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时间:2025-09-27 10:01:3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东周列国志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1

  这个学期,我读了《东周列国志》这本书,书是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西周灭亡,东周建立,进入春秋时代开始叙述的,直至秦始皇统一六国,东周(周朝)灭亡为止,一共五百多年的历史。在这部人物繁多、事情复杂的史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被诸葛亮所说的“每自比管仲、乐毅”这句话中的管仲先生。管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周穆王的后代,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

  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我之所以喜欢他,并不是因为诸葛亮的话,而是在于他的智慧与才干。他的智慧与才干表现在他远征孤竹国时,他放开老马任其识途,走出困境;他的智慧还表现在他担任上卿时与齐桓公商讨国家大策时,首次提出“以民为天”的'思想准则,更表现在他的“按照土质好坏、产量高低来确定赋税征收额”的经济理念,在几千年后,马克思才提出级差地租的理念。这不正是管仲的智慧所在吗?他还帮助了齐桓公在春秋时期成为了诸侯国中的强国,帮助了齐桓公成功得“坐”上了“春秋五霸”的席位,并且还使齐国从原来的贫穷国家变成了一个经济繁荣、国泰民安、地位极高的国家,这样的局面,不是管仲创造的,还能是谁创造的?

  每当想到管仲,我还会想到著名的书籍《管子》里面收录了许多的治国方略与发财之道,令人望而生叹啊!只可惜,管仲先生在公元前645年(齐桓公43年)去世,后来,齐桓公被奸人易牙、竖刁、卫开方三人在宫中活活饿死,最后,齐国虽然想再创辉煌,可已是无力回天,在公元前221年被秦国所吞灭,国家就此画上了句号。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2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既混乱又精彩的时期,封建社会制度开始形成。西周灭亡后,崛起的东周没有约束力,各地诸侯称霸一方,经长达数百年的连绵不断的战争,形成许多国家,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先后登上历史舞台,演出各种精彩紧张的`历史故事。舞台上,有力顶千斤的壮士,有精于兵法的将军,有心怀叵测的奸人,还有许多或昏庸无能,或精明强干的君主。

  书中最让我敬佩的人是勾践。一次,吴王亲自伐越,结果大败,吴国国君阖闾也在战争中阵亡。他的孙子夫差即位为吴王。他打败越国后,勾践求饶,夫差答应了。于是,勾践来到了吴国养马,而且穿着童仆的衣服,天天斩草料喂马,还亲舔过夫差的粪便,夫差见勾践忠于他,就放松了对他的警惕。其实,他每天卧薪尝胆,不忘国耻。就这样,20年后,文种训练的越国精兵终于灭了吴国。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虽然这是一本讲国家与国家之间发生斗争故事的书,但是里面却涌现出舍己为人的人,如管仲、介子推。其中介子推这个人最让我敬佩,他竟然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煮给了饥饿的重耳吃,这真是没人能够做到的事啊!这难道不是舍己为人的精神使他做出这样伟大的事?

  每个人都要有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心。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3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在那动荡不安的年代里,似乎只有战争才能瓦解那些卑鄙无廉耻之心官,奸臣和小人的野心。他们利用昏庸无能的君主来作为自己争霸各诸侯的工具,而战争是对那些卑鄙的人的一种惩罚。当然,长达数百年的.战争也对那些无辜的百姓们带来了痛苦的深渊,将近三代的人都经受着战火的折磨。

  然而,这种既混乱的时代里,竟然引发许多精彩的文化与历史故事:孟子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家,兵法家,被誉为千古奇人的鬼谷子,道家创始人老子等。在这种战火连绵不断却又多彩多姿的时代里,怎能不让人震撼呢?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4

  《东周列国志》是明朝冯梦龙所著的一部历史小说,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读完这本书,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其蕴含的历史魅力和文化底蕴。

  书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跌宕起伏,十分引人入胜。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外交、文化、思想等都得到了生动的展现。其中,我印象深刻的是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的故事,他以智慧和谋略成功地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此外,还有孔子的“仁义礼智信”,墨子的“兼爱非攻”,老子的“道法自然”等思想,都对当时和后世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文化价值的角度来看,《东周列国志》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小说,更是一部展现中国古代文化的'作品。其中所描绘的礼仪、服饰、建筑等都展现了当时的文化特色,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政治制度。书中所展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风貌,更是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阶段。

