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03-31 16:28:3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7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推敲》是国标本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讲讲这个故事。

  2 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首先看课题,推和敲是两个不同的动作,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分别做做这两个动作,这两个表示不同动作的词连在一起,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就是推敲的含义:人们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这个意思是怎么来的呢?课文就向我们讲述了关于推敲的故事。故事中有两个主要人物,贾岛和韩愈,还有一个未出面的李凝。

  引导学生构建一个阅读话题:文章中哪些语句看出贾岛的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从而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阅读课文。

  课前引导学生搜集关于贾岛韩愈的资料,“唐朝”交代了人物生活的朝代,“诗人”说明人物的身份。“早年因家境贫寒”说明贾岛早年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出家当了和尚”是因为家境贫寒,“和尚”还可以说成“僧”,也就是第三自然段诗句中“僧推月下门”的“僧”。此处还可以让学生补充资料:贾岛诗学韩愈,因诗出名,还俗后,多次参加进士考试,由于出身卑微,都没有被录取。贾岛作诗,以苦思苦吟著称,善于反复推敲,常为诗中字而茶饭不思,被称为“苦吟诗人”。《题李凝幽居》的创作过程,最能说明贾岛极为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

  故事的开端,写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郊外”说明李凝的家离长安城较远、“拜访”是访问的意思,但包含了对被访问者的敬意,是礼节性的访问。此处的“拜访”可以看出贾岛对朋友充满敬意,并非一般性的.访问。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和“访问”做比较。“找了好久”可以看出找了很长时间,“摸到李凝的家”中的“摸”字不仅能看出夜色的深沉,还能看出他不熟悉这条山路,李凝住的地方比较偏僻。由此贾岛对友人的尊重以及执著的精神跃然纸上。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摸”可不可以换成“找”,为什么?“夜深人静、月光皎洁”的美丽景色使贾岛触景生情,写下《题李凝幽居》。同时,这句话写出了李凝居住的地方非常幽静,和诗题中的幽居呼应,这句话也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所描绘的情境,可以结合课文50页的插图来理解。月亮高高地悬挂在天空,将银辉洒向大地,一切都是那样的柔美、和谐。穿着僧衣悄悄地敲门的正是贾岛。门前有颗树,树上栖居着正在沉睡着的小鸟,山上万籁俱寂。突如其来的敲门声打破了宁静,小鸟警惕地睁开了眼睛。从贾岛的动作神态均可以看出贾岛很尊重朋友。

  故事的发展部分。第三自然段写贾岛在途中斟酌诗句。“即兴”可以结合上文贾岛创作《题李凝幽居》的过程来理解,它是指眼前的景物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此处是说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是即景生情、有感而发。“妥帖”可以换成“合适、恰当”联系“不够妥帖”和“更恰当些”可以感受贾岛认真严肃、一丝不苟,追求准确、传神、完美的创作态度。“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这句话是课文49页插图的内容,“吟哦”是吟咏的意思,也就是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演示贾岛“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动作”的情景,感受贾岛为了斟酌字句已经完全沉浸到诗的意境中,简直如痴如醉,因而进了长安城都“不知不觉”。后面一句话些行人的反映,更衬托出贾岛的一丝不苟。教学时可以问学生“你觉得贾岛的行为好笑吗?为什么?”由此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贾岛认真的创作态度。

  贾岛闯入了韩愈的仪仗队。这段写到了韩愈,对韩愈做简介: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仪仗队,学生可能在电视上看过这样的场面,很壮观,人也很多,通过“簇拥”这个词可以看出来。而这时韩愈在京城做大官,他出行时仪仗队是何等微风,何等声势,通过“行人车辆纷纷避让”可以看出来。而贾岛却在比比划划,“竟然”是居然,出乎意料的意思,这样声势浩大的仪仗队,贾岛居然闯了进去,感受到贾岛认真的钻研精神。

