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2-01-28 08:20:0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汇编9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汇编9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第一节

  一切情语皆可用景语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人类的一切意识思想都可通过自然景观来传达。我想只有学生形成了这种意识,才会在平常生活中自觉把自我的情与自然映照、类比、融合,才会在阅读中真正体悟“一切景语皆情语”,才会把“一切情语皆可用景语”运用于言语实践中。

  要达成这一目标,就要让学生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形成总体观。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主分两部分:一是让学生有个理性的认识——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二是把人类的情分为情、理、志三种,每种配以古诗文和现代文实例,以实例让学生相信“一切情语都可用景语”。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2、举抒情、喻理、言志三种抒情方式,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人类的一切意识思想都可通过自然景观来传达

  3、丰富学生自然文化底蕴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人类的一切意识思想都可通过自然景观来传达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同上

  四、教学过程: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1、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导入。图片猿人、现代人类社会)

  科学家表示,人类是从一种3亿多年前漫游在海洋中的史前鲨鱼进化而来的。根据最新研究,这种名为棘鱼属的原始鱼类是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颌类脊椎动物的共同祖先。

  自然通过长期进化,孕育出各种各样的生物,人类只是其中的一个物种。

  人类由自然孕育,自然是人类的母亲。

  2、人类社会只是自然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人类始终同自然之间保持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甚至可以说,人类一切合理的道德准则、法令制度都是自然规律的延伸。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一类学说。因为人类来自于自然,所以会情不自禁地产生回归自然的渴望。古往今来,多少文人仕子处境困窘时,会有归隐泉林的意愿,这就有如落叶归根、游子思乡,痛极呼母般自然。自然大地,是人类的母亲。

  (二)文学中的自然

  历代文学作品都有大量自然景物的融入。文学就是人学,既然人类以大地自然为母,在文学作品中当然会有大量自然场景的融入。请看《诗经》《楚辞》诸子百家、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现代文学,每一时代的文学作品中,无不有借景以抒情、借物以喻理、托物以言志之作。可以说每一个文人雅士,都用一颗敏感的心,与自然万物沟通交流,并借以传情达意。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反过来也可说,一切情语皆可用景语。

  如果我们把人类的思想情意分为情、理、志三个方面,那么借景抒情、借物喻理、托物言志这三种抒情方式就正好对应人类的三种主要情意。也就说,人类的情意都可与景交相辉映。

  1、借景抒情

  又称寓情于景,特点是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特点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1)古诗文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本诗写于杜甫在饱经历乱后,诗人暂且在成都草堂有了一个安身之地。提问:诗人心情如何?是如何表现这一心情的?这样表现心情与直抒胸臆比有何好处?

  明确:其心情是愉悦安宁的。这首诗通篇写景,景色浓丽、美好,传达出作者愉悦欣喜的感情。这是乐景写乐情。更具体形象可感,避免了苍白的.抒情。

  (2)现代文:《飘落心灵的秋叶》(附于学生资料)

  提问:1、第②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第④段作者悟出了什么样的道理?是怎样悟出的?

  明确:第二段:枯黄的树叶,扬扬洒洒,飘落在地,与作者失落、彷徨的情绪一致。起到了渲染氛围,烘托作者情意的作用。第四段作者明白了:其实生命在为难你的同时也在给你生存的暗示。梧桐叶与自己的命运十分相似;而那顽强生长的另一片小树叶,却启示我“应该振作起来”,这种启示使我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2、借物喻理

  作者心中有“理”,借物态以喻之;或是作者见到某景物,思考感悟到某“理”。

  以下作品选择性鉴赏,重点鉴赏其一,主要让学生说说从中悟到了什么理,如此喻理有何妙处。其余可只让学生说说其中悟到的道理。

  (1)古诗文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名句格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2)现代文:《叶子的风姿》(附于学生资料)

  3、托物言志

  对物品进行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以下作品鉴赏时,主要让学生说说从中悟到作者何种志趣,“物”和“志”有何相通之处。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用景语替代情语的效果总结

  1、引发想像,再现形象,形成意境,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含蓄隽永,意味无穷

  (四)作业:

  阅读《三种抒情方式经典作品》,完成后面的练习。

  附:

  板书设计

  一切情语皆可用景语

  关系:自然是人类的母亲

  借景以抒情

  一切情语皆可用景语 借物以喻理

  托物以言志

  效果:1、引发想像,再现形象,形成意境,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含蓄隽永,意味无穷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学习目标

  1.会认“古、诗”等13个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初步情感。

  课前准备:

  1.每个学生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学生预习:读读课文,同学间相互帮助,看能读懂多少。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学习“古、诗、首”三个字。

  1.指名背诵儿歌。

  2.指名背诵古诗(随意)。

  3.小朋友们已经会背这么多古诗了,真了不起。那么,老师写两个字看看大家认识吗?(板书:古诗)

  4.学生自学、互学、扩词游戏。

  5.你会背诵5首,他会背诵8首,哪位小朋友认识这个几首的首字呢?