  总的来说,《东周列国志》是一本非常值得读的书。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小说,更是一部展现中国古代文化的作品。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5

  今天,窗外的小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冬季的严寒还是有的,我读着“荆轲献图刺秦王”,血流成河的场面鲜明入眼,荆轲的坦然自若、英勇就义的画面,惊心动魄。荆轲刺秦王,没有成功,留下了千古的遗憾。不久,秦王赢政就消灭了列国,统一了天下,自己做起来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人称秦始皇。浩浩荡荡、长达百年的战争终于结束,我也是用了近1个月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现在,我掩卷深思。

  此时我的思维是混乱的,抬起头望着玻璃窗上的雨滴,空中的麻雀成群结队地飞来飞去,丝毫不怕寒冬的风雨。是什么原因?求生的欲望吧。对,就从求生的欲望说起。文中的诸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是权势的争夺,是求生的本能。常言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在这个时代是行不通的,国与国之间君主想的是吞并与扩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从遥远的历史回到今天21世纪的中国,我国的与世界的和平共处的五项基本原则,是一种非常大的进步。审视我们的国情,周边的美国、日本也想制裁咱们,有13亿人的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他们是妄想的。

  一代君主的身边有些贤臣志士,也少不奸逆小人。若君主亲近贤臣,国家必定富强稳定,若君主亲近小人,最终免不了国破家亡。纵观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其中也少不了志同道合的挚友,还有一心想致你于死地的“狐朋狗友”,不知你是否已经看清他们的面目?有人说:“现在这个社会,黑白两道都得通。”对与否?“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不同岗位上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我就自己在小学教育的道上,说一点自己的感觉。我的身边是天真的孩子,他们是一张干净的白纸,我要孩子们绘上色彩斑斓的画面,给他们一个勇敢、向上的心态。我的要辩证地看待人们的话语,“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

  每一章节都会写道,某一君主在某事某地做好事善待他人,在某一个紧急情境中那人由来报答,所谓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有的是同师兄弟之间互相残杀的场面,如庞涓与孙膑的恩怨情仇。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呢?有,我们还是要学习《弟子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又想到了赣榆区第三届传统优秀文化公益大讲堂的谆谆教诲,感恩世界万物,感恩亲人,我们都是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工作学习,小家好了,大家必然就好了。

  军令如山,严明的军纪,是作战成功的一半。今天的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们一定要遵纪守法。班级中的纪律是成绩好的一半因素,“不成规矩,不易方圆。”

  看历史,察世情,畅想人生,一个人要走向哪里,要走多远?窗外的雨停了,光秃秃的枝干在寒风中屹然站立,走出室外,天地间一片清新的气息。雨水冲洗了整个冬季的浑浊,顿感豁然开朗。

  “念天地之悠悠,做人之堂堂正正……”一个声音在长叹,我仰望蓝天。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6

  卜世虽然八百年,半由人事半由天。

  绵延过厉缘忠厚,陵替随波为倒颠。

  六国媚秦甘北面,二周失祀恨东迁。

  总观千古兴亡局,尽在朝中用佞贤。

  没错,这就是《东周列国志》的开篇词,讲的是整个东周列国的整体情况。《东周列国志》是明代著名小说家冯梦龙写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主要讲了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故事,并且在每一章故事后面都有一个人物介绍,生动而又传神。

  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故事是《卧薪尝胆终吞吴》。在这个故事当中,吴王夫差为了给父亲阖闾报仇,去攻打越国,并战胜了越国。但夫差不听大臣伍子胥的.劝告,没有杀掉越王勾践,而是把勾践放回了越国。勾践回国后,没有顾着享受荣华富贵,他时刻激励自己,天天睡在柴草堆里,吃饭睡觉前都要去尝一尝挂起来的苦胆,以此鞭策自己不忘战败的耻辱。过了几年,越国慢慢强大了,于是勾践带领训练好的兵士,大举进攻吴国,打败了夫差,为自己报了仇雪了恨。这就是卧薪尝胆的故事,被后人广为流传。

  看了《卧薪尝胆终吞吴》这个故事之后,想起了蒲松龄的一副对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7

