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4-10-16 17:41:5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7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7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课文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先生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饰,笔调亲切、温馨、自然。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另一突出特色,孩子们心情的变化是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的。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学习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2、难点:

  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设计意图】

  这是一篇和学生生活非常相近的文章,童心童趣是这篇课文的鲜明特色,也是需要重点引导学生细心感受的内容。风筝所带来的乐趣是从文中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看出来,这些心情变化是通过具体事例及一些动作、神态的描写来表现的。如,做风筝时是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快活;放风筝的时候,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线断以后,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找风筝时,我们都哭了,垂头丧气。教学时,让学生找出描写孩子们心情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引导学生体会那些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及蕴含在其中的感情,以对读品读赛读等多种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充分体会我们的快乐和伤心,感受童真童趣。其次,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注重在学生有所体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因此,教学中较多地让学生进行角色的转换:如果是你,此时你会怎么想?第三,语言文字的学习和理解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因此,本课教学中也比较注重对字词的理解和积累。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放风筝的片断,制作多媒体课件。

  2、准备制作风筝的有关材料。

  3、课前上学生去放一次风筝。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了什么。

  2、认识文中生字,读准字音。

  3、精读课文1、2自然段,体会做风筝时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打开话题:

  放风筝是一项传统的娱乐活动,有很多人都喜爱。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愿不愿意来介绍一下是怎么放的,放上去了没有,玩得开心吗?

  2、读题引入:

  有一群孩子也十分喜爱做风筝,放风筝,在他们看来这是最大的快乐,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好吗?(出示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

  四、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学习第2自然段:

  1、读一读:

  激励学生多人次地读这一段。

  2、说一说:

  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3、想一想:

  角色转换,想象:如果是你在做着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4、找一找:

  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内容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或代替(憧憬和希望)。

  师小结:原来做风筝的快乐就在于它充满着憧憬和希望。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全段。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体会课文写景的精妙和作者的感受。

  2、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2、理解十多年前紫藤萝的遭遇。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摘抄优美语句。

  【教具】

  1、多媒体教学:配乐朗诵磁带。

  2、幻灯片投影字词:配文插图,语句揣摩练习。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生活中的花鸟虫鱼,你最喜欢哪一种?哪一种能触发你的联想,牵动你的情思?(大家发言),的确,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你作家那样用“第三只眼睛”──发现美的眼睛细心观察,并认真体会,那么,山水花木鸟兽虫鱼等平常之物都会给我们带来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启迪,今天,让我们到一条紫色的瀑布边走走,去感受生命的色彩,倾听生命的歌唱吧!

  二、作者介绍

  作者宗璞,原名冯宗璞,其小说《弦上的梦》1978年获我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另外创作了大量的游说、散文,《西湖漫笔》、《紫藤瀑布》、《丁香节》、《水仙辞》等作品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

  三、研习课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2、自由朗读,根据语境理解字词。

  3、听录音磁带,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

  4、学生表情朗读,深入其境,准确把握内容。

  5、设计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怀。

  明确: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抓住了紫藤萝瀑布的特征勾出紫藤萝联想到的“生命”,“精神的喜悦和生的宁静”、“生死迷”、“手足情”等字眼,为下文理解作者抒发的`感情作准备。

  6、具体研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7、前一部分描写盛开的紫藤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用比喻、拟人修辞方法形象生动的描绘了紫藤萝盛开的景象,紫藤萝成片成片的盛开时,居然能“像一条瀑布 …… 在流动、在欢笑”、“那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的“点银光”,多像“迸溅的水花;那是阳光下跳动着的紫色的花,都是鼓满了帆的船;漾满了笑意的脸,何其蓬勃,何其辉煌?作者用贴切的比喻、拟人,绘声绘色地把紫藤萝开放的盛景展现在读者面前。

  8、怎样理解特定历史时期有关紫藤萝的故事?

