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教学设计方案四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教学思路:
《位置》是学生在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两个数(从两个维度)来描述一个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初步渗透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思想,它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用两个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非常简明,从另一个角度感受数学的作用,同时通过多种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师生谈话,激趣导入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的。因此,本课一开始抓住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让学生先做自我介绍,再比一比谁能把自己介绍得更清楚,让大家不但知道你叫什么名字,还能知道你坐在哪里的现实活动中,初步感受位置,激发学习兴趣。
2、联系实际,学习新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物体的位置,已有较多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在明确我们习惯上怎样来分小组的方法后,先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坐在第几组的第几个位置,再找一找自己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最后再开展“猜一猜,我的好朋友是谁”的游戏,这样的设计调动了全班的参与意识,变一问一答式教学为全员参与的玩中学,乐中知,同时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此后,通过填写座位卡并与前后左右的同学的座位卡进行比较。进一步明确:从两个方面(维度)描述出一个物体的位置非常简明,此环节层层相扣,逐步渗透,深化了知识的内涵,以螺旋上升的方式解决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3、创设活动情境,感受位置
荷兰数学家和教育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这样一句话:“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先利用课件让学生发现电影院座位的排列规律,然后创设实际活动情境,把教室模拟成电影院,放手让学生自己进场找座位,通过实践使学生真正掌握了本领,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遵守公共秩序,做文明小公民的思想教育。
4、练习应用
通过小组讲座如何合理的给小动物分房子,小组合作帮助小蚂蚁设计寻找食物的路线等开放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学生体验到了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现了新课标“玩中学,做中学”的新理念,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激趣导入
小朋友,今天和你们一起上课的除了刘老师,还有许多领导和老师,他们很想认识咱班的小朋友,你们愿意把自己介绍给大家吗?怎样介绍能让大家不但知道你叫什么名字,还能知道你坐在哪里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示并板书课题)
(二)联系实际学习新知
1、联系班组实际分组情况,明确习惯上的分组方法。
2、生生交流,说一说自己坐在第几组的第几个位置,前后、左右的小朋友坐在第几组的第几个位置。
3、游戏:猜一猜“我的好朋友是谁?”请学生描述自己的好朋友所在的位置,其他小朋友根据描述的位置猜测出他的好朋友是谁。
4、填写、比较座位卡。学生在座位卡上填写好自己的位置后,与前后、左右的小朋友的座位卡进行比较、探讨,并从中发现规律:自己与前后的小朋友在同一组,与左右的小朋友在同一个(同一排),进一步明确:用两个数,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非常简明。
(三)创设情间,感受位置
1、课件出示电影院座位的排列情况。小组讨论并汇报:你发现电影院的座位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2、把教室模拟成电影院,让学生在进场找座位的情境中真正掌握找位置的本领。
3、反馈:通过验票检查学生是否在电影院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四)练习应用
1、给小动物分房间。(课件出示动物园一角)
小组讨论:把什么位置的房间分给大象比较合适?并说明这样分的理由?(学生各抒己见,只要理由充分就应给予给定。)
2、小组合作设计出帮助小蚂蚁寻找食物的路线。
这是一个开放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设计的路线可以有多种,只要各小级能根据小蚂蚁及食物的位置,设计出合理的路线就应给予肯定。最后各小组展示设计方案,评选出能让小蚂蚁很快吃到食物的最佳路线,并说明理由。
(五)全课总结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进行的这些活动都和什么有关系?(位置)而且我们还能够应用有关位置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说明数学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的用处很大,你们有决心学好它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
三、教学评析
1、联系学生实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首先,通过师生谈话,联系学生实际做自我介绍的方式,自然引出课题。其次,联系班级实际,告诉大家自己所在的位置或好朋友所在的位置,进一步感受位置,并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确:要确定自己的位置,既要说出自己在第几组,又要说出自己在第几个。
2、精心设计活动,使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感受位置。
首先介绍自己和好朋友的位置,然后创设电影院的情境,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为解决到电影院“找座位的方法”这一难点,先利用课件让学生发现电影院座位的排列规律,然后把教室模拟成电影院,放手让学生自己进场找座位,通过实践使学生真正掌握本领。最后,通过课件演示给小动物分房子,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3、采取适当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在数学学习过程当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理念之一。本节课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多次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研究探讨,尤其是在动物分房时大象到底要分到哪间房,初步体会研究性学习形式。
建议:
1、电影院座位排列规律是一个难点,能否多结合本节课内容,让学生感悟到其规律。
2、能否结合本节课内容把位置的相对性渗透给学生。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具准备:
教法、学法:
幻灯、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导入
1、 同学们,你们听过“泼水节”吗?
2、 简介泼水解
3、 傣族人民载歌载舞,欢庆这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
1、 自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
2、 出示
泼水节 木桶 互相 湿淋淋
吉祥 幸福 不肯离去 凤凰花
西双版纳 赛龙舟
A自由读
B这课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C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D去拼音读
E教学生字字形
F把书翻到生字表,按笔顺描红
3、 全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4、 开火车读,师生评议
5、 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6、 讨论交流
A西双版纳:傣族主要聚居之一,在云南省南部。
B傣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 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傣族人民过节时的欢乐心情。
教具准备:
幻灯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导入
春意盎然,草长莺飞,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遍翡翠般绿的西双版纳时,
傣族人民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泼水节时那热闹欢快的场面吧!