  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既混乱又精彩的时期,西周灭亡后,代之而起的东周没有约束力,各地诸侯称霸一方,形成许多国家,因而会有许许多多的磨难,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八十四章《豫让的复仇》。

  这一章所讲述的主要内容为:当时的晋国、有智、赵、韩、魏四大家的大臣专政,其实晋哀公只是一个傀儡,智家的智瑶在四家中势力最强,野心也最大,早有取代晋哀公的意图。一次智家问另外三家要土地,赵家不给,智瑶便约韩、魏两家去水淹赵家所在的晋阳城。却反被赵韩魏三家联合起来灭了智家。智瑶的仆人豫让让他逃过了这一劫,两次刺杀赵襄子都没成功,临死前对着赵襄子的衣服砍了几刀,才饮恨死去。

  读罢这段历史,我不禁掩卷沉思,豫让为了给主公报仇,又是当佣人又是用漆涂脸,用炭熏哑喉咙,而且视死如归,这样的义士天下又能有几个?这种对别人的小恩小惠铭记于心的人又能有几个?豫让这种“有小恩则加倍偿”的品质,是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所缺少的'。

  我记得自己在一本书上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医生治好了一个财主的大病,但是只要考每年祭拜独角鬼才能得到钱财,独角鬼要他每年的12月12日给他杀一个过路人才行,财主正犹豫不决,儿子正好走了进来,见父亲愁眉不展的神情就追问其原因,财主说:“大夫治好我的病,我要是杀了他的话,他又对我有恩。不杀却不能满足独角鬼的要求。”儿子是个为人阴险鱼肉乡民的坏蛋,他笑了笑说:“自古有说法是‘大恩暂且不报,先报仇。’这难道没有道理吗?”说完就出门杀了那个医生。这件事情让人读后,不由得寒意从心底升起,现在这个社会里,像财主儿子这样的人实在太多了,我们应该引以为戒啊!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像豫让这种仁义之士越来越少了,豫让虽然饮恨而死,但是他这种为了“义”而宁死不屈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叹,我们也应该学习豫让的仁义至上的精神品质啊!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8

  在以前也曾经是一个贪图享乐的人,但是他知错就改。在学校中,有许多同学知道自己错了,但是他绝对不改,这不是自欺欺人吗?所以,我们应该向楚庄王学习,做一个有错必改的人。《幽王烽火戏诸侯 》是一个让我很气愤的故事。

  幽王是一个残暴的人,他为了让一个叫褒姒的姑娘笑,听信奸臣的话,带着褒姒到骊山游玩,骊山脚下有二十多座烽火台,点起了狼烟,附近的'诸侯都以为犬戎来了,带着各自的士兵来作战,发现没有敌人,都回去了。

  虽然褒姒高兴地笑了,但是这件事给幽王种下亡国的种子。后来,犬戎真的入侵了,再点起狼烟就没人来救援了。幽王最终被杀死了。结果是,君不是君的幽王因为戏弄了诸侯导致了亡国。我们应该引以为戒,不能向他学习。《东周列国志》这本书,忠实而精彩地记录了那段宝贵历史,包含很多知识,如用兵之法、出使应对之法……。是中国古典名著中引用成语名句最多的一本书,非常值得我们反复研读。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9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东周列国志》。

  在《东周列国志》里,我最喜欢的情节是“施才能管仲治齐”,最喜欢的人物有: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越王勾践、齐威王和齐宣王。我最讨厌的人物有:周幽王和吴王夫差。

  “施才能管仲治齐”的主要内容是自从齐桓公从囚车里救出来后,让他担任丞相。管仲对齐桓公说“如今周天子刚即位,您如果派使者带一大堆礼物给周天子,然后对天子说:”宋国刚发生内乱,新国君地位还不稳定,请天子确定新国君的'地位。“”齐桓公听了大喜,派使者照办了。果然,刚即位的周湘文特别高兴。于是派使者去慰劳齐桓公。齐桓公趁此机会,回合诸侯成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我要像管仲那样,会抓住机会,健康成长。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10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东周列国志》。

  在《东周列国志》里,我最喜欢的情节是“施才能管仲治齐”,最喜欢的人物有:齐桓(huan)公、晋文公、秦(qin)穆(mu)公、楚(chu)庄王、越(yue)王勾践(jian)、齐威(wei)王和齐宣王。我最讨厌(yan)的人物有:周幽(you)王和吴王夫差。

