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26 12:28:0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忆江南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忆江南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忆江南优秀教学设计

忆江南优秀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江南处处是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墨客曾写下赞江南的诗词,谁愿意把你积累的诗词读一读或背一背呢?(指3至5名学生)教师对学生背诵情况做总结。

  2、揭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文章——《忆江南》。

  (1)简介诗人“白居易”。

  (2)了解“江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当然,我们台州也属于江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回味一下咱们江南的迷人风光吧!

  (3)播放江南春景图,用词赞江南。

  师:是啊,江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这里小桥流水,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古典园林,如诗如画;啼莺流转、柳绿花红,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水乡──(江南)。

  3、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一组绝唱——《忆江南》。

  4、播放古筝曲,教师范读。

  5、介绍“词”与“词牌名”。

  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

  2、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别与“音”的发音)

  3、齐读。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

  (一)忆景

  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红艳、激烈、热情)[娇艳欲滴、热情似火、争奇斗艳的江花]

  (2)“春来江水绿如蓝”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朴素、典雅、温婉、平静)

  [水平如镜、波光鳞鳞、微波荡漾、水波涟涟的江水]

  (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4)“风景旧曾谙”

  理解“谙”与“曾”的含义。

  2、想象说话:曾经,你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

  3、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江南——好。

  引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好——能不忆江南?

  (二)忆人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出示资料:诗人曾在江南

  忆江南的教学设计

  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谢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忆的还是什么?(江南的人)

  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读——能不忆江南?

  (三)浓浓的江南情

  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其二和其三,我们一起来赏读一下。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1、自由读

  2、说说从这两首词中读到了什么?

  师:江南景色秀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诗人又怎能忘记?(读词) 师:曾经多少次,诗人朝着江南翘首以望;曾经多少回,诗人在梦中喃喃以念:江南啊江南,我何日才能重游?(读词)

  四、回归生活,珍惜现在。

  师:回首江南,思念江南,他悲伤,他感怀,他深情,然而,他又十分甜蜜,因为他庆幸——

  1、补充句子:诗人庆幸。(庆幸曾经去过江南,为江南的百姓做过许多好事,珍惜了在江南的每一分每一秒。)

  2、总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只要拥有时懂得珍惜,那么,离别也是欢喜的挥手,回忆更是美丽的幸福。同学们,让我们珍惜与同学的相识、珍惜与朋友的相知、珍惜与亲人的相聚,珍惜眼前人,珍惜眼前事,让痛苦与后悔远离过去,让幸福与甜蜜永随回忆。

  五、欣赏歌曲 拓展延情

  “古人唱歌兼唱情!”诗歌,需要有音乐性和图画性。但它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却不独在于声韵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不独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同学们请听:1、播放《忆江南》歌曲。(学生自由发挥,尽情抒情,展示自身独特的体会,和诗的情感产生共鸣,师生沉浸在忆江南的美好境界之中。)

  【板书设计】

  忆江南词牌名 人情 珍惜 景

忆江南优秀教学设计2

  一、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指名看图说出意思。朗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

  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

  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四、教师小结

  诗一开头,诗人先说:“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那么,说江南好,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

  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经,我对江南的风景是那么的熟悉,那么了解。

  江南风景好在哪里?可先让学生来回答。老师最后归纳: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暖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的映照,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更显出江水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诗人的记忆里,所以词的结尾说--江南风景这样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朗读的感情基调:

  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

  语调处理:

  一、二句要有昂扬的激情,再转入缓慢回忆,“日出”句声调高昂,“春来”句声调柔合平缓,最后一句声调稍抬高,仿佛是自问,又像是问他人,“能不”语气要果断、坚定。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六、抄写或默写

  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忆江南优秀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那如火如荼的春花,澄碧温莹的春水,不仅唤起人们对江南湖光山色的向往,更引起大家对祖国河山和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同时,“词”这种题材在小学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教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了解词的结构、认识词牌名《忆江南》。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4、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2、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诵读描写江南的诗句,这两句诗都写了哪个地方的景色?

  出示: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简介江南,播放江南春景图。

  3、揭题,读题,理解“忆”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正确、通顺;边读边看注解,想想白居易忆的是江南的什么?

  2、诗词对比巧识词牌:这首《忆江南》和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

  3、指读,指正读音。(注意“谙”字。)

  4、齐读。

  5、诗人为什么忆江南呢?江南有什么值得回忆的呢?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一)忆江南之美景

  1、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指名读。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理解“胜”和“蓝”的意思。

  (2)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词句还原成画面。

  (3)看到这么美的画面,你的脑子里浮现出了哪些词语?

