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作文[必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生作文3篇,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生作文 篇1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阳光下的精彩》。
活着真叫累,有人这么感喟。
活着真叫烦,有人这么虚叹。
活着真的美丽,而我却喜欢这么对生命绾结。
生命就像玫瑰,有人只看到它的刺,有人在被玫瑰刺伤后仍会欣赏它的美丽。生命不缺少美丽,只是缺少发现。
生命的美丽在于奋斗后的坦然。“天空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它已飞过。”泰戈尔对生命的美丽是这样诠释的。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一位学术界的权威,在烈日下为一位年轻学子看守行囊近一个小时,而后对学子的惊诧报以坦然的一笑,北大教授季羡林是这样来谱写生命的美丽。无论是森林中的参天之木,还是荒漠中的柔软弱小的.树,只要它的存在,对于别人,对于于它生存的环境是有意义的,那么它的生命就是美丽的。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悠雅;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绿,我们应该懂得对生命美丽的珍惜。
生命的美丽在于痛并快乐着。一味的快乐未免肤浅,一味的痛苦未免沉重。苦与乐并存才是生命的味道,你无法选择其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是快乐的。而他怎能没有"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的痛苦呢你能说他的生命不美丽吗是乐与苦填充着生命的美丽,是哭与笑拨动着生命的旋律。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以不同形式存在的,而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精彩的。岳飞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来总结了自己的一生。曹操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抒发了对生命的感慨。李清照以"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将相思忧愁蕴于生命之中。苏轼却钟情于"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激狂的生命。其实,一缕阳光透入,你会发现一杯清水中也会折射出七色之光,何况是你的生命呢去珍惜,奋斗吧,暴雨之后,你会发现,阳光下你的生命也很美丽,很精彩!
初中生作文 篇2
令我难忘的事,就是三年级时,我和爸爸去钓鱼。
当时是暑假,每年暑假我们都去东北,因为爸爸在哪里工作。那里不热,正好在那里可以避暑。
爸爸很忙,每天都要去工地,就礼拜天有空,又到周末了,我就想着让爸爸带我去哪玩,在房间里看到了一套渔具,里面有海竿,手杆,渔网、鱼饵、鱼线,很是兴奋的找爸爸陪我钓鱼,爸爸说好,把我高兴坏了。
我和爸爸装上渔具,开车就去水库钓鱼了。我选择了一个地方,就坐下来,先把鱼竿弄好,又拿了一个小桶,从里边抓出一把鱼食,就用网去捞鱼,爸爸用鱼竿钓鱼,不一会,我就捞上来十来条鱼,还蹦走了几条,省了几条小鱼,。
我又撒了几网,又网到了几十条,都不大,大的都溜掉了,而爸爸这时却钓到好几条大鱼,我就把我网到的'小鱼往大鱼肚子塞,大鱼被我给撑死了,我接着又往那几条鱼嘴里塞,有一条鱼劲很大,根本拿不住,我掐着它摔在了地上,好像晕了,我趴在那正看它,结果它又活了过来,一下子拍在了我的脸上,好疼啊,爸爸说拍的我的脸像苹果一样红。
玩了一午,真是太高兴了,我把我网到的小鱼又放生了,有那些大的就吃不完了,不忍心再伤害这些小生命了,然后就收网回家了。
这件事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一直不忘,太有趣了,我现在还想再钓一次鱼。作文
初中生作文 篇3
谈起“读书”,没有人会否认它的必要性,因为读书是获得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但这也仅仅是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而已。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典故——纸上谈兵。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他自幼饱读兵书,讲起军事上的策略,就连他的老父,那个八大名将之一的赵奢,也都不是他的对手,但是赵括的军事实战经验却极其匮乏。不过赵王很欣赏他对兵法的了解,于是在他的父亲过世后,将兵权交给了赵括,让他带领赵国的`大军同另一位秦国的名将白起一战,赵括自以为自己此战必胜,就立下军令状。缺乏实战经验的赵括与身经百战的白起相战,注定会失败,四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而赵括的家族也差点满门被灭。
是啊,赵括他自幼读兵书,对于书中的知识他父亲也甘拜下风,但是他上了战场却不堪一击。可见,读书虽然是必要的,但是实践却是必需的。
其实,古人一直在提醒我们,实践要远比读书重要。刘彝,宋朝的水利专家,提出了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主张。明朝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更是为了实践自己从书中学到的知识而跋涉过千山万水,从而实现对知识的突破。
而如今的教育也是如此。课程中,教师不光只教授知识,还会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所学过的知识,比如物理化学课的实验,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实践?
对于我们而言,不光要读课本,更要去实践,因为实践是另一种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并且是对书本知识的转化。书本上的知识终究是前人的经验,我们如果只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那么也就只有前人的高度;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才能实现知识的突破,达到一种更高、更远、更深的境界。
因此,要读书,更要实践;要学习,更要深思,才能有所收获。
【评点】
作者运用大量的事实论据来证明读书、实践、收获这三者缺一不可。用赵括的事例来反证实践的重要性,又用刘彝和徐霞客的事例从正面证明读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彰显文章主题,进而引申到当今的教育,主张课本和实践的融合,文章观点鲜明,有说服力。
【初中生作文】相关文章:
初中生作文11-16
初中生的作文02-16
初中生的作文【经典】10-21
初中生作文11-17
(精选)初中生作文11-21
初中生作文(精选)10-01
初中生的作文【精选】10-04
(精选)初中生的作文08-16
初中生的作文02-15
初中生开学作文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