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篮球的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篮球的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篮球的教案1
一、 师生互相问好
二、宣布本次课的内容和任务
三、准备活动
(一)热身跑
(二)原地徒手操(4-8)
第一节 头部运动
第二节 伸展运动
第三节 扩胸运动
第四节 体侧运动
第五节 踢腿运动
第六节 腹背运动
第七节 压腿
第八节 原地活动各关节
四、复习移动技术
(一)教学任务:进一步掌握急停、转身技术的动作方法和动作要点。
(二)教学重点:控制身体重心的`平衡和变化。
五、复习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
(一)教学任务:进一步掌握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的动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传接的手法
六、学习行进间运球技术(行进间高、低运球)
(一)教学任务:基本掌握行进间运球技术。
(二)教学重点:拍按球的部位和身体的协调配
关于篮球的教案2
一、指导思想
本课内容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精神,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挖掘教材的内涵,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团结向上、勇于拼搏集体主义精神,在学习中逐步形成敢于迎接挑战的积极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为其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交叉步持球突破技术接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是水平五中的教学内容之一,是篮球运动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一项技术,主要应用于进攻、突破上篮,它的特点是出手速度快、不易被封盖,命中率高、稳定性强。在实际的教学比赛中有很多学生对持球突破技术缺乏正确的应用,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对篮球的兴趣,提高学生在篮球比赛进攻能力,把交叉步持球突破与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技术结合起来,应用到比赛中,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篮球技术的实用性。在素质练习中采用X跑训练来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积极主动参与,把练习推向高潮!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高中学生身心发展已趋向成熟,具备独立思考、判断、概括和模仿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较高的基本运动能力。同时,学生还普遍存在的一个通病——喜欢上体育课但不喜欢跟着老师上,喜欢自已玩。鉴于此,在课中,一方面针对性要非常强,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普遍重视不够的细节,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得到学生的认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要加强组织纪律性的教育,一个班的.学生在水平层次上差异不小。在教学当中我们要把动体和动脑很好的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创造性和自主性学习的平台,促使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学习交叉步持球突破技术接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的动作技术
以及素质练习的一些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70%以上的学生能基本掌握和完成叉步持球突破技术接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的动作,使60%以上的学生能熟练掌握这一动作,达到命中率高,稳定性强,动作协调优美;同时使8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X跑训练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意志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1、选择突破时机2、运球与上篮的衔接
难点:1、蹬跨有力,上步快,抢占有利位置2、手腕拨球的动作
六、学法指导
高中生的思维能力和体育实践能力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本次课通过将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的有机结合,运用“诱思探究”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以“体验为红线”和以“思维为主攻”的教学策略,来保证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在学习时,行为表现为“探索—研究—应用”,心理上表现为“观察—思维—迁移”。采用导学、导思、导练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思维参与体育学习,让学生通过探索(观察)--研究(思维)--应用(迁移)的学习思维活动过程,达到了解动作技术的实质和规律,让学生的知识学习、身体锻炼寓于教学、练习之中,在讲解与运用交叉步持球突破技术接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时,选择学生一对一的“单挑”和学生与老师一对一的“单挑”,在极富挑战的情况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七、教学过程
1、开始部分,考虑运动本身的特点,让学生尽可能多接触球。热身活动把侧滑步和急停跳起有机的结合起来,时刻在运动中去体验篮球美,应用各种形式的运球练习,来提高控制球的能力。专项准备活动,在配合动感音乐下,创编形式新颖的篮球操,来增强学生球性球感,提高练习的积极性。
2、基本部分,以“思维为主攻”的教学策略,首先通过设疑(在一对一的对抗
中,进攻队员一般采用什么技术摆脱防守进攻得分?)看教学图。组织学生围绕提出设疑进行尝试练习 ,讲解、示范交叉步持球突破接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技术动作。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请学生展示、教师评价纠错。继续练习及拓展提高练习,体能练习。放松身心,(在节奏鲜明伦巴舞曲伴奏下,师生共同练习伦巴舞步,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自评、小结。
八、预计课的效果
