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说课稿

时间:2025-11-02 10:00:3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日本》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日本》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日本》说课稿

  《日本》说课稿大家好,我是赵玉倩,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日本》,本节内容选自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走进国家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日本的自然地理”部分教学内容。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湘教版教材编写由“大洲----地区----国家”组成,层层递减。

  本节是在理解大洲,了解地区这后走进的第一个国家。

  所以,本课从内容上是前面识的延伸与应用,学好它又为今后学习其他国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具有承上启知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能说出日本的位置与领土组成。

  B、了解日本的地形特征及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理解日本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

  (2)过程与方法:A、使用地图和资料,了解自然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水平。

  B、使用板快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学会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并会分析一个国家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使学生树立“事物是联系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日本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征。

  (2)教学难点:气候类型及形成原因。

  二、说学情初一学生正处于思维逻辑发展的关键时期,逻辑水平尚不够强,但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所以,在讲授日本时要多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多以图片展示,并尽量联系实际,以增强学生印象。

  三、说教法: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本节课教材特点,根据教学基本原则和规律,为实现上述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实行教学:A、在教学形式上力求突破“为了学地理而学习地理”的思想瓶颈,注重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话题或生活常见现象,设置问题情境,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B比较分析法,通过对照得出区域地理特征。

  C 使用多媒体教学将一些静态的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唤起求知欲,强调重点,攻破点。

  四、说学法: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获得必需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本节课将对学生实行如下学法指导:(1)探究水平指导:学生对日本较为熟悉,所以能够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经过思考、讨论来解决问题,重在参与积极思考的这个过程,以培养自我的学习探究水平。

  (2)利用生活中的地理:利用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衍生性,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周围的地理事物,从生活中学习地理,也把地理理论知识用到生活中去,两者要相结合,相促动。

  (3)重视地图的作用: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应该引导学生注重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养成从图中提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五、说教学程序:[日本映象] 通过一系列学生所熟悉的日本的景观,创设一个生动、诱人情境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当中。

  [讲述]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大洲、地区两种范围大小不同的区域地理,如何利用地图判读一个区域的位置、范围呢?今天我们用{观察地图}要求学生自习观察地图,通过地图中了解日本的位置,领土组成。

  [组织学生交流]以小组分组讨论计算的方式让学生动手计算日本人口密度,并与中国实行比较,引导学生得出日本地狭人稠的特点。

  [过渡]展示日本富士山图片,因富士山为活火山,导出日本这个国家多火山地震、火山。

  提问思考“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演示日本因为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因而多地震、火山。

  这样图片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

  联系实际,学生分组讨论遇到地震时,我们该怎么办?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及利用日本的两个象征之一“樱花”引入气候的教学,过程中结合视频,利用其直观的视觉效果及丰富的内容让学生对气候有心理感受。

  出示日本气候类型图为了体现日本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把其气温、降水以柱状图形式体现与北京实行对比,得出“与亚洲同纬度相比,夏季较凉爽,冬季较温暖,全年降水量较多”的特征。

  为了巩固课堂学习我布置了一下练习:1、课本66—67活动题。

  2.搜集日本风俗民情材料,使学生更全面了解国家。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日本》教学反思日本是中国的邻国,历史也好,现实也好,都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是同学们比较感兴趣和比较熟悉的国家。

  所以仅从学习积极性的角度来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是比较投入和感兴趣的。

  但,如何把感性的感兴趣转化为理性的理解了解日本,就需要老师的指引。

  关于《日本》这个堂课,总体来说,有自我感觉讲的比较好的地方,同时也存有很多问题问题。

  以下是关于《日本》一章的几点教学反思。

  反思之一:从感性理解到理性了解。

  关于日本的教学,前后实行过三次比较大的教学调整。

  第一次,力图在一节课内就完成“自然环境”和“文化”两部分的内容,但是发现,时间不够,特别是对自然环境的讲解不够深入。

  第二次,将讲课重点只放在自然环境这个个方面,效果比第一次好很多,但是在知识前后逻辑性的联系上却稍显不足。

  在组里各位老师的协助下,又对教学过程做了大的调整,才有了那堂展示在学校老师面前的《日本》.前后对比发现,第三遍,可能因为有很多老师听课,学生有些胆怯,所以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并不是很热烈,但是对知识的掌握度却比较好。