  误入仪仗队的贾岛请求宽恕,韩愈和她一起斟酌诗句。五六自然段是贾岛和韩愈的对话。第五自然段韩愈的问话含有责怪之意,第六自然段是贾岛的回答,“无意间”说明他并不是有意冲撞,“大驾、您”可以看出贾岛对韩愈非常尊敬,“求您宽恕”可以看出贾岛的态度非常诚恳。第七自然段写韩愈和贾岛一起思考用推好还是用敲好。因为“韩愈是很有名的诗人”,所以会“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后面写了用“敲”的三点好处。一是敲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二是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宁静”指很安静,表示静的程度比较深,此处用“宁静”准确地写出月夜特定环境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和“安静”做比较。此处是用有声衬托无声,反衬出月夜的宁静。三是读起来也响亮些。为什么呢?古人很讲究字韵,推的韵母是ui,敲的韵母是ao,当然读起来要响亮些。在教学这部分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当时贾岛和韩愈的神态,语言,分角色表演,注意说话的神态和语气。

  最后让学生交流感悟通过学习你认为贾岛是一个怎样的人?加深理解。

  作业布置:

  让学生修改自己近期写的一篇文章,学习贾岛认真严谨的创作态度和踏实的学习方法。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34课《小蝌蚪找妈妈》。

  二、.说教材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34课,它以浅显的文字生动的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文章之所以被安排在第八单元里,因为它体现了“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让我们去探索,去发现”的教学理念。从教材编排看,课文中人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段落相仿,也是进行学法指导的最佳范例。同时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尤其低年级更应该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三、说目标

  设计意图:根据新课标大纲的要求,又结合文本的实际,我对本课制定以下重难点:

  1、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小组交流,结合平常的识字方法,会认本课二类生字,会写“有、在、什、么”等六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通过朗读初步感知蝌蚪和青蛙的特点。

  3、抓主线“找”,在找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变化。同时告诉学生遇事要主动探究,学会礼貌待人。

  4、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及分角色朗读,让小朋友感受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

  四、重难点

  设计意图: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文本的实际,我对本课制定以下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八个字,会写两个字,有感情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告诉学生遇事主动探究。

  五、说教法:

  设计意图: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朗读课文,完成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情景再现策略。课堂上通过课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领学生进入故事意境。2.合作学习策略。学生合作表演课文中具体情节和分角色朗读达到深层体验。

  六、结合学情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对低年级段的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感受阅读乐趣。本课有利于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和想象力。所以我把本课的学习方法突出为“看.读.品.演”。看,就是图文对照,初步感受课文。读,是通过朗读,体验情感。品,是品词析句,积累运用。演,是创设情景进入角色。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我充分发挥了教材的示范作用,构建了“导拨读训式”教学模式,坚持以读为基础,读训相结合的方法,侧重培养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的能力。

  【知识链接】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链接,让学生对青蛙进一步产生了解。

  青蛙是杂食性动物,青蛙捕食大量田间害虫,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它不单单是害虫的.天敌,丰收的卫士,那熟悉而又悦耳的蛙鸣,其实就如同是大自然永远弹奏不完的美妙音乐,是一首恬静而又和谐的田野之歌。“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有蛙的叫声农民就有播种的希望,有蛙声就有收获的喜悦和欢乐!

  青蛙的本领

  1、捉虫能手。2、歌唱家。3、运动健将4、伪装高手

  七、教学过程:

  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难点和课堂改革的要求,我制定了一下几个环节:

  【自主学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设计意图:因为小学一年级最重视字词的教学,所以在上第二课时前先对一类字进行巩固、联系。

  Shén me tiáo jiàn lāmiàn biàn dng

  ( ) ( ) ( ) ( )

  二、我是记忆小能手。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对上节课的知识有了回顾。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的脑袋,()的身子,甩着()的尾巴,()的游来游去。

  三、我是一本小字典。(给汉字注拼音)

  设计意图:依据大纲的要求,小学一年级把字词放为重点,所以我设计此题:

  蝌()蚪()游()什()么()

  青()蛙()鲤()鱼()变()

  【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根据本课的要求、及重难点的编排,我在合作探究方面设计3个问题。

  1、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请在课本里找出来,并用横线画出来)对于这个问题的提出,正好和学习目标相结合。也完成了教学目标。

  2、通过个人读、老师范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感受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这一点是个重点。新课标要求对低年级段的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感受阅读乐趣。本课有利于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和想象力。

  3、通过学生对合作探究的1、2小题的学习,充分让学生知道一个道理:遇事要主动探究,学会礼貌待人。

  【拓展延伸】:

  在拓展延伸方面,是对本课的一个升华,所以我设计一个口语交际:自己观察一种小动物,并把他的生长过程描述出来。(可以向爸爸妈妈请教,也可以查资料)

  【教师总结】

  孩子们,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我们懂得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同时我们又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遇到事情自己多观察、多发现。

  【课堂检测】

  1、简单写一下小蝌蚪变青蛙是我过程。

  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长出(),又过了几天(),最后()

  2、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明白()的道理。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左公柳》是语文出版社第十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课文主题是“赤子情怀”,讲述的是一系列爱国者的英雄事迹,这篇课文通过对沙漠中左公柳富有感情色彩的描述和讲解,向我们生动介绍了一位100多年

  前为祖国领土完整,不顾年老体衰,毅然主动请缨,千里抬棺赴敌的英雄形象,表现出左宗棠热爱祖国,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壮志豪情。

  二、说学情

  这是一篇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范文,文本所涉及的历史背景,人物经历,学生平时接触较少,教学本课时,要结合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文本,了解事件的历史背景,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熏陶。

  另外,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语言文字已有了一定理解,逐步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词来引导他们关注语言,感知、领悟文本的内容、内涵和在语言表达上的方法及奥妙,以切实提高他们的语言感受、理解和表现的能力。

  三、说目标

  我计划用两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识记生字,学习课文1-3自然段。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制定了以下

  教学目标:

  1、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根据目标定位,结合本单元的编写意图,我将“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教学重点,将“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作为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情感是阅读的灵魂,凝聚着作者生命的情致的作品,需要读者主体用心去品味,只有情感的积极投注才能映射出它璀璨的光芒,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与文本对话”。“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刻性。”这是列宁在人们认识世界方面所做的精辟论述,可谓一针见血。

  为此,本课教学我将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自读悟情、激情美读,以“情”为线索,以“读”为抓手,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对话升华中,抓重点文句,品重点文段,充分感受左宗棠满腔的爱国热忱。

  五、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情感。

  我利用课前播放新疆民歌,再配以独具特色的新疆风景图画,以此激发学生对新疆的热爱与向往,奠定本堂课的情感基础。接着激情导入:刚才歌中所歌唱的是我国的哪个地区呢?正像歌中唱的那样,我们新疆是个好地方,风吹草地现牛羊,葡萄瓜果甜又香。可是在19世纪60至70年代的时候,美丽富饶的新疆曾一度被外国侵占。那么我们是怎样收回新疆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曲正气之歌,看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这样的设计意在让学生的情感迅速走进情境,在情境中受到感染,从而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然后转入新课,板书课题,让学生读题质疑。学生也许会问“课文究竟是写柳呢还是写人?写左宗棠为什么要以左公柳为题呢?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我这里利用课题质疑,让学生主动思考与课题相关的问题,这也正是学生所要了解的相关内容,学生在读课文时,才能更有目的地去思考。

  (二)、自主阅读,触摸情感

  1、先让学生带着刚才的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把自己的体会写在书上。

  2、接着让学生说说左宗棠的什么精神最让你感动,从而让学生触摸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只要学生言之有理,言之有悟,都给予肯定和认可。

