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科书p68、69和练一练,P72第1-3题。
学情分析:
1、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尝试过用画图、列表的策略整理条件;解决过用列举、转化等策略的实际问题,并在五年级时能够用形如ax±bx=c的方程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2、学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于倍数关系的问题容易掌握。据资料,有人做过前测,在没任何指导和提示的情况下,约有63%检测对象能做对例1的答案。但学生不太关注假设策略的提炼和升华。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通过假设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感悟假设的策略,并能运用策略解决一些特定的实际问题。
2、学生在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观察、比较、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如何用假设的策略使原来复杂的问题转化成较为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两种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正确把握假设后新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热身
1、媒体出示下面的热身问题,让学生口头列式解答。
把720毫升果汁,倒入9个同样大的杯子里,正好可以倒满,平均每个杯子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2、提问:为什么可以用720÷9来计算?
3、隆重推出例1,并齐读。
4、谈话:例1与热身题相比,这道题主要难在哪里?(上道题倒入一种杯子,这道题倒入两种杯子里,题中有两个未知量。板书“一种未知量两种未知量”)
5、揭示课题:这道题怎么解答?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实际问题以及解决这样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并略作解释)
二、探索策略
1、教学例1
(1)梳理数量关系(基本策略)
谈话:刚才阅读了题目,想必知道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根据题意想一想,你能找到哪些数量关系?
学生思考梳理后,汇报并板书:
6个小杯的容量+1个大杯的容量=720毫升
大杯的容量×1/3=小杯的容量
小杯的容量×3=大杯的容量
(2)挑名思考方向
谈话:我们知道,在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要想办法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你有办法使这个问题变得简单吗?老师在此明确地告诉大家:可以采用假设的策略,把两种未知量假设成一种未知量,把大杯、小杯假设成同样的一种杯子。
假设
相机完成板书“一种未知量两种未知量”
(3)布置:请大家先联系刚才找到的数量关系式想一想,再在作业纸上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并对需要帮助的学生作个别指导。
个人独立完成后,同位分享一下,相互质疑,说说思路。
(4)全班展示汇报分享(老师巡视时选择几种代表性的解答方法,请学生拿自己的作业纸上讲台展示汇报)。
预设思路一,假设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
提问,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结果会怎样?1个大杯要换成几个小杯?把大杯换成小杯后,一共需要多少个小杯?(第一个汇报的同学要口头检验一下)
预设思路二,假设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
提问,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结果会怎样?6个小杯要换成几个大杯?把小杯换成大杯后,一共需要多少个大杯?
预设思路三,列方程解。
提问,设小杯的容量是x毫升,1大杯的容量可以怎样表示?可以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5)师精心板书一种方程解答,作为范本,强调方程解答的格式和注意事项。
解:设小杯容量x毫升,则大杯容量3x毫升。
6X+3x=720
9x=720
x=720÷9
x=803x=3×80=240(口头检验)
答:小杯容量80毫升,大杯容量240毫升。
假设
(6)小结,相机完成板书“一种未知量两种未知量”
调整
三、反思过程,提炼策略
思考:
●解答例1的开始,我们遇到怎样的困难?
●你是怎样解决这一困难的?
●解决问题时运用了什么策略?
●说说你对假设这一策略的认识和体验?
即:假设法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假设是要注意什么?假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谈话:假设是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运用假设的策略,可以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
四、比较回顾,丰富策略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如果学生想不出,师提示)如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把除数当成整十数试商,276÷43,把43假设成40试商;把接近整百或整十数,估算出大致的结果,298×41可以看做300×40进行估算;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把大数假设成小数相等,或者把小数假设成河大数相等,利用和与差的关系求出两个数……
五、应用巩固,内化策略
1、完成练一练
根据例1的结构特点,换成桌、椅子的价钱素材编题。
出示“练一练”:
1张桌子和4把椅子的总价是2700元,椅子的单价是桌子的1/5。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让学生说一说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提问,要求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可以怎样进行假设?
让学生按讨论的思路完成解答,教师巡视。
规定学生统一用方程解答,写在书上。核对,师巡视抽改。
六、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一第一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再指名说说填空时的思考过程和结果。
2、做练习十一第二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这题与前面例1的不同之处(3大4小,而例1练一练均是1大几小)
要求学生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你想怎样假设?如果加上全部用小货车来运,一共需要多少辆?假设全部用大货车?
