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门豹治邺》参赛说课稿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西门豹》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西门豹》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西门豹》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西门豹》这篇课文。课文主要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本文语文质朴,情景交融,是一篇培养学生情操,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好素材。
根据课文特点、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理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会读、会认、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西门豹的语言、行为,了解他为人民做的好事,体会他为民除害,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这一教学目标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施教之功,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还能使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因此,本课我将采用“创设情境法”、“以读代讲法”、“朗读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准备用2个课时来完成我的教学任务;
我的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三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不仅能够使学生大致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还能形成阅读期待。因此,上课伊始,我会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图片、文字等信息,让学生大致了解西门豹在历史上的影响,激发学生对西门豹的兴趣,接着将话语引导到课题上来:“同学们,今天呀,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西门豹有关的课文。”并顺势板书课题。
(通过以上的步骤,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会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并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开小火车读,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接着,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读课文,并提出问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呢?让学生自己概括和归纳文章内容,小组读后初步交流感受。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学生不难概括出课文主要讲了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这件事。
(以上,既检查了学生初读课文的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精读课文,品味情感;
叶圣陶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不待教师。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将紧扣关键词和重点段,引导学生深入领悟,我准备分三步走:
第一步:带领学生走进西门豹
我会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概括出故事发展的起因,学生通过诵读不难发现,课文是通过西门豹的“四问”和老大爷的“四答”来反映的。在这里,我会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演一演西门豹和老大爷,相互之间按照课文进行对话。让学生通过角色的扮演,更加深入的了解课文,体会西门豹是个善于调查、很会问问题的人。接着,我会通过两个关键句的朗读和讨论进一步体会角色,“河伯还真灵啊”,“我也去送送新娘”并相机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话的呢?”让学生通过朗读、交流、讨论,理解其中的正话反说和一语双关,表现人物的机巧和智慧,也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
(以上可以使学生在表演对话、互相合作的过程中,积极的捕捉语文信息,体验文章的
趣味。)
第二步:带领学生体会西门豹的办法的巧妙之处
我会让学生朗读课文中送新娘的部分,我会引导学生用对话抓住矛盾,抓住重点语句,并讨论为什么要说这句话,这句话的意图是什么呢?其中“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而救下姑娘,再借口新娘不漂亮,说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麻烦你去催一催吧!假戏真做,把巫婆和官员分别投进河里,以巫婆和官绅很久不回来,又借口“请你们去催催吧”,吓得他们跪地求饶。
(以上,让学生通过朗读,从语言文字的对比中捕捉语言文字的变化,深切体会西门豹的内心所在,感悟西门豹计策的巧妙所在。)
第三步:带领学生升入体悟
看到西门豹巧妙惩治恶人的精彩一幕,漳河边上站的人他们会怎么想,怎么说呢?请学生们确定自己的'角色并思考发言。
(这里通过不同人物对西门豹的评价,多角度展现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巧妙,同时,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参与评价,体验西门豹的高明,使学生在语言感悟中积蓄的情绪得以宣泄,提升人物形象。)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为了“使学生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我设计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西门豹知道巫婆和官绅的骗局,却不直接第一时间就把他们抓起来杀掉呢?意在让学生明白以前老百姓是被迷信所惑了,西门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广大百姓能在送新娘现场真正看清坏人面目,不再被迷信所害,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学生也受到了生动而深刻的尊重科学的教育。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积累语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因此,我会布置以下作业:
让几位学生课后分别扮演西门豹、巫婆、官绅头子及卫士等角色,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创造性地加入一些语言和动作。
(这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巩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一举两得。)
好的板书,是课文的缩影,是课文的精华。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西门豹
人祸————→将计就计、破除迷信
天灾————→兴修水利
(反对迷信、尊重科学)
这样的设计,提纲挈领,能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
评委老师们,以上仅仅是我的教学设想。若有机会进行实际教学,我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努力营造出快乐和谐的语文课堂氛围。谢谢。
《西门豹》说课稿2
一、说教材
《西门豹》一课是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30课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述了西门豹初到邺地,发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他了解到是巫婆和官绅借口河伯娶媳妇欺骗老百姓,他将计就计,最后惩治了官绅和巫婆的事,赞扬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在课上我将展示的是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的教学,即第14、15、16自然段。全文共有16个自然段。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本课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的阅读,学习课文前面部分之后,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学习课文,了解西门豹是怎样进一步破除迷信的。
2.语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力目标:掌握学习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4.品德目标:受到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二)设重点难点为:
了解西门豹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
二、说教法
因为这是一篇精读课文,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学会质疑等。
三、说学法
运用思——说——读——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领悟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而且比较爱说爱问爱体验的特点,鼓励学生自主读书,围绕重点合作交流讨论,领悟文章内容,受到思想教育。
(一)、复习导入
师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通过调查摸底,了解到了也这个地方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的原因,他借口说去送送新娘,其实是将计就计,惩办了巫婆和官绅的头子。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对待官绅们的?(利于知识性的连接,让学生能尽快走入文本,也为后面的想象说话做好铺垫。)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14、15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看谁最会读书!
