5、教师带领幼儿学念儿歌。(两遍)

  小朋友刚才听得可仔细了,我们一起来学学这首儿歌吧!看谁的声音最好听。

  6、请幼儿分角色朗读儿歌。

  刚刚小朋友学的真好,现在老师请男孩子站起来读儿歌,等下女孩子再读一读,看看是男孩子读的好,还是女孩子读的好?

  (四)活动延伸:老师会把“念儿歌、读童谣”这本书放在图书区,请小朋友区域活动时再去阅读。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经典]08-22

中班教案08-08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精选】02-23

中班教案(经典)11-21

[经典]中班教案08-04

【精选】中班教案08-11

中班安全教案07-09

中班教案[优秀]08-12

中班教案【精华】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