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2-03-02 08:41:3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10篇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10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教材说明

  《林海》是老舍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讲了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作者的联想,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二、教学目标

  了解大兴安岭的景色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和结合景物描写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5自然段。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兴安岭的景色特点。学习作者结合景物描写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四、教学设计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在积累和实践中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林海》是第十一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本组阅读训练的重点是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为落实本单元的训练目标,完成本课教学任务,并让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在积累和实践中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温故求新

  开课就让学生复习第一课时内容,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体会到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然后用导语过渡到本课时内容:眼前的景物证实了兴安岭这个名字悦耳,让人感到亲切舒服。现在老舍置身与兴安岭,看到了山岭、树林、野花,他又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呢?请看课后思考·练习1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相信学生,扶持自信

  在学习过程中,我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景物,根据课后思考·练习1的要求自学,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进行勾画批注。然后在六人小组里交流自己学习的收获,说说自己读的这一部分,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听的同学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进行补充。还用你既然那么喜欢大兴安岭的山岭,我相信你一定能读出对它的喜爱来。你能读给大家听听吗?等话语鼓励学生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

  3、充分朗读,体会感情

  通过分男女生读、自由朗读、齐读、变序朗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不同的朗读要求中,逐步体会到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用导语通过学习,你收获一定不小,现在很想让大家分享自己学习的快乐。那么请说说你最喜欢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你体会到作者表达怎样的感情。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

  4、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作者笔下的岭、林、花特点明显,是采用了比较、比喻、拟人等多种描写手法,才使景物显得生动形象,感情表达真实的。为了帮助学生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我把课后出现的两个句子用小黑板抄写下来,并将与之比较的句子同时出示,让学生通过朗读对比,体会到比喻、拟人等写法可以是句子显得更加生动形象,并能准确地表情达意。

  5、鼓励探索,培养求知

  课文中有一些空白知识点,为了让学生学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填补空白,我在课前要求预习时就要求学生自己找出课文的知识空白点,并通过上网、查找工具书等收集有关资料。如云横秦岭中关于秦岭,大兴安岭林场的综合利用的方式等的资料。在课堂上学习到相关内容时就让学生补充。

  五、精设板书

  为了体现《林海》这一课的特点,我在板书的设计上颇费心思。我设计了引导学生先抓住作者三个亲切舒服这条思路,贯穿全文,构成体系。再引导学生把景物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思路凝在一起,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加上线条表现出来。使人与景、人与物的关系显而易见,作者的真情实感凸现出来。

  总之,我以新的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将新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优秀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在教学中探索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全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林海》一课的学习中,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表达真情实感,在积累和实践中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材分析:

  《荷叶圆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4课。本教材每个单元都是围绕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加强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同样,这一单元的课文是以快乐的夏天的专题组织材料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写夏天美景的,又有写夏天情趣的,还有写夏天的气象常识的。《荷叶圆圆》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象。课文文字优美,语言生动有趣,每个自然段结构相近,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惬意,琅琅上口,适合背诵。

  设计思路:

  依据课改精神,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质,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指导,设计要体现以下几点:

  1、根据学生的需求兴趣安排教学,尽可能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领进一个触目可及的童话世界中。

  2、创设情境,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在美读课文中,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有感情朗读课文。

  2、能根据生活实际,运用多种方式初步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导入:

  师:小朋友,拿出生字卡片,看谁做的漂亮?老师也做了生字卡片漂亮吗?我们一起做游戏:看字卡,嘴巴张得大大的,不出声,让老师猜一猜,你们读的对不对?

  师:小朋友,你们还记得上节课有一个小青蛙它把大荷叶当什么了吗?(歌台)这节课我们小朋友把大荷叶当展示台,展示我们的朗读课文的水平和写字的水平,有信心吗?

  [把学生从课前的状态迅速带入情境中,将入境和复习生字结合起来。]

  二、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师:小朋友,先来展示我们的朗读水平吧!

  出示:我会读。什么叫我会读?我们先把课文读懂好不好?用不用老师帮忙?分小组读:先读后讨论。

  1、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个小伙伴?