(二)、研读第1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2、汇报交流
课件出示第14自然段:
官绅们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西门豹说:“好吧,再等一会儿。”过了一会,他才说:“起来吧。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
解决三大问题: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14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看谁最会读书!
(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学生大致了解这段内容。)
(2)、默读这一段,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看谁最爱动脑筋。(培养质疑能力,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蕴含的深层意思,而且也培养学生想象说话的能力)
预设问题一:官绅们是怎样请求西门豹原谅的?(抓住官绅们怎么说这点拓展学生思维,进行说话训练。学生也会和老百姓一样,知道河伯娶媳妇是骗钱害人的,渗透反对迷信的教育。)西门豹为什么不把官绅们一同扔到河里去?(西门豹说过:“再等一会儿。”这一会儿对官绅们的震慑可想而知了,引导学生体会西门豹办法的巧妙。)
预设问题三:(出示要求)课文说,这一天,漳河上站满了老百姓,设想一下,岸上的人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请你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对象说一说。(官绅、乡里的书生、老百姓、小孩,年轻姑娘、新娘、新娘的父母??。)(这样有选择有弹性的作业,有学生的想象,有对西门豹的赞颂等,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自由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西门豹还做了什么。(简单渗透尊重科学的态度)
(三)、总结全文。
西门豹是邺这个地方的官员,魏王派他管理,他就有权利直接把巫婆和官绅们抓起来杀了,但西门豹从始至终不提一个“杀”字,不提一个“打”字,而是将计就计,胸有成竹,不动声色的惩办恶人,实施了破除迷信、教育百姓的计划,表现了他过人的智慧和谋略,此时此刻,你想对西门豹说些什么?(总结全文,加深对人物品质的理解)
(四)、作业超市
1、摘抄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体会西门豹办法的巧妙。(培养积累好词佳句的良好习惯,学习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XXX给魏王的信。
(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等。)
五、说板书
才智过人破除迷信胸有成竹
教育百姓
兴修水利
提纲式的板书板书总结了西门豹所做的三件事,达到了教会学生学习的目的,对于引导学生理清文章层次、总结全文、复述课文内容、减轻课后作业的难度起到多种作用。
《西门豹》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西门豹》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八组民间故事单元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好品质。课文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先写了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后,通过调查研究,弄清贫穷的原因;随后重点写了西门豹是怎样巧妙破除迷信的,最后略写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使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品质;二是使学生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能读通顺简短的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文章,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
三、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决定教学内容的取舍,同时也决定着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选择。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这篇课文的特点,考虑到借班上课,我确定了本节课如下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会认“娶、逼”等7个生字。
2、读好西门豹说的话,读出不同的语气和心情。
3、体会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使学生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体会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
教学难点:理解西门豹办法妙在哪里。
教具准备:课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条款。
四、教学方法
《西门豹》这篇课文最大的特色当属对人物语言的刻画,西门豹
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谓“话中有话”。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去体会课文所表达的内在情感,通过合作探究真正读懂西门豹的“话中话”。体会西门豹破除迷信方法的巧妙。为此,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的:
五、教学程序:
(一)、师生简介,揭示课题。
首先教师作自我介绍,然后抽几位同学介绍自己,与学生沟通,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为引导学生学文做好铺垫。接着引出西门豹,介绍西门豹,设问:西门豹在本课中的是为哪里的老百姓做了什么好事呢?
(二)、初读感知,自学生字。
此环节的设计主意是为阅读扫除障碍,完成教学目标1。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的一定的识字能力,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此环节主要让学生自学,教师检测,并初步了解文意。
(三)、了解原因,体会“巧妙”
1、了解原因
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文中采用西门豹与老伯的对话来说明的,文字浅显易懂,学生一读就明白,因此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用一个词(天灾人祸)来概括原因上,丰富学生的词汇。
接着老师设问: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找到了,那么该怎么办呢?如果巫婆、官绅骗钱害人的事发生在今天,同学们有办法解决吗?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使学生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2、体会“巧妙”
此环节是我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新课标强调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在引导学生明白研读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抓住重点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用情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西门豹做法的巧妙。然后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像说话,进一步体味西门豹做法之妙,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此环节的设计主意是让学生得到的熏陶感染得到提
升,指导自己的行为、行动。并借用一首打油诗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意,了解西门豹,以齐读打油诗结束这堂课。
河伯娶媳愚弄人,无知百姓信鬼神。
人烟稀少田荒芜,邺地何时脱清贫?
西门大人来上任,巧施妙计破迷信。
话中有话语双关,一世英明传到今。
(五)、作业:
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我布置的作业是:摘录西门豹言行巧妙的语句。
板书设计:
西门豹
看: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查:
做:
(妙)
【《西门豹》说课稿】相关文章:
《西门豹》教学设计07-04
西门豹教案范文合集10篇11-05
说课稿06-09
设计的说课稿04-28
鲸的说课稿07-15
《麻雀》说课稿12-03
《氯气》的说课稿10-13
《将心比心》说课稿12-03
《琥珀》说课稿06-11
《坐井观天》说课稿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