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

时间:2022-06-20 20:49:1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

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发现、提出函数的实例,并能分清实例中的常量和变量、自变量与函数。

  2、理解函数的定义,能应用方程思想列出实例中的等量关系。

  3、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函数的定义与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难点:函数的定义与自变量的定义域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由下列问题导入新课

  问题l、右图(一)是某日的气温的变化图

  看图回答:

  1.这天的6时、10时和14时的气温分别是多少?任意给出这天中的某一时刻,你能否说出这一时刻的气温是多少吗?

  2.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多少?最低气温是多少?

  3.这一天中,什么时段的气温在逐渐升高?什么时段的气温在逐渐降低?

  总结: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时间t(时)的变化,相应的气温T(℃)也随之变化。

  问题2一辆汽车以3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行驶的路程为s千米,行驶的时间为t小时,那么,s与t具有什么关系呢?

  问题3设圆柱的底面直径与高h相等,求圆柱体积V的底面半径R的关系.

  问题4收音机上的刻度盘的波长和频率分别是用(m)和千赫兹(kHz)为单位标刻的.下面是一些对应的数:

  波长l(m)

  300

  500

  600

  1000

  1500

  频率f(kHz)

  1000

  600

  500

  300

  200

  同学们是否会从表格中找出波长l与频率f的关系呢?

  二、自主学习

  1.常量和变量

  在上述两个问题中有几个量?分别指出两个问题中的各个量?

  第1个问题中,有两个变量,一个是时间,另一个是温度,温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第2个问题中有路程s,时间t和速度v,这三个量中s和t可以取不同的数值是变量,而速度30千米/时,是保持不变的量是常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第3个问题中的体积V和R是变量,而π是常量,体积随着底面半径的变化而变化.

  第4个问题中的l与频率f是变量.而它们的积等于300000,是常量.

  常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的量,称为常量.

  变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

  2.函数的.概念

  上面的各个问题中,都出现了两个变量,它们相互依赖,密切相关,例如:

  在上述的第1个问题中,一天内任意选择一个时刻,都有惟一的温度与之对应,t是自变量,T因变量(T是t的函数).

  在上述的2个问题中,s=30t,给出变量t的一个值,就可以得到变量s惟一值与之对应,t是自变量,s因变量(s是t的函数)。

  在上述的第3个问题中,V=2πR2,给出变量R的一个值,就可以得到变量V惟一值与之对应,R是变量,V因变量(V是R的函数).

  在上述的第4个问题中,lf=300000,即l=,给出一个f的值,就可以得到变量l惟一值与之对应,f是自变量,l因变量(l是f的函数)。函数的概念:如果在

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2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内容】变量与函数的概念

  【内容解析】

  “14.1变量与函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一单元,本设计是第1课时,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常量、变量与函数等概念,其中函数的概念是本节核心内容.函数概念的核心是两个变量间的特殊对应关系:(1)由哪一个变量确定另一个变量;(2)唯一对应关系.如果直接研究某个量y有一定困难,我们可以去研究另一个与之有关的量x,从而达到研究的目的.这也是一种化繁为简的转化思想.

  本节课是函数入门课,首先必须准确认识变量与常量的特征,初步感受到现实世界各种变量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同时感受到研究主要从化繁就简入手,在初中阶段主要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特殊对应关系.本设计把重点放在认识“两个变量间的特殊对应关系:由哪一个变量确定另一变量;唯一确定的含义.” 而函数图象较为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因此把函数图象中的部分内容提前到本课时学习.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目标】理解常量、变量与函数的概念.

  【目标解析】

  (1)借助简单实例,学生初步感知用常量与变量来刻画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能指出具体问题中的常量、变量.初步理解存在一类变量可以用函数方式来刻画,能举出涉及两个变量的实例,并指出由哪一个变量确定另一个变量,这两个变量是否具有函数关系.初步理解对应的思想,体会函数概念的核心是两个变量之间的特殊对应关系,能判断两个变量间是否具有函数关系.

  (2)借助简单实例,引领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从生活实例抽象出数学知识的方法,感知现实世界中变量之间联系的复杂性,数学研究从最简单的情形入手,化繁为简.

  (3)从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实例引入课题,引领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发现、创造”数学知识的乐趣.学生初步感知实际生活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感知数学是有用、有趣的学科.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变量与函数的概念把学生由常量数学的学习引入变量数学学习中.学生知道代数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数,方程中的未知数求出来后也是一个“已知数”,从“静态”的角度理解字母所表示的数,另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到函数图象、两个变量的关系等朴素的函数关系的生活实例.但是学生初次接触函数的概念,难以理解定义中“唯一确定”的准确含义.

  【教学重点】借助简单实例,从两个变量间的特殊对应关系抽象出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怎样理解“唯一对应”.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言:

  1.《名侦探柯南》中有这样一个情景:柯南根据案发现场的脚印,锁定疑犯的身高.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2.我们班中同学A与职业相扑运动员,谁的饭量大?你能说明理由吗?

  问题1中都涉及两个量的关系,脚印确定,对应的身高有多个取值;问题2涉及多个量的关系.这一节课我们研究两个量的关系,研究怎样由一个量来确定另一个量.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开门见山,在极短的时间(一两分钟)内指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现实世界中各种量之间的联系纷繁复杂,应向学生说明我们数学的研究方法是化繁就简,本节课只关注一类简单的问题.

  (二)概念的引入

  1.票房收入问题: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

  (1)若一场售出150张电影票,则该场的票房收入是 元;若售出205张、310张呢?

  (2)若一场售出x张电影票,则该场的票房收入y元,则y= .

