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顶碗少年》教学设计优秀

时间:2024-05-01 08:21:3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六年级下册《顶碗少年》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下册《顶碗少年》教学设计优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下册《顶碗少年》教学设计优秀

六年级下册《顶碗少年》教学设计优秀1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情节简单而又一波三折,十分吸引学生;文章表述层次清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作者对人物神态,动作和外貌的描写生动细腻,适于学生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并作语言的积累,《顶碗少年》教学设计。文章语句优美,适于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学生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有过一定的失败体验,课前又做过相关调查,掌握了有关资料,很可能与顶碗少年在某些地方产生共鸣,容易激发起学生向顶碗少年学习百折不挠的精神的热情。

  教学理念: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激情。

  抓住人物语言,进行积累。

  教学目的:

  1、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2、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6、7自然段。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

  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过去了二十多年仍记忆犹新。我想,这位少年同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二、指导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想一想: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再次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并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回顾。]

  可用以下问题进行启发:

  少年两次失败,当时情况如何?观众反映怎样?

  少年表现有何变化?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课文。

  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学习探究,也可先自学,再小组合作。

  [用学生喜欢的方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新的学期面对新的学生要教一些合作学习的方法。

  强调不必把问题一一思考解答,可选择感兴趣的去品读思考。]

  3、集体交流

  [小组合作进行汇报,要注意小组组员之间的合作关系,避免成为"一言堂"。发言的人要能够代表本小组的不同意见,要逐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的本领,并要养成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学生结合自己找的重点句谈想法,并注意"推己及人"想象顶碗少年两次失败时的想法,并探讨他能够取得最后成功的原因。

  可通过以下两题进行读中想象:

  (1)如果你是这位少年,面对两次表演失败会想些什么?

  (2)老者可能会对我说些什么?

  4、有选择的朗读:抓住印象最深的场面,反复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和同学交流感受。

  三、通读深入探究:

  1、思考:假如你在现场,你会想什么?说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只要坚持下去,不屈不挠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2、重点理解结尾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1)自读思考作者有哪些想法?。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体会。

  人生会有许多挫折,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丧失信心,不要退却。要看到光明,要以极大的韧性去战胜困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3)背诵第6、7自然段。

  A.朗读第6、7自然段,想主要写了什么?

  第6自然段有两个意思:

  (1)深信当年那位顶碗少年已成为一名称职的杂技艺术家。

  (2)那一夜顶碗少年的演出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第7自然段用文学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深切感受。

  B.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背诵。

  C.同学互背。

  D.看谁背得又多又对。

  四、有感情通读全文,进一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课外延伸:

  1、学习了这篇课文,对你今后做事有哪些启发?想一想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2、你还了解哪些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人物和事迹,给大家讲一讲。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词句。

  2、选做:写一写读后的感想。

  板书设计:

  1、顶碗少年

  失误--努力失误--努力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顶碗少年》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中描述了一场精彩的杂技表演,要求学生从这个故事中得到启示。文章写得平实简约,在阅读理解上难度不大。作为略读课文,我注重学生自己的理解感悟。注重课前的预习,学生反复朗读,抓住提示语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划分好段落,把自己的感想写在书本上,划出不理解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教学中通过阅读课文,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抓住重点句子理解,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揣摩少年在两次失败以及在老者的鼓励后,可能会产生的心理活动,最后表演获得成功的。为了引导学生突破这一重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然后让学生品读课文,找到相应的句子,抓住少年的神情表现来感悟少年在连续两次失败后永不放弃的精神。在学生感悟理解的同时穿插观众的反应,老者的描写,既深化了少年的形象又适时进行习作的指导。

  通过读分析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

六年级下册《顶碗少年》教学设计优秀2

  一、导入

  1、师:同学们,看过杂技表演吗?都看过哪些杂技表演呢?

  2、师:同学们,我们看到的都是杂技演员在舞台上成功的表演。但在这成功的背后,饱含着演员们多少汗水和泪水。正可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吧,让我们认识一位顶碗少年。

  3、教师板书课题。

  二、提纲挈领,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效果,引导整本感知。

  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作者是怎样评价这位顶碗少年的?

  2、交流、反馈。

  三、品词析句,强化语感

  师:在文中,作者称这位顶碗少年为“强者”。作者为什么会称他为“强者”呢?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感受到他是一位“强者”?自由地读课文,你可以边读边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

  (一)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以下句段,感悟哲理

  1、预设(一)第一次表演

  出示:“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那一大叠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

  (1)师:从这些句子中,你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教师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同学们,少年娴熟柔美的动作带给了我们美的享受,可那摇摇晃晃的碗却让我们不由得紧张起来,让我们把那份紧张读出来。

  (2)师:可是,意外还是发生了,那一大叠碗从少年头上掉了下来,此时观众的反映怎样?少年的表现又如何?

  出示:“台上,却并没有慌乱……”

  (1)师:此时少年的心情是怎样?(引导学生抓住神态“微笑着,动作鞠了一躬”来体会少年歉疚的心情)

  (2)师:此时此刻,少年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小结

  2、预设(二)第二次表演

  出示:“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到了少年头上……碗,又掉了下来……”

  师: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引导学生抓住“很沉着”、“不慌不忙”等词体会少年的沉着坚定,毫不气馁)

  师:是呀,当音乐再次响起,我们多么希望表演能顺利完成,可表演还是失败了,此时此刻,少年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师:看到少年的再次失败,观众有何反应呢?观众在议论写什么呢?

  师引读:是呀,再一次的.失败严重地打击了少年的自信心,这使他——面对如此多热情的观众,又一次的失败,让少年愧疚不已,于是他——

  3、预设(三)第三次表演

  出示:“当那叠碗又剧烈晃动起来,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2)师:同学们,顶碗少年的成功容易吗?他经历了几次失败?为什么经历了两次失败后,少年还能成功?

  (一方面来自老者的鼓励,另一方面是少年有坚持不懈,勇于拼搏的精神。)

  四、创设情境,引导想象:

  师:那位白发老者对顶碗少年说了什么呢?

  五、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1)同学们,少年的成功容易吗?他经历了几次失败?

  (2)就在你的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你们从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呢?

  (3)经历了两次失败之后,少年终于获得了成功,每当作者想起这个?

  (4)顶碗少年,心里总会有微微的激动,在作者心中他是一位真正的强者,是他给了作者人生的启迪。

  “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次,也许就能看到柳安花明!……启迪。

  (5)拓展练习,补充句子

  在_______________,再搏一下,也许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此时此刻,你想对顶碗少年说些什么?

  (7)再次朗读最后一段。

  六、总结提练,升华情感

  (1)师总结:同学们,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我们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甚至失败。

  (2)老师引导再读最后一段。

  (3)推荐相关文章阅读,开阔视野。

  板书设计:

  4顶碗少年

  镇定自信→紧张失败

  丧失勇气→镇静再失败

  自信→充满勇气成功

【六年级下册《顶碗少年》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04-17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04-17

顶碗少年的教案02-06

顶碗少年教案07-27

《顶碗少年》读书笔记05-26

实用的顶碗少年的教案3篇07-17

《顶碗少年》读后感04-29

顶碗少年读后感09-23

[合集]《顶碗少年》读后感11-27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