  (4)学生结合想象诵读。

  (5)体会江花和春水就这样互相映衬的美。男女生合作读。

  (6)春天的景物很多,但诗人只抓住了两种最有代表性的景物,两种对比最强烈的颜色,把一个亮丽、美妙的江南的春天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体会词句的对仗美。

  2、江南的这些风景诗人曾经是多么熟悉啊!教学“风景旧曾谙”。

  (1)哪个字是熟悉的意思?“曾”呢?

  (2)理解“旧”的意思。简单渗透背景。理解“风景旧曾谙”。

  3、除了江花、江水,还有什么风景词人也是那样的熟悉?

  4、这许许多多的景物,用语言又怎能描述得尽?所有的赞叹都浓缩成简单的三个字——江南好。师引读全词。

  5、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从这个反问句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理解读。

  (二)忆江南之故人

  1、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出示资料,创设情境。

  2、诗人忆的还有江南的什么?板书:景 人)

  3、千言万语道不尽诗人对江南人的留恋和怀念,只浓缩成最最朴素的三个字——江南好!(指生个性化诵读)

  4、一首《忆江南》,寥寥27个字,却一唱三叹,字字浸满了诗人对江南景、人深深眷恋的情。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深情诵读全词。(配乐)

  5、闭上眼睛,让我们沉浸在这美好的回忆里。(背诵)

  (三)忆江南之往事

  1、江南为官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年,但值得回忆的事情却太多太多,我们刚才学的只是《忆江南》其一,还有其二、其三!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迁移学法:我们分组学习这两首词,用刚才学习第一首词的方法来自学。

  3、指读。

  4、从这两首词中你看出了词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5、何日又去月中寻桂?何日重到钱塘看潮?何日再品那醉人的美酒?何日再赏吴娃优美的舞姿?——(引读)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江南忆,其次忆吴宫——(生接读)

  6、那抹不掉、忘不了的江南情啊!诵读三首词。(配乐诵读)

  四、欣赏歌曲拓展延情

  1、词有曲调,可以用来吟唱。想听吗?

  2、播放《忆江南》曲子听吟唱。

  板书:

  忆江南

  词牌名

  景

  情

  人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在读出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在读中学生领略到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独特的美景。尤其是在品味“能不忆江南?”这个反问句时我发自内心的引读,使学生不禁进入诗中意境,为情所动,随情而读!深刻的感悟到诗人对江南的无限的赞叹和思念之情!但本节课中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大多停留在诗文表面,无法走入诗人创作的精神世界,我应该多准备教材外的阅读资料帮助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入理解,让学生既能“走进文本”又能“走出文本”。

忆江南优秀教学设计4

  一、导入新课

  进入春天已近一个月了,我们刚刚感受到春的气息,可一场雨雪又把我们带到了洁白的冬季。

  刚才同学们背诵的《江南春》中已告诉我们此时的江南已是千里莺啼绿映红了。今天,我们就

  随著名诗人白居易去领略江南的神韵。板书课题

  1、解题:同学们对江南了解多少?

  师:江南洒湖纵横交错,小桥流水,隽秀的古典园林,朴实动听江南丝竹,柔软华丽的江南丝

  绸,精美的刺绣等等。江南的苏州、杭州还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无数的文人墨客对此地总是流

  恋往返。

  2、介始背景:

  白居易年少时旅居杭州。50岁时曾在杭州当太守三年,后在苏州为官一年。江南的旖旎风光给

  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12年后,67岁时写下了千古绝唱《忆江南》。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谁谈一下对“忆江南”三个字的理解?你对词有多少了解?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3、请同学们借助课文中的注释自学这首词。在学习和诵读中去领略词中的景,感悟词中的情

  。(配乐)

  4、在刚才的学习中你领略到了什么校的意境?

  三、品味

  1、诗人一开口就用通俗的“好”字来赞美江南,你认为这个“好”是指的什么?(换成江南

  美行不行?)

  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这句中,哪个词写出了诗人是在“忆”江南?“谙”又怎样讲?

  :江南的好是诗人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一切那么熟悉,诗人仅在杭州为官时,就写

  了多首诗,写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

  3、江南的山山水水已刻到诗人的心中,可江南这么大,诗人抓住什么来写的这“好”呢?