  (可以板书出来让学生认读,也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让学生板书“首”字)

  二、学习古诗《春晓》

  (一)初读古诗,正确流利。

  1.出示古诗(课件或小黑板)。

  2.询问班级内有没有会背诵的。如有,就请会背诵的小朋友领着大家读。

  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眠:读mián 不读mín 。闻:前鼻音wén。

  4.自由练读。力求会背。

  (二)再读古诗,了解大意。

  1.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这首古诗,看看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

  2.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晓:可以先告诉学生“春晓”是春天的一个早晨,再让学生联系晓的日字旁理解。

  (2)眠:可让学生互相解答,或者直接告诉学生是睡觉的意思。

  (3)闻:先让学生看门字里面是什么字(耳),再问耳朵是用来干什么的(听)。顺便进行扩词练习。(新闻、闻名、耳闻、见闻)

  (4)啼鸟:可以倒过来让学生理解(鸟啼)。

  3.句子比较,初步感受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处处闻啼鸟”和“处处闻鸟啼”两个句子,在这首中用哪个好?为什么?

  4.粗略讲讲诗意。先让学生自己说,老师再予以点拨指导。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感悟韵律。

  (1)齐读古诗。

  (2)引导学生发现“晓、鸟、少”三个字的韵母都是ao,适当渗透一点押韵的知识。

  (3)自由练习朗读,边读边体会“晓、鸟、少”三个字在诗歌中很顺口(押韵)。

  2.感悟节奏。

  (1)老师范读,学生体会老师哪儿的停顿长一些或者拖声较长。

  (2)适当断句,引导朗读。

  春眠/ 不觉晓,处处/ 闻啼鸟。夜来/ 风雨声,花落/ 知多少。

  (3)学生自读,体会感悟。

  3.想象意境。

  (1)课件或挂图:雨后春天的早晨美丽的景象。

  (2)教师描述引读。

  在春天里睡觉真好,不知不绝就天亮了——春眠不觉晓;刚一醒来,就听到四处传来鸟儿的啼叫,那声音真动听——处处闻啼鸟;昨天夜里刮风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丽的花儿被风吹雨打落下了多少——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背诵古诗。

  三、指导写字。

  (一)范写、讲解。

  古:横一定要长,写在横中线上方;竖写在竖中线上,可稍向左斜。

  多:此字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关键是注意第四笔——撇的起笔处,应该在田字格中心交叉点稍微偏右一点。处:

  1.引导认识“折文”。2.捺要写出小“脚丫”。(写捺画,起笔轻,要出脚,先停停。)

  (二)学生练习

  小学语文第二册读课文识字阶段(1~14)

  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拼音:

  重点复习三拼音、整体认读音节、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与轻声音节,读准多音字“禁”(第2课)和“重”(第7课)。

  识字:

  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121个汉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运用科学的记字方法记忆字形,认识并会书写7个新的偏旁部首。

  能结合语境正确辨析常用的形近字。

  继续培养学生养成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认读生字的习惯。

  写字: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临摹简单常用的汉字,在临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书写的写字习惯。

  继续巩固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重点指导学生写好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和左中右结构的字,在临摹的过程中复习相关的笔画名称和笔顺规则。

  阅读:

  朗读课文或重点段落,基本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能按标点正确朗读。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和体验做人要诚实守信。

  2、体会真诚相待,讲信用的可贵,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3、知道诚守信用是为社会所称许的行为,在班级、校园、社区倡导诚信之风。

  教学重点:

  1、懂得做人要诚实、守信。

  2、知道诚实、守信是社会所称许的行为。

  教学难点:

  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体会真诚相待、讲信用的.可贵。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与诚信有关格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朗读一篇学生的诚信家风作文,与学生交流谈话,引入课题。

  二.新授

  活动一 演一演 角色扮演:“买票”

  1、由学生扮演“买票”中的各个角色,再现买票的情景。

  2、小组讨论:你觉得父亲和售票员谁说得对?为什么?

  3、小结:

  活动二 讲一讲 诚信故事大家讲

  1、看林海燕事迹的诚信资料和海尔集团的诚信资料,并说说主要讲什么?

  2、换位体验,假如你是林海燕,你会怎样?你赞成海尔总裁的做法吗?

  3、同学交流自己生活中的诚信故事,说说自己的感受。

  4、小结:

  活动三 议一议 我该怎么办?

  1、教材第19页中的漫画呈现四个两难情境,请学生思考、讨论:遇到这些事情,我该怎么办?

  2、小结:

  活动四? 评一评班级诚信小天使

  1、小组讨论: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成为诚信之星?

  2、评选班级诚信之星,并说感言。

  3、一起设计班级的诚信宣言。

  活动五 说一说 我该怎么做?

  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打算今后怎样做?