  明确:萧条的政治气候禁锢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花也有情,竞寂寥得“东一穗,西一穗,伶仃地挂在树梢”,后来,连“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可是花并没有枯死,那顽强的根,纵然饱经摧折也孕育着希望的种子,随时准备破土而出。看;“紫萝又开花了”开得那样盛那样”,它汇成了奔腾的瀑布。立在瀑布边,掬一捧入口,便是滋润着干枯的心田:扶摸鼓胀的花朵,便是起锚生命的航船。

  这一段故事,是作者极尽铺陈点染之能事,描写了紫藤萝开放的盛景后,笔锋陡然一转后写的,理解这一段的故事,可略为交代背景。

  9、设置思考题:凋零了的紫藤萝后来怎么样?以此来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紫藤萝的一荣一枯,正昭示着生命的价值和希望的可贵。

  10、朗读第8段和第11段,体会作者的感情。

  明确:如瀑布般的紫藤萝盛开着,散发着蓬勃的生命的气息,高奏着昂的希望的乐曲,解开了“生死谜”抚慰着“手足情”,不是吗?只要种子在,花谢了还有再开的时候,只要真情在,许多失去的还有再来的时候,人生在世,纵有艰难险阻,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暗礁险滩又怎能阻碍“满装生命的酝酿好的”紫色的花舱“驶向彼岸呢?”

  11、仔细品读,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

  一切景语皆情语,朗读写景语句,让学生勾画出景物描写中渗透了作者情感的语句。

  如“辉煌的谈紫色的”中的“辉煌”抒发了作者对瀑布的生命力的盛赞之情。“流动”、“欢笑”传达了生的喜悦,“东一穗,西一串伶仃的挂在树梢”表达了作者失落的怅惘的情绪。

  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景中之情,学习了情景交融的写法。

  12、迁移训练:

  以《绿色的海洋》为题,抓住森林的特点,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借景抒情,写一段150字左右的短文。

  四、布置作业

  本文能给你什么联想和启示?课后写一篇练笔。

  【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

  宗 璞

  景───────────情

  看花:花瀑 花穗 花朵

  生命长河无止境

  忆花:生死谜 手足情

  生命的美好与永恒

  思花:不幸 无止境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安塞腰鼓磅礴的气势

  2、 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3、 掌握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并能运用。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基调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是如何将文字与表演融为一体的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激发兴趣

  (点击一段安塞腰鼓的音乐)

  听,那是什么声音?如此雄伟,如此震撼人心?对,这便是安塞腰鼓,来

  自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今天我们将一起踏上那片神奇而又古老的黄土地,去感受一下那雄浑的安塞腰鼓。

  (点击播放一段安塞腰鼓表演的录像)

  看到了么,那飞扬的尘土?看到了么,那豪放的舞姿?听到了么,那震耳的呐喊?听到了么,那惊天的鼓声?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的就是刘成章的著名散文《安塞腰鼓》。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找出最喜欢的段落

  2、让一二位学生讲讲关于安塞腰鼓的历史资料

  3、让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自己所喜欢的段落

  4、请几位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出来,与大家分享,并说说各自喜欢的缘由

  (在此环节中,教师应对学生的朗读作一二点拨,也可让学生点评。此外,对于学生喜欢的理由,教师还可作些引导和挖掘)

  三、品味语言,把握修辞

  思考:作者是如何让文字与表演浑然一体,读起来如此地激越豪放的?

  排比:营造了一种有力的气势,使语言形式与舞蹈内容相统一。

  反复:使语言又了一种鼓的韵律,形成回环往复的气势,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短句:有力地表现了不可遏制的生命力,读起来铿锵激昂

  四、模仿课文,写作练习

  1、听一段琵琶名曲《十面埋伏》,以下面任意一个句式为例仿写。

  (1)这琴声,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

  (2)每一个音符都……。每一个音符都……。每一个音符都……。每一个音符都……。

  2、请几位同学把所写的段落交流一下,教室可请学生点评也可自己作适当点评。

  五、小结内容,布置作业

  《安塞腰鼓》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它以诗一般的凝练而又富有动感多余眼,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虽然现在的大西北依然经济落后,但是我们从那些茂生生的后生身上,从那隆隆四安塞要构声中听到了生命的力量!相信那片响彻着隆隆鼓声的黄土地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大放异彩,而这当中也需要我们这一代人,需要你我的共同努力!明天的安塞腰鼓将更加气势磅礴,更加地震撼人心!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2、学生自由补充。

  3、老师给以肯定。

  二、出示图画,边看边说。

 1、出示第一幅图,

  (1)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2)从图上你还看到什么?

  (3)小组讨论,并说说。

  2、出示第二幅图

  (1)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2)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对照课文,读课文。

  (1)小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小组学习,思考。

 (1)仔细对照课文内容,想想哪些内容图上已经画出来,哪些内容没画出来。

  (2)从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

  四、巩固练习。

(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

  (2)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全班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谈谈对第一幅图留给自己的突出印象。作者是抓住了长城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2、找出描写长城样子的和特点的句子,说说他的`作用。

  3、出示第二幅图,想想这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变化?(变近了,说明了作者的观察顺序是由近到远观察的)

  4、学生发言。

  5、齐读第三段的课文,思考。

  (1)一边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

  (2)找出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先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6、指名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7、讨论: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个伟大的奇迹”?

