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水教案汇总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水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具有实际意义的文章。课文记述了小洁随爸、妈出去游玩,被湖里美丽的景色所吸引,不忍心将面包纸扔进清澈的湖水里。看到一个小孩把香蕉皮扔进湖里,小洁十分不满。等船靠了岸,小洁把面包纸扔进了垃圾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育同学热爱大自然、维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4、学写生字:澈、纹、赛、幻、蕉、卷、欣、丢、表、盼、波、赏、镜、演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本课生字词,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同学增强环保意识。
难点:朗读指导,体会景色之美及小洁美好的心灵。
教具准备:字、词、段落、画面课件
教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入题: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齐读课题。这“清澈的湖水”该是什么样子?生答。一位叫小洁的小朋友亲眼看到了这样清澈的湖水。板书:小洁。下面,让俺们随她一起去看看吧!
二、检查预习:
1、课下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想不想再把课文读一遍?(想)那就请同学们开始吧!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放声读,可以默读,也可以同桌一起读,对你喜欢的局部还可以多读几遍。
2、同学自主读书
3、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生说。
4、文中几个词语可难认读啦!出示生词认读:(计算机显示课文中的生词,生字用醒目的色彩显示)①指生读②齐读l遍
三、学习课文:
过渡:小洁跟着爸爸妈妈出去游玩,乘坐在游船上,欣赏到了非常美丽的风景。
1、自由读2—4自然段:画出你喜欢的风景优美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再朗读出来。
2、四人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汇报:在读中体会景色的优美。
A、你喜欢哪一局部?为什么喜欢?
(1)生答:“俺喜欢山石”这局部,因为山石很美。
屏显文字:“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起跳的青蛙,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石龟、石兔,好像正在赛跑呢。”
师:你能给大家读出你感受到的美吗?
生读:
师:谁还喜欢这局部?(生举手)你来说说。
生:俺喜欢山石这局部,因为这些山石形状很有趣。
师:你能给大家读出这种趣吗?
生读:
师:谁还能比他俩读得还好?(自身先试试)
指生读:其他同学当评委,大家评议。
(2)师:你们都读得这么好,俺也想试试了,老师和你们一起合作读怎么样?点击句子,(“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起跳的青蛙”字体变成绿色;“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石龟、石兔,好像正在赛跑呢”变成红色。以区分师生该读的局部。师生接读。这是俺们通过读书知道的小洁看到的美丽神奇的山石,你们想不想也亲眼看看?生:想。
(3)屏幕显示课文中的山石图:谁来看着这幅图用自身的话说说这些山石?
指生看图说。
你想怎样来形容这些山石?生答。板书:奇。
(4)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有趣美丽的山石?生说
(5)老师也查找了许多山石的资料,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想看吗?
按顺序点击形状各异的山石画面(有像大蛋糕的、有像大象的、有像青天柱的……共有5种)
谁来看图说说这些山石的样子并给这些山石起个合适的名字,进行说话训练师小结:这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自身真是奇妙无比。
B、过渡:你还喜欢哪局部?为什么?
(1)生答:俺喜欢潮水这局部,因为湖水很清、很静。板书:湖水。
屏幕显示文字:“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
(2)师:这句话该怎么读,你当老师,俺当同学,教教俺,行吗?
同学自已练习。
(3)生读:(师:你是用自身示范读的方法来教俺)
师提示:还可以用具体方法教俺。比如说:哪句话应当快读,哪句应该慢读,哪个词语应当重读等等。
(4)生指导。
(5)同学闭上眼睛,听老师配乐读。
(6)愿意读的同学都站起来配乐读。
(7)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生:“变幻的山峦”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山峦还变幻呢”?点击“变幻的山峦”(在后面显示出一个彩色问号,并闪动两下)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你很会读书,谁能帮帮他?
指生解答。
(8)屏幕显示画面:(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画面显示:湖水清澈见底,岸边座座山峰,倒映在水中,人们乘坐在一艘小船之上,徐徐前行)。再问刚才提问题的同学,你现在明白了吗?让他说说。
指生读这一局部,其他同学欣赏画面。(重复播放刚才的画面)。
谈谈看了画面后的感受。板书:静。
(9)小洁乘着游船,行进在这蓝天碧波之上,发生了一种奇妙的感觉——(生补充)。
屏幕显示句子:“她觉得自已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多么美妙的感受啊!练习感情朗读。师: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啊!自身再完整地读读这段话。体会湖水的清和静。
C、还喜欢哪局部?为什么?