  思考:

  (1)票房收入随售出的电影票变化而变化,即y随的变化而变化;

  (2)当售出票数x取定一个确定的值时,对应的票房收入y的取值是否唯一确定?

  2.成绩问题:如图是某班同学一次数学测试中的成绩登记表:这一次数学测试中,13号的成绩为______;15号的成绩为______;16号的成绩为______;23号的'成绩为______.

  思考:

  (1)测试成绩随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

  (2)任意确定一个学号x,对应的成绩f的取值是否唯一确定?

  3.气温问题:图一是抚顺春季某一天的气温T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看图回答:

  (1)这天的8时的气温是 ℃,14时的气温是 ℃,最高气温是 ℃,最低气温是 ℃;

  (3)这一天中,在4时~12时,气温( ),在16时~24时,气温( ).

  A.持续升高 B.持续降低 C.持续不变

  思考:

  (1)天气温度随的变化而变化,即T随的变化而变化;

  (2)当时间t取定一个确定的值时,对应的温度T的取值是否唯一确定?

  【设计意图】这三个问题中都含有变量之间的单值对应关系,通过研究这些问题引出常量、变量、函数等概念,通过这种从实际问题出发开始讨论的方式,使学生体验从具体到抽象地认识过程.问题的形式有填空、列表、求值、写解析式、读图等,隐含着在函数关系中表示两个变量的对应关系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

  (三)概念的界定

  思考:上述三个问题中,分别涉及哪些量的关系?通过哪一个量可以确定另一个量?

  在上面的三个问题中,其中一个量的变化引起另一个量的变化(按照某种规律变化),变化的量叫做变量;有些量的值始终不变(例如电影票的单价10元……).并且当其中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就随之确定,且它的对应值只有一个.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

  师生对上述三个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它们的共性,归纳出函数的概念.

  【设计意图】(1)如何把具体的实例进行抽象,形式化为数学知识是本课的关键.这里提出的问题“上述三个问题中,分别涉及哪些量的关系?通过哪一个量可以确定另一个量?”是一个关键的“脚手架”,借助“脚手架”,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认识为什么要引进变量、常量、函数的概念,逐步了解如何给数学概念下定义.(2)此处板书是“脚手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两个量的对应关系”.

  问题回顾:指出前面三个问题中涉及到的量,并指出其中的变量、常量、自变量与函数.

  【设计意图】巩固常量、变量、自变量、函数的概念.

  例1 一个三角形的底边为5,这一边上的高h可以任意伸缩.

  (1)高h的变化会引起三角形中哪些量发生变化?这些变量是高h的函数吗?

  (2)试求面积s随h变化的关系式,并指出其中的常量、变量与自变量。

  例2如果用r表示圆的半径,半径r的变化会引起圆中哪些量发生变化?这些变量是半径r的函数吗?

  【设计意图】例1、例2的引入用几何画板做动态演示.此两例引导学生体会几何问题中两个变量在动态变化过程中的依存关系.

  例3 问题1中,售出票数是票房的函数吗?问题2中,学号x是成绩f的函数吗?

  【设计意图】(1)引导学生从逆向思维的角度进行思考,更全面地理解函数的概念.(2)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习惯.(3)让学生对这三个问题留下更深刻的印象,特别是“成绩问题,”它将在函数这一章书的教学中反复被引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函数的概念.

  (四)概念巩固

  1.购买一些签字笔,单价3元,总价为y元,签字笔为x支,根据题意填表:

  (1)y随x变化的关系式y = , 是自变量, 是 的函数;

  (2)当购买8支签字笔时,总价为 元.

  2.周末,小李8时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到野外郊游,16时回到家里.他离开家后的距离s(千米)与时间t(时)的关系如图所示.

  (1)当t=12时,s=________;当t=14时,s=________;

  (2)小李从______时开始第一次休息,休息时间为____小时,此时离家______千米.

  (3)距离s是时间t的函数吗?时间t是距离s的函数吗?

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①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经历从图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理解函数图象的意义。会对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用两变量之间关系的图象进行描述表达,初步认识函数与图象的对应关系。

  ②学会观察图象、识别图象及理解图象所表示的含义。了解图象的意义及其与实际轨道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③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探索精神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图象,再根据图象来研究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三角尺、CAI课件。

  教学设计

  提出问题

  下图是自动测温仪记录的图象,它反映了北京春季某天气温T如何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你从下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注:挖掘和利用现实生活中与函数图象有关的背景,让学生在观察背景中认识、理解函数的图象。

  “做一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的是进一步理解函数图象的意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解决问题

  下面的图象反映的过程是:小明从家里出发去菜地浇水,又去玉米地锄草,然后回家。其中x表示时间,y表示小明离他家的距离。

  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菜地离小明家多远?小明走到菜地用了多少时间?

  2、小明给菜地浇水用了多少时间?

  3、菜地离玉米地多远?小明从菜地走到玉米地用了多少时间?

  4、小明给玉米地锄草用了多少时间?

  5、玉米地离小明家多远?小明从玉米地走回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注:以课本例题中的实际生活问题为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师生共同参与合作,完成几个问题的探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成为问题解决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新课程教学理念。

  总结归纳

  围绕下面两点,以师生共同交流的方式进行归纳:

  (1)函数图象会使函数关系更为清晰,怎样画出函数的图象呢?

  (2)如何根据函数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来研究实际问题?

  注:进一步加深对函教图象的理解。

  布置作业

  1、必做题:教科书P、109 习题11、1第5题。

【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函数的概念教学反思04-12

对数函数教学反思04-06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20

《函数的奇偶性》说课稿12-23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04-27

《练习》教学设计05-10

《绝句》教学设计05-11

《秋思》教学设计05-13

《心声》教学设计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