  三、总结学习体会。

 1、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谈谈你的体会。

  四、巩固练习。

 1、指导朗读。

  2、讲讲有关长城的故事或传说。

  3、背诵第3、4自然段。

  板书设计

 2、长城

  远看

  像一条长龙

  (气魄雄伟)

  近看

  (高大坚固)

  伟大的奇迹

  联想

  劳动人民的智慧

  小结: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奇迹,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感受“熟字加笔画”是一种有效的记字方法。

  2、积累ABAB式的词语。

  3、进行分类指导,加强口语表达的训练。

  4、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5、重点练习相关的基本笔画,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和书写习惯,并交流书写的感受。

  6、对学生进行观察、想象和表达训练,鼓励学生敢于与他们交流。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相关的字、词、句的训练。

  2、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习惯。

  3、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习惯。

  三、教学难点

注重口语表达的综合训练

  四、教学准备

 自制相关练习卡。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

 (感受并巩固“熟字加笔画”的识记方法)

  引导观察,发现规律,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字卡指名带读:口、四、古、田、白、由。

  2、再读六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后五个字都是给口字加上两笔所组成的。

  3、请你也来试一试。(及时鼓励、表扬组成其他字的同学)

  4、扩展训练:

  (1)试着给口字加上三笔或四笔。

  (2)小组学习:自己找可添加笔画的字。

  例:“日”加一笔:田、申、白、旦、旧……

  加两笔:百、自、早……

  (3)小组汇报。

  (二)词语超市。(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特殊形式词语归类积累)

 读中发现规律:

  1、教师出示词卡,指名带读。

  2、请学生再读:发现了什么?(一、三相同;二、四相同,是ABAB式)

  3、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听出了什么?(体会ABAB式词的强调作用)

  4、请学生自己练习读。

  小组合作学习:说一说,在生活中还用到过这样的词语吗?

  丰富词语积累:请学生将自己喜欢的ABAB式词积累到“我的词语库”中。

  (三)选词写话。(口语表达训练)

 1、请学生自读词语。(读准字音)

  2、指名带读。

  3、教师带学生理解词语大意。(提示词语的使用范围)

  4、请学生自选词语练习说话。

  有兴趣的学生可选用两个或多个词语说句子。

  5、指名反馈。(及时鼓励、表扬学生)

  (四)阅读欣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1、请学生自由轻声读古读。(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读)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3、请学生再练读。(教师巡视,了解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4、指名反馈。(配乐朗读)

  (五)作业。

 朗读古诗。

  第二课时

  (一)写字板。

 1、请学生自读所给汉字。指名认读。

  2、学习“迟”字。

  (1)学生按笔顺自学“迟字”。(了解笔顺规则:先里后外)

  (2)重点指导写好走之旁。(三笔写成)

  (3)学生练写“迟”字。

  3、小组学习:观察其余的字。

  (1)重点观察,说一说哪个字比较难写。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写。

  (二)语文生活。

  1、看图思考。

  课本第51页图上的猴子、小熊和小白兔举着相机照什么呢?

  2、想象训练。

  小小的照片能记下美好的时刻。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照片。

  3、小组学习。请学生介绍自己照片的故事。

  请小组推荐本组说的最好的同学进行汇报。教师指导,要求不要过高,说出给谁拍照,为什么拍照即可。

  4、请同学们动笔,把这个拍照片的故事试着写一写。(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写)

  (三)作业。把想象的内容写成几句话。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公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够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和节约爱储蓄的好习惯。

  内容分析

  1、 重点:使学生明确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公式。

  2、难点: 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做含意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会利用利息计算公式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学生上网去查寻或向父母了解有关的储蓄知识;

  2、银行定期存款凭条;3

  教学课件

  教学策略

  质疑解疑,合作探究,学会搜集整理资料

  教学模式

  导入 依提纲自学 小组交流自学体会 师生补充说明

  教学程序

  一、启发谈话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爸爸妈妈每个月的工资都做什么用了吗?剩下的暂时不用的钱呢?把钱存入银行有什么好处?那么怎样计算存款的利息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问题。(板书课题:利息) 学生自由谈。 检查学生课前的调查情况。