(1)生答:俺喜欢小鱼这局部;因为小鱼很快乐。
屏显画面:(清澈的湖水里,游船徐徐向前,一群群小鱼悠闲的游来游去。忽然一条银白色的小鱼跃出了水面,又迅速地在浪花中消失了)。说说这些小鱼在这清澈的湖水中生活得怎样?
生答,教师板书:小鱼乐
(2)屏幕显示文字:“瞧,清澈的湖水里有许多小鱼在游。一条银白色的小鱼跃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给扮演呢厂指导这名同学读出小鱼的快乐。
(3)四人小组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的快乐。
(4)男女同学各选一名同学竞赛,大家评议。齐读
(5)小结:(指板书)这里的景色静也美,动也美,所以小洁看得——(生补充:入神了)。板书:入神了。
过渡:可是后来,小洁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什么呢?
4、自由读第4自然段后面的局部。
(1)指生读:说,其他同学补充。
(2)老师:是啊,小洁的心里也像这起了皱坟的湖水一样不再平静,她用企盼目光望着湖水。
(3)什么是“企盼”?小结在企盼什么?
生答。其他同学补充”
(4)齐读。突出小洁的不满。
5、默读课文最后一段,想:小洁跨上岸,四处张望什么?
(1)指生读最后一段。
(2)指生回答。
生:她在寻找清洁工。
生:她在寻找那位扔香蕉皮的小孩。
师:假如你是小洁,会对这位小孩说些什么?同桌试着扮演。找一组同学上台扮演。
生:她寻找垃圾箱,想把面包纸扔进垃圾箱。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提示:可联系上文)
生答。及时鼓励。
四、总结全文
l、假如小洁就在你身边,你想怎样夸夸她?
同学夸小洁。
师:是啊,小洁的心灵就像这清澈的湖水一样美丽。
2、俺知道,咱们班有很多智多星,想一想,为了使这清澈的湖水永远清澈,俺们今后应当怎么做?,生答。
对,通过俺们齐心合力,一起努力,潮水将更加清澈,小草将更加葱绿,天空将更加蔚蓝,地球上将生机一片。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发挥你的聪明才智,设计两则维护环境的广告语,并配上插图,比一比,看谁做得好。
水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写田字格里的4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认识新笔画“横折弯钩”
2、正确认读11个生字。
3、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学生在互帮互学中熟记生字。
2、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质疑问难,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表达的情感。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增加学生阅读量,开阔学生视野,积累词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2、培养学生互助友爱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写田字格里的4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认识新笔画“横折弯钩”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读11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了解课文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加上适当的配乐,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边记忆。
2、用自己的语言在小组里讲一讲刚才听到的故事。大家相互补充,比比谁讲得完整又准确。
3、揭题:刚才这个动听的故事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树和喜鹊》。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己读准,并标上记号。
2、反复读课文,重点识记不认识的字。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1)用“我来当小老师”“介绍我的好朋友”等方式让学生互帮互学。
(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普遍认读有困难的生字。
三、自读自悟——质疑问难——小组交流——全班师生交流
1、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在四个人小组中交流,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疑难所在,以便具体指导。
4、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下列语句。
(1)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孤单”是什么意思。树和喜鹊为什么会感到孤单?