  (1)指读,齐读

  (2)这两句抓住什么来写的'?(理解意思)

  (3)自读这两句,齐读。说说诗人写的这两句好在哪里?

  A同色共染。比喻B异色互衬

  (4)想象:师读,生想象——说说眼前是怎样的画面

  4、多么熟悉的江南,多么美丽多姿的江南。

  你就是站在江边的诗人,请你读:

  日出,花开得如此热烈,男生读:日出

  春来,碧水悠悠,纯净优雅,女生读

  5、江南如此的好,记人“能不忆江南”?

  齐读——读了这句,你体会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诗人在哪里“忆江南”?(洛阳)

  江南花红胜火,水绿如蓝之时,洛阳的春天依然是春寒料峭,到处一片灰色。(欣赏江南的图

  )

  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再读“能不忆江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拓展升华

  1、诗人所眷恋的仅仅是江南的美景吗?根据你了解资料来谈

  2、学生补充

  3、师补充:

  白居易在杭州治理西湖,修白沙堤,与杭州百姓交朋友;与当地风雅之士诗酒唱和;有名的“

  白乐天醉酒茅家埠”

  诗人与杭州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离别杭州时,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万众夹道,洒

  泪送别。他的好友诗人刘禹锡在《白太守行》一诗中写道:“闻有白太守,抛官归旧奚,苏州

  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4、指

  诗人不仅眷恋江南美景,他还忆什么?更深深地念着与江南人民的浓浓情意。带着诗人对江南

  人民的无限思念,读:能不忆江南?

  五、升华

  1、诗人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美景之后,又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来收

  全词。但这已勾起了他对江南人无限怀念之情,于是又写下了另外两首《忆江南》

  2、出示其二、其三

  (1)自读,讨论三首词的异同。

  (2)从这两词中看到诗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3)江南的一草一木,均让诗人魂牵梦绕。多么深的江南情结!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齐读:

  3、师生共读三首《忆江南》,师生唱和,师读前面的,学生接后面的。

  4、背《忆江南》

  5、唱

  诗歌,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独在声韵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不仅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

  景抒情。词开始就是为配合音乐而创作的歌词,今天,我们也来试着唱一唱。可以用我们学过

  的歌。

  板书: 忆 江 南

  ↓ 美景

  江南 赞美、思念

  浓情

忆江南优秀教学设计5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现在已经是阳春三月,但是我们却看不到花红柳绿、春意盎然。在我们祖国有一个地方,那里一年四季都是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景色,你们想去看一看吗?我们一起来欣赏吧。课件播放《江南风景》视频。你们知道这是哪儿吗?这就是风景如画的江南,(板书江南)诗人白居易就曾经在江南的苏州和杭州做过官,江南风景之美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他在回到洛阳后写下了,《忆江南》。(板书忆)

  二、感悟诗意,随文识字。

  1、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忆字的'?家族识字:找一找竖心旁的字,学生组词,随机出示字卡“回忆”“记忆”。你认为课题里的忆字是回忆,还是记忆,说说理由。忆江南是什么意思?

  2、师配乐范读课文,课件出示幻灯片,学生欣赏

  3、自由读,想这首词共有几句?

  4、指生读第一句

  (1)指导读,语速慢,“好”字重读。指生读,评价读。

  (2)有一个字可以概括江南美景给白居易留下的印象,是那个字?“好”你能给“好”换一个字吗?

  (3)出示字卡“景色”,说说怎样记住景的?贴词卡“风景”,任选其一说句话。

  (4)白居易怎么知道这里风景这么美啊?第一句中有一个字说的就是熟悉的意思,你们猜猜是哪个字?出示“谙”字,说说识记方法,老师会编一句儿歌:用语音沟通会让我们更熟悉。

  过渡:江南的哪些景色给白居易留下了这么好的印象呢?指生读第二句诗。

  (1)指导读,指生读。

  (2)同桌读,加上动作读。

  (3)在这句诗里,你看到了什么?还仿佛听到了什么?(师生共同画简笔画)看简笔画读古诗。

  过渡:看到这令人陶醉的美景,诗人白居易由衷的赞叹:齐读最后一句诗。

  (1)这是一个什么句子?

  (2)这句的意思是?

  三、整体感悟,品味诗境。

  (1)让我们做小诗人一边欣赏美景,一边朗读这首词,好吗?

  (2)欣赏过江南的美景,你想说些什么?

  (3)白居易把江南写得这么美,你能体会到她对江南有着什么样的感情?