  (板书:水珠蜻蜓青蛙小鱼儿)

  2、这几个小伙伴把大荷叶当作了什么?

  (板书: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

  师:小朋友,刚才读了小蜻蜓立在荷叶上我这有个立字把它贴在这。(贴在小蜻蜓的后边)

  我这还有蹲、躺、游来游去谁来贴一贴?

  师:小朋友,我说上一句,你能说出下一句来吗?不会说的看看书。

  师:展示咱们的朗读水平,这回用不用老师帮忙?(自由读)

  师:刚才大家读的都很认真,读: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的眼睛。你也眨一眨眼睛好不好,谁来试一试?

  师:小蜻蜓:展开透明的翅膀,多美啊!你们可以一边读一边展开胳臂。

  师:小青蛙呱呱地放声歌唱,读完后你们也可以唱两句。

  师:下面看小鱼怎么游的',能不能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谁来读一读。

  师:现在我们来个最难的,我想找同学把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都读出来。谁来试一试?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授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识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三、学写生字。

  师:展示我们的写字水平。

  出示我会写。写字时注意什么?

  观察朵、机写时注意什么?书空,最后学生在书上书写生字。

  [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究、结果会掌握得更好,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了解学生掌握课文的情况。

  出示:你会连吗?

  小水珠的停机坪。

  荷叶是小蜻蜓的摇篮。

  小鱼儿的歌台。

  小青蛙的凉伞。

  板书设计:

  14荷叶圆圆

  小水珠摇篮躺

  小蜻蜓停机坪立

  小青蛙歌台蹲

  小鱼儿凉伞游来游去

  课后反思:《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学习之外,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在教学本课时,我积极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始终处在一个童话般的世界里,在学习中感悟,是这节课的成功之处。这也是符合语文教学要求及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中要注意给足学生练习、准备的时间,小组合作绝不是走走样子。另外,当学生读不好的时候,要再给他们机会,进行指导,让他们自信地坐下。这一点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创造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领悟到学习一篇按事情发顺序写的记叙文要分清事情的全因后果。

  2、提高抓重点词句、前后联系读懂课文的能力,体会诸葛亮的杰出才干。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创造出发点:

  草船借箭的经过。

  创造训练点:

  认识诸葛亮成功的原因是有胆识,有计划的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

  创造训练策略:

  引导法、自学法,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

  教具准备:

  《草船借箭》录像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三课时(略)

  第二课时

  内容:二、三、四段。

  重难点:草船借箭的经过,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过程: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造教育渗透点

  一、复习前文

  导入新课

  1、周瑜怎样为难诸葛亮?

  2、诸葛亮又是怎样做的?

  回答:

  1、三天造十万支箭。

  2、立下军令状。

  复习导入,保存持思维的性。

  二、讲借箭准备紧扣妒忌与才干

  1、周瑜为什么这样做?

  2、诸葛亮是怎样做的?

  3、哪些词句可以看诸葛亮挺有才干?(自有妙用)

  1、自由读课文思考,找出周瑜为难诸葛亮的词句,在书上做记号。(故意延迟,不给齐练)

  2、体会心情,自读自练。

  3、读诸葛亮说的话,

  4、体会心情。

  通过读讲引导学生分析明白借箭的实质原因,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

  三、学习借箭经过

  突出神机妙算

  1、指名读机关句子,诸葛亮是怎样做靠近水寨。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

  2、鲁肃怎样说的?说明什么?诸葛亮又是怎样说的。

  3、曹操怎样说,怎样做的。此时诸葛亮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两者相比较说明了什么?

  4、诸葛亮借到箭后又是怎 样做的。

  5、小结

  1、自由读课文,用划出诸葛亮做的、说的。用~划出曹操做的、说的。

  2、看录像(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

  3、看幻灯片,比较一定不敢与不一定敢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4、看录像,体会他们说话时的神态,心情,模仿神态分角色朗读。

  5、体会谢谢的含义齐读这一句话。

  6、体会理解自有妙用体会周的.心情,朗读长叹一声说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学,提高自学能力。

  录像、幻灯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引导学生分析,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四、讲借箭结果突出周瑜的长叹

  1、指名读课文,诸葛亮借了多少枝箭。周瑜是怎样说的?说明了什么?

