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教学设计方案锦集8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公输》选自《墨子·非攻》,是《墨子》中最有文采和文学趣味的一篇。课文记述了墨子制止楚国攻宋的故事,详细叙述了墨子同公输盘、楚王作斗争的经过。墨子不仅以“非攻”的主张说服了对方,而且以实际的守御力量制服了对方,终于迫使楚王取消了这次侵略行动。文章情节生动,一波三折,悬念迭生;人物形象鲜明;言辞巧妙、锋利。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学本文,应以诵读法为主,辅之以讨论点拨法、品读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先整体把握课文,然后启发学生研习课文。先设疑,再让学生从内容、人物、写作特点等方面鉴赏文章,然后点拨总结、拓展延伸。
教学本文,重在引导学生品味墨子的劝说技巧,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的句式特征。
2.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
能力目标
1.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2.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品味赏析课文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先秦诸子散文的兴趣。
德育目标
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育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
3,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增加语言积淀。
教学难点
鉴赏墨子的劝说技巧。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点拨法
3.品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教学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热悉文意,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意。
[教学步骤 ]
一、导语 设计
设计(一)
鲁班是我国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同时他还是一位顽固狡诈,阴险狠毒的人。他的面前站着一位英勇无畏的外交家,他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于。
设计(二)
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罄竹难书.今天我们走近一位热爱和平的人,他凭借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果敢勇毅阻止了一场不义的战争,请看他非凡的表现。(多媒体插放动漫flash)
二、资料助读
1.关于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之交为第一个发展阶段,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论语》是较短的语录体散文。《墨子》在对话中有议论,初具议论文的规模。战国中叶为第二个发展阶段,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孟子》是对话体论辩文,《庄子》接近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三个发展阶段?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
先秦诸子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辩是非,增强了说服力,而排比、夸张等修辞的大量运用更使文章辞采缤纷。总之,先秦诸子散文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墨子》及墨子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鲁人,一说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堵子散文代表作家。曾为宋国大夫。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聚徒讲学,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反映了小生产者反对兼并战争,要求改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愿望,他的认识观点是唯物的。但他一方面批判唯心的宿命论,一方面又提出同样是唯心的“天志”说,认为天有意志,并且相信鬼神。墨于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现存五十三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记的墨子讲学辞和语录,其中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墨子》是我国论辩性散文的源头,运用譬喻,类比、举例,推论的论辩方法进行论政,逻辑严密,说理清楚。语言质朴无华,多用口语,在先秦堵子散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公输
公输,名盘,也作·“般”或·“班”又称鲁班,山东人,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现在,鲁班被人们尊称为建筑业的`鼻祖,其实这远远不够.鲁班不光在建筑业,而且在其他领域也颇有建树。他发明了飞鸢,是人类征服太空的第一人,他发明了云梯(重武器),钩钜(现在还用)以及其他攻城武器,是一位伟大的军事科学家,在机械方面,很早被人称为“机械圣人”,此外还有许多民用、工艺等方面的成就。鲁班对人类的贡献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科技发明之父。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学生听读,把握字音。
多媒体显示:
生字:
械(xiè) 轩(xuān) 舆(yǔ) 犀兕(xī sì) 鼋(yuán) 罨(tuó)
鲋(fù) 梓(zī) 褊楠(piá nán)
多音字:
请说之(shuō) 长木(zhàng) 公输盘(bān) 见我于王(xiàn)
禽滑厘(gǔ)
通假字:
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
子墨子九距之(通“拒”,阻挡)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抵挡)
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语气,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激烈、紧张的气氛。
3.教师适当指导朗读。
示例:
(1)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加点词须重读,显示墨子焦急的心态,他为了阻止楚宋之战而不辞劳苦。
(2)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读出疑问语气,显示公输盘恭敬请教之意。