(2)你有过这种经历吗?自己一个人,周围没有朋友,也没有家人,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
(3)“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是什么原因使树和喜鹊变得快乐起来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句话。
四、书写生字,巩固生字。
1、书写
(1)学生自己书写。
(2)班内交流书写时发现的应注意的问题。
(3)教师根据情况具体指导
2、通过编故事,复习、巩固生字。
学生随意挑选一些学过的生字、词语,用这些生字、词语编故事。
水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本文描绘了桂林山水如诗如画的美,表现了作者珍惜现在,创造未来的人生理想。
教学目标:
⒈品味文章诗意美。
⒉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
⒊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
⒋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
教学重点:
⒈品味文章诗意美。
⒉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
教学难点:
⒈学习和尝试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⒉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
教学思路:
⒈指导学生诵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章的诗意美。
⒉通过对文章中景色描写的欣赏,提高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及仿写的能力。
课前布置:
⒈查找相关资料(桂林、新疆等地的旅游资源)。
⒉学生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并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快到寒假了,有一位朋友向我推荐了一些旅游景点。我从网上下载了许多相关的图片,看了这些图片后,我有点拿不定主意了,去哪好呢?想请同学们帮我拿个主意,看看到底去哪好。
(出示图片,让学生讨论)
有一位桂林的朋友也给我发来了邮件,说你看看这一篇文章吧。看了这一篇文章后,我决定,放假就直奔桂林。想知道是什么样的文章有如此的魅力,让老师一下子就拿定主意了吗?
(《画山绣水》)
这篇文章的作者可是比较有名的,同学们想了解他吗?(出示杨朔的相关资料,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二、正课:
⒈朗读课文,品味诗意。
杨朔曾这样说过,“我喜欢写散文,常觉得,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又说:“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所以杨朔的散文充满了诗情画意。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说说这篇文章的诗情画意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文章的标题是画山绣水
说明:a桂林山水的自然美如画如绣,妙不可言。
b互文的手法使自然的山水更充满诗情画意。
②文章中有些景及故事也充满了诗情画意。
课文中堪称“画山绣水”的`景有哪些?
桂林山水(第二段)
漓江水色图(第四段)
鱼鹰捕鱼图(第五段)
⒉小组合作进行赏析和仿写。
四人一组有感情地朗读所选文段,说说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写得有声有色,栩栩如生的,再用文字的形式为这段话写几句评语,并仿照例句描写一处景物?
例:写桂林的水时,作者说:“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作者先用一组叠词,突出水的碧绿,然后抓住水绿的特点,把漓江的水比喻成“最醇的青梅名酒”,并在此基础上将比喻伸展开去,不用去尝,只要看一眼也会醉人。
仿写:瞧瞧那满地堆积的棉花,洁白洁白的,白得像冬天覆盖大地的积雪,叫人实在不忍心玷污它。
(学生朗读,赏析并进行仿写,师生共评)
⒊学习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并分析作者引用这些传说的目的。
桂林不仅有如诗如画的景色,还有优美动人的传说,文章讲述了哪些传说?
(父子岩、寡妇桥、望夫石、媳妇娘岩)
你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几个故事吗?
(学生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这几个故事的共同点是什么?
(有些凄惨,体现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除“寡妇桥”写了劳动人民牺牲自我,乐于助人的品质,其余的都是写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的)
作者为什么要在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中插入这样凄惨的故事呢?可从文章中直接找出答案。
(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的苦难,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美好的生活.使文章留下了时代的印记,蒙上了一层政教色彩。同时也给这些景色增添了不少人文色彩。)
⒋拓展思维,丰富积累,学习如何运用间接材料。
你游历过哪些风景名胜区,你的家乡应该也有许多美丽的传说,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与景点有关的优美的传说或诗句呢?
(学生说)
如果需要写一篇介绍家乡风物的文章,你准备如何去使用这些材料呢?
(学生出谋划策)
三、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了解了桂林如诗如画的景色,也倾听了不少优美动人的传说。对桂林,你还了解多少呢?能不能再给老师推荐一些值得一游的景点呢?
(如:大象汲水的“象鼻山”,碧水潆回的“漓江源头”,刘三姐对歌的大榕树,桂海的碑林,千古灵渠,奇峰镇等)
四、总结:
是啊,祖国有着如此神奇而美丽的自然风光,有着如此动人而凄美的传说故事,让我们用双眼去观赏,用耳朵去聆听,用心去感悟,用笔去描绘祖国这
些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吧。
五、作业
借鉴本文的写法,写一篇介绍家乡风物的文章。
六、板书:
画山绣水
杨朔
标题:
景物:
传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补充)
七、教学探讨与反思:
散文是重要的一种文学样式,重在让学生学会在诵读中品味文章的美。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了两个重点:①让学生在诵读中领会作者是怎样把景物描写的如此生动的,并学会这种写法。②让学生学会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并知道如何使间接材料合理而恰当地为自己的作文而服务。
水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学会8个生字并书写,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环境人类生活相关,培养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
3、学习比喻句“……像……”。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字、写字教学。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
2、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中的生字“澈”,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用“澈”组词:清澈……。再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读课题后,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或面对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么?
