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傅雷家书》的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傅雷家书》的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傅雷家书》的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学习庸碌、凭吊、扶掖、谀词等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
⑵ 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⑶ 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2、过程与方法:
⑴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浓浓父爱。
⑵ 理清傅雷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线索,从而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能够领悟突破挫折和成功、以平和心态面对现实和过去、以积极心态迎接未来的人生境地。
⑵ 理解父子之爱、朋友之谊、知己之情的交融。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1、重点:
⑴ 读懂两封家书,体会到其中不同的期望和情感。
⑵ 认识到个人的成功、事业的胜利和国家的荣誉之间的关系。
2、难点:
⑴ 能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坚强”的双层内涵。
⑵ 学会给亲人写信,婉转并诚恳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突破】
理解“朋友”的内涵。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⑴ 第一课时前,阅读《傅雷家书》,了解傅聪所写信的内容,并对傅雷有整体的了解。布置预习作业,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准备一封自己的或记忆深刻的书信。
⑵ 第二课时前,了解傅雷的艺术观,准备傅聪弹奏的钢琴曲磁带,阅读《傅雷之死》。
2、学生准备:
⑴ 第一课时前,完成预习作业。查找傅雷、傅聪父子的资料,有条件可以欣赏傅聪的钢琴曲磁带。
⑵ 第二课时前,熟读课文,思考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否可以成为朋友。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从“家信”入文。设计情境(约 分钟)
1、阅读一封教师自己的家书,设置情境,引入新课的学习。
2、这两封信是傅雷接到傅聪的信后的回信。请浏览这两封信,说说它们的主题各是什么?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总结:第一封信,如何面对挫折,第二封信,如何对待成功。
二、从“挫折”入手,分析第一封家书(约 分钟)
1、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提示学生:写回信时,要考虑到对方的心情、生活状态等。
2、组织学生讨论:在儿子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是如何劝解的?提示:注意课文中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
3、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他的用意是什么?总结:要学会保有平和的心态,控制情绪的起伏。然后,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智地分析,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4、傅雷运用古战场的比喻,目的是什么?提示:对于第一封信的学习,要抓住傅雷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克利斯朵夫的故事。
生:
1、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傅聪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这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
2、讨论得出,劝解分为三层内容:首先是宽慰,不必为父母担心。其次肯定两点:一是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倾诉苦闷的对象;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绪的起伏中渡过。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傅聪如何面对情绪跌宕的建议。
3、回答:太阳、雨水、五谷和庄稼的比喻,是说明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过与不及都不好。引用克利斯朵夫的故事,既是和傅聪自己的理想结合,也是为了鼓励儿子,凡是成功的人,都要经历许多挫折,关键在于勇于面对,学会解决问题。
4、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三、从“父子”和“朋友”入手,体会情感(约 分钟)
选择学生朗读第一封信,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划出所受感动最深的句子。可以是讲道理的,也可以是表达感情的,关键是能够体现父亲对儿子的涓涓教诲。
仔细倾听同学的朗读,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感受傅雷在字里行间投注的浓浓父爱。划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比如:“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
第二课时
一、从“礼物”入手,体会威情(约 分钟)
1、第二封信,写在傅聪获奖之后。在信的开头,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2、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达对儿子成功的激动的?
提示:结合奥运冠军的感受,体会傅雷作为父亲,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达对儿子成功的喜悦之情。
生:
1、比喻成新年中的“礼物”。表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悦。
2、傅雷把自己的激动和喜悦,分为三个层面:父母对孩子的成功感到幸福;欣赏艺术的喜悦;为了祖国的荣誉而激动。
二、拓展思维,理解“坚强”(约 分钟)
1、傅聪的成功,使傅雷异常激动,但是他在信中是否只是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写了什么?
2、傅雷用“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这句话承上启下,从对儿子艺术成功的喜悦之情延伸到对儿子思想成熟的欣慰之情。
3、在两封信中,傅雷都提到了“坚强”。他对于“坚强”的理解是什么?你能够找到两封信中,对“坚强”内涵的'直接解说吗?总结:在傅雷看来,坚强,既是能够面对人生挫折、情绪跌宕,更是能够正确对待掌声、赞美,用一种平和盼心态,宠辱不惊,胜不骄,败不馁。
4、在傅雷看来,坚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5、组织学生讨论:怎么理解“赤子之心”?提示:抓住赤子之心的纯洁。
生:
1、他并没有只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称赞了傅聪面对掌声、赞美的冷静。
2、结合教师的讲解,体会使傅雷更高兴、更安慰的是傅聪没有被成功冲昏头脑,没有因为暂时的成功减少对艺术的探索和追求。
3、找到信中关于“坚强”的解说:第一封信中“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越来越坚强”,第二封信中“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4、回答:是拥有二颗赤子之心。
5、积极讨论,能够体会到:赤子之心,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峰。而这种心灵的纯洁是人类共通的美好愿望。
三、把握作者层层递进的抒情脉络(约 分钟)
1、傅雷结合音乐院长对傅聪的评价,以及舅舅关于傅聪小时候的记忆,提出自己的希望和建议。你能够找到吗?