  二、自学教材 领悟新知

  三、小组讨论 解决疑难

  四、排疑解难 学后测查

  下面请同学们依据自学提纲,独立自学教材38——39页的内容。屏幕显示自学提纲:

  1、存款的意义

  2、存款的种类和形式

  3、本金、利率和利息的含义

  4、存款的利息计算公式

  5、小丽整存整取的年利率为2.25%,年利率2.25%的含义

  6、利息的多少是由什么决定的?教师巡回指导,并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把重点的地方画下来。师:大家在自学过程中都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也可能会遇到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依据自学提纲把自己自学所获得的知识及遇到的问题带到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解决。若还不能解决的问题请暂时保留。(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倾听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及解决办法。理解有误的与同学们商讨解决。使学生从悟中学。)针对学生在自学中、小组讨论中遇到的疑难发现的新问题,师生共学生自己读书。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学生画。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学生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 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质疑解疑的能力。培养学生会读书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锻炼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五、课后作业:

  同商量,研究解决。(也可利用学生上网查找的'资料来共同解决)

  师:下面老师想检查一下大家的自学情况,看屏幕小红1999年10月1日在银行定期存了200元钱,如果存整存整取二年期的年利率是7.92 % ,到20xx年10月1日小红一共能得到多少元? (读题,给学生思考时间,谁能说一说你的想法。学生上前板演,其他人在练习本做)

  1、拿出存款凭条,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指导学生填写并算出你将获得的利息。(选几个放展示台展示)

  师:你还知道存款的哪些知识或常识?

  1、基本练:选择题 (略)

  2、提高练:应用题 (略)

  3、思考题 (略)

  依自学提纲进行总结复习,说说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略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自己做。学生观察。学生自己填。汇报搜集到的资料。学生自由说。 资料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测自学情况。锻炼学生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锻炼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应用——利息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00×7.92%×2×(1-20%)+200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材简说】

  北京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东方古都,还记得我们上册书中读到的红墙、黄瓦,读到的京剧、茶馆,读到的胡同、四合院吗?它的庄严,它的神圣,它的神秘,它的内涵……它就像一本厚厚的书,吸引了中外读者。北京是个老人,也是个新生儿,它在前进,它在描绘着新的宏伟蓝图,它孕育着新的更大的突破,它要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大城市。

  在《北京亮起来了》中,我们感受到了浓郁的现代气息、高耸的大厦、川流的汽车,绚丽的广告、明亮的橱窗、闪烁的霓虹灯、彩虹似的立交桥……这“亮”

  不仅是“灯光闪烁、金碧辉煌”,而且还指北京已成为了一颗东方明珠。

  课文开头说北京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中间描绘了长安街、环形路、商业街、故宫夜晚的装点,让人感到北京是一座“不夜城”,有着浓郁的现代气息。结尾用“夜晚的北京,多么明亮,多么辉煌!”总结全文。教学时,教师通过示范朗读,直观图片或文字资料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兴趣,抓住中心句,从课文中找出具体语言朗读,体会感悟,同时进行语言训练。

  【学习目标】

  .认识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理解“焕然一新、金碧辉煌、从天而降、犹如”等词义。用“犹如”说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日新月异的变化,进一步激发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对北京认识多少呢?能来说说吗?(学生自由谈论。)

  .师:今天,老师再一次带大家去北京旅游?看看这次我们会有什么收获呢?让我们坐上飞机出发吧。

  二、创设情景,整体感知(师为导游,生为旅客。)

  .(课件:飞机起飞声。)

  师:亲爱的旅客们,我们已经到达了北京,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是集古老和现代于一体的城市,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着浓郁的现代气息。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旅客们,想欣赏北京的夜景吗?

  .师范读课文,并出示相应的图片(或图片配画外音)。

  .师:想进一步细细游览吗?请打开课文,自己读一读。

  .师:说说你游览后的感受。北京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北京多么明亮,多么辉煌……)

  .师;现在,我们要进一步走进北京。我这里有四辆大巴士,这四辆车将带大家去四个不同的地方。但首先得买票。师出示票(词语:夜幕降临、华灯高照、金碧辉煌、灯光闪烁、银光闪闪、光彩夺目、绚丽多彩、焕然一新、从天而降、繁荣昌盛、幢幢高楼、)请轻声读读这些“票”,再自行购买一张。以小组为单位,组长进行检票,读对了,才能加人旅游团。

  .师:检票完毕,要上车了。请读读课文,想一想这四辆车将去哪儿?(生再次读文)

  .确定四辆车的驶向(长安街、环形路、商业街、故宫)。

  .自行选择,上车(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小节2.3.4.5)。

  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此来认读生字,反复读课文,做到读通读熟。

  三、精读课文,细细品味

  第二小节

  .图文结合,读读谈谈第二小节,你在游览长安街时,看到了什么?