(3)子墨子曰;“壮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读出祈使语气,显示蓄意提出无理要求之意。
(4)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义”字须重读,显示公输盘以“义”装点自己的味道,要读出他一本正经而又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傲慢的语气。
(5)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读出疑问语气,显示质问、责备,催促之意。
(6)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公输盘在无言以对的情况下,只好虚晃一枪,把矛盾的焦点转移到楚王身上。要读出他狡猾推脱而又仗势欺人的语气。
(7)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注意“善哉”的虚伪。“虽然……”则体现了一个霸气十足的诸侯的强硬与蛮横。
(8)公输盘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公输盘在心里做着阴暗的盘算,要读出阴险并带有威胁意味的语气。子墨子敏锐地揭穿这一阴谋,显示出胸有成竹、镇定沉着之意。
4.选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其余同学评点。
四、译读课文,疏通文句,熟悉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用工具书,翻译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讨论研究,共同解决。教师巡视各组,答疑解惑。
3.教师指导学生积累本课的文言知识。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请献十金(请允许我,表敬词)
荆之地方五千里(土地方圆,与现代汉语表意不同)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巧妙的方式。现代汉语中“机变”为“随机应变”之意)
(2)一词多义
公输盘不说(高兴) 见公输盘(拜见)
请说之(解释) 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这样)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但是),
不可谓知类(事理)
为与此同类(类别)
为楚造云梯之械(这样)
子墨子闻之(代词,指代造云梯攻宋这件事)
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的”,结构助词)
(3)翻译下列句子
夫子何命焉为? 译: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宋何罪之有? 译:宋国有什么罪过呢?
胡不已乎? 译: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
胡不见我于王? 译:何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此为何若人? 译: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五、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
提问: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本文对应的双方是墨子和楚国的公输盘、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劝阻楚国攻打宋国。
提问:谈谈你对本文思路的看法。
学生讨论。
成果展示:
1.以“见”字一线穿珠。
墨子见公输盘→墨子见楚王→墨子见公输盘
(1~12) (13~16) (17~22)
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2.以人物思想、态度的变化为线索组织全文。
背景交代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电热器的原理、应用.
能举出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实例.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电热器及其构造,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分析电热的利与害,使学生能够辩证地看问题,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建议
1.重点是知道电热器的主要部件,是用电阻率大、熔点高的合金而制成的发热体,知道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原理.
认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辩证地分析问题.
2.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通过分析电热的利与害,使学生能够辩证地看问题.
三、教学设计方案
复习:
1.焦耳定律及其公式.
2.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在什么条件与电流所做功相等.
一、电热的利用
1 纯电阻电路就是指电流通过的电路中的所有的导体,电流所做的功全部转化为内能.这样的电路叫做纯电阻电路.
2 电热器就是一个纯电阻电路,人们利用它来作加热的设备:
例如: 电炉、电烙铁、电熨斗、电饭锅、电烤炉都是电热器.
电热器重要组成部分是发热体,发热体是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电阻丝绕在绝缘材料上做成的,电流通过电阻丝发出热量.
电热器清洁卫生,没有环境污染;热效率高;有的'还可以方便地控制和调节温度等优点.
例如:电褥、电烘箱;家禽电热孵卵器,引发炸药的电热装置乃至高空飞行服里的电热保温装置,都是电热器,它们有不同的构造和用途,但原理都这样.
二、防止电热的危害
在电动机里,电流所做的功主要用来做机械功,但电流通过电动机里的电阻也会要产生热量(这样的电路我们叫它非纯电阻电路),会使导线温度升高,温度超过绝缘材料的耐热温度,绝缘材料会迅速老化甚至可能烧坏,这就需要考虑散热,还要加快散热,有的电动机里随电动机转动装有风扇,同时把外壳作成如图所示的形状,都是为了迅速散热.
收音机、电视机等用电器也都是考虑散热,它们的机壳上都有散热孔.
探究活动
课题 :了解家中电热器的工作原理
组织形式 :学生活动小组或个人
活动流程:
1、提出问题
2、实际观察
3、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
4、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概览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引言]上节课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是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进行分类的,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反应。
[板书] 第二节 离子反应
[设问]①根据初三所学知识,哪些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呢?
②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检验这些物质是否电离?
③它们电离过程可用什么式子表示?