  (4)江南太美了,所以白居易认为写一首词不足以表达他对江南的热爱,这只是其一,还有两首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幻灯片出示)

  四、升华总结:

  真的不知道我们的祖国还有这么美的地方,你爱我们的祖国吗?爱就大声说出来。祖国我爱你。

忆江南优秀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古诗与词的区别。

  2、理解《忆江南》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4、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大家欣赏。说说古诗的特点:有五言诗、七言诗。诗的字数很整齐。

  二、 初步理解词与诗的区别

  1、自读“预习”。读后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谁能找到诗与词的区别?

  三、 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忆江南》理解词意

  1、《忆江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江南好 好:美好 。

  旧曾谙 旧曾:以前、过去。

  谙:熟悉。

  红胜火 胜:胜过、强过。

  忆江南 忆:想念、想起。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还是以前熟悉的那样。太阳光下,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春光里,江水碧绿如蓝。如此美丽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

  五、总结升华

  1、读《忆江南》。

  (边读边想江南美景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江南美景 大自然)

  【板书设计】

  日出 江花 红胜火

  忆江南 能不忆江南?

  春来 江水 绿如蓝

忆江南优秀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这首词。看注释、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2、想象这首词描绘的情景,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这首词。看注释、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想象这首词描绘的情景,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1、教师导言:一说到春天,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或一首诗词来描绘。

  2、春天是美好的,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她。在张志和的笔下,春天是那不须归的斜风细雨:在韦庄的笔下,春天是那碧于天的春水;在韩愈的笔下,春天是那遥看近却无的草色;在大诗人白居易笔下的春天又是怎样的'呢?(教师有感情地吟诵《忆江南》)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3、你知道什么是词吗?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4、解题:“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

  二、读词,探得风雅无穷意。

  (一)整体感知,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第一遍,读准字音,读正确;第二遍,读通顺;第三遍,边读边看注解,想想白居易忆的是江南的什么?

  2、指读,指正读音。(注意“谙”字。)

  3、齐读。

  4、诗人为什么忆江南呢?江南有什么值得回忆的呢?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二)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指名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这两句有点特别。请大家好好读,边读边关注这两点,第一,字数;第二,相对应的位置上的词语。这样字数相等,相应位置词语对应的写作方法,叫对偶,古诗词中的对偶也叫对仗。请同学们自己读读,注意这两句的节奏。

  (2)师生对接,练读对偶句,体会语言的节奏感。

  (3)理解“胜”和“蓝”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4)读着读着,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围绕“日出、江花、红、火、江水、绿”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词句还原成画面。

  一轮红日升起来了,阳光普照大地,岸边、江面怎么样?(天空:朝霞满天,红彤彤的,像是着了火。)——你把天空的颜色描绘得这样美;还有谁也想来说说天空呢?真是太绚丽了。

  此时,岸边的江花又是怎样的呢?花这么多,这么美,这么艳丽,哪些词可以用来描绘这样的景象呢?(花团锦簇、百花盛开、繁花似锦、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绚丽多彩、姹紫嫣红……)

  同学们,这样的场面就是红胜火啊!出示图片。看,这么多的鲜花争奇斗艳,竞相开放。这么热烈的场面,谁能用朗读来表现呢?

  此时,江面又是怎样的呢?水又是怎么样的呢?绿得怎么样呢?

  (5)真是“朝霞与江花争艳,江水共长天一色”这是多美的画面啊!

  2、江南的这些风景诗人曾经是多么熟悉啊!教学“风景旧曾谙”。

  (1)哪个字是熟悉的意思?“曾”呢?

  (2)理解“旧”的意思。简单渗透背景。理解“风景旧曾谙”。

  3、除了江花、江水,还有什么风景词人也是那样的熟悉?显示句式,引导学生用诗句在括号中填空。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白居易为什么不写这些莺啼、芳树、红杏,而写江花、江水这极简单的景物呢?

  引导学生体会江花和春水互相映衬的美。男女生合作读。

  4、这许许多多的景物,用语言又怎能描述得尽?所有的赞叹都浓缩成简单的三个字——江南好。

  5、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从这个反问句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三、结课,余音绕梁育乡情。

  (一)欣赏歌曲,拓展延情。

  1、词有曲调,可以用来吟唱。想听吗?