  “施才能管仲治齐”的主要内容是自从齐桓(huan)公从囚车里救(jiu)出来后,让他担任丞相。管仲对齐桓(huan)公说“如今周天子刚即位,您如果派使者带一大堆礼物给周天子,然后对天子说:”宋国刚发生内乱,新国君地位还不稳定,请天子确定新国君的'地位。“”齐桓(huan)公听了大喜,派使者照办了。果然,刚即位的周湘文特别高兴。于是派使者去慰劳齐桓(huan)公。齐桓(huan)公趁此机会,回合诸侯成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我要像管仲那样,会抓住机会,健康成长。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11

  东周列国志是一本集合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著名历史典故。这本书讲了: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精彩混乱的时期,奴隶制社会开始瓦解,新的封建制社会制度开始形成。西周灭亡后,代之而起的东周没有约束力,各地诸侯称霸一方,由此引起了战争。在东周列国志这本书中,不仅有倾国倾城的褒姒,昏庸无道的幽王,还有骁勇善战的郑伯友、白起等人物。

  读了这本书,让我仿佛亲身经历了奴隶制社会变成封建制社会的`过程,亲眼看到了因为西周灭亡,东周的建立而造成的战争。感受到了当时奸臣的挑拨,致使很多忠臣被陷害,斩头。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白起大将军,他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为秦国统一大业立下了大功。只可惜,后来因为残忍的杀死了赵国的四十万降兵,又接连触怒了秦王,最终被贬为平民,被逼自杀。我想:如果没有范睢这些奸臣的的挑拨,白起将能为中国历史进程再立下汗马功劳。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12

  春秋时期,群雄四起,周室衰败,无力号令诸侯,中原大乱,外有楚国之患。

  这是一个弱肉强食,道义无存,礼乐仁义败坏的时代。此时急需一个能平定中原,号令群雄的人,此乃伯也。

  欲成伯业必有如公子小白(后为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之智。想当年小白为夺齐王之位,以为父出丧之名返回齐国。谁知为扶持公子纠的管夷吾,却于途中暗放冷箭。虽然管夷吾的箭并未射中小白要害,但小白咬破舌尖,吐血诈亡,不仅骗过了管夷吾,防住了他的.第二箭,竟然还骗了随行的鲍叔牙。此为急中生智。

  误以为小白已死的公子纠放慢了脚步,而小白则换了便服快马加鞭。终于小白赶在公子纠之前到达了齐国。由于他的贤德和鲍叔牙的举荐,小白终成齐桓公。桓公之善在于愿纳贤人之谏,亦有容人之量。鲍叔牙知管夷吾贤德,将他推荐给齐桓公。桓公不计之前的一箭之仇,还任用管夷吾为相。此等容人之度,普天之下有谁能不臣服?

  虽然,齐侯有智,但更为重要的是他的自知之明。齐桓公深知自己的才能不如管夷吾,于是他下令:“国有大政,先告仲父,次及寡人。有所施行,一凭仲父裁决。”不过,桓公此举不免让人有覆国之忧。但齐桓公之智正在与此,他下令国人只得称管夷吾为仲父。他用免死大恩,相国之职,万人之敬将管仲“囚禁”于齐,让他为齐效力。

  齐桓公可谓:“知贤,知贤而用,用而任,任而弗以小人参之,可霸天下也。”

  若欲霸天下,兵甲必足,但是霸主必以德服人勿用威。如卫国为狄所破之时,卫民半罹狄刃,卫懿公亦死于铁骑之下。桓公麾师驱狄,助卫重修宗庙,又送木材重建其国。此乃桓公之仁也,亦为亲邻国之计。在混乱的年代里,桓功亦行周礼,伐楚亦以以讨楚久不效周为名。并请于周天子,联合七国之兵,以压楚境。正如孔子所言:“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齐桓公以兵安乱邦,以仁平中原,以礼服人心,被誉为春秋五霸之首。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人可以霸天下,得人心,恐怕有也只是屈指可数吧!而仅靠武力夺取天下又能维持多久呢?