  布置作业:办一份诚信手抄报

  板书设计 :

  三.我和诚信交朋友

  诚实守信

  不说谎话

  知错就改

  言而有信

  说到做到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合作的技巧

  情感目标:帮助学生体验团结互助带来的积极情感。

  行为目标:让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合作的技巧。

  【教学难点】

  让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合作意识。

  【课前准备】

  1、 活动道具:筷子、报纸若干

  2、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热身运动:观察岛

  师:大家好,欢迎来到心理课堂,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安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很有趣的片段,我们一起来看下。大家要仔细看,因为看完之后,我想听听大家的想法。

  师:短片看完了,大家有什么想要分享的吗?

  生:(这三个短片都是关于团结的,大家团结一致,抗击敌人,最终获得了胜利,保护了自己。)

  师:这位同学观察的很仔细,提炼的主题也很准确,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活动主题:团结的力量。

  二、体验分享:活动营

  活动一:折筷子

  师:中国有句俗语:“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接下来,就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理解下这句话的意思。大家的面前都放有一双筷子,请大家拿起其中一支,听口令行动。当老师喊道“3”的时候,自己用力去折筷子,看看结果会怎么样。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123。

  生:咔嚓

  师:好清脆的“咔嚓”声,我想问问大家,折一根筷子的感觉怎么样?

  生:很容易就折断了。

  师:很多学生都表示so easy,这都不是事儿。那么接下来,老师想请大家按照组为单位,将组内剩余的筷子聚合到一起,然后由每小组的每个小朋友都试一试,看看谁能把这一把筷子折断。

  生:(尝试折筷子)

  师:老师观察到,即使大家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奈何不了这一把筷子。这说明什么道理呢?

  生:

  师:通过这个游戏大家都体会到了,要折断一根筷子很容易,但是要是把一把筷子折断的话,就很难。这就说明一个人的力量是很小的,但是如果大家齐心合力的话力量就会变得很强大。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团结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呢?我可以告诉大家,只要大家团结起来,就会完成很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你们相信吗?

  活动二:踩报纸

  师:大家看,老师的手里现在有一张报纸,大家猜一猜,这张报纸上可以站多少个人?如果把报纸折叠呢?在折叠呢?(老师一边折叠,一边将同学们的竞猜数板书到黑板上。)好,那接下来,我们就要来进行挑战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挑战的规则:

  踩报纸游戏规则:

  1、 每组抽出5名同学来参加比赛,当老师发出“开始”的`指令的时候,参赛队员要想法设法把脚放在一整张报纸范围内,并坚持5秒。如果有学生的脚超出报纸范围,就会被淘汰。淘汰的组员离开比赛现场,剩余的组员继续比赛。

  2、 将报纸对折,剩余的组员继续在老师的指令下将脚放在报纸范围内,并坚持5秒。规则同上。

  3、 继续将报纸对折,比赛。

  4、 经过三个回合的比赛,组内留下人员最多的组获胜。

  师:现在请各小组讨论,派出参赛队员。

  (比赛过程)

  师:经过激烈的比赛,第*小组获得了胜利。现在有请这些小组的成员上台领奖并和大家分享你们成功的秘诀。

  生:

  师:他们说的非常好,请下台。接下来我们来请其他小朋友说一说,你们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生:

  师:看来想要团结力量大,还需要一定的技巧,那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刚才大家分享的经验,来总结下,在团结的过程中,我们都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三:总结提升:分享屋

  师: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总结的团结的经验呢?

  生:

  师:整理归纳

  1、有计划和安排

  2、合理分工,各司其职。

  3、信任合作伙伴

  4、多鼓励合作伙伴

  5、有意见不一致时,要一起商量,不能一意孤行。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相信大家都懂得了团结力量大的道理,同时也掌握了如何团结力量最大的技巧。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老师希望大家可以学以致用,运用今天所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相信你们都是最棒的。本节课到底结束,谢谢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可爱的草塘教案

  课题:语文第 9 册 5 可爱的草塘

  教学目标 A1了解北大荒草塘优美的景色,丰富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感情。

  A2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A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自豪激情造句。

  A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北大荒草塘优美的景色,丰富物产,

  教学难点 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扩展学习 ●读写结合 仿照第5自然段写景,用上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

  ●补充阅读

  ●实践活动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完成目标 A1、A2、A4

  第二课时完成目标 A2、A3

  第 1 教时

  1.揭题 从课题看,这篇文章写什么?关键词是什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想知道草塘有什么可爱?)

  作者为什么要写可爱的草塘? 注意了解学生对草塘的理解。(草塘≠小池塘)

  2.初读,整体感知,

  范读,提问,引导读后回忆。

  草塘在哪里?给你什么印象?与你的猜想有何不同之处?