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认真积极地参与练习,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练习密度为35%—40%,练习强度中等偏上,素质练习时强度达到最高峰。
九、场地器材
篮球场1—2块,篮球若干
关于篮球的教案3
1.学习简单的球类,激发学生对篮球的兴趣。
2.能模仿简单的'单个动作,如运球、急停等。
3.让孩子主动参与活动,体验运动的乐趣。
4.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意识。
教学内容
组织教法
1.学生围着教师自然站,宣布课的内容,自由组织四人一组散开练习。
2.在教师的统一指令下站在教师设置的场所上(图一)。
3.教师在场内做运球、急停动作,边讲边示范。
4.在教师的口哨指挥下,开始运球哨声响做急停动作,哨声响开始运球,哨声响急停,然后归队。
5.游戏:传球接力(图二)
1. 1. 教师引导学生“你们看过美国MBA篮球赛吗?”你们想不想当一名篮球运动员,要跟老师从基本的篮球动作学起。
2.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站在两边的端线,前排持球,教师哨声响,学生从两边同时运出。
3.要求
① ① 运球要积极,主动找人躲过对方。
② ② 急停要稳妥持球动作要正确。
③ ③ 回原队将球交给同学,不能随便乱甩。
关于篮球的教案4
《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认为,培养学生球类运动技能,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运动协调能力,还能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养成团结合作奋力拼搏的良好习惯。由此可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关注篮球教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进行适当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养成良好团结合作习惯,激起他们的奋力进取精神,促进他们身心的综合发展。
一、教材分析
篮球运动是一项讲究配合和个人技术相结合的体育与运动,广受世界各国青少年的喜爱。它是以传球,运球,移动,投篮等技术动作为基础,通过一些战术配合将球投进对方篮筐而得分的一项运动,有着极强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而投篮技术则是篮球运动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学好行进间上篮是打好篮球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课所教授的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该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即将迈入青春期阶段,身高增长速度加快,肌肉力量开始变强。由于学生在四、五年级时学习过行进间运球和基本投篮动作,所以在此基础上学习行进间上篮是很有必要的,对学生来说既有挑战性又有新鲜感,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时复习以前所学内容,也能学会新的技术。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提升技术、发展体能、磨练意志、增强兴趣,还能在投球入筐后收获成功的喜悦,体验运动的快乐。
三、单元教学设计课次教学内容重(难)点课课练备注第一课时原地跨步上篮“一大二小三高跳”投篮对抗赛第二课时行进间上篮(1)跨出右腿同时接球体能训练折返跑第三课时行进间上篮(2)手脚协调配合脚步练习接力赛第四课时行进间接球上篮(1)跨右腿同时接球上篮计数比赛第五课时行进间接球上篮(2)碎步调整,“右脚接球”折返跑训练第六课时摆脱防守切入接球上篮重心转换迅速,蹬地有力教学比赛
本课是单元计划(共六课时)的第三课时。本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远离篮筐的位置能够通过多次运球后独立完成上篮,并且注意提升命中率。解决学生手脚配合不协调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勇于挑战自我,体验成功的乐趣。
四、本课的重、难点:
重点:“一大二小三高跳”(第一步要大,第二部略小,第三步用力向上跳)。
难点:上下肢协调配合。
五、本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学练80%的学生能够掌握运球过程中完成正确上篮动作,并且注意起跳位置,和出手角度,提高命中率。
2.在技术学习中,学生的灵敏、协调、节奏等素质得到提高,学生的体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3.在逐渐掌握行进间上篮的技术动作过程中,使学生能够体会参与其中的快乐,培养他们敢于尝试,勇于突破自我,不骄不躁的良好品质。
六、教学构思
1.本课学习方式主要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在观察教师示范动作,完整认知和学习运一次球上篮后进行模仿练习。另外以体验过程为主,在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增长实践经验,让学生得到充足的尝试和自我调整,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2.本节课注重把课堂还给学生,采用自我评价、同伴互评等方式,促进学生深刻理解行进间上篮技术动作。在此过程中,教师注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采用鼓励性语言来激励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让每个学生都乐于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3.本课的准备部分让学生在听到哨声后伸出右腿同时接球,使学生在热身过程中就能初步体验行进间上篮第一步动作,该练习为后续教学做好了铺垫。在基本部分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充分利用场地,使大部分学生能得到更多的练习次数,使学习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掌握。
七、教学组织与方法
1.本课设计紧紧围绕教材和目标,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整节课都围绕运球后上篮这个练习,强调重点,鼓励学生。课开始时进行熟悉球性练习。
2.课中注重发挥优秀体育生的带领和带动作用,精心组织全组学生积极进行学习和锻炼。老师利用正确的示范和准确的讲解,让学生更加明确了解自己的学练要点。
3.本课的组织形式充分利用师生互动和学生互动,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欢乐互助的氛围下掌握行进间上篮技术动作,达到“玩中学,学中乐”有效学习的教学效果。
【篮球的教案】相关文章:
篮球社教案10-23
小班《篮球》教案05-15
花样篮球中班教案03-27
小班画篮球教案最新05-26
八年级篮球教案08-15
篮球教学设计01-25
篮球啦啦队口号12-27
篮球队口号03-23
篮球活动策划方案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