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15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傅雷家书》读后感1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写给孩子们的信,信中,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孩子们做人的道理,体现了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
书中有许多话使人受益匪浅,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名是傅雷在儿子傅聪精神消沉时送出的鼓励话语:“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没错,人的生命似洪水般奔腾,若想激起美丽的.浪花,就必遇礁石。磨难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但遇到小小的挫折就一蹶不振的人,他的生活必定会越来越糟。所以,在遇到困难时,勇于面对它,正视它是非常必要的。
同样,我们在生活中也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就如我曾在考试中,成绩直线下滑,排名一落千丈。但当时的我却是在逃避,想着下次努力就好了,却不敢承认这种成绩是我考出来的,是我没有奋斗的结果。后来老师找我谈话,直接掀开了我极力想否认的事实,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但就在这时,傅来先生的话仿佛给了我勇气,我尝试接受这次失利,并认真听老师的话,调整状态慢慢提高成绩。
磨难、挫折并不可怕,只要你正视他,克服它,或许会让你变得更加坚强,正视磨难与现实可以使人生得到升华。
“人的一辈子都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这名话我将铭记一辈子,它就像黑暗中的指路灯,告诉我们通往光明的路,让我明白了:人生本来就是高低起伏的,成功,失败,喜悦,伤心……它们构成了我们精彩的人生。坦然面对现实,变成更好的自己。
《傅雷家书》读后感2
短短三分钟的国际长途,让爸爸感叹时间太短,唯恐自己遗漏了什么嘱咐,估计此时的傅雷要有好多的话对儿子说,可是,儿子回家的一个月都没有谈的畅快,何况三分钟呢!父爱就像一条河,永远是不断地流淌的。
随时随地都想着为儿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的'过程中,还时刻担心,自己为儿子做的的不够好,不够准确。担心会给儿子有不好的影响……得知儿子有一个音乐会,只是心疼儿子会劳顿,会疲惫,告诉儿子关心自己好好休息。但是,唯一强调儿子,不管多累也要给爸爸抱一个平安。
很羡慕傅聪有一个这样的好爸爸!他时时刻刻关心着孩子的成长。
现在生活中,很多父母忙于生存、忙于工作,认为管孩子吃穿上学就好了,忽略了孩子心灵的成长。其实,孩子是需要父母的指导、鼓励、激励和关注的。
不要指责孩子的不好,因为在孩子的心里不知道对错,只有父母指导他们告诉他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不要嘲笑孩子的愚笨,在一些问题上,没有了父母,他们就是一个瞎子一个聋子!只有父母才能给他们自信、给他们动力,他们才会自信并且骄傲起来。
我们的父母要有“扶上马,再陪孩子走一程”的思想状态。不要随之任之。否则孩子就是一棵疯长的草,就是一个又蹄又咬的野马。
父母永远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各个方面的启蒙老师!
《傅雷家书》读后感3
1955年1月26日这封信中,傅雷评价了傅聪的音乐会,他虽然没有亲临会场,但他为孩子的成就感到骄傲。
“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控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要想获得学业的成功,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的斗志,不怕困难,经得起挫折。
“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艺术要想表现的动人,必须要做到心无杂念,全身心投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作品,打动听众的心。
对于人生中的矛盾,傅雷认为“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傅雷鼓励儿子像贝多芬那样,不惧矛盾,勇敢面对,在解决的过程中趋向完美。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不要被内心的烦恼左右,解决一个问题,解决一个矛盾,便每天可以进步一点。
平凡的家书,不凡的感悟。一封封家书中,傅雷和傅聪畅谈人生、交流感悟,字里行间可见傅雷对儿子的关爱和期望,我被他们父子二人的深厚感情所感动。
《傅雷家书》读后感4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
这不是普通的家书,它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爱子之情本是人间常情,而傅雷却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把亲情放在第二。