  草塘有什么可爱?草塘里都有些什么? 根据听读内容在脑海构想画面。

  回忆。

  带问题自由轻读课文。

  继续回忆感知课文内容。

  自读预习要求,了解背景知识。

  3.再读课文,搞清结构 出示课后思考题1。

  (前两问。)

  引导明确本文的分段主要方法(按问题分)

  帮助学生明确每一段的起讫。(见教参) 对照思考题自读课文。

  找出思考题相关的段落。

  4.学习课文

  第一段作者初到北大荒是什么心情?为什么会这样?

  我还能怕?是什么意思?指名读第一段画出句子。

  讨论问题,理解课文。

  第2教时

  1.学习第二段

  你觉得草塘有哪些特点?仔细体会表现特点的词句。

  这一句全都是说草塘的大吗?

  茫茫是什么意思

  作者是从哪个角度写草塘的.美的呢?

  引导体味意境(知道作者的观察细致,表达确切,在表达中渗透自己的感情。)

  讲解色差的成因。

  指明朗读§5

  你对出现的草塘图有什么感受?作者见到草塘时是什么心情呢?

  默读第二段,

  反复带问题阅读,批划找出相关语句。

  边读边议体会意境。

  草塘一望无边,很辽阔。向远看去,看不清楚,模模糊糊一片绿色。先找出句子品味出围绕绿写

  理解写法:从写颜色(静态描写。)到草动(动态描写)

  练习朗读。

  听读,看图或大家闭上眼,边听边想。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画出句子,理解情不自禁 (不由自主),分层,练习朗读,背诵。 这么大这么美 ,走了进去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才是说草塘大。//浪花翻滚着是说草塘美。一层又一层跟蓝天相接浪花翠绿翻滚着。发光、鲜亮~太阳光照

  拟人句欢笑着这个词可以看出作者这时候很高兴,听到草动的声音就觉得草跟人一样,在欢笑。仔细瞧墨绿色

  强调朗读,通过再造想象培养语感

  2.指读第三段

  小丽给我讲了哪几件趣事?

  小丽是带着怎样的语气讲述的?

  她为什么感到自豪地?这时作者是什么心情?

  学生自读,揣摩教师的提问,理解课文。

  根据理解练习朗读。 把握物产丰富。

  非常好玩。

  3. 仿照第二段学法,自学第四段。

  提示自学:按两层,先看逮鱼,再学河景。

  逮鱼

  波光粼粼是什么意思?只是说阳光照射水面发光吗?

  河景

  讨论知道:

  写了草塘鱼多的特点,

  不单单说水发光,还有鱼在水面上挤挤挨挨,鱼鳞也一闪一闪发光。说明鱼多得挤到水面上。

  反复朗读,体味景色的特点,及作者的表达。

  画出写作者心情的词句。

  朗读课文,教师指导。 仔细一看,挤挤挨挨的都是鱼// 我惊叫。

  连忙脱掉拾

  前后联系想词句的意思就能理解深些 用工整的排比句式写出了清净河景的清净。

  4. 回到整体,明确暗线,揭示中心。

  2.明确课文暗线。(作者的感情变化)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揭示中心,回扣题目。

  理出描述我思想感情的词句。

  体会其感情的变化。

  理解变化的原因。

  欣赏录音。

  用段意合并法。

  引导理解作者的想法中包含的对景色的感情。

  5. P283布置作业

  仿照第5、7自然段写景,用上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

  造句:自豪激情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2、学生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学习准确地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

  4、背诵课文。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是教学目的一、二。

  2、先帮助学生扫除语言障碍,然后抓住口技人的艺术构思,启发学生的想象,来复述课文,以了解本文层次清楚的记叙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指导预习、解题、介绍作者、扫除语言障碍、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复述课文。讲读第一部分。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有很多名人,今天我们学习的《口技》就是反映我国古代口技人高超的艺术才能。

  板书课题后,解题、简介作者:

  口技,属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的技艺。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口技。

  作者林嗣环,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等。《口技》是他的《〈秋声诗〉自序》的一部分。

  二、指导预习

   1、,给下面的字注音,并写出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吠(狗叫) 叱(大声责骂) 倾(斜) 顷(短时间)

  2、认真阅读课文注释,口译课文。

  3、思考“思考一、二题”。

  三、研习新课

   1、教师范读课文。

  (提示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停顿、节奏、表情)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字和词的含义。

  3、齐读课文。

  4、理解课文中的疑难词语:

  可让学生先找出文中的疑难词语,然后分组讨论。

  应重点理解的词语是:“厅事”、“欠伸”、“呓语”、“屏障”、“侧目”、“作作索索”、“力拉崩倒”、“齁”、“战战”、“施”、“毕”、“绝”、“意”、“曳”、“指”、“名”。

  5、掌握活用的词:

  活用的词是指有些词本只属某一词类,但有时在一定的语言结构中,可灵活用为另一类的词,随着词性功能的临时转化,它们的意义也就相应地发生某种变化。活用词概念不必从理论上给学生讲,只要学生理解这些词在文中的含义即可。