二、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学生静听,大致了解课文讲了什么?
2、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问一问老师或同学,把字音读准确。
3、从课文中找出要求会认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再读课文。
4、检查生字读音:
⑴ 同桌互相读、听,互相订正。
⑵ 指名认读。
⑶ 用生字卡片进行全面检查。
5、再读课文,边读边用序号标明自然段。
三、指导读好课文
1、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
⑴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⑵ 老师引读,让学生了解内容。
⑶ 指名读、评,全班齐读。
2、读好二、三自然段:
⑴ 自由朗读二自然段,找出描写两岸风景的句子:(边读边勾画出来)
⑵ 名读勾画的句子。
⑶ 桌互读第二自然段。
⑷ 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⑸ 由练读,找出表示小洁心情的句子。
⑹ 名读、评,全班齐读。
⑺ 自由练读二、三自然段。
3、指导读好第四、五自然段:
⑴ 小声读 四、五自然段,边读边想,小洁想干什么?结果怎么做的?
⑵ 指名答,想一想,当时小洁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再请同学演一演。
⑶ 自由练读四、五自然段:
① 分四人小组练读课文。
② 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感情朗读,深入体会
1、朗读文中写景的.段落:
你想不想也做在这条船上,和小洁一起看看这美丽的景色呢?你都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美景读出来?学生各自练读美景部分,指名读,师指导读。
2、通过动作,体会心理:(字读三、四段)
课文中两次写小洁“紧紧攥着面包纸”,从这而体会到什么?应怎样才能表现出小洁生怕面包纸掉进湖里的心情?
你从“看他一眼”和“企盼的眼光”中体会到什么?
加上动作表演读,指名上台表演。
3、自读最后一段。讨论:最后一句“忽然她眼睛一亮,飞快地向前跑去”是什么意思?
五、拓展活动
1、读一读这句公益广告:“我是一株小小草,请你注意你的脚。”
2、试着写一句保护自然的公益广告词。
我是_____,请你_____。
第二课时
一、查复习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用齐读、开火车读、个别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包括要求认识的字)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小组讨论:环境污染对人类有哪些危害?(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一说)
4、全班进行交流。
二、学习比喻句“……像……”
1、读出课后练习中的两个比喻句。
2、想一想,在我们以前的课文中有没有像这样的句子:
回忆:大象的腿像根柱子。
圆圆的荷叶像停机坪。
……
3、照样子指名说比喻句。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
2、分组识记字形,集体交流。
3、指导书写课后生字:
注意:“觉”字下面的“见”不要写成“贝”。
“船”的“舟”变成偏旁时横要变成提。
四、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同桌互相背诵。
2、指名背诵。
五、实践活动
在教室开展“弯弯腰,拾起一片纸”的活动。然后集体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水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发现和感受大自然中小水滴的可爱和小溪清澈透亮、蜿蜒曲折、缓缓流淌的秀美,具有爱水、爱大自 然的美好情感。
2、体验小小的我与集体的密切关系和自尊、自豪的情感,体会“汇涓成海、聚沙成塔”的哲理。
3、从描绘小溪的文学、音乐、等作品感受形象美、旋律优美感。
4、感受歌曲乐句的'变化,能用二声部或三声部的形式唱歌。
教学准备:
1、各种水声音的录音,水滴、小溪、大海的图片资料。
2、歌曲《小小的我》 、散文诗《两条小溪》录音磁带。
3、打击乐器,电子琴。
教学重难点:
难点:学生能在教学情境的启发下畅所欲言,谈出自己对生活中所发现的颗颗小水滴汇成涓涓溪流的感受。
重点:学生能从描绘小溪的文学、音乐、作品中感受到语言美、旋律美、节奏美,能用自爱、自豪的情感唱出《小小的我》 。
教学过程:
1、播放欢快的音乐旋律欢迎学生进入课堂,师生问好后先播放事先准本好的音乐片段,体验水声,引发兴趣,表达感受,由此引入新课。