  2、小结

  五、总结全文分清前因后果

  师述:借箭的表面原因实质原因表面结果实质结果,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的文章,注意分清前因后果。

  六、作业

  3` 幻灯片,填空(略)

  板书设计 创造教育得失

  草船借箭

  赶造十万支箭→借→十万多枝箭

  周瑜:妒忌 故意迟延 不给齐全 长叹一声

  自有妙用 管保有箭

  诸葛亮:才干 只要三天(大雾漫天)靠近水寨

  立军令状 一字摆开 擂鼓呐喊

  神机妙算(放箭如雨)掉转船头

  本课能过引导学生分析字词句,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理解人物的内心。弄清前因后果。使学生明白分析问题,要运用多层次多角度思维方式。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角度:借助多角度运笔方式,深入感受课文内容。

  主要教学步骤:

  1、速读课文,要求学生把握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主要经过。

  2、跳度课文,要求学生选读最能表现登山对员集体主义观念和献身精神的语句。

  3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相关写作活动。

  写读训练实施过程:

  1、引导学生分别从情节

  详略

  写景等角度,快速浏览课文。

  2按教学要求,教师提出如下写作题目,让学生讨论:

  A写内容提要,概述登山队员登上地球之颠的经过

  B写心得体会,谈谈自己对刘连满等队员精神品质的感想;

  C改写课文片断,用刘连满的口吻叙述他这天的'登山经历;

  D仿照文中的写景语句,写几句描写晨光或夜色的话。

  3学生从上述题目中选取一个进行写作。

  4、先小组后全班进行交流。

  5、学生推荐课文精彩片断,供全班齐读品味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能认读本课的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二、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二)疑点

  1.14岁的乌塔为什么要独自一人游欧洲?她就不怕遇到危险吗?遇到困难时,她会怎样解决?

  2.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她?她的父母对此事会怎样想?

  (三)解决办法

  1.可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

  2.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教学步骤

  (-)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旅游时,你们是不是由爸爸妈妈带着?可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竟然独自一人游欧洲。你们想不想了解这位小姑娘是怎样独自一人旅游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再读感悟,研讨释疑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l)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有的同学会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样太危险;有的同学会认为只要做好充分准备,乌塔可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对她今后的成长会有好处

  (2)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3)你认为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4)出示课文插图,看插图,你认为乌塔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4.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到的有关外国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等的资料,谈一谈中国孩子与外国孩子有哪些不同之处,你认为外国孩子的哪些优点值得我们中国孩子学习,中国孩子的哪些优点是外国孩子所缺少的?

  (四)课堂总结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了本课后,你有何感受,受到什么启发。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读10个词语,能展开合理想像,学会模仿编诗,学会自编动作。

  2、过程与方法:运用听读识记方法,采用以图导义的手段,培养孩子们倾听习惯,激励孩子的学习兴趣,促发孩子自主思考,自主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孩子从“小家”到“大家”的感悟、体认,联系生活经历,初步感知“家”的概念,意义和作用,渗透爱动物,爱自然,爱祖国的教育。

  二、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师出示几个不同地方的人所住的“家”的图片让学生进行欣赏,师简要说明。 师:你们觉得这些房子怎么样? 生:这些房子很漂亮。生:这些房子都不一样。生:这些房子让人看了忍不住想进去瞧一瞧。 (学生很少看到这么美的房子,忍不住发出赞叹,教师有意创造一个艺术氛围,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提高了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在头脑中逐渐形成一个艺术美的雏形)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领略了不同地方的人所住的家,那你们知道吗?不仅我们人有不同的家,白云、小鸟、鱼儿也分别有不同的家,你们知道他们的家在哪儿? 生:白云的家在蓝天上。生:小鱼的家在河里。生:小鱼的家在大海里。生:小鸟的家在森林里。生:小鸟的家在树上。生:燕子的家在屋檐底下。