让学生完成书上的填空,并列式解答,教师巡视。
指名说一说是怎样列式解答的。
3、做练习十一第三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读一读题目,并对已知条件和问题进行整理,再提出假设,并列式解答。
指名说一说是怎样假设的,怎样解答的。
七、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疑问?
送同学们一句话: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华罗庚爷爷
附: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
假设
一个未知量两个未知量假设都是同样的大(小)杯
调整
解:设小杯容量X毫升,则大杯容量3X毫升。
数量关系6X+3X=720
6个小杯的容量+1个大杯的容量=720毫升9X=720。
大杯的容量×1/3=小杯的容量X=803X=240
小杯的容量×3=大杯的容量答:小杯容量80毫升,大杯容量240毫升。
附:板书设计
略
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69页例1,“练一练”,第72页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假设的思路,理解假设的解题过程,能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用假设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假设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解决用假设策略时总量不变的实际问题,认识假设的策略。
教学难点:
运用假设策略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
1.口答列式。
(1)把720ML果法倒入9个相同的杯子里,正好都倒满,每个杯子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2)用600元买了5把相同的椅子,这种椅子的单价是多少元?
指名口版式,并说说数量关系式。
二、解决问题,认识策略。
1.出示例1,理解题意。
指名学生读题,说出题里的条件和问题。
提问:和刚才解答的问题比,这个实际问题复杂在哪里?
引导:你是怎样理解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交流:怎样理解题中数量之间的系?
明确:根据“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倒满”,可以知道6个小杯的容量+1个大杯的容量=720毫升;“小杯的容是一是大杯的1/3”就是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1个大杯容量等于3个小杯的容量。
2.思考交流,探究思路。
引导:现在有两种大小不同的杯子,这是解决题复杂的地方,根据题里两种杯子容量间关系的理解,你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看哪些同学能想到办法。如果思考有困难,也可以画图看一看。
指名交流想法,引导学生理解:
(1)画示意图看,1个大杯容量,可以看作果汁倒在9个小杯里;或3个小杯容量等于1个大杯容量,可以看作果汁倒在3个大杯里。
(2)假设把果汁全部倒入小杯,就是9个小杯,可以先求出小杯容量再求大杯容量。
(3)假设把果汁全部倒入在杯,就是3个大杯,可以先求出大杯容量再求小杯容量。
(4)假设每个小杯容量是X毫升,大杯容量就是3X毫升,可以列方程解答。
小结:通过交流,虽然大家有借助画图的,有直接思考的,但基本上是两种思路:一种是假设把果汁倒入同一种杯子,或者全看作大杯,或者全看作小杯;另一种是假设每个杯容量是X毫升,大杯容量就是3X毫升。
3.解决问题,体会策略。
引导:现在你能解决问题了吗?请选择一种方法列式解答,并进行检验。
学生列式解答并检验,教师巡视,选择不同解答方法的学生进行板演。
集体评析板演的不同方法,弄清各种算法中每一步算出的是什么。
讨论板演的'不同方法,明确:检验时要看求出的结果是否符合题目中的两个已知条件,就是算出6个杯和1杯总量720毫升,小杯容量是大杯的三分这一。
追问:这些不同的解题方法里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用假设的方法有什么作用?
指出:解题方法虽然不同,但都是用了假设的方法,这样可以使大杯和小杯转化为同一种杯子,即使用方程解答,也是假设小杯容量为X毫升,大杯容量就是3X毫升,实际上就是把1个大杯转化成3个小杯,这样就使问题变得比较简单。
三、应用巩固,内化策略。
1.做“练一练”。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交流:这里是怎样用假设策略的?每一步算式表示什么?
追问:为什么这道题假设全部买椅子而不是假设全部买桌子?
指出:为了计算方便,要根据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合理选择假设。运用假设策略时,怎样根据数量间的关系假设也很重要。
2.做练习十五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再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
全班交流。
指出:解决题这题时,要先弄清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再通过假设正确地把两个数量转化成一个数量。
3.做练习十一第2题。
让学生填充并交流填充结果。
提问:根据填充里的想法,这道题可以怎样假设?还可以怎样假设?
学生独立完成解答,指名板演。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解答的过程。
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1.交流认识。
提问:今天学习的实际问题为什么要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假设的策略有了哪些认识?还有什么体会?
五、作业布置。
补充习题相对应页。
【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设计04-06
教学设计策略11-10
数学教学设计05-26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说课稿07-22
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1-29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7-09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10-10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7-02
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