  .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词:华灯高照、灯光闪烁、从天而降、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勾画、幢幢高楼。并作直观理解。

  .做做小导游,向没有去长安街的小朋友介绍介绍(边指图,边介绍)。

  .师:听了刚才的介绍,你了解长安街了吗?(让没有选第二小节的学生也运用这些词语说话。)

  第三小节

  .读文看图,你看到了什么?

  .理解“犹如”。

  .除了立交桥上的彩灯,你还看到了哪些灯,它们如何装点北京?

  .说话训练:仿照句子: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

  照明灯犹如

  草坪灯犹如

  喷泉灯犹如

  礼花灯犹如

  第四小节

  .图文结合,读读谈谈第四小节,你在游览商业街时,看到了什么?

  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词语。(明亮、绚丽多彩、五光十色、繁华)

  .以前的王府井大街、西单大街又怎样?

  王府井大街和西单商业街

  王府井大街和西单商业街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形成于元代,距今已经有700多年。它属于小而全,各色百货小摊小店、各种风味饮食餐馆,各种书摊,各种杂七杂八、叫不上来名目的摊贩,云集其中,于没有秩序中又自有秩序,外人不可能轻易搞明白。

  现在经过环境改造和整治,先后撤消近百个零散摊点;整治了灯箱广告、橱窗,增强了夜间灯光效果;修整了行道树;增铺设了步行街方砖、道牙,翻修改造了路面。

  错落有致、装修独特的一个个店面,聚来了上百家国内商号和海外知名品牌。琳琅满目的.商品,栩栩如生的雕塑使这条有着700年历史的老街重唤青春,使每天50万人汇集到这里,争相一睹她那迷人的魅力。它们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集购物、餐饮、娱乐、服务、办公为一体的整洁、有序、文明、繁华的商业街。

  .读资料,体会北京的新变化,感悟“焕然一新”

  第五小节

  .读第五小节,你有什么问题?

  .“古老和年轻”矛盾吗?为什么?

  四、总结全文

  师:北京是一本厚厚的线装书,书里有周口店的北京猿人,有数百年来的帝王将相,有世世代代劳动人民伟大的创造。红墙、黄瓦、京剧、茶馆,胡同、四合院。

  北京是一幅多彩的油画,画里盛开着鲜花,飘动着车流和人流,散发着浓郁的现代气息。高耸的大厦,闪烁的霓虹灯,彩虹似的立交桥。

  古老的北京,在不停地书写着新的一页,不停地画着新的图画。

  啊!夜晚的北京,多么明亮,多么辉煌!再见了,古老的北京,再见了,年轻的北京,我们祝愿你的明天更辉煌,更灿烂!祝愿你这颗璀璨的明珠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来朗读课文。

  五、巩固字词

  .说说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法认记生字。认记方法:加偏旁:烁、辉、煌、幢、府。换偏旁:犹、焕、扮。根据字形编儿歌:太阳落在草丛中,用一块大布遮起来——“幕”,每天要写反文旁绞丝旁真繁琐——“繁”;几幢房子只有一个屋顶——“宫”

  .根据生字编写小短文,把所学生字嵌入其中,让学生读读,而且增加课外阅读量,深化课文内容。如:

  夜晚的北京十分迷人,闪烁的霓虹灯和马路上的街灯犹如仙女脖子上的项链,它们和天上的繁星争夺绚丽的光环。幢幢高楼,临街超市,人群涌动。北京正焕发着青春,展现着活力,北京将揭开新的辉煌的一幕。

  六、书写指导

  .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窄右宽,“辉”要注意光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竖提。

  .上下结构的字“夺、宫”要注意上宽,盖住下部分。

  .半包围的字“勾、府”

  要注意里面书写的位置。

  七、实践活动

  读读“我知道”的内容。

  收集资料,当小导游,介绍北京新变化。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07-29

教学设计方案10-31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1-02

教学设计方案(热)08-26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0-18

(精)教学设计方案09-19

美术教学设计方案10-14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0-04

【通用】教学设计方案11-27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5篇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