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03 08:20:2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空城计》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空城计》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空城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文生字新词。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理清小说情节,研读人物形象。

  3.感受扣人心弦的情节,培养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理清小说情节,研读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感受扣人心弦的情节,培养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京剧选段《空城计》,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猜一猜这是《三国演义》中那一段经典(学生自由回答)是的,这就是著名的《空城计》,让我们一同走进今天的课文,领略文中个性鲜明、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板书:空城计)

  (二)初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1.大声朗读课文,圈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利用多媒体讲解生字词。

  分拨 司马懿 旌旗 鹤氅 纶巾

  2.再读课文,掌握故事情节。

  明确:魏国的司马懿率领十五万精兵压进诸葛亮的西城,蜀国众官员大惊失色,唯独孔明不动声色。他让士兵打开城门,收起军旗,不能大声喧哗,每个城门叫二十个士兵装扮成百姓打扫街道,然后自己带了两个书童在城门上弹琴。司马懿军临城下,见城门大开,孔明在悠闲弹琴,以为城内有埋伏,不听儿子司马昭的劝告,赶紧退兵。

  (三)品析词句,合作交流

  1.本文出现了哪些主要人物?

  明确:诸葛亮、司马懿、司马昭

  2.你最喜欢那个人物形象,试着用几个词形容一下。

  明确:诸葛亮(足智多谋 临危不惧 处乱不惊 神机妙算 知己知彼)

  3.小组讨论:文章是如何表现诸葛亮的人物形象的?

  开端:司马懿兵临西城,是诸葛亮施用空城计的背景。军情紧急,作者从侧面表现诸葛亮临危不惧。(板书:兵临城下 临危不惧)

  发展:面对紧急军情,诸葛亮一番布置,作者运用正面描写,凸显诸葛亮处变不惊的形象特点。(板书:临危施计 处变不惊)

  高潮:司马懿中计,司马懿态度变化及相应的行动。(不信——为什么?望——见什么?大疑——疑什么?何根据?退),侧面描写,凸显诸葛亮镇定自若。(板书:司马中计 镇定自若)

  结局:司马懿退兵。空城计的前提是诸葛亮对司马懿了解很透彻,知道司马懿多疑,非常谨慎。这里也是侧面描写,凸显诸葛亮知己知彼的人物形象的特点。(板书:孔明释计 知己知彼)

  4.文中写了诸葛亮的几次笑?在文中找一找,揣摩一下笑的含义。

  明确:三次笑。笑容可掬——抚掌大笑——拍手大笑

  第一次笑故作轻松,第二次笑是侥幸的笑,如释重负的胜利的笑,第三次是对司马懿的嘲笑,也是自豪的笑。

  (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1.文中出现了一个关键的人物司马昭,如果主帅是司马昭,结果会是怎样呢?

  2.小结:学生总结。

  3.作业:分角色扮演创编一个情景剧,下节课一起演一演。

  五、板书设计

  空城计

  兵临城下——临危施计——司马中计——孔明释计

  临危不惧——处变不惊——镇定自若——知己知彼

  六、教学反思

  这堂课整体上是成功的,整个课堂教学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体现得不够明显,很大程度上还是由老师牵着走,如何让学生更自觉地自我探究,这也是我课后思考的问题。

【《空城计》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20

《彩球的设计》教学设计04-07

《赵州桥》教学设计08-04

《春酒》教学设计07-10

《莫高窟》教学设计11-11

《匆匆》教学设计11-29

《琥珀》教学设计09-12

《荷花》教学设计05-17

观潮教学设计 05-18

《草原》教学设计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