分析得出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练习] 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 属于电解质的是:
HCl气体、 Ca(OH)2 固体 、KNO3固体 、CO2 、Hg 、 NH3 、KOH溶液 、金刚石 、石墨 、蔗糖、酒精、硫、铝
由上答案分析出非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学生讨论出答案后,师生共同小结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应注意的问题)
[板书](1)电解质、非电解质应是化合物。
(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如:碳酸钙虽然其水溶液几乎不导电,但在熔融状态下导电,因此它是电解质。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用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不能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导电。如:CO2、SO2溶于水能导电,是由于它们与水反应生成的H2CO3、H2SO3能导电,所以CO2、SO2不是电解质。
(4)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AgCl等,由于它们溶解度太小,测不出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是电解质。
(5)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等是非电解质。
[设问] 电解质为什么能导电?
[板书]二、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及导电能力
1、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
(引到学生回忆初中所讲的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能导电的原因)
[学生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当与直流电源接通后,离子发生了定向移动并在两极发生反应,从而形成电流。
[设问] 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 P14实验1-1
让学生观察,讨论五种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实验结论: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不相同。
[板书]2、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
[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
[分析总结] 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的多少(离子的浓度大小)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当溶液的体积、浓度以及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单位体积内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从这些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在水中溶解时所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得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三、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比如: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之后对强、弱电解质进行进一步比较,并完成下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电离程度
全部
部分
溶液中溶质离子
水合离子
分子、水合离子
同条件下的导电性
强
弱
化合物类型
离子化合物、某些共价化合物
某些共价化合物
物质类型
大多数盐、强酸、强碱
弱酸、弱碱、水
强调:(1)典型的强、弱电解质要熟记。
(2)BaSO4、AgCl 等难溶于水,熔化或熔于水的部分是全部电离的,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
(3)强、弱电解质的根本区别是全部电离还是部分电离,而不是通过熔液的导电性强弱来确定。
[板书] 3、电解质熔液的电离
[设问]请写出HCl、KCl、Al2(SO4)3 、BaCl2 、NaHSO4 、NaHCO3在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板书] HCl=H++Cl- KCl=K++Cl- Al2(SO4)3=2Al3++3SO42-
BaCl2=Ba2++2Cl- NaHSO4=Na++H++SO42- NaHCO3=Na++HCO3-
强调:HCO3-、SO42-、OH-等原子团,不能拆开。
[总结] 强酸:如HCl、H2SO4、HNO3
强 电 解 质 强碱:如KOH、NaOH、Ba(OH)2
电 (全部电离) 大多数盐:如:NaCl、AgNO3
解 弱 电 解 质 弱酸:如H2S、H2SO3、CH3COOH
质 (部分电离) 弱碱:如NH3 H2O、Cu(OH)2
水:H2O
[布置作业] P18习题一、1 习题四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领略镜泊湖的美丽景色,获得美的享受。
2、体会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增长自然常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你想了解这奇观吗?