  (二)多种形式,读通课文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让我们一起看看书本是怎么写的?首先,我们来听听录音。 1、配乐听朗读 师:请同学们闭眼边听边想像: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或好像看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鸟儿在林间唱歌。生:我好像看到小鱼在河里游来游去。 生:我好像看到种子在发芽…… (通过配乐听朗读,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放飞思绪的自由空间,在轻柔、愉悦的曲调感染下,学生们真切地“听到了”、“好像看到了”,有了强烈倾诉的欲望。) 2、游戏 师:这是什么?(一个个出示图片,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生(集体回答) 师(出示这四个词语)引读,强调轻声读法“鱼儿”。 师:这些小家伙很贪玩,太阳下山了,它们却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你们能帮帮它们吗?(出示背景图,让学生贴画) 师:谁能看着这张图画说说这(师分别指着蓝天、树林、小河、泥土)是谁的家? 生:蓝天是白云的家。生:树林是小鸟的家。生:小河是鱼儿的家。 生:泥土是种子的家。 师:说得真好,世界上所有的动物、植物都有自己的家。你有家,我有家,我们还有一个大家庭叫“祖国”(出示“祖国”一词卡片)所以说,祖国就是我们的家,而你们是祖国的花朵。 师:把你们说的话连起来就是一首很美的小诗。你们看(贴出课文内容) (通过运用直观、形象、趣味的贴图游戏,既激发了孩子的思维情绪,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达到“图文并茂”的教学效果) 3、朗读学文 ①听师范读;②跟师习读;③小老师带读;④同桌互读;⑤齐读;⑥找自己喜爱的诗句读。 (朗读的形式,层次化,多样化,既面向全体又照顾差异,既为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搭建展示的平台,又促发孩子在活泼、自由的空间里尽情舒展,在引导、激励、唤醒中展示自我。在学生的正音校句中体验“语感”,在教师的再创重读机会中体验成功的自信与快乐。

  三、拓展延伸

  师: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 (1)蓝天除了是白云的家,还会是谁的家呢?(乌云、太阳、月亮、星星、小鸟、卫星、飞机……) (2)树林除了是小鸟的家,还会是谁的家呢?(老虎、狮子、杜鹃、老鹰、树、草、花……) (3)小河除了是鱼儿的家,还会是谁的'家呢?(小虾、鲤鱼、小蝌蚪、青蛙、荷花、水……) (4)泥土除了是种子的家,还会是谁的家呢?(花生、地瓜、白菜、蚯蚓、小草、萝卜、小树……) 师;说得真好,谁再来说说别的。 生:书包是书本的家。生:文具盒是铅笔的家。生:学校是学生的家。生:衣柜是衣服的家。生:大海是轮船的家…… (立足于“用教材”的课改理念上,大胆地拓展教材进行构思创新。充分体现从教师的创意中激发孩子的思维创新,让知识从学习、积累到创新、运用。整个应答过程活跃而思绪万千。)

  四、放飞思绪

  、表演 师:老师发现我们班很多同学都是小小的舞蹈家,请你们为这首诗编一段舞蹈好吗?(学生自编舞蹈动作,教师适时指导,然后请编得好的同学上台表演,并鼓励他们) (既让学生当舞蹈家,又让学生当小诗人,完全把学生看成一个有思想有才能的主体。既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又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2、当小诗人 师:同学们想像力真丰富。你们有没有兴趣当一回小诗人?(有)那好,把你们所说的句子编成一首小诗。(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教师进行整理) 蓝天是太阳的家。 书包是书本的家。 树林是老虎的家。 文具盒是铅笔的家。 小河是青蛙的家。 教室是桌椅的家。 泥土是小草的家。 校园是师生的家。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我们是祖国的绿苗, 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五、布置作业

  1、现在你们已经知道了许多小动物和植物的家,你们回去把它画出来,然后我们一起评出几个小画家,好吗?

  2、请大家回家以后,把这篇诗歌读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听。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学习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B案

  课前准备:

  学生:放一次风筝

  第一课时

  回忆趣事,激情导入

  1.打开话题:放风筝是一项传统的娱乐活动,有很多人都喜爱。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愿不愿意来介绍一下是怎么放的,放上去了没有,玩得开心吗?