读了《傅雷家书》,能够看到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也突出了傅雷在艺术造诣高深,在生活中对朋友的爱惜尊重,在政治上对国家发展的关心,又如益友、知己般与儿子平等探讨艺术的.多个方面的个性特征,并且还能从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中做人的道理,让孩子体会父母之爱。这自然让我们想到自己的父母,可能如傅雷那样,对我们有着一颗期盼之心,期望我们成人成才,有一份浓浓的、毫无保留的爱。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完善的人际关联、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以《傅雷家书》来说,傅雷所写下的近百封家书,总的主题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华礼貌为准;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整本家书,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阐释。《傅雷家书》给我们开启了一扇窗户,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阐释出来,它不仅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认真品味这本好书,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亲情世界,明白不一般的人情世态。
《傅雷家书》读后感5
《傅雷家书》是一本五味杂陈的书,写满了人生、写满了生命,写满了生活。每个人都有父亲,不论他是知识渊博的学者,还是劳苦耕作的农民,他们对子女的付出都一样的伟大,令人钦佩。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父子之情,我不禁为之动容。
“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遮蔽罢了。真正的英雄绝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折服罢了”。这是傅雷先生对我们人格的鼓励。人生有许多条道路,无数个黑夜,都需要我们独自去面对。孩子的人生,父母也无法去替代或承担。每一对父母,每一个家庭只是孩子暂时的避风港。大风大浪只有孩子自己去经历和承担。
傅雷曾在家书中写到,“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我做父亲的,只想做你的影子,要随时随地的帮助你、保护你,又不让要你对这个影子觉得厌烦”。对于父亲而言,无论儿子是否长大,成长,是否名满天下,他终究还是一个孩子。需要父母的指点和关心。尽管傅聪事业取得巨大成功,但这并不会减少他对艺术的谦卑和对父母的敬重。在繁忙的工作之外,他也会抽出时间给父母回信,介绍自己的近况,将父母当作为最依赖的人。家书,把父子俩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
《傅雷家书》读后感6
一个在中国,一个远在欧洲,却难以割舍父子情深。读着一封封家信,体会着字里行间平淡又深沉的父爱。
“孩子!我要怎样的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第二封家书中,傅雷便直接抒发自责的心情与对傅聪的爱。“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我和妈妈老是想着你两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我真恨不得天天在你旁边,做个监护的好天使”……一句句话语中流露出傅雷对傅聪的牵挂与思念。“保重身体,医生非‘常看’不可,吃药不能有一顿没一顿”“孩子,我相信你一定不会辜负我的期望”……一声声的嘱托与鼓励,蕴含着傅雷对傅聪浓浓的父爱。
有一次,邮局意外地将傅聪寄回的`长信弄丢,而傅雷却还以为傅聪有什么事,因此四处打听,好几天都寝食难安。直到后来得知事实才放心了些许,“家书抵万金”啊!傅雷与傅聪身居两地,全靠家书来传递情感、传报平安。傅雷与傅聪时时盼望着接到对方来信,这是因为双方无时不在思念,牵挂着对方,两人都对对方怀有深深的爱。后来傅冲得知后,不是抱怨邮局,而是第一时间又写了一封长信,向家中报喜传平安,消除父母的忐忑与担忧。这正是傅聪心系父母的表现。
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傅雷对傅聪的爱更是流露于信中的各个角落。最后一封信中,傅雷还说梦中梦见傅聪,听见那动人的琴声……
两地书,每一封都在谈着生活或学习中的小事。事虽小,情却深,父子情深似海,让人读来沉浸在父爱的熏陶中。
《傅雷家书》读后感7
《傅雷家书》的出版,是一桩值得欣慰的好事。它告诉我们: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有时会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不能永远掩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傅雷家书给我们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很好地为我们保存那个时代的记忆,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阐释出来,它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一个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好事,它可以决定一个孩子的人生,毕竟家庭教育是第一任老师,傅雷用了良好的方法把他儿子教育成才,让人赞口不绝。傅雷家书除了教人们立身行事,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透露的亲情令人感动。
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不是伟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出让人立身处事的大道理,但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我考虑,为我打算。