  “妇抚儿乳”中的“乳”是动词,作“喂奶”讲。

  “善口技者”中的“善”是动词(原为名词),作“擅长”讲。

  “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是动词(原为名词),作“说出”讲。

  “会宾客大宴”中的“宴”是动词(原为名词),作“举行宴会”讲。

  6、先让学生找出表时间性的词语,并引导学生们掌握它们的不同用法(结合完成“练习三”):

  “一时”,同时。

  “忽”,“忽然”突然发生。

  “既而”两事相继发生。

  “是时”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

  “少顷”、“俄而”、“未几”,在很短时间内发生。

  7、出示本文古今异义词,由学生比较古今不同含义:

  “会”(适逢) “厅事”(大厅、厅堂) “施”(放置)“闻”(听见) “奋”(卷起) “但”(只) “虽”(即使)“走”(跑)

  8、学生找出本文表示事物的数量的词,比较古今的不同用法,并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个)人 一(张)桌 一(把)椅

  一(把)扇 一(块)抚尺 两(个)儿

  百千(个)人 百千(条)犬 百(只)手

  百(条)舌 百(张)口

  9、讲读课文第一部分(第一段)。

  ⑴ 先请学生朗读并翻译,然后师生共同补充订正:

  “京中有善口技者”京城里有一个擅长口技的人。善:善于,擅长。者:代词,代艺人。

  “会宾客大宴”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会:副词,恰值,正好。

  “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人坐障中”在客厅的东北角,设置八尺宽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于:介词,在。厅事:厅堂、大厅。

  “一桌……一抚尺而已”。里面仅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块醒木。“而已”表示“仅有”的语气助词。

  “众宾客团坐……无敢哗者”。众多宾客团团围坐在围幕周围,过了一会儿,只听见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敢大声说话。但:副词,只,仅。寂然:寂、寂静。然,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哗:喧闹,声大而杂乱。

  ⑵ 提问:这一段写什么内容?

  此段写表演前的准备和会场情况。

  “善”字贯通全篇,是概括全文题旨的关键性字眼。“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交代了口技者表演的场地“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交代了口技者表演所用的道具,作者连用了四个“一”字,极力渲染道具简单,以衬托后面艺人技艺的高超。“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写出表演者表演前听众的反映。

  10、学生熟读,背诵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继续研习课文二、三部分。

  【教学步骤】

  一、讲读第二部分(2~4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2段。

  2、学生翻译第2段,然后师生订正: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远远地听见深巷胡同里狗在叫,接着有一妇人被惊醒,打呵欠,伸懒腰。她丈夫说着梦话。遥:远。巷:胡同、里弄。吠:狗叫。惊觉:惊吓而醒过来。

  “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过了一会儿,小儿子醒了,大声啼哭。丈夫也醒了。妇人拍着小儿子,给他喂奶,孩子含着奶头还在哭,妇人一边拍着,一边哼着哄他睡觉。另一个大儿子也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既而:时间副词,表示一事过去不久又有一事,即不久,过了一会的意思。啼:放声哭。亦:副词,也。前一个“乳”是动词,作“喂奶”讲。后一个“乳”是名词,奶头。絮絮:连续不断地谈话。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这时候,妇人用手拍小儿子的声音,哼着哄他睡觉的声音,小儿子含着奶头的啼哭声,大儿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叱骂大儿子的声音,一齐发出,各种维妙维肖的`声响全都有了。当:值,在。是:此,这。叱:大声呵斥。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绝妙”。全场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着颈子,偏着头看,微笑着,默默地赞叹,认为好极了。以为,认为是。妙绝:“绝”,极,副词,引伸为少有的,没有人能赶得上。

  3、提问:在这一段中,作者描写“善口技者”表演了一个什么样的声响场景?

  学生口述后,教师归纳:“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家人从睡梦中惊醒的场景。先写院外远处深夜犬吠声,这是引起本段后文所写一系列声音的缘由。“便有妇人惊觉欠伸”,“便”是时间副词,写出由于“犬吠”引起的“惊觉欠伸”,以“犬吠”到“其夫呓语”表示出声音由远转近,由院外深巷转室内,由大转小。“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写一会儿后,紧接着发出了儿子醒来的声音,大哭声音和丈夫被儿子的哭声惊醒的声音。接着因为儿啼而发出的“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以及“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的声音。至此,表演出了一家大小相继醒来,各自发出不同的声音,表现出声音由小转大,由简到繁。“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五种声音一时齐发,出现了口技表演的第一个高潮。而且各种声音有因果关系。因“犬吠”而引起妇人“惊觉欠伸”。不久“儿醒,大啼”,而儿大啼引起“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儿呜之”,又引起“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4、指名学生朗读第3段。

  5、学生翻译第3段,然后师生订正:

  “未几,夫齁有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倒,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没有多久,丈夫的打呼声响起来了,妇人哄拍小孩的声音也逐渐停止了。隐约听到有老鼠(出来活动),悉悉索索作响。有盆碗一类东西被打翻,妇人在睡梦中咳嗽。客人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一些,慢慢地坐端正了。未几,时间副词,没有多久。倾侧:倾斜歪倒。