  (三)、深入研读,品悟情感力排众议,主动请缨

  1、当时,台湾被日本人占领,海防也出现问题。由于国力有限,大臣们认为国库空虚,根本没钱打这场仗,清廷内部爆发“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等认为两者“力难兼顾”,主张放弃塞防。他们还认为新疆是千里荒漠,贫瘠之地,同时,新疆路途遥远,运输艰难。这段历史久远,学生了解较少,理解起来较困难,我利用出示地图,为学生进行讲解,接着让学生默读第六段,结合查找的资料,采用小组交流来学习大臣们有哪些偏颇的认识,他们为什么主动放弃新疆。

  2、听到大臣们这么多偏颇的认识,主张放弃新疆,你的心情怎样。面对这么多偏颇的认识,左宗棠又是怎么做的呢。(板书:力排众议)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力排众议”和“拱手相让”,深度追问他是怎样力排众议,拱手相让的有什么,还有什么,激发学生充分想象:(我们拱手相让的是160多万平方公里的疆域,千辛万苦建立的基业,丰富的粮产和矿藏,聚宝之盆。新疆是我国西北门户,这里不仅军事地位重要,而且物产丰富,还是连接欧亚的通道。)

  以上设计我们看到了左宗棠高瞻远瞩,让我们想象当时面对群臣的叫嚣,他挺身而出,毫无惧色,大义凛然力排众议的场面.借此深化学生的读,通过读来展现左宗棠铁骨铮铮的风采。采用不同形式的个别读、师引读、齐读指导学生读出左宗棠的坚决、果断和满腔的爱国热情。

  3、69岁高龄的左宗棠身体非常虚弱,经常咳血。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但发出了力排众议的豪言,还作出了怎样的壮举?(板书主动请缨)(齐读第七自然段。)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意在让学生感悟他满腔的爱国热忱和保卫祖国的决心。(板书:爱国)借此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知道作者是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来表现左宗棠这些品质的至此。学生已明确了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的爱国事迹。教师适时点拨学生写人的时候,要选取典型事例来写,写时要注意有详有略。

  抬棺出征、收复新疆

  4、左宗棠收复新疆用了两年时间,这两年中有血雨腥风的战斗,有和敌人巧妙的周旋,还有与沙漠恶劣环境的抗争。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没有写这些,却偏偏选取了抬棺出征这个材料。学生的情感与语文学习相伴相生,我利用出示抬棺出征画面,再配以震撼人心的音乐,引导学生伴乐自由朗读这一部分,把最能打动自己的词句画出来,在书上做出简单的批注。这样感性认识的丰富,带领学生进入了情境,学生的朗读也就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随机出示重点句子:“然而这个刚毅坚韧的湖南老人,面对兵马疲惫、粮饷匮乏、运输艰难等困难重重,仍信心百倍。他肩负着国人的重托,胸中燃烧着正义的烈火,率领六万湖湘子弟兵,悄然离京,马不停蹄地赶往千里之外风尘滚滚的战场。 临出时,左宗棠便郑重地吩咐部下,如果他在收复新疆失地的征战中死去,就用这口棺材收敛他的尸体。”接着引导学生向左宗棠提问。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你面对重重困难,还这样信心百倍呢?你为什么要抬着棺材上前线?然后采用角色换位的方式让学生说说左宗棠是怎么想的。这样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在重重困难与抬棺出征的对比矛盾中,体会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不赶走侵略者决不还朝的决心。

  教师激情导读:是啊,从你们的'发言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一个年愈七旬的老人那颗剧烈跳动的爱国心,那份赤子情,那种为了正义、祖国领土统一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面对左宗棠视死如归的决心,在场的官兵会怎么想?面对强敌,他们又会怎么做?以此激发学生的说,深化学生的读。

  植树造林,建设新疆引导学生认识到:左宗棠凭着满腔的爱国热忱,收复了新疆失地,而且,他凭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为新疆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事。种树是左公建设新疆中最典型的事例。引读13自然段,本段采用以读代讲的形式来学习。