二、快速读课文,说说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一(12)镜泊湖的形成和传说。
二(3)镜泊湖自然朴实而又绚丽多变的景色特点。
三(4)重点描写吊水楼瀑布的景色。
四(5)重点写地下森林的景色。
四、词语质疑。
五、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速读全文,并用一句或几年来句话概括自己的感想,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也可以自己概括。
2、学生自由读。
3、同桌相互交流。
4、集体交流。
六、分工合作,自主探究。
1、镜泊湖的景色的确奇妙,让我们来仔细欣赏一下。
2、分工:每小组负责研究一段。
研究要求:认真研究,相互合作,把你所领略到的美与大家一起分享,发现的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研究讨论后再向大家交流汇报。
3、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朗读、交流体会、互相质疑解疑。
4、大组交流讨论。(同组同学可以相互补充,他组同学可以提问。)
交流方式:(1)通过交流感受体验美;(2)通过提问发现美;(3)通过朗读感悟美、表现美。
第一段交流重点:镜泊湖的地点、形成、及名称是否名副其实。
第二段交流重点:理解镜泊湖景色的自然朴实和绮丽多变。
第三段交流重点:体会吊水楼瀑布的.形成以及它磅礴的气势。体会雄壮的确良瀑布与幽静的确良镜泊湖形成的鲜明对照。
第四段交流重点:了解地下森林的形成过程及壮丽的景色,感受地下森林的欣欣向荣、充满活力。
(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指导朗读。)
七、总结全文。
八、作业 :
摘录文中优美片段。
板书设计 :
景点 景物 特色
镜泊湖 山湖花树 自然朴实
绮丽多变 静态
吊水楼瀑布 瀑布 万斛珍珠 动态
千朵银花
千军万马
地下森林 森林 郁郁葱葱 静态
野生动物 活动 动态
火山口 峭壁如屏 静态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本单元的课文要引导我们走进童话的世界。童话,大家一定读了不少。你读了哪些童话故事?喜欢哪个角色?说一说。是啊,童话世界五彩缤纷,令人遐想,给人启迪。让我们再次走进童话的世界,走进英国著名童话作家王尔德的《巨人的花园》,看看“巨人的花园”是什么样的,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板书课题:《巨人的花园》)作者介绍:王尔德,英国著名作家(幻灯片出示)
二、再读课文,初步感知:
1、我的词语库:让学生读读词语,掌握字词。
2、听课文朗读,完成习题。
(1)巨人外出,孩子们玩耍时,花园里什么样?
(2)巨人回来,禁止孩子们玩耍,花园什么样?
(3)孩子们偷偷钻进花园玩耍,花园有什么变化?
(4)巨人训斥孩子们离开时,花园又怎么样?
3、重点句子赏析
4、一堵墙围住了孩子的脚步,也围住了(春天、友谊、温暖、欢笑)。留下了(冬天、寒冷、荒凉、孤独)。
5、理解重点句子: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6、唤来春天,需要一颗(宽容、友善、热情、温暖)的心。
7、小结:幸福源于宽容、善良和共享!
8、原著结尾:幻灯片出示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结合实际谈一谈。
(2)写作上:童话不仅有丰富的'想象,还蕴含了深刻的道理。这一课,作者的语言也很美,值得我们学习。在今后的习作中,希望同学们学会运用优美语句。
四、名人名言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王尔德的童话故事,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材版本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
课程标准摘录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学情与教材分析
“圆柱的体积” 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的第四节的内容,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圆柱,学习了体积,经历了长、正方体的体积推导过程以及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时,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高并没有变,只是把底面的圆形转化成长方形,它的转化过程实际上和圆转化成长方形求面积的方法相同,学生已具备有学习本课的技能。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而且要让学生主动探索、经历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而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学习方法,获得学习经验。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究和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积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圆柱体积,达标率100%。
2、能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达标率95%。
3、能积极参与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推导活动,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归纳推理能力,达标率95%。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达标率100%。
5、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渗透辩证法和极限的思想,达标率95%。
学习重点
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具、学具准备:
1、师: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推导教具,课件。
2、生:削好的圆柱体萝卜或土豆、或圆柱体橡皮泥,小刀。
教学设想
本节课第一个环节激活旧知、引出新知,采用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转化的思想、方法上为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做一些铺垫。第二个环节自主合作、探索新知,采用了激趣設疑的方法层层深入,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积极合作交流,主动参与到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从而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学习方法,获得学习经验。然后通过例题教学加深对圆柱的体积公式的理解,体会计算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三个环节巩固练习、拓展提高,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方法,设计的练习题由易到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考虑使差生吃得消,中等生吃得好,尖子生吃得饱。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与技能、特别是让学生获得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同时陶冶了情操。
教法、学法
演示法、启发引导;实验、合作探究、尝试练习。
评价方案
1、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完成活动检测目标1、4、5的达成。
2、通过提问检测目标3、4、5的达成。
3、通过评价样题检测目标1、2、4的达成。
评价样题
1、
2、
教学过程
一、激活旧知,引出新知
1、计算下面物体的体积
(1)长方体的长20厘米,宽10厘米,高8厘米。
(2)正方体棱6分米
2、回忆一下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出通过分割、拼合的办法变成长方形或者平行四边形,或者三角形,或者梯形来推导出圆的面积。这时教师要及时总结不论是拼成哪种图形都是把圆转化成已学过面积计算的图形,再根据转化后的图形与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它的面积。]
教师(结合课件演示)把一个圆平均分割,再拼合就变成了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用圆周长的一半×半径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周长一半就等于πR,半径是R,所以圆的面积是S=πR。
[设计意图:从转化的思想、方法上为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做一些铺垫。]
3、什么叫体积?如何求长方体的体积?如何求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通用公式是什么?