  2、播放《忆江南》曲子听吟唱。

  (二)诗意作业,创意分享。(任选两题)

  1、围绕“忆江南”这个主题查找资料,感受江南的万千风情。

  2、把《忆江南》改写为散文或现代诗。

  3、仿写《忆江南》,赞家乡山水。

忆江南优秀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第一篇词,引领整个小学阶段词的学习。这个词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谢秋娘》、《梦江南》、《望江梅》等许多异名。这首词中,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物,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赞叹和思念。

  【学习目标】

  1、深入理解词意,感受江南春景之美,体会作者赞美与思念之情。

  2、初步了解词的特点,掌握学习词的方法。

  3、有感情诵读。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诵读。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简介相关资料

  1、背诵有关描绘春天景色的诗句。

  2、齐读诗题:忆江南 (播放江南春景图)

  3、介绍诗人和创作背景:

  教师补充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他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12年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创作了一组千古绝唱──《忆江南》。

  二、初读全诗,感知词的特点

  1、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读流畅。

  2、初步感知词的特点:

  ⑴ 有没有发现这首诗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诗有什么不同?

  明确今天我们学习的其实是一首词。

  ⑵ 师生交流对词的初步认识。

  3、指名读。

  (重点提示谙这个生字的读音)

  4、教师范读激情,评议导学。

  三、自学交流,探究诗意

  1、学生自学,理解字意、句意:

  教师引导,迁移学法:

  同学们可用学习古诗的方法来学习这首词。

  2、同桌交流自学收获。

  3、全班集体交流,整体感知词意。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你从哪几句感受到江南春景之美的?

  ⑴ 赏读:

  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的春景美在哪里?

  红胜火:体会江花的红艳;花的数量多,感受江南春天的盎然生气。

  胜可否换成似?

  什么时候江边的花更红,更艳?(日出图)

  展开想象,把词句还原成画面。(江花图)

  体会后指名有感情朗读、评读。

  ⑵ 赏读:

  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句给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绿如蓝:体会水的青绿,感受江南春天的勃勃生机。

  为什么江水这样清绿?让我们联想到了什么?

  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江水图)

  ⑶ 引导学生想像并对比两句诗所描绘的不同画面,感悟两句诗红与绿相互映衬之美。

  ⑷ 学生结合想象诵读:

  ① 指名读。

  ② 合作读:

  (师:日出时分,花开的如此热烈,男生读:日出江花红胜火)

  (师:春来碧水悠悠,纯净、清幽,女生读:春来江水绿如蓝)

  2、体会前两句中蕴含的作者感情:

  江南春景的`如此美丽、绚烂,作者用一个字就表达了由衷的赞叹,那就是──好,这个好字是在赞美江南的什么好?读出自己的体会。

  作者赞叹的美好春景是他非常熟悉的,亲自感受到的,理解风景旧曾谙一句。

  3、对比引申,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⑴ 引入作者另一首诗《魏王堤》:

  当江南花红胜火,水绿如蓝的时候,而北方的洛阳又是什么样的景象呢?

  出示七绝《魏王堤》。

  ⑵ 引读体会:在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的季节,洛阳却花寒懒发,只有魏王堤 上的柳丝,才透出那么一点儿春意。

  ⑶ 再次朗读体会能不忆江南? 一句的含义。

  4、拓展引申,深入体会作者情感:

  ⑴ 赏读白居易其它两首《忆江南》。再次深刻感受诗人对江南的赞美和思念。

  引导:作者回忆了哪里?又在怀念江南的什么?

  ⑵ 师补充: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杭州人民和他的感情很深,在他离任时,苏州人民不舍得他走,都哭着来为他送行。诗人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带着对江南人民深深的思念,再读能不忆江南?

  ⑶ 江南不仅景色优美让作者怀念,还有纯朴的人民让作者牵挂,江南的景美、酒香、人更美!我们再来读读这句。再看这个好字又增加了哪些含义?

  ⑷ 感情朗读,读出赞美之情、读出思念之意。

  五、布置作业

  展开想象,把日春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景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可以写,也可以画。)

  【板书设计】

  赞美

  忆江南────好词

  思念

忆江南优秀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谙”字的音、形、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借助注释想象再现词句的意象,探究和感知词意,背诵课文。

  (2)通过多形式的吟诵和互动交流活动,引领学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开展仿写训练,带领学生感悟古诗词语言文字的美妙,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吟诵和交流感悟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

  三、教学难点:

  带领学生感悟古诗词语言文字的美妙,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流程:

  1、师生互动。

  师:同学们好!

  师:今天有许多老师听我们上课,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胆量回答老师的提问?

  师:我先提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都能回答的问题,想回答的请举手。知道我们今天学哪一篇课文吗?