(1)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仔细听辨各种水声(水滴滴落、小溪流淌、大河奔流、海浪涛涛),由此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2)学生交流各种水声给自己留下的感受,教师从中加以引导,并由教师用键盘乐器、打击乐器敲击模拟不同的流水声,也让部分学生参与敲击模拟。
2、欣赏有关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及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讨论交流招贴画、广告“如果你不珍惜水,那 么最后一滴水就是你的眼泪”的含义,表达爱护水资源的情感。
3、教师播放《小小的我》的音乐录像先让学生欣赏,并说说听后的感受(音乐风格,音乐的情感等等)
4、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歌曲旋律较为难唱的节奏和旋律,重点讲解。
5、学生在掌握歌曲旋律的正确演唱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演绎歌曲!如小组唱,轮唱等等。
6、教师可以简单的教会学生一些身体律动,让学生在边唱边跳的欢快气氛中感受歌曲。
7、先由教师十分散文诗朗诵《两条小溪》并播放录音磁带。再由学生朗诵感受。
结束课堂:
让学生课后复习歌曲,并唱给爸爸妈妈听,讲讲今天的音乐可学习到怎么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加入爱水行列。
水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古代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的主要思想及其文学风格。
2、在理解文句的基础上,能概括出庄子“拿神龟打比方”的寓意。说明: 《庄子》是体现道家思想的源头之一。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庄子》是与重视现实主义的儒家思想相对立的最有代表性的先秦散文。他在其“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基础上,界定设想的人生最高理想境界是清静无为与逍遥自由。庄子思想的文学特征,不是通过逻辑论证来阐明,而是蕴含在寓言中,随其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展示。正如司马迁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所称“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本文就选自《庄子》外篇《秋水》中的一则寓言故事,通过拿神龟打比方很好地体现了他的上述思想。作为节选语段,教师在教学前有必要对庄子及其思想和作品作整体上的把握和理解,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地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庄子的主要思想、文学风格及庄子“拿神龟打比方”的寓意。另外,通过本课的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走进经典、阅读经典的兴趣,也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精髓,培育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疏通字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庄子“拿神龟打比方”的寓意,了解庄子的主要思想。
2、难点:了解庄子主要通过寓言故事表现其思想的写作手法。说明:“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这是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而这篇文章故事性强,适合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学的重点设计为在疏通字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庄子拿神龟打比方”的寓意,从而了解庄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庄子的思想并不是通过逻辑论证来阐明,而是蕴含在寓言中,所以困难的环节是探讨庄子表达其思想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布置学生预习任务:(1)查找有关庄子的资料。(2)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熟读课文。
2、导入新课: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期,四大学派——儒、墨、法三派的思想和代表人物。那么还有一大著名学派称为什么呢?代表人物又是谁呢?主要思想呢?