[设计意图:为定义圆柱体的体积,为推导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做知识上的铺垫。]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设计意图:原有的基础是后续学习的前提和起点,新知总是在旧知的基础上生长发展的。这种承上启下的关系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必须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思想方法与知识的'铺垫。]
圆柱体也有体积,说一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学生交流后汇报。
板书:圆柱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圆柱的体积。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柱的体积.(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求圆柱体容器中水的体积
出示长方体容器:问,这是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容器。]
问:怎么求长方体容器中水的体积呢?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出量出它所容纳水的长、宽、高,就可以求出水的体积。] 问:如果换成圆柱体容器又如何求其中水的体积呢?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出,把圆柱体容器中的水倒入长方体容器,量出长方体容器所容纳水的长、宽、高,就可以求出圆柱体容器中水的体积。](演示:把圆柱体容器中的水倒入长方体容器)
2.橡皮泥圆柱体的体积
(出示橡皮泥做成的圆柱体)
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立体图形?
问:它是用橡皮泥做成的。你能想办法求出它的体积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出把这个圆柱体捏成一个长方体,从而量出长方体的长、宽、高,求出这个圆柱的体积。]
3.常用圆柱的体积.
课件出示圆柱体压路机的滚筒的图片。
问:压路机的滚筒是一个很大的的圆柱体,你又如何求出它的体积呢?
[设计意图:用圆柱体容器所盛的没有形状的水到可以变形的圆柱形橡皮泥,这些都可以转化的办法转化为长方体来求出体积,这一过程就是要逐步渗透把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的方法和思想,这样从思想上、方法上给学生一个思维的台阶。当出示圆柱体压路机的滚筒图片后,由于前面的物体是可以变形的,而压路机的滚筒是不可以变形的,学生想不出解决的办法,学生处于愤悱状态,对学生来说解决求压路机的滚筒体积具有很强的挑战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设计,为后面同学们操作、讨论推导圆柱的体积从思想方法上作了进一步的铺垫,并通过构造认知冲突,层层深入,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这样,对学生思想方法的铺垫也已水到渠成。]
小结:看来我们以上的方法求圆柱的体积有它的局限性,所以必须探究求圆柱体积的一般规律。
4.探究规律
问:圆我们可以通过分割、拼合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图形推导出圆的面积,圆柱体能不能也转化成已学过体积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呢?下面请四人小组讨论,围绕下面几个问题进行讨论、操作:
课件出示操作讨论提纲:
(1)圆柱体可以转化为什么样的立体图形?
(2)转化后的立体图形体积与圆柱的体积大小是否有变化?
(3)转化后的形体与与原来圆柱体各部分间的对应关系,推导出圆柱的体积。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小组讨论、点拨、操作。
问:下面哪个小组来先进行汇报。
各组派代表边汇报边演示。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圆柱体可以转化为长方体,转化后的长方体不是标准的长方体,只有把圆柱分割的份数多一些,才可以拼成一个标准的长方体。因为长方体是由圆柱体转化而成的,在转化的过程中,体积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说明求出了转化后长方体的体积,也就相当于求出了圆柱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的体积,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相当于圆柱体的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问:谁还有补充?(学生补充讲解)
教师拿两个相同的圆柱体体积演示模型演示,边演示边讲解。
师:同学们看,老师这里有两个圆柱体,它们的底相同,高也完全相同,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体。我把其中的一个沿着它的底面直径剪开,两等分、四等分、八等分、十六等分,还可以继续分割,通过分割、拼合,把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如果我把它分割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因为长方体是由圆柱体转化而成的,在转化的过程中,体积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说明求出了转化后长方体的体积,也就相当于求出了圆柱体的体积。
结合课件演示讲解。
师: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的体积,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相当于圆柱体的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师:如果圆柱的体积用V来表示,底面积用S表示,高用h来表示。如何表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呢?(板书:V=Sh)
〔设计意图: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经历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和掌握了计算方法,加深了印象,从而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学习方法,获得学习经验。达成目标1、3、4、5.〕
5、实际应用
(1)、师:给你圆柱的底面积和高,你会求圆柱的体积吗?