  然后补充资料:他的朋友杨昌浚到西北为他筹备军务时本以为会看到王之涣《凉州词》中描绘的景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学生齐读),没想到看到的却是片片树林,写出了:“新栽柳树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诗句。(出,学生齐读)

  从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抬棺出征,收复新疆;植树造林,建设新疆的壮举中,从几万将士与侵略者的战斗中,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了他们的爱国情、赤子心。

  (四)、解题,升化情感

  此时,在孩子们感受到了左宗棠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后,再来理解作者已经把柳树看作了爱国将士,看到这柳树,就仿佛感受到了像左宗棠一样的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所以说它是精神之树。因此对它产生了景仰之情。让孩子知道此时的“左公柳”不仅仅是那棵生长在千里戈壁滩上的大柳树,更指为保卫新疆和建设新疆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左宗棠。

  (五)、 布置作业,延续情感

  (1)左公虽去,道柳尚在。这柳树承载而且延续了左公及爱国将士们的精神气节。作者借左公柳突出人的品质。接着让学生谈谈本堂课的收获,可以是写作方法的学习,也可以是人物精神的学习

  (2)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阅读有关左宗棠的历史故事,进一步了解清代名将左宗棠的事迹,以此受到熏陶和教育,延续学生的爱国热情。

  激情升华,孩子们现在国家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策略,新疆就属于其中一个重要的省份,国家制定了大量政策,措施发展新疆,建设新疆,在这里让我们共同祝愿新疆的明天更美好!

  以上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为了做到师生在融入文本,引发共鸣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教育,从而生成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

  板书:

  左公柳

  左宗棠

  力排众议 主动请缨 典型事例

  抬棺出征 收复新疆 语言神态

  植树造林 建设新疆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山雨》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第十册第六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第六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课文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写景的表达方法。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抒情,作者用如诗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图,令人神往。课文中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爱和深深的眷恋。本文是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来描写山雨的。先写山雨跟着山风、云雾悄悄地来了,接着描绘了山雨来时由远而近的歌谣般动听的雨声,再写雨中山林那令人难以忘怀的绿色,最后写山雨悄悄地停了,山林中留下了山雨余音缭绕、回味无穷的余韵。整篇文章首尾呼应,抒发了作者对山林雨景的赞美之情。这篇课文的语言特点鲜明,非常适合朗读。学生学习此类课文时也乐于朗读。因此根据课文的语言特点以及大纲中对于阅读教学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认识本课四个二类字,结合课文理解轻盈、奇妙、轻捷、余韵等词

  2、能组织语言把自己对优美语句的感悟清楚地表达出来,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3、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感悟雨声的奇妙和雨中色彩的迷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教具准备: 山雨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为此,针对本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教师稍加点拔,学生主动自学的“导学式”教学方法。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多读、多想像、多感受。因此首先我通过课件,让学生在读中想像如诗的山林雨景、欣赏优美抒情的语言。然后利用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如:想像读、男女分读、个人读、小组读、开火车读等。一是充分的激发了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二是通过反复的朗读,在读中悟情,读中感受,通过朗读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基于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我为学生构建了“初读感知,默读体会,品读回味,入情入境”的课堂教学模式。五年级学生已经有四年多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又是一篇阅读课文,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对本课的教学,我从 “悟”字出发,以读为本,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提倡个性化的阅读。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既能增强合作意识,又可以增进学生的情感沟通。同时使学生能主动思考,大胆表达,善于倾听,互相学习,共享成果。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李欣晔在讲授《新型玻璃》一课中充分体现了创新,而且成功地创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

  李能在想中求新。“想”即想象,人脑对已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丰富的想象创新的翅膀,无论再造想象还创造想象,对培养的创新意识都十分益的。她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的:

  一、扩想

  就对教材文句的内涵作以开拓或将故事加以扩充。如《新型玻璃》中主要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每一种玻璃都其特殊的地方,而且都为现代生活提供方便,李老师利用了这一概述内容,让进行扩想,她设计这样的'问题:想一想在们的生活中还知道哪些新型玻璃?这样就在此基础上扩充了很多的新型玻璃。从而扩充了课本上的内容。

  二、续想

  本篇结尾言犹未尽,十分含蓄,李就让续写想象作文。让写出

  还想创造出什么样的玻璃,这样使能够从小就创造奇迹的志向。

  三、改想加假象

  李利用这篇的特殊性,在不变原意的前提下,变换的叙述方法。她在讲完五种玻璃之后,让假象作为推销员,自选一种喜欢的玻璃在“展销会”上推销自己的产品。李能抓住及课外能触发展开假想的诱导物,步步引发,使“改”得方,“假”得理,“想”得据。而且使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使也学会了生活──推销产品!

  此外,李还注意在疑中求新。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李大胆鼓励质疑,提出通过自己思考得出的不同意见,这样就在疑中求得创新。

  李在整篇的中,处处体现着以为主体,充分发挥的能动性。如:开始她就让依据自学提纲自学各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在自学中让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特点和用途,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种读一读。在创新性的“产品推销会”中也让选自己喜欢的玻璃作为自己的推销产品。这样大大地调动了的积极性,使在兴趣中学到了知识。

  还要李那亲切的教态,精湛的语言,带鼓动性的点评,深厚的基本功。使自己的水平更大的提高。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少年闰土》是一篇重新收录在课本中的文章。从这次重新收录中,我们可以看出,经典名篇所散发出来的魅力是叫读者不可抗拒的。文章用舒缓、深情的语言,采用倒叙的方法,一开始就把所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特点,逐步回忆,依次叙述,一步一步地刻画了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机智勇敢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但是由于这篇课文写作的时间在上个世纪初,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内容上有一定的困难,再加上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这也增加了理解上的难度。老师在讲述本课时,往往不敢放手,生怕有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而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要关心个体差异和个同的学习需求,要保护好学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意识。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死认识到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我们要求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同一个问题,说同一个标准答案,这显然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样也激发不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不仅没有学到知识,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这种教学是得不偿失的。那么,自主、合作、探究就成为我们在课堂上应该新遵照的准则。如何做到这些呢,具体做法如下:

  一、重研读,创教学新路,

  教学伊始,我设计了一个填空:()的少年闰士,开放的填空,给了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激起了学生读文的兴趣和自信。为了避免教师多问多讲,我只设计了一个贯穿全文的问题,“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从哪里知道的。这样就改变了以往阅读教学中面面俱到,串讲串问的传统做法。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如何能够让学生既学得有兴趣,他们的`讨论又能做到有的放矢呢?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谁愿意和老师一块来学习呢?这个环节的设计能够使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做到互动互学,教师既能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也能及时调整他们学习的方向,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也维护了学年的自尊心。在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后通过交流,学生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感知教学内容,少年闰土的形象就在他们的脑海中凸现出来。我在对重点词句的研读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特点,寻找最能体现性格特点的地方,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读思结合,动静配合,在研究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把学生真正当做了课凳上的主人。

  二、重点拨亮思维过程。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合作能探讨出一些问题。但也有他们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这就需要老师在关键处一点,带他们探究,这样课堂就不流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对字、词、句、段的学习也落到了实处。例如在教授“啊,闰土的心早有无究无尽的稀奇的……高墙上的四角天空这句话的理解,正如学生所说的,有好几个不太明白,又有些明白,这正是学生学习中的“愤排”状态,需要点拨,在教学这种难点句子时,我在学生充分地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

  1.无穷无尽的希奇事指哪些?

  2.“我往常的朋友指谁?