  6、提问:这一段,作者描写“善口技者”表演了一个什么样的声响场景?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善口技者”表演一家人又渐渐进入梦乡的场景。“未几”这一时间副词,承接上段描写表演的声音高潮,表现出这高潮持续了短暂时间,“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表演的响声由繁转简,由大转小,由高潮转入低潮,室内由闹转静。“微闻有鼠作作索索”,进一步表现出室内的静。全家都已入睡,老鼠才敢出穴活动;室内非常安静,才能听到老鼠动作的声音。(这是以动衬静)。

  7、指名学生朗读第4段。

  8、学生翻译第4段,然后师生订正: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忽然有人大喊“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地呼喊,妇人也起来大声地呼喊,两个孩子一齐哭了起来。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一会,有成百上千的孩子在啼哭,成百上千的狗在狂叫。中间还夹杂着劈里啪啦的房屋倒塌声,燃烧中的爆炸声,还有呼呼的风声,成百上千种声音一齐响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拉倒房屋时,人们一齐用力发出的许许的声音,往外抢夺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一切应该有的声音,没有听不到的。即使一个人长有一百只手,每一只手长有一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某一方面的情况;即使一个人长着一百张嘴,一张嘴长有一百条舌头,也说不清其中的一个地方。百千:是虚词,极言其多。作:起,这里是响起来的意思。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无”、“不”两个否定词连用,表肯定。

  “于是众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这时候,客人们没有一个不惊惶变色,离开座位,个个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腿直发抖,几乎都想抢先逃走。“奋”:本义尽全力举起的意思。这里可译成“捋、挽”。“走”:逃跑。

  9、讲析第4段。

  在这一自然段,作者描绘了“善口技者”摹拟一场突然性的特大火灾的惊险场景。

  这一场景可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表演用火警而引起的人们的惶急纷杂声音(“忽一人大呼……百千犬吠”)。

  “忽”这一副词表现出大呼“火起”的声音来得突然,出人意料,陡地掀起骇浪险峰,构成了表演的又一巨大波澜。

  “夫起大呼……两儿齐哭”,表现出声音由外到内,由少转多,由街坊大呼“火起”到室内一家人强烈反响。“俄而”表时间短暂,继室内一家大小呼喊啼哭,远近街邻被惊起,大人骇呼,小儿哭叫,狗也惊吠。三个“百千”表现出声音繁多杂乱。

  第二层次:火势猛烈的声音(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百千齐作)。

  房屋倒塌,火声爆响,风助火势,表音表现出火势的蔓廷、猛烈。

  第三层:紧张救火的声响。(又百千求救声……泼水声)。

  “中间”、“又夹”等词语的运用,表现出上述许多声音同时发出,突出了失火、救火的紧急情景,达到了口技表演的又一高潮。接着用“凡所应有……不能名其一处也”,这一夸张赞叹语句,以失火、救火作结,衬托出“善口技者”技艺的高超。

  10、指名学生朗读第5段。

  11、学生翻译第5段,然后师生共同订正: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忽然,(幕中)醒木啪的一响,各种声响完全没有了。撤掉围幕一看,(里边)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毕:完全。绝:断,停止。之:代指围幕里边。

  12、提问:为什么作者在本文结束再次交代表演者及所用道具?(结合完成课后“练习二”)

  这样既与第一段呼应,写出表演者凭借进行表演的道具极为简单,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领是全靠一张嘴,衬托了“善口技者”技艺高超。

  提问:课文中有哪几处描写了听众的精神和动作?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结合完成课后“练习二”)。

  有以下几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和动作:

  ⑴ 写口技者表演一家大小从睡梦中惊醒的场景后,写听众反应的有:“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表现出听众专注倾听的神态,深被口技表演所吸引。

  ⑵ 写口技者表演了一家大小又进入梦乡的场景后,写听众反应的有:“意少舒,稍稍正坐”,衬托出了口技表演完全控制了听众的情绪。

  ⑶ 写口技表演失火、救火紧张场景后,写听众反应的有:“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表现出听众已完全被带进表演的意外火警的紧张场面中去,忘却了自己在听口技表演,好像身在火场,惊骇恐惧。这是随着口技者卓越表演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口技表演者卓越表演所引起的反应,作者紧密结合口技表演,写出听众的反应随着表演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听众,衬托出口技者再现生活的高超能力。另外写听众的反应也使文章内容变得丰富多采。

  四、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2、熟读课文、自选场景背诵(课后背诵全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会朗读(做到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会理解(会借助注释与工具书梳理字词意思以及全诗的内容。)

  3、会欣赏(能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会背诵(掌握背诵方法,完成背诵)

  5、会默写(能在背诵诗歌的基础上,完成默写)