2、组织讨论:在信的末尾,傅雷又回到了情绪的“矛盾与快乐”问题,比较第一、二封信中傅雷关于如何面对人生情绪起伏的解说。评价:作为一位伟大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傅雷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借助儿子成功的机会,给予了他更多的艺术砥砺,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
生:
1希望傅聪做中国的钟声,把中国的古老文明传递到世界艺术殿堂的各个角落,并且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诗人灵魂的民族,因此音乐的表现力应该增加“气吞斗牛”的阳刚之气。
2、讨论并回答:第一封信里,他说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第二封信中,他强调“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以此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趋向“完美”。
四、本课总结
这是两封普通而又不寻常的家书:普通,在于它们是一位父亲写给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内心告白;不寻常,在于这两封家书,从儿子的日常生活出发,既给予儿子艺术的教诲,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傅雷和傅聪,已经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为艺术上、思想上的知音。
《傅雷家书》的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2、了解作者。
3、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4、人生有坦途,更有坎坷,培养学生在不同的人生境遇中的良好心态。
重点难点:
重点: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难点:对于坚强完整而深刻地理解。
教学方法:文献法自读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整体把握
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时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了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第一封家书,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二封信,写在儿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前者,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后者,则满怀欣喜,激情洋溢。前者偏重理性,后者充满感情。但融汇、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第一封信的开始,傅雷首先宽慰儿子:不必担心父母会因为知道了孩子的精神消沉而烦恼或不安。而且,孩子向父母诉苦,在家信中发泄,乃是情理之中的事。接着告诉儿子: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那么,应该如何面对情绪上的跌宕呢?首先,应该对这一切泰然处之,尽量让心理保持平衡,不至于受伤。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他还用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的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其次,慢慢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情,即冷静、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吸取教训,引为借鉴。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从而越来越坚强。对于感情的创作,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就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第二封信,起因于傅聪在音乐会上的历功演出。孩子的成功总是父母最大的幸福与骄傲,但傅雷与其他父母不同的是,他的幸福与激动还来自于艺术的成功、祖国的光荣。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作为父亲的傅雷,毫不矜持地对儿子表达了他异常激动的心情: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
若是一般的父母,也许仅止于此了,而傅雷的伟大,就在于他借助儿子的成功之机,给予了他更多的艺术砥砺,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他首先赞许儿子: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而这,正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如果说,上一封信是要儿子在消沉时保持坚强,那么,这里所说的成功时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更是坚强的表现。只有做到了坚强,才能永远不怕孤独。傅雷对坚强含义的理解,浸透了人生的感悟,十分耐人寻味。坚强的最高境界,乃是保持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因为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这可以说已经是人生至境了!
接下来,傅雷奔放的思绪又从艺术飞到了中国的黎明。他从傅聪如流水般的演奏风格中,想到了克里斯朵夫,进而想到了新中国的复旦,想到了滔滔不竭的中华文明。他激励儿子,被这般伟大的文明之河哺育过的艺术家,应该有气冲斗牛的表现才对,洋溢着对新中国的热情,对中华文化的信心。
书信最后,傅雷再次回到了情绪的矛盾与快乐问题。第一封信里,他曾说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这一次,他又强调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从而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让完美的地平线永远激励着我们向前进。
(二)问题研究
1.对于坚强,应怎样完整而深刻地理解?
这是本文的一个难点,也是贯穿两封信的内在精神。傅雷对儿子说: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可见坚强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坚强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即使孤独也不怕(见第二封信),并且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对于感情的创伤,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见第一封信)。二是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永远保持对艺术的谦卑。这两方面合起来,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胜不骄,败不馁,就是宠辱不惊,得失泰然。第一封信里所讲的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第二封信所说的不怕矛盾,相信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也都是这个道理。
但坚强的`最高境界,可以说还在于葆有一颗赤子之心。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赤子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能够无惧孤独,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
2.如何理解赤子之心与孤独?
