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5-03-22 08:21:08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小班教案汇总9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的小班教案汇总9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安静倾听教师讲述故事,丰富词汇:火辣辣、阴凉、飘、戴。

  2、初步理解故事,感受夏天炎热的季节特征。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一朵云帽子》的故事图片。

  2、磁带。

  活动过程:

  1、教师请宝宝观察第一幅图。

  师:图中的花、草、树怎么了?怎么让它们变得凉快?

  2、教师边出示图片边生动讲述故事或听录音磁带。

  3、教师简单提问,帮助宝宝理解故事内容。

  天空中飘来了什么?小花、小草、大树怎么说的?

  小鸟说应该给谁戴?为什么给太阳公公戴?

  太阳公公戴了云帽子,大地变得怎么样了?

  4、表演故事《一朵云帽子》。

  教师讲述旁白部分,宝宝扮演花、草、树,讲述对话部分。

  5、宝宝随音乐自由舞蹈。

  师:大地变阴凉了,我们一起来跳跳舞吧!

  附:故事

  一朵云帽子

  夏天到了,太阳火辣辣的,照得小草、小花、大树热得抬不起头。蓝蓝的天空一朵云帽子,小草说:“我戴,我戴。”小花说:“我戴,我戴。”大树说:“我戴,我戴。”小鸟飞来了,小鸟说:“太阳公公最热,应该给太阳公公戴。”小鸟把云帽子给太阳公公戴上,大地一下子变阴凉了,小动物们快乐地在云帽子下唱歌、跳舞、做游戏,玩得真高兴。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找找、看看、说说、做做中鼓励幼儿自主观察小蚂蚁。

  2、初步了解蚂蚁的特征、生活的地方及喜欢吃的东西。

  活动准备:

  提前请幼儿准备蚂蚁喜欢吃的食物(糖果、饼干等),放大镜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活动

  1、你为小蚂蚁准备了什么吃的'?

  2、小蚂蚁住在在哪里呢?我们一起去找找,给它们带去好吃的。

  二、找蚂蚁

  1、带领幼儿到小区公园,请幼儿找一找小蚂蚁

  2、你在哪里看到了蚂蚁?它是什么样子的?

  三、喂蚂蚁

  1、请幼儿把准备的食物给蚂蚁吃,看看蚂蚁最喜欢吃什么?

  2、引导幼儿与蚂蚁说说话。

  如:小蚂蚁快来尝一尝;好吃吗?等

  小蚂蚁好像说了什么?(真好吃,谢谢)

  3、你还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新的发现?

  4、请幼儿走走看看蚂蚁最喜欢吃什么?

  四、与蚂蚁说“再见”,带幼儿回园,教师进行小结。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掌握基本的卫生知识,知道吃东西前要洗手,不随便捡地上或桌上的东西吃,不饮用生水。

  2、逐渐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3、了解生病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学会预防生病的方法。

  4、知道一些保持身体各部位整洁卫生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无色透明水壶一个,男孩头饰一个。

  2、多媒体教学资源或幼儿用书第3~5页:《看不见的`脏东西》《肚子疼了》。

  活动过程

  1、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肚子疼了》,教师讲述故事。

  提问:贝贝的肚子为什么会疼?他是怎么吃到不干净东西的?西西是怎么说的?

  2、通过现场观察,观看多媒体教学资源或阅读幼儿用书《看不见的东西》,理解肚子疼的原因。

  (1) 请幼儿分别看一看自己的小手、桌面,并现场打开水龙头接一壶清水。请幼儿观察,想一想这些地方藏着脏东西吗?

  (2) 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或阅读幼儿用书《看不见的脏东西》,帮助幼儿理解有些脏东西是看不见的,知道没有烧开的水叫生水。

  小结:有的脏东西小朋友用眼睛就能看出来,还有一些脏东西因为它们个头太小了,人们用眼睛看不见,它们藏在我们的周围,只要小朋友吃东西时注意卫生,这些病菌就不会跑进肚子里。

  没有烧开的水叫生水,不能直接喝;烧开的水叫开水;温开水是最好的饮料,小朋友要多喝温开水。生水只有在直饮水和桶装水里可以直接喝,因为它们是经过处理的。

  提问:小朋友们怎样做脏东西才不会跑到肚子里?