  教学重点:会朗读 会理解

  教学的难点:会欣赏,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使用教具:小黑板1块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生互动交流:你们说古董值钱吗?他们值得我们去收藏和欣赏吗?其实我们手中也有古董,而且是无价之宝,他们就是我们中国的文化精髓——古诗。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30课《诗四首》中的《归田园居》其三让我们用脑子来收藏这件特殊的古董,用我们的智慧来欣赏这件瑰宝吧!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明确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假如你们认为有信心完成这些学习目标的话,就跟老师自信满满地跟着老师的板书把学习目标读一遍。(板书:会朗读、会理解、会欣赏、会背诵、会默写)

  二、了解诗人

  接下来,我首先来考考大家的记忆力如何,看看是否具备了收藏古董的能力: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生在动荡的年代,性格既刚正不阿,向往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进入官场,他认识到了官场的黑暗,因此,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他最终选择了归隐田园。他是谁?——陶渊明。我们这个学期学习了他的哪篇文章?对呀,我们已经从《桃花源记》中感受到了陶渊明对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其三,进一步深入体会这位大诗人美好的心灵。(小黑板出示全诗内容。)

  三、运用目标探究法学习新知识

  1、考学生的`听力和朗读能力(完成会朗读的学习目标)

  (1)提出听读要求:

  ①听清老师朗读诗时,有哪些字词需要我们特别注意他们的读音?(多音字:兴、荷、长等)。

  ②听清老师朗读诗时的节奏和感情。

  (2)学生明确要求后,认真倾听老师范读全诗。

  ①问:“听读以后,你知道了那些字词要注意它们的读音?”(学生回答)此诗的节奏怎样划分?(引导学生说明此诗是五言律诗,节奏是“二三”,另外要注意意一诗多种读法,如“二二一”“二一二”的读法,以及相关考试的应对方法)。

  ②学生集体按正确的读法朗读全诗,然后个别进行竞赛朗,看谁读得更好。(老师适时指导,力求使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并能读出喜欢、闲适的意境。)

  2、考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完成会理解的学习目标)

  要求学生借助注释与工具书自学全诗,看谁在自学后,对诗歌的字词句等的理解最透彻。

  (1)要求学生合起课本,说说对诗中部分字词的理解。

  (2)学生谈自己对全诗内容的理解(学生说说各句的大意,教师根据学生的谈话内容板书)。

  3、考学生的欣赏的能力(完成会欣赏的学习目标)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共同欣赏全诗。

  (1)你认为那个字词或那句话写得最好?说说为什么?并用你喜欢的语气把它们读出来。

  (2)诗人擅长耕作吗?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3)陶渊明归隐田园后,他快乐吗?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与学生共同体会“带月荷锄归”与“夕露沾我衣”的如诗如画的意境。)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课题:风雨雷电的故事

  教学内容 《风雨雷电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对探索各种声音的奥秘产生浓厚的兴趣,能自信地表达聆听声响后的感受。

  2、能运用自己身边的各种材料和乐器来模拟自然界的风声、雨声、雷声。

  3、能在表现风雨雷电的故事的创编活动中与其他同学协调配合,并体验到与他人合作表演的.快乐

  教学重点 能运用自己身边的各种材料和乐器来模拟风、雨、雷声

  教学难点 能集体协作,表现完整的《风雨雷电的故事》

  教具学具 钢琴、录音机、挂图

  教学过程

  1.情景铺垫

  师:老师这儿有一段动画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CAI演示有“狂风呼呼”“小雨沙沙”“雷声隆隆”“大雨哗哗”四个场景的动画短片)哟!真可惜,动画片还没有声音。那,今天就请小朋友们用你们面前的乐器为动画短片配一配音吧!

  2.场景一:狂风呼呼(CAI演示动画画面)

  师:请你看!风是怎样吹的?你怎样来模拟风声呢?你可以吹出不同的风吗?

  (由学生自由地表现微风、大风、狂风等等不同节奏和力度的风。)

  师:请你看着老师的手势来吹一吹风。(提示学生注意风声的强弱变化)

  3.场景二:小雨沙沙(CAI演示动画画面)

  师:哟!你看,狂风过后小雨点也来凑热闹了。你们听小雨是怎样唱歌呢?(CAI放出歌曲小雨沙沙》,学生随乐演唱。)

  师:小雨怎样唱?(引导学生创编节奏型:x请一组同学模仿。)小雨还可以怎样唱?(引导学生创编出另一节奏型:xx请另一组同学模仿。)你还知道怎样唱歌吗?(引导学生创编第三个节奏型:x—请第三组的同学模仿。)

  师:我们刚刚用嘴模拟了小雨唱歌,现在请你们用这些乐器来学小雨唱歌(出示小雨歌声图谱,分组轮流模拟,要求轻声。)

  4.场景三:雷声隆隆(CAI演示动画画面)

  师:小雨的歌声美极了,雷也忍不住想来练一练嗓子了!雷和电是一对好朋友,它们总是喜欢在一起,我们刚才看到的是闪电听到的是雷声。

  师:雷声怎么模拟呢?(启发学生模拟“轰隆隆隆”的雷声)

  师:老师这儿也有一个雷声,你们听!(教师振动铁皮模仿雷声)老师还想和你们一起来模拟一次雷声!(师生随着课件中设定的节奏来模仿演奏,并强调强弱的变化。)

  5.场景四:大雨哗哗(CAI演示动画画面)

  师:哗哗的大雨从天上落下来了,“大雨”和“小雨”的歌声有什么不同?(教师提示声音强弱的对比)小雨唱“沙沙沙”大雨唱什么?(“哗哗哗”)

  师:那我们一起来唱唱大雨的歌!