傅雷说: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当代哲学家周国平则说过,孤独、寂莫和无聊是三种不同的境界,分别属于精神、感情和事务的层面;只有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对精神与灵魂有着执着追求的人,对人间充满挚爱的人,才可能体验真正的孤独;孤独产生于爱傅雷对孤独的理解,与之和而不同。傅雷相信: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正因为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它不含私心杂念,没有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所以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现实生活也许境遇不佳、缺少知音,甚至会遭到误解和排斥,身边的世界让他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这心灵的朋友,这精神的世界,足以让他无惧身边的孤独,永远不感精神的孤独!周国平说孤独产生于爱,傅雷说爱让赤子不孤独,实在是异曲同工。
赤子之心无比纯洁,剔除了纷纭杂念,才可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并以之打动听众的心灵。艺术的最高境界,人生的最高境界,便都在这里企及了。
3.如何理解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
文中提到罗曼·罗兰笔下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以贝多芬为原型),说傅聪常以克里斯朵夫自命,其个性也与之相像;又说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其意旨在鼓励儿子像贝多芬那样,不惧矛盾,勇敢面对,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
(三)关于练习
1.此题目的是要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含义。第一封信里,傅雷希望儿子能够正确地对待情绪上的消沉和低落,学会用达观的态度泰然处之,保持心灵的平衡;进而能够冷静、客观地分析事理,正视现实,吸取前车之鉴。第二封信,希望儿子在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仍然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融汇、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2.此题目的是要体会傅雷与傅聪的父子深情,理解朋友的真正含义。可以从不同角度回答这一问题。有些方面可以从《傅雷家书》的其他篇章中寻找例子。
朋友的意义,首先在于感情上、精神上的互相理解与慰藉。当傅聪情绪消沉时,可以毫无顾虑地向父亲倾诉,而父亲并没有高高在上、横加训斥,或者说些教条式的训诫。相反,他能够充分理解儿子的痛苦,首先尽力地安慰他,让儿子觉得温暖、放心;然娓娓而谈,以十分平等的口气给他提出一些人生的忠告。朋友的境界,还在于志同道合,互为知音。傅雷与傅聪对音乐艺术有许多共同的感受可以交流,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借鉴,这也是父子如朋友的体现。
《傅雷家书》的优秀教案3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两封家书;
2、体会真情,感悟人生;
3、学习书信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完成目标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读课文,自己思考,后小组合作,从文中寻找信息,抓关键语句品味)
请大家快速阅读两封家书,看作者再什么情况下给儿子回的信?傅雷想通过这两封书信告诉儿子什么?
请以“从 看出,这封书信是作者在儿子 时给儿子回的信。”的句式回答第一问。(学生速读后举手发言)。
二、品味赏析
完成目标2:体会真情,感悟人生。
(小组合作探究,从文章中寻找语言信息,抓关键语句品味情感蕴含。)
研读赏析第一封信:
学习指导1:
1、开头为什么这样称呼“聪,亲爱的孩子”?
2、傅雷在信中开解劝慰儿子,文中哪些信息提示你的?
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一是 二是 。
3、家书中用了两个比喻句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 。
4、读完这封信你想对文中的“儿子”说 。
赏读第二封家书:
学习指导2:
1、(学生读第一段)在儿子成功时提醒 。
2、(学生读第二段)告戒儿子 。
3、(学生读第四段)当儿子说“常在矛盾与快乐中生活”时,傅雷教育儿子说“ 。”
三、体验运用
傅雷的家书,不仅能使他儿子—傅聪获益匪浅,也定能使我们这些阅读者获益匪浅。让我们学以致用,用我们刚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下面两个问题吧。
A、小李的.爸爸和妈妈不幸双双下岗,小李也因此情绪消沉,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假如你是小李的好朋友小丁,决定给小李写一封短信。你该怎样写?
B、小帆前些日子去参加演讲比赛,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他回来后,就总是指挥这个,教训那个,学习也很浮躁。假如你是他的好朋友小颀,想给小帆写一封信。你会怎样写?
(任选完成A﹑B情景练习。)
四、拓展延伸
(看来同学们已从精神上把两封家书内化为自己的财富了。)的确,傅雷是伟大的,他的儿子是幸运的、或许,我们绝大部分同学都会羡慕傅聪有这么一个关心他爱护他的父亲,同时又感叹为什么自己就没有遇上这么好的一个父亲?其实爱是一样的,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现在静下心来,好好回想一下,你们感受到父亲对你们的爱了吗?