  小结:吃东西前要洗手,食物掉了不能捡起来直接吃,水果洗过以后再吃,不喝生水,这样脏东西就不会跑进肚子里,肚子就不会疼了。

  3、通过故事表演,学说句子,理解故事内容。

  (1) 第一次表演。教师戴男孩头饰,扮演贝贝,选一名小朋友扮演西西,教师讲述故事,与幼儿一起表演,重点学习西西说的话。

  (2) 第二次表演。幼儿集体学说西西的话,教师扮演的贝贝听从了西西的劝告,讲故事结尾改为“贝贝美美地睡着了”。

  活动延伸

  请家长和幼儿一起阅读幼儿用书《肚子疼了》。关注幼儿卫生习惯,养成饭前洗手、不捡拾东西吃等良好卫生习惯。

  教学反思:

  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容易理解。活动中还发现有不少幼儿不好意思指正小明身上的缺点,这也证实了这种现象的存在。其实像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生活还有许多,有时候简单的说教是达不到教育效果的。倒不如把这样那样的不良习惯设计到活动中,让幼儿自己参加讨论和实践,最后自然领悟到要怎样做是正确的。

小班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图画书,能看懂图画书的主要内容。

  2、理解故事内容,感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

  二、活动准备

  1、图画书《扁扁嘴和尖尖嘴》,幼儿人手1册。

  2、用回形针从第11页开始将后面的书夹起来。

  3、自制《扁扁嘴和尖尖嘴》的教学大书或多媒体大书。

  三、活动过程

  1、幼儿自主阅读图画故事书,感知故事内容。

  (1)请幼儿观察封面,猜猜这本书是讲关于谁的故事。

  (2)幼儿自己看图画书至第1页,提醒幼儿注意观察画面中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3)询问幼儿有哪些地方看不懂,鼓励幼儿之间互相回答。

  (4)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说说:图画书里有谁?他们在做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

  2.教师带领幼儿阅读图画书,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逐页出示教学大书,带领幼儿观察并讲述第2—11页。

  (2)教师:故事里有谁?鹅哥哥在做什么?

  (3)教师:鹅哥哥为什么不和小鸡做朋友?为什么不和小鸭做朋友?

  3、让幼儿猜想鹅哥哥找到朋友吗?为什么?

  4.幼儿自主阅读图画第12—19页,感知故事情节的发展。

  (1)让幼儿取下回形针,启发幼儿自己阅读图画第12—19页,感知好朋友快乐游戏的情节。

  (2)教师:小鸡和小鸭找到朋友了吗?他们怎么游戏的?

  (3)教师:鹅哥哥找到朋友了吗?找到的.是谁?它们怎么游戏的?

  5、教师带幼儿完整地阅读图画故事,感知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带领幼儿从头开始一页页边翻书边讲述故事。

  (2)鹅哥哥为什么不和小鸡小鸭玩?

  (3)小鸡小鸭找到朋友后时怎么游戏的?

  (4)后来发生了什么事鹅鹅哥哥又和小鸡小鸭玩了?

  展开阅读全文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念儿歌,感受欢乐,融洽的气氛。

  2、愿意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准备]

  1、课件。

  2、《生日快乐》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屏幕上出示漂亮的“大蛋糕”, 播放《生日快乐》歌,师生齐唱“祝你生日快乐”,感受气氛。

  教师提问:孩子们,今天谁过生日呢?请大家一起来猜一猜。(幼儿自由交谈议论)

  教师作性发言:哦,今天是妈妈的生日,孩子和爸爸正忙着给下厨房给妈妈做好吃的呢。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妈妈过生日了,她喜欢吃什么呢?(幼儿自由议论:大虾、排骨、蔬菜、烤鸡~~~~~)

  教师自言自语地做思考状,忽然想到了,说:先来一盘虾吧。(屏幕上出示一盘红烧大虾)再烧一碗汤(出示一碗热气腾腾的汤)。

  2、学念儿歌前两句:“妈妈过生日,我和爸爸忙,先来一盘虾,再烧一碗汤”。

  3、引导幼儿思考:两个菜还不够,怎么办呢?再加几个菜吧!唉!爸爸在干什么呢?(引导幼儿观看大屏幕:爸爸在切黄瓜)那我能干些什么呢?(我也不能闲着,我帮爸爸放醋和糖吧。)给妈妈尝一口,妈妈会说什么呢?(唔,这个拌黄瓜,味道特别香)