  2.读题引入:有一群孩子也十分喜爱做风筝,放风筝,在他们看来这是最大的快乐,让我们感受一下他们的快乐好吗?(出示课题,读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

  读中悟情 以情促读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是否读出高兴的语气,听后仿读,读好课文。

  2.充分朗读,体会感情。

  a、读通第2自然段,创造比读的氛围,在读、听、仿读、赛读中读通课文。

  b、移情悟情:你们在做风筝时会想些什么?课文中的小伙伴和大家是不是一样的心情,你能找出来吗?并相机理解憧憬。

  c、感情朗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向往等)读好课文。

  3.想象入境:风筝做好了,大家最想干什么?

  4.朗读展示:谁想放的,请他来读读课文。鼓励学生用高兴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多人次读)

  5.说读结合,入境入情。

  a、大家是怎么放风筝的?出示填空

  b、再读,注意填进去的字,把怎么放的告诉同桌。

  c、风筝越飞越高,你们在快活地喊叫着什么,叫给大家听听。

  6.感情朗读:带着高兴、喜悦的心情读课文。

  当堂作业。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a、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b、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或经验介绍给大家?

  2.书写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以读为凭,读中悟情

  1.自读课文第4节,把喜欢读的语句多读几遍(可以采用赛读、评读的方式鼓励学生多读)。

  2.仔细品读,体味心情。

  a、反复诵读第1.2句,在读、评中体会“我们”高兴的心情,指导学生带着这种感情读好。

  b、引读过渡,设置情境:(师引)忽然吹来一阵风,线(生读) 正当大家玩得高兴,风筝却被风吹走了,这时,你会想些什么呀?做些什么呀?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相机理解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c、感情朗读:让学生带着体验到的着急、担心、期望的心情读好感情变化部分。

  3.抓住情感积淀,学好“找风筝”。

  a、设置情景:自己心爱的风筝飞走了,赶紧去找一找吧,你想到什么地方去找?

  b、细读体味:请学生朗读课文,问问:“你”是怎么找的,找到了吗?心情怎样?并指导读好课文,在读文体会过程中,可以抓住一些词来评点促读,如“四处寻找、半个下午、垂头丧气……”等读出失望的心情,“说不定、继续寻找”等读出希望找到的心情,在此中间,还可用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垂头丧气”。

  朗读启发,拓展活动

  1.在玩风筝的过程中,真是有欢喜也有担忧、有希望也有失望、有欢笑也有眼泪,同学们能把这些不同心情的句子好好地读给同桌听听吗?

  2.同学们,你们玩过哪些有趣的游戏、活动,有没有像这一群小朋友一样的体会,能不能说给大家听听。

  课堂练习

  1.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可以是几句话)(上面两个作业可以任选其一)。

  3.有时间把同学写的交流一下。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目标:

  知识:通过朗读和品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力:学习摘抄这种读书笔记的方法,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情感: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重、难点:

  1.读通课文,从文中形象、优美的语言中体会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的感受。

  2.学习品读和摘抄课文优美的词句,段落,并积累下来。

  教具:

  课文挂图、课件。

  教法:

  读中感悟

  流程: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课:

  让学生交流课前手机到的关于黄河的图片资料和诗歌,从感性上认识黄河,顺势揭题。

  三、初读、读通课文

  1.自主学习,读通课文:

  人能够学舌根自由练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交流难读的生字和多音字。

  2.小组帮学,理解生词。

  3.再读课文,梳理脉络:

  (1)整体感知,全班交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理出课文脉络,与同学合作完成表格。

  4.精读课文,体会感受

  (1)确定作者的写作重点

  (2)围绕课后第1题,细读课文。

  (3)梳理成果,填写表格。

  5.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和方式精读课文,强化感受,体会黄河的磅礴气势,感受祖国河山带给人们的美感和启示。

  2.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第2课时

  一、积累内化

  1、归类积累词语

  如:描写天气的:

  描写黄河的:

  描写山峦的:

  连词成段,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看谁选用的词语最多,最恰当。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迁移练习

  1.认读生字:注意“舷、挞、峦、哺”难读的字音。

  2.练写生字:注意“眺、魄”等笔画。

  三、仿照课文描写黄河的写法,写一个片断。

  四、时间活动:

  搜集关于黄河的诗歌、资料,背一背,记一记。

  板书:

  黄河之水天上来:

  刘家峡:兰州段、刘家峡

  飞机上:忽明忽暗、纵横奔驰、长风一拂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2、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3、引导学生理解“迫不及待”和“大口大口”这两个词语。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2、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教具准备】

  多媒体,动物图片,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孩子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两件礼物、先看看这是什么?(出示醋)什么味儿的?(酸的)再看看这是什么?(出示糖)什么味儿的?(甜的)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呀?(尝的)是啊,这么简单的办法却有人不知道,是谁呀、我们一起来看看第17课:酸的和甜的(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图文结合,感知内容

  1、播放课件欣赏故事。

  2、听了这个故事谁能说说故事里讲的什么?

  三、朗读感悟,深入体会

  1、说得真好,那谁能把课文读一读?(抽8名学生接读,学生提出朗读要求:要读流利,要读出感情,要读准字音),好,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思考“课文里的酸的和甜的”指的是什么?

  2、刚才孩子们读得非常认真,现在谁能回答课文里的“酸的和甜的”指的是什么?(葡萄的味道)那么,葡萄到底是酸的还是甜的?我们先来听听狐狸是怎么说的?

  3、课件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并让生从课文里找出狐狸说的话、听了狐狸的话,你有什么疑问?质疑如: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呢?(它吃不到就骗人,哦看来狐狸真狡猾。)

  4,刚才你们都说狐狸想吃葡萄?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先让孩子们看图并找出句子读一读,然后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做动作、)读了过后我们可知道狐狸是真想吃,但又吃不着怪不得骗人说是酸的,那么除了狐狸还有谁说葡萄是酸的?(松鼠,小兔,师板书)

  5、他们又怎么知道的呢?请孩子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2~3自然段(他们是听狐狸说的,他们相信了狐狸。)傻小兔,傻松鼠轻易相信了狐狸,太老实了,(师边说边板书:轻信,老实)我们再来体会一下它们的心情,男女生分读2、3自然段。

  6、前边的三个小动物都说葡萄是酸的`,有没有谁会说葡萄是甜的呢?(猴子)学生自读4~7自然段、读后你觉得小猴子怎样?(聪明)聪明在哪儿呢?(它尝了呀)小猴子真聪明(边说边板书:聪明 敢尝、)

  ⑴ 好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猴子来时的表现(课件出示第4段)并让学生找出描写小猴子动作的句子读一读、(边读边做动作),然后师课件出示: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说)多了一个“迫不及待”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说)

  ⑵ 我们再来瞧瞧小猴子是怎么吃的?(课件出示第7自然段)生找出句子读一读,并做做动作,然后师用课件出示: 小猴子吃起葡萄来、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让学生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⑶ 分角色朗读4~7自然段、(师抽1人,让其自己选择合作伙伴,读后让学生评一评谁读得好。)

  7、当小兔子和松鼠吃着甜甜的葡萄时,他们头脑里还有一个小小的疑问,请孩子们听听(出示课件播放第8自然段)学生齐读第八自然段。

  ⑴ 议一议: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你能帮他们想想原因吗?把你的想法说给同位听、然后抽生汇报。

  ⑵ 说一说:假如你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你会怎么做?(抽生说说,从而引导学生无论遇到什么事,自己应该亲自尝试一下,不要轻意相信别人的话)。

  8、演一演:师请四位学生上前面各饰一个角色、老师读旁白,合作表演课本剧。

  9、读一读:很多孩子都想表演,下节课老师安排你们四人一组全都表演一下,看谁演得好并评出最佳演员,好吗?现在我们先来分角色朗读全文。

  (分四个大组,老师读叙述部分)