3、观看百家讲坛——于丹说庄子之一的视频,那么《庄子钓于濮水》又是怎样反映这一思想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吧。 在课前查找资料的基础上自由发言。观看视频并补充、整合自己的课前预习。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道法自然(简而言之就是要遵循客观的自然规律)、清静无为(过着逍遥自在的隐居生活,在仕途上无所作为)。
4、全班交流,进一步深入体会庄子的艺术风格。
(1)内容上:在这个故事里,鹓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鹓,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写法上: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也是用讲故事打比方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2)《庄子》从不干巴巴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说理,把哲理和诗情艺术地交融在一起。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增加了课文的容量,又能让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庄子的思想和文学风格。灵活运用创新思维议题:楚王此时派使者来请庄子去做官。设置场景:(楚王派):如果你是楚王派来的大夫,你将怎样规劝庄子做官? (庄子派):如果你是庄子,你将怎样反驳他们呢?要求:可以结合整个单元的知识,也可以引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如儒家观点等规劝庄子去做官;运用本节课学习的庄子的思想主张,也可以结合当时背景或现实生活等进行反驳。都要做到有理有据,说服力强。论据参考:(楚王派)孔子认为“学而优则仕。”孔孟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创立私学、教授弟子;周游列国、推行仁义……这一切都表明他们一生竭尽己力而服务于社会、求用于社会。而庄子只是一种傲世和批判逃避的态度。(庄子派):庄子追求的人生最高理想境界是清静无为与逍遥自由,所崇尚的是没有人统治人的无为而治的社会,不为世俗社会“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观念所困扰,使人们从现实压迫和各种物欲的束缚中,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场景设置然后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加明确庄子的思想主张,同时对所学过的知识也进行了有效地整合。
【思路点拨】这是一篇寓言故事,也可以老师先讲此故事,让学生猜庄子到底去做官了吗?以此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研究文本的兴趣。然后研读文本,探究庄子不去做官的原因,并结合时代背景,老师的适当补充,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庄子思想和文学成就。另外,百家讲坛——于丹读《庄子》心得影响比较大,可以让学生提前观看此节目或阅读这本书,以便学生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庄子哲学思想,为学习课文、理解寓意打下坚实的基础;尤其是于丹老师对庄子思想的现实意义认识深刻,观点独到精辟,实用性强,对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庄子思想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大有帮助。
【练习举隅】
1、通过预习、学习课文,你如何评价庄子及其思想主张?
2、阅读《庄子》并写下自己的阅读心得,然后全班讨论交流。3、向你的家人或朋友推荐《庄子》这本书,如何有理有据有感染力地说服别人接受你的建议?
水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过程与方法:
1、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2、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2、初次感受、体现物质状态的变化。
【教学重点】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教学难点】水为什么会结成冰
【教学准备】小组: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1只、冰块1
杯、试管1支、8毫升纯净水(或自来水)、水温计1支。
【教学过程】
一、冰的观察
1、师:同学们一定见过冰吧,能说一说冰是什么样子的吗?
2、师:每个小组桌上放着冰,这是老师昨天把水在冰箱的冷冻槽中,今天取出来的一些冰,今天我们就来观察一下冰是怎么样的和水为什么结成冰了。
板书:水结冰了
3、师: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的观察冰,及时把冰的特点记录在P48的维恩图中,同时要注意手小心被冰冻坏。
4、学生观察后汇报交流。(预设:冰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比较硬、很光滑、温度低、易融化、冰块会浮在水上面、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等。)
5、水是我们上学期所探究过的,它的特点肯定还记得,我们把水和冰做一个比较,及时把结果记录在维恩图中。
6、学生比较后汇报。(预设:水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会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等;水和冰的共同点:都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
7、师: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维恩图,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都展现在这里,水是液体,那么冰呢?
(学生发表意见,并请他们阐述原因。)
通过争论得出结论:(1)冰是固体,因为冰具有固体的特点。
(2)水结成冰以后,形态发生了改变,从液体变成固体。
二、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1、师:我们知道了把冰放在冰箱冷冻槽内里水会结冰,但水到底是在什么温度的时候会结冰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2、指导学生阅读书P49,然后请学生讲讲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做?
(预设:(1)在细而短的试管里加入大约8毫升左右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2)拿一只塑料杯(在外面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试管里的'水温的变化。(3)在碎冰里加入很多食盐(加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4)如果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3、师:清楚怎么做了吗?请组长来领器材,同时主意轻声交流,仔细观察。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4、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师:现在你能回答水在什么温度时会结冰了吗?是什么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预设:水在0℃时会结冰。温度的变化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5、师:能解释冰箱里的水为什么会结冰了吗?
(预设:冰箱中的低温使水向周围放热,温度降低,降到0℃时,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结成了固态的冰。)
三、拓展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水(液态) 冰(固态)
2、师:现在知道为什么冬天有时候河里会结冰了吗?回家也自己去做一块冰。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水教案】相关文章:
水教案07-30
关于水的教案11-03
《认识水》教案10-19
有用的水教案01-07
关于水教案08-10
有趣的水宝宝教案11-07
【精选】水教案3篇10-21
运水大班教案12-15
大班宝贵的水教案09-03
《水》主题活动教案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