  4、情景表演

  1、) 教师扮演妈妈,幼儿扮演孩子,孩子把拌黄瓜送到“妈妈”嘴里,妈妈尝一口。一边点头一边说:“唔,这个拌黄瓜,味道特别香”。妈妈与孩子相拥在一起。

  2、)教师与幼儿互换角色,幼儿扮演妈妈说:“唔,这个拌黄瓜,味道特别香。”

  5、学念儿歌

  1) 师:“孩子们,刚才我们一起给妈妈过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生日,老师心里非常感动,就把作者件事情编成了一首儿歌,名字就叫《妈妈过生日》。

  2)教师朗诵儿歌《妈妈过生日》幼儿集体跟念。

  6、仿编儿歌

  1)请幼儿说一说妈妈喜欢吃的菜。

  2)用幼儿提出的菜名替换儿歌中“先来一盘虾,再烧一碗汤”这两句。

  如“先来炒鱼片,再烧青菜汤”,“先来红烧肉, 再来炒鸡蛋”。

  “先来拌三丝,再烧排骨汤”,“先来糖醋鱼,再来土豆丝”。

  (三)结束部分

  教师简单讲评,把让幼儿把这首儿歌回家说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活动延伸]

  让幼儿再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妈妈分担一点家务劳动。

小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提高幼儿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体验这种集体做画的快乐。从寻找飘落的景象中感受秋天的到来。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印画活动。

  2、能在成人的帮助下将手上的颜料洗干净。活动准备:

  1、用卡纸剪出大树的轮廓(没有树叶)。

  2、红、黄、绿三种水粉颜料分别装在三只大盘子中,画笔一支,抹布若干。

  3、手印画范例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呀?

  幼:手。

  师:那我们的小手能干什么啊?

  幼:吃饭、拿东西…

  师:我们的小手真能干,那今天老师还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们的小手还能当树叶呢。(出示范图),那树叶是怎么印上去的呢,(拿出颜料,告诉小朋友就是这种神奇的水,然后印到大树上,将手掌蘸有水粉颜料的盘子里轻轻的按一下,然后印在大树上,我们的树叶就出现了,印好后请你要把小手洗干净。)小朋友想试试吗?

  幼:想。

  师:那我让你们试试。

  二、请孩子用手掌蘸上颜料,在“大树”上印画。

  师:树妈妈没有树宝宝很不开心,请小朋友来把它的树叶宝宝送回家把。

  幼:好三、印好树叶的孩子在配班老师的帮助下将小手洗干净。四、结束:

  今天树妈妈很开心说要谢谢我们小朋友呢,我们帮它找到了那么多的树叶宝宝,那我们小朋友该怎么说啊?

  幼:不用谢!

  教学目标

  1、发现并比较不同叶子的差别,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

  2、能按不同条件给叶子分类,了解几种特殊的叶子,感受叶子的多样性和奇特性。

  3、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幼儿事先采集的叶子

  2、不同的叶子实物和图片

  3、分类盒、纸、笔

  4、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1、分享交流采集叶子的成果。

  (幼儿的桌上陈列有采集来的各种叶子)

  教师:大家来相互说一说,你采集到了什么叶子,它是什么样的?

  2、比较不同叶子的差别,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

  (1)教师:这些叶子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说出叶子的不同之处,并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比较有关叶子。

  教师小结:叶子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形状、大小、叶脉、边缘都不一样。

  (2)教师:叶子有共同的特征吗?

  教师小结:每片叶子都有叶肉、叶脉和叶柄。

  3、给叶子分类

  (1)教师:你会给叶子分类吗,看看谁和谁一家?为什么要这样分,给他们做个标记。

  幼儿在分类盒中将叶子分类,并制作分类标记。

  (2)请幼儿讲述分类情况。

  4、了解几种特殊的叶子。

  (1)了解可以吃的`叶子。

  教师:叶子可以吃吗?你吃过什么样的叶子?

  教师(出示一些蔬菜):你吃过这些菜的叶子吗?你还吃过哪些菜的叶子?

