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陶罐和铁罐》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陶罐和铁罐》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陶罐和铁罐》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2、积累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动作的词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学习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学习方法:自主读书、汇报、交流、展示。
知识链接:
与课文所讲道理相关的成语,如: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预习任务:
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反复阅读陶罐和铁罐对话的句子,并勾画出表现它们神态、动作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体会你知道了什么。
自主、合作、探究:
(一)复习生字,游戏激趣。
(二)情境表演,讨论交流。
1、引:上堂课,我们当了一回演员,把这个故事演出来了。这节课,我们再请几个同学上来演一演1到9自然段的内容。
2、请学生注意观察课文插图,上面画着许多的盘子、勺子、锅等。请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样当做是陶罐和铁罐身边的'小伙伴。
3、2名学生上台表演,演后让学生以铁罐小伙伴的身份劝劝铁罐。
盘子:勺子:
其他小伙伴:
4、几个学生演11到17自然段,演后讨论:当初自大的铁罐消失了,而当年被轻视的陶罐却成了珍贵的文物。对于这样的结果,铁罐想到过吗?为什么?
因为:
5、讨论:假如你去外面旅行,在铁罐和陶罐间只能选择一个和你同行,你会选择谁?(学生大胆发言,积累下表现陶罐谦虚的词句。)
6、学生发言:应该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视自己的短处,看到别人的长处,尊重别人,和睦相处。
我来闯关:
A、基础知识。
1、给生字标注正确的读音。
()()()()()()()()()
傲慢谦虚恼怒朴素陶罐嘴价值兴奋相提并论
2、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奚落。傲慢:。
谦虚:。懦弱。
相提并论:。
B、读课文,按课文内容填空。
铁罐认为陶罐懦弱,因为它觉得自己,陶罐并不承认自己懦弱,因为它认为。多年后,人们挖掘出陶罐,仍然,而铁罐。读了这课文,我想到了。
C、拓展练习。
1、说说铁罐和陶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放飞思路,大胆发言。尝试改写课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
2、学生自己仿造课文的写法,也编写一个寓言故事。
《陶罐和铁罐》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2
设计思路
学习寓言既要让学生理解课文,感悟语言,又要让学生懂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本课设计分两大板块组织教学。第一板块:品读交流,内化感悟(即陶罐和铁罐当年在国王御厨里的情景)让学生在读、思、议、演中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第二板块(即许多年代以后的情况)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和质疑问难中感悟人们喜欢陶罐的原因。最后,说写延伸,深化感悟,使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悟出本课所蕴含的道理。
课堂教学实录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一定有很多朋友。能告诉老师你的好朋友是谁吗?你为什么喜欢和他交朋友?
生:(我的好朋友是,因为他(她)学习成绩很好,我要向她学习。所以,我就和她交朋友了。)
师:爱学习是一个人的长处,也值得大家向他(她)学习。
生:(我的好朋友是,因为他(她)很诚实,所以我喜欢和他(她)交朋友。)
师:诚实是一种美德,相信你也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生:(我的好朋友是。因为她舞蹈跳的特别好,我也喜欢跳舞,所以我愿意和她交朋友。)
师:哦,你们俩的兴趣爱好相同,所以成为了好朋友。我想你们俩个的舞蹈一定跳的特别棒!等有时间让大家欣赏一下,好吗?
一、看图导入新课。
知道同学们喜欢交朋友,今天老师也请来了两个朋友,你们瞧是谁呀?
(课件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师: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7课陶罐和铁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简单地说一说课文中的陶罐和铁罐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指名说。)
师:孩子,你真会读书,能把这么长的一篇文章读成短短的几句话,真不简单!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到国王的御厨里去看看吧!