二、指名3人分小节读课文,评议。
三、学文
(一)、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理解“一年一度”。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3、小朋友知道了,泼水节就是傣族人民的新年,也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这个让大家期盼已久的节日到来的时候,傣族人民会是怎样的心情?
4、指导读出高兴激动的语气。
(二)、第二小节
1、这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人们是怎样欢度的?自由读第二小节,说说泼水节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2、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觉泼水节很热闹,很欢乐的?
3、指导朗读。
4、你想亲眼看看泼水节时那热闹的场面吗?观看图片:欢乐的泼水节
5、带入情境:如果这一天,你和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一起来到了大街上,参加泼水节,你会怎样泼水呢?
6、质疑:为什么大家浑身湿淋淋的,脸上却笑开了花呢?
7、小结。小朋友说得真好。是呀,这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呀,大家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水者还是被泼者,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淋淋的,但大家的`心里都是那样高兴,脸上也都笑开了花。大街上,欢乐的人们互相泼洒,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
形成了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8、齐读第二小节。
(三)、第三小节
1、引读
2、欢乐的泼水节这天,人们还举行了很多其他活动呢!你能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读一读吗?
3、出示。读一读。
4、练习:大家唱着( 的)歌,跳着( 的)舞,赛起了( 的)龙舟,放起了( 的)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5、指导朗读。
6、泼水节这天,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尽情地泼,尽情地浇,尽情地唱,尽情地跳,他们互相庆贺,互相祝福,是多么快乐啊!学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大声地说出来吗?
四、指导背诵。
五、作业:
1、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56支花,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俗和最盛大的节日。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和几个小朋友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对此进行研究。
2、我国最盛大的节日是什么节?请你说一说或画一画节日时的情景。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自由读课文,思考
课文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语句读通顺。
2、检查自读效果。
3、交流。你们读懂了什么?谁能把这个故事说一说?(整体感知)
三、练读、议读、质疑
1、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欣赏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提要求:(1)把语句读流利;(2)读你自选的这部分,你想到了什么?
2、议读与质疑。其他同学对于别人的朗读和发言,给与评价,提出不同的见解。如有疑问也可提出。一点要通过读书、思考、议论去认识。
(1)如选读“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这段课文时,要把你对高大、挺拔的橡树的兴趣、爱惜之情读出来,要拿高大的橡树引起筑路工人的.关注和爱惜的心理读出来。
议读时要对筑路工人自觉保护橡树的心理有所感悟,意识到“砍树容易栽树难”的道理。
(2)“如选读工程师与工人沉默”的部分——第4-6自然段时,要从工程师和工人的神态、动作、言语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工程师要执行自己设计的工程计划,工人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他们在保护橡树上获得了一致。
(3)如选读最后几段课文时,要对公路上弯曲城马蹄形有所认识、有所感悟。重点是读好人们的赞叹,体会保留橡树在人们心中的广泛影响。同时放开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认识——由课文引向学生生活,由他律诱发自律。
四、练习地方实例,说说你读后的感想。
可启发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寻找有关的实例或资料来说说感想。
教后小结: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类课文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交流合作,读懂课文。学习本课,按照练读——选读——质疑——议读等方式,促使学生生生互动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使学生受到了环保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设计说明】
课外阅读是拓展阅读教学的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我们存在一个思维误区,认为课外阅读的时间只能在课外,课堂上对这一问题连有效的指导都没有,使得学生的课外阅读往往处于自发、盲目的状态,学习效率低下。这种情况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能否利用课堂上的时间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如果可行,又该如何去上阅读指导课?在这方面,我进行了一些思考,也进行了一些尝试。
我首先选择了《水浒传》这部长篇小说,因为多数高年级学生对这部作品是比较感兴趣的,语文教材也选择了其中一个片段:《景阳冈》,这样由课内拓展到课外显得更自然。我先安排学生在课下自读这部作品,然后准备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讨论关于阅读《水浒传》的感受,了解其阅读的收获,检测其思考的深度。
《水浒传》作为一部经典的长篇小说,人物众多,情节曲折而又繁杂,对其主题思想的评价更是众说纷纭,对于学生来说,要想真正读懂这部经典名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学生读《水浒传》,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只去关注紧张的情节和感兴趣的人物,而忽视对其文学性和思想性的探究,使得自己的阅读只停留在作品的表面,而没有深入分析,没有读懂作品的精髓。
因此,组织学生讨论关于阅读《水浒传》的感受,要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努力,通过较为合理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深入思考,读出自己独到的感受,读出精彩,读出收获。
【教学目标】
1. 学习从自己的角度理解和分析小说中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思考和发现。
2. 尝试创造性阅读,读出自己独到的感受,学习合作探究,敢于表达不同的见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画像激趣。
用多媒体显示戴敦邦所画的水浒人物,重点展示宋江、武松、鲁智深、林冲、李逵等主要人物,同时说明:戴敦邦是当代著名的人物画家,他所画的水浒人物,造型生动而又略有夸张,表现了水浒好汉的个性和英雄气,在电视剧《水浒传》(央视版)片尾出现的水浒人物画像,就是他的作品。老师对《水浒传》大概介绍,然后,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之后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显示):
问题一:读了《水浒传》之后,你的头脑中会出现一些主要人物的形象,看一看画家笔下的水浒人物,同自己想象的人物形象是否一致?