  四、迁移运用

  1、学生看图复述故事。

  2、师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向小猴子那样,遇到不了解的事物一定要亲自尝试一下,做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板书设计】

  酸的和甜的

  狐狸图 小兔子和小松鼠图 猴子图

  狡 老 轻 聪 敢

  猾 实 信 明 尝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设计理念】

  如今的中学生对于旧式的“吆喝”是相当陌生的,这就为教学带来了难度。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录音、录像等媒体使增加学生对“吆喝”的了解,教师还可以根据当地条件,设计有关活动,如让学生走上社会,走上集市,倾听吆喝,搜集、调查、整理甚至可以学上一两句当地的种种“吆喝”,了解其作用,分析其与广告的关系。总之要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借此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旧时吆喝的内容、种类、作用,把握文章的结构

  2.合作调查能力、搜集整理能力、表演能力等

  过程与方法

  1.上集市搜集、调查、整理如今当地的种种“吆喝”,研究其规律、特点及价值,探讨其中包含的民风民俗等

  2.自学讨论法、行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热爱本土俗文化的情感。

  2.归类记录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遗产,为发扬古文化遗产做一点贡献。

  【教材分析】

  萧乾的《吆喝》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让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活中蕴涵的浓郁的情趣。内容贴近生活,文字也不难理解。学生基本上可以自读,在自读后由学生质疑提问,师生共同解决。重点:带有地方特色的吆喝的'作用及其中蕴涵的浓郁的情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以小组为单位,深入调查: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或旧时生意人调查过去人们吆喝的内容和声调,做好记录或录音

  2.每人模仿一两句旧时的吆喝声如:卖豆腐的,收破烂的等

  【教学目标】

  1.交流学生调查或搜集到的旧时各种吆喝,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学习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及作者情感

  【具体步骤】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先模仿一句旧时本地的卖豆腐的吆喝。

  2.请同学们模仿昨天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旧时商人处学到的吆喝(教师可适时组织评点)

  3.如果时光倒流几十年,我们这儿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可以听到这种商贩叫卖的吆喝声。如今,这些清脆悠扬的叫卖声大多已经淹没在都市的喧嚣中,要不是你们爷爷奶奶们还健在的话,它们就可能永远地消逝了。知道吗?你们昨天做了一件多有意义的事啊!你们昨天做的,是整理我们本土的文化遗产事啊!只不过我们昨天只做了第一步,如果将采集到的这些吆喝用文字整理下来,那才是大功一件呢。(讨论如何动笔?)

  4.看看著名的作家、记者、翻译家箫乾是如何动笔写《吆喝》的。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介绍了吆喝声所代表的经营品种,各种吆喝声的具体内容,表现方式及音韵节奏等。介绍时充满了美好的怀念之情和浓郁的情趣。

  2.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出几例,相互交流,体会其中的意味。

  3.文章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独到之处?

  (全文从两个方面人手写“吆喝”:一是“从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最后,又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使读者对这吆喝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文章的思路十分清晰。)

  三、质疑解疑

  1.为什么介绍“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中的吆喝时主要介绍卖什么而很少介绍怎样吆喝?(对材料的加工剪裁功夫)

  2.本文十分注意语段的衔接过渡,找出这些语句,看它们承转了哪些内容?

  3.为什么“我”听到“卖荞麦皮”的吆喝会吓了马趴?(自然写实、幽默调侃)

  4………(学生自己提出)

  四、作业布置:

  1.将昨天采集的本地旧式吆喝整理成文(自拟题目、教师指导)

  2.以小组为单位,上集市搜集录音现时的吆喝,可以表演一下。

  3.交流小作文,各小组调查汇报表演

  4.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小作文(旧时的各种吆喝整理)

  每小组推荐出一至两位代表

  5.班级交流,教师点评

  教学反思:

  通过这课的设计,我觉得文学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让我们这些远离旧北京的人,对旧北京的文化遗产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更加的珍惜现在的生活,发扬和继承古文化遗产。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03-04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8-12

美术教学设计方案07-21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4-16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四篇06-23

教学设计方案八篇06-24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3篇07-22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5篇10-18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4篇08-10

教学设计方案4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