  兵者救人,能者治人,仁者爱人,伯业之成。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13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东周列国志》,它记录了从东周开始的一些事几乎每个故事都在讲述一个道理,其中我最欣赏的还是——"褒姒千金一笑"与"平王迁都"这两个故事了

  这两个故事主要讲的是:洪德用重金买下了褒姒,献给了周幽王,救了入狱的父亲。周幽王见褒姒从不笑便让大臣们出主意一位大臣说:"点烽火擂大鼓让褒姒看各位诸侯慌张的样子兴许有用。"谁知褒姒真的笑了。一段时间后,申国来犯周幽王召集诸侯时,诸侯以为周幽王还想骗他们,便不理睬。最后周幽王被杀,褒姒被抢去作妾,随后也自杀了。

  我从这个故事联想到了小时候大人经常讲的"狼来了":一个小孩在山上放牧觉得十分无聊就以狼来了为借口戏弄山下大人,当狼真来了时大人不理睬,小孩被吃了。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做人就一定要守信,不能随便骗人,否则会害己的。

  后来我也想到了自己,我小的'时候也十分爱恶作剧——骗个人什么的。到头来大家都不信任我了。后来我十分努力的改掉了这个坏习惯,重新赢得了大家的信任。

  我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一个人欺骗别人一次,被欺骗的人会接受;被欺骗两次,那个人会勉强接受;被欺骗三次,那个人是绝对不会接受的。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14

  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名叫《东周列国志》的历史书籍,这本书演了春秋战国时期各种精彩紧张的历史故事,读后让我深有感触

  本书第七十一章二桃杀三士我很喜欢,不过我主要还是敬佩故事里的主人翁晏婴,他居然可以用两个桃子就搞定了三员大将,这么高的智慧这能不让人敬佩假如让一个正常人来想关于这件事的办法,他恐怕想破脑子也想不出这么高妙的`办法啊!但是晏婴却当场想出这么一个妙招,这一点这能不让人敬佩他呢 ?

  本书第九十六章不屈的蔺相如我也很喜欢看,蔺相如的机智也十分让我敬佩,两次帮赵王解围,他虽然不会带兵打仗,但他凭一张利嘴和智慧就给了秦王两次重重的回击,如果是别人恐怕到了秦王的地盘连话都不敢说,但蔺相如却表现得从容不迫。这怎么能不让人敬佩呢?

  还有书中的第三十二章讳疾忌医也让我爱不释手,故事中的扁鹊好心好意的为齐桓公看病,但齐桓公却毫不领情,还说其求名心切,真是好心当做驴肝肺,最后齐桓公因不听扁鹊的话而活活病死了。现在世上的好人太少了,如果人人都像扁鹊那样乐于助人,那人与人之间就不会有猜疑,但人人都像齐桓公那样的话那人与人之间将会发生更多的猜疑,人与人之间也不会再互相信任了。

  书中虽然有许多的好人,但坏人也不是没有,比如在书中第三十章出尔反尔的晋惠公就不是什么好东西,在晋国遇到荒年时,秦国给予他救济粮食,但当秦国遇到荒年时,他却乘机攻打秦国,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最后他也没有什么好下场被秦国俘虏了。如果晋惠公也给予秦国救济粮食的话,便不会遭此下场了,如果人人都像晋惠公那样忘恩负义的话,那世上就不会再有乐于助人的人了,国家也会乱的不成样子了,所以我们要反对这样的是发生,而要多帮助别人。

  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在了解历史时用其积极的一面走向未来,用消极的一面鞭策自我。只有这样人人才能进取,社会才能进步,国家才能自强!世界才会太平!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15

  《东周列国志》是一部描绘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当时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故事。

  读完这本书,我感到震撼。作者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存状态,展现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其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跌宕起伏,语言通俗易懂,令人难以忘怀。

  在这本书中,我特别喜欢的人物是孔子,他的.思想和行为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启示。

  总体来说,《东周列国志》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它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也让我思考了很多关于人生和社会的议题。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相关文章:

《一日囚》读后感-读后感08-07

《秘密楼阁》读后感_750字-读后感10-18

艾青诗选读后感悟 《艾青诗选》读后感06-09

小妇人读后感小妇人读后感题目12-05

边城读后感12-06

名著读后感09-26

《穷人》读后感11-22

丰碑读后感11-17

《项链》读后感08-08

《养花》读后感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