出示课件: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指名读。
问:“奚落”是什么意思?(用尖刻的话数落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嘲笑别人)
师:那么铁罐究竟是怎样奚落陶罐的,想不想去听听他们的对话呀?(想)
三、品读交流、内化感悟。
(一)学习1—9自然段了解陶罐与铁罐的性格特点。
1、(动画演示场景对话)(出示课件:课文的朗读:前半部分。)
师:谁能说说,你从他们的对话中感受到了什么?(我觉得铁罐很自以为是?/我觉得铁罐很傲慢)师板:傲慢(我觉得陶罐很谦虚)师板:谦虚
师:同学们看这是一对什么词?—反义词。齐读这组反义词。
过渡:现在就让我们像孙悟空一样也摇身一变,变成这两只罐子,读读他们的对话。看我们能不能读好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好吗?2、指导朗读。(学生自由练读,师巡视)
过渡: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找到他们的对话部分,自由练习读一读。开始!(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
a(出示课件):“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师:听到朗朗的读书声,我觉得我们班的同学很会读书,谁来试一试?(指读第1句),现在老师想采访一下:铁罐子,你为什么用这样傲慢的态度跟陶罐说话呀?(因为我很坚硬,陶罐很易碎)
师:是啊,用“铁质”的东西去碰“陶质”的东西是不费吹灰之力的,而用“陶质”的东西去碰铁质的东西简直就是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也就是说铁罐抓住了陶罐的一个致命的弱点———易碎。
师:想到这,铁罐就更加傲慢起来,现在谁能读好铁罐的话?(指名读)
师:真不错,你简直就是一只傲慢的铁罐。(朗读时,你真棒!你就读出了铁罐的傲慢。)或(傲慢的铁罐子,你是不是不忍心奚落陶罐子呀!你能再试一试吗?)
师:面对铁罐傲慢地发问,陶罐是怎样回答的?(指读句2)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陶罐?(谦虚)除了谦虚,你还可以从这句话中看出这是一只(有礼貌)的陶罐子。从哪看出?
(刚才铁罐子称陶罐为陶罐子,而陶罐却称铁罐为兄弟。)他们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我们试着把它读出来。同桌练习分角色读。指名2人分角色读。
师:现在,请男生来当一回骄傲的铁罐,请女生当一回谦虚的陶罐。(男女生读)
师: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仿佛真的看到了国王御厨里的.那两只罐子。同学们之所以能读的这么好,是因为有了提示语的帮助。找一找这两句话中的提示语是什么?(指名说。)接下来,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课文。
b课件出示:▲“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指名读)
师:谁说说这句话中的提示语是什么?指名说。(轻蔑)
师:“轻蔑”是什么意思?
生:轻视,不放在眼里。
师:是谁不把谁放在眼里?指名说。那你知道铁罐为什么不把陶罐放在眼里吗?指名说。是呀,铁罐就知道陶罐不敢碰它,因为陶罐太(易碎)了,陶罐在铁罐眼中简直就是一无是处,所以铁罐更(嚣张了),更———瞧不起陶罐了。
师:谁能带着轻蔑的神情读读铁罐的话?(指名读:直接读对话)谁能加上动作再读一读。(指名读。)你们也能这样读吗?(齐读)
师: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一而再,再而三地奚落它,陶罐也听不下去了,和他争辩地说……
生(指名读):课件出示▲“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师:陶罐受了委屈,总想为自己争辩一下,谁愿意当一回陶罐也为自己争辩争辩?
(指读)师:谁来说说他读的怎么样?评读。
师:陶罐在为自己争辩的同时也在给铁罐干什么?(讲道理)你认为陶罐说的有道理吗?(有)那铁罐听进去了吗?(没有)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文中末尾的省略号)省略号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师:就是这样傲慢的铁罐,就是这样自以为是的铁罐,他打断了陶罐的话,继续奚落着———
c出示课件▲“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指名读。
师点评:(如读得不到位)陶罐的争辩激怒了铁罐,那么你还能读得如此平静,如此无动于衷吗?请你再读读。
(读得到位)就是,“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谁能加上动作和表情再来读读?指名读。
师引读:此时的铁罐越来越不耐烦了,说的声音也越来越———大了,说的话也越来越难听了。它的态度已由傲慢上升到了恼怒了,它已经听不进别人的任何话语了,只觉得自己是最好的了。铁罐恼怒了……
生齐读:“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师:看来铁罐是要和陶罐吵起来了,陶罐只好无奈地说……
出示课件▲“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指名读。
师:“和睦相处”好一个词,什么是“和睦相处”?指名说。何止是陶罐和铁罐之间需要“———”大家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你知道还有谁之间需要和睦相处?指名说。说得太好了!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出示课件▲:“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此时铁罐越来越生气了,说的声音———更大了,说的话也———更难听了,此时他已怎样了?谁能给这句话加个提示语?(板书:火冒三丈、恼羞成怒、怒气冲天----)。你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指名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生评)你也来试试。这几个词用的非常恰当,我们把它积累下来吧!(生写到书上。)
师:生气时,我们也可加上适当动作。谁加上动作再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我们看铁罐的神态变化:由傲慢—恼怒—火冒三丈,谁来试试读一读?体会一下?指名读。
3、课堂演练,加深理解。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就好像来到了国王的厨房里,看到了谦虚宽容的陶罐和蛮横无理的铁罐,多么有趣啊!对这么有趣的童话故事,你们想不想分角色表演读?