傅雷家书中有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
《傅雷家书》读后感8
傅雷是个很爱孩子的人,因为傅雷和儿子分隔两地,所以只能用书信来交流,经管两人相隔万里,也阻挡不了父亲对孩子的爱。
傅雷虽然和儿子分隔两地,但是在信中,看到父亲在告诫孩子的过程中,也感受到爸爸对孩子的爱,在《傅雷家书》中,有一段是这样的:你很懂这些做人之道,但却永远不能以此来改掉懒惰的'习惯。人人都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与偏向不能受道德约束,又怎么能够实现我们教育你的信条: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生活要严肃,有规律,有节制,经济方面要有计划预算,用钱要适当,总之,行事不可凭冲动,图一时之快,必须深思熟虑,你个人更不可使性。这段话仅仅是父亲的一段话,但是也显现了父亲的爱。
父亲也告诉孩子要保持赤子之心便在信中写到: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在这一句中父亲对儿子的成功高兴之余,也提出希望,真正的艺术家要忍受孤独,怀着一颗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才能成就伟大的作品。他把爱化作殷切的期望。
虽然他们分割两地但在一言一语中透露了父子情深。
《傅雷家书》读后感9
傅雷想借通信训练儿子的文笔以及思想,他也想时时刻刻、随处给儿子做个警钟,让儿子做面“忠实的镜子”。傅雷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书中的一段话让我印象很深:“说到不完整……你提到的完美,其实完美根本不存在,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完美……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无非是完美,但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完美,而恰恰是我们现在的不完整,把我们带到了追求完美的境界,促成了其它方面的'完整。而真正有一天,当所谓的完美在身上发生时,我们有可能也失去了很多。
傅雷是一个严厉的父亲,我原以为他们父子的关系肯定不好,而读完书后,想法有了极大的改变。傅聪在异国生活,只能依靠书信与父亲联系。书信中父亲的谆谆教诲,与孩子的真诚交流,情溢于字里行间。他们通过书信一起讨论艺术,研究乐曲的内涵,交流对事物的看法,他们之间的默契是无论什么都无可代替的。
全书是一个父亲在循循善诱,读起来很亲切,既包含了对儿子的深情,又有着父亲独有的不可抗拒的威严。细读完这本书,感觉是像戏曲那样给人以不俗的氛围和回味的余地。有时我就想,什么时候也能和我爸爸写几封这样的家信呢?
《傅雷家书》读后感10
父亲的爱是坚韧而有力的,母亲的爱是温暖而无私的。在书中不仅存在着父亲对儿子的教导,还有父母对儿子的思念以及浓浓的'爱。
傅聪在外上学,长时间不能看望父母,但父母依然没有让傅聪担心,却让他在外好好上学,好好学习、成长。傅聪虽然还小并且在外,但父亲依然以信的形式传递自己对儿子久久不归的思念与怀念,无论父亲上班有多忙,都不忘给自己的儿子回信,表达自己永远爱着自己的儿子。傅聪成人后,父母也随着年龄的变化,逐渐的变老,但无论什么时候,父母都在为自己的儿子着想,不仅仅是学习和人际交往上的,还有傅聪生活上的。虽然傅聪上学在外,但父母也对他的生活给予了帮助,让他不论离自己的父母多么遥远,都如同父母时时刻刻的陪伴在身边一样。
“几次三番动笔写你的心都没有写成,而几个月的保持沉默也使我魂不守,舍坐立不安。”“孩子:两次妈妈给你写信,我都未动笔,因为身体不好,精力不支。”“你回波后只来过一封信,心里老是挂念。不知你身体怎么样?学习情况如何?心情安宁些了么?”从这几句话当中,虽然父母年龄大了,身体不好,但还是在时时刻刻的担心这在国外的儿子傅聪,这字里行间存在着父母对儿子的担心、思念与怀念,但流出的却是那浓浓的爱与亲情。
虽然儿子在国外不能回自己的家,只能用书信的形式和父母传递自己对对方的爱与亲情,本书更流露出的是父亲对儿子那浓浓的爱与思念,所谓“父子情深”。
《傅雷家书》读后感11
合上书,细细回味那封封深情的家书。“人爱其子,胜于一切”。傅雷对孩子所灌注的心血全部融入一封封家书之中,教导他们立身行事,爱国成才,家书中更是傅雷的淳淳教导。其声音殷殷,其意绵绵,其情拳拳。隐约,我仿佛走进那位叫傅雷的父亲,聆听他那呕心沥血的.教诲。
父爱如山,傅雷对傅聪的爱自是如此,高尚,纯洁,无私!因在外留学,傅聪的中文越发生疏,作为父亲,傅雷与儿子的书信交往,绝大是中文,在冬日短短几星期更是抄出了几万字的中文译作,可见爱子情深呐。
在书中,傅雷教导儿子的关键在做人,努力让儿子成为坚强的、严格要求自己的人。“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某某家以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贡献”。傅雷希望儿子做一个爱国之人,正直之人,真诚之人,坚强之人,希望儿子淡泊名利,也望子成龙。
于是,这一封封家书有对人生对艺术的见解,对崇高精神和真理的追求。做父亲的其大半生的心血历程来给爱子昭示生活的方向,精神的归宿!傅雷以去,家书仍留……
“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傅雷家书》读后感12
本周老师让我们读《傅雷家书》中1955至1956年,虽然我还没有读完,但我从中读到了对艺术的尊严和一个德高望重,德艺兼备的艺术家——傅雷。
艺术家用严肃认真对待一切,文中说:到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也就是说艺术的表现动人,一定是从心里的纯洁来的,要不然怎么打动听众,不管是在哪些方面都保持纯洁善良。
《孟子·离娄者》:“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者也。”就是伟大的人,不偏离他的纯洁,善良的心。