  课堂上,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刚刚将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学完,便有同学能够将老师刚才讲的完整的复述。

  在这项知识的学习上,学生掌握较好。

  本来并不是很简单的知识,为什么却能够被学生很快掌握,原因恐怕就是我采用了比较形象,生动的课件,将抽象的知识给予了学生形象的理解。

  这就提醒我,要注重启发,引导学生的兴趣。

  而兴趣的产生来自知识内容和教师教学的直观、形象、生动以及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本身的实用性(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

  多种感官并用,是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法宝和最有效的课堂互动形式。

  我们在备课时要记住这个点,做课件时要记住这个点,上课和辅导时千万别忘了这个点,教师在学生心中的神圣魅力也都是因为努力注重到了这个点。

  反思之二:如何将准确的人文观点教给学生。

  提到日本,很多同学是恨的咬牙切齿。

  也所以,在讲到日本多火山地震时,很多同学甚至鼓掌欢呼。

  当然,同学们的感情能够理解,但并不能赞同或者支持。

  学习日本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了解,借鉴日本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中国的发展加力。

  不管是以前的战争也好,还是现代的中日冲突,真正破坏中日感情的是一小部分右翼分子,日本人民是好的。

  正因为我们痛恨日本军国主义视生命如虫蚁,那我们更不能象他们一样。

  这个点必须给学生指出。

  所以,我当时就学生指出他们鼓掌的错误,并希望他们收回掌声。

  事后有学生给我说“老师,你讲到不能为日本的地震鼓掌时,好严肃啊~”这说明,学生的确重视了我的意见。

  但同时,我也在反思,我对学生应该对日本抱有怎样的感情方面是不是做的过于生硬,而且,在语言方面,事后细想,却有很多不妥的地方。

  当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如何以更自然的语言,更成熟的态度向学生讲述,是我应该增强的地方反思之三:地图的应用。

  地图被称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对地图的掌握水准如何是判断一个学生真正的地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而学习地理更离不开对地图的使用和分析。

  地理教学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水平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促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创设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掌握和使用知识的态度和水平,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我们的地理新课本也非常注重对学生水平的培养。

  但这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对很多地图很少文字的的新课本,如何能让学生既培养了水平,又掌握相关的知识?地图的应用非常重要,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分析使用熟悉地图。

  在日本的教学中,我多次用到地图,能够说,教学的每一步都有地图的影子。

  其中,有用的好的,但也有用的不够的地方。

  比如,一开始讲日本的位置,一副缓慢缩放的世界地图慢慢出现在大家面前,学生一看这副地图就立刻知道“哦,日本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很简单就解决了日本地理位置这个个教学内容。

  再比如讲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一副“板快运动图”就立刻让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得出了准确结论。

  老师只需要稍加点拨,配上动画,就立刻解决了这个课的重点和难点。

  当然,也有地图使用不好的地方。

  讲日本海岸线曲折,拿一副普通的日本地图就要让同学们归纳出“日本海岸线曲折”这个特点的确有些难度。

  其实,这个特点完全能够让同学们自己在课本上沿日本轮廓勾画,他们一定会认为很难画。

  这时候老师再问,为什么很难画,因为线段弯曲,这便能够很自然的引出“日本海岸线曲折”这个特点。

  另外,在学生参与地图的使用方面也做的不够。

  其实很多内容,都能够请学生在老师的地图上完成。

  如果是由某一同学来指示地图,那其他同学的注重度,参与度都会高出很多。

【《日本》说课稿】相关文章:

日本导游词06-07

说课稿06-09

日本留学申请书05-21

《伞》说课稿08-03

母鸡说课稿07-25

《寓言》说课稿07-19

《雾凇》说课稿12-24

《灯光》说课稿01-05

《燕子》说课稿09-01

《匆匆》说课稿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