例1、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积75平方厘米,高是9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矫正,说思路。
(2)、完成评价样题
〔设计意图:通过尝试练习加深对圆柱的体积公式的理解,体会计算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达成目标2、4. 〕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应用公式进行口算:
2、
3、
[设计意图:第一层次是已知底面积和高求圆柱体积的口算题,面向全体学生;第二个层次是已知底面半径和高、底面直径和高、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的三种练习题,面向全体学生;第三个层次是求放入水中物体的体积就是求上升的圆柱形水的体积,面向中上层学生。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考虑使差生吃得消,中等生吃得好,尖子生吃得饱。在做练习过程中,一、二层次的练习板演尽量让学困生和中等生去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并及时了解学生信息并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程,同时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达成目标2、4. ]
四、全课总结,共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小结,学会了什么?怎样求圆柱的体积?这样起到强化重点的目的。]
五、课外创新,拓展延伸
长方体可以这样放(上、下面朝下),还可以这样放(左、右面朝下),还可哪样放(前、后面朝下)。 上、下面朝下时求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的体积还有没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1个生字,会写4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3、体会小鸟与大树之间的真挚情谊,感悟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领悟课文中的情感。
2、懂得童话故事蕴涵的道理。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课题质疑
1、导入课题;齐读课题。
2、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生进行交流。
三、研读课文,训练朗读
1、去年的树和鸟在一起是怎样的情形?自由读1~4自然段,你的感受是什么?
重点体会:天天唱、天天听;分手时的约定。
指导学生朗读。
2、鸟是怎样寻找大树的?你的体会是什么?
默读7~14自然段,概括鸟的寻找过程,反复朗读小鸟询问的话,体会小鸟的心情。
3、(教师范读最后三个自然段)生说感受或疑问:
⑴ 鸟儿为什么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她看到了什么?学生带着各自的体会朗读。
⑵ 鸟儿唱完了歌,又对着灯火看,它在想什么?
四、总结升华,布置作业
1、结合学生发言,师进行小结。
2、根据学情,设计作业。
【板书预设】
大树(图) 小鸟(图)
珍惜友情
信守诺言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复习巩固
1、谈话激趣。
2、小结上节课情况。
二、分角色表演故事
1、四人小组自由分角色读。
2、指名一小组上台表演。
3、全班进行评价:
你认为谁读得好,好在哪儿?你认为谁读得还不够,你能读读吗?
三、指导四个生字的书写
1、指导观察字形,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
2、学生自由书写。
3、小结书写情况。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内容:评析作文《我的理想》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自评、互评的能力。
2.学生能根据别人的评价意见修改作文。
教学重点:修改作文
教学难点:修改作文
教学过程:
一、制订作文评价标准
1.读作文要求
2.制订评价标准
(1)是否写清楚了自己的理想、产生这个理想的'原因和准备
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
(2)是否运用了从其他学科学到的材料,作文内容是否丰富
(3)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
二、抽一篇作文和几个片段进行全班评价
1.展示一篇作文,师生共同评价出优、缺点;
2.集体评改。
3.展示几个片段,包括好的和有明显问题的,共同评价、修改。
三、同桌互评
四、自改。
五、誊写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07-29
教学设计方案10-31
美术教学设计方案10-14
教学设计方案(热)08-26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0-04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1-02
【通用】教学设计方案11-27
(精)教学设计方案09-19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0-18
教学设计方案(15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