(1)小组练习分角色表演读,要求只读对话,在读对话时要有入情入境的动作和表情。
(2)展示演读。(视屏出示对话的句子)(佩戴头饰)
过渡:你们出色的朗读表演让老师深深地陶醉了,老师仿佛已经走进了这个童话世界。日子一天天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默读10—17节,读完再告诉老师,好吗?
四、默读课文10—17节,感悟人们喜欢陶罐的原因。
(1)学生默读思考: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说。)
(2)学到这,老师还有个问题不明白,陶罐和铁罐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为什么人们还是那样喜欢陶罐呢?
(引导学生品析有关句子,感悟人们喜欢陶罐的原因:a、陶罐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b、陶罐成了珍贵的文物;c、陶罐善良宽容,处处为他人着想,不斤斤计较)
五、说写延伸,深化感悟。
1.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有不少的想法和感受,让我们来说一说吧!(课件出示)指名说。
(1)我想对陶罐说:
(2)我想对铁罐说:
(3)我想对自己说:
2、师总结:同学们,你们说得都很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来比,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确看待自己的短处,我们要相互尊重,友好相处!
六、作业。(课件出示)
请仿照《陶罐和铁罐》的写法,编一个童话故事。
提示:
1、故事要说明一定的道理即中心要突出。
2、要注意提示语的运用。
3、故事中要注意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描写。
板书:
27 陶罐 和 铁罐
↓ ↓ 火冒三丈、
谦虚 傲慢 恼羞成怒
大发雷霆
……
教学反思
一、分块教学,化繁为简。
本课教学将课文分成两大板块组织教学,(一块是陶罐和铁罐当年在国王御厨里的情景;一块是许多年以后的情况。)这两大板块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采取分块学习,便于学生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把握每部分课文内容,避免了学生在篇幅较长的课文中理不清头绪,抓不住重点。老师只需要在每一部分中设计一个纲领性问题,学生便能很快地抓住每一部分内容。每一部分内容抓住了,全文的主要内容便水到渠成般地抓住了。
二、两大板块的教学侧重点不同。
两大板块中,侧重第一板块的教学,主要通过读、思、议、演来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尤其侧重读的训练,教师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第二板块,主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感悟人们喜欢陶罐的原因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在读书中学会思考的习惯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教师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理解:你想对陶罐、铁罐和自己说些什么?(想对谁说都可以),这样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这节课的教学,比较圆满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要求,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练得积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话的练读中。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这时,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陶罐和铁罐》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3
课文分析:
小学语文第五册《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故事。教学这则寓言,我们采取语文活动课的形式采进行。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人都有长处不口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要懂得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无论什么时候部不能骄傲自大,必须谦虚谨慎,怎样才能把这则寓言的寓意真正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去,使他们在学习、工作中明白人各有所长,能正确对待别人的长处,和睦相处,共同为集体,为社会作出贡献。我们采用话剧的手法把这则寓言的深刻寓意表现出来,让学生看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从中懂得道理,受到教育。
设计理念:
故事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力求创设情景,促进学生和谐、主动地发展,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教材为主源,以学生素质提高为主旨原则,牢固树立主体意识,训练意识,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是一个绳子,会写十二个生字。
2.朗读中体会铁罐的骄傲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9自然段,学会从不同的语言体会不同角色的人物情感,知道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去比。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陶罐和铁罐的性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比。
教学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寓言故事,故事有两个主人公,一个叫“陶罐”,另外一个叫“铁罐”。他们都生活在国王的御厨里,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你们想去看看吗?
好吧,老师就带大家去御橱里看看他们吧!(播放动画)动画播完了,你们觉着这个故事怎么样?有趣吗?
那你们想不想读一读这个故事呢?让我们打开书的126页,一起学习《陶罐和铁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仔细读课文,有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查查字典,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老师啊有个小要求,同学们边读边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许多年之后,它们都被埋在了废墟之下,人们发现了陶罐,它还是像以前一样美观、漆黑锃亮。而铁罐早就不知道在什么年代就锈烂了,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孩子回答不完整或不简洁时教师要适时引导)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刚才这两位同学总结的故事当中,都提到了铁罐奚落陶罐,孩子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奚落”吗?
(奚落就是用尖酸刻薄的话数落别人的短处,让人很难堪。)
师:同学们从文中找找,那几个自然段写到了铁罐奚落陶罐呢?