  3.高培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指什么?学生联系起来想一想,结合上下文反复诵读,深入休会,学生读得非常投入,在赞叹中凸现少年问土的形象,领悟少爷们的心声,使学生真正感到其中隐藏的深刻内涵。

  三、以演代讲,以读代讲,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捕鸟”这一部分时,我让学生上台演示,下面的同学分析演得好坏,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必定会看书。从书中寻找他演得好坏的理由,这样,学生就必须要认真读书,缜密思考,他才能知道并讲出别人表演得好坏,这样不仅避免了单调的讲解,学生也学得兴趣盎然。在教学“刺猹这一部分时,我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去给读书的同学挑刺,“他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读得好或者“他哪里读得不好,为什么?你觉得应该怎么读。这个挑刺的过程,不仅让学生帮助别人理解了文章,同时也加深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真正体现了白,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总之,由于新的课程标准刚出台不久,有许多精髓的内涵我们都还领会不深,在教学中难免会有偏颇,请同行和专家们指正。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五年级语文《海伦凯勒》这篇课文以感人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一位与命运抗争的英雄——海伦。凯勒,课文报告了海伦在萨勒老师的引导下,支付了凡人不可思议的艰苦终于学会了语言,唤起了她对生活的热爱;从不幸中站起来的海伦又把自己全部的爱倾注在其他残疾人身上。字里行间满盈了爱的温馨,是一篇对学生举行爱心教诲的好课本。

  二、讲授目的。

  1、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了解海伦遭遇的不幸,走近海伦。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海伦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与厄运不屈不挠进行抗争的感人精神,以及她对亲人,对残疾人,对社会的强烈的爱心。

  三、教学重、难点:

  小学生没有可供借鉴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储备,对海伦“不幸”的命运,“艰难”的成长过程和“永远留在世人心中”的“奋斗精神”不容易产生共鸣,因此,让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走进海伦的内心世界,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因此我制定了如下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体验、感受、对话交流,感受海伦凯勒非凡的毅力,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四、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要体会文本的情感,一个很好的途径便是“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情感价值的正确导向,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强烈的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理解、赏析,使它们有所感悟、思考,并受到情感熏陶。

  五、设计思路:

  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读,引导学生以读解文,以情带读,通过精美感人的.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多层次的朗读,走近海伦,感受她的生活态度,感受她的内心世界,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个人的体验,把语文学习转化为积极的情感。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激发情趣。

  由于第四节课学生和听课老师都己疲倦了,所以我首先以四次高呼课题的方式,以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欲望,并且第呼一次都出示不同时期海伦的图片,以深化学生的感知。

  (二)精读感悟,体会不屈。

  高年级的课文比较长,不可能每句话每个段都涉及到,因此我主要通过细细品读重点语句,引导感悟文所蕴含的内涵,学生说到哪,我就跟到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作用以达到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感受成功,奉献爱心。

  这一块主要通过教师简介和学生朗读名言来感悟主人公的博大的爱心和责任心。

  (四)课外拓展,加深感悟。

  海伦精神其实同学们通过平时的学习己经积累得够多了,但怎样让孩子们更深刻地理解这一精神,把他们联系起来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五)布置作业,课外积累。

  对于海伦。凯勒的有关资料,孩子们知道的不是太多,尤其是她的作品,他们更是知之甚少,学完这篇课文孩子门对于海伦及她的家庭老师还不是太相识,对她们的生活领会得还不是太深,以是为了让孩子对海伦和沙利文两位人物相识得更多,以有用地拓展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课外读一读海伦的书,像《如果给我三天灼烁》、《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都非常值得孩子们一读,通过学习课文,再读一读这些册本,我想,对孩子心灵的触动肯定会更大。

  八、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灵魂,是一节课的生命线。为了突出这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使本节课教学有一条明晰的流线,我特设计了如下板书:(略)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说课稿06-09

小学五年级语文《种子的梦》说课稿09-08

小学五年级语文《范仲淹的故事》精选说课稿06-09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01-19

荷花小学语文说课稿11-02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03-21

《太阳》的小学语文说课稿03-24

【必备】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3篇08-07

【必备】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四篇08-14

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3篇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