  (学生按照大雨的节奏图谱分组接龙演唱和合唱)

  师:那用乐器模拟呢?试一试!

  (学生按照大雨的节奏图谱用乐器模拟出来)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一、设计思路:

  《阳光》讲述了小姑娘英子把阳光包起来送给腿脚不便的奶奶的故事,文章简短生动,真实感人,“把阳光包起来”这种做法看起来稚嫩可笑,但恰恰是从这天真的想法、做法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一颗真挚的爱心。教学时,应该抓住英子的一言一行,深入体会英子纯真的感情,深切地领悟:英子的一片孝心就像这阳光一样温暖着奶奶的心,从而让学生受到思想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

  (一)学会抓住主要词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对奶奶的一片孝心,从中受到思想熏陶。

  (三)掌握本课八个生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重点难点:

  (一)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英子的一片孝心。

  (二)难点:理解“阳光跑到心里”的含义。

  四、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课件导入,进入情境。

  1、课件展示画面:大地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草地里开满了花儿,芬芳扑鼻,小鸟在天空飞翔。英子来到绿茵茵的草坪上坐下来。

  2、指名说画面内容,谈谈感受。

  3、阳光多么美好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阳光》。

  4、围绕阳光,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自由读课文,指名说说。

  (二)理解课文,深入体会

  1、英子的想法

  (1)文中哪些段写出了英子的想法,指名读第三、四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出示句子:

  看着这可爱的阳光,英子的心里闪出一个美妙的想法:“多好的阳光啊!我要把它带回去,作为礼物送给奶奶。”

  (3)轻声读句子,英子的.想法美妙在哪里?为什么?

  (4)“美妙”可以换成别的词吗?

  2、英子的行动

  (1)英子一想到这就马上行动起来,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课件出示:

  英子把阳光紧紧地包在裙子里,带回家去。

  英子把阳光包在裙子里,带回家去。

  ①先出示两个句子,找出不同,再读读句子,去掉“紧紧地”行吗?为什么?

  ②从“紧紧地”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甲:英子做得非常认真。

  学生乙:英子很小心,生怕阳光跑了。

  学生丙:英子特别想把阳光带回去,帮奶奶实现愿望。

  (3)你能把英子这种心情读出来吗?

  3、事情的结果

  (1)英子满怀希望地把阳光送给奶奶,结果怎样?请A组的同学读第五自然段。

  (2)阳光不见了,英子简直要哭出声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学生甲:英子非常伤心,她的礼物不见了。

  学生乙:英子非常失望,把阳光带给奶奶的想法成了泡影。

  学生丙:英子十分着急,真想把阳光给找回来。

  (3)阳光不见了,英子伤心,失望,着急,你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吗?先自己练习读,再四个同学一组,组内练一练,练好了,老师抽两个组,派代表来比赛,看谁读得最好。

  (4)小组代表比赛读,评价。

  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这段话要分两种语气读,“可是”前面是英子打开裙子准备把阳光送给奶奶,要高兴地满怀希望地读,“可是”后面再读得着急又难过。

  师:你体会得很深刻,你很会读书,请你读给大家听好吗?

  (以评促读,更加深了对英子一片爱心的理解。)

  4、理解奶奶的话

  (1)课件展示画面:奶奶久久地把英子抱在怀里安慰着英子。

  (2)阳光跑到了你的心里,也跑到了我的心里,这是什么意思?英子心里装的是什么?奶奶心里有什么?

  学生甲:英子心里装的是奶奶,装的是对奶奶的一片孝心。

  学生乙:英子爱奶奶,奶奶心里当然很高兴,像见到阳光一样。

  (3)师:是啊,英子没带回来阳光,却带回来了一片孝心,奶奶能不高兴吗?英子的孝心就是送给奶奶最好的礼物,就像阳光一样可爱。(板书:孝心)

  (三)拓展延伸

  请你帮英子想想办法,怎样才能把阳光送到奶奶那里去?

  七.板书设计

  阳光

  孝心

  英子 奶奶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03-04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4-16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8-12

美术教学设计方案07-21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3篇01-25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7篇02-28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三篇06-10

教学设计方案三篇06-03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三篇06-03

教学设计方案五篇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