先把你的感受告诉你的同桌,再和大家分享。
交流分享:
小结:
五、作业安排
父爱是无言的,较之母爱,它更深沉,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才能发现,他和母亲一起用真情为我们搭建成长之桥。今天下课后,我们能否用自己的心,通过自己的手给父母写一封家书来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和关心呢?
《傅雷家书》的优秀教案4
【设计理念】
《傅雷家书》是部凝聚着一位父亲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爱意的苦心孤诣的教子篇。拳拳的爱子这心,再加上傅雷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艺术修养,读来感人至深,无论成年人还是学生都可以从中学到不少做人道理,提高自己的修养。所以,对于这类好文章,不能轻易放过,需要仔细品读,吸取营养。尤其文章里洋溢着的舐犊深情更应该让学生仔细品味,理解如山的父爱,懂得感恩父母。
真正的阅读是与作者心灵的对话,读者与作者在心灵上达到共鸣与共颤。如果读书人是正在成长的中学生,而书的作者是民族与世界人类的大师、巨匠,那么读这样的书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传承、精神传递的过程。对于这篇优秀作品,我希望学生能够全员参与品读,真心地理解文章文学艺术上、做人为事、塑造性格等方面的教诲。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全员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很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加强。而往往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比较简单,又加之并非考试内容,所以部分学生并不很在意。所以我想利用这种方式来学习课内重点篇目,要求所有同学用心参与,接受挑战。而且这次活动还需要家长的参与,形成作者──编者──教师──学生四者之间的对话交流的互动关系,让所有读者都能最大程度地获益。
【课前准备】
老师的工作:在老师仔细阅读文章、透辟分析之后,确定文章的学习要点,分成五个环节,交给五个小组分别准备。五个小组的成员组成根据平衡异智原则,小组之间语文成绩基本平均,对于相对有难度的环节可以多一点实力。
学生的工作:同学接到任务着手查找资料,整理资料,形成书面文字,由组长确定好发言人及发言顺序进行统一安排。并从小组中选出一名同学作为评审团成员。
家长的工作:有一个环节是“也谈父爱如山”,旨在引导学生理解自己父母如山的父爱,为达到效果,给每位学生的家长布置了一份作业:给自己的儿子写封信。
【活动过程】
1、第一小组:
课题:“走近傅家、走进家书”
准备内容:关于傅雷、傅聪、《傅雷家书》、《傅雷家书两则》的介绍,大量图片、文字说明。
达到效果:对傅雷、傅聪、《傅雷家书》有比较详细的了解,以便于理解文章;对《傅雷家书两则》的内容有大致了解。
2、第二小组:
课题:“寻找文章美点”
准备内容:讲解文中较难懂的词句及段落,品味文章中的优美语句,感悟文中所渗透出的种种美好:父爱之美、奉献之美、亲情之美、人格之美。
达到效果:对文章的词句、段落、全文内容中的'重点及难点有详细和准确的讲解;通过品味美点,挖掘文章的感染力魅,提高同学们对美的鉴赏力和自身的修养。
3、第三小组:
课题:“理解坚强”
准备内容:真正理解文中关于“坚强”的解释,在两篇独立的信件中发现内在的联系,全面完整地理解“坚强”的含义。
达到效果:真正理解文中关于“坚强”的解释,并且对学生有很强的指导和提高作用,尤其懂得如何面对成功,如何做到从容不迫。
4、第四小组:
课题:“也谈父爱如山”
准备内容:细读每封家长给孩子写的信,把令人感动的段落划出来并整理,把对信任的理解,对父母的深情厚意和理解形成书面文字。
达到效果:让每位学生领悟到虽然我们的父母不能算是伟人,他们朴实无华,但他们对孩子的爱是相同的,所有父亲的爱是如山般地厚重和深刻。从而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从心中感恩父母,懂得报答父母。
5、第五小组:
课题:“假如我是傅聪”
准备内容:在理解了全文基础上,对两封信以傅聪身分给傅雷回复。形成书面文字。
达到效果:让学生懂得作为孩子,应该如何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从心中感恩父母,懂得报答父母。
6、最后:活动评价
由评审团评价每小组的优劣,总结成功经验,提出教训;结合学生意见,评审团选出优秀小组。
7、作业:
学后感悟(常规)。
【《傅雷家书》的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11-09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1-16
傅雷家书的读书笔记11-22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05-14
傅雷家书的的读书笔记11-02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0-28
(必备)傅雷家书读书笔记07-27
【热】《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0-23
【热门】《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0-25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热】07-25