(1——9)
三、学习1——9自然段了解陶罐与铁罐的性格特点
师:下面呀我们就来看看这部分内容。
(师用情地读第一段)“国王的御橱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孩子们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1.重点分析铁罐的性格
学生找到:“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1)、抓住铁罐对陶罐的称呼,让学生体会铁罐的性格
师:你们觉得这个称呼怎么样?
谁来体会着铁罐的这种心情读一读这句话。(3个同学)
(2)、从“傲慢”一词体会铁罐的骄傲、看不起人,从而更加深入的了解铁罐的性格。
师:我们再来看看后半句:铁罐傲慢地问。什么是“傲慢”呀?
师:看来呀,这个铁罐还不仅仅是不尊重别人,它呀对陶罐从内心里还透着一份看不起,一份傲慢。谁来把铁罐那种傲慢的语气读出来。(3—4个学生)
(3)、大家想想同样都是罐子,铁罐凭什么这么奚落陶罐啊!
生:由于铁罐坚硬,陶罐易碎,它感觉自己比陶罐强多了所以看不起它。
2.分析陶罐
听到铁罐这么傲慢无理的提问,那陶罐是怎么回答的呢?
生:“不敢,铁罐兄弟”
师:陶罐称铁罐为兄弟,想想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兄弟啊!
体会着陶罐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
生:更加轻蔑
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试着读读
师总结:短短的一问一答就为我们勾画出一个傲慢无理的铁罐,一个谦虚善良的陶罐。铁罐对陶罐的奚落还不仅仅于此,它们之间的争执会愈演愈烈,下面同学们就在小组内分角色读读2—8自然段,体会体会陶罐和铁罐之间不同的性格。
(分角色读一读,小组之间互相评价。)
3.总结1——9段、学习10——17自然段。
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二者就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的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请大家快速的默读10——17自然段,并思考: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子?铁罐呢?
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
铁罐:被氧化消失的无影无踪。
出示课件
师:王朝覆没了,宫殿倒塌了,陶罐和铁罐都被埋在了废墟之下。许多年以后,人们发现了陶罐,它还是和以前那么美观,而铁罐早就消失了。同学们面对这样迥然不同的结局,你们想要说些什么吗?(出示课件)
你想对傲慢的陶罐说:————————
你又对自己和身边的人说:——————————
四、总结:
是啊,孩子们你们说得都很好,老师希望你们通过学习这则寓言故事懂得更多的人生道理。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相比,老师希望你们都能够像陶罐一样谦虚、善良、脚踏实地的走好你们的每一步!
教后反思: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课文,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因此,对话的朗读指导是本课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那么,以什么作为指导对话朗读的突破口呢?我在课前反复研读课文,找到了“奚落”这个关键性的词语:陶罐和铁罐所有的对话,不就是“怎样奚落”和“怎样对待奚落”吗?于是,整节课以初步掌握主要内容、理解“奚落”的意思开始后,就用“铁罐是用哪些尖刻的话讽刺陶罐的?”这个问题直奔主题,导入新课。
接下来,让孩子们通过读课文,把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勾画下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一步体会奚落的含义。对话的朗读指导,怎么才能做到求真、求实、求趣呢?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学会抓住铁罐、陶罐的神态读出他们的傲慢和谦虚。用填空的形式来读出陶罐和铁罐的表情,最后分角色朗读课文。也是孩子们对课文理解的升华。
之后,用“读完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回归整体,引发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谈见解,说感想,理解课文讲的道理,学习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整个教学过程,孩子们学习情绪很激昂、很踊跃。但我觉得从我自身的素养来看,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我的评价语不够简洁到位,不会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上的意外。上课时总有点慌,生怕时间不够,心里总想着这个环节快完,快点进行下一个环节,这也是我每次上完课后最遗憾的地方。看来学会取舍是应当有大家的风范的。
《陶罐和铁罐》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发生在国王御厨里,一个陶罐和一个铁罐的故事。骄傲的铁罐仗着自己的坚硬瞧不起易碎的陶罐,常常奚落陶罐,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礼,陶罐表现出了谦虚,克制和友善的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罐子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本文将陶罐和铁罐人格化,通过人格化的语言,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对于本文的教学,我将采取以下学习策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策略一:引导学生通过大胆质疑,然后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
策略二: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不软弱。
策略三:根据课文内容,采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理解这则寓言故事的深刻道理。
策略四: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从这则寓言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教学目标:
1、通过铁罐与陶罐的对话,体会理解“奚落、轻蔑、恼怒”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掌握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
4、理解陶罐的谦虚宽容和铁罐的傲慢无礼以及懂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地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做人道理。
教学准备:教师在教学本课前,准备课文中的挂图以及陶罐、铁罐的头饰,幻灯片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形象揭题,导入课题。
1、出示挂图,师:同学们,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另一个是铁的,你们还能分辨出哪一个是陶罐,哪一个是铁罐吗?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从外形、大小、神情)
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27课《陶罐和铁罐》。
3、教师引入:陶罐和铁罐是怎样相处的,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你们喜欢谁?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㈠、指定一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哪位同学能说说第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生: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板书:奚落
师:谁能结合上下文,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奚落”这个词的?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㈡默读课文第二至九自然段,找出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然后告诉大家,从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比比谁知道得多。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师:从两个罐子的对话中,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质疑)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问题:(幻灯片出示问题)
1、陶罐的短处是什么?铁罐又是凭什么来奚落陶罐的?