问题二:同自己的想象相比,你认为画家所画的人物有哪些好的地方或者不好的地方?
问题三:大家都看过电视剧《水浒传》,你认为剧中的人物造型好不好?举例说明。
这些问题应该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的兴趣,要敢于拿出时间让学生讨论和交流。对于学生的表达,凡是言之成理的看法,教师都应予以鼓励。
二、表达思考与发现。
要求:用“假如我是_____(宋江、武松、鲁智深、李逵……)”这样的句式说一段话,要结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结合人物的特点,展开想象,说出人物另外的结局。
创意说明:一千个读者,便会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读经典最忌人云亦云,要读出自己的独到发现。读《水浒传》之后,很多人都会对主要人物的结局不甚满意,用上述方式,可以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也利于其表达自己的思考和发现。
活动过程
1.每组确定组长和记录人,每个成员自己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同学之间互相评价。
2.每一小组推选一人向全班同学展示。
3.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做好笔记,然后师生共同评价,选出优秀者。
三、用比较法分析人物。
创意说明:在学习小说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小说的异同,加深对小说的理解,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通过比较,能引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有利于在阅读中开发思路,能对不同的文章进行审察、分析、综合,透过现象挖出本质,从而提高阅读水平,达到提高语文素质的目的
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多媒体显示):
A. 武松、鲁智深、李逵的性格都有粗鲁豪爽的一面,但又有哪些不同?
B. 在《水浒传》中,吴用是智慧的化身,其足智多谋堪比诸葛亮,但是,与诸葛亮相比,他又有哪些不同?
2.小组内围绕问题畅所欲言,通过集体探究达成共识。
3.各小组在班内展示合作探究成果。
四、学习创造性阅读。
创意说明:所谓创造性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适度启发引导下,积极主动地阅读材料,通过质疑、解疑,通过多角度思考,能提出某些新见解或论述某种新观点,独特地感受文本,提高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小说,对人物形象、主题与环境的理解,不仅要有自己的观点,而且还要打破思维定势,改变单一的思维方式,学会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各个层次去看问题,发现有价值的创新成果。我们要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见解,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学会于无疑处生疑,走出一条与前人不同的路来。
活动设计:在当前的《水浒传》研究中,对于作品主题思想的判断,对于主要人物的`评价,是存在很多争议的,我准备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进行尝试性的探究(多媒体显示):
问题一:在《水浒传》中,宋江是争议最大的人物,你认为宋江是英雄还是奸雄?请结合其主要事迹进行说明。
问题二:联系你所学习的历史知识,结合梁山泊聚义的过程和结局,你认为梁山泊聚义是真正的农民起义吗?
问题三:《水浒传》里有一些英雄滥杀无辜的描写,如武松“血溅鸳鸯楼”之后滥杀张督监家人,李逵劫法场之后滥杀围观的百姓,对此该如何评价?
问题四:在《水浒传》里,晁盖与宋江的关系是很微妙的,想一想:为什么晁盖死时不直接把山寨之主传与宋江?
对于上述问题,学生不一定全部回答,可选择其中一两个来回答。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自己的阅读重点,提出其他问题。
五、小结。
小说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学会阅读和欣赏更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学问。对我们来说,采用上述方式思考问题,可能会有些难度,但关键在于尝试,关键在于创新,做到了这一点,就会读出自己的精彩,就会别有一番收获。
6、布置作业(多媒体显示)。
1、如果没有读过《水浒传》平时要读且平时要多读四大名著。
2.你对课堂上哪一个问题最感兴趣?认真思考这一问题,把你的思考写进日记里。
3.用一周的时间,查找资料,进一步修改,看能不能针对这一问题写一篇作文。
【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尝试提出个性化见解,在课外阅读中能够有自己的收获。从教学实践来看,基本达到了这一目的。但是,《水浒传》这一古典名著博大精深,短短一节课的时间实在太有限了,深入探究作品的精髓也是很难完成的。同时,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思考问题的方向和方法自然有很大的不同,故引导学生抓住主要问题进行思考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也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探究讨论停留在表层,一些学生纠缠于某些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使得课堂教学难以驾驭,这些问题也是存在的。所有这些,都非常值得总结,也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改进和提高。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07-29
教学设计方案10-31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1-02
教学设计方案(热)08-26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0-18
(精)教学设计方案09-19
美术教学设计方案10-14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0-04
【通用】教学设计方案11-27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5篇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