  生:知道,学习《忆江南》。

  师:(板书:忆江南,出示课题课件)好,胆子真够大的。我再问一个大学生都不敢回答的问题,看谁还敢举手?我的问题是:你预习课文了吗?

  生:预习了。

  师:你怎么不敢举手?

  生:我不知道是这么简单的问题?

  师:哦,你觉得问题简单吗?

  生:是。

  师:那我再问你几个问题,你敢回答吗?

  生:敢。

  师:《忆江南》是谁写的?

  生:白居易。

  师:(板书:白居易)白居易是什么人,他还写过什么诗词?

  生:白居易是唐代人,他写过《草》。

  师:(板书:唐代)你能背出古诗《草》吗?

  生:背《草》。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预热师生间的情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基础情调。

  2、宣布课题。板书课题:忆江南

  (出示课件:《草》)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一首词,(板书:词)请同学们对比一下诗与词,看看有什么不同?

  诗的每一句都是五个字,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你观察很仔细,还有其它不同点吗。诗一般是四句,五言七言居多,而词的写法是根据词牌确定的,《忆江南》是词牌的名字,一种词牌就是一种格式,每一种格式对句子多少,长短和音调都有严格的规定。我们学的《忆江南》,大家看看有那些规定?

  [设计意图]

  相机进行语文知识的适度拓展和链接,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要点。师生间以平等对话的方式,在亲切而幽默的交流中,感知文化。

  3、初读课文,借助注释注意读通读顺和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方法:自读,探讨,思考,交流。

  师:江南的景色太迷人了。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出示课件,引导欣赏,感受)

  师:是呀,作者在这里描绘的两幅美景图。先来欣赏“日出江花红胜火”。

  生:太阳出来照得江边的花儿红得胜过于火焰。

  师:(板书:花:红胜火)想一想:江边的花儿怒放的情景,你能用四字词语说说吗?

  生:姹紫嫣红。

  师:开得真艳!

  生:万紫千红。

  师;噢,真美!

  生:群芳吐艳。

  生:花团锦簇。……

  师:大家闭上眼想一想江边的繁花群芳吐艳、万紫千红、花团锦簇的样子。

  生:这画面太美了。

  [设计意图]

  用四字词语描绘花儿怒放的情景,既能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又让学生走进了“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绚丽多姿世界。这是特别的理解词意的方法。

  4、在感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试读,谐点一番,给课堂添趣。抓住“能不忆江南?”一句,叠进式渲染烘托诗意。

  2、带着这份诗意,教师范读。

  3、让学生说说老师读的怎么样?然后要求学生学习老师的样子读。

  4、重点引导学生入境、入画、入意地读,力求用读来表达、再现词的意境,表达词的节奏和韵律。

  5、创造性地开展和着节拍唱读《忆江南》活动,把吟诵,背诵教学默化这一环节中。

  [设计意图]

  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由地点评、仿读,不仅让学生学习诗意般地朗读本文,还领会读好书的技巧,追求“授之以渔”。朗读指导注重范读引领。

  古词新唱,轻松活泼,目的为课堂营造和谐的情趣,帮助学生感受词意,背诵古词。

  5、让学生比赛背诵。

  6、仿写训练,加深学生对词的认识理解,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喜爱之情。

  下水文:赞赋春

  赋春好/春到百花香/邀友亭台赏秋月/泛舟湖畔观鸳鸯/何似在梦乡?

  [设计意图]

  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训练,把写与读相结合,把写与感受相结合,是实现写的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通过学习《忆江南》,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情感,然后动笔,水到渠成,不露痕迹。把读与写的教学落到实处。

  板书:忆江南词(歌词)

  花(红胜火)

  江南好!

  水(绿如蓝)

  作业设计:

  1、以《赞赋春》或赞ⅹⅹ为题,仿照《忆江南》的模式进行小练笔。

  2、同学间进行展示交流。

  学生习作《赞长溪》洪芷苑

  长溪好,山水美如画。夏日冰爽似雪飘,秋来红叶胜春花。谁能不爱她?

【忆江南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aieiui教学设计 《aieiui》优秀教学设计优秀06-23

《母鸡》优秀的教学设计优秀12-16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优秀优秀06-25

《旋转》教学设计优秀01-21

《蜜蜂》教学设计优秀02-23

《亡羊补牢》优秀教学设计04-11

《穷人》教学设计(优秀)12-28

《称赞》教学设计优秀02-10

《春》优秀教学设计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