2、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3、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是怎样回答的?态度又是如何的呢?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师:哪位同学来回答第一个问题,陶罐的短处是什么?铁罐又是凭什么来奚落陶罐的?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板书:易碎、坚硬
师:铁罐正是仗着他坚硬的特点,非常骄傲,常常奚落陶罐。下面我们一道来解决后面两个问题。
同桌分角色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部分,理解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⑴幻灯片出示句子:“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师:同学们觉得这时铁罐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生:傲慢
师:谁能说说傲慢是什么意思?
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
师:谁能用傲慢的语气把这句话读一读?
(学生试着用傲慢的语气读)
⑵幻灯片出示句子:“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生:轻蔑
师:谁能说说轻蔑是什么意思?
轻蔑:轻视,看不起。
师:请同学们带着轻蔑的神态读一读好吗?
学生用轻蔑的神态练读。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好!老师也想用轻蔑的神态读一读这句话,哪位同学愿意和老师合作呢?
(师生合作完成对话2)
⑶师: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还有哪些?
(学生找出句子“住嘴……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幻灯片出示句子:“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师:铁罐的态度由开始的.傲慢,到轻蔑,再到什么?请同学们读对话3,然后回答。
学生读铁罐的对话,然后回答。
师:谁能说说“恼怒”是什么意思?“相提并论”又是什么意思?
恼怒:生气,发怒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对话,理解和体会铁罐恼怒的神态。
⑷师:铁罐狂妄到了极点,一心想把陶罐碰成碎片。请大家找出表现铁罐狂妄自大的语句。
学生找出句子“和你在一起……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狂妄自大的语气。
⑸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是怎样回答的?态度又是如何的呢?
生:态度谦虚、礼貌、友善、大度……
师:请同学们分别找出表现陶罐谦虚、礼貌、大度的句子,并读一读,体会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幻灯片出示句子:“不敢,铁罐兄弟。我确实不敢碰你,……再说……何必这样说呢?……有什么可吵的呢!”
生读陶罐的话,教师相机引导。
⑹师:铁罐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奚落陶罐的,它的态度也从最初的傲慢到更加轻蔑到恼怒到越来越恶劣,可陶罐却始终那么的谦虚!最终它不再理会铁罐了。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至九自然段,鼓励学生自配动作。
1、师:你们能把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态度读出来吗?同桌同学分角色试一试,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还可以自配动作。
2、指名三个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一至九自然段,学生评议。
3、戴上头饰表演。
四、学习课文第10—17自然段
㈠师:同学们表演得非常精彩,老师从你们的表演中看到了谦虚的陶罐和傲慢的铁罐。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俩的命运最终会如何呢?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课文第10—17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陶罐和铁罐的不同命运。
㈡学生认真读课文,积极发言。
(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不易氧化;铁罐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
板书:不易氧化(长处)、易氧化(短处)
五、感悟寓意
㈠教师:读完了这个故事,你想对陶罐和铁罐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
㈡结合自己的生活,说一说从这则寓言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归纳出文章所揭示的道理。)
师:你们体会出的道理,就是这篇寓言的寓意,即“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六、拓展练习,加深理解
1、读句子,填出带点词语的反义词。
⑴、每个人都有长处和( )
⑵、每个人都有( )和优点。
⑶、我们看问题不要片面,要( )地看问题。
2、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哪些学过的课文或生活中的事情。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还可以抄写课文中其他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
2、把这个故事讲给其他人听。
八、板书设计
【《陶罐和铁罐》三年级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07-08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01-30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09-01
【优秀】《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10-02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15篇05-02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04-21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03-08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01-17
陶罐和铁罐教案范文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