  (2)了解有特殊本领的叶子。

  教师(出示盆栽含羞草、猪笼草和毛毡苔、合欢的图片):你认识这是什么植物吗?他们的叶子可有着特殊的本领。

  教师演示、介绍这四种植物叶子的特殊本领。

  5、总结性谈话。

  教师:你看了那么多有趣的叶子,觉得大自然奇妙吗?大自然中是个神奇的大宝库,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发现。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设计背景

  由于小班的小朋友年龄特别小,在家做什么都是依赖父母,为了增强小朋友的独立生活性,所以我设计了这堂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活动名称:自己事情自己做(语言)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简单讲述图片内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学习短句“自己穿衣服”、“自己刷牙”、“自己洗脸”、“自己吃饭”等初步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

  3、通过讲述内容,激发幼儿热爱劳动的情感,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培养幼儿独立性的良好习惯。

  难点:如何培养幼儿独立性的自主能力。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歌曲《小小手》,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环境准备:小(2)班

  3、材料准备:图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及字卡

  录象(幼儿自己生活中的关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小小手》,引入课题。

  1、边唱歌边做动作。

  2、教师提出要求,再唱一遍。

  3、可请个别幼儿进行歌表演,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让幼儿根据问题仔细观察录象内容,并说一说,及时出示字卡。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说说录象中有谁,她在做什么(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是谁?在干什么(穿衣服)?看,她好象在说什么,我们猜一猜(我会自己穿衣服)(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勇敢地说出来)。

  3、出示录象二、三:小朋友们可讲卫生了,你看,他们在干什么(自己吃饭、自己洗脸)?

  (三)启发幼儿用“我会自己……”的句子说说自己会做些什么。

  1、录象里的小朋友这么能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们会自己做什么呀(我会自己洗手,我会自己上幼儿园等,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

  2、幼儿充分讲述,教师适当调节。

  (四)结束活动

  我们小朋友真能干,会自己做这么多的'事情,还有许多小朋友也会做很多很多的事情,我请小朋友找找自己的爸爸妈妈,跟他们说说,能干的你,现在会自己做什么事情(请幼儿与家长交流,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讲述的锻炼)。

  教学反思

  活动准备充分,思路清晰,能较好地帮助幼儿用语言完整表述。建议由大班哥哥姐姐来进行情境表演,然后教师用肢体和部分语言进行提示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幼儿讲述。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观察初步了解手指的名称及用途。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录有《我有一双小小手》的磁带、录音机;手的挂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课题《我有一双小小手》。

  十个好朋友,你有我也有。

  五个在左,五个在右。

  只会干活,不会开口。

  二、认识自己的手。

  1、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手,教师提问:小朋友的手是什么样子的?哪儿是手心?哪儿是手背?哪儿是手指和手指甲?你有几只手?每只手有几个手指头?

  2、认识并学说手指名。

  (1)师:“(伸出双手)小朋友你们也和老师一样都有一双手。它们是好朋友,非常友好,互相帮助,还帮我们做了许多好事。(做神秘状)小朋友,手指在说话呢,让老师听一听它们在说什么(做倾听状)。噢!它们在说,小朋友都有好听的名字,可是我们没有名字。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给手指起个名字好吗?”

  (2)师:“(伸出大拇指)小朋友,你们看它是家里最大的,我们就叫它大拇指吧!”(幼儿学说“大拇指”)

  “(伸出食指)它在大拇指的旁边,在点数和拿食物的时候经常用到它,就叫它食指好不好?”

  “(伸出中指)它在中间,又是个子最高的,就叫它中指吧!”

  “(伸出小指)它最小,就叫它小指!”

  “(伸出无名指)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咱们一起动动脑筋(做思考状)可名字都让它们几个占去了,没有名字了。哎,小朋友,没有就是无,那么我们就叫它无名指吧!”

  (3)教幼儿学读儿歌《手指歌》,并表演相应的动作。

  3、做“玩手指”游戏。

  (1)教师伸出手指或出示图片,请全体幼儿或个别幼儿说出它的'名字。

  (2)引导幼儿按教师指令,让某个手指“弯下去”或“站起来”,练习手指的灵活性。

  4、启发幼儿联想手还有什么用?用“我们的手做什么?”说一句话。

  四、活动延伸

  1、在一日活动中,让幼儿反复练习伸手指,说指名。

  2、开展“我的小手真能干”活动,鼓励幼儿学着用手做自己能做的事。

  活动的设计反思:

  在设计活动时,我首先考虑到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活动的趣味性,尽力让幼儿能积极地参加活动。

  活动过程反思:

  1、对幼儿发展的反思,在整个活动中,先让幼儿猜谜语,猜到是手后,认识自己的小手及每个小手指的名称,接着做表演动作读儿歌。让幼儿知道自己的小手原来这么灵巧。活动中设计了多种形式,使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孩子的参与兴趣,为有效达成目标做好了铺垫。因此,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表现得不错,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我是个转岗教师,还没有真正接触幼儿,是刚接触幼儿教育,所以对这班的幼儿的基本情况不够了解,对他们的经验水平、学习的特点和个性特征都没有很好的掌握,所以没有很好地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及其发展线索,所设计的活动方案可能没有促进幼儿很好的发展。

  3、对师幼互动的反思活动:开始是用谜语导入新课,之后教师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认识手指的名称、读儿歌、做手指游戏、想象手指的用处等,使幼儿在游戏中发展了多种思维。但对个别胆小的幼儿还没够关注。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与其他教师共同学习,在活动设计上多花点心思,把活动过程设计得更有趣些。要多照顾胆小的幼儿,让他们多说,使全体幼儿全身心的投入活动中。

小班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乐意学习语言,为幼儿创设情境或准备木偶鸡、鸭若干,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说礼貌用语,体会有好朋友的乐趣。在日常活动中常和父母、老师、同伴互相问好,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礼貌用语。

  活动目标:

  1、通过招手、拍手、握手、摆手等与词相符的动作,使幼儿知道交友中最简单的礼貌用语和行为。

  2、激发幼儿学习儿歌的兴趣。

  3、了解儿歌的含义。

  4、体验儿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木偶小鸡、小鸭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感知和理解儿歌的内容,学习礼貌用语。

  (1)幼儿看木偶表演,熟悉儿歌内容。

  ①(出示木偶小鸡)“叽!叽!叽!我是谁?我的名字叫什么?”并与幼儿问早。

  (木偶小鸭上场)“我一个人玩真没劲,我要找个好朋友。”

  ②小鸡,哎,前面来了小鸭子,让我向它问个好:你好,你好!(招招手)。

  ③小鸭:小鸡,你好,你好!(招招手)。

  ④小鸡:小鸭,小鸭,我做你的'朋友好吗?小鸭说:欢迎,欢迎(拍拍手)。小鸡听了真高兴。

  ⑤小鸭:我请你吃虫。小鸡看到小鸭请它吃虫,有礼貌地说:谢谢,谢谢!(握握手)。

  ⑥小鸡和小鸭一起做游戏,他们成了好朋友。

  ⑦它们要回家了,会怎么说?

  2、学念整首儿歌。

  (1)教师完整示范朗诵。

  (2)幼儿学念儿歌。鼓励幼儿声音要响亮,边念边做动作。根据幼儿实际情况,教师可轻声提示。

  (3)幼儿与木偶小鸡、小鸭完整表演儿歌。

  附儿歌:

  好朋友我有一双小小手,要拉许多好朋友。

  “你好,你好”招招手,“欢迎,欢迎”拍拍手。

  “谢谢,谢谢”握握手,“再见,再见”摆摆手。

  教学反思:

  活动一开始,我让幼儿感受《好朋友》这首简短的儿歌,从儿歌中了解谁和谁是离不开,最匹配的,它们是好朋友。儿歌虽然非常地简短,但小朋友的兴趣比较高。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欣赏,并注重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来讲述“谁和谁是好朋友”,初步感知匹配。紧接着再拿出实物,引导幼儿观察,找出相匹配的物体,让幼儿了解了只有有关联的物体才能匹配在一起,才是好朋友,进一步感知了匹配的概念。随后通过实物匹配操作加深巩固,要求他们将两个有关联的物品放在一起。在这一环节中,有的孩子能正确配对,懂得了匹配,操作正确,找到和自己实物相匹配的物品,有效达到教学目标。但有的孩子显得比较盲目,不知道如何去找出与之匹配的实物。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小班教案11-16

小班教案01-02

小班的教案11-15

小班寒假教案08-25

(精华)小班教案01-13

实用的小班教案10-11

(热)小班教案11-14

小班教案【精】02-18

【荐】小班教案10-16

小班教案(热门)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