赤子之心,一开始我想到的`并不是多么伟大的事,而是助人为乐。在我的班级中,同学们都非常友好,上个星期,我的涂改带坏了当时我环顾四周寻找涂改带的踪影,然而没有找到,我开口向班长借,班长用她那纤细的手指拿起涂改带,面带微笑把涂改带递给我。当时心里非常开心,用完后我还给班长并表示感谢,班长说没事儿.....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体现人的道德,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助人为乐是罪人的根本,也是一种美德,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用人美德的人,却越来越少了。如果在大街上有一位老人不小心摔倒了,有的人却只会路过,有的人会转头看一眼便离去(可能是怕惹是生非),但也有的人义无反顾的去将老人扶起来。我们应该保持原本的纯洁善良,共同打造一个拥有和谐风气的社会。
最后,愿赤子之心,永远流传下去。
《傅雷家书》读后感13
中国艺术最大的特色,从诗歌到绘画到戏剧,都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怨、雍容有度,讲究典雅、自然;反对装腔作势和过火的恶趣,反对无目的地炫耀技巧。而这些也是世界一切高级艺术共同的准则。
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一个人跳不出这一关,一辈子也休想梦见艺术!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
一切伟大的艺术家(不论是作曲家、是文学家,是画家……)必然兼有独特的个性与普遍的人间性。我们只要能发掘自己心中的人间性,就找到了与艺术家沟通的桥梁。再若能细心揣摩,把他独特的个性也体味出来,那就能把一件艺术品整个儿了解了。——当然不可能和原作者的`理解与感受完全一样,了解的多少、深浅、广狭,还是大有出入;而我们自己的个性也在中间发生不小的作用。
世界上最有力的论证莫如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则;自己做不到的事千万勿要求别人;自己也要犯的毛病先批评自己,先改自己的。
一切的艺术品都忌做作,最美的字句都要出之自然,好像天衣无缝,才经得起时间考验而能传世久远。
受教育的目的只是培养和积聚更大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绝对不是盲目自我扩张。
《傅雷家书》读后感14
每一封家书都是文化遗产,《傅雷家书》更不用说了。家书,顾名思义,是指家人、亲人之间往来的书信。大约在文字产生后,家书就出现了,可以说是源远流长。随着文字语言的逐渐丰富,纸张的发明,家书逐渐流行起来,一直到今天,家书都是维系亲情纽带之一。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以《傅雷家书》来说,傅雷所写下的近百封家书,
傅雷家书除了教人们立身行事,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透露的亲情令人感动。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不是伟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出让人立身处事的大道理,但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我考虑,为我打算。傅雷家书中有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样讲道理,然而他们总是为我好。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大道理,还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
《傅雷家书》读后感15
在看完傅雷家书前,我还是个懵懵懂懂,认为父亲是个大坏蛋的小孩子,可是看完后,我觉得我的父亲挺不容易的。
自从儿子在国外时,两人见面的时间就很少了,傅雷并没有不管他,而是经常在书信中教育他,指点他,让他在逆境中成长,儿子的成功与傅雷息息相关。
傅雷家书不管过多久,它依旧能给孩子指点迷津。
世间最普通的感情莫过于亲情,亲情的种类有许多,但最让我难忘的`就是父爱。
傅雷家书记载着傅雷对傅聪关爱,那时候,没有网络,只有书信,傅雷那时天天给儿子写信,想了解儿子内心想法,傅聪在外面受苦受累时,无处抱怨,只能向父亲诉苦,他的父亲一收到儿子写给他的信,就迫不及待的打开,看完后,拿起来笔,在烛光下颤颤巍巍的写着,不怕困难;在儿子精疲力尽的时候,他的父亲,写信告诉他,坚持一下就就会成功,或许他在比赛中只得了第三,但在他父亲眼里,他就是第一!
我的父亲没有傅雷那样伟大,但他也教会了我许多做人道理,让我学会了坚持!遇事要冷静!
【《傅雷家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的优秀教案12-07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12-29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11-09
傅雷家书的读书笔记11-09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1-16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2-20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2-15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05-14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0-28
傅雷家书的读书笔记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